程宁大师的《试论竞技钓鲫法》
试论竞技钓鲫法

试论竞技钓鲫法近两年来随着钓鲫活动的开展,休闲钓鲫与竞技钓鲫从装备到钓法已有明显的区分,特别是“钓王杯,钓鲫高手赛”的胜利举办,把国内竞技钓鲫活动逐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这一活动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钓手发现“台钓”并不十分适合于竞技。
为了找更科学更适合于比赛的钓法,很多钓友都在潜心钻研如何才能在相同时间、水体内钓上更多的鱼。
当年台湾省的钓友就是很好地总结、改进了起源于日本的钓鲫法,并且运用于日本的长脑线悬坠底钓术多次击败了日本国的钓鲫精英们,从而大大推进了台湾省钓鲫活动的发展,并促进了台湾省手竿钓鲫装备的产售兴旺与发达。
目前北京地区一种起源于“台钓”的竞技钓鲫法已初露端倪。
这种改良型钓法目前还不十分成熟,一些手法、观点需要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全套动作,操作要领,调漂方法,钓饵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系统归纳,使整套钓法逐步完善。
不过这种钓法在竞技钓鲫中已初露锋芒。
相信随着广大竞技钓鲫爱好者的刻苦钻研,在不远的将来,竞技钓鲫法必然会大放异彩。
下面我要试论的内容正是围绕竞技钓鲫而逐渐产生的一些想法,其中有的观点与“台钓”的理论观点是不同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
漂的标点一、漂的自身标点一支用于手竿的浮漂,不论品质、形状如何都具有自身的5处标点。
(当然一支出色的浮漂,这5处标点具有更深的含义。
)1、重心点:浮漂有重心点是人人皆知的,可是具体到手中浮漂的重心点在何处却是知者甚少。
这并不是因为重心点难以寻找,而是人们总是忽略了它的作用而不去寻找。
一支竖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渐减去配重后,浮漂会因水的浮力逐渐向上升起,当上升到某一位置时浮漂将出现倾斜的趋势,这时漂身与水面相交的点就是浮漂的重心点。
我们应该选用重心点偏上的浮漂,这种浮漂传递信号更准确,在水中的稳定性好,抗风力强。
2、主浮力点:当今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都由两段组成,一段是较粗的主浮体(从漂头算起),一段是当做视漂的较细的副浮体。
而主浮力点就在这两种浮体的分界线上,它标志着浮漂的设计浮力中主浮体的最大浮力,同时也预示着浮漂从此点再往下沉,副浮体将产生浮力,并进入水底层反应下降过程中鱼就饵信息的预警范围。
如何判断浮漂的种类和性能

如何判断浮漂的种类和性能在钓组中是浮漂的具体性能决定着钓组的状态。
要达到垂钓的最佳效果,依据具体的鱼情,选择一只最适合这样鱼情的漂来使用,通过调整使整个钓组达到最佳状态。
现在的浮漂品类繁多,很多钓友一般都会被这多样的漂搞得无所适从。
其实,浮漂的多样性才使得我们垂钓活动变得更轻松,更顺手。
以前我们使用7目漂时都会努力的发掘这只漂的性能,而不断认识它。
现在的漂则更人性化,具体的性能都体现在漂上了,在钓具体鱼时,适合那种鱼的漂就会帮助你实现你希望的钓法的。
本文就是想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浮漂的性能,让大家的垂钓活动变得更从容惬意。
下面从我对漂的理解这个角度,和大家谈谈各种浮漂性能这个话题!有关这方面理论的东西太多了,很容易就陷入其中,会与很实际的垂钓活动有些偏离。
所以,有关理论性的东西,将不做更多涉及,只从实战角度来辨别浮漂的性能。
如有不妥切毋轻信。
现在的浮漂分得很细,几乎每一种鱼情都会有与钓法相配合的浮漂。
有的时候一样的鱼情还会有不一样的钓法和使用不一样的浮漂,而效果还很不错。
这就让有些钓友摸不着头脑,有时就晕了。
晕就对了,说明是用心思考了。
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A、钓法上去摸索;B、直接从漂性能上去琢磨。
为了让大家能大概的了解,先从漂入手;详细说说不同漂的性能:一、行程类浮漂其实,所有的浮漂都有行程的性能在里面,只不过专门用来钓行程的漂更加突出这部分功能。
所谓的行程浮漂就是;通过漂尾的加长来减缓钩坠行进的速度,增加钩饵在钓层的滞留时间。
理解了这句话,就知道了,即使是7目甚至3目的漂,都存在这个减缓的过程。
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
1、行程漂的性能:这类漂的最大特点都体现在那长尾上。
一般都是11-15目的长尾,长度都在20厘米以上,具体的目数,这和做漂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现在钓鲤鱼的漂或叫钓混养的,在设计目时,1、2、3目都要比后面长些,这是因为我们钓这样的鱼,一般都是用比较长的竿子,把这几目加长了,在守钓时看漂更清楚。
竞技池四季搏大鲫攻略

竞技池四季搏大鲫攻略编辑:天池水怪作者:华子在网上看到很多有关竞技池垂钓大鲫鱼的文章,竞技选手虽在钓小滑鱼时各有妙招,可一旦遭遇猾口大鲫鱼却往往束手无策。
就连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知名钓手也在所难免,常常糊里糊涂地败下阵来。
赛池内一些钓王和大师级选手遭遇猾口大鲫鱼却往往束手无策也会尝到打龟的现实。
猾口大鲫鱼之所以难钓,关键在于它们的警觉性非常高,也是受到人为反复钓放后形成的记忆恐惧。
当它们频繁受到惊扰后,便不再会轻易地就饵,常表现为进窝快、只吃诱饵,不肯进窝觅食,不管钓饵有多美味,它们也不会轻易上钩,通常是用身体和尾部对成团的饵料进行试探、轻含快吐,,如稍有风吹草动,立刻会弃饵而逃。
只有在确定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它们才会吸饵入嘴。
下面就我结合自己三年来的实战经验,跟大家探讨垂钓猾口大鲫的基本要领,请各位批评指正。
大鲫鱼警觉性非常高,尤其是猾口大鲫对钓饵已经产生了高度的警惕性和排斥性。
但不会拒不进食,饵料对了、线组没问题,浮漂的调钓适合鱼情,垂钓猾口大鲫鱼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竞技池垂钓猾口大鲫鱼,气候季节的变化,是选择钓法、线组及饵料的根本依据!下面就春、夏、秋、冬四季就个人的经验与各位进行交流。
请批评指正!一、春季本季特点:气温水温有所上升,春雨给池塘带来了新的水源,喜欢群居的大鲫鱼已经骚动起来,成群接队游向浅滩觅食、排卵。
它们必须摄入较多食物来增强体力、于是出现了大鲫鱼一年中的第一个摄食高峰期;竞技池中的猾口大鲫鱼,也是如此,由于水温有所回升但还是较低,对付200克——1000克的猾口大鲫,钓饵以对口味型(动物蛋白或原塘颗粒)为主,状态不是特别讲究、略为松散、偏重;线组0.8—1号大线、0.4—0.6的子线新关东0.5-0.8号钩,大师3号漂空钩调6目;竿稍硬,便于控鱼。
因为是以阴雨天为主,光线不强,可降低鱼儿的警惕、近岸垂钓,此季大鲫鱼吞食凶猛,浮漂有下顿动作应该就是上鱼的的前奏了。
竞技池中的大鲫鱼经过赛前的练竿,虽然对各类饵料有一定的警觉,但遇上可口的饵料,还是会挡不住诱惑的,只要确定饵料、线组、钓法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坚持钓好每一竿。
准确寻底方法-程宁[精华]
![准确寻底方法-程宁[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6f1e6e4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f.png)
准确寻底方法-程宁[精华]精确找底方法(橡皮泥找底)——程宁序言“精确找底”是“竞技钓鲫法”系统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在竞技比赛中直接关系到胜败,在休闲钓中决定你是否能爽钓。
但是有很多钓鱼人不太重视这个问题,这其中包括老手和高手。
我认为,钓鱼,只要是钓底~就必须认认真真找底~否则很难钓好。
找了底的比不找底的强~精确找底的比马马虎虎找底的强。
有人说“找到鱼层了就找到底了”~也有人说“钓底只要钓到鱼了就找到底了”。
我觉得前者完全不理解找底的目的~是初学钓鱼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后者~是属于会钓而又不太钻研的人容易犯的错误~他们没把找底的重要性看透~轻视找底的重要性。
找到鱼层或是钓到鱼了~只是找到“鱼口”,指鱼吃食动作,~而鱼层和鱼口是会变化的。
如果在此之前你没能精确找底~当鱼层起了变化~或是鱼口变轻、变滑~你就钓不上鱼来了。
这时~浮标不是纹丝不动~就是有动作却总空竿。
因为钓底层轻口鱼和滑口鱼~是否能中鱼~在浮标的上下微调中~就是几毫米的量,竞技、休闲均如此,~而这个量是要建立在精确找底这一基础之上的。
我小时侯学打羽毛球时~我的教练当年纠正我前场搓小球的动作时~有句话是我至今铭记在心的。
他看我苦练手腕动作~球却搓不稳~就提醒我说:搓前场小球~手腕动作是很重要~但你的步伐总是慢半步~这样练~一辈子也搓不好~要练先练步伐~脚和手同时到了~球才搓的好。
我听了教练的~很快能搓出前场滚网球了。
这个比喻可能不很恰当~但我是想说明~钓鱼钓底时~如果没有精确找底~那就失去了一个精确微调的依据~这个依据是基准点~是钓底的根基。
没了基准点~就没了根基~就会在鱼口发生变化后让你盲目的调整浮标~当你调来调去仍不见成效时~你会不知所措~你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从此~别人在接二连三的上鱼~你却是在接二连三的上下移动浮标~虽也忙的不亦乐乎却很少钓上鱼来。
当你每次钓底~只要精确找底了~那烦恼就会少了很多~快乐会让你铭记找底的重要性。
浅谈竞技钓鲫鱼的六大攻略

浅谈竞技钓鲫鱼的六大攻略竞技垂钓早已在国内盛行,目前国内赛事不断,日益壮大的钓友群体为数不少得开始玩竞技钓鱼。
虽然我不是什么高手,但是一些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一、怎么分清幼鲫跟滑鲫得吃口小鲫鱼,包括麻将铜板甚至指甲大的鲫鱼,有的时候,因为钩太大,很难钓上来。
但是吃饵的残留和棉絮物质也很疯狂。
这样就形成有动作而没有鱼上钩。
体现在浮漂的漂相,就是动作相对突然,比如突然大送,瞬间顿口。
但是提来提去,还是空。
换小钩,或者把小饵轻挂钩尖实验。
滑鱼,理论上指多次被钓放,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鱼过于狡猾。
有的鱼嘴巴残缺,有的丢失上唇。
千疮百孔,丢唇裂腮。
这样的鱼,吃钩动作清晰漂亮,尤其是含有雪花粉等絮状饵和状态很好的鲫鱼饵,钓的很灵敏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更经常发生。
如果确定是滑鱼,处理简单。
换软尾,或者稍微钓钝,就可以了二、比赛中浮漂调整与浮力解说1)浮钓调标我们首先要转变底钓调标固有的观念。
底钓时,鱼吃的是沉在水底静止的饵,调标的目的是让线子和钩饵在水下的状态适用不同的鱼情,使浮标反应出的信号清晰,同时能正确地反映鱼吞饵的信号。
浮钓时鱼主要是在饵下落的过程中吃饵,吃的是动态的饵,钓组的双饵不落底,钓组对水底没有作用力,我们只要考虑浮标是否能尽快体现鱼讯和钓饵的下沉速度是否能迎合鱼吃饵的速度为主要因素,因此浮钓调标同底钓调标是完全不同的。
2)浮标的选用是浮钓调标的基础。
我们知道,每种类型的浮标都有它的个性和特长,如翻身速度快的浮标,能在最短时间内反应鱼吃饵的鱼讯,用这种浮标钓生口快。
鱼就多了一份胜算。
翻身速度不是很快下行也平缓的浮标,能延长钓饵的第二次。
下落到位时间,在鱼的密度不是很大,上鱼频率不高的鱼情中使用具有它的优势。
因此,在浮钓时钟对鱼情正确选对一支与鱼情相对应的浮标,再依据浮标的特点,进行精确的调整是我们钓鱼人要好好掌握的重点。
3)浮钓调标的调目与钓目。
我们在使用浮钓时往往会先确定一个调目,一般鱼层离水底近,调目就底(小);鱼层离水底远,调目就高(大)。
程宁手杆钓鱼调漂技巧

程宁手杆钓鱼调漂技巧导语:夏季钓鱼难度会比其他季节困难,那么夏季钓鱼的调漂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可可经验频道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夏季钓鱼调漂技巧有哪些夏季钓鱼调漂技巧——浮漂信号夜钓鲫鱼吃饵的信号反映在浮标上的动作,和白天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主要是由于没有光线照*,无法看清漂的视目,这时只能依靠夜光棒的亮点上浮下沉来判断信号。
夜晚鱼觅食主要靠嗅觉,限制了活动范围和动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像白天那样抢食,信号幅度要比白天小的多,并不象有些钓友所说的那样,夜晚鲫鱼吃口很猛,夜光棒调漂不需要讲究,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夜钓鲫鱼时大家应当经常发现夜晚的鲫鱼吃口小了很多,大幅度的黑漂动作少。
夜钓鲫鱼在浮漂调整上应选择调灵钓灵,视水情、鱼情在调一目至调六目之间选择,不管钓几目位置,水面上基本在三分之一棒到半个棒之间。
风天时可露全棒或一个棒多点。
夜晚判读漂讯主要依靠夜光棒亮点的增长和缩短,在钓一个棒的情况下,夜光棒在水中出现间断或夜光棒在水中只露出一个亮点,这都属比较大的信号。
比较难以判断的是半目的信号,如果能将钓目稳定在露半个棒的位置上,对半目信号的判读较为有利。
夏季钓鱼调漂技巧——浮漂的选择1、夜钓专用电子发光浮漂夜钓专用电子发光浮漂,电子漂是利用光纤传导发光,多分为亮一目至亮五目之间,有巴尔沙木和芦苇等材质的电子漂,其*能与调钓比夜光棒式组合要好。
便于调钓,既使刚开始学台钓的钓友,也能方便实现夜间调几钓几的目的,夜间拉饵钓鲫鱼更是首选浮漂,电子漂针对鲫鱼吃口轻时,有特别明显的优势,选择电子漂时,最好是三目亮以下的,亮目不易过多,亮目过多,易产生水中倒影杂乱,长时间观漂易产生眼眼疲劳,钓鲫鱼选电子漂个人认为还是芦苇三目亮电子漂。
缺点是电子漂造型少,大多数吃铅过小,用长杆钓鱼时视目不清晰。
2、浮漂加夜光棒式组合浮漂加夜光棒式组合,这是一种经济实惠,远近适宜,是目前水库夜钓普遍使用的夜钓组合方式。
在浮漂加夜光棒的组合方式中,首先是如何选择一支用于夜钓的浮漂。
程宁老师的《竞技钓鲫名词术语解析》

程宁老师的《竞技钓鲫名词术语解析》随着竞技钓鲫运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钓友喜欢上了这项新生的体育运动。
很多初学竞技钓的钓友为了早日能学会竞技钓,希望尽快地从技术到理论对竞技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少休闲钓爱好者也想多知道一些有关竞技钓方面的信息和常识,以便提高自己的休闲钓水平。
然而,国内各地的钓手对竞技钓专用名词和技术术语的解释,受地域和语言的影响,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方言色彩,为异地钓友之间的交流增添了一些障碍,又因为理解程度和理解角度的不同,导致有些专用名词和术语的真实含义被解释错误并造成误传,使一些钓友在学习竞技钓时走了冤枉路。
另外,自1995年"钓王杯"赛掀起竞技钓高潮至今,有关竞技钓的名词和技术术语还没有完整、系统地刊出过。
这对那些拜师无门,只能自学的竞技钓鲫爱好者来说,想要系统地学习竞技钓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能替喜爱竞技钓的钓友,特别是无人指导的钓友做一点实事,我把近几年来收集的与竞技钓有关的专用名词、技术术语,按钓具、钓饵、钓技三个部分进行了整理,以条目形式写成汇编,并且把所有条目都按照钓鱼活动的展开顺序编写,尽可能地把每一个名词和术语都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同时把它们所涉及到的实用知识,按钓鱼人的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述,以便不了解竞技钓的钓友,看过汇编之后,对竞技钓能产生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汇编的钓具部分,所介绍的有关钓具、钓饵的选用标准和挑选方法,是根据广大竞技钓钓手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是按竞技钓需要提出的,这些选用标准和挑选方法与这些钓具常规的质量标准及挑选方法无关,也不起到评判它们质量的作用。
钓技方面的名词和术语以北京地区钓手的解释和用语习惯为基础,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同的说法收编进去,便于各地钓友之间的交流。
本汇编不正确或不全面的地方,敬请广大钓友批评指正一、钓具类1.手竿种类:指不带收放线装置的钓竿,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钓竿之一。
手竿分为拔节竿、插节竿两大类。
竞技钓比赛中对象鱼是小鲫鱼怎么办?钓鱼人必须掌握的浮钓技巧

竞技钓比赛中对象鱼是小鲫鱼怎么办?钓鱼人必须掌握的浮钓技巧参加过竞技钓的钓友们应该清楚,比赛项目中有一项就是钓鲫鱼,所以在竞技钓中,掌握钓鲫鱼的基本技法是基本功,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基本功一定要练扎实。
虽然这个季节几乎没有竞技钓比赛,但是钓鱼人要不停学习,才能在来日大展身手。
随着钓鱼技术的不断更新,钓友们的不断总结创新,衍生出了许多种钓鲫鱼的方法。
浮钓打快鱼是钓鱼比赛中司空见惯的技术之一,这里着重体现了“快”字,有以下要点。
上饵快,过去手搓饵时参赛选手每分钟至少需要把双饵挂上5~7对饵料才有可能有所成绩,后面出现了拉饵,大大增加了挂饵的速度,目前拉饵最快的速度是每分钟十次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个速度的钓友们可要多加联系。
糊饵的出现更加节省了挂饵的时间,钓友们需要了解饵盘下磁铁分钩器的作用。
抛竿频率快,参赛选手在遇到大密度鱼时采取浮钓法,使用这种方法要保证抛竿频率每小时最少达到四五百次才可以,可以离底钓半水抽浮,也可以打水皮,这是一个高强度的过程,钓友们一定要有一副过硬的身板,没有的话赶紧练起来吧!中鱼后起竿回鱼抓线摘鱼要快,打水皮垂钓的一般都是长约10厘米左右、重约40~50克左右的小鲫鱼,所以参赛选手中鱼后起竿不要用力过猛,轻轻拉钓线等吃上力后将钓竿往回拉,然后将钓竿往上一挺鱼就会自然飞出水面。
顺势把鱼拉到鱼护前时及时伸手抓住脑线,用摘钩器速度使鱼入护,这个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需要一气呵成。
掌握基本要领后,需要正确选择钓具钓组,钓竿应该选择较轻且重心向靠后的,能有效节省体力。
所选钓竿的调性较硬,腰力要强,有利于起鱼和回鱼。
如果目标鱼是40~50克的鲫鱼,又是浮钓打快鱼,线组搭配是0.4号主线、0.2号脑线即可。
不可频繁更换脑线,钓竿偏软的话主线长度需要比钓竿短一些,偏硬的话主线可齐竿,脑线不用过长,保持在15厘米之内即可。
如果面对的是抢饵团吞食的生口鱼,钓钩的选择也需要根据鱼种的大小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宁大师的《试论竞技钓鲫法》近两年来随着钓鲫活动的民展,休闲钓鲫与竞技钓鲫从装备到钓法已有明显的区分,特别是“钓王杯,钓鲫高手赛”的胜利举办,把国内竞技钓鲫活动逐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这一活动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钓手发现“台钓”并不十分适合于竞技。
为了找更科学更适合于比赛的钓法,很多钓友都在潜心钻研如何才能在相同时间、水体内钓上更多的鱼。
当年台湾省的钓友就是很好地总结、改进了起源于日本的钓鲫法,并且运用于日本的长脑线悬坠底钓术多次击败了日本国的钓鲫精英们,从而大大推进了台湾省钓鲫活动的发展,并促进了台湾省手竿钓鲫装备的产售兴旺与发达。
目前北京地区一种起源于“台钓”的竞技钓鲫法已初露端倪。
这种改良型钓法目前还不十分成熟,一些手法、观点需要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全套动作,操作要领,调漂方法,钓饵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系统归纳,使整套钓法逐步完善。
不过这种钓法在竞技钓鲫中已初露锋芒。
相信随着广大竞技钓鲫爱好者的刻苦钻研,在不远的将来,竞技钓鲫法必然会大放异彩。
下面我要试论的内容正是围绕竞技钓鲫而逐渐产生的一些想法,其中有的观点与“台钓”的理论观点是不同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
漂的标点一、漂的自身标点一支用于手竿的浮漂,不论品质、形状如何都具有自身的5处标点。
(当然一支出色的浮漂,这5处标点具有更深的含义。
)1、重心点:浮漂有重心点是人人皆知的,可是具体到手中浮漂的重心点在何处却是知者甚少。
这并不是因为重心点难以寻找,而是人们总是忽略了它的作用而不去寻找。
一支竖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渐减去配重后,浮漂会因水的浮力逐渐向上升起,当上升到某一位置时浮漂将出现倾斜的趋势,这时漂身与水面相交的点就是浮漂的重心点。
我们应该选用重心点偏上的浮漂,这种浮漂传递信号更准确,在水中的稳定性好,抗风力强。
2、主浮力点:当今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都由两段组成,一段是较粗的主浮体(从漂头算起),一段是当做视漂的较细的副浮体。
而主浮力点就在这两种浮体的分界线上,它标志着浮漂的设计浮力中主浮体的最大浮力,同时也预示着浮漂从此点再往下沉,副浮体将产生浮力,并进入水底层反应下降过程中鱼就饵信息的预警范围。
3、全浮力点(零点):浮漂入水后,其设计浮力的最大值,表现为浮漂直立水中,且漂尾端点刚好与水面平齐。
我把此时这一点称作该浮漂的全浮力点或剩余浮力零点。
4、剩余设计浮力(剩余浮力):那么什么叫剩余浮力呢?我们钓鱼,通常虽使浮漂露出水面一部分,以利于观察鱼就饵的情况。
因此时水下部分的绝对浮力没能达到整又浮漂的全部设计浮力,因而我称这露出水面的一部分为浮漂的剩余设计浮力或简称剩余浮力。
减去相同的配重,不同浮漂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剩余浮力,而剩余浮力则正是体现浮漂价值的关键所在。
5、平衡点:当浮漂配置后竖直在水中静止不动时,漂身与水面的相交点就是平衡点。
平衡点的位置随时都会因配重的变化而改变。
这一平衡关系属于牛顿第三定律中二力平衡现象,此时的重力等于浮力。
谈到浮漂的自身标点就必然涉及到浮漂的“归零点”。
这个随“台钓”而来的说法,在钓界曾引起不少的争议,至今众说纷纭,观点无法统一。
这种所谓浮漂“归零点”是指:“浮漂顺水中配重后依次等量减去配重,浮漂会等量上升,当上升至某一段位时会出现升量大于减量的现象,过此段位后又恢复等量上升。
”。
这种观点听起来就像个神话,是绝对违反科学道理的一种错误观点。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知道“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漂能部分浸入水中竖直并处于静止状态,除浮漂自身的重力作用之外是水中线组的重力所致。
一定的重力,必然导致浮漂的一定体积浸入水中,排开相同体积的水并产生相同的浮力。
反过来说,当水中线组的重力被减少一定的量,必然导致浮漂从水中升出一定量的体积。
浮漂因重力竖直漂浮的水中并处于静止状态时,浮漂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当水中线组的重力改变,平衡被破坏,浮漂会相应地升降,然后再静止仍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浮漂在水中的动与静,是一种平衡和再平衡现象。
浮漂在水中的升降是一种量的变化表现,配重的等量变化只能导致浮漂的等量升降。
而水的浮力和压力对浮漂的升降造成的影响,只能是随着浮漂的升降造成的影响,只能是随着浮漂的升降而逐渐减小或者增大,绝不会在某水层时有突然的变化。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浮漂不存在“归零点”。
有的钓友说他们测量过“归零点”,浮漂在某段位时是有升量加大的现象。
我想不是他的测量方法有问题,就是浮漂有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有变化的那一目的体积,明显小于其它目的体积。
当两目长度相同,直径不等时它们的体积就不相等。
等量减重到直径较细的那一目时,就会出现浮漂上升超过一目的现象。
二、漂的设计标点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在漂体上部都标有一些色段,作为视漂,俗称漂尾、漂尖子。
钓者就是通过观察它在水中的升降来了解线组和钓饵在水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感知鱼就饵时的情形。
如果我闪在了解了浮漂自身标点符号之后,根据浮漂的性能,在漂体上设定几处标点,就能更细微地观察线组在水中的全部动态,发现更多的鱼讯,使垂钓越发精彩诱。
一般人在垂钓时往往只记住视漂上的两个标点,即一个“调”点,一个“钓”点。
而我认为做为一名竞技爱好者,在垂钓时至少要掌握视漂上的五个标点。
因为在不同的标点处鱼来就饵时,漂的动作各有不同;而相同的动作出现在不同的标点处时,不一定是有效鱼讯,见漂动就提竿,不但空竿率高,而且会常常错过有效鱼讯。
1、A点:浮漂入水后因铅重站立并有几拍的停顿时间,此时漂体与水面相交点就是A 点。
A点也可以称为铅重点,铅坠以下的重力不包括在内。
但是,A点不一定是浮漂的重心点,如果铅坠较重,浮漂会从重心点的上方立起。
A点是钓者必须牢记的点,因为从A点起浮漂已进入底层降讯的预警范围。
2、B点:钓者双钩不挂饵“调”的目数,就是浮漂的B点。
B点也可以称为监界点。
按“台钓”理论讲“调节器四钓二”时,四目就是B点;“调五钓三:”时,五目就是B点。
这种空钩调节器漂法叫下调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调漂法。
我认为用这种调漂法确定B 点是比较盲从的,并且使B点失去了监界点的意义。
我之所以称B点为监界点,是因为B点对一名竞技钓爱好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在实际垂钓中从B点起,浮漂下沉才是饵的重力所致;也可以说B点是称量饵重的起点。
二、无论钓者想让单饵触底,还是双饵触底,或者是双饵离底,都要从B点开始调整浮漂。
三、在钓敏时浮漂自然上升到B点时,就证明双饵已完全溶化,双钩恢复到调漂时的直立状态。
“台钓”的下调法,如调四钓二时,因没有称量双饵重量,无法证实两目的排水量等于双饵重。
所以钓两目时无法判定是单饵触底。
如果双饵重小于两目排水量,浮漂会高于两目,双饵等于两目排水量,双饵可能离底或下饵触底。
当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双饵会完全触底。
同样是钓两目,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却有如此多的变化,而钓者只能去猜测,无法确定钓饵所处的位置,很是被动。
另外,钓敏时如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当双饵溶化掉的重量等于两目排水量时,浮漂会升至B点,但不能证明双饵完全溶化。
所以要想清楚地知道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和线组的状态,并能根据需要来调整它们,只有改用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来调整浮漂,设定B点。
3、C点:(也可称为最敏钓点)从B点说C点是双饵重的一个标点;从整支浮漂来说,C点是水中线组包括饵重的全重点。
当浮漂停在C点,双饵悬浮时,B点到C点的下沉量等于双饵重,线组处于绷直状态,全重等于浮漂的实际浮力。
这时无论来自何方的一点点外力移动钓饵,都会打破这一平衡现象,使C点以上的剩余浮力产生升降变化。
4、D点:在确定B点和C点之后,挂单饵测定,此时浮漂会停在B点和C点之间,这个点就是D点。
也可以称为单饵重标点。
5、E点:钓者设定的钓点就是E点。
如按“台钓”调四钓二讲,两目就是E点。
调五钓三时,三目就是E点。
E点可以由钓者设定。
但按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确定C点后,E 点无法高出C点,只能在C点和A点之间选择。
以上五个标点,在设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按“台钓”下调法确定C点时,如B点设定过低,挂饵太大,浮漂浮力又过小,会导致浮漂完全沉入水中失去C点。
如果采用上调法,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就是挂饵调漂法:首先根据钓者的视力和看漂习惯来设定C点(C 点一般定在两目左右)。
然后挂双饵,通过加减铅皮在双饵不触底前题下,使浮漂停在C点。
然后去掉双饵,浮漂小升至不动时,浮漂与水面相交的点是B点。
调漂时所挂的双饵大小尽量和实钓时挂历的双饵大小相同,这样在实钓时才不会因饵重不同造成C点起变化。
当然饵重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碍大局。
一旦饵重略有变化,可以重新确认C点,B点不受影响。
我们在垂钓中为了找到一个中鱼率市制标点,经常调整浮漂:一会儿钓敏、一会儿钓钝,一会儿调敏,一会儿调纯。
但是,钓敏与钓钝的区分点在浮漂的什么位置上呢?这个问题“台钓”理论中不曾有过明确说法,也很少有人问津。
而我认为,这个被忽略的重要位置,也就是钓敏与钓钝的中心线就在浮漂的临界点B点上。
当把钓点E点定在B点时,是一种不敏也不钝的钓法,这时一定是上饵轻触底,下饵卧底。
而钓线因重心垂直原因,上饵与浮漂在同一垂线上。
而下饵的脑线自然弯曲,两饵分开一定距离。
如两根脑线等长,双饵会挨在一起触底,如分开触底,脑线会形成一个倒写的“”字。
当E点从B点向C点移动就是钓敏,上饵渐渐离底变成悬垂,当E点移到C点时就是最敏钓法。
此时上饵悬垂,下饵轻触底,水线完全处于绷直状态,鱼从任何一个角度吸动钓饵,浮漂立刻会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