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广东高考语文诗歌题 共28页

合集下载

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默写

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默写

诗歌鉴赏与默写【2004年】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l)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三国演义)卷首词)【参考答案】16.(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05年】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部36篇精校+近4年考题)

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部36篇精校+近4年考题)

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部33篇精校+近4年考题一、文赋(11篇)1.《论语》十则(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年3月北京第1版)●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40页)(学而)【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珍贵。

前代圣王的规矩,这样算美;不管大小事情都如此。

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即如果为恰当而恰当,不用礼来规范衡量,那也是行不通的。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49页)(为政)【译文】孔子说:‚用政策来管理、领导,用刑罚来整治、规范,民众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无耻辱的感觉。

用德行来管理、领导,用礼制来整治、规范,民众有耻辱感,内心认同而归依。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79页)(八佾yì)【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礼?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乐?‛●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第534页)(尧曰)【译文】孔子说:‚不懂的命运,没法做君子。

不懂得礼制,没法自建立。

不懂得语言,没法判断人。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第316页)(颜渊)【译文】颜渊问如何是‚仁‛。

孔子说:‚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就是仁。

有一天都这样做,那中国就都回到‘仁’了。

这样做全靠自己,还能凭靠别人吗?‛●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第341页)(颜渊)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樊迟问如何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如何是‚知‛?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弄明白。

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歪邪的人上面,便能够使歪邪的人也改正过来。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p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07至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必考选考、作文考查一览表

2007至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必考选考、作文考查一览表

2007至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作文考查一览表整理:广东省新丰县第一中学廖自威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21分)古诗词:林景熙《溪亭》(宋诗)(6分)必考:王生平《创新与想象》(18分)文学类文本:迟子建《泥泞》(散文)(15分)实用类文本:《访钢琴演奏家傅聪》(新闻访谈)(15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

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22分)古诗词:吕本中《木芙蓉》范成大《窗前木芙蓉》(宋诗)(7分)必考:朱光潜《诗与直觉》(16分)文学类文本:[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河的第三条岸》(小说)(15分)实用类文本:[美]刘易斯·托马斯《绝妙的错误》(科普文章)(15分)作文: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22分)古诗词:杜甫《月》(唐诗)(7分)必考:爱因斯坦《自由和科学》(16分)文学类文本:张炜《耕作的诗人》(散文)(15分)实用类文本:《黄侃先生二三事》(人物传记)(15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删改)(22分)古诗词:黄庭坚《望江东》(宋词)(7分)必考:钱谷融《不可无“我”》(16分)文学类文本: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小说)(15分)实用类文本:梁衡《让法律保护阳光》(新闻评论)(15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高考语文试题来勾勒30年来语文高考命题的主要轨迹,以探求其背后的成因,并希冀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2004年-2014广东高考古诗鉴赏题

2004年-2014广东高考古诗鉴赏题

(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 2007 年高考广东卷 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 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穿”字写出了无人相伴的诗人孤独的在萧萧落叶 中穿行的情态。“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秋夜独坐无聊 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7广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⑴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 艺术效果。(4分)
05年广东卷答案
(1)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 (写出其中任意一组,给2分)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 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 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 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 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 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 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 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 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分析2分。答出画面内容给1分。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 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 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 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 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 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 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 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 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 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 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广东历年(2004—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基、文言、诗歌鉴赏、默写、必考、选考、语用、作文)

广东历年(2004—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基、文言、诗歌鉴赏、默写、必考、选考、语用、作文)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04—2012年)[语基、文言、诗歌鉴赏、默写、必考、选考、语用、作文]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基础应用【2012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B .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C .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D .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 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 xùn/xùn、 cān/cē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答案】A ks5u【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

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

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全国部分地区及广东近五年诗歌鉴赏高考题PPT教学课件

全国部分地区及广东近五年诗歌鉴赏高考题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3
❖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 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2020/12/10
4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 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 与202义0/12/1:0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5。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 的含义。(2分)
(2)(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 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020/12/10
6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广东卷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
使。分付:交付。
2020/12/10
17
(1) 简析“隔”字的双 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 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 片。(4分)
2020/12/10
18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同答问题。(7 分) 09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
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
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10
2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 答问题。(8分)全国II卷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
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

2004-2010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B

2004-2010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B

(2005年) 年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注:①此诗约作于 年 诗人时年十九, 初任巴东知县。 第,初任巴东知县。 •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常 。(常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识题) 识题) •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 到末句的“ )从首句的“ 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思想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思想 情感) 情感) • • • • • • • •
2004-2010年 年
广东高考诗歌鉴赏
• (2004年) 年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 江汉 杜甫 •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落日心尤壮,秋风病欲苏。 落日心尤壮,秋风病欲苏。 •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 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形象—意境 意境) (形象 意境) •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 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观 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观 点态度) 点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答: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有清秋,日暮,月初白, 落叶,流萤,孤灯。(2分)用“日暮”即落日, “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 情感。
(2019年)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 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 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 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 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 一惊。 (1分)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1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术效果。(4分)
答:① “穿”: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 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 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 绪。(2分)② “数”: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 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 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 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2分)
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2分)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 由。(4分)
(2019年)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 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2分)
(2019年)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
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答: ①晚:归艘 钟声。(1分) ② 望:江、青山、 远帆、老鹤 。(2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2019年)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 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2分)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 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 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 上下联的位置。
答:“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
(2019年)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019年)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 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 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2019年)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019年)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 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 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带”采用了拟人手法(1分) ,赋予“老鹤” 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 (1分)使画面具有动感。 (1分)
(2019年)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019年)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 表现手法?(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 的传统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 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答: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 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 等待的漫长和寂寞。(2分)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 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1分) 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