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就是服务

合集下载

释“领导就是服务”

释“领导就是服务”

项 经常 性工 作
和 继续 学 习

,
那就 是 日常决 断
现 代 领 导 者 还 有三 调查研 究

三 项根 本性 工作成
的 为人民服 务

,
辩证 地 结 合 起 来 于 觉 领 导者 的 六 大 职 责 克 早 职 责
。 。
,
,
构成 了 现 就 是最好
,
{于 么是人 民的公 仆? 首先
,
,
领 导者决

不 可 随 心 所 欲 而 必 须 按 照 人 民 的 意 志办 事 把 维 护 人 民 群 众 的 利 益 ( 特 别 是 人 民群 众 的
岗位 上 为 人 民 服 务 的 这 在 当 前 全 党 全 国 人 民 为 实 现 四 个 现 代 化 奋 斗 的 新 时 期 尤为 重
同 时 也 正 说 明 他 的 三 项 垠 不性 工 作 没 有

做好
也许有 的领 导者 认 为 自己 是 好 心帮 助
,
下属工作
干扰 层 次
和创 造 性
但 帮助 不 等 于

事 必躬亲”
,



,
使 所有 人 都 满 意 是 不 可 能 的 唯 一 合 理 的 服 务 是 为 大多 数 人 的 利 益 服 务 你 要 改 革 必 然要触 动 某 些 既 得 利 益 者 的 利 益 你 就 要 与各 种 保 守 的 阻 力 作 各 种 形 式 的 不 懈 的 斗 争 否 则 改 革 是断 乎 不 可 能 成 功 的


,
,
只 不过程 度
, 。
不 同 罢 了 社 会 主 义 制度 消 灭 了 剥 削 和 压 迫 人 民 当家 作 主 领 导 者 从 此 成 为 人 民 的公 仆 那么 ;

张闻天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张闻天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作者: 吴文华[1];郭开怡[2]
作者机构: [1]西南师范大学;[2]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思想研究
页码: 153-153页
主题词: 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无产阶级专政 领导经验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思想理论基础 革命领袖 领导者
摘要: <正> 张闻天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一文中指出:“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重要的;它的重要作用,只是表现为为人民服务。

”张闻天的“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是他在总结了中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经验,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有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历史上,巴黎公社为使国家机关人员成为“社会公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萌芽形式的无产阶级政权,体现出领导者做人民公仆的精神和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这些公仆们“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1944年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这些论述,为张闻天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有了领导。

权力的来源与边界、领导就是服务

权力的来源与边界、领导就是服务

权力的来源与边界、领导就是服务从国家层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公司层面,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不分种族、地位、工作,而拥有平等的生存、受教育、工作、生活的权利,人格尊严是平等的。

权力差别的产生:由于社会发展,人类分工协作,有人负责组织与领导,有人负责配合与执行,才产生了权力差别。

权力的来源:依靠社会和组织授予。

社会层面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人事任免。

组织内部则依靠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和人事任免。

赋权的目的:国家或组织赋予某人权利,是为了让他能更好地完成其工作职责,调动相应的资源,指挥协调相应的人员,为社会或组织的集体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了个人耍特权,更不是为了个人谋私利。

如果权力的使用者违背了这个目的,则会被组织收回权力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权力的争取:由于社会和组织内工作分工的复杂性,法律或制度无法完全明确所有的细节,各个机构、职位的职责与权力,难免会有一些模糊不清、或重叠或空白的地带,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一些争议。

如果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则这种争取权力的行为和动机有其正当性;如果只为谋取私利,则失去了正当性。

我们是被谁管理?我们是被上级职位的在位者管理着,是被组织的制度管理着,而不是被某个具体的人管理着。

例如张三的上级是李四,张三应服从李四的管理。

但实际上,他是被坐在李四这个位置上的人管理着,即组织赋予李四管理张三的权利;如果李四干不好被撤换了,换了王五来接替,就变成张三被王五管了。

而李四不再坐在原来的位置上,便失去了管理张三的权力。

我们服从的是什么?李四是张三的上级,张三理应服从李四的管理。

但如果李四给张三下达的命令,超出了组织赋予李四这个职位的权限;或超出了张三这个职位的职责范围;或违反了组织的规章制度,李四都是可以拒绝执行的。

又或者,组织的制度有变更,调整了张三这个职位的职权范围,把原属于这职位的某项职责和权力取消或转交给其他职位了,如果李四这时还想行使已经被取消的这部分权力,则是无效和违规的,张三有权而且应该拒绝执行。

理解“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的涵义

理解“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的涵义

理解“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的涵义理解“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的涵义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就是服务”,一语道出了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就是要甘做孺子牛、愿当勤务员,老老实实为社会主义打工,心甘情愿为人民群众劳作;就是要切实履行职责,凝聚起最大力量,为人民服务、为大局服务、为发展服务。

没有服务意识,就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

如果领导没有服务意识,那就脱离实际,高高在上,自以为自,指手画脚。

目空一切,唯吾独尊。

你说这样的领导谁喜欢呢,对不喜欢的人谁能为他卖命呢,那你的工作能能搞好吗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中的“领”和“服”是怎么理解的?要详细解释·客户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客户包括自己的属下、周边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上司。

作为领导人员,内部客户的需求也要尽量满足!其他人员有困难,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满足教育就是培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什么时候?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

在幼儿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

比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吃饭不掉饭,做事不磨蹭、动作要快等等。

在小学阶段,则要尽可能多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按时学习,写完作业后自己整理好书包,在外面要留心观察。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主张***教育的,平时很尊重孩子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依著孩子。

其实美国的孩子父母的要求是很严的,规矩也很多。

在美国家庭里,孩子可以不同意父母的观点,但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这是没有条件可讲的。

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譁,吃饭时不要大声咀嚼,父母都会有明确的要求。

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管理反而越来越松,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荡。

有一个美国孩子,妈妈想从小培养培养他做事的好习惯,就要求这个孩子负责洗碗,美国孩子不同意,就是不肯洗碗,妈妈说了很多次,孩子就是不配合。

探析邓小平与格林利夫“领导就是服务”思想

探析邓小平与格林利夫“领导就是服务”思想

探析邓小平与格林利夫“领导就是服务”思想摘要:本文对邓小平与格林利夫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论述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二者在理论内洒、实践基袖、对象和目的、具体要求和影响效果五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但在以下三个方面又具有相同的本质:都是适应时代对管理方式进行变革的要求,都是民主思想在管理领城的深刻体现,都是知识社会对管理要求的体现。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邓小平和格林利夫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体现了正在形成中的知识社会里管理二重性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邓小平格林利夫领导就是服务知识社会管理二重性一、邓小平与格林利夫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论述“领导就是服务”出自邓小平在1985年5月19日的讲话《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原话是“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服务。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的时候,面对我们党广大领导干部对“领导”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定位。

格林利夫(Robert K. Greenleaf) (1904-1990)是美国大力提倡“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思想家,他的这一思想后来被称为“服务型领导”思想。

在1970年出版的《领导就是服务》一书中,格林利夫正式提出“服务型领导”的概念,他认为:“服务型领导者首先是一名服务者。

它始于人的乐于服务的天性,然后才是有意识的选择使人渴望领导他人。

可以确定的是,邓小平是在不知道格林利夫的思想的状况下得出“领导就是服务”这一结论的,因为在1985年.格林利夫的思想还没有传到中国,即使在美国,他的思想也远没有现在影响广泛,更不用说能影响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了。

二、邓小平与格林利夫种“领导就是服务”具有显著的差异(一)邓小平与格林利失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洒很显然,格林利夫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管理思想家,其“领导就是服务”主要依据的是当代西方管理思想、人本主义和民主思想。

而邓小平做出“领导就是服务”判断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判断所具有的理论内涵是与格林利夫完全不同的,以下理论内涵是格林利夫思想所不可能包含的。

领导就是服务忠仆读书笔记

领导就是服务忠仆读书笔记

领导就是服务忠仆读书笔记领导的根本问题,是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领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概括,它揭示了无产阶级领导思想和领导行为的本质。

深入研究和积极倡导邓小平同志这一光辉思想,对于改变领导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邓小平这一新概括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领导就是服务”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继承和发展。

文中指出马恩提出的无产阶级的领导者是社会的公仆和勤务员的思想,毛泽东创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邓小平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特别是“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本质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邓小平领导本质观的现实意义。

强调领导就是服务明确了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职责,适应了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增强服务意识,清除官僚主义陋习;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领导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领导服务的内容可分为指导性服务,管理性服务,事物性服务,创新变革性服务四个方面。

领导服务具有职能性、整体性、目的双重性、主观自觉性四个特点。

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领导服务的三个实现条件。

这就是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努力提高领导服务的能力。

其中在提高领导服务的能力中,重点介绍了领导做好服务工作基本的能力中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几种能力,如,知识领导能力、变革创新能力等。

领导本质: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本质:领导就是服务
本固君宁。”。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
矣。”
贾谊:“国以民为存之”
柳宗元:“凡使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己
也。”
(二)仁政、德政的思想
孔子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齐之以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涵义:领导集团和领导者对人民群众所负
有的责任,本质是由人民群众对领
导集团和领导者的需要而决定的
要求:在实际中表现为一系列工作、任务
法定义务
承担后果
内容:一般:引导责任:目标行动
组织责任:指导组织带领
具体:2004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北京
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新时期,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
5、作风上,充分发扬民主;
6、运用权力的过程中,自觉接受
群众监督。
(三)“领导就是服务”
1、提出:邓小平同志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在回答什么叫领导的问题时,明确指出
“领导就是服务”。
2、含义:
[1]社会主义领导者最根本、最重要的的任务和职责是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在1871年总结法国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就提出“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
本讲通过分析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及领导
活动的基本矛盾,揭示私有制社会与社会主义社
会条件下领导活动的不同本质,最终得出“领导就
是服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本质观。
一、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一)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决定领导活动

邓小平的_领导就是服务_思想研究

邓小平的_领导就是服务_思想研究

人 文 论 坛189INTELLIGENCE························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研究山东省轻工业学院 曹梦晗“领导就是服务”思想是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关于领导科学的重要理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对推进执政党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来源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邓小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公仆论”、“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础上,针对领导主体、领导环境随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依据,并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这一科学论断。

1、领导就是服务,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及政权建设时,第一次提出了“公仆”概念。

他指出,新社会的领导者,应当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是“社会本身的负责勤务员”。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入了党章,从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每一个党员的行为准则。

邓小平继承并深化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早在60年代初他就向领导者敲响警钟:“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们的勤务员呢?……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是党人们的勤务员。

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1]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同过去剥削阶级的领袖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谈一谈领导就是服务
内容摘要:领导活动;领导活动和服务的关系;邓小平领导服务观;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民惟邦本思想。

关键词:领导服务邓小平民惟邦本
领导活动是人类自觉的实践活动,是永恒的、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劳动,而劳动又必须是集体的、社会的形式,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

因此就必须有人指挥和协调,这就是人类领导工作的发端。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和追随者本质上是平等的关系,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①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者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公仆。

当一个领导者由社会的公仆变成主人时,他也就失去了领导人民群众的资格。

这是邓小平领导观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体、多种经济形势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领导服务观特别强调:(1)各级领导要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一员,时刻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坚决反对特权和特殊化,要抵制各种形势的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

(2)各级领导要改变那种长期形成的领导机关不是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而是让基层和企业围着领导机关转的状况,领导的责任就是为人们群众谋利益。

(3)各级领导要积极改革领导和管理体制,创造出一种使人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客观环境,想办法使人们从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4)各级领导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不仅要讲长远利益,而且要讲实惠,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邓小平认为,领导就是服务的是要条件有三点:
(1)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点。

他强调人民群众是领导力量的源泉,要求领导像人民群众学习,带领人民群众前进。

(2)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就会犯大错误。

因此,必须扩大党和群众的民主生活,使各级领导者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监督不仅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还要解决制度问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领导者要加强自律,邓小平要求领导者要不断地认识自己,考察自己,改造自己,健全自己,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律。

领导者要在“慎独”上下功夫,即使独处也要自我约束,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②
社会主义最根本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古代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旱干水溢。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得天下有道……”《尚书》:“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贾谊:“国以民为存之”。

柳宗元:“凡使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这些都是古代的民本思想,其都共同说明,民为国之本,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民惟邦本”的另一层意思,是承认“民”是社会和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如果离开了他们,国计民生都无从谈起。

“民惟邦本”的观念在早期国家的一个显著体现,就是原始民主的传统在城邦政治生活中还起着重要作用。

“领导就是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观,是我党治国的领导艺术;是唯物史观的要求和本质,
①《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12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②《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23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唯物辩证法;领导就是服务借鉴吸收了中国儒家“仁”学“以德治国”的“以民文本”的人本主义伦理的哲学;是我们党执政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行政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