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的研究
行人 交通安全

行人交通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维护行人的交通安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安全行走的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
一、遵守交通规则首先,我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
无论是红绿灯、斑马线还是人行道,都应该按规定走行。
不要乱穿马路,尤其是在没有信号灯或斑马线的地方。
此外,不要在车辆密集的路段穿越,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二、使用人行道其次,行人应该尽量使用人行道。
如果没有人行道,应该尽量靠边行走。
切勿在马路中央行走,以免给车辆造成困扰,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同时,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车、停放自行车等,以保持行人的通行畅顺。
三、保持警觉行人在行走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警觉。
特别是在马路两侧、交叉口等危险区域,应时刻注意来往车辆的情况。
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应尽量穿着亮色衣物,使用反光背心等装备,增加被车辆司机发现的几率。
四、接受交通教育在学校、社区或其他场合,大家应该积极参与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交通规则、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等形式,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能力。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交通安全志愿者的工作,为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文明行走文明行走是行人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不要随意乱扔垃圾,保持行人通道的畅通。
在人员拥挤的地方,要保持队形,有序排队。
同时,要尊重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人员的指挥,共同维护良好的行人交通秩序。
六、提高意识最后,我们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时刻牢记自身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安全,也要避免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困扰。
通过积极宣传和互相提醒,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行人交通环境。
总结起来,行人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只有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真正落实行人交通安全的理念。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一个安全、便利的行人交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交通意识调研报告(通用13篇)

交通意识调研报告交通意识调研报告(通用13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交通意识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交通意识调研报告篇1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大家“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调研地点:街头调研方法:街头观察调研访问调研对象:交警摩的司机的士司机街头行人因为近年来澄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公路、马路、步行街的建设四通八达,这些既给家乡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是对群众安全意识的一个考验,所以我们对路上的行人进调研。
古人有一句话:天下安危,匹夫有责。
按现代人的解释,它表达的上一种公民意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对社会的安全承担一定的义务。
作为公民衣食住行是少不了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是我们必须有的。
我国现有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管理设施还不算先进,人、车、路比例失调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无疑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等。
但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却是影响交通安全最突出、危害极大的因素。
我国的交通事故率偏高,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列世界第一。
资料显示,交通事故每死3个人,其中就有2人死于违章驾驶。
违章的主要原因,一是超重、超载、超车,二是酒后驾车。
在因违章驾驶造成自身死亡的司机中,16至4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3年以下驾龄的司机。
在我国,交通事故每死亡4个人中,有3人是交通弱者。
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而司机的死亡率只占13。
4%。
另外,我国交通事故每死亡8人,有7人是死在路段上。
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过马路严格遵守交通指示灯的习惯,人们乱闯马路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交通指示灯赫然在目,但还是只有少数的人能严格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过马路。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议论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高达数万人,受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将从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交通环境。
2.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倡导文明交通行为。
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规、安全文明的交通氛围,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 提高国家整体素质交通安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的公民,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我国交通安全教育现状1. 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协同性不足。
部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2. 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单一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局限于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等方面,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交通安全教育手段落后交通安全教育手段主要以课堂教学、讲座、宣传海报等为主,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1. 完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1)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
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交通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2)强化家庭教育。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交通安全,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3)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 丰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1)拓展交通安全教育内容。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改进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改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安全管理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城市交通安全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安全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1、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在许多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路网结构不科学,导致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
一些道路狭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使得车辆和行人在通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混乱。
此外,停车场建设不足,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占用道路资源,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2、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存在违规驾驶行为,如超速、酒驾、疲劳驾驶、闯红灯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
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非机动车在道路上逆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也较为普遍。
这些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也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3、交通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目前,一些城市的交通管理仍主要依靠人工执法和传统的交通监控设备,智能化水平较低。
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流量和路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交通疏导和事故处理。
此外,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程度不够。
4、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线路覆盖不足,运营时间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导致居民出行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度较高。
这不仅增加了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风险,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1、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城市道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和护栏等交通设施,确保交通秩序的规范和安全。
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增加停车位供给,规范停车管理,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摘要:近年,我国道路交通规模和机动化程度迅猛增长,使得交通安全问题更为严峻。
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
整个交通流种类繁多复杂,管理难度大。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较多的国家之一。
基于此,对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现状;热点引言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频次和死亡人数都占据了较为突出的比例,如果事故发生相对较为频繁,则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社会各界人士也因此提高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交通事故的次数,需要积极探索全新的与交通安全相关的综合风险预警控制方案。
1存在的问题1.1事故黑点鉴别与影响因素分析对于交通事故黑点鉴别与影响因素分析,目前大多数研究方法都能从现有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挖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事故易发点和影响因素,但在在分析时容易将一些宏观指标与事故信息忽略,使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因此,需要将道路交通事故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系统地分析各个因素与事故黑点、事故频次、事故严重程度的关系。
1.2安全设施运维低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传统的管理具有一定缺陷,总结有以下几点:(1)对于安全设施的信息主要依靠人工统计,由于很多安全设施(类如防撞护栏损坏、靠近路口处标线磨损)需要频繁的更新或更换,在多次的手动统计更新工作后会导致运维数据精准度下降,从而会影响整体数据的准确性。
(2)不具备对安全设施信息的数据分析能力,无法从早期计划和施工信息中初步判断数据的准确性。
(3)缺少安全设施的地理坐标信息,不具备即时采集安全设施状态、位置的准确信息。
(4)缺乏对故障信息和维护信息及时更新能力,当事故发生安全设施被损坏时,不能采取及时的措施对其修复,影响道路的服务水平。
1.3事故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传统的交通安全评价利用交通事故历史数据,采用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或者本源性物理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评价,对于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
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篇一」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与原因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十分堵塞,基本每条道路塞满了汽车,象蜗牛一样慢慢地爬着,有时甚至是一动不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规划设计先天不足道路建设规划不够合理,超前意识不强,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统筹和科学论证,造成城区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循环不够流畅。
停车场规划建设未得到重视,停车场建设不够,满足不了日益增加车辆的需要,特别是人口密集场所,缺少充足的公共停车泊位,加剧了占道停车和乱停乱放的现象。
(二)人为因素加剧交通堵塞市民遵守交通秩序意识还不够强,由而产生的人为因素更加剧交通堵塞。
比如: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翻越隔离护栏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出租车急刹急停,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行驶、随意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屡禁不止。
商家占用车道营业,地下停车场为改为商场,单位和个人的车辆在公共道路上乱停乱放。
(三)管理落后跟不上形势要求交通管理虽有很大进步,但比起日益增加的众多车辆和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交通管理手段仍然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是执法不严,管控难以到位。
受办案指标考核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对交通违法行为往往重罚款、轻教育,重机动车辆查处、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
交通运管部门对外地车辆和非法营运的车辆还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让道路畅通,城市美丽起来,事关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的城市形象,是构建平安、和谐的重要内容。
加强城市道路管理,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的动态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交通规划,改善交通环境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形成城区道路环状循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交通顺畅。
要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将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切实改变城区车辆停放混乱的状况;针对主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现状,公安、建设等部门要按照主干道每500米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的要求,逐步规划建设一些小型停车点。
交通安全教育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事故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引言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行驶、行走时,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安全教育是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旨在分析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二、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1. 政策法规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为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教育体系完善我国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个层面。
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均设有交通安全课程;社会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家庭教育则通过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3.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全国交通安全日”、“交通安全进校园”、“交通安全进社区”等,提高了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4. 交通安全教育效果显著通过交通安全教育,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三、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交通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威胁着每个人的出行安全。
1.1 交通事故频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交通意外事件频繁发生是目前最主要的交通安全问题之一。
危险驾驶、超速行驶以及酒后驾车是导致许多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快节奏生活环境使得人们更容易分心或者急躁开车。
1.2 不良驾驶行为普遍存在此外,在道路上还经常出现诸如闯红灯、不礼貌并变道等不良驾驶行为。
这种情况不仅危害他人乘客和其他司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加大了警察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解决纠纷时所需要付出的心理与物质成本。
1.3 城市拥堵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也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
在高峰时段,许多车辆聚集在道路上,导致行驶速度缓慢和车流量大,这容易引发追尾事故、堵塞以及急刹时未能保持足够的车距等隐患。
二、解决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2.1 完善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首先,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以完善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
扩建公路、修建更多桥梁隧道以及改善城市街区内部的连通性是提高道路流畅度和疏解拥堵所必需的措施。
此外,在学校周围设置人行横道与红绿灯系统,并增加配套骑行、步行网络,有利于提升学生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道路上的安全性。
2.2 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并依法处罚违规者为了消除不良驾驶习惯并降低事故风险,在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力度。
持续提高警察的巡逻频率和扩大监控范围,可以有效减少违规行为。
此外,应对违章驾驶者进行严重处罚,并依法吊销其驾照等手段,以起到威慑作用。
2.3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推动科技与交通安全相结合也是另一个解决方案。
通过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车辆流量、实时监测和调整信号灯时间、提前感应危险情况并做出相应反应等。
这将有助于改善道路拥堵问题的同时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并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的研究摘要近年来,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现状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
由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致使行人对不良交通行为的认识不深,缺乏对交通危险的警惕性,屡屡发生交通事故。
对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虽然我国在法规完善、宣传教育、文化熏陶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探索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以行人交通安全意识作为研究主体,共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从安全意识引申至行人交通安全意识,递进式的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的梳理总结。
第二部分,在提出目前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取得的成效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交通安全意识的主要构成要素,即交通安全法律意识、交通安全公共道德意识、交通安全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出发,对当前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分析。
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our society. Due to the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is weak, resulting in the pedestrian on the safety of understanding is not deep, the lack of vigilance traffic danger, often causing traffic accidents. Although in the promotion of traffic safet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legal construc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work, the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develop the traffic safety consciousness is still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we face.In this paper, the pedestrian traffic safety consciousnes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e first part is the concept of pedestrian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is defined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mmary. The second part, the pedestrian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training based on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the traffic safety consciousness of elements, namely traffic safety law consciousness, the traffic safety consciousness of the public ethics, traffic safety consciousness three aspects, for when the factors on human awareness of traffic safety problems and the impact of a general analysis. Finall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training.Key words: Pedestrian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Training目录摘要ABSTRAC T目录引言第一章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一、基本概念 (1)(一)安全意识 (1)(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2)(三)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3)二、基础理论 (3)(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3)(二)“灌输”理论 (4)(三)内化与外化 (6)第二章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现状 (8)一、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取得的成效 (8)(一)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8)(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设 (8)(三)交通安全文化氛围建设 (9)二、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 (9)(一)交通安全法律意识薄弱 (9)(二)交通安全公共道德意识淡薄 (10)(三)交通安全责任意识缺失 (11)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2)(一)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2)(二)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不足 (13)(三)经济体制变革对责任意识的冲击 (13)第三章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 (15)一、构建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体系 (15)(一)注重交通安全意识的家庭教育熏陶 (15)(二)完善交通安全意识的校园课程结构 (15)(三)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社会培养力度 (16)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法治建设 (17)(一)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立法保障 (17)(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的执法建设 (18)(三)完善交通安全意识的司法手段 (19)三、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文化环境 (20)(一) 发挥媒体宣传优势 (20)(二)强调典型榜样作用 (20)(三)开展交通文化活动 (21)四、夯实交通安全意识道德保障 (22)(一)构建道德评判标准 (22)(二)强化道德自律建设 (23)(三)推进社会公众监督 (23)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附录:调查问卷 (29)引言学者乔治·维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尤其行人作为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已占据我国交通事故伤亡的较大比重。
然而,行人并不是单纯的受害者,据公安部统计资料分析,各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中,每年由行人违法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左右。
行人交通违法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除机动车违法、机动车非违法过错外,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干扰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交通拥堵、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等则是行人违法更经常化的危害结果。
这些危害结果的背后凸显出的深层原因,即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
闯红灯、不走行人斑马线等行人违法行为屡屡发生,甚至演变成不让行、不怕车、毫无顾忌的交通陋习,给道路交通管理增加了难度。
同时,行人也是潜在的机动车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模糊认识也会严重影响到他的驾驶行为的安全性。
因此,提高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在主观上引导和约束行人交通行为,促使行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法律观念,明确自身与交通安全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安全文明素质,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和自觉守法,对保障道路畅通有序、科学预防交通事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灌输教育、内化外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相关理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一、基本概念研究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现状,我们首先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确保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安全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是人们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对客观物质世界产生的主观反映。
安全意识是意识系统内的子系统,它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在头脑中,由于生产活动中发生的灾害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沉痛教训而自觉建立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
它促使人们发现在安全生产中各种生产因素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总结出能够确保自身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技术经验,进而形成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理论体系,用以组织和指导人们的各种生产实践活动①。
在生产实践领域,安全意识是人们对自身的不安全行为、生产工具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生产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的识别判断能力,促使个人能够采取谨慎的态度调控制自身生产行为。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良好的安全意识体现为工人对生产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严格掌握和自觉遵守,是长时间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②。
在思想方法研究视角下,安全意识是人们认识安全问题的心理体验,以避免自身或他人受到危害为目的,对人的行为意向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③。
由此可见,安全意识可以认为是人脑对与安全有关的人、事、物、现象等有目的的、能动性的反映。
安全意识作用过程与意识的调节作用相同,主要是由知识观念、动向观念和决策观念所组成。
知识观念是回答物质世界是什么的心理过程,并在人脑中形成客观反映。
动向观念是人脑对推进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反映,比如欲望、意愿或理想等,驱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
决策观念是用来直接调节、控制人的各种活动的观念,源于实践活动又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丰富和提高。
知识是形成意向的基础,意向是决策的内在驱动,决策反过来促进知识和意向的发展。
这三个观念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推动人的意识、行为进行风险决策和安全控制的过程。
安全意识从社会实践角度,区分为个体安全意识和群体安全意识④。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工作氛围、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的多方面心理压力,导致个体安全意识会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形成独立的安全价值取向。
群体安全意识,是每个个体在对日常安全生产、生活的需求,由于符合共同的利益目标而以群①徐向东.关于安全意识的哲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7).②谢兰杰,李增元.劳动保护管理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③正田恒.事故预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5.④林泽炎.人为事故预防学[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体认同的形式达成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