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规划与发展
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管辖之下。
香港回归后,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香港需要进行全面而有序的城市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一、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保护环境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保障香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保护和传承香港特有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弘扬本土文化,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二、提升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香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注重提升城市的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以确保城市运行的顺畅和市民生活的便利。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优化土地利用。
通过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城市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注重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
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加强社会福利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但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只有做好全面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工作,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美好生活。
相信在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下,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和美好。
香港2030年远景规划及启示

2.3 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 《香港 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
估”的策略性土地规划研究;二是引 入可持续发展概念,目的是重新界 定符合香港形势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以此作为政策、资源、规划、计划及 工程实施的基础,使政策、资源、规 划、计划及工程实施在《全港发展策 略检讨》的制订、应用与监督过程中 能达至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及区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及出 现的新情况,如金融风暴席卷亚洲、 由内地来香港人士大增、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香港市民追求优质生活 的期望日盛等,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提 出新要求。因此,香港对策略规划进 行了新一轮检讨,并把最新的全港性 发展规划大纲命名为《香港 2030 :规 划远景与策略》。
规划远景与策略》的发布,为香港实 案,评定方案选择最适合者,拟定明
现亚洲国际都会的长远发展目标指明 确的行动计划;二是引入先进的电脑
了方向。《香港 2030:规划远景与策 模拟技术,借助土地用途与运输优化
略》的最后报告分为四大部分、十六 模型拟定备选方案,然后再以一套准
章内容(表 1),本文对其关键成果进 则去评价各方案,从而选出最适合的
1 引言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 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我国快速城镇 化、汽车化的同时,诸多“城市病”接踵而至, 城市新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面临能源危机、环 境污染、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堵塞等一系列棘 手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远期规划年 限为 2020 年,这些城市即将面临新一轮城市 总体规划的修编或编制。同时国家和各城市的 “十二五规划”也即将或正在编制。因此,面对 城市发展的新机遇、新问题,如何转变传统的 城市发展观,更新城市规划理念,为城市建设 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撑,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 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香港市城市规划——最后文件

(1)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开埠后,经过100多年转口港经济时期的建设,香港城市形成 了集中于维多利亚港南北两岸,长约17km的带状布局,城市形态表现为 东西走向“带形”的典型山地城市结构。这一时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 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不得不“向上、向下”寻求发展空间。“向上”:通 过平整山坡,城市垂直等高线向山上发展;“向下”:在港九的维多利亚 港两岸不断填海造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香港城市都是以 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高密度的发展态势,城市逐步向海面和 外围山地拓展。
RED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 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 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 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 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 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 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 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3.香港市独具特色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经 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 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香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 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 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RED
(3)城市规划法制健全,法定程序严 格。以法定规,是香港城市规划的一大 特色。香港是世界上城市规划种类最齐 全的城市之一。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且 注重细节,实际操作性强,规划执行和 管理中几乎发生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 条文上找到答案。在香港,城市规划法 规严格按照程序制定,城市规划委员会 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既代表了政 府意志,又体现了市民意愿。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近年来,城市规划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后,与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原则、发展重点和规划实践等方面探讨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一、城市规划原则的比较研究不同的城市规划原则反映出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注重市中心的商业和金融发展,因此城市规划着重于商业区域的建设。
而中国内地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平衡城市各个方面的需要。
可以说,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城市规划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发展重点的比较研究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其发展重点主要是在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
因此,香港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商业、交通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吸引国际投资的优势。
而中国内地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平衡发展。
三、规划实践的比较研究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香港在城市规划上更加注重维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特色,努力保持中西文化的交融。
与此相反,中国内地在城市规划实践中更加注重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其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商业、金融和贸易的发展。
而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无论是香港还是中国内地,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都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研究中,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两地的经验,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香港回归对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香港回归对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这场历史性的事件对两地的城市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对中港两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一、政策和法规的变化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发生了调整和变化。
为了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和独特性,中国政府实行了“一国两制”政策。
这一政策为香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保障了香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独立性。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香港的支持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改善、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香港的投资,并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香港回归对中港两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商业枢纽,香港在回归后进一步发展壮大。
香港回归为中港两地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经济交流更加频繁。
中国政府鼓励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双方的互利共赢关系。
这种经济合作的发展对两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投资香港,推动了香港的现代化建设。
同时,香港的金融、商业和文化资源也为内地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高新技术与城市发展香港回归使中港两地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
回归后,中港两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给中港两地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比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香港的经验和技术为内地城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同时,内地的科技企业也通过与香港企业的合作,推动了内地城市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四、文化交流与城市形象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这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港两地的文化融合促进了城市形象的建设和提升。
香港城市规划特色的介绍资料文档

未来规划的要求
如何活化过剩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大厦 ---配合六大产业检测和认证、医疗服务、创 新科技、文化及创意产业、环保产业和教 育服务
未来规划的要求
市区重建 ---- 重建发展、楼宇复修、文物 保育、旧区活化
未来规划的要求
未来规划的要求
市区重建案例 ---- 朗豪坊
未来规划的要求
分区计划大纲图
显示规划区的建议土地用途和主要道路系 统
地区按土地用途分类:住宅、商业、工业、 休憩、政府/机构/社区、绿化地带
香港土地用途
发展审批地区图
为新界乡郊提供中期规划管制和发展指引
二、 香港城市规划的特色
2.1土地使用的创造性
辟山开海 ------ 增加土地来源
2.1土地使用的创造性
•凤 凰 山 观 日
八仙岭 •黄 石 露 营 地 点
•大 潭 水 塘 •营地
2.5中西文化交汇
中西文化互相撞击、渗透
英式建筑
礼宾府立法会大楼来自其他西式建筑中环街市
湾仔街市
中式建筑
三栋屋
旧大埔墟火车站
中式建筑
唐楼
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
中西结合
圣神修院南楼
2.6尊重传统、保护历史
乡镇是香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7城市规划的民主性
通过18区区议会、咨询论坛等公开咨询 市民对规划问题广泛关注 市民、传媒对政府的监督
市民关注的问题
过量的填海 屏风楼 古迹和老街区的保育 新市镇的规划不善
三、 香港城市规划的未来
未来规划的要求
现有的道路网络和运输的基础设施能否满 足日益繁忙的交通要求
新市镇
2.3土地使用的科学性
香港城市发展

三、空间形态演进
1841 年开埠后,经过100多年转口港经济时期的建设,香港城市形成了集中于维多利 亚港南北两岸,长约17km的带状布局,城市形态表现为东西走向“带形”的典型山地 城市结构。这一时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不得不“向上、向 下”寻求发展空间。“向上”:通过平整山坡,城市垂直等高线向山上发展;“向 下”:在港九的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填海造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香 港城市都是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高密度的发展态势,城市逐步向海面 和外围山地拓展。 1971年后,香港城市发展开始由港九都市区向广大的新界地区扩展,城市结构形态也 由以维多利亚港为核心的同心带形结构向以港九都市区为中心的“集中紧凑,相对松 散”的组团结构演化。香港的城市形态布局走过了从集中到分散的发展之路,城市形 态布局由散点分布到集中带形分布,最终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四、产业变迁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了用地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比重 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开始显著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在第二产业比重达 到极限后(一般不超过50%),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 主要动力,也使得配套的生活和服务设施用地增加,占据了城市的黄金地段, 使得城市中心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悉尼的就业比重符合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近80%的就业岗位来自第三产业。 2001年,财产和商业服务部门超过制造业成为悉尼最大的产业部门。 悉尼城的主导产业为商业和金融服务及通信业,占劳动力人口45%的人在金 融、保险和商业服务部门工作,其次为政府部门和酒店餐饮业。
五、政策影响
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影响城市发展和城市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时而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 时而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超常规发展。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的相关政策有行政 区划调整、城市规划政策、土地管理体制、房地产产业政策和特殊优惠政策等等。 在悉尼的发展中,城市规划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调整了悉尼的行政区划,通过用地预测 将人口预测转化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预测,并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计划来控制和管理城 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和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1)悉尼大都市规划 悉尼大都市规划先后编制过5次,一般期限为20~50年,分别在1948年、1968年、1988年、1995年 和1999年进行过编制。悉尼历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0-6所示。 (2)可持续的悉尼—2030年悉尼规划 悉尼2030年规划以“建设长期持续繁荣、具有世界地位的活跃而生机盎然的城市”为目标。根据 此规划,未来的25年悉尼人口预计增加110万,政府面临着道路交通、住房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和 服务供给的诸多压力。其战略目标包括:适于居住、提高经济竞争力、保证公平、环境保护、高 效治理。 整个悉尼2030年规划包括七个战略计划,分别为:经济和就业、中心和走廊、住房、交通、环境 和资源、公园和公共区域、治理和执行。并同步启动了三个重大项目,即悉尼用水计划、西部悉 尼公园地块和新城开发。 这些战略计划和重大项目,均影响大悉尼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动。
香港城市规划与准则-城市设计部分

-5-
香港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5.2.10 至于九龙的其他地方,其考虑因素与香港岛其他部分的考虑因素(第 5.2.8 段)类似。 (c)新市镇的指引 5.2.11 新市镇的发展项目,最高的发展应位于中心地带,然后向市镇边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避免竖立 与四周格格不入的「突兀」建筑物。新发展应配合新市镇的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图 5),并以渐次降低建 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可观赏山峦背景或水域景色的观景廊/通风 廊,应予保留。在合适情况下,应在文娱/商业中心或核心地点建立地标(图 6)。在市镇中心,可利用低 矮建筑物,例如社区会堂、学校等,作为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图 7)。 图 5 与新市镇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相配合的发展。
5.城市设计指引
5.1 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
5.1.1 以下的核对表,可用以评估规划和发展建议所涉及的城市设计问题:
▪ 宏观层面 天然环境
·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组成部分 ·天然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质素上的直接及间接影响 ·配合天然环境和景观
人造环境
·城市相邻环境 ·添加城市特色及创造高质素环境去促进城市景致 ·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 ·视觉景物的适合性及显见度 ·景观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协调 ·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 ·地方特色的增强
(d)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 5.2.21 建筑物的高度和空间应与人本比例有一定关系,令使用者感到方便、易于适应,并认同其设计。香 港地少,很难完全做到以人为本,但可透过善用不同空间、园景美化和街景等,改善这个情况。以人为本 的标准来改善公共屋和私人屋苑的设计,有助纾缓压力。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9% 已建成區
0.6%荒地 2.7%水體
6.1%農地
10
香港概況-人口分佈
天水圍 屯門
東涌
大嶼山
元朗
上水/粉嶺 大埔
新界
沙田
荃灣
九龍
將軍澳
2011年人口(百萬)
都會區內 4.19(59.3%) 都會區外 2.88(40.7%) 總人口 7.07
香港
都會區
新市鎮
11
全港人口密度 度6,544人/每平方公里
地提供保育及發展指引
35
邊境禁區
1951年設立,1962年訂定現時界線 出入邊境禁區通行證 2008年1月公佈面積由2800公頃減至400公頃 2010年7月30日城規會公開展示五份草圖
蓮麻坑,及 沙頭角發展審批地區草圖) 7月31日公開展示
圖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邊界範圍 修訂的邊境禁區界線
全港規劃:『香港2030』全港發展策略
研究目的: 探討未來挑戰與機遇以確立發展方向 建立未來土地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綱領 實現香港遠景– 亞洲國際都會 以可持續發展為總體目標
27
28
建議策略
遠景 – 亞洲國際都會
三個三整個整體體方方向向
提升經濟競爭力
提供優質生活環境
加強與內地聯繫
具體主題及措施 空間發展模式
區
旺埗城仙
新市鎮的分布
天水圍 屯門
東涌
大嶼山
元朗
上水/粉嶺 大埔
新界
沙田
荃灣
九龍
將軍澳
香港
都會區 新市鎮
15
16
17
沙田新市鎮
18
屯門新市鎮
19
規劃體系
20
香港政府架構
行政長官
律政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
財政司司長
公務員事務 局局長
環境局 局長
運輸及房屋 局局長
政制及內地 事務局局長
食物及衛 生局局長
的土地作醫院、酒店或辦公室發展 須在收到申請的兩個月內審議 不會邀請申請人出席會議
申請人可按第16A條申請修改規劃許可 修訂分為A類或B類修訂 A類的改變,無須向城規會提交申請 B類修訂,則須向城規會提出申請
申請人可就城規會的決定(第16條及第 16A條)要求覆核(第17條)
申請人可出席城規會的會議,陳述其個 案
深圳市
香園圍
蓮麻坑
修訂的邊境禁區範圍 研究範圍 落馬洲河套 新發展區
蠔殼圍
落馬洲 河套
文錦渡
羅湖
缸瓦甫
未來坪輋/ 打鼓嶺 新發展區
沙頭角
深圳
落馬洲
未來古洞北 新發展區
未來粉嶺北 新發展區
上水
香港
米埔
36
城市規劃委員會
根據香港法例第131章《城市規劃條例》第2條成立的法定組織 由行政長官委任各界別人士,義務出任 一般任期為兩年,可連任 通常每隔一個星期五召開會議
香港城市規劃與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規劃署
1
香港城市規劃與發展
彙報內容
香港概況 規劃體系 近期重大規劃發展項目
2
香港概況
3
4
5
沙田新市镇
6
屯門新市镇
7
香港概況-在區域上的位置
珠三角經濟區
香港
8
9
香港概況-現有土地用途概況
66.6%林地/灌叢草地/草原/濕地 (46%屬郊野公園及其它 受到法定保護的土地)
全港規劃:『香港2030』全港發展策略空間模式的概念
寶安 南山
蛇口
福田
羅湖
以更少資源滿足更多需要 在都會區及已開發的新市鎮 尋求發展機會
以鐵路為本的發展模式 充分利用三個發展軸沿線的 發展機會
平衡發展及保育 儘量保留郊野地區
進一步發展區域運輸網路
29
跨境合作-粵港協調機制
香港特別行政區
廣東省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
(香港行政長官、廣東省省長)
工作會議
(香港政務司司長、廣東省常務副省長)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聯絡辦公室
粵港城市規劃及發展專責小組
(25個專責小組之一)
30
跨境合作-港深合作會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深圳市政府
港深合作會議
(香港政務司司長、深圳市市長)
合作協定
關於近期開展重要基礎設施 合作項目協議書
港深加強城市規劃合作協定
就申述及意見進行聆訊﹔ 城規會/聆訊申述小組
委員會可順應申述而建議作出修訂
如建議作岀修訂﹕
公布建議修訂,為期三個星期,
制
以供公眾作出進一步申述
圖
反對的進一 無反對的進一
步申述
步申述
無進一步申 述
程
序 不會進行
聆訊﹔
進行聆訊
城規會確認 建議修訂
城規會確認 建議修訂
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
城規會/聆訊申述小組委員會所作的
港島規劃處
九龍規劃處
荃灣及西九 龍規劃處
市區更新地 區諮詢平台
組
新界區規劃 部總辦事處
西貢及離島 規劃處
沙田大埔及 北區規劃處
屯門及元朗 規劃處
中央執行管 制及檢控組
城市設計及 園境組
特別職務組
房屋及辦公 室用地供應 組
23
規劃體系
區域協作 全港規劃
城市規劃條例
地區/地方 •分區計畫大綱圖 •發展審批地區圖 •發展大綱圖 •詳細藍圖
資料來源:香港統計處
分區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2011)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中灣東南油深九黃觀葵荃屯元北大沙西離
0 西 區中 仔灣 區東 區南 尖旺油 水 埗深 龍 城九 大 仙黃 塘觀 青葵 灣荃 門屯 朗元 區北 埔大 田沙 貢西 島離
西 香仔港島區 區 尖 水九龍龍 大 塘 青 灣 門 朗新界區 埔 田 貢 島
如申請人仍不滿意有關決定,可再要求 上訴(第 17B條)
公眾可就圖則和圖則的修訂提 出申述,亦可就申述提出意見
可在城規會會議上陳詞
公開規劃申請資料 公開會議 公眾可就規劃申請提出意見
諮詢
行政長官指示擬備一份新的草圖
制
圖
公布草圖,為期兩個月, 以供公眾提出申述
程
序
公布收到的申述,為期三個星期, 以供公眾提出意見
職能:
制訂圖則 審批申請 其它
37
城市規劃委員會
秘書
(規劃署副署長)
主席
常任秘書長 (規劃及地政)
副主席
(非官方成員)
官方成員
5人
非官方成員
28人
38
城市規劃委員會
城市規劃委員會
規劃小組委員會
聆訊申述小組委員會
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
主席、副主席、官方成員4人、非 官方成員13人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
條 城規會收到該申請
申
பைடு நூலகம்
請
城規會公布該申請,為期三個星期,
以供公眾提出意見
處理程序
第
12
規劃小組委員會在收到申請三個月內
規劃土地用途及重要的發展參數 顯示土地用途地帶的分佈和道路系統
47
分區計畫大綱圖
規管 •土地用途 •發展參數(地積比、建築樓面面積、高度等) •主要道路系統
包括 •《圖則》 •《注釋》 第一欄:經常准許的用途 第二欄:須先行申請的用途 備註:發展限制 •《說明書》
比例由1:5,000至1:10,000
主席、副主席、官方成員4人、非 官方成員13人
39
城市規劃條例目的
為有系統地擬備和核准香港各地區的佈局設計 及適宜在該等地區內建立的建築物類型的圖則, 以及為擬備和核准某些在內發展須有許可的地 區的圖則而訂定條文,以促進社區的衛生、安 全、便利及一般福利。
40
法定圖則涵蓋的土地範圍
41
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
規劃署組織結構
全港規劃處
規劃署副署長/ 全港
全港 規劃部
專業 事務部
規劃署署長
地區規劃處 規劃署副署長/ 地區
委員會部
都會區 規劃部
新界區 規劃部
特別職務部
部門 行政部
策略規劃組
規劃研究組
跨界基建發 展組
專業事務組
資訊系統及 土地供應組
資訊科技 管理小組
城市規劃 委員會組
城市規劃條 例檢討小組
都會區規劃 部總辦事處
48
分區計畫大綱圖 商業/住宅
49
分區計畫大綱圖注釋
商業/住宅
50
分區計畫大綱圖說明書
屬非法定文件 旨在反映圖則上各類土地
用途地帶的規劃意向和目 的 雖然並非圖則的一部分, 但卻是圖則的重要元素
51
規劃署先進行 規劃研究, 才擬備圖則
城規會作 初步考慮
城規會 再作考慮
諮詢 區議會
公佈圖則
市區人口密度 港島區16,320人/每平方公里 九龍區44,760人/每平方公里
觀塘人口密度 55,200人/每平方公里
12
13
人口增長放緩
百1百100萬萬
88..22 88..55
88
6.7 77..11 77..77
6
5.8
5.1
4.0
4
3.1
2.1
22
00 11995500 11996600 11997700 11998800 11999900 22000000 22001111 22002211 22003311 220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