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管辖之下。

香港回归后,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香港需要进行全面而有序的城市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一、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保护环境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保障香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保护和传承香港特有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弘扬本土文化,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二、提升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香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注重提升城市的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以确保城市运行的顺畅和市民生活的便利。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优化土地利用。

通过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城市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注重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

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加强社会福利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香港回归日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但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只有做好全面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工作,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美好生活。

相信在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下,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和美好。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
、街区 划分小、沿街小商业设施多样
永远都不缺人气——步行人流
• 背 景
• 福 斯 特 方 案
• 严 讯 奇 方 案
• OMA 方 案
严讯奇
oma
foster+partners
FOSTER+PARTNERS 城市 , 是由小巷 , 街道 , 公共空间, 公园, 还有平凡的 建筑群和好几颗公众的珠宝所交织而成 城市肌理和街道空间的断裂 高密度导致公共空间匮乏 “城市中的公园”
高密度 公共空间缺失 市民参与
“村落”“园林”“街道”
库哈斯的策略是将建筑群化整为零,分为三个独立区,即他所谓的三个“村落”, 中间以两片开阔绿地分隔开。三个“村落”分别叫“东艺”、“西演”、“中城墟”。
与九龙站有一定距离,保持交通通畅,同时放大视野,视线直达海景
交通联络
利用環保巴士, 無人自動駕駛列車與小輪連接到西九
無障礙行人通道連接地鐵和巴士
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
ROCCO 许李严 文化经脉的打通,最终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瞬间的 灿烂,而是长远持久的活力。 巨型尺度带来的非人性化外部空间 充满生机的人文特征的缺失 “清明上河图” “城市活力”
将这块巨石放在面海的基地西北角以足够的场地来解决人车流集散减少对东部城区的冲击九龙站和圆方商场门户区域东西交接部位节点空间交通节点位置呈放射状向外联通同时广场给以人群一定缓冲高铁总站门户区域视野放大节点空间与九龙站有一定距离保持交通通畅同时放大视野视线直达海景交通联络利用環保巴士無障礙行人通道連接地鐵和巴士生态策略生态策略巨型尺度带来的非人性化外部空间充满生机的人文特征的缺失清明上河图城市活力rocco文化经脉的打通最终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瞬间的灿烂而是长远持久的活力

香港市城市规划——最后文件

香港市城市规划——最后文件
1.香港市城市形态的演变
(1)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开埠后,经过100多年转口港经济时期的建设,香港城市形成 了集中于维多利亚港南北两岸,长约17km的带状布局,城市形态表现为 东西走向“带形”的典型山地城市结构。这一时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 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不得不“向上、向下”寻求发展空间。“向上”:通 过平整山坡,城市垂直等高线向山上发展;“向下”:在港九的维多利亚 港两岸不断填海造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香港城市都是以 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高密度的发展态势,城市逐步向海面和 外围山地拓展。
RED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 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 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 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 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 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 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 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3.香港市独具特色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经 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 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香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 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 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RED
(3)城市规划法制健全,法定程序严 格。以法定规,是香港城市规划的一大 特色。香港是世界上城市规划种类最齐 全的城市之一。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且 注重细节,实际操作性强,规划执行和 管理中几乎发生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 条文上找到答案。在香港,城市规划法 规严格按照程序制定,城市规划委员会 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既代表了政 府意志,又体现了市民意愿。

香港,西九龙区 规划

香港,西九龙区 规划

一、规划三剑客西九文化区概念规划方案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项目恐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也是一直富于争议性的文化建设项目。

8月20日,备受关注的文化区三个规划方案终于出台了!三家规划设计顾问公司——英国的Foster + Partners(以下简称福斯特),香港的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李严或严讯奇)和荷兰的OMA(以下称OMA或库哈斯),各自领取酬金约4,900万港元,经过一年的闭门铸造,终于向香港公众亮出自己的绝招。

三个概念规划方案自8月21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地展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收集市民意见,最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综合各方意见”选取一个主导方案。

“西九兴亡,匹夫有责”。

我去仔细看了展览,研读了各设计公司提供的资料,产生一些个人看法,想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

在直接讲我个人看法前,我认为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基地的现状——这是我评判各方案的出发点。

西九头顶几大怪我们香港城市有诸多特色,其中包含两大精髓:便利的公共交通和生机勃勃的街道文化。

前者体现为发达的地铁、公交、电车、航船线路以及相互间便捷的接驳;后者体现为密集的街道网络、频繁出现的街道交叉口、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沿街多样的小商业设施、以及——很重要的——似乎永远都不缺的人气——步行人流。

有时走在铜锣湾、旺角的街道,我也会觉得有点太过拥挤。

也许人口密度稍低点,街道稍宽些会让人更感舒适。

但这只是个度的调整问题,香港街道文化的本质构成总的说来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总之,便利的交通加上街道文化这两大精髓,结合其它特征,形成的良好城市空间格局在港岛、九龙比比皆是。

但是,西九文化区周边的城市环境现状如何?相信去过的人大多会同意我,也有两大特点,与香港的城市精髓恰恰相反:极差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极端反人性的步行环境!与紧靠东边的尖沙咀和油麻地两个片区的小尺度街区划分、密集的街道网络、方便步行的街区环境、热闹非凡的街道生活相比,西九片区简直就是城市生活的死角和荒漠。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近年来,城市规划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后,与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原则、发展重点和规划实践等方面探讨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一、城市规划原则的比较研究不同的城市规划原则反映出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注重市中心的商业和金融发展,因此城市规划着重于商业区域的建设。

而中国内地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平衡城市各个方面的需要。

可以说,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城市规划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发展重点的比较研究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其发展重点主要是在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

因此,香港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商业、交通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吸引国际投资的优势。

而中国内地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平衡发展。

三、规划实践的比较研究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香港在城市规划上更加注重维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特色,努力保持中西文化的交融。

与此相反,中国内地在城市规划实践中更加注重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其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商业、金融和贸易的发展。

而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无论是香港还是中国内地,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都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研究中,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两地的经验,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香港城市规划特色的介绍资料文档

香港城市规划特色的介绍资料文档

未来规划的要求
如何活化过剩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大厦 ---配合六大产业检测和认证、医疗服务、创 新科技、文化及创意产业、环保产业和教 育服务
未来规划的要求
市区重建 ---- 重建发展、楼宇复修、文物 保育、旧区活化
未来规划的要求
未来规划的要求
市区重建案例 ---- 朗豪坊
未来规划的要求
分区计划大纲图
显示规划区的建议土地用途和主要道路系 统
地区按土地用途分类:住宅、商业、工业、 休憩、政府/机构/社区、绿化地带
香港土地用途
发展审批地区图
为新界乡郊提供中期规划管制和发展指引
二、 香港城市规划的特色
2.1土地使用的创造性
辟山开海 ------ 增加土地来源
2.1土地使用的创造性
•凤 凰 山 观 日
八仙岭 •黄 石 露 营 地 点
•大 潭 水 塘 •营地
2.5中西文化交汇
中西文化互相撞击、渗透
英式建筑
礼宾府立法会大楼来自其他西式建筑中环街市
湾仔街市
中式建筑
三栋屋
旧大埔墟火车站
中式建筑
唐楼
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
中西结合
圣神修院南楼
2.6尊重传统、保护历史
乡镇是香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7城市规划的民主性
通过18区区议会、咨询论坛等公开咨询 市民对规划问题广泛关注 市民、传媒对政府的监督
市民关注的问题
过量的填海 屏风楼 古迹和老街区的保育 新市镇的规划不善
三、 香港城市规划的未来
未来规划的要求
现有的道路网络和运输的基础设施能否满 足日益繁忙的交通要求
新市镇
2.3土地使用的科学性

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 - 知乎

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 - 知乎

提问搜索话题、问题或人...首页发现消息香港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修改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修改主要还是想请教香港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比较感兴趣。

另,有几点不太理解:1、填海造成的生态问题比开发新市区更严重,为何执意要填海造地?2、不知香港的城市功能是否过分集中于港九?是否有分散城市功能的规划?修改举报添加评论 分享 • 邀请回答6 个回答按票数排序陈琴琴,给99%的一行字答案点反对和没有帮助!!!张战、刘德华 赞同我记得我们原先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香港为了保护太平山的生态环境,坚决是作为保护地进行使用的,为的就是给香港人留下最后一片绿地。

2编辑于 2012­05­053 条评论chen shawn ,奇葩柳天阳、非典熊Hermosa 、cill 等人赞同(手机码字,缓慢更新中)香港的土地问题与其说是规划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

政府的城市规划及土地开发被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环保组织所挟持,寸步难行,基本上就是一个“无为”状态。

当你用卫星地图查看新界时,你会发现北区其实有很多荒地,郊野公园和棕地(地产商低价收购农民土地用于放置集装箱的,说白了就是在待价而沽),还有更让人头疼的:港英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新界丁屋问题,这更涉及到基本法层面上。

为什么不开发新界反而去填海?因为新界土地补偿代价和政治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填海反而更划算。

链接:香港为什么学不了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生存之三)大片的棕地7Lawrenc…话题位于落马洲附近的河套地区,上方为深圳市农地,荒地,丁屋,右方为八仙岭郊野公园从1990年以来,香港就一直在推新界东北发展规划,阻力实在太大,一路上修修改改, 最近出台了新界古洞北新市镇、坪輋/打鼓岭新市镇以及粉岭北新市镇的规划。

具体见下图:结果呢,网上谣言四起,说有内地房企打算入驻买地,新发展区实为“深圳后花园”,而且政府届时会引进大量双非入住,是”富豪双非教育城”。

香港西九龙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香港西九龙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了现第坦市是个阶旧曼有园而利港园这回宽现这
——
,,一率公什“段了哈人林中亚, 公归阔有规
都 可 算 是 西 九 对 香 港 城 市 的 一 大 贡 献 !
即 使 西 九 文 化 区 其 它 所 有 设 施 都 不 修
反 应 是 : 这 个 巨 型 海 滨 公 园 如 真 能 实
地 说 , 看 到 福 斯 特 案 中 的 公 园 , 我 的
第三栋是规模最大的、卵形大型表演场地+展览中心。福斯特将这块巨石放在 面海的基地西北角,以足够的场地来解决人车流集散,减少对东部城区的冲击, 这可算是一种理性的决策。但对我来说,产生一个遗憾:从港岛这边向西九龙 望去,我们将看到郁郁葱葱的海滨公园,而歌剧院和大型表演场地+展览中心, 这两颗“公众的文化宝物”,都将隐身在公园森林背后的两个角落。
.
OMA案例:
如果说在讲解构思时,福斯特靠宣扬“普世城市观”,严讯奇强调“东方智慧”, 那么库哈斯呢?有意思的是,在宣传短片中,这位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的创建人,一生鼓吹大都会文明,赞美“巨大”和“拥挤文化”的建筑师,这次 来到早已充斥着巨构建筑,可称得上“拥挤之都”的香港,突然摇身一变,显得 更像他过去常讥讽的,一生致力于反对超大项目、和底层百姓打成一片、积极保 护地方社区的美国老太太Jane Jacobs。库哈斯介绍他的西九文化区由三种元素 构成:村落、园林地貌、街道风貌。
我 们 完 全 没 有 这 样 的 城 市 公 园 。 维 多
它 为 纽 约 增 添 了 多 少 魅 力 ! 而 在 香
园 让 人 立 刻 联 想 到 曼 哈 顿 的 中 央 公
——
自 然 相 辅 相 成
令 我 激 赏 ! 不 用 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 划
土地的集约利用在交通规划方面就主要体现在交通的立体化上,也就是 坚决杜绝所谓的“摊饼式”发展模式。总的来说,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 多元立体化的城市交通道路网。
用地集约化
一方面,当地面道路不能满足通行的需求,就考虑到向天空发展——建高架道路,以有 效缓解交通的压力。目前香港的立交高架道路已经超过了800条,高架道路是采用连续高 架形式的快速路,是保证机动车交通快速、连续通行的道路系统。高架道路的应用具有很 多优越性。由于大多是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路,没有红绿灯、路口的干绕,车辆能非常 有目的的行驶到目的地,避免了同其他车辆共同争抢地面道路,提高了市区主要节点的可 达性。另外,采用高架道路还有占地少、拆迁少和投资少的优点。 另一方面,除了向上发展,香港更是建造了钻山穿海的行车隧道多达13条。其中,香港 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线行车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而 修建隧道的优越性就在于,缩短了行车里程,也就是和高架一样提高了可达性,还节省了 运费;节约能源、减少汽车损耗,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还提高了行车的舒适度。
十 大 建 筑
青马大桥
自1997年5月开放通车以来,青 马大桥成为连接大屿山香港国 际机场及市区的干线公路,不 单是香港一个主要的建筑标志, 更是全球最长的行车及铁路吊 桥。它全长2.2公里,壮观恢宏 的气势完全超越了美国的金门 大桥。
十 大 建 筑
突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正确处理长远发展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跻身世界最高建筑第六 名之列, 于2003年年底落成。由著名美籍 建筑师西萨·佩里及香港建筑师严迅奇合 作设计而成大厦楼高420米,共88层,是全 港第二高并拥览优美维港景致的建筑物, 被称为“惊世之作”。香港第一的高度后 被位于香港西九龙柯士甸道的118层香港 环球贸易广场所取代。
一是切实把握好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 二是正确把握好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
美 食
谢谢!
中银大厦
位于中环黄金商业圈。富丽堂皇的中 银大厦,共70层,由著名建筑师贝聿 铭设计,高达368米。建成于1990年, 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 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 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徵著 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十 大 建 筑
经 验 借 鉴
香港城市规划确定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非常明确,前瞻 性强,分区规划详实,并有具体的违例发展的管制条例。
一是不同时期应确定不同的目标。 二是目标的确定要体现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是目标的确定要体现系统性和阶段性。 四是目标的确定应有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
突出城市规划的配套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经 验 借 鉴
香港的城市规划制定有严密的法律程序,规划制定后,具 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学习香港经验, 一要严格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二要以人为本,体现社会的和谐性。
突出城市规划的指导性,正确处理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的关系。
经 验 借 鉴
城市的发展必须遵循以规为纲,所有的城市建设都必须符 合规划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性。
拥 挤
规 划
香港人口密度极高,而让人吃惊的是,它的已发展土地占了土地面积的竟 还不到25%,留下了相当数量的郊野、山林和农地,建成的郊野公园及自然 保护区面积更是多达40%,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生态多样性。
制度规范化
其一,香港的土地制度稳定且具备一致性,大部分的规划程序都是由法例规定的,政府 或其他决策机关不能随意更改规划,或做出和法例精神不一致的决定。 其二,在香港无论是公营或私营机构,本地或外来投资者,都是一视同仁,同样受到有关 法例和规则所规范,和WTO所指的“国民待遇”的精神一样。 其三,机制透明公开。 其四,虽然香港有一套法定的制度规范各类型的发展,但在制度内亦相当灵活有弹性,以 配合私人机构和市场的需要。 其五,某些制度以市场为指导,更能切合实际情况。
规 划
在香港,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政策人本化
政府为有效对付水污染问题,分别在三方面采取行动:
针对污染根源,如环保署会透过《水污染管制条例》管制废水排放 铺设污水渠,如环保署现正致力伸延公共污水渠网络到新界及各新发展地区,而偏远地 区的污水则接驳至妥善运作的化粪池系统 收集及处理污水,净化海港计划是就收集及处理维港两岸一带污水所制定的一项工程策 略
位于荃湾西部的杨屋道8 号,由两座分别为88层 和42层高的商业建筑物 组成,高座高318.8米, 低座高163.7米。
十 大 建 筑
半岛酒店
半岛酒店开业于1928年,有“远东贵妇”的称号,是当时全亚洲最先进及豪华的酒 店之一。当时的建筑物只有七层,呈H型。1994年酒店进行扩建工程,在北面加建 一幢30层的新翼,顶楼设有直升机场,方便重要贵宾直接使用直升机往来香港国际 机场,或畅游香港上空。
香 港
地 理
香港地位处中国南部沿岸, 北靠广东省、西背珠江口、 南向南中国海,香港北部 与广东省深圳市仅由一条 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与 珠海市万山群岛海域连接。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 誉,人口约713万(2012 年),总面积1070平方公 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 地区之一。香港可分为四 个部份:香港岛、新界、 九龙和离岛。九龙是位于 北边港口的半岛,香港岛 的面积78平方公里,是香 港主要的金融商业区,但 只占全香港陆地面积的7%, 新界的面积约980平方公里, 相当于香港陆地面积的91%。 离岛共包括262个岛屿,最 大的离岛大屿山几乎是香 港岛的两倍之大。
Hale Waihona Puke 十 大 建 筑香港环球贸易广场
位于香港西九龙柯士甸道 西1号。总楼面面积为 2,822,039平方呎,高达 484m,共118层,成为香 港第一高楼。
十 大 建 筑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位于湾仔海旁地带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 该区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者之一。新落成的 新翼,设计如同一只向天空展翅飞翔的巨鸟, 全现代化的外形、由铝金属与玻璃两种物料 结合,预告了21世纪的建筑新趋势。是旧会 议展览中心的延伸,成为观光客留影拍照的 新地点。整个展览中心面积宽广,大片落地 玻璃正对着湾仔码头,景色迷人,这里经常 举办些商业会谈、流行展览、服装秀等,吸 引许多厂商及爱好流行信息的民众来此参加。 除了作大型会议及展览用途之外,这里还有 酒店两间、办公大楼和豪华公寓各一幢。而 它的新翼由填海扩建而成,内附大礼堂及大 展厅数个,分布于三层建筑之中,是世界最 大展览馆之一。
十 大 建 筑
金紫荆广场
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有座金紫荆雕 像,是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 区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香 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附近屹立着 一座香港回归纪念碑,碑上刻有前 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笔字迹。每天 早上7时50分,香港金紫荆广场会 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
十 大 建 筑
如心广场
经 验 借 鉴
香港的城市规划能够得以依法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与之相配套的土地利用、空间概念、生 态保护等体系,实现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协调统一。
一是政府应发挥维护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键作用。 二是力求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互协调。 三是完善规划实施中的利益保障体系。
突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的关系。
十 大 建 筑
香港国际机场
由诺曼·福斯特设计。机场建于赤 腊角,一个长6000m、宽3500m的专门 修建的大型人工岛。候机厅长1500m, 仅一座行李托运大厅就相当于温布 里大球场的面积。在候机厅内,到 港和离港的旅客被分流到不同的层。 设计者将所有地面联运安排在东侧, 空中联运安排在西侧,从而建立起 清晰的交通。所有出入港的旅客都 要经过入口大厅的一个巨大中庭。 到港旅客的汇合区和迎候区安排在 一层,而离港旅客从一层顶上的玻 璃天桥经过。离港旅客从检票处经 过出境检查和安全检查口到达一个 长长的“Y”字形大厅,从这里可以 通过步行、自动步行道或者是内部 地铁到达所有的登机口。耗资1550 亿港币,总面积达1248公顷,在弹 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位于香港的心脏地区维多利亚城, 前方是皇后像广场,距离水面仅 400m。由英国著名建筑师诺 曼·福斯特设计,由构思到落成 需时6年时间。整座建筑物高180 米,共有46层楼面及4层地库, 耗资达52亿港币,当它在1985年 落成的时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 建筑。
十 大 建 筑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