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化学标准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评估方法要求

化学标准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评估方法要求

化学标准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评估方法要求化学标准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引言大气颗粒物(PM)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它们的大小、来源和化学成分对大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化学标准对大气颗粒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在1500字的篇幅内介绍化学标准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一、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最常用的监测大气颗粒物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过滤器上收集PM,然后称量过滤器的重量来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此方法可分为高低体积采样,其中高体积采样适用于低浓度下监测PM,而低体积采样适用于高浓度下的监测。

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常用的实时监测大气颗粒物的方法。

它利用光传播过程中与颗粒物的散射、吸收等相互作用,测量颗粒物的浓度。

目前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LAPD)和飞行时间质谱仪(AMS)等。

3.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对收集到的颗粒物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组成。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离子色谱分析、有机物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大气颗粒物中的各种元素、离子和有机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二、大气颗粒物评估方法1. 颗粒物物理性质评估大气颗粒物的物理性质评估主要包括粒径分布、质量浓度、数浓度、表面积和颗粒物形态等。

这些物理性质能够提供有关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过程的信息。

2. 大气颗粒物化学性质评估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性质评估可包括元素分析、离子分析和有机物分析等。

通过分析PM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其来源和组成,从而对其对大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

3. 大气颗粒物毒性评估大气颗粒物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和离子等,它们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大气颗粒物的毒性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基因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等。

4. 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析是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的重要手段。

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

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

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颗粒物(PM)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PM的浓度不断升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量和监测颗粒物浓度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

1. 应激响应技术应激响应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颗粒物转变为可测量的形式,进而得到颗粒物的浓度值。

其中,曝光计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化学试剂与颗粒物发生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产物。

这些产物的浓度与颗粒物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产物的浓度可以得到颗粒物浓度的信息。

2. 光散射技术光散射技术是利用颗粒物对光的散射特性来测量颗粒物的浓度。

其中,最常用的是激光散射技术。

该技术利用激光束照射颗粒物,颗粒物散射的光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可以间接地获得颗粒物的浓度信息。

3. 重力沉降法重力沉降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到一个收集器上,然后通过称量收集器上的颗粒物质量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该方法适用于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检测结果可靠。

4. 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

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对颗粒物进行形态和大小的观察,并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颗粒物的浓度。

这种技术可以测量较小尺寸的颗粒物,对于研究颗粒物的形态和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5. 空气监测站空气监测站是一种传统的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

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置空气监测站,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得到各个地点的颗粒物浓度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长期、连续的监测数据,并对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

总结起来,颗粒物浓度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监测的精度、实践可行性和经济成本等方面。

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通过有效监测和准确评估颗粒物浓度,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环境监测站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采样及分析

环境监测站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采样及分析

环境监测站对pM10、NO2、SO2的采样及分析姓名:代庆福(12)农玮(11)学院:环境学院分数:罗良俊(04)黄暾(02)PM10监测采样方法目前PM10监测方法主要有四种:红外光散射法、β射线法、震荡天平法、采样称重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 红外光散射法1 现场PM10检测仪Microdust pro是便携式实时粉尘和气溶胶监测仪,可评估悬浮颗粒物浓度。

它是气溶胶监测通用性最好的设备,能够测量的浓度范围为1微克/立方米- 2500 毫克/立方米。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 红外光散射法2 在线PM10检测仪AQM10在线粉尘监测仪可提供实时TSP,PM10,PM2.5PM1颗粒物的同时测量及数据记录和报警继电器输出。

包括SMS或电了邮件通知,同时可加装气象传感器,各种有害有毒气体传感器和各种安装设备, 这些功能使AQM10成为更灵活的基本系统, 也使其应范围更广泛,更适于众多的集成系统。

3 β射线法1 . 美国API 公司的MODELS 602Beta plus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2.5)双通道监测仪,唯一可实现自动化在线测量PM10和PM2.5的浓度同时又能进行双通道的顺序采样能力。

该仪器是使用47毫米滤膜进行PM10和PM2.5同时采样,随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4 β射线法2 美国METONE公司的BAM-1020粒子监测器采用了β射线衰减的原理对粒子进行监测。

其已经通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认证(EQPM-0798-122),而且在英国、韩国和中国自动监测和记录PM10浓度应用领域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BAM-1020可以通过装备PM10采样口来自动监测更小的粒子物质,而且可以被设置用来监测总悬浮颗粒物(TSP)。

BAM-1020通过先进的微处理器系统控制,实现全自动化测量。

5 采样称重法1DS 2.5 空气粉尘采样器是一款用电池操作的仪器,过滤装置可以用来测重分析空气样品。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其质量浓度和组成。

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其测定原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采样器收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入称量器中进行称重,通过测量滤膜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重量法适用于测定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但无法确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基于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激光散射法和激光吸收法。

激光散射法利用激光束与颗粒物发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激光吸收法则是利用颗粒物对激光光束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光学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但对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无法确定。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通过颗粒物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来测定其化学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暴露在X射线束中,颗粒物中的元素吸收X射线后会发射出特定的荧光信号,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能量来确定颗粒物中各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4. 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物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其组成和来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放入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颗粒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

电子显微镜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形态、组成和来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综上所述,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重量法、光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子显微镜法。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定目的,可以综合应用来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

室内环境检测 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室内环境检测 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2)重量法
⑥结果计算
PM10 浓度按计算: w2 w1 1000
⑧成果记录
V
项目
采样器编
1
2
3
4
5

空白滤纸重mg
采样滤纸重mg
PM10浓度(mg/m3)
平均值
备注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4、任务小结 用撞击称量法测定PM10时,为保证检测准
确性,要注意采样前,必须先将流量计进行校 准,采样时准确保持13L/min流量。在称量空白 及采样的滤纸时,环境及操作步骤必须相同。 采样时必须将采样器部件旋紧,以免样品空气 从旁侧进入采样器,造成错误的结果。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1)撞击式称重法度计算: C W
⑧成果记录
V0
项目
采样器编
1
2
3
4
5

空白滤纸重mg
采样滤纸重mg
PM10浓度(mg/m3)
平均值
备注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2)重量法
①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 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PM10 被截留在 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 和采样体积,计算PM10 浓度。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1)撞击式称重法测PM10
④流量计校准
采样器在规定流量下,流量应稳定,使用时, 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后的流量,流 量误差应小于5%。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1)撞击式称重法测PM10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精)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精)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

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

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定义 (1)4 原理 (2)5 仪器 (2)6 测定步骤 (2)7 质量控制 (3)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附录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附录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WS/T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光散射式粉尘仪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和质量控制要求。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

应用技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邵剑明(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2)摘要:当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其防治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环境问题,而且是影响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

本文针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几种常见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了应用,介绍了具体的优势与不足,希望可以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危害;来源;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6-0095-02D〇I:10.16647/15-1369/X.2017.06.061Study on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irShao Jianming{Zhejiang Zhongyi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ingbo Zhejiang 315042, China)Abstract:The current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ollutant of urban air in China.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not onl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prot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but also the social problems that affect public safety.In this paper,the hazards and sources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air were analyzed,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several common air was discusse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introduced.It was hoped that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ir could be provided New ideas.Key words:Air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Hazard;Source;Detection technology在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下,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GB 6921)、光散射法(WS/T206)、压电晶体振荡法以及β射线法等。

原则上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但这些方法必须符合GB 6921或WS/T206,或经重量法(GB 6921)比对合格方可。

下面仅列出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供参考。

J.1 相关标准及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 6921《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J.2 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

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空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

J.3 切割器性能指标J.3.1 要求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J.3.2 要求切割曲线的几何标准差σg小于等于1.5。

J.3.3 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应具有各向同性效应。

J.3.4 所用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校验标定。

J.4 采样系统性能指标J.4.1 在同样条件下三个采样系统浓度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应小于15%。

J.4.2 在采样开始至终了的时间内,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10%以内。

J.4.3 采样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J.5 采样要求J.5.1 采用合格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感量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放回干燥器1h后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

J.5.2 将已恒重好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

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J.5.3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9#00 1 0#00 1 1#00
50. 9
23
52
39
51. 6
40
39. 6
42
51. 8
53
55. 3
54
30. 7
45
64. 5
57
48. 6
37
29. 6
26
44. 7
23
61. 6
40
1 2#00
43. 1
33
31. 5
16
44. 9
45
52. 1
45
1 3#00 1 4#00 1 5#00
现代计量测试
2001 年第 4 期
文章编号: 1005- 3387( 2001) 04- 0044- 47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肖亮
(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市 116023)
摘要: 本文对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 两种仪器: T EOM 系列 1400A 微量振荡 天平法可 吸入颗粒 物监测 仪
射线法
24 2 23 9 29 5 8 34 21 35 8 42 30 18 9 10 30 20 2 27 14 30 23 2 19. 0
2000 8 6
天平法
11. 1 9. 8 21. 7 42. 7 33. 4 40. 5 47. 8 45. 4 16. 3 22. 7 23. 2 26. 2 25. 7 27. 9 42 39. 6 37. 6 34. 2 30. 7 36. 7 16. 4 17. 6 17. 1 29. 3 28. 9
确可靠的测量空气中的飘尘。 该仪器适用于 10~ 40 的环境温度, 检测限为 6ug/ m3, 采样管有加热器, 使得仪器测量受湿
度影响较小。
2 微量振荡天平法
这是 2000 年被我国深圳、厦门、大连等环境监测中心采用的方法。它的测量原理是基于航天技
术的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原理, 由美国 R& P 公司研制。此锥形元件于其自然频率下振荡, 振荡频
2000 8 4
天平法
59 81. 8 52. 6 43. 5 63. 7 66. 4 47. 2 35. 9 32. 7 21 24 17. 4 14 14. 4 19 43. 9
射线法
49 14 86 64 22 61 39 60 38 36 14 27 26 16 13 38. 2
日期
时方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 0#00 1 1#00 1 2#00 1 3#00 1 4#00 1 5#00 1 6#00 1 7#00 1 8#00 1 9#00 2 0#00 2 1#00 2 2#00 2 3#00 0 0#00 日均值
率由振荡器件的物理特性、参加振荡的滤膜质量和沉积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量决定( 由于振荡器件的
物理特性、参加振荡的滤膜质量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振荡器件的振荡频率实际上取决于滤膜上的颗粒
物质量) 。当充满微粒的空气流入空锥形管时, 微粒则聚集在滤膜上, 通过测定系统频率的变化, 可测
得对应时间内滤膜质量的差异, 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段时间内的颗粒质量浓度( 相当于间接称重) 。
天平法
104. 4 94. 1 100. 2 101. 3 117. 1 97. 9 82. 4 96. 0 11 8 94. 2 71. 1 68. 5 67. 7 57. 9 46. 5 104. 9
射线法
97 90 95 75 83 1 21 96 57 82 99 83 40 83 49 45 91. 1
射线法
14 22 38 40 67 74 90 1 33 1 64 1 02 63 45 36 42 33 52 37 27 42 43 32 22 29 37 53. 50
2000 8 8
天平法
19. 5 25 37. 6 34. 2 38. 9 41. 7 38. 5 40. 5 36. 1 24. 9 32. 1 41. 8 49 42. 2 41. 9 13. 8 28. 3 26. 5 33. 5 30. 3 23. 9 23. 8 29. 3 31. 4 32. 70
2000 年 8 月 1 日~ 13 日 射线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日均值数据对比表: 单位 ug / m3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方法 射线法 62 7 75 9 91 1 38 2 19 0 24 8 53 5 29 2 36 8 32 9 32 2 32 4 26 6
2000 8 5
天平法
15. 1 15. 9 14. 3 17. 2 9. 5 19. 7 22. 9 37. 2 27. 3 24. 4 28. 1 31. 1 18. 6 14. 8 11. 5 14. 9 11. 9 17. 9 16. 1 29. 2 22. 7 12. 6 15. 5 9. 3 19. 1
振荡天 平法
60 0
87 4 104 9 43 9
19 1
28 9
61 0
32 7
41 1
31 7
35 4
37 2
30 1
参考文献:
结果与讨论:
( 1) 统计结果表明: 振荡天一 法测定结果稍大, 平均值比 射 线法的高出 10 5% , 从总体变化 趋势看两组数据基本平行变化。
( 2) 通过线性相关分析, 两组 数 据 相 关 系 数 为 r = 0 99 > r0 05( 12) 说明两种方法具有高度 相关性, 两种监测方法是一致的。
2000 8 13 天平法 射线法
1#00 2#00
29. 1
27
22. 6
40
17. 4
27
25. 5
5
25. 7
25
28. 5
43
23
29
13. 2
21
27. 7
37
27. 3
10
3#00 4#00 5#00
34. 8
14
27. 7
3
12. 6
12
20. 3
16
23. 4
17
30. 2
32
36
23
与 M P101M 射线法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进行了对比, 并且给出了 对比结果: 射线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测量 结果
具有较强相关性, 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
关键词: 空气; 可吸入颗粒物; 微量振荡天平; 回归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目前国内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主要有两种仪器: T EOM 系列 1400A 微量振荡
射线法
27 4 13 9 24 35 31 43 40 25 5 18 2
27 34 35 38 37 30 25 14 29 24. 8
2000 8 7
天平法
42. 7 46. 2 50. 6 96 99. 9 170. 2 207. 3 121. 7 58. 8 53. 9 48 43. 3 43 47. 8 35. 4 40. 6 50. 8 34. 8 29. 1 24. 3 40. 3 30. 1 25. 9 22. 6 60. 97
45
27. 8
55
36. 2
42
38. 6
30
19. 7
20
50. 5
50
22. 9
20
60. 8
63
40
42
23. 3
12
1 9#00
40. 6
47
25. 1
27
46. 2
42
37. 7
39
18. 7
13
2 0#00 2 1#00 2 2#00
38. 9
32
35. 3
32
45. 1
29
32. 2
41
2000 8 1 天平法 射线法
58. 3
62
61. 8
63
55. 0
59
65. 3
67
2000 8 2
天平法
94. 2 93. 8 68. 8 53. 6 78. 9 145. 2 243. 7
0 138. 8
射线法
51 78 72 63 47 70 11 6 17 6 14 6
2000 8 3
天平法
天平法
65. 1 54. 6 57. 9 62. 1 105. 3 72. 7
0 0 78. 4 84. 3 75. 7 65. 6 61 48. 7 68. 1 60. 0
射线法
65 60 48 72 79 98 34 14 80 74 61 87 61 44 58 62. 7
2000 8 2
天平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天平法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与 M P101M 射线法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前者由美国研制符合美国
EPA 标准; 后者由法国研制并执行法国 AFNOR 标准, 属于射线法。为了检验两种方法的准确性
和相关性, 为国家实验室认可提供可靠的认可依据, 我们作了两者的对比试验。对比结果表明:
射线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
射线法
54 23 53 25 23 59 3 42 69
45
日期
时方


1 0#00 1 1#00 1 2#00 1 3#00 1 4#00 1 5#00 1 6#00 1 7#00 1 8#00 1 9#00 2 0#00
2 1#00 2 2#00 2 3#00 0 0#00 日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