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对预应力

合集下载

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

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

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桥梁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而预应力设计和施工则是确保桥梁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设计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工艺。

一、预应力设计规范要求1. 引言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预应力设计是指通过在构件中施加一定的预先应力,使得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的设计方法。

预应力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人员根据桥梁的功能和承载要求,合理确定预应力设计方案,并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 预应力设计参数预应力设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预应力水平、锚固位置、张拉力和长度、预应力筋的材料性能等。

设计人员应根据桥梁的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并确保它们能够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

3. 预应力锚固设计预应力锚固设计是预应力桥梁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预应力筋和锚具的连接方式和锚固长度的确定。

设计人员应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考虑预应力筋和锚具的材料性能、锚固长度和锚固部位的受力情况,确保锚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预应力损失计算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会遭受一些损失,如张拉损失、传力损失和自重损失等。

设计人员需要准确计算这些损失,并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对于不同类型的桥梁和预应力方案,损失的计算方法和限值可能有所不同。

二、施工工艺1. 预应力筋的制作与预应力筋的现场绑扎预应力筋的制作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包括预应力筋的加工长度、弯曲半径和防锈层的处理等。

现场绑扎是将预应力筋固定于桥梁构件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需要具备一定的绑扎技术。

2. 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设计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合理设置张拉顺序和力度控制,并确保张拉设备和锚具的可靠性。

张拉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锚固工作,保证预应力筋能够牢固地锚固在混凝土构件中。

3. 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预应力混凝土是桥梁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建筑行业预应力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

建筑行业预应力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

建筑行业预应力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1. 引言预应力结构是建筑行业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在结构中施加预先设定的拉力,使得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更加稳定和可靠。

预应力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是对建筑结构进行预测和评估其在设计寿命内能否满足规定的可靠度要求。

在预应力结构中,可靠性分析主要包括材料强度的可靠性、结构荷载的可靠性和结构抗震性能的可靠性等。

2.1 材料强度的可靠性材料强度是判断预应力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可靠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材料强度的变异性、疲劳破坏和老化等因素。

通过对材料强度进行概率分布分析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结构荷载的可靠性结构荷载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作用于结构上的各种外力,包括静态荷载、动态荷载和环境荷载等。

在可靠性分析中,需要准确确定结构受荷载的情况,并考虑其变异性和影响因素。

通过概率分析和统计方法,可以对结构荷载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2.3 结构抗震性能的可靠性地震是建筑结构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可靠性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地震动参数的统计分析和概率分布等方法,可以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指对建筑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失稳现象的能力。

在预应力结构中,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3.1 整体稳定性分析整体稳定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发生整体失稳的能力。

在预应力结构中,通过对结构的刚度、刚度中心和剪力中心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评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2 局部稳定性分析局部稳定性是指建筑结构中各构件和连接部位的稳定性。

在预应力结构中,不同构件和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构件和连接部位进行稳定性计算和评估,可以提高结构的局部稳定性。

预应力的工艺

预应力的工艺

预应力的工艺预应力技术是在钢筋遭受压力后,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压力,以增强其抗拉能力的一种施工方式。

这种工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并提高抗震性能。

预应力的工艺可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预应力的施加和固定。

预应力的施加是通过应用张紧力来提供预应力。

张紧力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如张拉器或液压设备来实施。

它可以用于钢筋,钢束或预应力筋,这些都是材料中最常用的预应力材料。

预应力材料与混凝土结构连接,以实现预应力的传递。

在施加预应力之后,需要进行固定。

固定预应力的目的是保持预应力材料的张紧力,使其持续发挥作用。

通常使用的固定装置是预应力锚固装置。

这些装置将预应力材料连接到混凝土结构中,并确保其不会松动或移动。

预应力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预应力的设计要求。

这包括预应力的大小和施加的位置。

然后,选择合适的预应力材料和设备。

预应力材料的选择是根据结构要求和预算来进行的。

然后,在混凝土结构中确定预应力的位置和数量。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荷载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预应力布置方案。

然后,进行预应力材料的布置和固定。

最后,进行预应力材料和混凝土结构的监测和检查,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预应力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

这使得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提高其承载能力。

其次,预应力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这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此外,预应力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变形。

这使得结构更耐久和可靠。

最后,预应力技术还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

通过调整预应力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实现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优化性能。

然而,预应力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预应力技术的施工和维护成本较高。

这包括预应力材料和设备的成本,以及施工和维护过程的成本。

其次,预应力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工艺要求。

这包括预应力施加的计算和设计,以及施工和维护过程的技术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钢筋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制作中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优化对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和步骤。

一、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基本概念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所需的参数,包括张拉力、张拉时间、张拉速度、保压时间、保压力等。

这些参数的正确选择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目标首先需要确定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优化目标,例如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提高其抗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等。

2.进行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试验在选择优化目标后,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试验,以确定不同参数对于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张拉力大小、张拉速度、保压时间、保压力等。

3.统计试验数据在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可以了解不同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对于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4.建立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模型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建立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模型,以确定最佳的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组合。

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品种、数量、布置方式等。

5.进行参数优化和验证通过模型计算,可以确定最佳的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组合。

在确定最佳组合后,需要进行参数的验证试验,以确保优化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优化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的注意事项1.考虑施工条件在优化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时,需要考虑施工条件,例如混凝土强度、施工环境、施工机械等因素。

2.考虑经济性优化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时,需要考虑经济性。

应该选择最佳的参数组合,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同时保证施工成本的合理性。

3.注意安全性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工艺参数优化时,需要注意安全性。

预应力工程工艺参数验证

预应力工程工艺参数验证

目录一、概述 (1)二、材料 (1)三、预应力管道制孔 (2)四、钢绞线制束 (3)五、钢绞线穿束 (3)六、张拉设备及仪表 (4)七、预应力张拉 (4)八、预应力张拉施工总结 (7)预施应力对预应力箱梁的生产、运输、存放、架设、使用等过程至关重要,预施应力准确与否,不仅影响箱梁的结构安全,同时也影响到箱梁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保证箱梁预施应力准确,在进行第一片箱梁张拉时,进行相关工艺参数验证。

预施应力过程简介:一、概述宽城预制梁场箱梁为单向(纵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钢绞线为1×7-15.2-1860-GB/T5224-2003。

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管道形成采用内径为φ80mm、φ90mm的橡胶抽拔棒成孔,32米箱梁每片梁预应力钢绞线共27束,24米箱梁每片梁预应力钢绞线共20束。

预施应力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初张拉后箱梁由900T 搬梁机从制梁台座运至存梁台座,终张拉在存梁台座上完成。

预施力采用两端同步张拉,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预施应力值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

二、材料1、预应力钢绞线(1)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条件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要求,使用前要求供应商提供每批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值。

其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2)钢绞线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等进行检查。

验收按批进行,每批重量不大于30t。

钢绞线的尺寸和允许偏差钢绞线力学性能(3)物资部门应对进场钢绞线进行外观、尺寸检查,除直径不得超过规定允许公差外,其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渍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也不得有机械损伤、死弯、气孔、锈迹、氧化皮等,允许有浮锈但不得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弦长为1m的Ⅱ级松驰钢绞线,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

钢绞线内不应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稳定化处理工艺

稳定化处理工艺

稳定化处理工艺
稳定化处理工艺是一种旨在提高材料性能和耐久性的技术。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稳定化处理工艺的方法和目的也有所不同。

1.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化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化处理主要涉及消除钢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其抗晶间腐蚀能力。

通过在钢中加入钛或银元素,这些元素与碳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从而在高温下优先形成这些碳化物,而不是铭的碳化物(Cr23C6)0在冷却过程中,这些碳化物几乎不会固溶到奥氏体中,从而大大提高了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为了达到最大的稳定度,还需要进行热处理,即将构件加热至900℃,使Cr23C6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而此时钛和铜形成非常稳定的碳化物。

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即使经过敏化温度时,也不会有Cr23C6在晶界析出。

2.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旨在降解污泥中的易腐败发臭的有机营养物,进一步减少污泥含水量,降低病原菌、细菌含量,消除臭味。

稳定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厌氧消化、好氧和好氧堆肥三种。

厌氧消化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污泥处理工艺,占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的38.04虬在无氧条件下,兼性菌与厌氧菌共同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乙酸化和甲烷化三个阶段分解为甲烷(占60%〜70%)、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氮硫化物和硫化氢(占25%〜40%)等气体。

这两种工艺均能够改善材料或物质的性能,但具体的方法和目的有所不同。

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化处理主要关注提高材料的抗腐蚀能力,而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则着重于降解有机物、减少含水量和消除臭味。

高性能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高性能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构刚度及 稳定 性 等 优 点 , 在建筑 、 现代装备、 轨道车辆、 汽
广 阔 。然 而 , 随着各应 用领域 的发 展 , 其 对 预 应 力 钢 丝 钢 铰
在 生产过程 中 , 为 了实 现钢 丝 钢 绞线 稳 定化 处 理温 度
( 测温范 围 3 0 0  ̄6 0 0 ℃, 测温精度 ±1 ) 在 线 测 温 。根 据 感
定 量的拉拔 变形 ( 根 据公 司产 品需 要 制定 的 工艺 ) 的 同时 , 采 用 中频 感 应 加 热 对 产 品 进 行 在 线 回 火 处 理 ( 稳 定 化 处
理) 。
材 料 的力 学 性 能 参 照 国 家 标 准 “ G B / T2 2 8 . 1 —2 0 1 0金
1 前 言
本 公 司 稳 定 化 处 理 功率 密 度 为 o . 1 5 to . 2 5 k W/ c m2 。 预 应 力 钢丝 钢 铰 线 属 于 新 一 代 先 进 结 构 材 料 , 与 传统 拉断 ,
. 1 稳 定 化 处 理 温 度 与 功 率 的钢材相 比, 具有强 度高 、 抗 松 驰性 能好 、 节省钢 材 、 提 高 结 3
No.1 9, 2 O1 4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4年 第 1 9期
高性能预应 力钢丝钢铰 线稳定化处理工 艺研 究
李琳 涛 周 伟 东
( 广 东双 锐 实业 有 限公 司 , 广东 梅 州 5 1 4 0 0 0 )
属材料室 温拉伸试 验方 法 ” 进 行 拉 伸 试 验 。产 品 组 织 结 构 由 扫 描 电镜 ( S E M) 进 行 检 测 。 松 弛 试 验 在 YJ R一 3 0 0型 拉

高性能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高性能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高性能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对高强度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探索稳定化处理钢丝的特性,为实现温度自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了稳定化处理工艺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制定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制度完全能满足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的质量要求。

标签: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力学性能1前言预应力钢丝钢铰线属于新一代先进结构材料,与传统的钢材相比,具有强度高、抗松驰性能好、节省钢材、提高结构刚度及稳定性等优点,在建筑、现代装备、轨道车辆、汽车、制造、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和风电设备等领域应用十分广阔。

然而,随着各应用领域的发展,其对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的强度、抗松驰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例如高速铁路、核电工业等,我国现行业所提供的预应力钢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为满足我国高铁、核电等尖端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材料国产化问题,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工艺,从而获得稳定的符合要求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

2实验方法及生产工艺目前,我司生产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主要是:将常温拉拔生产7684钢丝钢绞线,在公司改进的拉拔机组上完成一定量的拉拔变形(根据公司产品需要制定的工艺)的同时,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对产品进行在线回火处理(稳定化处理)。

材料的力学性能参照国家标准“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拉伸试验。

产品组织结构由扫描电镜(SEM)进行检测。

松弛试验在YJR-300型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机上进行。

2.1原料所用原料82B(Φ13mm盘条),成品钢丝公称直径为Φ9.00mm。

原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符合国标及客户需求以。

2.2稳定化处理工艺流程与其他公司大体相同,工艺主要是:钢丝钢绞线拉拔开卷→多辊拉拔→中频感应加热回火→水冷、吹干→拉拔→分剪→取样检验→卷取→包装→入库。

3稳定化处理的工艺特性钢丝钢绞线整体温度与中频感应炉加热功率以及加热时间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对预应力钢绞线性能的影响王福新袁康秦术宝朱龙(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市第二预应力钢丝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对预应力(PC)钢绞线稳定化处理及随后的破断、应力松弛试验,分析了处理前后强度、塑性、松弛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工艺温度、张应力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了稳定化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钢绞线性能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STABILIZINGTREATMENTPARAMETERS ON PROPERTIES OF PC STEEL STRANDWANG Fuxin YUAN Ka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QIN Shubao ZHU Long(Tianjin No.2 Concrete Co.,Ltd.)ABSTRACT The change in strength,plasticity and relaxation rate of PC steel strand before and after stabilizing has been analyzed by means of fracture and stress relaxation tests.The effect of treatment parameters and tensile stress on the properties was obtained and optimum parameters of stabilizing treatment we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 stabilizing treatment,process parameter,strand,property1 前言目前,国内依靠引进能生产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PC)钢丝、PC钢绞线的厂家已达20余家,生产能力30万t以上。

但由于我国此类产品的生产、应用起步较晚,产品同欧美国家的实物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①松弛值不稳;②伸直性不良;③产品通条均质性差。

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钢绞线生产中对产品性能起关键性作用的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其工艺参数对PC钢绞线性能影响的规律,进而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从而发挥该工艺的最大潜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2 试验方案设计2.1 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稳定化处理工艺有温度、施加的张力及加热到一定温度的保温时间等三个主要参数。

在低松弛、高强度PC钢绞线的生产中,稳定化处理已与捻制工序有机连接,生产效率要求处理时间越短越好。

处理的时间依靠温度、张力的调解加以弥补。

为保证加热温度严格控制在设定温度以下,试验拟采用电阻炉加热。

同时,为使试验过程与生产实际吻合得更好,加热时不设保温时间。

2.2 试验方案试验选择工艺温度、张应力两因素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两因素选择。

每个的变化范围:工艺温度为345~385 ℃;张应力为0.42~0.50σb因素各取5个水平,即工艺温度每隔10 ℃为一试验点;张应力每隔为一试验点。

试验指标以GB5224—85中规定的性能指标为基准,0.02σb选取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屈强比、延伸率及应力松弛值等5个指标。

3 试验过程3.1 试样制备试验所用钢绞线为1×7×15.24 mm,材料为82B,其处理前力学性能见表1。

表 1 未处理钢绞线的力学性能Table 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strandwithout treatment3.2 试验设备由于直径为15.24 mm、强度级别为1 860 MPa的钢绞线其理论破断力在(26~27)×104N之间,因此,张应力的施加及处理后破断时如何防止应力集中,记录出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是试验过程中的最大难点。

为此,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专用夹具,使处理后的破断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图 1 专用夹头示意图Fig.1 A sketch map of the special fixture(a)夹片;(b)夹头外套稳定化处理所用加热炉为自行设计及制作的管式电阻炉,配以PID 控温仪构成自动升温-控温系统。

张应力施加设备为MTS(809)拉扭试验机(该机同时担负松弛试验),处理后破断试验用设备为INSTRON1255型电液压伺服试验机。

3.3 试验结果及讨论3.3.1 稳定化处理试验按2.2节设计的方案在5个温度点分别配合5个张应力进行稳定化处理试验。

为研究工艺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情况,首先进行了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2列出了计算结果。

由方差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工艺温度与张应力对强度、塑性指标的影响情况。

为了使计算结果的分析更加直观,给出了工艺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2~4所示。

由图2(a)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基本呈下降趋势,只有365 ℃附近由于“蓝脆”现象使强度变化有所不同。

而图2(b)中的曲线说明,抗拉强度在张应力从0.42 σb 提高到0.46σb时,抗拉强度呈稍下降趋势,但当张应力继续升高时抗拉强度出现回升,这一现象反映了稳定化处理过程中塑性变形对该性能指标的影响。

由图3(a)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在365~385 ℃温度区间内,屈强比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稍有变化,而355 ℃附近出现低谷,这是由于在此温度附近C、N间隙原子扩散速度与位错运动速度基本趋于一致,间隙原子阻碍位错运动的能力相对较弱所致。

相对于张应力的变化,屈强比曲线变化明显,这是由于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随张应力变化而变化的结果。

表 2 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test data图 2 强度指标与工艺参数的关系Fig.2Relation between strength index and process parameters(a)强度指标与工艺温度的关系;(b)强度指标与张应力的关系由图4(a)、(b)曲线变化可知,对于延伸率指标,在345~385 ℃温度区间内,随温度的升高,基本呈上升的趋势。

相对于张应力的变化,延伸率出现最大值,这与在较高的张应力作用下(配合温度在0.48 σb的作用),滑移系取向变化和塑性变形的程度有关。

3.3.2 应力松弛试验将未处理与经不同参数稳定化处理的钢绞线依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A416—93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应力松弛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

按表3中的数据,给出了10 h应力松弛与时间关系回归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中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未处理钢绞线抗松弛性能极差。

以10 h松弛值为对比点,未处理试样的应力松弛值与经稳定化处理试样中松弛性能最差的4号试样(工艺参数为温度365 ℃,张应力)之比为2.73∶1。

0.50σb图 3 屈强比与工艺参数的关系Fig.3 Relation between the yield/tensile ratio andprocess parameters(a)屈强比与工艺温度的关系;(b)屈强比与张应力的关系表4给出了图5中各曲线回归公式及R值。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1]可得:τ0.05=0.602 1,τ0.01=0.734 8。

所以,试样均在0.01水平上可信,回归方程均有实用价值。

1 000 h的应力松弛率预测有意义。

由上表数据可知,稳定化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钢绞线的应力松弛率,最多可降低84.84 %。

为更清晰地了解工艺参数对松弛性能的影响,图6给出10 h松弛率与工艺参数的关系。

由图6可以看出,在345~365 ℃温度区间内,随温度的升高,松弛值呈上升的趋势,当温度升高到375 ℃,屈服强度的下降已使同样的张应力达到了其屈服应力。

此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稳定化处理开始升温到升温终止,试样相对伸长接近2 %[2]。

伴随着材料的塑性变形,将发生动态应变时效。

对于碳含量较高的82B材料,不仅形成了柯氏气团,而且张应力还促使在温状态下渗碳体的分解,使位错钉扎更有利(且塑性变形还会使位错保持高密度),同时使位错的排列相对于拉伸方向变得更加稳定,因而提高钢了抗松弛性能。

由此可见,张应力在稳定化处理过程中可显著提高钢绞线抗松弛能力。

图 4 延伸率与工艺参数的关系Fig.4Relation between elongation and process parameters (a)延伸率与工艺温度的关系;(b)延伸率与张应力的关系图 5 应力松弛与时间关系回归曲线Fig.5 Regression curve of stress relaxation and time图 6 松弛率与工艺参数的关系Fig.6 Relation between relaxation rate andprocess parameters表 3 应力松弛试验结果Table 3 Test data of the stress relaxation表 4 松弛试验数据回归计算表Table 4 Regression calculating table of the stress relaxationtest data4 结语(1) 通过对稳定化处理工艺中温度、张应力两因素对PC钢绞线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可以明确:温度因素对钢绞线强度、塑性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温度、张应力共同决定了钢绞线的抗应力松弛能力。

(2) 稳定化处理可大幅度降低PC钢绞线的应力松弛值,处理后1 000 h的松弛率比未处理的松弛率降低71.01 %~84.84 %。

(3) 综合强度、塑性及抗应力松弛三项性能指标的要求,PC钢绞线。

稳定化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工艺温度:375 ℃;张应力:0.48 σb参考文献1 王式安.数理统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2 哈宽富.金属力学性质的微观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