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题10*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时间:25 分钟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ɡuǎ)色挠.(náo)弗.敢易(fú)大义凛.然(lín)B.唐雎.(jū)缟.素(ɡāo)魏襄.王(xiānɡ)以头抢.地(qiānɡ)C.休寝.(jìn)韩傀.(ɡuī)夫.专诸(fú)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侵.犯(qīn)长跪.(ɡuì)寡人谕.矣(yǔ)1.答案 C A.凛lǐn。

B.缟ɡǎo。

D.谕yù。

2.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B.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D.休.祲降于天(休息)2.答案 D “休”是“吉祥”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B.徒以有先生也C.长跪而谢之 D.秦王怫然怒3.答案 A “错”同“措”。

4.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 B.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

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古义:变化。

今义:轻轻地抓。

)4.答案 D “挠”的古义是“屈服”。

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B.天下缟.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穿缟素)C.虽千.里.不敢易也(数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D.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变成四个人)5.答案 B “缟素”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1)怒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怀怒.未发( )(2)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与①轻寡人与.( )②与.臣而将四矣( )6.答案(1)①动词,生气,发怒②名词,愤怒(2)①派遣②出使(3)①语气词,相当于“吗”②连词,和、同,此处可引申为“加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测试题(含答案)1.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气节指坚守原则和不屈服于压力,忠诚的故事就是体现了我们古人在民族危急关头不丧失气节的精神。

3.没有创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

4.品德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5.宽容是仁爱精神的重要表现。

6.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由思想家XXX的话而形成的警句。

8.爱国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二、判断题1.×2.√3.×4.√5.√6.×7.×8.×三、选择题1.A2.B3.C4.A5.C6.B7.B四、XXX1.热爱祖国的表现包括尊重国旗国歌,研究国家历史和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

2.明志是明确自己的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我的远大志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贡献。

五、连线并填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XXX位卑未敢忘忧国张载忧劳可以兴国,XXX可以立身。

这句名言表明了忧患意识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

在面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不断追求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比如,我不希望别人欺负我,那我也不应该去欺负别人。

我不喜欢别人对我的隐私进行谈论,那我也不应该去谈论别人的隐私。

一、填空题1.精神品格2.志向3.求实4.诚信5.仁爱6.紧密相关7.人人有责8.忠诚热爱二、判断题1.×2.√3.×4.√5.√6.×7.×8.√三、选择题1.A2.B3.B4.A5.C6.C7.B四、简答1.爱国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热爱祖国的山河、历史和文化,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以及在危难时刻英勇战斗,在平稳时期奉公守法等。

2.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这就是明志。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烂熳(màn)匿名(ruò)筋疲力尽(jīn)B.芦荟(huì)长髯(rán)吹嘘(xū)C.不逊(sùn)禁锢(ɡù)文绉绉(zhōu)D.诘责(jié)窒息(zhì)锃亮(chénɡ)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

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6.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教师版)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教师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这次起义的首发地是()A. 陈B. 大泽乡C. 咸阳D. 巨鹿【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B项符合题意;陈胜吴广在陈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想攻入咸阳;秦末大起义中,项羽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由此分析AC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

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A.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B. 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C. 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张楚”政权D. 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的主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3.毛泽东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大泽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彰显了它独特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A.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C. 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农民起来反抗D.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B【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与考试系统-第十课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与考试系统-第十课

第十课党的宗旨、纪律和优良作风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时,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独立自主、和平共处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和谐民主法制法治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改革创新马列主义、科学发展爱国主义、科学发展马列主义、改革创新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个人所有制5.党章规定: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 )反腐败体系防治腐败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6.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 )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7.全面提高公民(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8.党章指出,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专政能力治国能力9.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没有变。

根本国情基本国情基础国情主要国情10.在新的世纪,()是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

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共同发展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伟大复兴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课 升国旗 练习题

第十课  升国旗  练习题

第十课升国旗
一、拓展提升习题
1.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每年的月日是国庆节。

我爱我的祖国!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1)看着老师,我们。

(2),我们。

二、生活实践习题
(一)读儿歌,完成练习。

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金星照大地,
我们向你敬个礼,永远把你记心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国旗一()金星一()队礼
2.国旗上有颗金星。

3.升国旗时,我们要做到(多选)
①立正②看书③敬礼④保持安静
(二)说一说,写一写。

升国旗时,下列哪副图中小朋友的做法是正确的?画“√”。

我要对做得不好的同学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襟.怀(jīn)广袤.(máo)积攒.(zǎn)自惭形秽.(huì)B.挟.持(xié)宽宥.(yǒu)游弋.(yì)相得益彰.(zhāng)C.坍.塌(dān)困厄.(è)显赫(hè)鸠.占鹊巢(jiū)D.麾.下(huī)轻觑.(qù)灰烬.(jìn)李代桃僵.(jiāng)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销毁濡养云霓不知所措B.栖息要决旷野形消骨立C.嘟囔苍桑游戈抽丝剥茧D.坍塌矗立潦亮金戈铁马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

B.“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C.警察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终于确定了犯罪团伙的头目。

D.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4.《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作者毕淑敏,我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等。

二、课外阅读激扬我们的雄心壮志①“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亿万人民激扬豪情壮志,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有志者事竟成,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要激扬雄心壮志。

②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

“95后”棋手柯洁,多次在世界围棋大赛中夺冠,“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80多岁的袁隆平,依旧热爱挑战自我,一再刷新超级杂交稻亩产纪录。

敢于“归零翻篇”,以既有高度为新起点,才能在更高定位宝现突破。

一次超越就是一次新生,一次超越就是一次创造,社会正是在个体的自我超越中不断前行。

③激扬雄心壮志,就要追求“头部效应”,一项基于500万次点击日志数据的分析显示,90%的点击集中在搜索引擎前10名,其中前3名又占了62.5%的点击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2. 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领导者是()A.刘邦、项羽B.萧何、张良C.赵高、子婴D.陈胜、吴广3. 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A.公元前3世纪末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2世纪初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5.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下列不属于起义爆发原因的是()A.赋税繁重B.刑法残酷C.徭役沉重D.统一度量衡7. 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9. “(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

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

”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A.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1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法律严酷B.陈胜想称王C.老百姓快饿死了D.天下大雨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能力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二、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三、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

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四、阅读
(一)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解释下列词语并为加粗字注音
(1)镶嵌():
(2)滞笨():
(3)愧怍():
2.“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3.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4.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5.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6.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二)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

一连好几年,这位 A 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

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大门口车上。

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

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

”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

”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 B 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

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眼睛,没注意。

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

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

他们爱看花,爱闻花。

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

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草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

”她 C 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请把“友好”“温存”“温和”三个词依次填入括号内。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

3.“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草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这是为什么?
4.守墓人为什么认为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5.老妇人第一次来墓地的眼神是“哀伤,毫无光彩”的,说明了________;根
据文意,她第二次来墓地时的眼神应是“________”的(用一成语填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的意思指的是什么?
(三)比钱更珍贵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后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

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喂,您站直点儿好不好?”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

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

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一个围着粉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

”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

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

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

”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
句“你就认得钱”。

“没钱行吗?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

”儿媳妇嘟囔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啊”了一声,就什么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

他守候您两个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老张苦笑地摇了摇了头。

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

”小伙子憨厚地一笑。

“可奖金补不回来罗!”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了个通红:“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

”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1.文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作用各不相同。

第一处是________,第二处是__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的作用:
(1)小伙子脸红了……
(2)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了个通红。

(3)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
3.文中为什么不点出小伙子的姓名?
4.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和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比钱更珍贵”,请问比钱更珍贵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