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产儿科急救应急预案

产儿科急救应急预案

产儿科急救应急预案一、前言急救是指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迅速处理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过程。

产儿科急救是指对新生儿和婴幼儿在突发病情或意外事故时进行紧急救助的一系列措施。

针对产儿科急救,制定健全的急救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并在事发时采取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产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儿科急救应急预案,包括常见的突发情况、应急处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二、常见突发情况及处理步骤1. 婴儿出生时窒息婴儿出生时窒息是一种凶险的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

处理步骤: 1. 立即通知产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抢救。

2. 将婴儿的头向下垂,用大大号的球囊吸引器清除婴儿口鼻内的分泌物。

3. 迅速完成呼吸道通畅检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4. 若婴儿未恢复呼吸或心跳,进行胸外按压。

2. 婴儿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可能是表明婴儿出现病理性问题的信号,应立即进行急救。

处理步骤: 1. 检查呼吸频率和心率。

2. 将婴儿平卧,保持头部保持正中位,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3. 若婴儿仍然呼吸急促,立即呼叫产科医生,并观察其氧饱和度。

4. 在等待医生的同时,可以为婴儿保持喂食和保持湿润。

3. 婴儿发热婴儿发热可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步骤: 1. 用体温计测量婴儿的体温。

2. 若体温超过38℃,立即给婴儿换衣服,保持室温适宜。

3. 母亲哺乳婴儿时,确保母体的饮食健康。

4. 若婴儿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婴儿发热情况。

三、注意事项1.急救时应保持冷静,不慌乱,避免误伤婴儿。

2.在急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婴儿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3.若急救措施未能有效改善婴儿的病情,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避免将呼吸过缓或氧饱和度过低的婴儿置于背部或平卧位,以免加重窒息情况。

5.配备急救箱和必需的急救工具,定期检查和更新急救设备。

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及流程

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及流程

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及流程结合我院产儿科急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及流程。

一、工作目标通过制度保障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产儿科急救专家作用,确保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治,切实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二、组织管理(一)院内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院内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医院产儿科急救的领导和指挥。

2、负责制定产儿科急救应急重大决策。

院内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院内产儿科急救办公室职责:1、制定产儿科急救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

2、建立与完善产儿科急救原则与流程。

3、组织协调产儿科急救工作。

4、组织预案演练和负责产儿科急救体系日常管理。

5、负责将会诊及抢救的危重孕产妇情况及时上报。

(二)产儿科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产儿科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职责:1、负责接听各助产机构及区县产儿科急救中心的呼救电话,做好相应记录并按照就近就急、分类救治的原则,调度自贡市产儿科急救中心负责进一步的救治。

2、遇到重特大抢救,立即报告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协调组织市产儿科急救小组专家参与抢救,必要时负责组织血源及调配相关抢救物资。

3、每月10日前完成相关统计报表上报市卫计委基妇科;每半年根据具体急救实施情况结合孕产妇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写出分析报告。

(三)院内产科急救专家组(四)院内儿科急救专家组院内产科及儿科急救专家组职责:1、负责本院危重、疑难孕产妇及儿童的抢救工作。

2、根据孕产妇死亡及产儿科急救中诊治、抢救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指导落实。

3、及时指导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五)完善重症监护体系筹建MICU,加强危重孕产妇的急救监护,保障孕产妇的顺利分娩和产后复苏。

健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提升NICU的整体救治水平,培养重症监护专业人才,配齐配强急诊抢救设施设备。

三、工作流程(一)急救指挥调度流程1、“产儿科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各助产机构及区县产儿科急救中心的呼救电话,按照就近就急、分类救治的原则,立即调度自贡市产儿科急救中心负责进一步的救治。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

XX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各职能科、各学科、各科室:根据省卫计委文件精神,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 xx成员:xx xx xx xx xx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xx 担任。

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

工作要求:妇产学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需要多科会诊、抢救的,应及时报医务科组织抢救、会诊。

儿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新生儿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三、工作要求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

对需转诊的孕产妇、新生儿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

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新生儿,应立即请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儿科急救工作流程

儿科急救工作流程

儿科急救工作流程一、引言儿科急救工作流程是为了应对儿童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

该流程旨在提供儿科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的指导,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急救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急救前准备、现场评估、生命支持和转运等。

二、急救前准备1. 紧急通知:当接到儿童急救电话时,医务人员应迅速反应,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派遣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装备准备:医务人员在急救车上应确保常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已经准备齐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氧气瓶、急救药品等。

3. 人员准备:医务人员应确保自身具备儿科急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以保证能够熟练应对各种急救情况。

三、现场评估1. 安全评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评估现场的安全情况,确保自身和患儿的安全。

2. 意识评估:医务人员需要判断患儿的意识状态,包括意识清醒、意识模糊或昏迷等级别。

3. 呼吸评估:医务人员应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检查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音。

4. 循环评估:医务人员需要检查患儿的脉搏、血压和皮肤颜色,以判断循环系统的状况。

5. 损伤评估:医务人员应仔细检查患儿的身体是否有明显的外伤,并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

四、生命支持1. 呼吸道管理:医务人员应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采取适当的方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2. 心肺复苏:根据患儿的心跳和呼吸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等。

3. 血管通路建立:医务人员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输液、给药和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4. 药物应用: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医务人员可以使用适当的急救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5. 体温调节:医务人员应保持患儿的体温稳定,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或保温措施。

五、转运1. 转运准备:医务人员应在患儿的病情稳定后,进行转运准备工作,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固定伤口、准备转运设备等。

2. 转运方式选择: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医务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包括救护车、直升机等。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

XXX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
1.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原则:我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就地就近抢救、规范转诊、尊重病人知情选择权。

2.我院成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急救小组成员由医务科、妇产科、儿科、辅助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

二、规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工作
1.我院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实行首诊负责制,因技术等原因不能救治时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或新生儿,立即请XXX专家会诊;对于可转运的孕产妇或新生儿,按照转诊原则,安排医护人员护送,规范转诊至XXX。

2.我院要向XXX了解病人转归情况,省儿童医院要及时反馈救治结果给转诊医院。

三、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的监督办理
1.我院成立以分管领导XXX为组长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绿色通道的运转。

2.我院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工作,建立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流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登记工作。

3.产科医师负责危重孕产妇、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急救的营业指导、培训等工作。

4.按期搜集、分析、总结和通报院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XXX,协助卫生局落实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工作。

产儿科急救应急预案

产儿科急救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产儿科急救水平,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产儿科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产前、产时、产后以及新生儿期的各类急危重症。

三、应急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 统筹协调,分级负责;3.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4. 以人为本,确保母婴安全。

四、组织结构与职责1. 产科急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业务院长副组长:医务部主任、妇产科主任组员:麻醉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护理部主任、药剂科主任等。

2. 产科急救应急办公室:主任:医务部主任副主任:妇产科主任成员:麻醉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护理部主任、药剂科主任等。

3. 产科急救应急专业小组:组长:妇产科主任副组长:麻醉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组员:产房护士、新生儿科护士、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等。

五、应急流程1. 院内产科急救:(1)首诊医师积极处置,同时立即报告二线医师或科主任;(2)科主任或高年资医生到场处置,组织产科成员实施急救;(3)情况危急时,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请求启动产科急救绿色通道;(4)妇产科负责产妇的整体状况的把握和控制;(5)麻醉科负责术中患者安全;(6)相关科室及时会诊,负责器官功能维护及并发症处理;(7)妇产科指定一名医师负责记录病情并随时与患者家属沟通;(8)妇产科指定一名护士负责记录口头医嘱及计算出入量等;(9)产科急救工作组负责现场协调及内外联络。

2. 院前产科急救:(1)妇产科或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询问并记录地点、发病时间、初步诊断、目前病情、需求、联系电话等;(2)不需产科现场紧急处理的由急诊科出诊;(3)需产科紧急处理的通知妇产科,由产科主任指派医师出诊接患者回院;(4)产科急救工作组根据急救工作状况进行人员、物资、设备调配,必要时报告分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调配;(5)需转入我院的,按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程序进行。

六、应急演练与培训1. 定期组织产科急救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2. 加强产科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3.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产房急救管理与实施

产房急救管理与实施

产房急救管理与实施
产房急救管理与实施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产房急救管理与实施的步骤:
1. 设备和人员准备:
确保产房内配备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吸引器、血压计、血氧仪等。

保证产房医务人员具备急救技能,定期进行急救培训和模拟演练,熟悉急救流程和操作。

2. 紧急情况预案:
制定并熟悉产房急救预案,包括各种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确定急救团队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和行动方案。

3. 紧急情况识别与评估:
对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根据孕妇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评估可能出现的急救风险。

4. 急救实施:
针对不同的急救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抢救窒息等。

在急救过程中,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5. 通知相关人员:
在急救实施时,及时通知产房其他医护人员和院内急救队伍,
确保获得及时支援和协助。

6. 急救记录和反馈:
对急救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和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操作和效果等。

急救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馈,评估急救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急救预案和措施。

7. 学习和改进:
定期组织产房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对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产房急救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以上是一般产房急救管理与实施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配置进行调整和执行。

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保持冷静、果断,全力以赴,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婴的安全。

产房应急工作制度

产房应急工作制度

产房应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房应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制定本应急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产房在面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产房应急小组,由产房负责人担任组长,护士长、医师等人员担任组员。

2. 产房应急小组负责制定、更新应急工作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协调、指导应急处理工作。

四、应急工作预案1. 应急物资准备:确保产房内应急物资充足,包括新生儿急救物品、产妇急救物品、药品、器械等。

2. 应急流程: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步骤。

3. 应急人员培训:定期对产房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应急演练: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应急预案修订:根据应急演练情况、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五、应急处理流程1. 新生儿窒息:立即清理呼吸道,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通知儿科紧急支援。

2. 产后出血:立即给予子宫按摩、药物止血,必要时通知外科进行剖宫产术。

3. 胎盘残留:给予子宫收缩剂,必要时进行清宫术。

4. 子宫破裂:立即通知外科进行紧急手术,确保母婴安全。

5. 其它紧急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六、应急沟通协调1. 产房应急小组负责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产房应急小组应当与家属保持沟通,说明病情及处理措施,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

3. 产房应急小组应当及时向上级汇报应急处理情况,便于上级掌握病情动态,提供必要的支持。

七、总结与改进1. 每次应急处理结束后,产房应急小组应当组织总结会议,分析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根据总结会议的结果,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产房应急小组应当定期对应急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产儿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产、儿科急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根据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X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XX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结合我县妇幼健康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产、儿科急救工作秩序,强化产、儿科急救质量与安全意识,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产、儿科急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产、儿科急救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县级急救专家作用,确保危重孕产妇及患儿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救治,切实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

二、工作原则
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依法规范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许可,打击非法行医。

预防为主。

加强产、儿科建设,提高孕产期和儿童保健质量,狠抓高危妊娠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宣传普及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各单位要加强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的管理,畅通信息,及时救治,准确处置。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由县卫计局和相关医疗保健机构组成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负责产、儿科急救应急工作的领导和指挥;负责制定产、儿科急救应急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完善产、儿科急救网络(见附件)。

县级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人民医院,由X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产、儿科急救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急救办公室电话:XX。

(二)专家组。

县级产、儿科急救专家组由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承担,专家组由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ICU、检验科、药剂科、血液科、输血科及麻醉科等科室专业技术骨干组成。

负责全县危重、疑难孕产妇和患儿的会诊、抢救工作;负责对口辅导单位的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产、儿科应急抢救能力;接受上级专家的技术指导(见附件)。

(三)支持体系。

1.县人民医院为县内中心供血点。

县人民医院储血点平时应备有“A、B、AB、O”型血,抢救病人的生命。

2.县紧急救援指挥中心(120)。

120指挥中心接到相应呼救,应根据情况按照“就近就急”原则指派相应单位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并转送至有条件的相关产、儿科急救单位。

产、儿科急救用血运送有困难时,可向县120指挥中心呼救,由120指挥中心指挥距离中心供血点最近的救护车承担送血任务。

四、呼救和转诊程序
急救原则上按急救程序逐级呼救和转诊。

危重情况可实行跨级转诊,直接转送到具有综合抢救实力的医疗机构,确保产、儿科急救迅速、准确、有效。

转诊必须在病情许可、确保孕产妇和患儿安全前提下进行。

应及时做好转诊的信息沟通,以便接诊单位有效救治。

产、儿科急救实行二级呼救:一级呼救:院内急救与呼救。

产、儿科执业机构对疑难危重孕产妇或患儿应立即组织院内产、儿科急救小组进行会诊并做出处理意见。

对需要急救的孕产妇或患儿立即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

超出本院抢救能力范围,应立即向所属片区产、儿科急救单位呼救;或向县级产、儿科急救点或相应对口支援单位呼救;并同时向县级产、儿科急救办公室报告。

二级呼救:县级产、儿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一般产、儿科单位院内急救有困难的,转送县级产、儿科急救点。


级产、儿科急救点接到呼救,应在第一时间赶赴抢救现场参与抢救。

县级产、儿科急救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专家、物资,指挥参与急救。

如病情危重,难以处理,同时向市级产、儿科急救办公室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制度。

各县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文件要求,健全产、儿科急救组织体系,完善落实相关产、儿科急救工作制度。

(二)保障急救通讯、交通及物资。

各产、儿科急救单位应向社会公布产、儿科急救电话。

保障急救资源(如专家、急救药品、医疗设施设备和交通等)运转正常,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

(三)制定并落实急救方案。

产、儿科医疗机构应根据县卫计局的急救方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产、儿科急救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急诊急救培训,对急救方案做到应知应会。

在抢救过程中,应及时如实做好记录,保留相关物品以备核对。

转诊时应由知情医师护送,转诊途中做好病情观察,与接诊单位做好交接工作。

(四)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所有产、儿科医疗机构均应加入XX县院前急救网络,开通“120”急救专线电话,并服从县紧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指挥调度,加强产、儿
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急诊急救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急诊急救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产科标准化建设,严格产科准入。

各医疗单位要加强产科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县卫计局组织县级产儿科急救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产儿科建设进行督导、考核并严格清理,对于产科不达标、人员资格不合格的医疗机构要坚决取缔其产科执业资格。

附件:
1. XX县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
2. XX县产、儿科急救专家组
3. XX县产、儿科急救流程图
4.XX县县级产、儿科急救点建设标准
附件1
XX县产、儿科急救领导小组
组长:XX 县卫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副组长:XX 县人民医院院长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
成员:XX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XX 120指挥中心副主任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XX 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XX 县卫计局行政审批股股长
XX 县卫计局疾控股股长
XX 县卫计局妇幼健康服务股股长
XX 县卫计局医政科技股股长
XX、XX中心卫生院和XX镇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人民医院,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产、儿科急救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附件2
XX县产、儿科急救专家组
组长: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副组长:XX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治医师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副主任护师
成员:XX 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XX 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XX 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主任、主治医师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主任、主治医师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XX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治医师
XX 县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XX 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护士
长、护

XX 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XX 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技师
XX 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
XX 县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主治医师
XX 县中医医院影像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XX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护士长、护师
急救电话:妇产科:XX,急诊科:XX,电话保持24小时通畅。

附件3
XX县产、儿科急救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