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和联系电话是不需要在这篇文章中提及的,应删除。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方法(NBNA)是通过检查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和被动肌张力来评估其神经系统的成熟度。
行为能力部分包括6项检查项目,用于评估新生儿对外界环境和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第一项检查项目是对光的惯形成。
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的次数。
最多照射12次,每次照射的时间不超过10秒。
如果新生儿对照射反应减弱甚至消失,则得分为微-10次;如果新生儿对照射反应开始,则得分为1分;如果新生儿对照射反应开始且反应次数少于等于6次,则得分为2分。
第二项检查项目是对格格声的惯形成。
在睡眠状态下,距离新生儿25-28cm处,短暂而响亮地摇动格格声盒,最多重复12次。
观察新生儿对格格声的反应次数和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
评分标准同第一项。
第三项检查项目是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
在安静觉醒状态下,用柔和的声音重复发出格格声,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检查者手持格格声盒在新生儿视野外(约10cm 处)轻轻地给予刺激。
评分标准同第一项。
第四项检查项目是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
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者面对面地与新生儿相距20cm,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检查者手持红球面对新生儿,相距20cm,观察新生儿对红球的反应。
评分标准同第一项。
第五项检查项目是非生物视定向能力。
检查者面对面地与新生儿相距20cm,手持红球,观察新生儿对红球的反应。
评分标准同第一项。
第六项检查项目是安慰。
评估哭闹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分为哭闹经安慰不能停止,哭吵停止非常困难和较容易停止哭闹三个等级。
被动肌张力部分包括4项检查项目,必须在觉醒状态下检查,受检新生儿应处在正中位,以免引出不对称的错误检查结果。
第七项检查项目是围巾征。
检查者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使其保持正中半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手拉向对侧肩部,观察肘关节和中线的关系。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doc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NBNA)及操作指导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1.对光的习惯形成: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最多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减弱甚至消失的照射次数。
1)≥11次2)7~10次3)≤6次2.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新生儿处于睡眠状态,距其15~20厘米处,短暂而响亮地摇格格声红塑料盒,最多重复12次。
1)≥11次2)7~10次3)≤6次3.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重复用柔和的格格声在新生儿视线外(约10厘米处)连续轻轻地给予刺激,观察其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1)头和眼睛不能转向格格声2)转向格格声,但转动<60°3)转向格格声≥60°4.生物性视和听定向反应(对说话的人脸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者和新生儿面对面,相距20厘米,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从新生儿的中线位慢慢向左右两侧移动,移动时连续发声,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1)头和眼睛不能转向说话声2)转向说话声,但转动<60°3)转向说话声≥60°5.非生物性视定向反应(对红球的反应):检查者手持红球面对新生儿,相距20厘米。
1)≥11次2)7~10次3)≤6次6.安慰:是指哭闹的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1)哭闹经安慰不能停止,即使抱在怀里也无济于事2)哭闹停止非常困难3)安慰后较易停止哭闹7.围巾征: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使其保持正中位,半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手拉向对侧肩部,观察肘关节和中线的关系。
1)上肢环绕颈部2)新生儿肘部略过中线3)肘部未达中线8.前臂弹回:只有新生儿双上肢呈屈曲姿势时才能进行,检查者用手拉直新生儿双上肢,然后松开使其弹回到原来的屈曲位,观察弹回的速度。
1)无弹回2)弹回速度慢,>3秒钟3)双上肢弹回活跃,≤3秒钟,并能重复进行9.下肢弹回:只有当髋关节呈屈曲位时才能检查,新生儿仰卧,检查者用双手牵拉新生儿双小腿使之尽量伸展,然后松开,观察弹回的速度。
0-1岁神经测评(总结版)

第四步:俯卧测评内容(共2项)
• 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 俯卧位悬垂反应
第五步:立位测评内容(共1项)
• 立位悬垂反应
THANKS!
• 正常: –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但头不能转动
–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可达到各45度 –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
• 异常:
–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 –检查者和小儿面对面,距离20cm –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意 –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 –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人脸转动情况
9、内收肌角
–婴儿平卧、腿伸直 –轻轻尽可能拉开双腿 –注意角度 –左右腿不对称应注明
• 不同月龄的内收肌角度大小
• 记录
–正常形式 –角度(左+右) –过小 –过大 –右侧过小 –左侧过小
10、腘窝角
–平卧位,骨盆不能抬起 –屈曲下肢胸膝位 –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 –举起小腿测量腘窝的角度
• 5月添加“独坐”检查; • 6月添加“侧面支撑反应”检查; • 7月添加“爬行”、“降落伞反应”检
查。
第一步:视听反应(共3项)
• 视觉追踪红球 • 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 听觉反应
第二步:平卧上肢测评内容(共4项)
•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持续手握拳 • 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 围巾征
第三步:平卧下肢测评内容 (共4项)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20项神经行为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检查项目包括:视听反应、运动发育、 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反射以及姿势等。 即简单又较全面,便于操作,能敏感的 发现早期脑瘫的迹象。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操作方法

1分为头和眼球转向格格声,但转动<60°角;
2分为转向格格声≧60°角
4)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对说话人的脸反应):
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者和新生儿面对面,相距20cm,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从新生儿的中线位慢慢移向左右两侧,移动时连续发生,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16)拥抱反射
新生儿呈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双手上提,使小儿颈部离开桌面约2-3cm,但小儿头仍后垂在桌面上,突然放下小儿双手,恢复其仰卧位。由于颈部的位置的突然变动引出拥抱反射。表现为双上肢向两侧伸展,双手开,然后屈曲上肢似拥抱状回收上肢至胸前。可伴有哭叫
评分定结果主要根据上肢的反应。
0分为无反应;
0分为无弹回;
1分为弹回的速度慢(3秒以上)或弱;
2分为双上肢弹回活跃,并能重复进行
9)下肢弹回
只有当髋关节呈屈曲位时才能检查,新生儿仰卧,检查者用双手牵拉新生儿双小腿使之尽量伸展,然后松开,观察弹回的速度。
评分同(8)
10)腘窝角
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腘窝的角度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方法(NBNA)
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
高危因素:医生:测定时间:
第一部分: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共6项(1-6项)检查标准
得分
1)对光的习惯形成:
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最多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减弱甚至消失的照射次数
总分40分,于生后2-3天,12-14天,26-28天3次测定,以一周内新生儿获35分以上为正常,35分以下尤在2周内≦35分者需长期随访。可作为围产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影响的检测手段。如目前国内用NBNA动态观察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小样儿等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与预后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0到1岁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 图文

(一)早期干预计划(2)
❖ 因此早期干预计划已经从个别的系统的治疗形式转移到早 ❖ 期干预的广泛计划,结合早期教育进行运动、认知、情绪、 ❖ 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全面指导。 ❖ 早期干预计划在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内增长着。有些是 ❖ 以家庭为基础,另一些是治疗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中心为 ❖ 基础。 ❖ 1997年,美国已提供全部50个州3岁以前早期干预计划。 ❖ 早期干预计划提供最早形式的早期教育,并给家长主动 ❖ 参与的大量机会,将治疗计划结合进总的早期教育中,大 ❖ 大促进儿童的早期学习和社会成熟。
❖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 测试方法: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和 小儿面对面,距
❖ 离20cm,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 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
❖ 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人脸转动情况。
❖ 判断正常和异常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
3、听觉反应
❖ 测试方法: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内装20 粒干玉米豆的硬塑料盒(摇
5、持续手握拳
❖ 测试方法: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 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
❖ 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 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
❖ 正常:1~2个月可有握拳。
❖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4个月无握拳。拇 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 慢拉起小儿到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到坐位观 察小儿竖头情况。
诊断2.脑瘫
❖ 必须强调脑瘫确诊应在1岁以后。 ❖ • 早期可以做出可能是脑瘫的诊断的依据: ❖ (1)有窒息和早产等高危因素。 ❖ (2) 3~4个月内有GMs肯定异常, ❖ (3) 肌张力不正常, ❖ (4)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姿势反应出现延迟或 ❖ 不完全。 ❖ • 当孩子成长才能做出脑瘫特殊类型、受累的程 ❖ 度和范围的诊断。
儿保科顾媛媛---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

第一部分:新生儿行为能力6项
4、非生物视定向反应(对红球反应): 大多数新生儿觉醒状态时有注视物体和简短的追随物体
运动的能力。 5、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对说话人脸的反应): 新生儿的觉醒状态,头、眼追随检查者说着话的脸移动,
测试视听同时反应。 6、安慰: 指哭闹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踏步反射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第五部分:一般评价3项
18、觉醒度: 检查过程中能否觉醒和觉醒程度。 19、哭声: 检查过程中哭声情况。 20:、活动度: 检查过程中患儿活动情况。 以上20项总分40分,38-40分为正常,36-37分可疑。35分以下异常,
提示脑损伤。
总结
NBNA检查 风险小意义大,利于优育和智力 开发。在评价围产高危因素对脑功能的影响,早 期干预,改善预后,提高人口素质方面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际意义!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 (NBNA)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顾媛媛
概述
新生儿行为能力的发现是近30余年来儿科领域的新发 展。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能较全面的反应大脑功能状态, 可以发现各种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也是观察治 疗效果和康复的敏感指标。
我院儿保科从事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工作多年,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作为儿保科的一员,在带教老师 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这项测评技能,用自己的工作为 新生儿保驾护航。
支持新生儿呈直立姿势。观察头颈部躯干和下肢的主动肌张力。
手握持
牵拉反应
第四部分:原始反射3项
15、踏步反射: 直立位时,使其手上提,使头颈部离开创面1-2公分,突然放下小
儿双手,引出拥抱反射。 17、吸吮反射: 将乳头或者手指放在小儿两唇间,引出吸吮动作。
腿,测量腘窝角度。
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

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新生儿的行为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睡眠、哭声、呼吸等。
BABE20是一种神经评定方法,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行为和神经发育水平。
本文将介绍BABE20新生儿的20项行为神经评定。
1. 观察安静状态:观察新生儿在休息时的表现,包括肢体活动的程度和频率等。
2. 呼吸表现:观察新生儿的呼吸状态,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规律性等。
3. 触觉反应:观察新生儿对外界触觉刺激的反应,包括刺激的迅速程度和反应的程度等。
4. 眼部活动:观察新生儿眼部的活动情况,包括眼球转动和注视能力等。
5. 眨眼反射:观察新生儿对眼部刺激的反应,包括眨眼的频率和程度等。
6. 黏膜反射:观察新生儿对黏膜刺激的反应程度,包括黏膜回缩和分泌液体等。
7. 面部表情:观察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包括微笑、皱眉等。
8. 口部活动:观察新生儿的口部活动情况,包括吮吸、张口等。
9. 肌张力:观察新生儿的肌张力,包括肌肉松弛度和紧张度等。
10. 反射:观察新生儿的各种反射,如吸吮反射、摆动反射等。
11. 颜色: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包括红润、苍白等。
12. 额温:观察新生儿的额头温度,包括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等。
13. 移动行为:观察新生儿的肢体运动情况,包括臂腿活动等。
14. 外部刺激的反应:观察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程度,包括声音、光线等。
15. 爬行反射:观察新生儿的爬行反射能力,即当触摸到他们的背部时,他们会表现出像爬行一样的动作。
16. 条纹反射:观察新生儿对条纹刺激的反应,包括眼球转动等。
17. 重力感受:观察新生儿对重力的感知,包括倒置的反应等。
18. 摆动反射:观察新生儿在被摆动时的反应,包括肢体的摆动等。
19. 视觉跟踪:观察新生儿的视觉跟踪能力,包括追踪移动物体的能力等。
20. 听觉反应:观察新生儿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包括听觉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等。
以上就是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的内容。
通过观察和评估这些行为,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情况,为其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指导。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光疗箱使用法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包括27项行为能力和20项神经反射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1、 NBNA检查要求:要求在光线半暗、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应先将欲测试的新生儿放在上述环境中30分钟后测试,在两次喂奶中间,睡眠状态开始。
室温要求24-28℃。
全部检查在10分钟内完成。
检查工具:手电筒1个(1号电池两节)、长方形红色塑料盒1个,红球(直径6-8cm)1个,秒表1个,检查人员经过2周训练,每人至少检测过20个新生儿并经过鉴定合格方可达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检查方法及评分标准(见表)。
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检查方法及评分标准,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共6项(1-6项)检查对外界环境和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1)对光的习惯形成: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最多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减弱甚至小时的照射次数。
评分:0分为≥11次,1分微-10次,2分≤6次。
(2)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睡眠状态,距其25-28cm处。
短暂而响亮地摇格格声盒。
最多重复12次,观察评分同(1)。
(3)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安静觉醒状态下重复用柔和的格格声在新生儿视外(约10cm处)连续轻轻地给予刺激,观察其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评分:0分为头和眼球不转向声源;1分为头和眼球转向格格声,但转动‹60°角;2分为转向格格声≥60°角。
(4)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对说话人的脸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者和新生儿面对面,相距20cm,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从新生儿的中线位慢慢移向左右两侧,移动时连续发生,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评分方法同(3)。
(5)非生物视定向能力(对红球的反应):检查者手持红球面对新生儿,相距20cm。
观察评分同(3)。
(6)安慰:是指哭闹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由美国儿科医生T.B.布莱泽顿等人于 1973 年制定的第一个检查新生儿行为表现的量表。
又称布莱泽顿量表。
适用于出生后第一天到满月的婴儿,有27个检查新生儿对环境刺激的行为的反应的项目。
所检查的行为特点包括:①习惯化,即新生儿对光、声等刺激物的反应因重复刺激而减量的速度。
②定向,指新生儿对刺激物注视、倾听以及反馈的时间和程度。
③运动的成熟性,指新生儿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协调和控制活动的程度和组织性。
④变异性,指新生儿在整个检查过程中的觉醒和睡眠状态、肤色的变化、活动及高度兴奋过程的变化速度和大小。
⑤自我安静能力,即新生儿在烦躁、哭闹时自我安静下来的速度和程度。
⑥社交往来行为,即新生儿对人微笑和发音的情况。
该量表除有27个检查行为的项目外,还有20个检查反射和运动的项目,如巴宾斯基反射、颈肢反射、莫罗反射等。
1978年 F.D.霍罗维茨等人将其修订为“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堪萨斯”,新量表比原来的量表更为完善,不仅记录新生儿出现的最好反应,也记录其最典型的反应。
自1973 年Breazelton 的新生儿行为评价评分问世以来,新生儿行为检查已得到长足的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内鲍秀兰等根据国外使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量表(NBNA)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将NBNA 的一般简况及我们近10 年来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资料介绍如下。
1 NBNA简况我国的20 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内容分为5 个部分,即行为能力(6 项) 、被动肌张力(4 项) 、主动肌张力(4 项) 、原始反射(3 项) 和一般估价(3 项) (各项具体内容从略) 。
每一项评分有3 个分度:即0 、1 和2 分。
满分为40 分。
NBNA 实施必须规范化,要严格按程序操作,现将有关重点事项简述如下。
测查室温在22~27 ℃,如温度达不到时,可用加热器使局部范围温度达上述要求。
测查应在新生儿两次喂奶间进行,即在喂奶后1 h 睡眠状态中开始。
先测光和格格声反应减弱项目;然后打开小儿包被,脱去衣服,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及围巾征和窝角;拉成坐位,观察竖头能力,扶起观察直立支持、踏步和放置反应;随后包裹新生儿,观察视、听定向反应。
如果新生儿吃奶很好,不必测试吸吮反射,自动通过,一般检查可在10 min 内完成。
检查后立即评分并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觉醒时间很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很容易疲劳,当小儿疲劳时可表现为烦躁、凝视、困倦,有时打嗝、打喷嚏,此时需休息,将其抱起或轻轻摇动。
要做好检查,测查者必须熟悉新生儿的状态及其行为表现能力,因为新生儿在不同的状态有着不同的表演能力。
检测时,要使新生儿感到舒适,很少接触新生儿和缺乏护理新生儿经验的人员,学习该法较为困难,但如果经常观察、操作,也会较快适应此工作。
2 NBNA的临床应用在美国,新生儿行为评分已被广泛用于测定产科用药、围生期高危因素对新生儿行为的影响。
应用此法能及早发现新生儿由于脑损伤引起的神经行为异常,充分利用早期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特点,改变环境并使其及早训练,以最大程度使婴儿代偿性康复。
2. 1 新生儿窒息NBNA 可对新生儿窒息的预后作出较准确的预测。
新生儿窒息是目前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者常遗留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NBNA 的应用对其预后可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能对窒息儿的早期干预效果作出预测。
全国新生儿行为神经协作组的调查显示,7 d 时NBNA 评分< 35 分窒息儿,在婴幼儿期智能发育落后者达44. 4 %; ≥35分者达2. 1 %。
生后12~14 d 时NBNA 评分≤35 分的14例中,11 例预后不良(5 例死亡,6 例智能落后) ,而NBNA 评分> 35 分的115 例中,智能落后者仅为1. 7 %。
NBNA 评分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价,7 d 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 9 %和82. 6 % ,在12~14 d 时为84. 6 %和97. 6 %。
国内其他资料及我们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
对生后7 d NBNA评分≤35 分者进行早期干预,效果较好。
2. 2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目前HIE 分为三度,其中重度预后不良。
中度占HIE的大多数,NBNA 可对其预后有较为准确的估计。
2. 3 小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是由某种原因造成的宫内发育迟滞。
因其发育不成熟,常会造成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NBNA 评分可了解此类小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Akiyama 等对18 例小于胎龄儿的测试表明,其视听刺激反应、睡眠觉醒状态维持及控制能力、肌张力等原始反射能力和自发运动形成等均呈低下状态,生后6 、12 个月时的Bayley 得分均低于足月儿和适于胎龄儿。
国内研究资料显示,小于胎龄儿运动不成熟,自我安静欠佳,易激惹、烦躁,不易安慰等。
2. 4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已有定论,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均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视、听定向能力下降。
有人对24 例高胆红素血症63 例次NBNA 测定结果显示,病儿定向能力、注意力较正常新生儿差,主动肌张力的头竖立反应差。
详细评分:1.对光的习惯形成: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最多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减弱甚至消失的照射次数。
≥11次7~10次≤6次2.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新生儿处于睡眠状态,距其15~20厘米处,短暂而响亮地摇格格声红塑料盒,最多重复12次。
≥11次7~10次≤6次3.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重复用柔和的格格声在新生儿视线外(约10厘米处)连续轻轻地给予刺激,观察其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头和眼睛不能转向格格声转向格格声,但转动<60°转向格格声≥60°4.生物性视和听定向反应(对说话的人脸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者和新生儿面对面,相距20厘米,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从新生儿的中线位慢慢向左右两侧移动,移动时连续发声,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头和眼睛不能转向说话声转向说话声,但转动<60°转向说话声≥60°5.非生物性视定向反应(对红球的反应):检查者手持红球面对新生儿,相距20厘米。
≥11次7~10次≤6次6.安慰:是指哭闹的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哭闹经安慰不能停止,即使抱在怀里也无济于事哭闹停止非常困难安慰后较易停止哭闹7.围巾征: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使其保持正中位,半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手拉向对侧肩部,观察肘关节和中线的关系。
上肢环绕颈部新生儿肘部略过中线肘部未达中线8.前臂弹回:只有新生儿双上肢呈屈曲姿势时才能进行,检查者用手拉直新生儿双上肢,然后松开使其弹回到原来的屈曲位,观察弹回的速度。
无弹回弹回速度慢,>3秒钟双上肢弹回活跃,≤3秒钟,并能重复进行9.下肢弹回:只有当髋关节呈屈曲位时才能检查,新生儿仰卧,检查者用双手牵拉新生儿双小腿使之尽量伸展,然后松开,观察弹回的速度。
无弹回弹回速度慢,>3秒钟双下肢弹回活跃,≤3秒钟,并能重复进行10.guo角: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guo窝的角度。
>110℃110~90℃≤90℃11.头竖立反应(颈屈、伸肌主动收缩):检查者双手抓握新生儿上臂及胸部,两手上缘在新生儿乳腺水平,拉其从仰卧位到坐位姿势,观察到颈部屈伸肌收缩将头抬起,记录头和躯干维持在一个轴线上的秒数。
为无反应或异常有头竖立动作头和躯干保持平衡1~2秒以上12.手握持:仰卧位,检查者的食指从尺侧插入其手掌,观察其抓握的情况。
无抓握抓握力弱非常容易抓握并能重复13.牵拉反应:在做手握持基础上得到有力的抓握时,检查者抬高双食指约40厘米,则新生儿会屈曲自己的上肢使其身体完全离开桌面无此反应只提起部分身体提起全部身体14.支持反应:检查者用手抓握新生儿前胸,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在两个腋下,支持新生儿呈直立姿势,观察新生儿下肢和躯干是否主动收缩以支持躯体的重量并维持几秒钟。
无反应不完全或短暂、直立时下肢屈曲或头不能竖立能有力地支撑全部身体、头竖立15.自动踏步:上面的支持反应得到后,新生儿躯干在直立位置或稍微往前倾,当足接触到硬的平面即可引出自动迈步的动作。
放置反应:取其直立位,使新生儿的足背碰到桌子的边缘,该足有迈上桌的动作。
无反应引出困难好,可重复16.拥抱反射无弱,不完全好,完全17.吸吮反射无弱好,与吞咽同步18.觉醒度昏迷嗜睡正常19.哭无微弱或过多正常20.活动度缺或过多减小或增多正常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操作解释指导(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是一种综合性行为和神经检查法,问世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建立了若干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医生们对新生儿不再单纯进行神经反射检查和成熟度评价,而是通过复杂的新生儿行为评定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评判其中枢完整性。
鲍秀兰医生根据Breazelton和Amiel-Tison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eonatal Behaviral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990年报告了全国12城市正常评分范围。
NBNA实用有效,简便易学,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
新生儿行为测定多用于考察某些围产期高危因素如产科用药尤其是产前镇静药及麻醉药、母亲饮酒、低出生体重等,目前更注重于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监测和评价。
1.新生儿行为(NBNA)评分的正常范围1988年全国12城市新生儿714人(男369人,女245人)于生后2~3天、12~14天和26~28天测查3次,共2142人次。
结果为90.4%的总分在39~40分,97%在37分以上,无1人在35分以下。
地区差别对评分结果无明显影响。
此评分只适用于足月儿,早产儿需在纠正年龄达到足月后再测查。
2.NBNA在窒息儿的应用1989年1月至1990年6月全国13个协作单位对145例足月窒息儿进行研究,发现窒息儿7天时NBNA<35分者,以后的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显示预后不良者占44.4%,≥35分者预后不良者占2.1%。
12~14天时NBNA ≤35分的14例中,11例预后不良,其中5例死亡,6例智能落后。
NBNA>35分的115例中,智能落后者仅1.74%。
NBNA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价,7天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9%和82.6%,12~14天时为84.6%和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