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1]
小石潭记描写内容

小石潭记描写内容
《小石潭记》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游记,主要描写了他游览小石潭的经历和感受。
这篇游记开篇即描绘了小石潭美不胜收的景色,清澈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壁、绿草如茵的坡地、峭壁上的奇松怪石,无不让人心生敬佩之情。
他还详细描述了水中鲤鱼的各种姿态,以及鱼下泉上所形成的奇妙气象,更让读者感受到小石潭的神奇之处。
随后,白居易又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点缀着的诸多景观,比如五老峰、石室、隐士墓等等,这些都使小石潭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流连忘返。
在游记的最后,白居易为小石潭写下了结语:“天下奇胜,无如此胜。
恨不堕其人,是为移天下胜地于此。
”这几句话极为精辟地表达了白居易对小石潭的喜爱之情,也道出了小石潭在众多景观中的非凡之处。
《小石潭记》课件 (1)

关于“记”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 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 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 愈并称“韩柳”。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 司马后,贫病交加,老 母病故,居处遭火,他 满怀忧惧之情,多借山 水以排遣。《永州八记》 就写于此时。
乐
融 动静结合 心情
由景生情
第三段:写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奇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 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斗 潭西南 而望 , 折 蛇行 ,明灭可见。 曲折 名词作状语, 爬行 连词,表修饰
其 岸势 犬牙 差 互,不可知 其源 。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 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 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 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 求精神的寄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 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 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篁竹 ,闻 水声,如鸣
竹林 听到 从小土丘向西走
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 佩环,心乐之。 竹 取 道,下 见小潭,水尤 清洌 。 伐 砍伐 开辟 名词作状 特别, 代词,指水声 格外 清凉 语,在下面
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 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我的)心情高兴起来。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 水特别清凉。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柳宗元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a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巻石底以出,为坻(chi)为屿,为堪(k a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chu尔远逝,往来翕xi乎,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如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催;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小石潭记拼音版原文

小xi ǎo石sh í潭t án 记j ì唐t án ɡ代d ài :柳li ǔ宗z ōn ɡ元yu án 从c ón ɡ小xi ǎo丘qi ū西x ī行x ín ɡ百b ǎi二èr 十sh í步b ù,隔ɡé篁hu án ɡ竹zh ú,闻w én 水shu ǐ声sh ēn ɡ,如r ú鸣m ín ɡ珮p èi 环hu án ,心x īn乐l è之zh ī。
伐f á竹zh ú取q ǔ道d ào ,下xi à见ji àn 小xi ǎo潭t án ,水shu ǐ尤y óu 清q īn ɡ冽li è。
全qu án 石sh í以y ǐ为w éi 底d ǐ,近j ìn 岸àn ,卷ju ǎn石sh í底d ǐ以y ǐ出ch ū,为w éi 坻d ǐ,为w éi 屿y ǔ,为w éi 嵁zh àn ,为w éi 岩y án 。
青q īn ɡ树sh ù翠cu ì蔓m àn ,蒙m én ɡ络lu ò摇y áo 缀zhu ì,参c ēn差c ī披p ī拂f ú。
(珮p èi 通t ōn ɡ:佩p èi )潭t án 中zh ōn ɡ鱼y ú可k ě百b ǎi许x ǔ头t óu ,皆ji ē若ru ò空k ōn ɡ游y óu 无w ú所su ǒ依y ī。
日r ì光ɡu ān ɡ下xi à澈ch è,影y ǐn ɡ布b ù石sh í上sh àn ɡ,佁y ǐ然r án 不b ú动d òn ɡ;俶ch ù尔ěr远yu ǎn逝sh ì,往w ǎn ɡ来l ái 翕x ī忽h ū。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游记的写法,按照游览的顺 序,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为线索展 开描述。
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 二段描绘了潭中景物,第三段介绍了 小潭的源流,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 石潭周围气氛的感受。
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优美、精炼、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 于小石潭的美景之中。
CHAPTER 04
《小石潭记》的实践应用
《小石潭记》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知识教学
通过《小石潭记》的学习,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
汇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教学
通过对《小石潭记》的深入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文化背景教学
结合《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介 绍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增 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CHAPTER
03
《小石潭记》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评论家认为《小石潭记》是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其艺 术成就和文学价值极高。
批判与争议
部分评论家认为柳宗元的写作风 格过于雕琢,过于追求形式美, 有时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 《小石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 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 宝。
02
柳宗元一生坎坷,曾参与永贞革 新,后被贬至永州、柳州等地, 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 苦,风格朴素自然,思想深邃。
《小石潭记》的文学地位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被誉为其山水游记的巅峰之作。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标题:《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篇
一、引言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选自他的《永州八记》。
这篇文章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热爱。
二、主要内容与分析
1. 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柳宗元在文章中详细描绘了小石潭的位置,它位于深山之中,四周环绕着竹林和石头,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弋其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
2. 作者的情感表达
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他欣赏这种静谧而自然的美,但同时也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语言艺术特色
《小石潭记》的语言优美,句式灵活,形象生动。
柳宗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卓越的文笔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沉的情感。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感情,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小石潭记》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原文如下:南北山,阴阳岭,居此数年,谙其事,而未尝一游于南山之麓。
是岁十月中,月白风清,天气甚宜人,余忽然心生一念,欲一游于南山之麓。
已而,向路傍所居之叟访之,则曰:“南山之麓,有小石潭。
”余遂独往游之。
至山之麓,果见一潭,名曰小石潭。
其水清澈,略带红色。
潭周草木皆茂盛,水鸟游于其中,别有洞府。
潭之东有石桥,桥上皆石,栏杆亦石为之。
桥之两旁,有千叶莲,采之可食。
不觉暮色将晚,余欲归,而不知归路,乃于楼船之上,扣櫂问舟子。
舟子不答,但指潭水云:“此水出南山之下,东流注于江,汝顺流而下,可至一小村落,村民亦知石潭。
余从之,果至村落,宿于一农家。
明早,问村民归路,乃得归。
自是,数日游历于南山之麓,多所得闻。
参考翻译:坐落于南北山之间,阴阳岭之上,住在这里已有数年,对此地熟悉透彻。
然而,却从未游玩于南山之麓。
某年十月中旬,月白风清,天气宜人。
我突然心生一念,想要游玩一下南山之麓。
于是,向路边的老者询问,老者告知:“南山之麓,有一小石潭。
”我便独自前去游玩。
到达南山之麓,果然发现一潭,名叫小石潭。
这潭水清澈,略带红色。
周围的草木郁郁葱葱,水鸟在其中游荡,另有洞府。
潭东边有座石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石头做的。
桥的两旁,有千层莲,可采食。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想回去了,但不知道回去的路。
于是,在楼船上拍船问舟子,舟子未做声,只是指着潭水说:“这水是从南山下流出来的,往东就会流入江中,你只要顺着水流往下走,就能到达一个小村落,那里的村民也知道石潭。
”我按船夫的指示走下去,果然来到村落,在一户农民家中过夜。
第二天清晨,询问了村民回路,才得以回去。
从此,数日游历于南山之麓,得到了许多新的见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