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PPT

作者介绍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 1950年12月20日),字孟 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 永丰。历史学家、学术领导 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大学 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 长。
读一读
着笔(zhuó
)
僚属 (liáo)
肆口( sì )
匿名( nì ) 恫吓( dòng hè) 揭帖(jiē tiě
除非你作 大将
尊崇自由平 等博爱思想 ,实践儒家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精神
不要夸夸其谈
仔细阅读11、12节,思考: 蔡元培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 胡适二人? 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怎样的精神? 由这件事,能看出蔡元培接物上什么原则?
是为了坚持他所倡导的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的先进办学理念。 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坚持 实践先进办学理念,不 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大 无畏性格。 在大事上丝毫不苟,临 危不惧,能“严”
入
元
赴 任
在 孙
年
。
中 山 等 人 支 持 下 ,
月 , 不 顾 友 人 劝
教 育 总 长 。
年 ,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
。
封 建 教
和 文 化
哲 学 、
度 赴 德
年 ,
育 奠 定 思 想 理 论
史 , 为 他 致 力 于
文 学 、 美 学 、 心
、 法 留 学 考 察 ,
岁 , 赴 德 留 学 。
同 盟 会 。
︱傅斯年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蔡元培(1868年1月 11日-1940年3月5 日)
生于1868年1月11日,字鹤卿,又字仲 申、民友、孑民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着笔(2h口6 )恫吓(d6ng )( he )小传(zhu舒)贬责(b百n)・・・・・郡县行所)编辑(bidn )( ji )罔顾(w舒g )西斋(zhai)・・・・・沉沦(lun )渣滓(2卜白)(zi )荒谬(miu )沉吟(yin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翻译:人家改正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2 )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翻译:君子可以拿合乎情理的事去欺骗他,却不可以拿不合情理的事去欺骗他。
4.思考答问。
在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人物的?他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答:课文是从待人和接物这两个方面来写蔡元培先生。
待人方面写他宽以容众,严词责人(如:责匿名揭帖、责阻生访师、责肆口乱言;接物方面写他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如: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五、朗读梳理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梳理脉络。
作者与蔡元培先生是师生关系,也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经历了北京大学由衰败到振兴的岁月。
作者精心选择了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个典型材料,澄清了“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的误解,表现了蔡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凸现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
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 情。
本文脉络图示如下:一、(1)点明为文缘由,表达敬仰之情。
广责匿名揭帖二、(2—9)记述先生严词责人三桩事。
《 责阻生访师< 责肆口乱言 L 西方理性精神三、(10)剖析先生行事的文化内涵。
T- 中国儒家思想四、(11—12)补述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中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五、(13)概述先生是两种文化的代表。
J 再再表敬仰之情〔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一六、链接补充蔡元培(1868 - 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江苏中职教案)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学习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教育理念。
3. 培养学生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动力。
教学重点:1. 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教育理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2. 如何激发学生对蔡元培先生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资料3. 教材或参考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蔡元培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
2. 简要介绍蔡元培先生的身份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生平事迹介绍(10分钟)1. 讲述蔡元培先生的生平重要事件,如留学德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等。
2. 强调蔡元培先生在各个阶段的成就和贡献,如推动教育改革、倡导学术自由等。
三、爱国情怀阐述(10分钟)1. 分析蔡元培先生的爱国行为,如倡导民主、反对封建势力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先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
四、教育理念讲解(10分钟)1. 阐述蔡元培先生的教育观念,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分析蔡元培先生对教育的影响和启示,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学术自由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教育理念的认同程度。
3.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渊源及其对北京大学的影响。
2. 学习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的教育改革和学术自由的理念。
3. 激发学生对学术追求和高等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1.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校长生涯及其教育改革。
2. 蔡元培倡导的学术自由和北京大学的文化氛围。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编号:QMSD/JWC-13-10编号:QMSD/JWC-13-10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渣滓(zhā zǐ)2.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着.笔(zhu ó)恫.吓.(dòng )(h è)小传.(zhuàn)贬.责(bi ǎn)郡.县(jùn )编.辑.(bi ān )(jí)罔.顾(w ǎng )西斋.(zh āi)沉沦.(lún )渣.滓.(zh ā )(zǐ )荒谬.(mi ù)沉吟.(y ín )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 情。
本文脉络图示如下:、(1)点明为文缘由,表达敬仰之情。
责匿名揭帖、(2— 9)记述先生严词责人三桩事。
责阻生访师 责肆口乱言四、(11—12)补述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五、( 13)概述先生是两种文化的代表。
再表敬仰之情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六、链接补充蔡元培( 1868 - 1940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 总长,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20 年至 1930 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第二教时一、简析全文文章共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言近而旨远诚恳而严肃10)剖析先生行事的文化内涵。
西方理性精神中国儒家思想融汇和第一件事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 。
第三部分(第10 自然段),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wr教案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文章的行文脉络和论述特点。
(3)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文章背景和行文脉络。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述特点和作者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蔡元培先生的主要贡献,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 互动教学法:提问、回答、点评,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2. 参考资料:关于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的相关资料。
3. 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蔡元培先生的照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文章背景和行文脉络,分析文章的论述特点和作者观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述特点和作者观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案例分析分析蔡元培先生的主要贡献,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如《蔡元培自传》、《蔡元培教育论集》等,加深对蔡元培先生的了解。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严词责人”:⑴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⑵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⑶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
(3)蔡先生责人是如何做到“词近而旨远”的?
第一件事,蔡先生批评匿名揭帖者时说:“必是品性沉沦之端”,意在表现此事不合做人道理,要有责任意识;第二件事,蔡先生批评拒绝同学来访时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其深意是告诫弟子们要以圣言引领行动,心口一致,宽以待人;第三件事,蔡先生批评“我”说大话时用了“这除非你作大将”一句,其深意是要面对现实,不要言过其实,想入非非。总之,蔡先生责人确实是“词近而旨远”。
斥责我信口开河
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临艰危而不惧,当大难而不惑”)——
不同意辞退陈独秀、约制胡适
蔡元培先生的性格特点:
为人宽以容众,不严责人,不滥奖人,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议论性语句的作用:表达对蔡元培先生的敬仰之情,升华主旨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学案P109)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我以为能给蔡先生写传,无论为长久或一时,都是我辈最荣幸的事”中“荣幸”一词?
“荣幸”一词既表现了作者对蔡先生的尊重和敬佩,是作者情感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蔡先生“高深的理想”的独特魅力的展现,作者不仅以是蔡元培先生的学生僚属而感到幸运,更是为能够受到蔡先生的教益而感激。
四、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一)追根溯源,凸现人物神韵。蔡先生的宽容平和、蔼然慈祥、温柔敦厚的君子风度,为世人所熟悉,但仅有这些,还不能勾画出作者心目中的尊者形象,作者的笔力在于表现蔡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磊落刚毅、言行一致,舍私为公,并且指出,这种品质由中西文化精萃化育而成,而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所稀缺的。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课件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
蔡 元 培
蔡元培 (1868-1940) 我国 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 卓著。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 斗,人世楷模” 他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 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的主 要教育思想为:建立以国民教 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 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建立体、智、德、美四育和谐 发展的教育体系。
2.如何看待蔡元培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 的行为?本文是如何表现先生“临艰危而不惧, 有大难而不惑”的人物形象的?
作者以纪实笔法写了先生的严词,以及自 己受到的启发和北大匿名“壁报文学”的 减少,凸显先生的谆谆教诲对北大学子品 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响。先生原话的引述 和作者的幡然醒悟写的言短意长,一方面 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 一方面体现其光明磊落勇于敢当的君子品 行。
饱读诗书
连试皆捷
蔡先生从小就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 义、说文通训定声各书。十三岁时拜经学名宿王子庄为 师,学八股文及宋儒之学。蔡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曾下过 苦功,所以他能连试皆捷,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 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补翰林院庶吉士,二 十八岁补翰林院编修。他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 被常熟宰相翁同龢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 也。」由此可见蔡先生旧学根基是如何的深厚。
3.蔡先生宽以容众,但有时也严词责人。 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蔡先生这一 特点的?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wr教案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 领会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 引导学生将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2. 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的相关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板书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蔡元培先生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详细介绍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4. 案例分析:分析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蔡元培先生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蔡元培先生的小论文,深入分析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践行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3. 推荐学生阅读与蔡元培先生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蔡元培先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探究
1、我和蔡元培是什么关系? 2、敬仰的原因是什么? (朗读文章开头和结尾,总结概括)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二十五年之长久。” 既是师生又是上下级。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 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 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 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
明确:蔡元培拒绝辞退陈独秀和胡适,是为 了 坚持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 先进 办学理想。这件事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坚持实践 先进办学理念,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大无畏性 格。
第9段写先生克己待人、宽厚待人的胸襟, 第11、12段写先生勇于担当、刚正不阿的胆 略,两者互相辉映、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表现了一个 融汇中西文化精粹的大师形象。 作者认为这 种风世之少有,唯“古之大宗教 家”可比, 表达了对先生的深深敬仰之情。
9、作者引用《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 方, 难罔以非其道”,有何作用?
明确: 作者引用孟子的话,说明先生以 克己复礼的 “恕”的修养,公正平等地 对待他人,是 “仁”和“智”的体现。
10、阅读11、12节 , 结合本文说说蔡元培先生 为什么拒绝辞退思 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这件事表现了 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
11、阅读13节,说说作者写这一段的原因。
明确:文章写作的重点在于表现蔡先生 性格中的宽容平和、蔼然慈祥、温柔敦厚 以及磊 落刚毅、言行一致、舍私为公等 品质,而文章的最后一段揭示这种品质来 源——中西文化精粹化育而成,而这也是 当时中国社会所 稀缺的。
主旨: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通过写蔡元培先 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澄清 世间对蔡元 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写了蔡 元培先 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最后画龙 点 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 种 伟大的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先 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
思考:
我是谁? 蔡元培又是谁?
作者介绍
傅斯年(1896-1950),字梦真,山东聊 城人。历史学家和 教育学家,曾在北大担 任过代理校长,后到台湾就任台大校长。 本文选自他的《傅斯年全集》。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绍
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 1916年12月-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卓 有成效的改革,促进北大思想活跃、新思 潮的传播和学术繁荣。许多革新人物和学 术大师云集北大,倡导民主和科学精神,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的策 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基地。
8、 阅读第10节,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 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 深的理想上,与众不 同”句中“高深的理 想”的含义。
明确:
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 自由, 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既得 西方 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 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
匿名揭帖 “讨伐” 同学
不合做 人道理
光明磊落的君 子作风,宽而 有度的处事方 式
阻止拜 访先生
待人以宽, 多看优点, 既往不咎
《论语》中 的话
以发展的眼 光看学生; 言行一致; 胸襟开阔
“我”信口开 河
异想天开要 不得
不耐烦, 声色俱厉
不要夸夸 其谈
尊崇自由平等 博爱思想,实 践儒家“己所 不欲,勿施于 人”精神
写作特色:
1.追根溯源,凸显人物神韵。 2.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深化。
7、怎样理解先生斥责“我”信口 开河“驱 逐”“西洋鬼子”的 “不耐烦”和“声色俱 厉”? 明确:
因为作者的话是一个弱国小民自欺欺人异想天开 的傻话,这番话也折射出可怕的民族沙文主义思 想——极端的不合理的爱国主义,由于对自己民 族的过分热爱,导致对其他民族怀有恶意和仇恨, 是一种偏激的情绪。 蔡元培先生的话,不仅纠正 作者信口开河的轻率,而且批评了这种民族沙文 主义思想,既体现了先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唁电 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 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 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 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 ——教育部北大诔词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文章共十三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 仰之情。 二(2-9)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三(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 因,剖析 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四 (11-12)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五(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 蕴含的 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 的敬 仰之情。
4、如何看待蔡元培谴责匿名揭帖 “讨伐” 同学的行为?
明确: 作者以纪实笔法写了先生的严词,以 及自己受到 的启发和北大匿名“壁报文学” 的减少,凸显先 生的谆谆教诲对北大学子品 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 响。先生原话的引述和 作者的幡然醒悟写的言短 意长,一方面表现 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 家风范,一方 面体现其光明磊落勇于敢当的君子 品行。
3、文中写了哪三件与“我”有关的蔡元培 先生严词责人的小事?阅读3-9节,完成下 表。
三件小事
先生的主 先生的理由 我得到的教 先生的人格 张 (态度) 益 魅力
方法不正 当,品行 不磊落 彻底理解“正 心”“诚 意”“不欺暗 室”之意;做 事绝不匿名, 绝不推己责任 以圣言引导 行动,心口 一致,宽以 待人
5、第二件小事中有几个层次,关系 如何?
先以“我”办事稀糟衬托先生的宽容平和, 再以先生对“我”和同学的批评,写出先生 非同寻常的宽容及宽容中蕴含的胸襟和气度。 层层递进
6、如何理解“人洁己……”
明确: 表明了先生的处世观——看别人的进步而不 纠结于人的过去,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也 可见先生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