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是标准量,平
均分成4份,黄彩带是比较量,它的长度相当
于这红彩里带把其什中的么一看份作。 单位“1”?
1
÷
4
=-1 4
1
答: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
4
试一试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
3 4
) )
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5 , 4
绿彩带有多长?试着在红彩带 下面画一画。
(5) 花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4 ), 红彩带的长是花彩带的( 4 )。
1
个苹果。
…………………………………………………………………5…(
)×
5
(2)5个学生平分25块蛋糕,每人分到 25 块蛋糕。 ……………………………………………………………………(
)×
(3)1米的 3
10
与3米的 1 一样长………………………(
10
√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加 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并联系分数的意义 进行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体会 分数的应用价值。
4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7 份, 表示这样的( 4)份的数,它的分数单位 是( )71,有( )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 5
米可以理解为:
把( 1)米平均分成( )5 份, 表示其中的( 3)份;
把( 3)米平均分成( )5 份, 表示其中的( 1)份;
4 7
千克可以理解?
8÷15=((185))
3 7
=(3)÷( )7
(10)÷9=
10 9
6÷( 2)1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究并初步把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差不多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明白得。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借助直观并通过知识迁移,探究和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前后是具有连续性的,明白旧知识能够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练习回忆。
(1)单位换算。
30厘米=()分米;120分=()小时;2000千克=()吨。
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4÷25=();=()÷();()÷7=。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题让学生感受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忆,也为本节课明白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靠。
(二)创设情境,探究研究1.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1)阅读与明白得。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交流后得出:确实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教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如何样明白得?交流后得出:确实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
(2)分析与解答。
教师:那个地点第一个问题能够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它是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学习的。
由于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丰富的感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然后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列式,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交流中获得结论,明确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以独立完成的方式有梯度地逐一解决教材所设置的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中信小学:刀秀英。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是: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这里,“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量(单位1)。
因此,这一类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比较量和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其解法是:分率(百分率)=比较量÷量解这类问题,找准量和比较量是关键。
分析方法一般是在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相依关系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搞清谁与谁比,以谁做,分清比较量与量;如果两个量中有一个是未知数,那么,首先应通过已知条件先求出这两个数,才能进行解答。
要使比较量、量找得准确,还必须了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句式。
按其形式来分,可以有以下三种:1.基本句式:“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即甲与乙比,甲是比较量,乙是量。
句式为:“……是……的……”。
类似的提法有:“……占……的……”、“……相当于……的……”、“……完成了……的……”等。
其规律一般是:用“是”、“占”、“相当于”、“完成了”等词连接的两个量,前面那个量是比较量,后面那个量是量。
例1.三年级一班有42名同学。
参加游泳比赛的有18名。
参加游泳比赛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求参加游泳比赛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是参加比赛的人数与全班人数比,应以全班人数做量。
2.引伸句式:“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这种用“比……多(或少)……”的句式连接的两个量中的比较量发生了变化。
必须弄清这种句式的实际意义,即:“甲-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与“……比……(量)多……”类似,而涉及实际意义的有:“……比……增加、提高、超额、超过、上升……”等。
与“……比……少……”相类似而涉及实际意义的有:“……比……减少、降低、下降、缩小、慢、节省、节约……”等。
其规律一般是:“……比……多(或少)……”的句式中,比字后面那个量是量,而比较量则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差。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

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存 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01
02
0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通过提问、情境导入等方 式,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 类比、归纳等方法,探索 求解问题的方法。
拓展学生思维
示范例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 题,逐步展示解题过 程和思路。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 困惑,及时给予解答 和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和总结解题规律,加 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
学生练习与反馈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并相互讨论。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 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互动与活动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评价反馈机制建立 • 板书设计及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点提示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概念,能 正确运用这一概念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辅助说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板书内容进行辅助说明和展示,使教学更加全 面、细致。
两者相互配合
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互配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 教学效果。
04 课堂互动与活动设计
提问互动环节设置
导入性问题
例如,“你们知道如何用一个数 来表示另一个数的一部分吗?” 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分数的概念。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或已学知识,引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例4、第92页例5和练习十九第4~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学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表示小鸡30只、小鸭10只、鹅7只的图片。
有投影设备的可以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并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33÷48÷72.口答下面的问题。
学校栽了10棵松树,5棵柳树。
松树棵数是柳树的几倍?(说出题目中谁和谁比,以谁作标准,再列式解答)。
师:我们以前学的都是较大数和较小数比较,以较小数作标准,计算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如果是较小数和较大数比较该怎样表示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1.教学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1)复习30分米等于多少米?指名回答并提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使学生明确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要用进率去除,30÷10=3(米)。
120分等于几小时?指名回答:120÷60=2(时)教师说明这两道题都是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都要用进率去除。
(2)出示例4先让学生读题,弄清这道题也是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仍然要用进率去除。
列式:3÷10=17÷60=提问:怎样表示这两道题的商呢?根据什么?写出答案。
(略)(3)做一做让学生打开课本第91页,在书上填写“做一做”的题目,订正时着重提问: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2.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出示例5前面的复习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提问:谁和谁比?以谁作标准?怎样列式?板书:30÷10=3后继续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教师出示图,说明30里面有3个10,养鸡的只数就是鸭的3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5-8教学目的: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4/73.贴出:红彩带黄彩带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汇报交流。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
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
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
(贴出答案)同桌相互交流。
2。
教学试一试。
贴出红彩带:蓝彩带: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
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3.完成练习八5.6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4.完成练习八7(1)学生填空(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完成练习八8(1)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册。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课后自我反思,觉得自己有一个环节设计的不理想。
即:教学完两个例题后,我如果顺势利导,借导课环节中的“双胞胎”话题,不妨说:“我们已经诵过例题认识了数学王国中的一对双胞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那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对双胞胎的异同吧!”再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一定会找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可能自己没有交代清楚,致使学生单纯的从两道例题中找异同,什么条件相同,问题不同啦,这些价值不大的发现,而对于关键的异同说出的学生却很少。
看来,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效连接,课前对学生的预设都应该加强。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期待教研时各位数学老师提宝贵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河南省邓州市致远实验学校 李志阁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
3. 创设探究活动的情景,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理解并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自主探究
1. 课件出示复习题
(1)8÷15=—— 7
3=( )÷( ) ( )÷9=9
7 6÷12=—— ( 2 )5
3米可以理解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
7
4千克可以怎么理解。
3(3) ,空白部分占( )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重点理解第(2)题,教师及时肯定表扬。
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 出示自学提示:
(1) 自学50页例3.想:“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什么意思?
(2) 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
(3)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1页 共3页
(全班分成6小组,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回答问题时,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积分)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
例3,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
鹅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几分之几?鸡是鸭的几倍?
1. 问题一,
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主发言,及时补充。
生1:就是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生2:把10只鸭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鹅占其中的7份,就是10
7 2. 问题2.
师: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
生1:用除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7只是10只的107, 10
7=7÷10 生2:求倍数时用除法,我想求“几分之几”也用除法
师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3 . 解决问题3.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小组学生比较、讨论交流,明白:
相同之处: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一样,都是用除法计算。
不相同之处:求的问题不一样,进一步让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商是整数,则两个数关系就用几倍来表示。
如果商是小数,则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3. 解决问题
4.
4.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生动起来,活跃起来。
一组问,一组答,一组评价,师鼓励表扬。
问题:
(1)养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2)鸭是鸡的几分之几?
(3)鸡是鹅的几分之几?
(4)鸭是鹅的几分之几?
5. 小结:
师:本节课,你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生2:我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一样,都用除法计算。
三.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课件出示:
1.小试牛刀
第2页 共3页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
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2.大显身手
(1)四年级同学植树80棵,活了72棵。
活的棵树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比较一下这两道题,为什么一题的结果写单位,一题不要?
小组讨论,然后生自主发言。
四.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举例说明。
(学生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指名学生回答。
)
附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3:
(1)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7
7÷10=
10
(2)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20÷10=2
7,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10
一个数÷另一个数=分率。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