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字炼句练习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共30页文档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共30页文档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诗歌鉴赏之练字炼句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诗歌鉴赏“炼字”与“炼句”题解题方法

诗歌鉴赏“炼字”与“炼句”题解题方法

诗歌鉴赏“炼字”与“炼句”题解题方法一、单纯“炼字”题【题型分析】诗歌中常有一些经过作者仔细推敲后,显得极其准确生动又传神的字词,“炼字”题就是鉴赏这些字词的精妙之处。

以动词、形容词的考查居多,有时也有数量词、叠词和虚词。

不同词性的字词,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答题思路】1、“定”:定词性、定字义。

有些题目要求自己寻找判定,这时就要先定下关键字。

2、“联”:联系语境、发挥自己的联想、联系日常所学,对关键字进行判定和分析。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某种感情,有时要注意考虑词语在状物和抒情时的双关含义;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能够有气韵流动、悠扬婉曲、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真题直击】(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诗歌炼字炼句练案

诗歌炼字炼句练案

诗歌炼字炼句练案炼字炼句练案1.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偶题三首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擘开④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⑤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⑥固随处弄潺溪⑦。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④擘开:冲开。

⑤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⑥筇(qiò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⑦潺谖:指流水。

1、下列对这三首诗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首诗都是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外界景物细致观察,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B.第一首诗通过描写云腾致雨的景象,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

C.第二首诗中的山泉冲破峡谷,荡涤杂物,最终变成一川清流在平原回旋的形象,给作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D.第三首诗写作者寻觅流水源头的过程中,悟到了做学问要下大力气,多方探索,不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道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对“擘”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

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

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

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侧面写离别的哀痛,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炼字共29页文档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炼字共29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Fra bibliotek—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炼字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高考诗歌炼字炼句

高考诗歌炼字炼句

精选ppt
2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 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 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
“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
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请作简要精选p分pt 析。
29
• 【解题点拨】新丽,指的是戏装的光鲜艳丽。 轻狂,指 的是动作的飘逸轻盈,疏狂不羁。 皆足惊人,都足以让 人惊叹佩服。 解答本题应注意“新丽”是“新颖明丽” 的意思,一般体现在绮丽的辞藻、巧妙的修辞、绚烂 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等方面。这首词比喻生动有奇闻, 用词也十分秀丽。词人把明澈的江水喻为美人的眼波, 把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眉眼盈盈处”一句,既指 江南的青山秀水,又暗示那儿有自己盼见的人,一语 双关,贴切巧妙。下片“送春归”与“君归去”连接, 用拟人手法将春写活,风趣俏皮,极富奇思妙趣。解 题时要紧扣诗句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修辞手法, 山水的清新秀丽都应分析到。
•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 作的景象。
•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 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 “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 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精选ppt
19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千锤百炼的功夫
——诗歌炼字炼句艺术
精选ppt
1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炼字”“ 炼句”问题的设置。 2.培养此类试题的题型意识,把握答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炼句篇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炼句篇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炼句篇前文: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炼字篇一、炼句及炼句的标准如上所述,关键字词被称为“诗眼”,前人论诗也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

如果李商隐的《无题》中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恨无采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精警动人的佳句,《无题》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

人们读《长恨歌》和《琵琶行》,谁也不会忘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名句。

炼句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

如前所述,汉语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也往往一个词就构成一个句子,如《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因此,炼句有时也就是炼字。

关于炼句的标准,前人也有不少论述。

梅尧臣曾提出一个标准:“诗家虽率意而选语亦难。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外,然后为至矣”。

接着他举出一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外”的例子:“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诒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梅尧臣通过评论佳句,提出了所谓“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的总的要求。

自然“意新语工”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诗句景色描绘让人耳目一新者,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有的以情真意切成为人们座右铭的,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月夜怀子由》),柳永的“多情自古伤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有的以情景交融成为佳句者,如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有的以含蓄取胜,如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闺意张水部》),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有的以咏物而曲尽妙处,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有的谈理而富有理趣,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有的发议论而警辟透彻,如辛弃疾:“君莫舞,君不见飞燕玉环皆尘土”(《摸鱼儿》),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等,皆是炼句中的“意新语工”。

(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强化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炼字)南浦别XXX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炼字)XXX极凉冷(南宋)XXX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XXX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

(4分)答:[参考答案]①“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桥被冲断,河面空空荡荡,毫无一物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

③“吐”“浮”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乡雨后所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上面这首唐诗,然后回覆下列问题。

(炼句)绵谷回寄XXX昆仲①XXX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XXX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诗题一作“XXX逢故人”。

诗题中的“XXX”指的是XXX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XXX离开锦江后,经绵州回到绵谷写诗寄给XXX兄弟。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炼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炼字

诗歌专题训练----炼字一、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①,开缄②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刘禹锡南宫词客寄新篇,清似湘灵促柱弦。

京邑旧游劳梦想,历阳③秋色正澄鲜。

云衔日脚成山雨,风驾潮头入渚田。

对此独吟还独酌,知音不见思怆然。

【注】①宝历二年春,张籍作《寄和州刘使君》,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②开缄:拆开信函。

③历阳,即和州。

二、.颈联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于越亭①张祜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③。

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注]①于越亭:原为唐代元晦所建,游人多喜登临此处。

②洲觜:水渚,水洲边的小块陆地。

③绿罗:绿色的绫罗绸缎。

3.颈联中的“衔”“蹙”历来被誉为炼字的典范,请对其加以鉴赏。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显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古人作诗都讲求炼字,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中的“坼”和“浮”。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其二)宋·陈与义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练字炼句类一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2、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二、熟记四种规律,准确判定炼字。

1、从词性上看,炼字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最多的是五言诗中的动词。

如林景熙《溪亭》颈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2007年高考广东卷)中“穿”、“数”二字都是动词。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动词、拟人、双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B.用确数。

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

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

“滚滚”则状写出长江汹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从位置上看,炼字多分布在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中。

五言诗句中第二、三、五字为炼字,特别是五言律诗句中第三字,如王维《过香积寺》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咽”、“冷”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三字。

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五字。

七言诗句中第二、五、七字为炼字,特别是七言诗句中第二、五字,如刘长卿《送严士元》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中“斜”、“绿”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二字,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中“兼”、“接”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五字。

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颔联“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中“霁”、“迎”、“开”、“候”都是炼字。

(3)从修辞上看,常是诗句中运用通感、比拟、夸张等修辞的字,如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中“闹”字就运用了通感,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2005年高考福建卷)中“引”、“衔”字就运用了比拟修辞。

(4)从形式上看,叠音词也是一类重要炼字。

古诗中常用表示时间的叠音词“年年(岁岁)”、“日日”、“朝朝”、“暮暮”、“夜夜”、“时时”等抒发强烈情感。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中“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和“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从“岁岁”说到“朝朝”,着重从时间上倾诉征人的怨苦无时不在。

还有许多形容词性的叠音词,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写出相隔很远的村庄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之态,画面给人平静安详之感。

3.明确五种语言内涵,准确定位风格。

古诗语言风格主要有清新、绚丽、平淡、明快、含蓄五种。

“清新”是新颖脱俗,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银河从云端飞流直下,比喻新奇,夸张自然。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绚丽”是词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

“平淡”是质朴无华,陶渊明的诗风朴素自然,如《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飞归山林,飞鸟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像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比兴寓意。

“明快”是明白通畅,白居易的诗风通俗易懂,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三、【考场失误细琢磨】1.判定炼字有误解答分析炼字试题时,考生经常判断错诗句中的炼字,因此复习备考中既要熟记炼字在词性、位置、修辞和形式上的四个规律,又要不断通过背诵古诗名篇来培养语感。

凭借炼字在诗中分布的四条规律和敏锐语感就能准确判定诗句中的炼字。

2.分析炼句丢点考生赏析炼句时会出现只分析内容上的作用而忽略了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或对含有多层意思的炼句不能全面分析出言外之意。

古诗炼句主要有三类:(1)哲理名句,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将诗情、画意和哲理熔于一炉的名句,诗句本来是写刘禹锡从贬所回来后伤落伍、自感衰颓的落寞情怀,但也表达了事物新陈代谢是一种发展规律,以及应辩证看待一己困厄的豁达襟怀;(2)写景名句,如杜甫《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就是“缘情体物”名句。

“出”字不但极其自然地写出了鱼的欢欣,而且与“细雨”紧密关合,唯在毛毛细雨中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斜”字不但生动写出了燕子的轻盈,而且与“微风”紧密关合,唯在微风吹拂下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

在细腻描绘鱼和燕子的动态中蕴含了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3)抒情名句,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强烈苦闷和愤懑,又突出了其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多数炼句都是在表情达意上有独到之处的写景名句,但也有少数炼句在结构上也有照应作用,所以赏析炼句要在明确炼句类型基础上从内容、手法和结构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

四、炼字类提问格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⑴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06江苏卷)“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06上海卷)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 (06辽宁卷)(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06四川卷)(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06江西卷)五、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1)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答:怅惘,孤寂,抑郁的心情。

“摇”“滴”。

城不会动,但“凉风发”使水摇影动,似乎城也在摇荡;月是不会滴露,但秋月如洗,仿佛会凝珠滴下。

这两个字化静为动,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例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007考全国卷Ⅱ)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垢:尘埃。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