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

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
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

滦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 规划概况 1.1 规划背景 随着滦河流域气候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域内出现了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平原河道防洪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新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流域综合规划,在流域水资源配置、防洪工程建设、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等方面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为此,在海河水利委员会统一部署下,为协调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关系,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目标,开展了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为流域经济快速平稳有序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1.2 规划任务 1.2.1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 1.2.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滦河和冀东沿海诸河,总面积为5.55万km2。其中:滦河流域的面积为45872km2,滦河冀东沿海包括陡河、洋河、沙河、石河等,面积为9650km2。 1.2.3规划任务 1、配合减灾体系建设,完善防洪工程 2、扩建城镇供水设施,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保证城乡供水,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3、增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水质,维护河流健康 4、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与景观 5、继续开展水土保持建设

1.3 规划主要内容 1.3.1 防洪规划 1、水库工程规划 (1)水库除险加固 滦河流域内需要除险加固的3座大型水库和9座中型水库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部分小型水库尚存在各种病险问题需要进行除险加固。本次规划到2020年完成流域内全部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其中小(Ⅰ)型水库24座,小(Ⅱ)型水库144座。 (2)新建水库 规划期内主要包括在建双峰寺大型水库、新建老亮子、四道河子、西庙、燕子窝四座中型水库。 2、滦河干流规划 (1)山区重要河段治理 滦县铁路桥以上山区干流河段治理包括滦河武烈河口承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板城段、双滦区段;承德县的滦河大杖子段、青龙河口段、迁西县段、迁安县段等,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 (2)滦县铁路桥以下干流治理规划 ①防洪大堤整治工程 滦河左、右防洪大堤治理标准均为50年一遇,相应设计流量按25000m3/s 进行治理。滦河右大堤外围保护区地势较低,防洪保护区面积大且防护目标重要,治理措施以堤防超高2m进行治理;滦河左大堤外围保护区地势较高,堤防溃决后造成的淹没灾害相对较小,治理措施以地方超高1.5m进行治理。 ②防洪小埝整治工程 按照保护对象的总体要求,近期防洪小埝的规划标准提高至5年一遇,设计行洪流量8230m3/s;最终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设计行洪流量13600m3/s。堤防等级为5级。根据防洪小埝的等级、性质以及工程总体布局,本次规划中将防洪小埝左右堤的堤顶超高统一确定为1.00m。左、右小埝规划堤顶宽度均为4.5m,迎水坡、背水坡坡度均为1:3。为满足汛期交通需要,防洪小埝堤顶统一规划为碎石路面。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wtt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3)04-0330-06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Ξ 张宏锋, 李卫红, 陈亚鹏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条件,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资源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直接后果就是生态系统发生病变,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在阅读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健康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过程、概念、范畴、指标、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反映当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状况,同时能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Q146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格局,借助于功能流(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而形成的稳态系统〔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组分,与生态系统中环境的关系密切,表现为人类社会与经济活动愈强烈,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就愈大。尤其近50a来,随着对自然资源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工业活动排放的三废(废液、废物、废气)大量排入生态系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2〕;盲目的毁林开荒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使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失去了涵养水分、防风固沙的能力;对草地的过度利用,使草地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过程和沙尘天气的发生〔3~6〕。鉴于此,科学家们提出了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概念,希望尽早制止生态系统的恶化,强调应用保护人类健康的范例来保护生态系统健康。 1 生态系统健康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生态系统健康的提法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Aldo. Leopold首先定义了土地健康(Land health)〔7〕;60-70年代,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Woodwell和Barrett 提出胁迫生态学〔8,9〕;进入80年代,Rapport等研究了生态系统在胁迫状态下的行为,认为它在逆境下的反应不具有自主性〔10〕。Costanza和Rapport等科学家认为,现在世界上的生态系统在胁迫下发生问题,不能像过去一样为人类服务。他们认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可引起公众对环境退化问题的关注〔1,11〕;1988年Schaeffer〔12,13〕等首次提出了有关生态系统健康度量的问题,但没有明确定义生态系统健康;1989年,Rapport〔12,14〕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1989年国际“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学会”在加拿大成立,这是国际上首次成立的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学术团体,其宗旨是促进与发展整体的、系统的和综合的方法保护与管理全球水生资源。1990年10月,学术界、政府、商业和私人组织等各界代表在美国召开了关于生态系统健康定义专题讨论会。1991年2月,在美国科学促进联合年会上,国际环境伦理学会召开了“从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定义生态系统健康”讨论会。1994年,31个国家的900名科学家聚集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国际生态系统健康与医学研讨会”,会议集中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人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检验、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政策3个方面,并希望组织区域、国家和全球水平的管理,评价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同时宣告“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ISEH)”成立。1996年,ISEH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研讨 第20卷 第4期2003年12月 干旱区研究 ARID ZON E RESEARCH Vol.20 No.4 Dec. 2003 Ξ收稿日期:2002-12-16; 修订日期:2003-06-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102007)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08-03). 作者简介:张宏锋(197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环境科学.E-mail:zhanghf77925@https://www.360docs.net/doc/3913206200.html,.

(完整版)健康评估实习指导修改12学时

《健康评估实习指导》 (供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部诊断学基础教研室

月2年2012. 前言 本实习指导是为学生学习身体评估、实验室评估及辅助检查等时使用,其中包括每次实习具体内容的安排;通过实习所要求达到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将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与临床实践中,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有效地提高实习效果,首先带教老师在课前应按实习指导内容认真备课,实习中要用系统、规范、准确的评估方法指导学生,以确保实习质量。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每次上实习课之前必须预习本实习指导,熟悉实习内容与要求。实习中严肃认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相互反复练习评估方法,课后认真完成实习报告。课结束前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照实习要求进行小结,以评价教学效果。

身体评估实习 [注意事项] 1.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和具有私密性,最好以自然光线作为照明。 2.检查前先洗手,以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3.如患者取卧位,检查者应立于患者右侧,一般以右手检查。 4.检查的顺序通常先观察全身状态,然后依次检查头、颈、胸、腹、脊柱、四肢、肛门、生殖器及神经系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遗漏。 5.体格检查中要做到动作轻柔、准确,态度和蔼,体贴患者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实习地点] [实习步骤] 1.先看检体评估方法录象,教师再作示教,学生认真观察其评估方法。 2.分组练习,每2-4名学生为一组相互检查,教师巡回指导,以规范检查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手法。 3.实习结束前教师进行教学小结,指出实习中的优点及不足。 第一章、体格检查 第一节、体格检查法、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检查 [实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方法;浅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及方法;瞳孔的检查方法及内容;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方法。 二、熟练运用规范化的体检评估手法进行全面、重点、有序地一般评估及头面部器官评估。 三、熟悉上述部位的正常状态,并能区分出异常体征。 [实习内容] 一、检体评估方法 (一)视诊:检查者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状态的检查方法。视诊时,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或光线由侧面投照下进行。 (二)触诊:检查者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以了解体表和某些脏器病变的物理特征,进一步确定视诊所见和补充视诊所不能发现的体征。触诊时手要暖、应剪短指甲。 1.浅部触诊法:用右手掌轻放于被检查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手掌不可离开皮肤。适用于体表、软组织、腹壁关节等检查。 2.深部触诊法:用一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主要用以观察腹腔脏器大小及腹部包块。依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3.深部滑行触诊法:检查者以并拢的234指尖端逐渐触向腹腔脏器或包块,并在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4.双手触诊法:将左手置于被检脏器或包块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以固定作用,并使被检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利于右手触诊。 5.深压触诊法:以拇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逐渐深压触诊,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腹部压痛点。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下面小编整理了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XX区在历史上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形若“盆碟”。位于汉江、府河和涢河的下游,湖泊星罗棋布,水道沟渠纵横。1957年围垦前吞吐府河、涢河下泻山洪和长江、汉水顶托倒灌之水。每年洪水泛滥时,除吴家山、柏泉等少数丘陵、岗地狭长地带,其余一片汪洋泽国。围垦后,垸内形成东湖和西湖两个湖泊群,因而得名东西湖。经过水系改造,境内形成主要沟港73条,总长400余公里,大小湖泊62个,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需要,主要沟港封闭8条,湖泊仅存28个,总面积为平方公里(21195亩),岸线长度约160,310米,100亩以上湖泊24个,100亩以下湖泊4个。河湖泊蓄水总量约为4590万立方(以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围垦建设,XX区湖泊功能由原有的蓄调洪水的生态服务彻底让给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们生产生活需求,逐渐转向景观服务、对人口密集区的生态调节和生态支撑功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2015年投资亿元启动东部片污水收集系统项目,2015年12月,该项目基本建成,吴家山、金银湖、金银潭地区日产近10万吨生活污水有了“归宿”,将全部进入污水收集管,流

向汉西污水处理厂处理;2015年我区投资建设的金银湖湿地公园,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启动投资亿元,全面升级改造金银湖地区的水环境,通过堵外源、削内源、连七湖、引江水、建湿地、造景观等六大措施,构建具有自我循环功能、完整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塑金银湖水体生命力。区委书记晏蒲柳称:“水是我区的最大优势及,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效的提升东西湖的湖泊水质!” 今年,我们根据区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关于开展2015年环保世纪活动的通知》(东环组【2015】1号)文件精神,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个主题,对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污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和改善措施的建议,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 XX区临江倚河,水道沟渠交织,湖泊水塘棋布,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2015年7月份,我区环境质量监测络对东大湖、墨水湖等28个湖泊共30个点位进行了监测,共获有效数据647个。全区28个湖泊(磨海因已干涸,无法采样),全部未能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ⅲ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石油类。在监测的28个湖泊中,水质为ⅳ类的有1个,占%;水质为ⅴ类的有10个,占%;水质为劣ⅴ类的有16个,占%。与2015年同期相比,

湖滨带生态健康评估

湖滨带生态健康评估 湖滨带是湖泊流域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它具有拦截径流污染物的缓冲功能、维持湖泊生物多样性并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功能、稳定湖岸控制土壤侵蚀的护岸功能。湖滨带是湖泊的一道保护屏障,因为在非生物生态因子的环境梯度以及地形和水文学过程的作用下,矿物质、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必须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穿过湖滨带才能从流域进入湖泊水体。生态退化的湖滨带往往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湖岸遭受侵蚀、水质恶化、景观美学价值降低、洪涝灾害频繁,甚至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湖滨带是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评价标志[1]。然而,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涵义还未见明确阐述,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远远不足。太湖是长江中下游著名五大淡水湖之一,属于我国重点控制的“三湖”之一。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太湖水质恶化,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严重,造成生境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湖滨带的景观、渔业、农业以及产业,经济损失巨大[2-3]。鉴于此,选择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研究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对太湖湖滨带生态现状进行评价。 1太湖湖滨带现状

太湖湖滨带的形状如图1,岸线总长405km[4],其中环湖大堤占岸线全长的73%。根据2010年的测定,图1太湖湖滨带形状及采样点位设置Fig.1ThediagramoflittoralzoneofLakeTaihuandthelocationofsamplingsit es梅梁湾段长76.2km,竺山湾段长37.7km,西部沿岸段长34.5km,南部沿岸段长56.2km,东太湖段长69.8km,东部沿岸段长87.7km,贡湖段长43.2km。健康的湖滨带是由陆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和水向辐射带组成的[1]。但是太湖湖滨带几乎被环湖大堤及山体所包围,天然的陆向辐射带已基本不存在,且环湖大堤将水位变幅带和水向辐射带与陆域分离开来,原来的水陆物质交换也随之阻隔,因此太湖湖滨带的范围就不再涵盖陆向辐射带。根据对太湖湖滨带的水下地形、水文特征、植物群落分布考察,将太湖湖滨带的范围界定为大堤以内(水向)50—100m的环形区域。太湖湖滨带主要存在以下生态、环境问题:(1)环湖大堤的阻隔及侵占:太湖湖滨带是典型的大堤型湖滨带,大堤的存在一方面将湖滨带与缓冲带分割开来,缓冲带的水流不能通过漫流直接入湖,只能在缓冲带较上游进入河道,通过通湖的较大河流入湖;另一方面大堤直接侵占了湖滨带湿地植物的生长空间,并通过风浪的作用强化了对湖滨带基底的淘蚀作用,加剧了湖滨带生境条件的退化。(2)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根据2008—2011年的持续调查发现,除东太湖、贡湖湖滨带阶段性的相对较好外,其他均为IV类、V类,夏季竺山湾甚至达到劣V类,生物物种以耐污型为主。(3)水生植物

《健康评估》实训指导(试行)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健康评估》实训指导 (试行) (适用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二零一零年十月制定

目录 前言 (3) 实验内容及要求 (4) 实验考核办法 (10)

前言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专科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其中涉及许多实训内容,也是护理专业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健康评估实训大纲》是适应《健康评估》课程中有关实训内容而制定,其适用对象是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旨在指导学生需要进行哪些实训?如何进行有关实训?必须掌握哪些实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何通过实训获得有关健康资料、其要领、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如何通过收集到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确定护理目标、考察护理效果?因此,我们结合教材配套实训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此指导。 设置此《健康评估实验指导》的目的在于掌握、提高、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及身体评估的方法,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更好地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了便于健康资料收集的科学、充实、可操作、以及更好运用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将“健康评估方法、健康资料收集”放置在所有内容学习结束后进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一般检查、淋巴结检查、头颈部评估 目的: 1.掌握生命征检查方法及要领 2.掌握浅表淋巴结的评估方法 3.掌握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 4.掌握扁桃体评估方法 5.掌握甲状腺的评估方法 6.掌握气管评估 器材及对象: 器材: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软尺等对象:正常人(学生) 内容: 1.生命征:T、P、R、Bp的测量、评估 2.淋巴结:按序评估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部淋 巴结 3.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评估 4.扁桃体评估 5.甲状腺的评估 6.气管评估 方法: 1.带教老师示范;分组评估;带教老师巡回指导 2.各组抽查演示

云南小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影响因子分析

云南小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影响因子分析 云南小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区,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区域和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典型的断陷盆地,盆-山地形变化强烈,气候反差较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水土资源不匹配,植被立地条件较差,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流域出现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如水土漏失加剧、石漠化程度加深等,严重影响了小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阻碍了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机制、准确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并且探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子,对于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基于ArcGIS平台,以小江流域为对象,客观合理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且进行影响因子识别,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治理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作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农产品生产评估。云南小江流域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1.63?10~5t和2.888t/mu、 1.88?10~5t和3.013t/mu、 2.37?10~5t和4.594t/mu、2.59?10~5t和 3.209t/mu,农产品总产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农产品供给服务功能整体有所提高。不同地貌类型的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盆底平坝区(3.633 t/mu)、台地槽谷区(3.545 t/mu)、峰丛洼地(3.490 t/mu)、岩溶中山区(3.458 t/mu)、岩溶河谷区(3.303 t/mu)。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平坝区和台地槽谷区;石漠化程度加重,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农作物生长环境受到威胁,农产品供给服务能力下降。 (2)碳储存评估。小江流域1982年、2003年、2016年总的碳储量分别为1.48?10~7t、1.47?10~7t、1.75?10~7t,碳储量呈现出先缓慢减少后显著增加的态势。不同地貌分区中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岩溶河谷区、岩溶中山区、台地槽谷区、沉积平坝区、峰丛洼地。光合作用和岩溶碳汇是小江流域碳储存的主要来源,受植被覆盖率、降雨、气温、光照等因子影响。 海拔较高的中山区和河谷区是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是主要的碳储存功能区域。石漠化面积扩大、植被覆盖度降低,碳通量减少,碳储存能力降低。此外,雨季的平均碳通量(9.03 t/(km~2·a))大于旱季(6.88 t/(km~2·a)),表明雨季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报告一般由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步骤与方法、质量控制等)、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评估结论组成。 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概述目标环境因素的毒性效应、靶器官、效应终点及关键文献证据; b)应阐明目标环境因素的作用模式或机制;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危害性判断的证据权重; d)应描述危害识别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数据质量和不同证据链的一致性等。 2 危害表征 危害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描述效应终点及其确定依据;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与效应终点间的剂量-反应(效应)函数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建模方法 的摘要和解释; d)应描述毒性参数及其推导过程中的默认假设、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e)应描述敏感人群识别以及敏感性差异; f)应描述危害表征存在的局限和不确定性等。 定性危害表征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3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详细描述暴露情景; c)应描述暴露评估的方法和假设;

d)应采用点估计或概率估计方法定量描述人群的评估暴露水平或分布; e)应说明暴露评估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定性暴露评估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4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的主要结论,并描述关键的支持性证据; b)应描述风险估计的结果; c)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及风险估计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阐述关键的数据缺失 和假设条件; d)应描述资料和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同行评审提出的问题; e)应比较分析国内外其他机构针对同一问题开展的风险评估结果; f)风险表征应透明、清晰、一致和合理。在科学严谨地阐述风险估计结果及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应以通俗易懂、实用的方式向风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交风险评估结果,以便审查和交流。

《健康评估》实训指导

上篇实训指导 实训1:健康史的采集 【实训目的】 1.获取完整的健康史资料,为疾病判断和病人的护理提供帮助。 2.为体格检查提供线索。 3.获取有助于确立护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4.为护士与病人之间建立积极的护理性关系提供了机会。 【实训用品】 笔、纸 【操作步骤(方法)】 一、找一学生做病人,老师示范问诊。 患者为一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 问诊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从事何种工作?住在哪里?民族? 2.你哪里不舒服,得病多长时间了? 3.你胸痛的部位?当你胸痛时其他部位有无疼痛? 4.你的胸痛是什么感觉?程度?即你感到一般性疼痛还是难以忍受?

5.每次胸痛发作时有无其他原因引起? 6.每次胸痛时还有其他难受的地方吗? 7.胸痛发作一次多长时间,是自己缓解还是通过其他措施? 8.胸痛时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越来越重还是越来越轻? 9.多长时间发作一次? 10.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吗?服过什么药物,效果怎样? 11.你最近吃饭睡觉好吗,大便、小便正常吗? 12.你受过外伤,做过手术吗? 13.对药物和鱼、虾等过敏吗?你长期服药吗,服过何药? 14.你爱人、子女健康吗,家中有无和你一样的病人? 15.吸烟、喝酒吗?量多少? 16.你父母还健在吗?有无其他疾病? 二、教师以常见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疼痛、腹泻等)为题,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进行问诊练习。 【注意事项】 1.问诊环境须安静、舒适和具有私密性。 2.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3.问诊一般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4.注意时间顺序。追溯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直至目前的演变过程。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必须确定其先后顺序。 5.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避免不正确的提问。避免诱导性提问或暗示性提问,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有疑问的内容。 7.注意问诊中的仪表、礼节和友善的举止,灵活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发展与患者的和谐关系,获得病人的信任,甚至使病人讲出原想隐瞒的敏感事情。 8.外院资料一般作为参考依据。 9.问诊时最好让病人自己叙述,小儿或病重,意识不清时,由了解病人病情的人叙述。对病情危重者,在简单扼要地询问病史和重点检查后,要立即进行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做全面问诊。 【实训作业】 1.书写实训报告 2.掌握问诊的注意事项 实训2:一般状况评估 【实训目的】 1.学会生命体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的评估,掌握阳性体征与临床意义。 2.学会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的评估,熟悉阳性体征与临床意义。 3.了解性别、年龄的评估。 【实训用品】

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一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

健康评估查体操作指导

健康评估查体操作指导 (2012修订版) 二、头颈部与颅神经 用物:手电近视力表压舌板准备:见体格检查基本项目表 6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检查头皮与毛发分布需拨开头发观察 汇报:头部外形正常无异常运动头发乌黑分布均匀无稀疏、脱落头皮无结节、瘢痕、 7触诊头颅汇报:头部无压痛肿块 8视诊双眼及眉毛嘱受检者两眼自然张开平视前方 汇报:双眼及眉毛两侧对称、等距双眼闭合无障碍、上眼睑无下垂 眉毛与头发同色,无稀疏、脱落 9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借用近视力表在距视力表33cm 处能看清“1.0 ”行为正常视 力汇报:分别汇报左右眼视力数 10检查左右眼视野受检者与检查者对座相互平视同侧手一起捂同侧眼睛检查者把手指放在两人中间分别指上下左右眼球不动V手指由远及近(有效距离1m)直到受检者能看到的位置 汇报:视野范围正常 11、12检查上下睑结膜、球结膜、巩膜、角膜和瞳孔检查下睑结膜是检查者用拇指向下 按压受检者下睑同时嘱其向上方看检查下睑时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捏住受检者上睑皮 肤在其向下看的同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眼睑 向上捻转 汇报:上下睑结膜无充血、出血;巩膜瓷白无黄染;角膜平滑透明无白斑、云翳;⑧瞳孔双侧等大等圆 13检查眼球的位置和运动V 一手扶受检者头一手指由近及远上、下、左、右、360度、嘱受检者头不动眼随手指运动 汇报: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动眼神经正常 14、15检查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嘱受检者目视前方每侧每次检查手电至少照射两 次间接对光反射式嘱受检者以手挡在两眼中间 汇报:左右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 16检查调节、辐辏反射检查者用手指放在受检者前方1m以外然后迅速移近至受检者眼 球20cm 处嘱受检者注视检查者手指的移动应瞳孔逐渐缩小双眼球内聚汇报:调解、辐辏反射灵敏 17观察双耳外耳及耳后区检查外耳道时嘱受检者面向一侧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将耳 廓向上方牵拉以便观察 汇报:双侧外耳无畸形、瘢痕、结节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红肿耳后乳突区无痿管及瘢 痕等 18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汇报:无压痛、包块、结节耳后乳突区无压痛 19检查双耳听力安静环境下嘱受检者闭目坐于椅子上并用手指堵塞一侧耳道检查者以拇指和食者互相摩擦以1m以外渐近直道受检者听到声音并示意为止正常约1m处可 听到汇报:听力正常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 价》 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 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底泥样品的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在高质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的等级评价。 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同时,本项目

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的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的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次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的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采样断面覆盖了全国主要水系,约占全国1073个大型集中式水源地的85%。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使用先进仪器,按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方法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通过对高质量数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本次工作对全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营养组分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我国底泥质量状况和水环境安全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知识的积累。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普遍较环境背景更为富集,底泥重金属含量超环境背景值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单因子否决)结果显示,全国906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有732个底泥重金属超过环境背景值,占全部断面的80%。?尽管水系底泥通常具有重金属富集的特性,但从本次调查获得的底泥重金属绝

《健康评估》实验报告

《健康评估》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问诊(健康史的采集)见习 学习中心名称: XX学习中心姓名: XXXX 学号: XXXXXXX 实验日期: XX 年 XX月 XX 日指导教师: XXX 成绩: 1. 实验目的 1.熟悉问诊内容。 2.掌握问诊基本技巧。 3.学会接触病人、接触临床的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书写护理病历。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页眉 页眉上要求注明科室名称、病人所处的病室以及所在的床位,病人的住院号。 (二)一般情况和健康史 一般情况里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民族、住址、工作单位、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称述者及可靠程度等。基本上在病人的门诊病历里都有描述的。如果有些项目不够清楚的话,可以在和病人交谈的过程中询问。 健康史部分主要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健康史、目前用药史、家庭健康史和系统回顾,女性病人还要加一个成长发育史(女性病人的月经史、结婚年龄和生育史)。既往健康史中要注意问清楚病人以往健康状况如何,患过什么疾病,以及有无住院史、手术史、外伤史以及有无对药物、食品和特殊物质如花粉过敏的现象。 男性,55岁,患者5年前受凉后低热、咳嗽、咳白色粘痰,给予抗生素及祛痰治疗,一个月后症状不见好转,体重逐渐下降,后拍胸片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肌注链霉素1个月,口服利福平、雷米封3个月,症状逐步减轻,遂自行停药,此后一直咳嗽,少量白痰,未再复查胸片。2个月前劳累后咳嗽加重,少量咯血伴低热,盗汗,胸闷,乏力又来就诊。 1、系统回顾(以Marjory 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为例) (1)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型态 不能坚持遵医嘱服药,自行停药,对结核病知识了解不够,未进行复查。 (2)营养—代谢型态 患者病后进食少,睡眠稍差,体重逐渐下降。 (3)排泄形态 大小便正常。 (4)活动—运动型态 活动乏力,午后低热、盗汗。 (5)睡眠—休息型态 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晚,每晚11点左右入睡,睡眠持续3-4小时,多梦、早醒,睡眠后精神状态不佳。 (6)认知—感知型态 查体视力、听力、嗅觉、味觉、触觉正常,T37.6℃,,94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气管居中,两上肺呼吸音稍减低,并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叩不大,心率9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能正常阅读和写作,无眩晕感,认知能力良好,自我感觉良好。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江、滦河流域生态安全调查评估及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工作方案的函-国家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3206200.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s://www.360docs.net/doc/3913206200.html,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江、滦河流域生态安全调查评估及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工作方案的函 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西、广东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 为推进东江、滦河生态环境安全评估、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制工作,我部印发了《江河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和《东江、滦河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写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方案指南》)。 为进一步明确工作各项要求,我部根据《评估指南》和《方案指南》,对技术路线、调查点位、任务组织、进度安排等具体工作要求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东江流域生态安全调查评估及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工作方案》(见附件1,以下简称《东江工作方案》)和《滦河流域生态安全调查评估及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工作方案》(见附件2,以下简称《滦河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江西、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参照《东江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参照《滦河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按各时间节点完成调查评估和方案编制工作。 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 王谦、苏文幸 电话:(010)66556263、66556265 传真:(010)6655626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钱昶、张远 电话:(010)84915103、84926073 传真:(010)84931834 邮箱:qianchang@craes .org .cn 附件:(略) 1.东江流域生态安全调查评估及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工作方案 2.滦河流域生态安全调查评估及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工作方案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6年10月28日 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3206200.html,/fg/detail2030425.html

健康评估问诊及病史采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健康评估问诊及病史采集实验报告 篇一:患者健康评估单 金塔县人民医院患者入院评估表 科室床号住院号 护士签名:记录时间:年月日时分 篇二:健康评估习题-问诊+症状 第二章问诊 一、单选题 1.关于问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问诊是采集健康史的重要手段 b.问诊一般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序的进行 c.问诊要全面,危重病人更应详细询问后再处理D.问诊中应注意与病人的非语言沟通 2.采集病史过程中,下列哪项提问不妥 A.您病了多长时间?b.您感到哪儿不舒服? c.您的粪便发黑么?D.您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热?3.下列各项中属于客观资料的是

A.头痛b.关节酸痛c.肝大D.腹泻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肝脏肿大b.肝功能异常c.蜘蛛痣D.恶心 二、多项选择题 1.病史问诊内容的要点为 A.起病情况及患病时间b.主要症状及其特点c.病因与诱因 D.病情的发展演变及伴随症状e.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第三章常见症状 一、选择题 1.引起发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感染性发热b.免疫反应所致发热c.吸收热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发热 2.以口腔温度为例,超高热是指体温在 A.37.3℃-38℃b.38.1℃-39℃c.39.1℃-41℃D.41℃以上 3.小儿高热易发生 A.昏迷b.消瘦c.惊厥D.脱水 4.中枢性发热的特点为 A.高热多汗b.高热无汗c.低热多汗D.低热无汗 5.内脏痛的特点为

A.双重痛觉b.定位明确c.疼痛的同时常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D.剧烈而短暂 6.慢性疼痛的特点为 A.常突然发生b.有明确开始时间c.持续时间较短D.临床较难控制 7.锐痛是指 A.酸痛b.切割痛c.胀痛D.压榨样痛 8.全身感染性头痛的特点为 A.整个头部胀痛b.重压感、紧缩感或钳夹样痛c.阵发性电击样剧痛 D.程度剧烈伴喷射样呕吐 9.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 A.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b.初为眼睑与颜面水肿c.以腹水为主要表现 D.以口唇、眼睑及下肢胫前较明显,呈非凹陷性 10.肝源性水肿的特点为 A.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b.于直立或体位有明显的关系 c.以腹水为主要表现D.指压凹陷不明显 11.肾源性水肿的特点为 A.常伴颈静脉怒张、肝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b.初为眼睑与颜面水肿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案模板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方案

6、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案例调查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经过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调查, 揭示中国中东部地区基本的生态环境现状, 为面上调查提供具体实例; 2.以典型案例说明中东部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 揭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 3.对中东部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调查, 为保护这些区域提供基础数据; 4.经过对国家重大项目所涉及区域的调查为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服务。 二、典型案例选择原则 1.重要性原则 在区域上具有典型性。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2.典型性原则 在生态问题上具有典型性, 能够反映中东部地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3、代表性原则

在造成生态问题的成因上具有代表性, 所采取的对策具有现时价值, 对指导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典型案例调查要求 1.总体要求 能够利用现有资料, 配以必要的遥感技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高度概括典型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变化趋势,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典型区报告力求简短, 事实清楚, 分析有力, 尽量用数据、图表反映存在的问题, 所提建议要反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实质。 2.调查内容要求 (1) 典型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2) 典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历史演变 (3)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论述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5) 对策

四、典型案例设置 根据上述典型案例选择原则, 本次调查暂设置35个重点典型案例, 其中跨省的重点典型案例共14个。各省( 市)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典型案例的调查范围。 典型森林区 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 2、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 典型湖泊湿地区 3、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4、天津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5、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 6、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8、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 9、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典型生态退化区 10、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 11、赣南生态环境变迁调查 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