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情况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3级姓名:吉指导教师:万友松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07年4月20日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
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
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
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
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
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
简单示意如图1-1:一般简单接触悬挂简单接触悬挂弹性简单接触悬挂架空式接触网简单链形接触悬挂链形接触悬挂弹性链形接触悬挂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
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网课设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3姓名:叶佩凡学号: 201009253指导教师:张廷荣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7月15日1基本题目及分析题目:接触线张力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线的张力对高速运行时的接触悬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对于高速接触悬挂的要求是弹性小而且均匀,根据关系式()j c l T T k η⎡⎤=+⨯⎣⎦,这就要求接触线的张力尽可能大。
加大接触线的张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接触线的波动速度,同时相应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加大接触线的张力以后,可以得到两个附加效果:第一可以相应地限制高速运行时的动态抬升量。
根据法国的试验,一般运行在300km/h 时,总抬升量在100mm 以内;第二个附加效果可以提高弹性系数的不均匀度,使跨中的弹性得以有效降低,约为0.5mm/N ,而悬挂点处约为0.4mm/N ,从而使弹性在整个跨距内趋于一致,大大降低了弹性不均匀系数。
2接触线张力的分析与研究2.1 加大接触线张力途径的综合分析加大接触线的张力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增大其截面积;其二是提高使用拉力(或拉应力)。
关于接触线的横截面尺寸,考虑到在空间敷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规定了相应极限值,即允许采用的接触线的最大横截面积为150mm 2,就是这样的横截面积在安装过程中也会形成硬弯,甚至会有产生断裂点的危险性,这些硬弯或断裂点会导致接触线局部磨损加快。
在拉应力恒定时,接触线横截面积的增大相应地减少弹性。
为了保持较小的弹性,因此力求用尽可能大的横截面的接触线。
增大接触线的横截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拉断力,增大载流量,相应地降低温升,所以适当增加横截面积是有利的。
但是,过大地增大接触线的横截面积会产生两个负面效果:其一是使接触线线密度增加,从而降低了波动速度,这是极为有害的;其二是架设时的不均匀性及平直性的危险增加。
所以,德国在研制Re330型接触悬挂时,仍然把接触线的截面积限制在120mm 2以下。
接触网课程设计36

接触网课程设计36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接触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分类及功能;2. 学生能掌握接触网的主要参数及其对铁路运行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接触网的设计原则和标准,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接触网的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接触网的基本检查和维护方法;3.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接触网参数的简单计算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铁路电气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重视接触网运行安全,关注铁路行业的发展;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电气化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接触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电学基础知识,但对接触网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接触网基本概念:介绍接触网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2. 接触网组成与分类:分析接触网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接触线、承力索、绝缘子、支柱等,以及不同类型的接触网;3. 接触网参数:讲解接触网的主要参数,如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弓网关系等,及其对铁路运行的影响;4. 接触网设计原则与标准:阐述接触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5. 接触网故障分析:分析接触网常见故障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6. 接触网检查与维护:介绍接触网的检查方法、维护周期和注意事项;7. 接触网参数计算与优化: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接触网参数的简单计算和优化;8. 接触网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接触网故障案例,提出解决措施。
接触网工程与课程设计

接触网工程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接触网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使学生掌握接触网设备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注意事项。
3. 帮助学生了解接触网工程的施工技术,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接触网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接触网设备设计技能,能独立完成简单接触网工程的设计任务。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接触网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接触网工程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认识到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熟练描述接触网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接触网设备设计,并掌握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3. 学生能掌握接触网工程的施工技术,了解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接触网工程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5. 学生对我国接触网工程领域的发展有深入了解,具备一定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 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接触网工程基本概念与组成结构- 接触网的作用与分类- 接触网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接触网的运行原理2. 接触网设备设计- 接触网设备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计算- 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及注意事项3. 接触网工程施工技术- 接触网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4. 接触网工程设计实践- 简单接触网工程设计项目- 团队合作与分工- 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接触网工程基本概念与组成结构第二周:接触网设备设计第三周:接触网工程施工技术第四周:接触网工程设计实践本章节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 教材第一章:接触网工程概述- 教材第二章:接触网设备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材第三章:接触网工程施工与维护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案例,讲解接触网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接触网doc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评语:考勤(10)守纪(10)设计过程(40)设计报告(30)小组答辩(10)总成绩(100)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1姓名:李树攀学号: 201009032指导教师:李红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7月15日目录1题目 (1)2设计方案 (1)2.1支柱的分类 (1)2.2选择支柱 (1)2.3原始参数及分析 (1)3支柱容量计算 (3)3.1垂直负载 (3)3.2水平负载 (3)3.2.1支柱本身的风负载 (3)3.2.2线索传给支柱的风负载 (4)3.2.3之字值形成的水平分力 (4)3.3垂直于线路方向力矩 (4)3.4顺线路方向的力矩 (4)4基础类型选择 (5)5小结 (5)参考文献 (5)附录一 (6)附录二 (7)1题目支柱选用,结合使用环境进行支柱材质选择,结合悬挂结构进行支柱高度计算,结合使用位置及悬挂要求进行容量计算,根据要求选择支柱型号,并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基础。
2设计方案2.1支柱的分类接触悬挂是被支柱支持在铁路线上方的,支柱有很多种,按其材料、支持装置形式、用途以及负载条件进行分类。
目前采用的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柱和钢柱。
根据支柱上的支持装置的不同,支柱可分为腕臂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支柱和定位支柱。
按其用途,可分为中间支柱、转换支柱和锚柱。
2.2选择支柱区间腕臂柱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其优点是节约钢材,生产周期短,运输方便,解决了因混凝土收缩而开裂的问题和挠度问题。
由于钢柱用钢量大,造价高,耐腐蚀性差,且维修不便。
所以本设计主要说明腕臂支柱的选择要求,根据环境变化和经济方面的考虑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如图1所示。
200280⨯290550⨯2300550033001110085002600图1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2.3原始参数及分析表1 风速不均匀系数计算风速(m/s ) 20以下 20~30 31~35 35以上 风速不均匀系数a1.000.85 0.750.70腕臂支柱选择混凝土柱,型号为6.27.838H+,跨距为50m 。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电气084学号: 200809329姓名:王艺霏指导教师:于晓英评语:年月日1.基本题目1.1 题目计算某地区的跨距,已知条件为:最大风速为30m/s ,触线水平面内支持扰度j γ=50mm ,无冰负载,接触线j T =9800N ;d=11.8mm,R=500m 。
1.2 题目分析跨距就是两相邻支柱间的距离,跨距有经济跨距和技术跨距两个概念。
单从经济观点考虑问题所决定的跨距为经济跨距;而按技术要求决定的跨距称为技术跨距。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跨距总是要大于技术跨距的,因此,技术跨距总是研究的中心核心问题。
技术跨距是根据接触线在受横向水平力 (如风力) 作用时,对受电弓中心线所产生的许可偏移而决定的。
对于简单接触悬挂,驰度也是决定跨距的重要因素。
通过计算接触线驰度,来校验跨距长度是否满足跨距的要求。
2.跨距长度的计算为了简化计算,以简单接触悬挂的受风偏移状态为例来计算说明,并假设跨距两端是死固定,同时认为在受风以后,不考虑导线的弹性伸长。
2.1 接触线水平偏移的分析当风作用在接触线上时,接触线产生顺风方向的偏移,如图1 所示。
如图中表示的是接触线在跨距内任一点的横断面,接触线在垂直负载和水平风负载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根据相似的关系,水平偏移的计算如下:图 1接触线的水平受风偏移即y j bj pj gv qvj j q p y b =vj j q p yb = (1)接触线在跨距内任意点的弛度y 值为:jv T x l x q y 2)(-⋅=(2)将y 值代入式(1)中得j b jj T x l x p 2)(-⋅=(3)当2/l x =时,具有最大水平风偏移,即jj j T l p b 82max ⋅=(4)2.2 直线区段接触线水平偏移及最大跨距在直线区段上,当接触线布置成之字形时,根据相邻定位点之字值得大小,分别按一下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1) 等之字值布置接触线 (直线区段) 等之字值风偏分析图如图 2 所示:图 2 等之字值布置跨中任意点接触线相对受电弓中心的偏移值有1y 、2y 组成:j b =1y +2y其中max j ba xl1y 2yajj T x l x p y 2)(1-⋅=lx l a y )2(2-=式中a ——接触线之字值(mm)j p ——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风负载(kN/m) j T ——接触线张力(kN)l ——跨距长度(m)由此可得接触线在跨距长度内任意点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值j b 为lx l a T x l x p b jj j )2(2)(-+-⋅=(5) 令 0=dxdb j 解得:lp aT l x j j⋅-=22 将x 值再代入式(5),整理可得:222max 28l p Ta T l pb j jj j ⋅+⋅=(6) (2) 不等之字布置接触线 (直线区段) 不等之字布置风偏分析如图3所示:图 3 不等之字值布置可按等之字值得计算方法令a 为两定点之字值得平均值,此时:由图3可得:max j baxl1y 2y 1a a3y2a 221a a a +=222121113a a a a a a a y -=+-=-= (7) 于是有 j b =1y +2y +3y ;将不等之字值布置时形成的偏移分量代入式(6)中,并将3y 代替式中a 值,就可求得接触线在跨距内最大偏移值max j b ,得22)(82122212max a a l p T a a T l p b j jJj j -+⋅++⋅=(8)如果取式(6)中的jx j b b =max ,并求解出l ,可得到接触线在直线上的最大跨距)(222max a b b p T l jx jx jj -++=(9)式中max l ——最大计算跨距值(m)j T ——接触线的张力(kN)j P ——接触线单位长度的风负载(kN/m)jx b ——接触线的许可偏移值(m)a ——接触线之字值(在曲线区段上为拉出值)(mm) 2.3 曲线区段接触线水平偏移及最大跨距接触线在曲线区段上布置成割线的形式,拉出值为a ,其曲线区段上的受风偏移如图(4)所示。
接触网课程设计--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控制参数设计

1题目分析1.1 题目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控制参数设计。
1.2 具体内容根据高速接触网的控制参数及理论分析,设计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控制参数。
1.3 设计思路高速接触网控制参数,就是接触网自身影响高速运行的基本参数,研究这些参数的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良好、稳定地受流及使接触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研究和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波动速度,反射因数,多普勒因数,增强因数,接触线应力,链形悬挂的固有频率,此课程设计将对京沪高速接触网的具体控制参数进行设计、分析和计算。
1.4 设计方案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时速为350 km/h。
通过比较弹链、复链及简链的技术性能及施工、维护成本,并考虑到我国的基本情况,悬挂模式选择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其中接触线材料选择CuMg120,承力索材料选择BzⅡ120,现将对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的主要设计参数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京沪高铁各种参数技术参数符号单位量值T kN21承力索张力cT kN27接触线张力jm kg/m 1.08承力索线密度cm kg/m 1.08接触线线密度j列车实际速度v km/h350跨距l m63l m9近支撑点吊弦间距12 设计计算2.1 波动速度当受电弓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就要给接触悬挂一个外界抬升力,接触线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后产生沿接触线传播的横向振动波,这个波按接触悬挂的固有频率所形成的波动速度沿接触线向受电弓前、后两个方向传播,后续受电弓在遇到前弓形成的振动波时,会产生对受流不利的影响。
接触线所形成的振动波的传播速度p C 可按下式计算:p C =(2.1)式中 T —— 接触线的张力(N);m —— 接触线的单位长度质量(kg/m)。
将数据代入式2.1得p 3.6569(km/h)C ==由经验可知,当行车速度v 远小于p C 时,具有较好的受流质量。
国外的大量运行及实践表明,在运行速度为波动速度的65% ~72%时,具有最佳效果。
基于上述原因,波动速度被一致认为是控制运行速度的重要条件,并表示为:p v C β=(2.2)式中 v —— 实际运行速度(km/h); p C —— 波动速度(km/h);β——无量纲系数,一般取0.65~0.70。
接触网课程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评语:考勤(10)守纪(10)设计过程(40)设计报告(30)小组答辩(10)总成绩(100)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 1001姓名:周兴学号: 201009018指导教师:张红生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7月15日1.基本题目1.1 具体题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绝缘配合的研究。
设计内容:根据所在区域环境条件选择绝缘设备型号,设计避雷设备的安装,确定绝缘配合方案及配合中的参数设计。
1.2 题目分析绝缘配合,指根据接触网所在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所可能施加于接触网的各种电压,包括正常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并考虑保护装置的特性和接触网的绝缘特性,来确定接触网对所加电压的必要的耐受强度,以便把作用于接触网上的各种电压所引致的接触网绝缘损坏和影响接触网不间断正常供电的概率,降低到在经济上和铁路运营上所能接受的水平。
良好的绝缘配合,就是要在技术上正确处理各种电压、各种限压措施和接触网绝缘耐受能力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在经济上协调接触网建设投资费、运营维护费和事故损失费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1)绝缘设备的选择;(2)设计避雷设备的安装;(3)确定绝缘配合方案及配合中的参数。
2 设计的课程内容2.1 绝缘设备的选择绝缘子是接触网带电体与支柱设备或其他接地体保持电气绝缘的重要部件。
接触网使用的大多数为瓷质悬式绝缘子和棒式绝缘子。
绝缘子经过长期的使用,会在表面产生瞬时放电的现象,即闪络。
泄漏距离也称爬距,是指沿绝缘子表面的曲线展开长度。
2.1.1 绝缘子的机械与电气性能绝缘子在接触网不仅起绝缘作用,而且还承受着机械负荷,特别是软横跨的承力索及下锚用的绝缘子承受着线索的全部张力,所以对绝缘子的电气及机械性能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
绝缘子在机械方面需保证应有的抗拉及抗弯的破坏负载强度并留有2.5~3.0的安全系数;在电气方面,干闪络电压、湿闪络电压和击穿电压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3级姓名:吉指导教师:万友松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07年4月20日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
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
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
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
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
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
简单示意如图1-1:一般简单接触悬挂简单接触悬挂弹性简单接触悬挂架空式接触网简单链形接触悬挂链形接触悬挂弹性链形接触悬挂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
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于净空受限的地下铁道。
集电靴为地下铁道电动车组与第三轨接触的集电装置,为了保证良好取流,集电靴与第三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应保持在100~200N的围。
加强导线在繁忙的电力牵引区段,当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总面积不能满足输电要求时,为了扩大导电总面积而架设的一条平行输电导线。
回流线电力机车从接触导线取流后,专供牵引电流流回到变电所的架空地线,一般与接触网同杆架设,其回归电流与电力机车取流方向相反,所形成的磁场互相抵消,可减轻对沿线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
接触导线弛度接触导线跨距中点至悬挂点间连线的垂直距离,由于气象条件、负载及力等因素的变化,接触导线有时会出现上弛或下弛,习惯上规定下弛时为正弛度,上弛时为负弛度,当出现负弛度时,对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设计时,总是最大正弛度大于最大负弛度。
软横跨电气化线路接触网横跨多股道线路的一种悬挂支持装置,在战场股道的外侧设立两个支柱,两支柱间各用三条钢绞线相联,他们分别成为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各股道的接触悬挂按一定的形式悬挂在上面。
跨距接触网两相邻支柱间的距离。
锚段将接触网沿线分成一定长度并在结构上有独立机械稳定性的分段,用以在接触导线和承力索采用力调节装置,可以缩小事故围及便于维修,在直线区段锚段长度一般取1600~1800m,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00m,在曲线区段,锚段长度视曲线半径大小和曲线所占的比例而定,一般取900~1500m。
中心锚结为防止锚段两端负荷失去平衡而向一端滑动和缩小事故围,在半补偿锚段中心通过锚结绳和线夹将接触导线固定在承力索上,使接触线不发生纵向滑动的装置。
锚段关节一个锚段与另一个锚段相衔接的接触网悬挂结构,在该处两个锚段的接触导线有一端是平行的,且有一段等高。
工作支在锚段关节的转换支柱处同时有两组接触悬挂互相转换,其中由下锚转变为工作状态的接触悬挂。
非工作支在锚段关节的转换支柱处同时有两组接触悬挂互相转换,其中由工作状态转换为下锚的接触悬挂。
分段绝缘器用以实现电分段的专用绝缘装置,目前广泛采用的环氧树脂分段绝缘器的结构,主要由环氧树脂绝缘板、铝合金导流滑板等部件组成。
分相绝缘器两牵引变电所间的供电分区采用异相供电时,接触网在不同相连接处设置的电气绝缘装置。
支柱用来支持接触悬挂的专用电杆,按用途分有中间支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锚支柱和定位支柱等。
腕臂接触悬挂的一种支持构件,一端挂有接触线和承力索,另一端固定在支柱上,用以支持悬挂并将重力和风负载转向支柱。
吊弦连接承力索和接触导线的一种部件,可分为普通吊弦、弹性吊弦和滑动吊弦等,由直径为4 mm的铁线制成。
定位器支持接触悬挂并把接触导线固定到所需的空间高度位置上,以满足受电弓工作需要的一种部件,其类型有直定位器、软定位器、T形定位器和组合定位器等。
定位点支柱处或其他建筑物为保持接触导线在所要求的水平位置上的固定点,它决定了接触导线相对于线路中心的水平位置。
线岔用限制管将站场轨道道岔上空汇交的两组接触悬挂予以固定的装置。
线岔的型式按其至中心锚结的距离不同而分为1000、1250、1500mm等三种。
线岔标准定位两接触导线在线岔处的交点相对于道岔中心的位置。
第2 章接触场平面设计的相关概念2.1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容接触网平面设计是施工设计的重要容。
在完成了一些必要的机械计算、跨距计算和锚段长度计算后,就可以着手平面设计工作。
接触网平面设计分站场平面设计和区间平面设计。
分三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根据站场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或有关的桥、涵、隧资料,进行室设计;第二阶段:现场勘测,核对原图纸资料,并纠正室设计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同时记录土壤的承压力(或安息角)以及路基填挖方等;第三阶段:整理工作,最后完成图纸。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主要容包括:支柱位置及类型;锚段划分;拉出值大小及方向;支柱侧面界限;支柱装置结构及形式;地质条件、基础及横卧板类型;主要设备的安装结构及位置;接触线高度、悬挂类型、接地形式、防护要求;附加导线架设;特殊设计及工程数量统计等。
2.2 站场平面图的室设计程序✧放图根据站场竣工图复制站场平面图,即将站场平面图中有关部分描绘下来。
主要容有:全部股道(包括非电气化的及远期预留的股道),道岔位置及其型号,曲线头尾及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桥、涵、隧道、站台、货仓及有关站舍,股道编号及间距,地下管道,水鹤,机车检查坑,车库以及站中心里程等。
由于站场上股道较多,建筑物较集中,咽喉区道岔密集,比列尺应适当放大,对于一些小站可以取为1:2000。
✧布置支柱先从咽喉区着手,然后布置站场中间。
✧划分锚段确定锚段的路径,下锚点和中心锚结地点。
✧确定接触线拉出值从咽喉开始,与支柱布置次序相同。
✧确定电分段和隔离开关位置根据站线、货线、操作方便以及有无牵引变电所等综合考虑确定。
支柱编号、选定材料、统计工程数量以及编写必要的说明等。
2.3 站场平面设计的原则:1、在进行接触场平面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注意近远期结合(近期为正式交付运营后五年,远期为正式交付运营后十年以上),保证近期运营条件良好,适当照顾远期发展的需要。
有条件时支柱位置及容量应按远期预留。
2、接触网设计首先应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其设计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较高,在设计前应向所设计的电气化区段沿线的气象部门、供电局、铁路通讯部门等收集和询问有关资料,并参考典型气象区,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考虑后确定。
例如以下情况需考虑:(1)最大风速:采用数据统计法,根据将风速资料在统计年分出现的全部风速值由大到小按递减次序排列,然后计算各最大风速在统计年出现的概率。
(2)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取与该地区极限温度地5倍左右。
(3)最大风速出现时的温度: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并参考典型气象区的取值确定。
(4)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可根据接触线悬挂的实际运营状态确定。
(5)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取该地区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6)覆冰厚度: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取承力索冰壳厚度的50%,不考虑吊弦及线夹上的覆冰载荷。
(7)线索覆冰时的风速:若无实际观测资料,取V b=10m/s。
(8)雷电冲击过电压:当架空接触网处于和间的电场间,就会因雷击放电产生非直击雷的雷击冲击过电压。
当雷电来临时,这种电场使接触网产生感应电荷。
负电荷通过许多并行的接触网绝缘子的放电电阻泄漏到,而过电荷保留在云层的电场中。
如果云在架空接触网附近放电,该接触网中的电荷就会释放出来并形成移动波沿接触线传导。
施加在非直击雷的雷电过电压脉冲幅度要比直击雷小,上升速度慢并具有较低缓的陡峭侧面,可通过过电压保护来限制过电压,选用阀型避雷器。
由于它只能进行有限保护,所以除非有极频繁的雷电存在,否则从经济上考虑可节省不用。
3、目前,在站场咽喉以,一般使用绝缘软横跨或硬横跨,尽量不用双线路腕臂柱.因双线路腕臂都是接地的,在维修方面不如绝缘软横跨安全、方便。
4、软横跨所跨越的股数一般不超过八股。
5、跨距应尽可能接近最大允许值,以减小支柱数量。
特别是注意减少软横跨柱和钢柱等大型支柱的数量。
6、相邻跨距之间,小跨距值应尽量不小于大跨距的75%。
若使用的跨距与原计算跨距值不相符合,确定接触线的拉出值时,应校验其风偏移值。
7、站场支柱平面布置,应考虑各个站场的特点。
8、站场是客货的集散地,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也应当注意美观。
9、靠近站旁的支柱,要注意不要正堵着门窗,站旁两侧的支柱,应尽量对称布置。
10、基本站台或中间站台上的支柱,其边缘至站台边的距离,应分别小于4m或2m。
11、咽喉区聚集着大量的道岔,各个站场的情况变化不一。
对于3~4股道的小站,支柱布置起来比较容易。
对于较大的站场有时相当复杂。
一般则应先提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布置方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较优方案。
12、道岔,特别是正线道岔,道岔定位柱的布置首先应考虑标准定位。
在标准定位时,对于单开道岔,定位柱位于距岔心为4350mm处(1/9型道岔)或为5720mm处(1/12型道岔)。
也即是位于道岔导曲线两线间距为600mm处的线路一侧,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线间距为690mm处中间点的上方,标准定位就是使接触线在道岔转换处具有最佳位置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13、在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无法实现标准定位时,才考虑设置非标准定位。
采用非标准定位,是使接触线的交叉点尽量设置在道岔导曲线两线间距为500~700mm处的中间点的上方。
采用非标准定位是在考虑了技术条件以后,还注意了经济上的合理。
如果能用一组软横跨兼顾两组道岔的定位,就不要设两个单独的承重柱。
14、在采用非标准定位时,非标准定位点一般应设在标准定位处的岔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