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为_老街区_带来_新生活_以武汉天地改造为例
旧城区的更新与延续—以武汉市京汉大道文化街车站路街区改造项目为例

,
时期
,
我们更 应 当遏 制盲 目的中心 区 扩容
施
,
采 用 当地 特色 的技术 与材质
体现 其
,
从 而 探 索 出以公 用 院落为核心
以 单元 住
”
。
现象
,
保持中心 区 的传统经 济魅力
。
独特 的里 弄 住房格式 的个 性与特色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两种极端的风
格:一种表现为对中国传统形式或西洋古典风格的 2 1 ‘ . 离蛴 ”的 日 益增长和 “ 旧经济’ 的非 ’ 模仿,用t' -t技术去建造 “  ̄fA  ̄ - b 新古董” ;另一种表 眭
现为毫无人情味,没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 “ 国 规划设计中,我们力图把握城市文脉与文化内涵, 体现武汉城市历史发展时空的连续性,体现对人的 很多城市在旧城更新中,缺乏统筹安排,大拆 休 闲会所等取代原来的小零售商业空间及传统商业 居住多功能结合的旧居区就是提升了城市品位,改
1 瑚啊 OI c , o s ra o n g n rt n Wu a t 啪 删 d i C n e t n d e e e ai , h n i t y v i a r o c y
1引言
旧城区的更新与城市文脉保护等的矛盾,普遍
I城更新与延续之间的矛盾与对策 E l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我国各地区、城市之间
t ereain hps al ed at t ae ult rt c eh ra ea la niu i e eo me t h irl o s i h l e lwi c rfl poe t h e i g swel st c t ect d v lp n. t b h yo t t oo n y
武汉天地空间改造启示

206武汉天地空间改造启示◎廖烜俪摘要:武汉是一座有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是“楚中第一繁盛处”。
“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该区域是曾经老汉口的租界,目前是位于武汉核心的综合型社区,是武汉市旧城空间改造的典范。
它不仅是武汉的当代地标,更是中国中部与世界接轨的聚焦点。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古典与时尚的交融,为当下我国开展旧城区空间提升和环境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武汉天地;老建筑;新旧融合一、背景武汉地处华中地区,这里有长江、汉水两条水系交汇,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
武汉是一座有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是“楚中第一繁盛处”,三国时期因军事防御建城于今武昌地区,隋唐以来,武昌、汉阳成为中原重镇、商周之会。
明代,汉口成为了一座新兴商埠,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汉口被迫对外开放,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席卷而来,武汉由内贸型商业重镇发展为全国领先的国际性贸易商埠。
此后,张之洞大力发展工业,武汉由商业重镇发展为工商业并重,同时,积极建立教育设施与制度,武汉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形成商业汉口、工业汉阳、文教武昌三镇鼎立、各具风貌、功能互补的城市特色,武汉天地的规划设计延续了武汉的风貌特色,沿袭了武汉的历史人文。
图1 武汉天地区位及分区(来源:网络及自绘)二、武汉天地改造概况“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总建筑面积232000平方米,它是位于武汉城市核心的综合型社区,主要功能包含办公、酒店、餐饮、高端零售、娱乐和居住,该区域曾是老汉口的租界,东临长江,面向江滩公园,尽览长江二桥江滩美景,地块被黄浦大街划分为A、B 两部分,黄浦大街以南为A 地块,以北为B 地块。
A 地块功能以办公、酒店、零售、餐饮为主,居住为辅;B 地块以居住为主,商业配套设施为辅,居住环境恬静舒适。
武汉天地在保留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的同时,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及服务设施,优化城区环境,增加绿化空间,为市民提供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使之成为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1. 北京胡同的活化更新案例:北京胡同是古老的传统街道,许多胡同一度陷入衰败状态。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政府开始了胡同的活化更新计划。
通过修缮老旧建筑,引入有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如咖啡馆、画廊、书店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居民。
现在,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寻找独特体验的地方。
2. 上海老弄堂的活化更新案例:上海的老弄堂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保护老弄堂的历史建筑,同时与私营企业合作,在老弄堂中开设创意工作室、设计公司、中小型企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老弄堂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创业者前来租赁和开办自己的事业。
老弄堂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也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3. 广州沙面老街的活化更新案例:沙面老街是广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完整的活化更新过程。
政府注重修缮建筑外观,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风貌。
在老街上开设了特色商铺,如手工艺品店、美食街、文创产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街头艺术表演、音乐会等,让老街变得更加热闹。
沙面老街成为了一个文化遗产和商业地标,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经典案例都展示了对老街的活化更新如何保护历史遗产、振兴经济,创造了新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这些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老街更新提供经验和启示。
4. 成都宽窄巷子的活化更新案例: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成功的活化更新。
政府对宽窄巷子进行了翻修和保护,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和风貌,同时引入了特色商业和文化活动。
现在,宽窄巷子成为了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在宽窄巷子中,可以找到传统的四川美食、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茶馆等,同时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使得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5. 杭州南宋御街的活化更新案例: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街区,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老街区改造案例

老街区改造案例老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成功的老街区改造案例,探讨一下其成功的原因。
案例背景。
这个老街区位于某市市中心,原本是一片破旧不堪的地方,居民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商业发展滞后。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市政府决定对这个老街区进行全面改造。
改造内容。
首先,老街区的建筑进行了整体翻新,原来的破旧建筑被拆除,新的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使得整个街区焕然一新。
其次,交通设施进行了更新,道路拓宽,增加了公共停车场,方便了市民出行。
另外,商业街区进行了规划和布局调整,吸引了更多的商家进驻,提升了商业氛围。
最后,公共设施进行了提升,增加了休闲广场、公园绿地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改造成效。
经过这次全面改造,老街区焕然一新,成为了市中心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其次,商业街区的繁荣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另外,老街区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驻。
成功原因。
这个老街区改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其次是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包括商家、居民等,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是这次改造的关键。
另外,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得这次改造能够真正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了老街区的整体品质。
结语。
通过这个老街区改造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老街区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翻新,还涉及到了交通、商业、居住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和改造,才能真正实现老街区的蝶变。
希望这个案例可以给其他城市的老街区改造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让更多的老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武汉天地

武汉天地——旧城区的华丽转身内容摘要:从武汉天地近些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旧城区改造可以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将从旧城改造的大视眼下俯窥武汉天地的开发方式,包括背景详析、发展定位、拆迁与保留、新老结合等方面。
同时将于上海新天地作出比较,从对比中发现改造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字:武汉天地旧城改造上海新天地区别一、旧城区状貌武汉天地所属的永清街原是日本租界,街道两旁林立着日式住宅和西式洋楼,法国梧桐高密的枝叶给这片租界带来了荫蔽与清凉,街区穿插衔接,景观错落有致,可这片沃土在二战中被摧毁,房屋倒塌,硝烟弥漫,昔日的繁华之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到了20世纪,永清街遍布着破旧低矮的平房,与周围的繁华街市格格不入,改造成了当务之急。
二、改造的前期准备政府耗资10亿将永清街原有住户、企业迁移安顿,这算是旧城改造的第一枪,2005年,香港瑞安集团接手改造。
旧城改造需要分析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周边发展状况,给新城区定位,最后让新城区融入武汉,刺激新一轮经济增长。
地理环境:旧城区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东临长江,面向风景如画的江滩公园,尽览长江二桥江滩美景。
人文精神:日租界时代曾有地繁荣喧闹的痕迹可以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找到,在一些繁复的建筑符号中我们似乎能发现洋人的歌舞厅、华人的烟酒铺、琳琅璀璨的珠宝店与绸布行,在残存的建筑中遥想当年声色犬马的图景。
周边概况:旧城区临近江滩,为武汉交通要塞之处,人流量大,周围无高档消费区。
最后瑞安集团定下了改造目标:1、立足于旧城改造;2、专业于都是综合体;3、精心与传承历史文脉;4、先做环境(商业),再做地产;5、各地“新天地”各具特色,不再复制;6、建成一处“新天地”,即成独一无二的旅游经典景点。
三、改造中的新老结合武汉天地由12栋建筑组成,保留区域内的9栋历史建筑,配以不超过3层的砖砌低矮建筑,营造开阔的空间,“武汉天地”的建筑密度不大于50%,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建筑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有的只留下了最具特色的屋顶,配以新建的房体,新老结合的图景碰撞出更有趣的空间,改造中保留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营造出古香古色的氛围但又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
老城区的华丽转变——武汉天地商业改造案例分析

武汉天地作为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从各年龄段消费者的使用认知角度来看,该项目修旧如旧,完整保留了武汉老汉口的历史风貌,并且通过拓展竖向空间、人车分流等设计,解决了商业街区停车等服务功能问题。
美中不足的是,场地内缺乏标志性构筑物的指引,在方向辨识上有一定困难。
总体而言,武汉天地项目是历史建筑保护及旧城更新探索中一次意义非凡的尝试。
1案例背景瑞安房地产精心打造的“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东临长江,面向风景如画的江滩公园。
“武汉天地”参照上海太平桥地区重建项目的发展模式,将打造成集住宅、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的市中心综合发展项目,以配合整个武汉市国际化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
武汉天地保留了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更融合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将会极大优化城区环境,扩大绿化空间,提供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使之成为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武汉天地中的A4区块———商业街区部分,西临中山大道,南靠芦沟桥路,总建筑面积达5.7万m 2,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达2.5万m 2,占地面积约为4.5万m 2(图1)。
2环境构成分析武汉天地商业街区分3期建设完毕,徒步穿越整个区域所需时间为15min 。
整个场地中的构成要素,如绿化空间、商业部分都是以长条状的形态分布在场地之中,道路系统呈较为规整的方格网形态。
长条形绿带布局在场地北侧的居民区与商业街区之间,有隔音降噪的效果;地上停车场位于场地的西北角,两面临街,避开了主要的交通路口的同时,也方便进入场地之中(图2)。
场地内布置的各类构成物的类型并不复杂,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道路组织、建筑布局、空间分布及景观设计之中。
2.1道路组织分析场地中的道路系统是引导使用者进行移动的首要要素。
在商业街区部分,货运路径、游客行进路径以及周边车辆行进路径都保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货运路径避开了城市主要道路以及场地内部的人行道路(图3);游客行进的路径在建筑分布的影响下,以东西方向的2条贯穿道路为主(图4),加上南北方向少量道路的辅助,便可轻松到达每一个建筑单体,简单明了;外部的车行路径,考虑到场地商业街区的性质,场地后退,辟出单独的出租车停靠车道(图5),使得沿街停车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交通堵塞,保证车行路径的畅通。
老城区改造成功的例子素材

老城区改造成功的例子素材
以下是老城区改造成功的几个例子:
1. 北京798艺术区:曾经的电子工业区被改造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区域。
通过保留和改造老建筑,这个区域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成为了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
2. 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
经过改造和保护,夫子庙商业步行街成为了一个集商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地方,吸引了大量游客。
3. 上海新天地:这个区域曾经是石库门老房子,通过保护和改造,新天地成为了一个时尚、文化、商业交织的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游客。
4. 成都宽窄巷子:这个区域曾经是老旧的居民区,通过保护和改造,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案例—武汉楚河汉街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案例—武汉楚河汉街
一鸿城市改造研究中心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观点: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交替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旧城改造中有很多人担心,会对历史文化造成恶劣影响。
其实,只要选择正确的改造单位和改造方法,对旧城改造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将旧城改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共同为城市发展做贡献。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案例:
武汉的楚河汉街是位于武汉市的核心地段,楚河汉街斥资500亿元,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
其中楚河是在原有的生态景观和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旧城改造,改造后的滨河地带绿树成荫,一年四季景色不断,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休憩散步。
汉街将则是将现代化的时尚元素融合在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中,将传统和现代化的景观相融合。
武汉的楚河汉街是武汉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更是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场所。
是旧城改造与传统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最好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贞1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为城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生态规划 ( 饶劼1 市规划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设计 ( 夏鹏 *( 通讯作者 )1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摘要 :“武汉天地”是根据新旧结合、拆检 与保护并行,且富于创造的理念,在旧城 改造中建成的一处既时尚又有历史感的多 功能的商业区。
本文试从武汉天地的空间、 建筑形式、材质、色彩四方面,其设计的 背景条件、目标意象和实际效果,以及给 生活在这片老街区的市民带来的新生活等 方面分别予以阐述。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城市街区 设计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lysis of the commercial district of Wuhan Tiandian ,from the space, construction,material and color to illustratethese these four aspects which Wuhan inclusive, but also through the design of its research to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explore of landscape to create a new life hobby to the citizens living in this area.Keywords:Reconstruction of Old City; Urban Block; Design基 金 资 助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编 号 51108200);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编 号 2013Gxs2d031)图 1 武汉天地地理位置(作者自绘)972 年生,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 武汉 430074)988 年生,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 武汉 430074)979 年生,男,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 武汉 430074)旧城改造为“老街区”带来“新生活” ——以武汉天地改造为例引言铁路中学、长江水利委员会机关和宿舍区。
北部则为京汉路段、麻阳街贫民区和荒地。
当代城市的更新发展除了注重物质环其精华地块历史建筑物保留完好,建 境的改造,更应着眼于城市精神文明的建 筑特色明显,街道和里弄不乏绿荫古树, 设。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街区的古旧建 和式矮楼、西方建筑和一般住宅、店铺在 筑及场所的保护与更新,将历史保护与商 幽静的小街上排列错落有致,红砖灰瓦或 业开发在一定的程度上结合起来,在不影 灰砖红瓦的砖木建筑比比皆是。
但该区域 响发展的前提下,在保护与利益的博弈中 范围内环境较为杂乱,公共设施明显不足, 尽量使两者平衡是设计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交通阻塞,大部分房屋破败不堪,管网缺 乏 ( 如图 2 所示 )。
2003 年的一次“旧城 1. 武汉天地开发背景改造”曾经将在战争中侥幸留存的三菱洋 行和日本神社等历史建筑强行拆除,令人 1.1 地理位置扼腕。
幸运的是长春街东北端的国军将军 武汉天地改造项目位于汉口旧城长江楼、徐源泉公馆、李石焦公馆、日军联排 北岸的永清片区,原为汉口开埠后的日租 公寓等 9 幢公馆式老宅在武汉市民的热心 界,现在是汉口旧城与新城区的过渡位置。
护佑下逃过此劫。
她西邻中山大道,南接卢沟桥路,东临沿 江大道,面向汉口江滩公园,尽揽长江二 桥江滩美景,周边连接解放大道、沿江大道、 京汉大道、中山大道,与轻轨黄浦站咫尺 之遥,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
图 2 武汉天地改造前的近代西式建筑(图片来源于网络)1.3 开发背景2005 年香港瑞安集团在无人竞标的 情况下取得了汉口永清片的开发权。
整个 项目规划参照了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模式, 将现代时尚元素注入老汉口的传统街区 中,打造集住宅、写字楼、零售、餐饮、 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商业区。
武 汉天地周边的配套设施和运行也十分成熟 与完善 :公共交通有麻阳街公交车站、轻 轨黄浦站 ;学校有长春街小学、武汉二中、七一中学、解放中学等 ;金融设施有工商1.2 改造前的状况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 ;还有市八 “武汉天地”原地块大致以东西向的医院和一六一医院等医疗机构服务本地居 刘家麒路为界,其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 民。
武汉天地的开发面向社会各阶层,主 几乎全在南部,包括中原机械厂的宿舍区、 要目标客户群既有工薪阶层、为了子女在135Point of View学术3. 老街区的新风貌重点学校就读而选择这里定居的家长,也有小资阶层和银领、金领阶层。
材料和风格,又注重与已有西方、和式建筑的和谐,而且还通过我国传统建筑符号进行装饰,以延续我国历史建筑的美学传统。
2.2.3 材质的冷与暖材质的冷与暖在审美感受上至关重要。
砖石、混凝土、钢铁的质感是“冷”;木材和一些专用的化工建材则偏“暖”[3]。
武汉天地的地面装饰和用于绿泥的围合材料多处采用了砖石,为减轻“冷感” 多些“暖感”,在细部处理上,设计人员将砖与砖的接缝处嵌入泥土,泥土中生长出的青苔与砖石,形成了特有的怀旧效果,这就将本使人感到冰冷的砖石中透露出一些生命的活力。
木材这一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的纹理与图案有着独特的自然美。
武汉天地中无论是木质的桌椅、屋顶、楼板、阶梯和栏栅所散发的暖意,都为人创造了一种宽松而舒适的氛围。
2.2.4 色彩的统一与多样武汉天地整体的色调是统一和谐的(如图4 所示),但是其中也不乏彩色的点缀(如图5 所示)。
这样就不仅满足了中老年人的审美习惯,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时尚的新鲜感,对游客的年龄段体现了其包容性的特点。
武汉天地所在地在历经拆建中幸存的9 栋历史建筑可谓汉口租界北端留下的唯一痕迹,硕果仅存,必经保护。
另外对街道景观进行了重塑并置入了很多新景观(如图6 所示)。
2 老城市的新意象随着武汉市延江里份的大规模拆除,老武汉的特色也逐渐消失。
现在的武汉市给人的总体印象不很令人满意。
对武汉天地的设计就要结合武汉的城市意象,武汉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要摒弃的,也有值得保留并传承的。
“武汉文化的特质是市井化、平民化的。
这种市井平民文化的底蕴不是精英化、高雅化,而是选择了务实的常态的生活需求作为其支撑的底蕴和基础。
”2.1 武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包容性具有包纳和宽容的特性,是一种联接和贯穿城市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因子和要素[1]。
武汉具有九省通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武汉强大的包容性。
武汉的规模越来越大,移民的规模也越来越多,她所接收的文化多样性也就越来越凸显。
在对武汉天地的设计中,Ben Wood( 武汉天地项目的设计人员) 摒除了武汉平民市井化的特点,而将重点放在了武汉的开放与包容上。
“倘若换一座城市,大俗和大雅不一定能这样融洽地相处。
不过,嘿,这里是武汉”。
图6 新景观(作者自摄)3.1 建筑的改造旧建筑改造的目的有两点:其一,通过改造使旧建筑“延年益寿”;其二,通过改造使旧建筑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5]。
3.1.1 外立面的改造上述历史建筑的外墙多为红砖清水墙、灰砖墙两种,其外观都较为简洁。
分层处设有腰线,部分外墙有立柱,并为划格的汰石子粉刷。
项目改造基本上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在旧窗户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尽量增大立面窗的面积,每个建筑加入21世纪现代都市人喜爱的时尚休闲氛围——砖石、钢筋、木材、玻璃等材料进行混合运用,街道边挑出宽阔的屋檐——使现代主义的时尚建筑与历史老宅浑然一体(如图7 所示)。
2.2 武汉天地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体现2.2.1 开敞空间的设计武汉天地注重场地的围合感,场地完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内部空间注重连贯性,采用小街坊的尺度进行划分,创造了宜人的街道空间,很好地延续了老武汉里弄的氛围(如图3 所示)。
图3 武汉天地客流地线设计(作者自绘)图4 武汉天地建筑的红砖或灰砖清水墙(作者自摄)2.2.2 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在改造更新历史建筑方面,武汉天地力避千篇一律、格调单一的商业街区,充分借鉴欧美城市小区的风情, 在新建筑上既与时俱进体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结构、图7 武汉天地的新建筑(作者自摄)图5 彩色抽象模特小品(作者自摄)136Point of View 学术3.1.2 体量的改造在体量的改造上有两种途径 :水平扩 建和垂直扩建,这将使旧建筑的水平荷载 或垂直荷载发生变化。
该项目多采取了在 建筑主体的侧面或前面、后面多进行横向、 垂直的扩建,配以不超过 3 层的砖砌低矮 建筑的措施。
有的商家为了扩大经营面积, 还修建木质平台作为外摆区。
3.1.3 功能的改造无论是外立面的改造、体量的改造—— 即形体的改造,其目的都归功于功能的改 造,包括单一用途和混合用途。
武汉天地 所在地原属旧日租界,这里的建筑改造前 大部分为住宅,而改造后多为餐饮、娱乐、 文化等功能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3.2 街道景观的重塑 3.2.1 地形的重塑武汉天地地形单一、地势平坦。
设计 为了使一览无余的空间有所变化,对原本 单调的地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嵌入了垂 直要素 :例如室外踏步、上升和下沉广场 等(如图 8 所示),使得平缓的地形拥有了 起伏变化,从而也为建筑物分布提供了环 境创造的条件,也使游客的漫步体验变得 丰富。
3.2.2 绿化的搭配室外环境的美化,除地形、地势的变 化外,便是绿化。
绿色植物不仅可以改善环 境,并在维持生态平衡、增加视觉美感等方 面起作用,因此是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必备的 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武汉天地的中南部已有 一个东西向几十米的林木带 ;其中西部濒临 中山大道的地坪上,还有十来棵已成林的法 国梧桐。
此外是零星点缀在院落里、砖缝间、 木质栅栏上的花花草草(如图 9 所示)。
图 10 在长廊休憩区和商家外摆区均配有室外空调,给顾客带来夏日的凉爽(作者自摄)4 老市民的新生活武汉天地旧城改造项目的成功不仅是 提高了武汉城市形象,为武汉市建立了一个 新地标,还使得老城区的人们拥有了新的生 活习惯,其项目的商业运作是非常成功的。
至 2013 年,每天流连于武汉天地的游客已 超过 2 万人,新春庙会时日均人流接近 8 万人,一年超过 30 场的国内外交流文化艺 术活动更是为武汉天地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 都使生活在周围的居民们开阔了眼界,并快 速的融入到更新的颇有档次的生活中去。
5 结语从武汉天地的更新改造中,我们可以 看出,依据不同的历史背景,旧城更新的 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
在保护建筑物时, 应当尊重原有的形态并保护其基本的风貌 特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保留新老建筑 与场所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将老街区与新生活以一定的模式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