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疾病(2014上)

合集下载

营养与肝胆胰疾病

营养与肝胆胰疾病

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营养治疗
胆囊炎(cholecystitis)系由细菌感染、 胆道阻塞及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的胰液等 化学刺激所引起的胆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胆石症(choleithiasis)是指胆道系统内存 有结石的疾病。 两者均为常见多发病,可同时发生或互 为因果。两病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 高。胆囊炎以40~60岁较为常见,胆石症在 20~45岁人群多发。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2.减轻肝脏负担,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促进肝 组织和肝细胞的修复; 3.预防或避免加重肝性脑病。
饮食原则,因病而异。
7
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可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口途径传播,常有季 节性,可引起爆发流行。常在发病3—5个月内痊 愈,一般不转为慢性。 乙型、丙型及部分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无明显季节性,多为散发,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反复发作,可以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要积极治疗急性肝炎。
18
5.维生素供应须充裕
当患病毒性肝炎时,肝炎影响了许多维生素的 吸收、贮存、转化与利用,所以膳食中应供给丰富的 多种维生素,必要时,还要用维生素制剂来补充。 维生素对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 有特殊意义,在临床上有人提出用多种维生素治疗肝 炎来消除或减轻肝脏损伤。
19
6.戒酒、避免加重肝细胞损伤 肝炎病人由于肝实质损害,肝脏功能减退,特别是 乙醇代谢所需要的各种酶分泌量减少,活力降低,因而 影响了肝脏对乙醇的解毒能力,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肝 细胞受到进一步损害,导致肝病加重。因此肝炎病人应 戒酒。 7.要合理加工、烹调 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形,以促进患者食欲,并 利于消化吸收;忌用油煎炸的食品及胡椒、辣椒等刺激 性调味品,以保护肝脏。在不妨碍营养原则下应尽量照 顾病人的饮食习惯。 8.少食多餐 肝炎病人每日可用4~5餐。每次食量不宜太多以减少 肝脏负担。食物应新鲜、可口、易消化, 20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
体能状态良好具体标准: PS 评分≤2分 疼痛控制良好,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估值≤3 胆道通畅 体重稳定
胰腺癌的诊断
临床表现:多数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 上腹部不适 隐痛 消化不良 腹泻
典型症状 疼痛 黄疸 体重下降 厌食、 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体格检查 早期:一般无明显体征 进展期: 黄疸 肝脏增大 胆囊肿大 上腹部肿块 腹腔积液
14 12 10 8 6 4 2 0 全球2008 国内2009 国外2013 发病率 死亡率
相关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 高脂饮食 体重指数超标
可能相关
糖尿病 过量饮酒 慢性胰腺炎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60% 的胰腺癌患者在确定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 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生存期仅 6-9 个月 25% 患者为局部晚期

能够手术切除的仅 15%,中位生存期 15 个月, 5 年生存率 5%左右
各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各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进一步规范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 组织国内胰腺癌专业领域多学科专家
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检查 确诊胰腺癌的唯一依据和金标准 手术 脱落细胞学检查 穿刺活检术
若无病理依据 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学科专家讨论
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动态观察 无法诊断时,必须严密随访复查
注: 拟行手术切除的患者通常不需先获得病理学诊断支持 但在进行放、 化疗等治疗前应明确病理学诊断
胰腺癌的随访


应密切进行 CT /MR/PET- CT 等影像学随访 CA19-9 等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每2-3个月1次 对于胰腺癌术后患者: 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 第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 后每6个月1次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应至少每2-3个月 随访1次

外科学(上)肝胆胰 名词解释★

外科学(上)肝胆胰 名词解释★

外科学(上)名词解释肝胆胰1.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腹水。

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此时门静脉的压力大多增至30-50cmH2O。

2.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黏膜下层的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黏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防御屏障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3.巴德-吉利亚综合征:步-加综合征,肝腔静脉综合。

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者合并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4.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通过。

5.肠肝循环:胆汁酸(盐)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之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并浓缩。

进食时,胆汁酸随胆汁排至肠道发挥其生理功能,其中95%的胆盐会通过肠道(主要是回肠)重吸收入肝,以保持胆盐池的稳定,称为肠肝循环。

当胆盐的肠肝循环被破坏,胆汁中的胆盐减少或者胆固醇增加,则胆固醇易于析出形成胆结石。

6.Mirizzi综合征: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半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导致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者较大的胆囊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者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表现为胆囊炎、胆管炎,有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7.Charcot三联征:肝外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炎时,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征。

8.Reynolds五联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

9.Grey-turner征:少数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出血可经腹膜后途经渗入皮下,在腰部、季肋部、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为Grey-turner征。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一、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肝胆胰脾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它们的功能受损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肝胆胰脾疾病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 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对于物质代谢、解毒和能量储存等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在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过量和高脂饮食)以及长期药物使用的情况下,肝脏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早期识别这些肝脏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体征和常规检查来完成。

例如,黄疸、恶心、食欲减退和上腹部不适可能是某些肝脏问题的先兆。

此外,血液检测中异常指标(如ALT和AST)也可能是潜在问题的警示信号。

2. 胆囊疾病胆囊是消化系统中一个小而重要的器官,它用于储存胆汁,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来。

然而,由于饮食不当和胆道结石等原因,胆囊容易受到感染和发生结石等问题。

早期识别胆囊疾病需要注意一些典型的症状,例如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和呕吐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二、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一旦肝胆胰脾问题被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1. 肝脏治疗对于轻度的肝脏问题(如脂肪肝),改变生活方式通常是首选。

这包括减少饮酒量、改善饮食习惯以及增加运动等。

对于更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药物治疗和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病毒药物等,旨在减轻炎症和保护肝细胞。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解决的问题,肝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2. 胆囊治疗对于胆囊结石引起的问题,如果没有明显症状,观察和改变饮食习惯可能足以缓解。

然而,在出现剧烈胃腹部疼痛或其他较严重问题时,胆囊切除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胆囊切除手术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或微创腔镜技术。

后者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时间。

3. 胰腺与脾脏治疗由于胰腺和脾脏问题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一些胰腺和脾脏肿块、损伤或感染等情况,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肝胆胰疾病多学科(MDT)诊治

肝胆胰疾病多学科(MDT)诊治

WBC 12.34*10^12 /L N% 88.24% Hb
104g/L
PLT 3136*10^9/L
WBC 15.97*10^12 /L N% 83.84%
Hb
108g/L
PLT
66*10^9/L
WBC 43.45*10^12 /L N% 80.54%
Hb
101g/L
PLT
6*10^9/L
WBC 32.94*10^12 /L N% 87.74%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综合诊治意见书
患者姓名:__张锐___ 性别: 女
年龄:___42____ 联系电话:
□门诊病例
□住院病例 病区: NICU 床号: ___1___ 住院号:
主管医师:___________
病情简介(如为肿瘤患者,注明病理诊断、初始分期、确诊日期、远处转移部位及时间):
消化科:许建明,梅 俏..
肿瘤科:孙国平、顾 康生。张帆…..
感染科:叶英
放射科:钱银峰,熊 壮,吴兴旺…..
病理科:吴继峰
更为精致的会诊过程 详尽病史资料收集与
分析 动态MRI和CT成像解
读 密切临床的病理读片 充分的讨论、点评与
总结
更为精确的会诊结果 明确诊断或确诊断
手段 明确治疗方法和专
.
日期
2013.11.21 2013.11.23 2013.12.02 2013.12.06 2013.12.07 2013.12.08
PT
PT
PT-S PT-% PT-INR APTT FIB-G/L D-D FDP2
14.5 78 13.3 97
1.18 38.3 2.43 17.2 46.52 1.02 37.9 16.1 9.6

《2014年美国肝胆胰学会共识声明:肝门部胆管癌管理》摘译 范莹

《2014年美国肝胆胰学会共识声明:肝门部胆管癌管理》摘译 范莹
1 5 8 8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1卷第 1 0期 2 0 1 5年 1 0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1N o . 1 0 , O c t . 2 0 1 5
0 1 48DE')FGH56IJ7'RS)MLMNOPQ C2
范㊀莹 译,吴硕东 审校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胆道外科,沈阳 1 1 0 0 0美国肝胆胰学会共识声明: 肝门部胆管癌管理》 摘译
1 5 8 9
P E T ) 诊断由胆管癌引起的肝门部胆道梗阻的敏感性降低。对 于确诊病例, P E T评估局部及远隔病灶情况的敏感性较高, 但 E T 很少可以增加从其他检查中获取的信息。一些研究表明 P 的结果可以改变一小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但是 A 1 9- 9升高时, 当缺乏其他疑似检查结果或无不明原因的 C 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1 . 2 . 2 ㊀ 胆道内镜检查 ㊀ 肝门部胆管癌最典型的表现为黄疸。 许多患者在术前要进行胆道引流。当怀疑由于良性原因( 如 M i r i z z i 综合症、 嗜酸细胞性胆道疾病、 肝内胆管结石、 肝吸虫 等) 造成肝门部胆管梗阻的情况下, 需在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前 进行病理确认, 但大多数患者在化疗及放疗前都需要病理确 认。当新辅助治疗可行时, 对于怀疑局部淋巴肿大的患者应该 考虑行超声内镜 ( 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E U S ) 或腹腔镜 细针穿刺( f i n en e e d l ea s p i r a t i o n ,F N A ) 活组织检查。对于拟行 肝移植的患者不建议行经皮或腹腔镜活组织检查, 以防止癌肿 扩散。一项结合新辅助放化疗及后续肝移植的研究表明, 那些 少数接受经腹膜 F N A确诊为腺癌的患者在手术时出现了极高 的腹膜种植转移的情况。 在胆道支架置入过程中, 可以尝试应用毛刷活组织检查帮 助确诊。由于肿物的纤维特性, 大约 4 0 % 的肝门部胆管癌患 者胆道冲洗或毛刷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阳性。用荧光原位杂交 ( f l u o r e s e n t i ns i t u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F I S H ) 染色标记 3 、 7和 1 7号染 色体的中央区, 可以提高毛刷活组织检查的敏感性。三倍体和 四倍体并不是恶性的确定标准。多倍体诊断恶性的敏感度为 5 0 %, 特异度 > 9 5 %。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临床评估但未应用 F I S H也可以准确的预测出 9 0 %的恶性患者。当评估为肝门部 胆管癌而进行切除手术时, 大约 1 0 % 的病例为良性原因造成 的胆管梗阻。 1 . 2 . 3 ㊀ 分期与分型 ㊀B i s m u t h和 C o r l e t t e 在1 9 7 5年对肝门部 胆管癌进行了分型。这个初步的分型着重于肝总管、 汇合部、 左右肝管被肿瘤浸润的程度。该描述与手术需要将肿物完全 切除并保持胆系连续性的原则保持一致。随后, J a r n a g i n等结 合血管受累、 导致肝叶萎缩以及二级胆管蒂受累进行进一步分 类。这一系统为确定肝门肿物的可切除性提供了有利的框架, 但仅描述了原发性肝门部肿物的特点。梅奥诊所分类系统包 括了诸如原发肿物的大小、 多灶性、 淋巴结或区域外转移等因 素, 以及黄疸及患者的一般状态等临床表现。最终美国癌症分 期联合委员会( A m e r i c a nJ o i n t C o m m i s s i o no nC a n c e r ,A J C C ) 制 订了肝门部胆管癌的 T N M 分期, 并应用于手术患者。最近修 订的第七版 A J C C手册细化了 T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可以更好 地预测生存率。 一致性声明: ( 1 ) 对于疑似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断和分期至少应该包括 C A 1 9 - 9的水平以及胸部、 腹部和盆腔的高质量断层成像( 最 好在胆管支架置入之前评估) 。

肝胆胰疾病多学科(MDT)诊治

肝胆胰疾病多学科(MDT)诊治

提高诊疗效率
多学科协作:各科室专家共同参与,提高诊断准确性 快速响应:MDT团队能够快速响应患者需求,缩短诊疗时间 综合治疗方案:MDT团队能够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MDT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提升患者满意度
多学科协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和漏诊 患者参与:增强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接受度 综合治疗: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节省时间和费用
推进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 设备,提高诊治效果和准确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实施诊疗方案
01
确定疾病诊断: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 等手段,明确疾病类型和程度。
03
实施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手术、药物、 放疗等治疗。
05
康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康复治疗, 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0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疾病诊断结果,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药物、放疗等。
• . 手术切除:成功切除肿瘤,但部分肿瘤残留 • b. 化疗:使用化疗药物,控制肿瘤生长 • c. 放疗:使用放疗设备,杀死残留肿瘤细胞 • d. 靶向治疗:使用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 治疗效果: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案例二:胆道肿瘤多学科(MDT)诊治实践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病史等 诊断过程: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手术、化疗、放疗等 治疗效果:生存率、生活质量等 随访观察:定期复查、症状监测等 总结:胆道肿瘤多学科(MDT)诊治的优势和局限性
实验室检查:进 行血常规、肝功 能、胆红素、血 糖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进 行超声、CT、 MRI等检查,了 解肝胆胰疾病的 具体情况

肝胆胰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肝胆胰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肝胆胰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肝癌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先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适当的时候,让病人了解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不同的知识宣教,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创造乐观的心境,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

2.饮食: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清淡饮食。

不要随意忌口,以防营养不良。

如有腹水,应吃低盐饮食(食盐不超过2ġ/日)避免腌制食物,以防食盐过多而加重水钠潴留。

3.活动、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可适当做一些轻体力劳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进食欲,提高抵抗力。

4.特殊检查:为确定癌肿部位及肿瘤大小,应指导并督促病人及时做好B 超、磁共振、CT等检查。

5.肠道准备:由于肠道是血氨的主要来源之一,灌肠可清除肠道内含氨物质,减少血氨的来源。

一般在术前晚用生理盐水灌肠,注意勿使用肥皂水灌肠,因为肥皂水是碱性溶液,灌肠后使结肠内呈碱性,当PH值小于6时,易使氨离子形成氨大量弥散入血,造成血氨增高,而容易诱发肝昏迷。

6.用药指导:肝区疼痛时,应慎用吗啡、鲁米那、氯丙嗪等药物,因这些药物在肝脏中代谢、肝功能障碍时易引起蓄积中毒而致肝昏迷。

所以常用强痛定、颅痛定或杜冷丁止痛。

(二)术后护理1.饮食:肛门排气允许进食后,病人应暂勿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

因进食大量高蛋白的饮食后,肠道细菌和消化酶可作用于未经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氨,而肝癌病人肝功能受损,不能将大量有毒氨通过代谢分解,排出体外,因而使血氨增高,导致肝昏迷。

2.体位与活动:术后第二天取半坐卧位,使内脏随体位下移,不压迫膈肌,利于呼吸,并使腹腔渗液流入盆腔,防止膈下脓肿,但应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一般卧床休息5~7天,以免术后活动过早而引起肝断面摩擦出血。

3.吸氧:行半肝以上切除者,应吸氧3~4天,以增加余肝的肝细胞血氧含量,使之顺利度过肝功能不全期。

4.引流管护理(1)肝断面引流管用以引流肝断面渗出液和脱落的肝组织,防止感染,利于肝断面愈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细胞水肿 灶状坏死、中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 肝小叶内纤维隔
Moderat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heavy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in portal area. Note the piecemeal necrosis and bridging necrosis.
(1) 溶解坏死 (lytic necrosis)
Lytic Necrosis: comes from ballooning degeneration and always with inflammatory cells
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 individually 灶状坏死Focal necrosis: a small groups 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interface
传播 途径
慢性肝炎
肠道
_
密切接触、 输血、注射
5-10%
密切接触、 输血、注射
>70%
密切接触、 <5%;重复 输血、注射 感染80%
肠道
_
密切接触、 输血、注射
_
暴发性 肝炎
0.1-0.4% <1%
罕见
3-4% 0.3-3%;妊 娠妇女20%
_
发生 肝癌
_ +
+
_
_
_
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
黄疸型 无黄疸型
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暴发性肝炎
subacute fulminant hepatitis: 3月内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主要通过消G化e道ne传ra播l Features •发热、黄疸、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 小便深黄等
•自限性疾病(6月、大多数痊愈) •不转为慢性肝炎 •极少发生暴发性肝炎
Hepatitis B (HBV)
Dane 1970
乙型肝炎病毒(HBV)
输血 密切接触 母婴传播
•是我国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 •我国,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血液、血液污染物、吸毒、
密切接触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
•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症状与乙肝基本相同 •发生癌变的机率大于乙肝 •通过科学有效地治疗,转阴机率大于乙肝
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1. 病程:半年以上 2. 肝炎病毒
乙型、丙型、丁型 3. 导致慢性化因素:治疗不当、营养不良、 饮酒、药物,免疫因素等
3. 病变
(1) 轻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水肿 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 汇管区周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
3. 病变
(2) 中度慢性肝炎
4. 临床表现
肝大 肝区疼痛
黄疸
食欲下降
乏力
5. 预后 多数可痊愈
网状纤维支架完整,完全恢复原结构 功能
部分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乙型 5%~10% 丙型 70%~85%
个别发生重型肝炎
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
黄疸型 无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
普通型 慢性
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重型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普通型 慢性
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重型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重型/暴发性肝炎 Fulminant hepatisis definition
• 较少见 • 最严重的一型病毒性肝炎 • 急性肝功能衰竭 • 大块/亚大块坏死 • 肝移植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暴发性肝炎
infection. The "ground glass" cytoplasm is an unusual
accumulation of HBsAg within SER.
ground glass hepatocytes
HBsAg(免疫组化)
1.2 细胞死亡(cell death)
(1)溶解坏死(lytic necrosis) (2)凋亡 (apoptosis)
(2) 细胞凋亡(apoptosis)
APOPTOSIS always without inflammatory cells Acidophilic change: early stage of apoptosis Councilman (acidophilic) body: single-cell
黄疸型:甲型、丁型、戊型 无黄疸型:乙型、丙型
3. 病理改变 肝细胞水肿 点状坏死、凋亡 炎细胞浸润 黄疸型:淤胆和毛细胆栓形成
Gross appearance
Peritoneoscopic photos show the normal liver (left) and acute hepatitis (right).
lytic necrosis
spotty/focal necrosis and ballooning degeneration
Piecemeal necrosis Note the “moth eating” of limiting plate
bridging necrosis
massive /submassive necrosis
二、 渗出(exudation)
小叶内和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三. 增生(proliferation)
实质 肝细胞(regeneration) 间质 Kupffer 细胞(granuloma)
成纤维细胞 小胆管(ductular reaction)
三. 增生
1、肝细胞再生 liver
regeneration
Prometheus
三、 增生
1、肝细胞再生
三、 增生
2. 间质反应性增生 (1) Kupffer细胞增生
granuloma
(2) 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ductular reaction
结节状增生(Nodular regeneration)
胆汁淤积(Cholestasis)
胆汁湖(bile lakes)
/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
(2)肝细胞脂肪变性
(fatty change / steatosis) accumulation of tryglyceride within cytoplasm.
Fatty change Microvesicular/ macrovesicular
大块/亚大块坏死Massive and submassive necrosis : destruction of the entire lobules(≥2/3) or most(1/2~2/3) of the liver parenchyma. manifest the fulminate hepatitis.
limiting plate
limiting plate
Zone 1: blood rich Zone 3: ischemia more easily
肝脏的功能
1. 代谢:糖、脂肪、氨基酸 2. 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质和免疫
球蛋白,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 3. 储备:糖原、甘油三酯、脂溶性维生素等 4. 分解(解毒):内源性物质(激素、血浆蛋


复习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
肝损伤的基本病变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由一组嗜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 细胞损伤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甲、乙、丙、丁、戊、庚)
流行病学
1.2亿 — 乙肝病毒携带者Carrier state 3000万 —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3800万 — 估计的丙肝感染人数
Fatty change: Sudan Ⅲ staining in frozen section
一、肝细胞变性、死亡
1.1 细胞变性(degeneration)
(3)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 glass hepatocyte) Distinctive hepatocytes seen in hepatitis B
白质)、外源性物质(药物、工业化 合物、细菌代谢产物) 5.分泌:胆汁


复习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
肝损伤的基本病变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的基本病变
具有炎症三大基本病变 变质(alteration):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
渗出(exudation):炎细胞浸润
增生(proliferation):肝细胞再生
病毒性肝炎
普通型 慢性
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重型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
黄疸型 无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
普通型 慢性
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重型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急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1. 病程:半年以内 2. 肝炎病毒
apoptosis of a hepatocyte, as a result of attack by T-killer cells or NK cells
acidophilic/eosinophilic change in lobule
Apoptosis of liver cells: Councilman or acidophilic bodies
3. 病变
(3) 重度慢性肝炎
重度碎片状坏死、大范围桥接坏死 纤维隔分割肝小叶,肝小叶结构破坏 可有早期肝硬化或肯定的肝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