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模式及策略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城市化的内涵概述 (4)三、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一)农民工问题 (4)(二)人口问题 (5)(三)农民土地补偿问题 (5)(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6)(五)不同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协调 (6)四、有关城市化进程中的优化对策探讨 (7)(一)改善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二)构建人口生态圈 (7)(三)完善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8)(四)强化城市化发展的经济主导 (9)(五)确立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9)五、结论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城市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和客观发展规律,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推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但是同样也伴随着较多的社会问题产生。
若不能合理规划和管理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化质量将得不到改善,经济也将难以维持高速高质量的增长。
因此,本文从城市化的内涵着手,围绕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管理;优化对策一、前言伴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起飞、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城市化已成为我国最可靠的发展道路之一。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随着生产力方式和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和其他非农业产业主导着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发展初期,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
大多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支撑世界各地城市化发展的重任落在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肩上。
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

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危机是指突发的紧急事件或困难局面,可能对组织的声誉、利益或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如今多变的商业环境下,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几种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以帮助组织高效地应对危机并保护自身利益。
一、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在危机发生之前,建立一支专门负责危机管理的团队至关重要。
该团队应由各部门的代表组成,包括公关、法务、人力资源等,以确保对各种危机的全面应对能力。
危机管理团队应负责制定危机管理策略、培训组织成员、开展预防措施和危机应对计划等工作。
二、制定危机管理策略与计划危机管理策略与计划是应对危机的基础。
在策略制定过程中,组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危机,如自然灾害、产品质量问题、传播危机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时,组织应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并确保计划的及时更新与演练。
三、危机预警与监测及时的危机预警可以帮助组织在危机发生前采取适当的措施。
组织应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包括监测市场变化、关注竞争对手动态、留意社交媒体等方式,以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组织能够迅速识别潜在的危机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四、快速反应与公关管理在危机发生时,组织应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行公关管理。
及时、透明地向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传达信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负面影响的扩大。
危机发生后,组织应制定应对策略,积极回应负面事件,并展现出对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方案的决心。
五、危机后的总结与改进危机管理工作不仅在危机发生时才结束,对危机进行总结和改进同样重要。
组织应及时评估危机应对的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总结经验,组织能够在下一次危机发生时更加高效地应对并减少损失。
六、员工培训与意识增强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组织应加强危机管理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与意识。
通过定期的培训与演练,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减少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危机管理是组织或个人在面临突发事件、重大变故或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与管理策略。
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减少损失、保护声誉,并加强组织的抗压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一、危机预防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组织可以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机预防策略:1.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应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包括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验证。
2.建立内部沟通机制:组织内部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这可以帮助快速发现与应对问题,并减少危机的蔓延。
3.建立健全的检测系统:组织应建立相应的检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危机的迹象,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这可以帮助组织在危机爆发前予以控制和解决。
二、危机应对当危机发生时,组织需要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机应对策略:1.领导力与决策:在危机时刻,领导者需要展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与决策力。
他们应迅速做出决策,有效地协调资源,以最小的损失应对危机。
2.信息管理与公关:危机发生时,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对于保护组织的声誉至关重要。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与公关机制,及时应对外界关注和质疑,并发布准确的信息。
3.团队协作与沟通:危机时刻,团队内部的协作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领导者应及时召集团队成员,共同商讨与决策,并确保各方的沟通畅通,避免误解与混乱。
4.协助与合作: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组织可以积极与相关方进行合作与协助。
这包括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与媒体进行沟通与协商,以及与其他组织进行资源共享。
三、危机后续管理危机过后,组织需要进行后续管理与总结,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机后续管理策略:1.总结与评估:组织应对危机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与评估,分析优劣之处并吸取教训。
最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 精品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城市公共危机也呈现出不断发生和扩大的趋势。
因此,对城市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具有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然后提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对策与农村乡镇相比,城市更容易聚集人口、开展生产和生活,从而形成一个人口集中、建筑密集、活动频繁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
与此同时,各种城市公共危机问题也频频出现,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也给周边的城市区域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城市公共危机,需要政府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城市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城市的发展。
1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特点及影响1.1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公共危机分为自然性公共危机和人为性公共危机。
因此其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不可抗因素,即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自然灾害。
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性矛盾和冲突,从而形成城市公共危机。
③人们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和行为的失范,从而形成城市公共危机。
1.2城市公共危机的特点每当发生城市公共危机的时候,总能从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③呈现出连带性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化。
1.3城市公共危机的影响城市公共危机发生后,总会给人们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还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流程带来破坏。
③当政府对公共危机处理不力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不利于政府社会形象的确立。
2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当城市发生公共危机时,政府采取的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的一切管理行为,从我国目前来看,关于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浅谈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对策_王匆

动过程如图所示:
危机管理 → 危机征兆 → 危机爆发 → 危机延续
坼 坼
↑
坭
坭坭
坨 ↓坻 危机潜伏 坻
坻
坨建议从城市危机 生命周期入手,建立综合、联动的危机管理模式。综合, 即政府要制定危机的预防预警、救助、监督和评估的长效 管理机制,将法律、信息、技术等手段纳入危机管理体系 中,建立城市危机管理常设机构 。联动,就是以政府为主 导,整合媒体、社会团体、民众的力量形成系统的活动机 制。媒体是联系政府和公众的纽带,它既是政府的喉舌, 又为群众传递呼声;以各种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团体, 具有政府所不具备的灵活性、独立性、自发性的特点,在 政府决策提供、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和灾害模拟演练的组织 上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民众虽然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却 应主动介入参与危机管理,形成与政府、社会团体、媒体 的共担机制。
近几年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社会舆情事件的 频繁发生,无不显示了现代危机的愈发猛烈之势。可持续 发展观要求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与城市发展中妥善处理好 城市内外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国内方面,应统筹好城乡、 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 (下转第27 页)
2011.7
21
改革研究
考生,也不能将中东部地区的标准直接复制到对西部地区考 生的考核中,如对农村考生要重点考核其可塑性、品质等方 面,挖掘其长处。
政治与社会
浅谈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王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3)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也遇到了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困扰,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 预防、处理措施,建立综合型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联动模式,努力破解公共危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危机;城市发展;公共危机管理联动模式;政府 中图分类号:D 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7-0020-03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各种需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危机,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为了有效管理城市中的危机,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者需要制定合理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首先,城市管理者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
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避免一些潜在的危机。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道路状况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绿地和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城市危机往往是突发事件引发的,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危机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减少危机的影响和损失。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数据和信息分析,及时发现危机的迹象。
同时,城市管理者还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城市管理者还应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见的反馈。
城市危机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并将其纳入危机管理的决策过程中。
同时,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危机意识和自救能力。
最后,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城市危机往往具有跨区域和跨国界的特点,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组织的危机管理模式。
同时,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城市危机,实现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城市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城市管理者应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加强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危机;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见的反馈,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城市危机。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LOGO
健全完善统一的城市危机管理决策指挥体系
1、健全统一的城市危机管理专门机构。 2、实施城市危机的属地化管理。 3、完善统一的城市危机报警信息网络。 4、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危机管理预警体系。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13日星期 五6时8分47秒 Friday, November 13, 2020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1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6时8分 47秒20.11.13
5.利益的原则。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保障人民的切 身利益,这也是与政府的根本职责对应的。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LOGO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现状
1.分兵把口 2.“救火式”的群众运动 3.危机管理服务处于多中心状态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2008年,中国南方多个城市遭受雪灾,然政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 重视,致使雪灾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恶化、扩大,公路、铁路封闭, 输电缆被积雪压毁,甚至连三峡输电动脉也被切断,广州火车站挤满 十万计急于回乡过年的学生和民工。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LOGO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LOGO
健全完善城市危机管理的法律支撑体系
1、在宪法中进一步明确规定紧急状态制度。
2、对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法律法规进行清理。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城市面临各种危机挑战,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突发疫情等。
有效的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可以帮助城市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减少损失并保护居民生命财产的平安。
本文将分析城市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
城市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危机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危机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灾后重建和救助工作,而恐怖袭击那么可能需要加强平安防范和警戒措施。
紧急性和时效性危机常常是突发事件,需要尽快采取行动来控制和解决。
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反响和决策是城市危机管理的关键。
资源限制城市危机管理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资、技术和财力等。
资源的缺乏可能会阻碍城市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预防与准备预防和准备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城市可以通过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城市规划和设计,提高应急设施和资源储藏水平等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
应急响应与调度当危机发生时,城市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并组织相关部门迅速行动。
有效的调度和协调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减少损失。
信息管理与传播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管理对于危机的处理至关重要。
城市可以建立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方便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共享。
同时,及时准确地传达危机信息给公众也是城市危机管理的关键。
合作与协调城市危机管理需要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应急部门、民间组织、企业等各方应强化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后续跟进与评估危机处理不仅仅是应急响应阶段,还需要进行后续跟进和评估。
对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调整和优化城市危机管理对策,提高应对能力。
结论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是城市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平安的重要措施。
预防、应急响应、信息管理、合作与协调以及后续跟进与评估等方面的对策都是城市危机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危机管理对策,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利益,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模式及策略
————————————————————————————————作者:————————————————————————————————日期: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的模式及策略-企业管
理论文
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的模式及策略
舒小兰雷菊华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402160)
摘要:在城市化高速进程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市危机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的发生,通过对危机的管理、控制和化解,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的城市危机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水平,本文浅析了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危机管理的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城市化;危机管理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232-01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舒小兰(1984-)四川泸州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策略研究。
雷菊华(1980-)湖南武冈人,电子工程学士,讲师。
一、控制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过快的城市化速度,将带来城市公共安全很多方面的问题。
城市化的进程必须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否则就会埋下安全隐患。
中国社会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的到来。
城市越大,风险越大,很多安全问题的爆发使城市政府无能为力,措手不及。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控制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有序
有效地进行城市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城市危机管理的法制体系
(一)城市危机管理应有宪法依据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
在宪法中对危机状态的确认、实施、政府危机管理权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将是对政府危机管理做出的最高最根本的指导。
因此,要保证城市政府危机管理的合法性,首先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危机紧急状态基本制度,为城市危机管理法制化提供宪法依据。
(二)加快城市危机管理的相关立法
城市危机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的,而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规定,才能保障危机管理的有效运行,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急机制中各个机构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和责任。
(三)完善危机发生后的政府问责制
服务型、责任型政府的建立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政府形象,使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完善危机后的政府问责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恢复社会秩序,避免危机的重复发生和恶性循环,做到对公众负责,对危机事件的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尊严。
三、加强城市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
危机预警就是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预测和仿真等技术对危机态势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做出前瞻性分析和判断,并及时评估各种灾害的危险程度,给管理者作出参考性的对策建议,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科学的
预警系统首先是及时收集和发现危机信息,再通过完备的判断和信息确认程序对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同时还要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二)对危机等级进行有效划分
危机预警体系需要对危机的灾害程度进行有效地划分。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我国的预警体系可以将危机分为四类: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根据突发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围、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级预案,分别以通用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三)建立城市危机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危机风险评估机制,首先要把握危机的数量、种类、性质、特点及其规律,评估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并进行分类,根据危机的不同性质,对危机划分等级;其次是根据不同级别的危机制度具体的危机处理战略和战术。
通过监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和趋势,分析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危机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为防范和处理危机作好准备工作。
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联动机制与协调机构
(一)完善城市危机应急联动机制
城市应急联动,就是将公安、消防、交警、急救、防洪、防震、公共事业、民防等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运作纳入到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当中,形成集多个部门为一体的社会紧急救助保障体系。
因此构建一个联动机制,首先是其党委直属市委领导,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的运行、指挥、协调工作。
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消防支队、武警
支队、交警支队、卫生局急救中心等单位派驻的领导、干警在联动中心实行24小时工作制。
这些联动单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应急危机发挥自己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沈荣华.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创新:中国面临的挑战、现状和选择[J].学习论坛.2006,(1).
[2]张茜.日本可持续发展城市[J].现代城市研究,2007,(1).
[3]王敬颖.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刘文光.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3).
[5]潘加军,张晓丹.转型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缺陷与重构[J].社会科学家,2004,(6).
[6]赵秀玲.城市化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7]王茂涛.构筑现代城市危机管理体系[J].城市建设与发展.2005,(6).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