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
赴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2篇

赴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2)赴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一)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我在赴延安考察学习过程中,深受启发并收获了很多。
首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阵地,参观了中央文化大革命遗址,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艰辛。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在延安集结,组建了革命的中共中央和解放区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在遗址中,我亲眼见到了毛主席、朱德等革命烈士的遗迹和会议场所,真实地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
其次,在延安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学风严谨和奉献精神。
参观了延安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了无数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墓碑,我对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心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延安中央党校参观时,我了解到党校严格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党员的切身要求,这激励着我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和更坚韧的意志。
最后,延安还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点,如黄河风情带、悦秦峡谷等。
这些美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大自然的壮丽和独特,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综上所述,赴延安考察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也领略了延安的自然之美。
这次考察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增强了我坚定信仰和热爱祖国的决心。
赴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二)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办公地点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
我有幸赴延安考察学习,对于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首先,延安的红色文化令人敬佩。
在延安,无论是陕北的黄土地,还是那些被石头垒成的窑洞,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历史记忆。
延安作为革命的圣地,保留了许多革命时期的建筑和场所,让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当年的独特氛围。
特别是参观中央党校和毛泽东故居,更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和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其次,延安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在延安的日子里,我看到许多青年学生追求真理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观察学习心得领会【篇一: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观光学习心得领会】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观光学习心得领会尔林兔中学:毛俊平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
多年来,我不过从书籍里、影视中、报刊上认识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仰望它的风采,感觉老区人民朴实的风情和崇拜的风采。
近期,我校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到革命圣地延安接收传统的再教育,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观光了杨家岭,枣庄,宝塔山等地方,天下来,感触良多,得益匪浅!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踪迹。
打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久都闪烁着光辉,对它的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睁开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域之一。
1931 年此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立革命依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留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地区。
1935 年 10 月 19 日,中共中心带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抵达陕北的红 25 军成功会师,最后成为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
从 1935 年到 1948 年,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 13 个春秋,被后代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原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怀着崇拜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观光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心领导的故居和中心计关办公地。
就是在这样狭窄、灰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概,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确立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养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关于赴陕西、甘肃考察学习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陕西、甘肃考察学习情况的报告中卫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三服务”和深化改革工作质效,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办和政研室抽调业务骨干力量组成2个考察学习组,分别于5月23日至27日、5月30日至6月2日赴陕西宝鸡、咸阳、西安、延安和甘肃平凉、金昌、武威、兰州、白银9个城市考察学习,并实地观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感受在“渭州平凉”“陈仓宝鸡”“秦都咸阳”“长安西安”“延州延安”“镍都金昌”“凉州武威”“金城兰州”“铜城白银”,每到一处我们先交流座谈、走访科室,再实地观摩、领略风貌,4—5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兄弟城市的生态之美、红色之美、发展之美、奋进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是一次增识长智之旅、互动交流之行。
(一)这是一次接受党性洗礼之行,让我们厚植了爱党爱国的情怀。
陕西、甘肃同为革命老区,历史内涵厚重,革命遗迹众多,红色资源丰富。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带领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
历经荡气回肠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落脚点”,也成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
白银会宁因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实现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由此开启崭新篇章,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赓续不断、世代相传。
其他7个城市也都播撒过革命火种,红色资源富集,红色文化浓厚,如今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更是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传播红色文化重要窗口。
(二)这是一次感悟历史文脉之行,让我们饱受了地域文化的熏陶。
延安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延安学习考察心得体会延安精神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祟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就必须向毛主席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具有政治的远见,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胸怀胆荡,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不狂妄,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延安人民正是凭借着创新精神依靠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当地深厚的黄土风情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游游资源,拉动经济增长。
近些年,我*旅游业突飞猛进,口岸边境风情、草原冰雪节及各种形式的那达慕,“马文化”越来越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新亮点。
但是与延安市相比我们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我个人认为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延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拥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旅游景点,早已声名远扬,中外游客自然接踵而至,我旗的历史地位及旅游资源不能与之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则为客观原因所至,突出表现在宣传力度不强,宣传阵容不大、宣传不能跟随时代步伐。
我旗成立六十年来,经济社会及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在宣传上应更加注重展现新时期牧人风采,宣传内容与形式也应有所突破,通过多种媒介宣传**,扩大盟外知名度。
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我发现延安经济正向着全面开发、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综合治理中,延安党委政府始终把山川秀美工程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摆在优先位置,不仅巩固了已有的经济成果,而且对环境整治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旗草场资源的日益退化,传统的畜牧业的局限性日益突显,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牧民增收困难,基于此,我们实施“围封转移”“两转双赢”战略,事实上也是东乌的山川秀美工程。
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

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靓丽宜居县城会有时——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马福堂王招平宋锦峰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由县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和政府办、城建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学习团,从20xx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利用7天时间分别对宝鸡的凤县、千阳、麟游和延安市的志丹、安塞5县就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学习和调研,期间还对宝鸡、延安两市及陈仓区的市政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观摩考察。
本次考察学习前,我们根据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作了认真的组织和准备,两市五县对我们这次考察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考察学习中,我们受到了各有关县区的热情接待,期间共参观了36个市政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典型,参加了五次经验介绍会议,召开了三次考察学习研讨会。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普遍受到了兄弟县的热情好客和周到服务,更感悟到了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建设成就。
几天紧张的考察学习,大家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振作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切实感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情概况与城市印象凤县、千阳、麟游3县在宝鸡市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潜力较大,城镇规模较小,建管成效巨大的县份。
凤县位处宝鸡市西南部的秦岭山区,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西临甘肃,南接四川,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宝成铁路、316国道和2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海拔较高,雨量适中,林草茂密,景色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和人居环境良好,境内珍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以铅锌、黄金为主的矿产贮量丰富,地上地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该县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工业基础坚实,农业独具特色,思路目标明确,发展势头强劲。
20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0元。
今年1—10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增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翻番已成定局。
赴陕西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赴陕西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三篇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
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赴陕西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赴陕西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一篇7月上旬,我们一行50多人到延安参观学习,是典型的红色旅行。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创造新中国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是艰苦奋斗。
这种精神是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代和长征中表现出来的世界闻名的特别艰苦的革命精神开展起来的。
在延安的宝塔山下,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所和党的七会所,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感觉,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决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延安时代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重要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消除侮辱,恢复主权。
延安精神是以压倒这一切的第一任务为中心酿造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联系,与群众密切联系,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其核心和主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是我党长期培育开展的传统风格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表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代和长征中表现出来的世界闻名的特别艰苦的革命精神开展起来的。
延安时代是我们党和人民军经过艰苦、成长、战胜最凶猛的日军,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根底的时期,我们党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经验和教训,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系统地多方面展开,到达了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艰苦卓越的斗争时期。
经过千辛万苦的2万5千里长征,第一次到达延安时,人民军队的主力不到3万多人,白区的工作几乎失去了,我党几乎陷入了绝境。
延安的调研报告作文

延安的调研报告作文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充满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延安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近日,我有幸前往延安进行了一次调研,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
延安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
这座城市曾经是中共中央在抗战时期的临时行政中心和战略后方。
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是一个展示延安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各种珍贵的文物和照片,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延安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比如枣园革命旧址。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撰写《实践论》时的居住地,也是他制定战略方针、领导决策的地方。
在枣园里,我们还参观了一座展示延安时期生活的模型,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和革命的氛围。
除了历史遗迹,延安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我们沿着延河漫步,欣赏着青山绿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延河是延安最重要的河流,它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在调研期间,我还了解到了延安作为一个革命圣地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的积极作用。
延安坚持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另外,延安还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总的来说,延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延安的革命历史和发展现状,也深刻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勇敢。
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之四

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之四一、引言1.1 从历史角度了解延安1.2 延安考察学习背景二、延安考察学习的感悟2.1 延安革命老区领袖的作用2.2 延安革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2.3 延安经验对于当前国家建设的启示三、延安考察学习的收获3.1 突破了思维框架,眼界得到拓展3.2 对于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有了深入的了解3.3 国家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四、结语4.1 延安考察学习的承前启后4.2 延安考察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4.3 个人对延安考察学习的坚定信念。
一、引言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
在1935年到1948年期间,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基地,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家、文化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当代,延安则成为了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旅游和商业的城市。
本章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究延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以及延安考察学习的背景。
1.1 从历史角度了解延安延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这里是周朝的都城之一。
在隋唐时期,延安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对于贸易和文化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等人率领革命队伍来到延安,开始了长达13年的漫长革命岁月。
在这段时期,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和“红旗渠”的源头,许多战略决策都是在这里制定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同时也是各大抗日根据地领导机构的所在地。
1.2 延安考察学习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延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和旅游城市。
同时,延安的光辉历史和主要领导人思想被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延安考察学习成为了许多政治机构和企业的必修课程。
在学习中,人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感受到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延安考察学习的感悟在参加延安考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切体悟到了延安革命老区领袖的作用、延安革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延安经验对于当前国家建设的启示,具体感悟如下:2.1 延安革命老区领袖的作用延安革命革命老区领袖用他们伟大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感染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为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内容摘要】靓丽宜居县城会有时,——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马福堂王招平宋锦峰,一、县情概况与城市印象,凤县、千阳、麟游3县在宝鸡市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潜力较大,城镇规模较小,建管成效巨大的县份,志丹、安塞两县分别位处延安市的西北部和北部,均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凤县、志丹等5个县城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个个规划合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青秀靓丽,二、主要做法与基本成效,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既是凤县、志丹等5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也是我们这次考察学习的重点,第一,认识到位,第二,规划到位,第三,投入到位,第四,管理到位,第五,领导到位,三、发展差距与对策建议,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县城,既是县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更是县域对外形象的窗口。
靓丽宜居县城会有时——赴宝鸡延安两市五县考察学习报告马福堂王招平宋锦峰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由县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和政府办、城建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学习团,从xx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利用7天时间分别对宝鸡的凤县、千阳、麟游和延安市的志丹、安塞5县就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学习和调研,期间还对宝鸡、延安两市及陈仓区的市政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观摩考察。
本次考察学习前,我们根据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作了认真的组织和准备,两市五县对我们这次考察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考察学习中,我们受到了各有关县区的热情接待,期间共参观了36个市政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典型,参加了五次经验介绍会议,召开了三次考察学习研讨会。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普遍受到了兄弟县的热情好客和周到服务,更感悟到了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建设成就。
几天紧张的考察学习,大家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振作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切实感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情概况与城市印象凤县、千阳、麟游3县在宝鸡市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潜力较大,城镇规模较小,建管成效巨大的县份。
凤县位处宝鸡市西南部的秦岭山区,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西临甘肃,南接四川,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宝成铁路、316国道和2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海拔较高,雨量适中,林草茂密,景色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和人居环境良好,境内珍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以铅锌、黄金为主的矿产贮量丰富,地上地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该县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工业基础坚实,农业独具特色,思路目标明确,发展势头强劲。
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0元。
今年1—10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增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翻番已成定局。
县城地处嘉陵江畔,一江两岸,东西环山,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居民接近3万。
千阳、麟游分别位处宝鸡市北部和东北部,均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
千阳北与甘肃接壤,东与麟游、凤翔相连,南与陈仓交界,西与陇县毗邻,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人口12、8万。
宝中铁路、陇凤公路穿境而过,距宝鸡、西安市分别为36公里、20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该县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较差,农业仍为主导,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千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
县城处在千河东岸,四面环山,植被良好,规划区面积8、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9平方公里,居民1、7万。
麟游古称杜阳、普润,传说因麒麟驾祥而得名,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
麟游群山皆秀,诸水环布,气候宜人,生态良好,享有“天然公园,森林氧吧”之美誉,同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存有大量隋唐时期的珍贵文物古迹,又享有“离宫之冠”的美称。
煤炭、陶土等矿产资源分布广、贮量大,开发前景良好,麟游还是全国著名的布尔山羊之乡,核桃、蜂蜜等土特产品质优量大,享誉省内外市场。
xx年完成生产总值5、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7元。
县城是七十年代初迁建的一座新城,三面环山,三河汇聚,穿城而过,规划区面积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居民1、79万。
志丹、安塞两县分别位处延安市的西北部和北部,均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志丹原名保安县,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故乡,曾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
县城地处周河两岸,规划面积16、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居民4、3万。
安塞县总面积2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6、4万。
该县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享有“民间绘画之乡”、“剪纸之乡”、“腰鼓之乡”和“民歌之乡”的美誉。
县城规划范围2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08平方公里,建成区1、9平方公里,居民3万。
志丹、安塞两县均属革命老区,土地广阔,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资源贮量可观,开发大见成效,为典型的能源经济,石油财政,xx年生产总值分别达29、3亿元、13、5亿元,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2、3亿元和1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0、2亿元和5、5亿元。
志丹县位列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和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县(市)。
凤县、志丹等5个县城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个个规划合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青秀靓丽。
宝鸡3县县城均依山傍水,周边生态环境良好,虽然城市建设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但个个都很别致,也很精致。
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当地环境优势,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层次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以及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一座座山水相依、城在绿中、水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花中的城市新气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凤县的城市亮化、千阳的园林绿化、麟游的旖旎风光,个性彰显,格调高雅,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也使我们感悟到江南水乡园林城市的神韵灵气。
志丹和安塞两县县城立地条件、周边环境与我县类似,近年来,他们凭借强大的财政实力,在硬手段、硬措施推进城市脏乱差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大眼光谋略,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建设档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从而使县城的面貌日新月异、缤彩纷呈,规划建设的不凡气度和综合管理的卓有成效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领略了小县城大都市的美妙风光。
二、主要做法与基本成效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既是凤县、志丹等5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也是我们这次考察学习的重点。
两市5县虽然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文地理、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一致,但他们的目标定位、基本思路、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方法手段基本是一致的。
近年来这5个县无论是城镇大与小、基础好与差、财力强与弱,都能适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确立目标,切实把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规划为龙头,以“三创”(创国家和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园林城市)为载体,以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靓丽城市,重塑对外形象为目标,按照规划起步,建管并举,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办法,治脏起步,治乱入手,统筹安排,科学规划,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强力组织实施了旧城拆迁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建设,有效推进了城市环境的大整治,市容市貌的大改观,市政建设的大跨越,对外形象的大改变,城市经济的大发展。
总的看,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就是“五个到位”。
第一,认识到位。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近年来,凤县、志丹等5县在推进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通过内外对比分析,明显感到了自己在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城市管理、推进市政建设上的差距和压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首先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抓起,纷纷组织走出去考察学习,请进来帮助指导,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学习和讨论活动,重新认识城市在推动县域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龙头和引领作用,认识城市在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对外开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适时调整思路,研究对策,真正把城市管理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而确立了统筹城乡,以城带乡,打造精品,重塑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为全面强化和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规划到位。
他们都能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经费上予以保障,工作上全力支持。
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一是因地制宜,准确定位。
凤县、千阳、麟游等3县根据县城两面环山、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特有自然优势,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园林县城的目标定位,麟游县还提出了“ 体现小巧美,注重生态景观,突出仿唐风格”的发展思路,使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进一步明晰。
志丹县则根当地历史文化背景提出了建设“红都保安、魅力志丹”的目标定位,所有这些,都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把握规模,合理布局。
各县都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市人口增长预期,合理确定城市规划的范围和建设规模,同时本着完善功能,体现特色,利于改造,便于实施的原则,合理调整建设布局。
千阳县基于中心城区用地比较紧张的实际,确立了“东控西进,南北扩展,沿山而过,适时跨越”的规划思路,现已构成“一个中心(老城区),两个小区(西新区、车站区)”的分布格局。
志丹县在实施东西控规、南北双扩,增大城市规划面积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协调、实用”的思路,重新调整了规划布局,为实施拆、改、建创造了条件;三是聚才引智,科学规划。
到了凤县、志丹等5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就是,富规划,穷实施;好的规划可以节约资金、创造财富;有什么样的建设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品位;只有落后的规划没有落后的建设。
因此,5个县不分穷富,都能在规划上花费精力,花大成本,他们分别邀请国内知名的设计单位和一流的设计人员进行规划,并采取了领导谋划、专家绘制、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认真讨论,履行相关程序后出台规划。
到目前,5个县已全面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局部地段的详细规划、街景规划及标志性建筑单体设计,这些规划不仅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四是依法实施,严格管理。
规划一旦制定,就严严格格实施,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更不能违规建设。
他们以《城市规划法》为武器,既能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一书两证”以及建设方案专家评审制度,又能依法坚决查处违规违章建筑,从而有效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三,投入到位。
加大投入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没有投入一切都是空话。
这方面,5个县都能根据县情实际,开拓思路,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条筹资建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