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合集下载

香港联系汇率制

香港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 7.8的水平上做上 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平上做上 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 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 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 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 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 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 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 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 7.8港元等于 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 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 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 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将港币的负 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 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 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当其 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 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 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 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 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 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 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 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 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 这两个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 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另一特点。 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行钞 票的少数地区之一。 票的少数地区之一。 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 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 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 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 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 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 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 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 息的“负债证明书” 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 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一制度被称为"联系汇率制度",也称为"钉
住汇率制度"。

该制度自1983年起开始实施,其主要特点是香
港货币当局将香港元与美元的汇率维持在一个固定水平,目前汇率的上下波动范围为1美元兑换7.75至7.85港元。

联系汇率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香港的货币稳定性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由于香港的贸易和金融业务与全球市场密切相关,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外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该制度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金融管理局负责管理和执行。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浮动汇率制度相比,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性较高,但也不完全排除汇率波动的可能性。

根据与美元的联系,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可能受到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此外,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意味着香港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同步调整的。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并非永久不变,香港货币当局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调整汇率的措施,但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

这种联系汇率制度在维持了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港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简介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美国之间的货币兑换制度。

根据该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港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的联系,旨在维持香港的货币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背景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货币港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维持香港的货币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与美国建立了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原理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原理是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干预来维持港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具体来说,香港金融管理局会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购买或出售美元来影响港币的供求关系,从而调整汇率。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优势1.维持货币稳定: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能够有效地维持香港的货币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和汇率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2.提高金融市场信心:稳定的汇率制度可以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香港。

3.促进国际贸易: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降低了企业在跨国交易中的汇率风险,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挑战1.外部冲击:由于香港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外部冲击可能导致汇率的剧烈波动,对香港的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2.资金流动:由于香港金融市场的开放性,资金流动可能导致港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的稳定。

3.政策调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调整,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影响1.香港金融市场:美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使得香港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和可靠,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香港。

2.香港经济:稳定的汇率有利于香港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企业和个人的信心,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3.对外贸易:稳定的汇率有利于香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提高了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发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

自1983年至今,这项制度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修订。

联系汇率制度符合香港的经济状况,且简单、一致、易于理解,能够满足香港这类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的需要。

联系汇率制度是最为强健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固若金汤、刀枪不入,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百分之百的转移反映在利率层面。

不同于中央银行制度,联系汇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且必须对包括大投机者在内的所有持港元和有意兑换港元者一视同仁,否则将损害货币当局的公信力并带来严重后果。

潘大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的这些特点,都是港股投资者有必要了解的,本文将对此作权威论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诞生香港在30年代放弃银本位后,长期与英镑汇率挂钩。

70年代初由于英镑改为浮动汇率,港元曾短暂的与美元挂钩。

由于70年代的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大幅贬值,港元在1974年11 月25日与美元脱钩并改为浮动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度实施的最初两年,港元运作曾一度非常顺利。

但港元大好的形势并未能长期维持,香港于80年代初爆发港元危机。

1983年港元危机最紧迫时,港元曾于两天内大幅贬值了13%港元汇率最低跌至1美元兑9.60港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前后的港元汇率走势为应对港元危机并拯救香港银行系统,港英当局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港元与美元按1美元兑7.80港元挂钩,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这项安排标志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诞生,成为之后30年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修订1983年10月至1988年7月这段时间,被视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第一个版本。

在此期间,货币基础的核心部分,总结余,并非完全遵守货币规则。

同时,管理银行同业结算系统的也不是香港货币当局,而是汇丰银行。

香港汇率制度

香港汇率制度

香港汇率制度1. 引言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自己独特的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

香港的汇率制度被认为是稳定、透明和自由的,与其它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香港汇率制度的原理、运作方式和优势。

2. 香港的汇率制度原理香港的汇率制度基于”货币局法”,旨在保持香港货币的稳定和与美元的联系。

根据法律规定,香港货币局负责维持港元与美元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一制度被称为”连汇制”,使得港元与美元的汇率始终保持在7.75至7.85的范围内,稳定可靠。

3. 港元与美元的联系香港的汇率制度与美元的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香港货币局按需买卖港元和美元,以维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其次,香港银行界对美元和港元的兑换提供自由竞争机制,使得汇率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变动。

4. 连汇制的运作方式连汇制的运作方式非常灵活,它使用了两个汇率和两种操作方式。

当港元汇率接近于7.85时,香港货币局会出售美元以购买港元,以保持汇率不超过7.85。

当港元汇率接近于7.75时,香港货币局会购买美元以出售港元,以保持汇率不低于7.75。

这种两边出手的方式使得连汇制能够有效地维持汇率的稳定。

5. 连汇制的优势香港的连汇制具有许多优势,使得香港的汇率制度备受称赞。

首先,连汇制使得港元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可靠,为香港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连汇制的灵活性保证了汇率能够根据市场变动进行调整,不受外部干扰影响。

最后,连汇制的透明度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准确预测汇率走势,降低了交易风险。

6. 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尽管香港的连汇制相对稳定,但仍面临一些实践中的挑战。

首先,香港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确保连汇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其次,香港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波动,及时调整汇率政策以应对风险。

最后,香港需要采取措施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以确保连汇制的顺利运作。

结论总之,香港的汇率制度是稳定、透明和自由的。

连汇制保持了港元与美元汇率的稳定,为香港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究竟该不该存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当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政府极力维系住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本文首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之后又分析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

再主要结合1998年香港保卫战实例,简略的与泰铢保卫战进行分析。

最后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以及维护进一步研究阐述。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保卫战;泰铢危机等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香港的货币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首先是从1863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后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香港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变为与英镑挂钩,当时是1英镑兑16港元(12/1935 - 11/1967);1英镑兑1455港元(11/1967 - 6/1972)的固定汇率制度。

之后香港一度与美元挂钩。

1972年到1974年,按照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5650港元(6/1972-2/1973);1美元兑5085港元(2/1973-11/1974),尔后1974年到1983年,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仍与美元挂钩,在这期间,由于货币及信贷的过度增长,和投机炒卖等活动致使港元日渐贬值,港元汇率持续走低。

1983年香港政府发布新汇率政策,借此稳定港元,规定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交易。

从1983年至今,香港汇率制度一直为以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从香港货币制度的演变,和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香港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其实是两者一体的,密不可分。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属于货币发行局制度。

货币的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一、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金融管理局并不控制而且也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是保持汇率稳定。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

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

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

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

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

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

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

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蔡杰(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第一部分联系汇率制及其特点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其实质是货币局发行制。

发钞银行(汇丰、渣打和中银)如要发行港元,要按1USD=7.8HKD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以换取外汇基金发出的“负债证明书”,然后凭“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币,发钞银行向其他银行供应港元现钞时也按1USD=7.8HKD的固定汇率。

但是在其他场合,港元兑换外汇的汇率则由市场供求决定。

从理论上讲,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的波动趋近于零,其机制如下:当港元下跌至1USD=7.8HKD以上且其幅度大于交易费用时,发钞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美元以低于1USD=7.8HKD的汇率买入港元,然后以1USD=7.8HKD的固定汇率将港元买给外汇基金,换回美元,从中赚取汇差。

其他银行也同样可以通过发钞银行进行上述的套汇活动。

随着套汇活动的进行,市场上港币供应减少,外汇供应增加,港元汇率逐渐向1USD=7.8HKD的中心汇率靠拢。

反之,当港元升至1USD=7.8HKD以下且幅度大于交易费用时,套汇活动同样能使港币跌回1USD =7.8HKD的价位。

这套机制被称为“套汇与竞争”机制。

与现实中的其他固定汇率制,尤其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冲击并崩溃的其他固定汇率制相比,联系汇率制有以下特点:1、汇率制下的港元有足值的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准备。

港元发行时,发钞行要想发钞,必须以7.8HKD=1USD的汇率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

这种作法剥夺了香港货币当局滥发货币的权力,使得港元的币值相对较稳定。

而在其它的固定汇率制下,央行仍拥有完全的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的目标也绝非仅仅是稳定汇率。

为了国内经济目标,这些国家常常过量发行货币,从而产生了通货膨胀的倾向,因此这些国家的货币发行通常没有足值的外汇保障。

2、两者中心汇率的确定方式不同,可调节程度也不同。

港元的中心汇率是在港元发行时决定的,其数值等于发钞行发钞时向外汇基金缴纳的外汇与发行的港元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5 年推出 3 項措施的背景
❖ 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投機 ❖ 香港經濟狀況改善 ❖ 美元貶值
總結餘
十億港元 60
50
總結餘(不包括外匯基金 債券的利息支出)
十元億港 60
50
40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2003
2004
2005
港元與美元利率
一個月本港銀行 同業拆息
一個月倫敦銀行 同業拆息
貨幣環境過度寬鬆的影響
❖ 長遠而言會增加通脹壓力及產生 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
❖ 倘若息差太大, 將來需作出一次過 大幅調整時, 亦會令市場不穩定
三項優化措施
三項優化措施
強方兌換保證
弱方兌換保證
兌換範圍操作
三項優化聯繫匯率制度的措施 ①
1993年4月1日
外匯基金管能
❖ 維持港元匯價穩定 ❖ 透過穩健投資策略,管理外匯基金 ❖ 促進香港銀行體系穩健 ❖ 發展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使貨幣暢順流

匯價穩定的重要
❖ 香港是細小而高度開放型經濟體系 ❖ 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對外貿易總值相等
於本地生產總值 (GDP)的4倍
❖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 匯價波動會影響海外

貨幣政策目標
貨幣穩定,即保持港元匯價穩定,在外 匯市場港元兌美元的匯率保持在 7.80 港 元兌1美元左右的水平
美元作為掛鈎貨幣的原因
❖ 美元是本港從事對外貿易與金融交易主 要採用的貨幣
❖ 美國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 香港與美國的經濟週 期相關性最高
流通貨幣
港元鈔票由三家發鈔銀行負責發行, 並以美元按固定匯率提供十足支持。
固定匯率
港元紙幣
HK$7.8=US$1
美元
銀行結算戶口的結餘總額
金融管理局
銀行 銀行 銀行 銀行 銀行 銀行 銀行 (持牌銀行在金管局開設的結算戶口)結餘總額 =銀行同業流動資金供應水平
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
❖ 構成香港政府以外匯基金記帳的直接 及無條件的責任
市場的疑慮: ❖ 亞洲金融風暴 ❖ 在人民幣貶值的傳言下, 市場懷疑 金管局對維持聯繫匯率的決心 ❖ 大量沽空港元,令流動資金緊拙及 利率大幅波動
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利率走勢
年率(%) 100
年率(%) 100
90
90
80
隔夜同業拆息 第一浪
80
70
70
第二浪
60
泰銖自由浮動
60
(7月2日)
第三浪
50
聯繫匯率制度的背景
❖ 1982 - 83年中英就中國恢復行使香港
主權的談判,引起信心危機,港元大
幅貶值。

1983年
10月17日起實行聯繫匯率制度。
❖ 「貨幣發行局」制度 的一種
貨幣發行局制度
❖貨幣基礎 (Monetary base) 得到十足 的外匯儲備支持
❖貨幣基礎包括: ❖流通貨幣 ❖銀行體系結餘總額 ❖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未償還總額
50
第四浪
40
40
推行七項技術性
30
措施 (9月7日)
30
20
一個月同業拆息
20
10
10
0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七項技術性措施
於 1998 年 9 月初推出 7 項技術性措施, 以進一步鞏固香港的貨幣發行局制度
七項技術性措施
外匯市場 2002-05 年期間的發展
港元/美元
8.00
7.95
7.90
港元市場匯率 弱方兌換保證
港元/美元
8.00 7.95 7.90
7.85
觸發兌換保證
7.85
7.80
7.80
7.75
7.75
7.70
7.70
7.65
7.65
7.60
7.60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7.70
7.70
23/5
20/6
三項優化聯繫匯率制度的措施 ③
設立兌換範圍,範圍內可進行符合貨 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原則的市場操作
7.90
7.90
7.85
7.85
兌換
7.80
範圍
7.80
7.75
7.75
7.70
7.70
目的
❖ 消除跟港元升值潛力有關的不確定性 ❖ 令港元利率更貼近美元利率 ❖ 改善聯繫匯率制度的運作
兌換保證
貼現窗
弱方兌換保證
金管局
美元
銀行
港元 1 美元 = 7.80 港元
清楚表明政府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的決心
貼現窗
銀行
金管局
銀行以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為抵押品 與金管局訂立回購協議,按照貼現率 獲取日終 (每天 4:30pm) 流動資金
避 免 利 率 過 度 波 動 ,但 當 港 元 受 到 重 大 的 沽 售 壓 力 下, 容 許 利 率 有 秩 序 地 調 節。
8.5
8.0
國商(香港) 墨西哥
倒閉
貨幣危機
(91年夏季) (95年1月)
亞洲 金融風暴 (97年7月
-98年)
2001年 9月11日
人民幣匯率 體制改革 (05年7月)
7.5
7.0 6.5
(全 87球 年股10災月)(9波0危年斯機8灣月)歐洲制匯危率機機 (92年9月)
公布鄧小平逝世 (97年2月)
❖ 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劵的發行計劃始於 1990年3月
❖ 票據年期分為91, 182及 364天,債 劵年期分為2, 3, 5, 7, 10及 15年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如何運作?
自動調節機制 (1)
自動調節機制 (2)
聯繫匯率對外來沖擊的承受能力
港元/美元
9.5
9.0
推出聯繫匯率制度
(83年10月)
金管局在強方兌換保證下以7.75港元兌 1美元的匯率向持牌銀行買入美元
7.85
7.85
7.80
7.80
7.75
7.75
7.70
7.70
三項優化聯繫匯率制度的措施 ②
逐漸將金管局在弱方兌換保證下向持牌 銀行賣出美元的匯率從7.80移至7.85
7.90
7.90
7.85
7.85
7.80
7.80
7.75
7.75
阿根廷放棄 貨幣發行局制度
(02年1月)
雷曼兄弟倒閉及 全球金融危機
(08年9月)
6.0
5.5
5.0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01 03 05 07 09
優化聯繫匯率的措施
❖ 1998 年 9 月 ( 7 項措施 )
❖ 2005 年 5 月 ( 3 項措施 )
1998 年推出 7 項措施的背景
港元兌美元匯率
港元 / 美元 7.90
港元 / 美元 7.90
7.85
7.85
7.80
7.80
7.75
7.75
7.70
兌換範圍
7.70
港元市場匯率
7.65
弱方兌換保證
7.65
強方兌換保證
7.60
7.60
Q1 Q3 Q1 Q3 Q1 Q3 Q1 Q3 Q1 Q3 Q1 Q3 Q1 Q3 Q1 Q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