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昆明的雨》中有“城墙草木深,孟夏草木长”,下列关于“孟夏”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B.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六月。

C.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七月。D.夏季的第四个月,即农历八月。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学学半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

二、字词书写

3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即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hào)(1)___________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tì)(2)___________。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xiá)(3)__________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多么短(zàn)(4)__________,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三、现代文阅读

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①“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

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

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但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建立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踏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给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4 . 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5 . 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怎样实现理想?作者认为要有赤子之心、兴趣激情、踏实合作、责任使命,四个分论点层层递进,不能调换顺序。

B.第③段的论证过程是:先引出论点,再引用孟子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然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赤子之心能赋予我们建立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C.作者认为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有兴趣就能一帆风顺实现理想。

D.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年轻人更应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6 . 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

课内现代文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7 .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内容

8 .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10 .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括号前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11 .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随园记

[清]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①,树之荻千章②,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③,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④,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⑤而旷也为设宧窔⑥。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⑦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⑧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见矣。

己巳三月记。

(《袁枚文选》(清)袁枚著.高路明选注,作家出版社,有删减)

(注释)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②荻千章:楸树千株。③舆台嚾呶:地位低贱的人叫喊吵闹。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⑤蓊(wěng)郁:茂盛浓密貌。⑥宦(yí)窔(yǎo):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东北角设厨房。此即代指这些设施。⑦夭阏(è):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⑧苏子:宋朝大文学家苏轼。下面的引文出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13 . 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一处)

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西行二里(______)

(2)树之荻千章(______)

(3)易其义(______)

(4)遂乞病(______)

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2)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见矣。

16 . 作者以“随”字来命名自己园子的用意是什么?

五、句子默写

17 . 诗文默写。

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醉翁亭记》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六、名著阅读

18 . 名著阅读。

(1)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以上文段出自《 ___________ 》,上述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还有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庭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___________。

(3)艾青原名 ___________,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七、综合性学习

19 . 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 月3日正式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并举行相关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今年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计,开启中非友好相处的时代新篇章。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GDP发展调查表(单位:美元)

材料三: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今年3月份,正式发布了《成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在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成都未来主要的目标、任务,以及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致方向。

凤凰周刊:

阎星:成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市场中心。成都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它所辐射到的人口总量、经济体量十分巨大。整个成都经济区大约有3000万人口,对应的GDP接近2万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区。

(1)请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仿写下列句子,将横线补充完整,使语意连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硌”沟通了东西方古代的文明。;一条商路,承载千年文明。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穿越时空,依旧如此绚烂神秘。历史的画卷,拂去岁月的尘灰,我们依稀看到,;我们仿佛听到,异乡

人对丝绸、瓷器的赞美。

(3)针对材料三中阎星的回答,请你替凤凰周刊设计一个问题。

八、作文

20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或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片文章。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

…………

啊,这是我熟悉的地方,可它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笑,皆是风景。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