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听课记录简案
音乐听课记录范文六篇

音乐听课记录范文六篇音乐听课记录1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进课室,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一)、新歌导入播放一段电影视频,请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一路平安》请大家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1、这首乐曲与哪一首歌的旋律相似?2、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3、这首乐曲是几拍子?4、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跳什么舞蹈?5、你觉得影片中乐手们问水面要演奏完就熄灭蜡烛?6、你指导这部影片的片名是什么吗?7、为什么在着幸福、浪漫的时刻,影片中的音乐是忧伤而不是明朗、欢快的?您觉得它暗示了什么?8、你认为这首音乐适合出现在舞会的开始还是结束?我的思考:应该在让学生听音乐之前就将问题提出,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清晰的学习。
所有的回答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回答。
(二)欣赏电影《魂断蓝桥》与《友谊地久天长》背景学生欣赏视频与音乐,教师解说。
(三)学生第一次听歌曲第一遍:要求学生边听边拍重拍。
第二遍:让学生边打拍边唱。
第三遍:请学生站起来唱。
我的思考:1、不能在不了解学生是否会唱的情况下,就贸然请学生演唱。
2、教师的演唱不是很完美,声音太大,没有调整好嘴巴与话筒的距离,让声音显得很噪、沙哑(在后面进行旋律线教学时演唱比较好、舒服)。
3、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唱得比学生还大声,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留意学生的演唱的。
4、教师的演唱感情不够投入。
5、教师背着学生弹琴与伴奏不是很合理,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关注不了学生的表情甚至演唱。
(四)歌曲教唱1、教师弹琴,学生听伴奏试唱。
2、教师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3、在教师的伴奏下,学生唱全曲。
(五)分析《友谊天长地久》中的音乐要素1、节拍:四四拍,弱起小节。
2、节奏:附点节奏,倾向性强。
3、旋律:素材简练,婉转流畅。
4、曲式结构:起承转合,AA1A3A4(六)分组请学生跟老师进行演唱接龙游戏1、第一组演唱:开始唱走音了教学用语:啊!你们唱到哪里去了?不要紧,我们再来。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简案

《七彩的管弦》初中沙正明教课程:①播放影《猫和老鼠》中小猫指管弦演奏片段,入。
:真看下边段,有没有你熟习的器,例。
②听辨常器音色。
采纳小学音教材中名曲片,断如大提琴演奏的《天湖》、小提琴奏的《彼得与狼》片段。
③教将西洋管弦的器片在黑板上,将学生疏三个小,合作按器的特点怎样将以上器分三。
(弦、管、打)④听辨《青少年管弦指南》各器演奏的片段,学生听辨是由哪一种演奏的并出音色特点。
⑤介管弦;播放西洋管弦演奏的《天空之城》(久石曲),初步感觉管弦的表魅力(粗听作品)。
⑥欣曲《两个犹太人》(精听作品)。
介《两个犹太人》;听《两个犹太人》片段,学生行想象并领会,音家怎通不一样器的演奏来表两个不一样的人物;“富人”和“人”的演奏器与人物形象能否切合;听后半段曲学生行想象,两个犹太人的是什么内容。
⑦欣管弦曲《卡序曲》(精听作品)。
听主A,:音描的是什么景(快、、日景);再次听,思虑是什么器起主要的衬着成效(打);看,参加打奏,体情;介法国作曲家比才及《卡序曲》,并整体欣曲;听音主B,感觉音特点(快、跳,的景);听音主C,感觉音特点(行曲格,斗牛士入);介盘旋曲A+B+A+C+A+D+A+E+A⋯⋯;完好看《卡序曲》演奏。
⑧介日本音家久石,欣他的管弦作品《豆豆》(影《猫》主曲。
⑨小,介绍音网站。
)薛:《七彩的管弦》是湘版新修音教材七年上册第六元内容。
于西洋管弦有关知的认识和感觉西洋管弦表的魅力是元教课的主要目。
但初中学生一般于管弦知的知和管弦作品的欣趣不会太,学的主性不会太。
怎样激学生的学趣,是好达成教课目的关所在。
正明老的《七彩管弦》的和施教,我供给了一个可供借的事例。
其一,关注初中学生的趣点,能激学生学趣的教课资料。
教课中除了要点析了教材里已有的两首管弦曲目《两个犹太人》和《卡序曲》,教了中学生很关注的日本有名音家久石的音作品《猫》和《天空之城》,学生特别感趣的风趣趣的《猫和老鼠》画,有学生在小学段倾听欣的熟习而典的音作品主,如《天湖》《彼德与狼》等。
二年级音乐听课记录范文

二年级音乐听课记录范文一、听课时间。
[具体时间]二、听课地点。
[教室名称]三、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四、授课内容。
五、课堂流程记录。
(一)导入环节。
老师一进教室就像个音乐小精灵一样,蹦蹦跳跳地问同学们:“小朋友们,今天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音乐的世界里玩耍呀?”同学们立马兴奋地大喊:“想!”然后老师放了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同学们跟着节奏拍拍手、跺跺脚,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趣勾起来啦。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音符。
老师拿出了几张画着小音符的卡片,有“哆”“唻”“咪”等等,可有意思啦!她指着卡片说:“这几个小调皮呀,就像咱们班的小朋友,各有各的性格。
‘哆’是个稳重的大哥哥,‘唻’是个活泼的小姐姐。
”同学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这些音符。
2. 学唱歌曲。
(三)巩固练习。
1. 分组演唱。
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大家比赛唱歌。
每个小组都鼓足了劲儿,唱得可带劲了。
老师还评选出了“最佳演唱小组”,给他们发了小奖品,没得到奖品的小组也不气馁,都说下次要努力。
2. 音乐游戏。
老师又带着大家玩了一个“音符蹲”的游戏。
每个同学代表一个音符,老师喊到哪个音符,对应的同学就要蹲下来。
这个游戏可好玩了,同学们玩得满头大汗,还不想停下来。
(四)课堂总结。
快要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今天在音乐的世界里玩得开心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开心!”老师笑着说:“那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能更加喜欢音乐,让音乐陪伴你们快乐成长!”六、听课感受。
这堂课真的太有趣啦!老师就像一个魔法师,把枯燥的音符变得生动有趣,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欢乐中学习音乐。
她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语言幽默风趣,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唱歌,还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我要是能回到二年级,也想上这样的音乐课!。
音乐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音乐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音乐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为主题,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三位音乐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听课记录:(1)教师A课题:《欢乐的舞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曲的特点,感受舞曲的节奏和旋律;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舞曲,引导学生说出舞曲的特点;2. 新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舞曲的节奏和旋律;3. 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展示所学成果;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舞曲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教师B课题:《二泉映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过程;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二泉映月》的旋律,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曲子的特点;2. 新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过程;3. 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展示所学成果;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二泉映月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方法。
(3)教师C课题:《动物狂欢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叫声,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动物叫声的录音,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特点;2. 新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叫声;3. 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所学成果;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狂欢节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方法。
音乐教研员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授课班级:一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时间:2021年10月20日听课地点:学校音乐教室二、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小星星》2.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歌曲《小星星》的优美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以欢快的音乐作为课堂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随后,张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歌曲《小星星》的背景,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聆听张老师播放了歌曲《小星星》,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聆听过程中,张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和低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演唱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小星星》的演唱。
在演唱过程中,张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表演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小星星》的表演。
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星星、月亮、小猫等角色,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内容。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张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聆听、演唱、表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认真聆听、演唱和表演。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歌曲《小星星》的演唱技巧,提高了音乐素养。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体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五、改进意见1. 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张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丰富教学内容张老师可以尝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美术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课间都玩哪些有意思的游戏?师:你们会玩拍手游戏吗?(多媒体出示拍手歌)师:哪位同学和我一起来玩?(师带领学生结伴玩拍手游戏。
)师:同学们玩得可真开心,北京的小朋友也会玩拍手游戏,你们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在玩拍手游戏时唱的一首儿歌呢?生:想。
师:这首儿歌的名字叫《打花巴掌》。
(多媒体出示儿歌内容)生:齐读课题。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曲。
(师引导学生听到x x x时拍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唱歌曲1、分析歌曲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生:喜欢。
师:这首儿歌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曲不太一样,前半部分是——说出来的,后半部分是——唱出来的,由“说”和“唱”两部分组成。
2、学习“说”的部分①指导学生正确读出附点八分音符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前半部分,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读的不错,如果你们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节奏来读就更好了。
教师示范后,学生再读。
师: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附点音符,你们知道在哪吗?生:“我们”的“我”。
师: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多媒体出示附点八分音符及相应的字)我们应该怎么读呢?生:把“我”字读的长一些,请学生示范并评价。
师示范,生模仿,后三段相应的字也加以讲解。
②生齐读“说”的部分。
③生加上拍手读“说”的部分,老师接唱“唱”的部分。
(为学习“唱”的部分做铺垫)师:现在我们加上拍手,完整的把第一部分读一读,“唱”的地方老师来唱。
④随录音边拍手边读,注意要加快一点速度,“唱”的地方对口型默唱。
(为学习“唱”的部分做铺垫)3、学习“唱”的部分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对这首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它是由“说”和“唱”两部分组成的,谁能告诉老师“唱”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他们干什么去了?生:他们去采花了。
师:都采到什么花了?生:有茉莉花、海棠花、野菊花、玫瑰花、牡丹花。
师:我们把带有节奏的花采回(读节奏)(多媒体)①生随琴逐句学唱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试着唱一唱,老师弹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关于小学音乐听课记录【三篇】

关于小学音乐听课记录【三篇】小学音乐听课记录1 一、课前1、小魔术,老师与学生一起做绕手腕的魔术,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2、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魔术。
二、引入1、管弦乐队讲的故事,你想听吗?你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2、音乐响起,老师配上讲述词。
这是一位怎样的魔法师?(突然强的旋律片断)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铜管乐器,很明亮的音色,震撼了一切。
魔法师威力无边。
3、这是一把怎样的小扫把?小扫把的旋律是怎样的?(活泼的.)它的乐器属于哪一类?是铜管还是木管?它是大管,看一看大管的图片哼唱扫把的主题音调,用BONG来唱、看谱子中哪些音乐要素使得这段音乐显得更活泼?(顿音记号一一音乐更加跳跃;休止符一一音乐更加短促)老师指导:八分音符也给人短促的感觉。
再唱一唱扫把主题,用人模仿小扫把的样子走步子,原地做。
4、有一个小徒弟,偷听到了一句咒语,接下来他会怎么做?5、小徒弟试一试咒语,小扫把有反应吗?(学生根据音乐说……)6、听到了打水的声音,倒水的声音了吗?(老师指导下行音乐是倒水的声音)7、说一说小扫把子神情8、听:小扫把的主题反复了几次,请同学们用手指来表示。
每次都是一样的吗?乐器?力度?(大管一一小号一一管弦乐;力度也是越来越强)你好像看到了水越来越?9、小结:这里用到的音乐表现手法是一一主题反复。
10、水越来越多,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说)IK你听到水流的声音时请你做出流水的动作。
(学生听并做动作)12、水流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拉弦乐器)13、拉弦乐器的图片14、水声后来停下来了吗?再听音乐。
(水声一直有,小扫把一直拎水)音乐越来越激烈,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纱,小弟子心情?15、小弟子劈碎了小扫把,听一听小扫把怎样了?(死了-----怎么又起来了,走起来了,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学生讲一讲。
)16、师父来了,一切归于平静。
三、完整欣赏1、根据音乐,学生走一走小扫把的走步(只走主题第一次)2、听到水的声音做一做水的动作3、很多小扫把复活了,音乐的力度与速度怎样的变化?大家再走步四、小结1、在从小弟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指名说,一两句话就行)2、作品简介3、交响诗与交响童话简介。
音乐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音乐《小星星》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三年级二班听课教师:全体音乐教研组成员听课时间:2023年4月15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星星》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会演唱。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小星星》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接着,张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起儿时学过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歌曲(1)讲解歌曲背景:张老师简要介绍了《小星星》这首歌曲的来源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
(2)学习歌曲旋律:张老师通过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
(3)学习歌曲节奏:张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并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4)分组演唱:张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体验张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
同时,张老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听课评价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
张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演唱、分组演唱、情感体验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课堂氛围活跃。
张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4.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情感升华。
5. 教学反思到位。
张老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改进建议1. 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彩的管弦》初中长沙陈正明教学过程记录:①播放电影《猫和老鼠》中小猫指挥管弦乐队演奏片段,导入课题。
设问:认真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有没有你熟悉的乐器,请举例。
②听辨常见乐器音色。
采用小学音乐教材中名曲片,断如大提琴演奏的《天鹅湖》、小提琴齐奏的《彼得与狼》片段。
③教师将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图片贴在黑板上,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合作讨论按乐器的特点如何将以上乐器分为三类。
(弦乐组、管乐组、打击乐组)④听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各乐器组演奏的片段,学生听辨是由哪种乐组演奏的?并说出音色特点。
⑤简介管弦乐队;播放西洋管弦乐演奏的《天空之城》(久石让曲),初步感受管弦乐的表现魅力(粗听作品)。
⑥欣赏乐曲《两个犹太人》(精听作品)。
简介《两个犹太人》;听赏《两个犹太人》片段,让学生进行想象并体会,音乐家怎样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来表现两个不同的人物;讨论“富人”和“穷人”的演奏乐器选择与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听赏后半段乐曲让学生进行想象,两个犹太人的对话是什么内容。
⑦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精听作品)。
听赏主题A,讨论: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欢快、热闹、节日场景);再次听赏,思考是什么乐器组起主要的渲染效果(打击乐组);观看视频,参与打击节奏,体验情绪;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及《卡门序曲》,并整体欣赏乐曲;听赏音乐主题B,感受音乐特点(欢快、跳跃,热闹的场景);听赏音乐主题C,感受音乐特点(进行曲风格,斗牛士入场);简介回旋曲式A+B+A+C+A+D+A+E+A ;完整观看《卡门序曲》演奏视频。
⑧简介日本音乐家久石让,欣赏他的管弦作品《豆豆龙》(电影《龙猫》主题曲。
⑨小结,推荐音乐网站。
)薛晖简评:《七彩的管弦》是湘艺版新课标修订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
对于西洋管弦乐队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感受西洋管弦乐队表现的魅力是该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初中学生一般对于管弦乐队知识的认知和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兴趣不会太浓,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太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较好达成该课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陈正明老师的《七彩管弦》的设计和施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其一,关注初中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材料。
教学中除了重点赏析了教材里已有的两首管弦乐曲目《两个犹太人》和《卡门序曲》,教师还组织了中学生很关注的日本著名音乐家久石让的音乐作品《龙猫》和《天空之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幽默风趣的《猫和老鼠》动画视频,还有学生在小学阶段聆听欣赏过的熟悉而经典的音乐作品主题,如《天鹅湖》《彼德与狼》等。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二,关注初中学生欣赏音乐的特点,采取“聆听”与“视听”相结合的音乐欣赏方式。
音乐欣赏需要纯耳朵“聆听”,这样更能感受音乐的表现特点。
但初中学生欣赏音乐,不仅需要纯“聆听”,更需要耳朵和眼睛结合的“视听”,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陈老师在教学中采取了“聆听”与“视听”结合的方式,即体现了音乐欣赏的特点,又关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特点。
《天空之城》《猫和老鼠》《龙猫》《卡门序曲》都采用了“视听”欣赏的方式,而听辨乐器音色、听辨乐器组、《两个犹太人》等都采的是纯音听响的“聆听”方式,二种方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管弦乐曲的表现魅力,取得了较好的音乐欣赏效果。
其三,关注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活动参与的方式实施教学。
对西洋管弦乐队相关知识的认知也是该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女口,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辨认西洋管弦乐队中主要乐器以及音色,知道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组,西洋管弦乐队的表现特点等。
陈老师在教学中紧靠这条知识的暗线展开教学,并采取灵活巧妙的教学形式。
女口,以听辨经典乐曲片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西洋乐队中几种主要的乐器,并通过聆听体验的方式,充分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采取图片展示和给乐器分类的方式,让学生对西洋管弦乐队的所有乐器种类以及西洋管弦乐队乐器的分组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浏览式的聆听《青少年管弦乐指南》片段和《天空之城》片段,精听经典名曲《两个犹太人》和《卡门序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管弦乐曲的艺术表现魅力。
在精听乐曲中,又采用问题引导和活动参与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思维、动作、演唱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感受乐曲,表现乐曲,理解乐曲。
如果要说该课教学中的不足,认为有两个问题,提出来与陈老师探讨。
第一是该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过于丰富。
要将该课所涉及到的音乐播放一遍也需要不少的时间,而有些还是精听的曲目,需要反复聆听、分段聆听、参与表现聆听。
同时还要辨认乐器、了解乐队的分组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等知识性内容,都需有一定的时间讲解和探讨,这样一来,四十或四十五分钟的课时就会显得较紧张,时间一紧张教学就不能出现“意外”,只有尽可能按时走完所有的教学流程,而这样一来又必定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
建议两首精听曲目或精听一首,或有详有略。
第二是《两个犹太人》的欣赏是否过于具像化。
教学中有一个聆听要求为“听赏后半段乐曲,让学生进行想象,两个犹太人的对话是什么内容。
”我想,这不是音乐能回答我们的问题,也不是音乐欣赏所主导方向。
《钢琴魅力之旅》小学衡阳李莎莉教学过程记录:①介绍钢琴的结构等。
②欣赏由老师钢琴弹奏的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感受钢琴的音乐表现力。
③欣赏由朗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简介朗朗,学生哼唱《保卫黄河》的旋律。
④师讲述贝多芬的《月光》创作故事(用时过长),欣赏由教师现场演奏的《月光》,在《月光》的伴奏中进行诗朗诵。
⑤由两位同学四手联弹《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师讲解各乐段表现的情境。
⑥两学生再一次弹奏乐曲的第一部分,全体同学动作参与表现音乐(随音乐踏步)。
⑦学生演奏乐曲第二部分,同学器乐参与表现。
⑧欣赏交响乐版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⑨学生谈该课的学习感受。
薛晖简评:教学能紧靠感受“钢琴演奏表现艺术”这条主线展开,选用了一些经典的钢琴曲目欣赏感受,同时采取通过钢琴演奏名家演奏、教师现场演奏、同学现场演奏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学效果好。
另,在欣赏钢琴曲目时,也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学生参与音乐的方式,如演奏主题、动作参与表现音乐、器乐参与表现音乐、配乐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聆听体验和参与表现音乐,以多种形式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教学中钢琴的介绍、朗朗的介绍不太巧妙(屏示文字信息,学生念)。
三首钢琴曲的欣赏不够深入,只为浏览性的欣赏,尤其是前两首乐曲的欣赏。
如果该课题放到初中学段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能更好地达成音乐音乐教学目标。
《打掌掌》小学益阳庄婵娟教学过程记录:①学习打掌掌。
老师边念《打掌掌》歌词边拍手,学生两人一组模仿。
边聆听歌曲《打掌掌》边玩打掌掌的游戏。
老师重点提示“开在小河边,开在小山上”处打法上的不同(由前面的二拍子变成了三拍子)。
③学生创编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④教学生脚的动作,手脚配合随乐参与表现。
⑤演唱歌曲《打掌掌》(仅2遍)。
⑥老师唱一遍歌谱,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几个音。
⑦教师边做柯尔文手势(亦称柯达伊手势)边教唱歌曲中的三个音。
(用时较长)⑧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⑨学生上台表演歌曲。
薛晖简评:课的前面部分让学生用打掌掌的动作充分参与音乐表现,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且动作的设计由易到难,学生的参与效果好。
但这部分用时过长,占到了整节课的三分之二的时间。
一直用动作表现,会让学生感觉到累,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歌曲的演唱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仅演唱了两遍歌曲。
歌谱学唱的环节过分强调3、5、6三个音的手势的位置,而没有关注“唱准三个音”这个最主要的唱谱目标。
这也是老师们运用柯尔文手势指示学生唱音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定要明白,柯尔文手势是提示学生唱准音的手段,不是目标。
建议该课的教学稍做调整,将唱准三个音放在该节课的中间部分,让学生稍作休息。
同时还要强调歌曲演唱,达到能背唱歌曲的程度,这样能更好地边唱歌曲边用动作参与表现。
《美妙的人声》初中长沙教学过程记录:①欣赏约德尔唱法演唱的视频片段,简介约德尔唱法。
(不知此环节设计的用意如何)。
②分别聆听由男声、女声、童声演唱的歌曲片段,说出演唱者姓名和歌名(《我和你》《青藏高原》等),介绍人声的大致分类(男声、女声、童声。
)③聆听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片段。
完成选择题:属男高还是男低,属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简介世界三大男高音。
④简介《图兰朵》剧情(学生讲);欣赏《图兰朵》中《茉莉花》旋律片段;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视频片段;简介女高音音色特点与分类(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教师示范花腔女高音的演唱;学生尝试体验花腔演唱。
⑤欣赏男低音演唱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简介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⑥欣赏女中音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简介女中音的音色特点,强调女中音的稀少与珍贵。
⑦聆听童声合唱《雪绒花》;简介童声的音色特点。
⑧聆听由各种类型人声音色演唱的歌曲片段,学生判断人声类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
⑨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各类型人声的音色特点,师生回忆探讨完成。
⑩聆听蒙古的“呼麦”表演片段。
(不知此环节设计的用意如何)。
薛晖简评:教学能紧紧围绕人声的分类及各类人声的音色特点展开,在充分聆听感受的基础上,再总结归纳,让学生对各类人声的表现特点,即有感性的体验也有理性的认知。
教学符合该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也符合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但教学中对各类人声的介绍基本按照聆听欣赏到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略显方式单一和平铺直述,教学缺乏巧妙性。
该单元的教学宜采取有整有分、有详有略的教学策略。
“有整有分”即将一些声音的分类集中聆听感受和归纳特点,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多聆听感受,了解更多的信息。
“有详有略”则是重点欣赏一些有特点的男女声的演唱,而比较常见且学生比较了解的人声则可略讲。
女口,男低和女中可强调,男高女高则可略讲,童声建舍去。
另外,该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和认知各类人声的音色的特点,更要让学生感受各种音色的艺术表现魅力。
所以,要多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有特色的歌唱家的演唱,加强学生的聆听体验,同时也能多认识一些歌唱家,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最后有一个问题请教老师,用约德尔唱法导入,用呼麦结课,不知用意如何?《蓝鸟》小学益阳杨晓玲教学过程记录:①唱《新年快乐》导入课题。
②念歌词,动作参与表现。
③ 随《蓝鸟》的音乐用动作参与表现(一遍)。
④创编歌词,将“幸福快乐”改变成健康成长、万事如意等。
⑤教师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歌谱,学生模唱(仅一遍)⑥跟琴唱歌词;学生演唱,老师做动作。
⑦创编歌词演唱,将歌曲中的“飞到窗口”改为“飞到家里”、“飞到教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