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
册)
本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案内容根据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编写。

教案结构
教案分为以下单元:
1. 创意艺术
2. 艺术与生活
3. 颜色知识
4. 线条与造型
5. 透视与结构
6. 图案与装饰
7. 初识素描
8. 色彩运用
9. 风景画
每个单元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践和讨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材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重点介绍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的基本要素。

教案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应能够:
1. 熟悉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conten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美术概念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讲:色彩基本知识- 研究颜色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第二讲:线条与造型- 掌握线条的基本分类和运用方法;- 研究造型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

3. 第三讲:素描技法- 研究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练用素描表现物体的形体和质感。

4. 第四讲:水彩画- 研究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练用水彩画表现简单的风景和静物。

5. 第五讲:剪纸艺术- 了解剪纸的历史和特点;- 研究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3. 分析和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和技巧。

4. 通过示范或演示,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技法。

5. 练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6. 提供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教学评估1.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作品质量和表现水平,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

2.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示范。

3. 美术工具和材料:颜料、画笔、纸张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创造性思考,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3. 创造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3年初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篇)

2023年初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篇)

2023年初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篇)初中美术新课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墙壁小装饰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饰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学会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留意提升环境的艺术品质,丰富室内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驾驭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结合学过的景物、风景画设计有创意、符合室内环境的墙壁小装饰。

三、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探讨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四、教学打算多媒体、皮革纸、麻线、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纽扣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只有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内空间图,另一张是经过装饰的室内空间图,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的室内空间有何异同?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并回答,老师小结:装饰对居室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墙壁小装饰则在家居装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师自然地引出课题——《墙壁小装饰》。

(二)直观感知老师分发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墙壁小装饰作品,引导学生细致视察、触摸。

师:这些墙壁小装饰都有什么材料构成?师生共同总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毛线、纽扣等。

老师展示由生活中常见的静物、风景、动物等图案进行变形、夸张,而组成的墙壁小装饰,提出问题:从这几幅装饰中,你能看出这是生活中的哪种事物?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学生思索、探讨,老师小结:敏捷运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适当夸张造型和色调。

初中美术新课标教案篇2课题:校内艺术节——设计制作请柬教科书:人教版初中美术课本教学年级:八年级下期课型:综合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材分析:这一课属于综合。

探究“学习领域,本课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及生活中获得的学问,主动地参加探讨性活动。

本课的教学内容体现着现代意识,与时俱进,所以这一课兼顾了学生特性发展和学问技能学习两个方面的须要,既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须要,突出情感,学习看法,价值观的养成,有按部就班的传授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教材名称: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 教材内容:包括绘画基础知识、技法和创作内容等- 教材特点:涵盖了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如素描、水彩、油画等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掌握绘画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内容1. 绘画基础知识- 色彩理论: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的分类和色彩搭配原则等。

- 线条运用:线条的类型、线条的表现力和运用方式等。

2. 绘画技法- 素描:铅笔和炭笔的使用技巧、光影表现等。

- 水彩画:水彩画的基本用具和技法、层次感和透明感的表现等。

- 油画:油画的基本用具和技法、色彩的浓淡和层次的表现等。

3. 创作内容- 静物写生:通过观察真实的静物进行素描或水彩创作。

- 风景画:根据自然景色进行素描、水彩或油画创作。

- 人物画:通过观察人体进行素描或油画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法。

2. 练法:布置作业或练题,培养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创作经验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比较法:引导学生欣赏和比较不同绘画作品,培养其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作业、练和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理论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3. 定期进行小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七下部编版美术教学设计

七下部编版美术教学设计

七下部编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美术教材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发展其观察、想象、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绘画基本技法的学习:通过学习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并对其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绘画技能。

2. 美术常识的学习:通过学习绘画史、艺术家作品以及艺术品欣赏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艺术流派,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和美术常识,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情感。

4. 美术作品展示和评价:通过组织美术作品的展览和进行同学间的作品评价,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教师的绘画技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进行绘画、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艺术欣赏法: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并共同参与创作、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绘画基本技法的学习:将绘画基本技法分解为线条、色彩和构图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线条画法、色彩运用和构图原理。

2. 美术常识的学习:通过讲解绘画史、艺术家作品以及艺术品欣赏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提供不同主题的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和美术常识进行创作实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
册)
第一课时:线条的表现力 (5页)
教学目标
- 了解线条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 研究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方法;
- 能够运用线条表现简单的物体形象。

教学准备
- 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 教具:铅笔、纸张、黑色绘图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
- 通过展示一幅线条简洁但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线条表现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 讲解线条在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如直线、曲线、粗细等;
- 分析不同线条表现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实践练
- 让学生用铅笔画出简单物体的轮廓,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形态;
-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种类的线条,例如粗细、曲直等。

4. 创作任务
- 要求学生完成一幅线条感觉强烈的作品,可以是风景、人物
或抽象形象。

5. 总结归纳
- 让学生观赏彼此的作品,分享感受和经验;
-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线条表现方法。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线条的存在和表现方式;
-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线条表现的小论文,可以包括自己的观点和实践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九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课题:加莱义民课时:1课时课业类别:欣赏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与目的(1)A.应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罗丹是怎么样经过艰苦学习?了解他对雕塑所作的根本性的变革。

B.应会:对罗丹的代表作品《加莱义民》能深入的了解和简单分析。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达成这一目标)。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总结与反思中,体验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

而在优秀艺术作品中正是潜伏着这样强烈的内心颤动。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罗丹的精神,既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学具准备:有关资料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作业要求:无作业教学过程:课题:艺术的多元化课时:1课时课业类别:设计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与目的1、显性内容与目标(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肛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2、隐性内容与目标能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并且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尊重其他人的审美选择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素质结构与社会要求在心灵开放。

教学难点: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探究式学习方法学具准备:有关资料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作业要求:设计一张你喜欢的艺术品展览的门票,并后附一小段说明文字。

教学反思:课题:风格多样的静物画课时:1课时课业类别:欣赏表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与目的1、显性内容与目标欣赏色彩静物画作品,认识色彩静物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了解色彩静物画需要对静物的色彩关系进行主观加工,才能形成富有对比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中学美术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中学美术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中学美术优秀教案中学美术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美术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

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3)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4)讲授新课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学美术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欣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

”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

六个基本色相( 红、橙、黄、绿、蓝、紫) 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 欣赏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

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

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

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

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
课后作业
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

( 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 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

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

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

(2) 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
红色
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处于可见长波的极限附近, '它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但眼睛不适应红色光色光的刺激,可它善于分辨红色光波的细微变化。

因此红色光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气中轴射的直线距较远,在视网膜上成象的位置最深,给视觉以逼近的扩张感,被称为前进色。

在自然界中,不少芳香艳丽的鲜花,以及丰硕甜美的果实,和不少新鲜美味的肉类食品,都呈现出动人的红色。

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以红色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使之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了首位,成为最有力的宣传色。

若装潢商品便成为畅销的销售色。

火与血人类视之以宝,均红色。

但纵火成灾、流血为祸,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爆炸、恐怖的象征色。

因此人们也习惯地引作预警或报警的信号色。

总之,红色是一个有强烈而复杂的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

黄色黄色光的光感最强,给人以光明、辉煌、轻快、纯净的印象。

在自然界中,腊梅、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

秋收的五谷、水果,以其精美的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生活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帝王与宗教传统上均以辉煌的黄色作服饰;家具、官殿与庙宇的色彩,都相应地加强了黄色,给人以崇高、智慧、神密、华贵、威严和仁慈的感觉。

但由于黄色有波长差不容易分辨轻薄、软弱等特点,黄色物体在黄色光照下有失色的现象,故植物呈灰黄色,就被看作病态,天色昏黄,便预告着风沙,冰雹或大雪,因而有象征酸涩,病态和反常的一面。

橙色橙色又称桔黄或桔色。

在自然界中,橙抽、玉米、鲜花果实,霞光、灯彩,都有丰富的
橙色。

因其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以及容易动人的色感,所以妇女们喜以此色作为装饰色。

橙色在空气中的穿透力仅次于红色,而色感较红色更暖,最鲜明的橙色应该是色彩中感受最暖的色,能给人有壮严、尊贵、神秘等感觉,所以基本上属于心理色性。

历史上许多权贵和宗教界都用以装点自己,现代社会上往往作为标志色和宣传色。

不过也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的色。

上述红、橙、黄三色,均称暖色,属于注目、芳香和引起食欲的色。

绿色
太阳投射到地球的光线中绿色光占50%以上,由于绿色光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恰居中位,色光的感应处于“中庸之道”,因此人的视觉对绿色光波长的微差分辨能力最强,也最能适应绿色光的刺激。

所以人们把绿色作为和平的象征,生命的象征。

邮政是抚慰着千家万户的使者,因此她的代表色也是绿色。

在自然界中,植物大多呈绿色,人们称绿色为生命之色,并把它作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象征色。

由于绿色体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诞生、发百、成长、成熟、衰老到死亡的过程,这就使绿色出现各个不同阶段的变化,因此黄绿、嫩绿、淡绿就象征着春天和作物稚嫩、生长、青春与旺盛的生命力;艳绿、盛绿、浓绿,象征着夏天和作物茂盛、健壮与成熟;灰绿、土绿、褐绿便意味着秋冬和农作物的成熟、衰老。

蓝色
在可见光谱中,蓝色光的波长短于绿色光,而比紫色光略长些,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大,在空气中辐射的直线距离短。

每天早上与傍晚,太阳的光线必须穿越比中午厚三倍的大气层才
能到达地面,其中兰紫光早已折射,能达到地面的只是红黄光。

所以早晚能看见的太阳是红黄色的,只有在高山、远山、地平线附近,才是蓝色的。

它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浅。

如果红橙色被看作前进色时,那么蓝色就应是后退的远渐色。

蓝色的所在,往往是人类所知甚少的地方,如宇宙和深海。

古代的人认为那是天神水怪的住所,令人感到神秘莫测。

现代的人把它作为科学探讨的领域。

因此蓝色就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

它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现代装演设计中,蓝与白不能引起食欲而只能表示寒冷,成为冷冻食品的标志色。

如果把它作为食欲色的陪衬色时,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紫色
在可见光谱中,紫色光的波最短。

尤其是看不见的紫外线更是如此。

因此,眼睛对紫色光的细微变化的分辨力很弱,容易引起疲劳。

紫色给人以高贵、优越、幽雅、流动、不安等感觉。

灰暗的紫色只是伤痛、疾病、以及尸斑的色,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忧郁痛苦和不安。

不少民族都把它看作是消极和不祥的色。

浅紫色则是鱼胆的色,容易让人联想到鱼胆的苦涩和内脏的腐败。

因此,紫色还具有表现苦、毒与恐怖的功能。

但是,明亮的紫色好象天上的霞光,原野上的鲜花,情人的眼睛,动人心神,使人感到美好,因而常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

在某些地方,如果紫色用得不当,便会产生低级、荒淫和丑恶的印象。

凡•高及其《向日葵》简介
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

1888年8月文森特•凡•高开始描绘向日葵。

在保罗•高更到达阿尔之前,凡•高开始
构思向日葵系列作品。

在给埃米尔•伯纳德的信中他写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装饰我的工作
室时想到,这未经粉饰的铬黄燃烧在蓝色的背景之上,从孔雀绿到品蓝。

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

"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

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

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
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

"(凡•高)凡•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

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

这幅画被认为是凡•高在黄色小屋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