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道出的真相与人性之谜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道出的真相与人性之谜1. 引言1.1 概述《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
这个故事以一个谋杀案为背景,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善良之端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无数读者对真相和道德的思考与困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罗生门》。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将介绍芥川龙之介以及他创作这个故事的背景,并梳理罗生门故事的情节。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将探索真相的多重可能性,重新解读不同版本中关键细节和矛盾之处。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将深入探讨该故事所涉及到的人性之谜,包括罪与良知、欲望与嫉妒等主题。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将总结本文对于《罗生门》带来的启示与思考,并探讨其在今日社会中仍然具有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罗生门》故事的分析和解读,揭示芥川龙之介对于真相和人性之谜的探索,并引发读者对道德、善恶等议题的思考。
通过阐述《罗生门》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启示,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关注,并借此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
2. 罗生门的故事背景与情节介绍2.1 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背景芥川龙之介(1892年-1927年)是一位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日本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以其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而备受赞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往往探讨人性中的黑暗面和复杂心理,他善于运用多种叙事角度和技巧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这使得他成为了20世纪初日本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2 罗生门的故事梗概《罗生门》故事发生在平安时代的京都,并以一个发生在罗生门前的谋杀案为核心情节。
整个故事围绕着这起谋杀案展开,主要涉及到四个关键角色:武士妻子、武士、弓箭手和悬尸者。
首先,故事以一位从山上归来的僧人所讲述事件为开端。
接着,通过三个不同的叙述者(武士妻子、武士和弓箭手)的陈述,我们得知了事件发生时的情况以及相关角色之间的关系。
罗生门(汉语版)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
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
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京城里的情况如此,像修理罗生门那样的事,当然也无人来管了。
在这种荒凉景象中,便有狐狸和强盗来乘机作窝。
甚至最后变成了一种习惯,把无主的尸体,扔到门里来了。
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
倒是不知从哪里,飞来了许多乌鸦。
白昼,这些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空飞翔啼叫,特别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
当然,它们是到门楼上来啄死人肉的——今天因为时间已晚,一只也见不到,但在倒塌了砖石缝里长着长草的台阶上,还可以看到点点白色的鸟粪。
这家将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级的最高一层的台阶上,手护着右颊上一个大肿疮,茫然地等雨停下来。
说是这家将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
照说应当回主人家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辞退了。
上边提到,当时京城市面正是一片萧条,现在这家将被多年老主人辞退出来,也不外是这萧条的一个小小的余波。
所以家将的避雨,说正确一点,便是“被雨淋湿的家将,正在无路可走”。
而且今天的天气也影响了这位平安朝①家将的忧郁的心情。
从申末下起的雨,到西时还没停下来。
家将一边不断地在想明天的日子怎样过——也就是从无办法中求办法,一边耳朵里似听非听的听着朱雀大路上的雨声。
①平安朝,公元七九四年—一九二年。
而包围着罗生门从远处飒飒地打过来,黄昏渐渐压到头顶,抬头望望门楼顶上斜出的飞檐上正挑起一朵沉重的暗云。
要从无办法中找办法,便只好不择手段。
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罗生门》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是一部探讨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的重要作品。
本文将分析《罗生门》中一些关键情节和人物角色,揭示其所传达的生存哲学和道德观念。
通过描述一个糜烂腐败的罗生門,作者将整部小说的背景气氛渲染得极其阴暗,意象深刻。
这个罗生門充满了不幸与死亡,是社会底层人民的庇护所,他们的生活状态在这里得以展现。
罗生門是一个废墟,象征着社会的崩溃和人类的自相残杀。
在这个废墟之中,人们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地生存着,善恶失去了明确的定义。
在《罗生门》的故事中,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与主人公三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对善与恶有着不同的看法。
武士乃义本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人,但他在绝望中选择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犯罪者本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但他自己却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生存,是正当的。
而伪装成僧人的男子则声称自己的犯罪行为是为了报仇,为了杀掉那些他认为是恶人。
这三个人物的对话揭示了善恶之间的模糊边界,暗示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罗生门》还通过设定两个女性角色的形象来表达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
受害者的妻子绿是一个卖身救夫之女,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出卖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生活。
而武士的妻子有光则表现出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她选择了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解救自己。
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凸显了生存之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呼应了整个故事中对善恶意象的讨论。
《罗生门》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就是雨。
雨意味着悲伤和毁灭,也象征着生与死的边缘。
在小说的结尾,当武士的妻子有光发现自己被骗时,她站在雨中,感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已经没有了。
而在文章的当犯罪者被逼到绝境时,他选择自杀,让自己沉入深不见底的黑暗之中。
雨在这里象征着人类孤独和绝望,生存之道变得模糊不清。
《罗生门》通过描写罗生門、人物对话以及善恶意象的运用,探讨了生存之道与善恶之间的关联。
这部小说揭示了一个社会废墟中的人类自相残杀和糜烂腐败,同时提出了善恶边界的模糊性和人类复杂性。
(完整word版)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经典」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话说一天黄昏时分,有个仆役在罗生门下等待雨住。
宽阔的门下,此人孑然一身.朱漆斑驳的硕大圆柱上,惟独落着一只蟋蟀。
罗生门既然位于朱雀大路,这个男子而外,按说还会有两三个避雨的戴市女笠或软乌帽子的人,然而,除了他,谁都没有。
原因是,近两三年来,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失火啦,饥馑啦,一桩桩灾难接连发生.从而京城之荒凉不同寻常。
据古籍记载,曾把佛像和佛具击碎,将沾着朱漆或金银箔的木头码在路旁,当做柴禾来卖。
京城里尚且落到这步田地,整修罗生门等事,根本就被弃置不顾.于是,墙倒众人推,狐狸住进来了,盗贼住进来了.到头来,甚至将无人认领的尸体也拖到这座门楼来丢弃,竟习以为常。
所以太阳西坠后,人人都感到毛骨悚然,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知打哪儿倒是又聚来了许多乌鸦。
白昼,只见好几只乌鸦正在盘旋,边啼叫边围绕高高的鸱尾飞翔。
尤其是当门楼上空被晚霞映红了的时候,就像撒了芝麻似的,看得一清二楚。
当然,鸟鸦是来啄食门楼上的死人肉的.——不过,今天兴许时间已晚,一只也看不见。
仅仅能瞧见东一处西一处快要坍塌了的、而且夹缝儿里长草滋生的石阶上那斑斑点点也巴着的白色乌鸦粪。
身穿褪了色的藏青袄的仆役,一屁股坐在七磴石阶的最高一磴上,边挂念长在右颊上的那颗大粉刺,边茫然地眺望落雨。
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处把刷刷的雨声聚拢过来.薄暮使天空逐渐低垂下来,抬头一看,门楼顶那斜伸出去的雕甍,正支撑着沉甸甸的乌去.为了从无可奈何中好歹想办法,就顾不得择手段了.倘若择手段就只有饿死在板心泥墙角下或路旁的土上。
然后被拖到这座门楼上,像狗一样遗弃拉倒.倘若不择手段呢—-仆役针对同一个问题转了好几次念头,终于得出这个结论。
然而,这个“倘若”不论拖到什么时候,归根到底还是“倘若”。
尽管仆役对不择手段是加以肯定的,然而“除了当盗贼,别无他法”这条路子就理所当然地跟踪而至。
他却拿不出勇气来积极地予以肯定。
仆役打了个大喷嚏,随后很吃力似的站起来。
从芥川龙之介看《罗生门》

三 、环境描写渲染了人物的悲凉
文章 以夜 晚的荒 凉与 阴森 开头 ,罗 生 门的朱漆 斑驳 的 圆柱上 ,蹲着 一只蟋蟀 ,除此之外只有下人孤零零地在 那里 避雨 ,渲 染了一种凄凉的情境 。四周 已经变成 了停 尸场 ,有 的只 是成群 的乌鸦 在高高的 门楼上飞翔 、啼叫。傍 晚夕阳照 射 的时候 ,黑黢黢的像撒 了黑芝麻一样 ,看起来分 外清 楚。 抬头望 向门楼 顶上斜 出的飞檐上正挑着一朵沉 重的暗云。一 系列 的环 境描写,都为下人 的出场及变化渲染 出了悲情 的色 彩 。在这 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 ,下人很难保持着 一开始的那 点点 “ 善”念。而最终可 以说成是 “ ”的强盗行为,想 恶 来也未必 能带给他好的将来 。
,
【 词 】芥 川 龙 之介 罗 生 门 罪 恶 人 性 关键
【 中图分类号】5 5 [ 1 1 文献标识码】 f A 文章编号】10— 5 9 (02 5 05 2 9 5 4 2 1 )0 —0 8 —0 0
芥 J龙之介 是 日本大正时代的小说家 ,早期 的作 品以历 I l 史小说为主 ,借 古喻今,针砭时弊 ,在其短暂 的一生中,创 作 了超 过1 0 5 篇短 篇小说 ,而 《 罗生门》就是代 表作之 一 。 《 罗生 门》出典 自平安朝时代 的 《 今昔物语 》,作者用了冷 峻 的文笔和 简洁有力的语言进行陈述 ,并用 “ 脓疮 ”进行 大 了暗喻 ,揭 露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及那个 时代风 行于世的利 己主义 ,尽 管没有直接进行评论 ,却给读者 更深刻的感受 , 彰显 了其高度 的艺术感染力 。 《 罗生 门》一文讲述 了接连遭 受了地震、台风、大火 、 饥 荒等 几次灾难之后 的日本城市里 ,一个被 多年服侍 的老主 人 辞退的有着 良好教养 的下人 ,在 一个 风雨交加 的傍晚 ,跑 到罗生 门下避雨 。与其说是避 雨倒 不如说是前路渺茫不知何 去何从 。下人一边用手护着右颊上 的大脓疮 ,茫然地等着雨 停 ,一边不 断地 想着 明天 的 日子怎 么 过 。下人 实在无 路可 走 ,这样下雨 的夜晚也感 染了下人 的心情 ,增添 了抑郁 ,为 了生存要从没办法 中找到办法 ,想 不择手段地 “ 走上 当强 盗 的路 ”,但是却提不起积 极肯定的勇气 ,无法下定决心 。之 后下 人想 找个 可 以避 风雨 ,又 可 以不 给人 看到 安安静 静地 睡觉的地方 。在 寻找避风 雨的场所的时候发现 了罗生 门的门 楼 。本 以为那里会 空无 一人,即使有人也只是死人 ,却意外 地在 门楼上遇见 了一个衣 衫褴褛的老婆子 。老婆子蹲在 尸首 堆里 ,一手拿着 点燃 的火 把,在窥探一具尸体 的脸 ,然后把 火把插在地板上 ,像 母猴子替小猴子捉虱子一样 ,一根一 根 地拔着那具 尸体 的头发。这时的下人带着六分恐惧 四分好 奇 的心理 ,用 旧记 作者 的话说就是感到毛骨悚然 。但看着 头发 根根被拔 下来 ,下人的恐惧也一点点地消 失了,内心涌起 了对一切罪 恶的反感,上前抓住老婆子大声怒斥 。当老婆 子 叙述拔死人 头发的原因是为 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时,他左 手 按着 刀 鞘 ,右 手又 去摸摸 脸上 的大 脓疮 。听到 最后 ,他 的 “ 勇气 ”就鼓 起来 了 ,讥笑着 说 “ 这样 啊 ”,然后 下定 决 心 ,右手 离开大脓疮 ,跨步 向前剥掉 了老婆子 的衣服 ,然后 溜烟 下了楼梯 ,消失在黑暗 中了。只 留下老婆 子披 散着 短 短 的白发, 向门下张望 ,外边是一片沉沉 的黑夜 ,下人不知 所踪 。 在 《 罗生 门》这部作 品中,笔者认 为芥 川龙 之介 用了简 I 洁 的语 言,进行了多重对 比;用环境渲染 了气氛 ,暗示了各 个人物 的结局:并用 “ 大脓疮 ”的不 同状态 来比喻下人那不 太确定 的罪恶之心的演变 ,分析如下: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精选3篇]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045b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5.png)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精选3篇]【《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第1篇】一间破殿,陈旧的牌匾,一场由于大雨,一个中国故事。
人性就如此他们丑陋的被展现自己出来。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故事的杰作本身来自禅宗是“黄昏,罗门下,家人正在等待过去的雨。
”就是这么简单,并强调一个事实,即他是高出了读者的情绪的情况下,冷静的叙述。
《罗生门》尤其精短,在芥川先生的小说里只有中国故事,读来也是令人产生疑惑。
不过,不可进行否认地,每次读《罗生门》都会觉得有种精神压抑学生沉闷感:日落黄昏,阴霾密布,阴雨连绵,断壁残垣,乌鸦在头顶盘旋,脚边是无人认领的尸体……一副疮痍景象,为后继相关危险的情节发展做了一些铺垫。
老妇在女子对于尸体上拔发被一个从主人家被赶出的仆人撞见,仆人可以了解农村老妇用蛇干充当鱼干卖钱谋生的故事后我们恍然大悟:两人作恶撒谎行为都是企业为了提高生存,自己已经成为一种强盗又何尝不是不可呢?于是他们抢了老妇的衣服逃走了。
无论是不积德的老妇人,还是从“正义”变成强盗,都同样令人悲伤和可怜。
天灾人祸,生活迫不得已,这是一切犯罪的借口,也是人性的构成变黑。
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得不到满足时,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原谅的。
”这种荒谬的言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但纵观中国历史,“不被呻吟所喂养”、“不屈服于大米”和“贫穷是不能移动的”这些说法恰恰证明了世界上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尊严。
社会是复杂的,善与恶都不容易界定。
更不用说人类思想的复杂性,善恶的概念是由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个人理想目标的深度决定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肯定会认为自己是“好人”。
只有在衣食无忧,风气淳朴的社会中,人们社会才会有尊严问题意识,会惩恶扬善。
在温饱都得到了不到可以保证的社会中,罪恶感会被进行消解,善良和正义已经成为一个借口。
回过头来,有软弱的地方政府就有一种欺骗固然没错,然而中国软弱从何发展而来?纯然是欲望造就了软弱。
因为想保住企业现在学生自身的地位而软弱从而进行欺骗他人。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在平安时代日本一个荒凉的罗生门前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巴町的浪人,他被风雨所迫来到了罗生门前,听到了一个老父亲、一个年轻妻子和一个嫌疑犯的互相指责,而他自己也被大家视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人。
整个故事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或结局,让人们对人性、真相、善恶之间的关系等深入思考。
在故事中,芥川龙之介通过几个形象的角色,表现了生存之道与善恶之间的冲突与互动,并通过一些意象来形成深刻的印象。
首先,老父亲和年轻妻子的冲突展示了生存之道之间的矛盾。
老父亲无法供养自己和自己的儿子,而年轻妻子则选择了出卖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生存所需的物质。
这两种生存方式都是不道德的,但又都不能断言是错误的。
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更加无情的对待自己的同胞,实现自己的生存目的。
这种场景为芥川龙之介矛盾双方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其次,嫌疑犯的角色展现了人性中的罪恶。
嫌疑犯是一个制造杀人案件的罪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杀人。
他并不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义务,一心只为自己的利益所追逐。
他的贪婪、冷漠和无情却也是人可恶的一面。
最后,罗生门的意象为整个小说创造了深刻的印象。
罗生门的出口可以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此处的善恶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显。
罗生门的出口似乎也成为了人性中罪恶和善良的交织之处。
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出现,使得整个小说的氛围更加阴森、深刻,也是芥川龙之介独特的创作手法。
总之,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通过几个角色和一个意象,刻画了人性中的矛盾,展示了人们在生存和善恶之间的痛苦抉择,以及人们的罪恶和天使本性之间的斗争。
这些主题,也正是芥川龙之介小说永恒的魅力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话说一天黄昏时分,有个仆役在罗生门下等待雨住。
宽阔的门下,此人孑然一身。
朱漆斑驳的硕大圆柱上,惟独落着一只蟋蟀。
罗生门既然位于朱雀大路,这个男子而外,按说还会有两三个避雨的戴市女笠或软乌帽子的人,然而,除了他,谁都没有。
原因是,近两三年来,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失火啦,饥馑啦,一桩桩灾难接连发生。
从而京城之荒凉不同寻常。
据古籍记载,曾把佛像和佛具击碎,将沾着朱漆或金银箔的木头码在路旁,当做柴禾来卖。
京城里尚且落到这步田地,整修罗生门等事,根本就被弃置不顾。
于是,墙倒众人推,狐狸住进来了,盗贼住进来了。
到头来,甚至将无人认领的尸体也拖到这座门楼来丢弃,竟习以为常。
所以太阳西坠后,人人都感到毛骨悚然,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知打哪儿倒是又聚来了许多乌鸦。
白昼,只见好几只乌鸦正在盘旋,边啼叫边围绕高高的鸱尾飞翔。
尤其是当门楼上空被晚霞映红了的时候,就像撒了芝麻似的,看得一清二楚。
当然,鸟鸦是来啄食门楼上的死人肉的。
——不过,今天兴许时间已晚,一只也看不见。
仅仅能瞧见东一处西一处快要坍塌了的、而且夹缝儿里长草滋生的石阶上那斑斑点点也巴着的白色乌鸦粪。
身穿褪了色的藏青袄的仆役,一屁股坐在七磴石阶的最高一磴上,边挂念长在右颊上的那颗大粉刺,边茫然地眺望落雨。
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处把刷刷的雨声聚拢过来。
薄暮使天空逐渐低垂下来,抬头一看,门楼顶那斜伸出去的雕甍,正支撑着沉甸甸的乌去。
为了从无可奈何中好歹想办法,就顾不得择手段了。
倘若择手段就只有饿死在板心泥墙角下或路旁的土上。
然后被拖到这座门楼上,像狗一样遗弃拉倒。
倘若不择手段呢——仆役针对同一个问题转了好几次念头,终于得出这个结论。
然而,这个“倘若”不论拖到什么时候,归根到底还是“倘若”。
尽管仆役对不择手段是加以肯定的,然而“除了当盗贼,别无他法”这条路子就理所当然地跟踪而至。
他却拿不出勇气来积极地予以肯定。
仆役打了个大喷嚏,随后很吃力似的站起来。
京都的傍晚阴冷,冷得恨不能来上一只火钵才好。
暮色渐深,风毫不客气地从门楼那一根根柱子之间刮过去。
落在朱漆柱子上的蟋蟀也已不知去向。
仆役缩着脖儿,高高耸起在金黄色汗衫外面套着藏青袄的肩头,打量着门楼四周。
要是不必担忧风吹雨打,不必害怕被撞见,能够舒舒服服睡上一宿的地方,他就想在那儿对付着过夜。
这当儿,一副登门楼用的、同时也涂了朱漆的宽梯映人眼帘。
上面即使有人,横竖也都是死人。
于是,仆役留意着腰间所挂木柄长刀,不让它出鞘,抬起穿着草鞋的脚,踏上楼梯的最下面一磴。
过了几分钟。
在通到罗生门门楼的宽梯中段,有个男人像猫那样蜷缩着身子,憋息窥视上边的动静儿。
从门楼上照射下来的火光,依稀浸润了此人的右颊。
颊上,胡碴当中长了一颗红红的灌了脓的粉刺。
仆役一开始就以为门楼上左不过净是死人而已。
然而,上了两三磴楼梯,上边有人笼了火,好像还东一下、西一下地拨着火。
由于混浊的淡黄色的光摇曳着映在遍布蜘蛛网的顶棚上,所以立即晓得了这一点。
雨夜在这座罗生门楼上笼火。
反正不是等闲之辈。
仆役仿佛壁虎一般蹑足,好容易宛若爬也似的沿着陡直的楼梯上到最上面那一磴。
然后尽量伏着身子,伸长脖子,提心吊胆地往门楼里窥探。
只见正如风闻的那样,胡乱抛弃着几具尸体。
但是火光够到的范围比料想的狭窄,所以弄不清楚有几具。
不过,模模糊糊地能知道,其中既有赤裸裸的,也有穿着衣裳的尸体。
当然,好像男女混杂。
而且,这些尸体都宛如用泥捏的偶人一般,张着嘴、摊开胳膊,甚至让人怀疑它们曾经是活人。
朦朦胧胧的火光投射到肩膀和胸脯那突起的部位,低凹的部位,阴影越发黯淡了,永远像哑巴似的沉默着。
一股腐烂尸臭,仆役不由得掩住鼻子。
然而转瞬之间那只手已忘记了掩鼻子。
一种强烈的感情几乎把此人的嗅觉剥夺殆尽。
这时仆役才瞧见尸体当中蹲着一个人。
身着黄褐色和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白发老妪,她右手拿着一片点燃的松明,正在注视一具尸体的脸。
头发长长的,大概是一具女尸。
仆役被六分恐怖、四分好奇心所打动,一时连呼吸都忘了。
借用古籍作者的话就是感到“毛骨悚然”。
然后,老妪把那片松明插到地板缝儿里,双手往一直凝视着的尸体的脑袋上一搭,犹如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似的,一根根地薅起那长发来了。
头发好像顺手就薅了下来。
头发一根根地薅下来,仆役心中的恐怖也随着一点点地消失了。
同时,对这老妪的强烈憎恶,一点点地萌动了。
——不,对这老妪,也许有语病。
莫如说是对一切邪恶的反感随时都在增强。
此刻,倘若有人向这个仆役重新提起方才他在门楼下所思忖过的是饿死还是当盗贼这个问题,他恐怕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
他那憎恨邪恶之心,恰似老妪插在地板缝儿里的那片松明,熊熊腾起。
仆役当然不晓得老妪为什么要薅死人的头发。
从而不知道照理该把这归于善抑或恶。
但是对仆役来说,雨夜在罗生门上薅死人头发,仅仅这一点就已经是不可饶恕的邪恶了。
自然,他早就忘记自己刚才还有意当盗贼来着。
于是,仆役两脚用力,猛地从楼梯一跃而上。
然后手握木柄长刀,大步踱到老妪跟前。
不消说,老妪大吃一惊。
老妪一看见仆役,犹如被强弩弹了出去一般,跳了起来。
你这家伙,哪里走!”老妪被尸体绊住了脚,跌跌撞撞地慌忙想逃跑,仆役挡住她的去路,大声叱责。
老妪仍欲撞开他,往前冲。
仆役不放她走,把她推回去。
两个人在尸堆里默默地扭打了片刻。
然而,胜败一开始就见分晓了。
仆役终于抓住老妪的胳膊,硬是把她按倒在地。
那胳膊活像鸡脚,简直是皮包骨。
“你干什么来着?说!不说,不说就这个!”仆役甩开老妪,抽冷子拔刀出鞘,将利刃的钢青色闪现在她眼前。
可是老妪闷声不响。
她双手直哆嗉,气喘吁吁地耸动宥肩,两眼圆睁,眼珠子都快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似的,宛若哑巴一般执拗地沉默着。
见此状,仆役才意识到,老妪的生死完全任凭自己的意志所摆布。
而后,这种意识使迄今熊熊燃烧的心头那憎恶之怒火不知不觉冷却了。
只剩下圆满地完成一件工作时那种安详的得意与满足,于是,仆役低头看着老妪,把声音放柔和些,说:“我不是什么典史①衙门里的官吏,而是刚刚从这门楼下经过的旅人。
所以不会有把你捆起来发落之类的事。
你只要告诉我这般时辰在门楼上干什么来着就行。
”于是,老妪那双圆睁的眼睛睁得更大了,凝视着仆役的脸。
用一双眼睑发红、目光像鸷鸟一般锐利的眼睛看着他。
皱纹密布,几乎跟鼻子连起来的嘴唇,犹如咀嚼似的吧嗒着。
瞧得见尖尖的喉结在细细的嗓窝子那儿蠕动。
这时,宛然是乌啼的声音上气不接下气地传到仆役的耳朵里。
“薅这头发嘛,薅这头发嘛,想做假发呗。
”老妪的回答平凡得出乎意料,仆役大失所望。
与此同时,先前的憎恶和冷冷的轻蔑一齐重新兜上心头。
这下子对方大概觉察出了他的情绪。
老妪一手仍拿着从死尸头上夺取的一根根长发,用癞蛤蟆聒噪般的声音吞吞吐吐地说:“可不是呢,薅死人头发这档子事儿,也许是缺德带冒烟儿的勾当。
可是,撂在这儿的死人,一个个都欠这么对待。
现在我刚把头发薅掉的女人嘛,把蛇切成四寸来长,晒干了,说是干鱼,拿到带刀的警卫坊去卖。
要不是害瘟病一命呜呼了,这会子大概还在干这营生呢。
而且,那些带刀的说这女人卖的鱼味道好,当做少不了的菜肴来买呢。
我并不觉得这女人做的事就怎么坏。
不做就得饿死,没办法才这么做的呗。
所以,我现在所做的事,我也不认为是为非作歹。
我也是为了免得饿死,没有出路才这么干的。
是啊,这个女人很了解我没有出路这一点,对我的行为会宽恕的吧。
”老妪大致讲了这样一番话。
仆役把大刀插进鞘里,左手按着刀柄,冷漠地倾听。
当然,边听着,那只右手还在挂念颊上那颗灌了红脓的大粉刺。
不过,听着的当儿,仆役心里鼓起了一种勇气。
这是刚才在门楼下面他所缺乏的勇气。
而且与刚才到门楼上来逮住老妪时的勇气大相其反。
仆役非但没有为饿死抑或当盗贼这一点犹豫不决,此刻他几乎连起都不会起饿死的念头了,已把它逐到意识之外去了。
“真是这样的吗?”老妪说罢,仆役用嘲弄般的声音叮问。
然后向前迈了一步,右手猛不防离开粉刺,边揪住老妪项后的头发,边怒喝:“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别抱怨。
我不这么做,就得饿死嘛。
”仆役麻利地剥下老妪的衣裳。
接着,他把试图紧紧搂住他的腿的老妪,粗暴地踹倒在死尸上。
离楼梯口只有五步远,仆役腋下挟着剥来的黄褐色和服,眨眼之间就沿着陡直的楼梯跑下去,消失在夜的深渊里。
过了一会儿,像死去了一般倒卧片刻的老妪,从死尸堆里将那赤裸的身子抬起来。
老妪边发出嘟嘟哝哝、哼哼唧唧的声音,边借着尚未燃尽的火光,爬到楼梯口。
随后,她从那儿朝门下张望。
外面惟有黑洞洞的夜。
仆役的下落,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