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赏析
罗生门初层赏析

《罗生门》初层赏析学生:叶璐彦院系: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号:18620102204536课程:电影教师:影片《罗生门》是电影大师黑泽明1950年的作品,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
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故事很简单:武士武弘带着妻子真砂远行,途中遇到强盗多襄丸,武士在树林里被绑了起来,妻子被强盗奸污,最后武士被杀。
六个人七次作证,七次说法各不相同。
每个人作证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事实的真相就在证明的过程中被模糊了。
一.影片《罗生门》剧情赏析导演用一场“雨”,让混沌的世界暂时停下了脚步。
由3个人开启关于另3个人的故事。
整个过程基本是由回忆的方式展现的。
透过叙述,强调各人的纯净和他人的肮脏。
影片一直在强调人心险恶,不可被人相信。
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便以牌坊“罗生门”为背景,夹杂在字幕下,可以看到一幕残破的,被遗弃或遭受战火所遗留下的建筑。
伴随着人物奇怪的交谈和压抑的背景音乐。
一下子就被渲染的气氛带了进去。
故事一开头叙述,是以山间路过的平民发现尸首为线索,接着报官后,案情似乎一步步明朗了。
“证人”一个个人模人样的讲着自己看到的“真相”(对其实是自己有利的,编造的剧情)。
更甚至其中的一个桥段:让女巫做法,附身来让死者说话(女巫狰狞的面目在黑白底片的效果下,显得尤为的诡异)。
让人仿佛不得不信,这起死回生的叙述(其审案过程还有其妻以及强盗的自首对白)。
发现死者的人为了最快逃脱干系,草草了事。
又回到现实,躲雨的“证人”在私下把看到的“真相”说给了路过另一个躲雨者(世俗圆滑小人)。
在一旁听的和尚不敢再继续,觉得人心太过险恶(因为口吻与在场的强盗和其妻都不同)。
这时一声婴儿的哭泣声打破了静。
另一个躲雨者赶忙跑过去,将婴儿身上值钱的东西抢走。
“证人”一边唾骂,一边想抢回来。
这时,对方一句话戳穿了他(其实最后所谓的“真相”也是带着灰色的)。
“证人”顺手牵羊带走了现场留下的一把名贵匕首(也就是为什么不说真相的缘由)。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第一篇:罗生门影评罗生门观后感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对于人性探讨的电影。
黑白的电影画面中充满的是对诡异变化的人性的多方位拷问,此外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十分独特。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磅礴大雨,一位乞丐,一位僧人和一位樵夫在破败的罗生门下躲雨。
随着樵夫的“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开始了一桩命案的回忆。
而在叙述期间又不断在公堂,案发现场和罗生门之间转换,形成了一种时空的交错感。
但是,故事发生的源头只是乞丐,樵夫和僧人在罗生门下避雨的故事,而且影片结尾也是雨停了,樵夫抱着被遗弃的婴儿与乞丐,僧人分别。
从这个大方向来说,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是插叙的方式。
除了这一种叙述方式,在公堂上描述武士的死因的时候还运用了文学技巧中的复式人称叙述角度技巧——共焦点式的技巧。
对于武士死亡这件事,总共有六个人出面叙述这桩事件。
分别是强盗——多囊丸,武士的妻子,一位巫师,抓住多囊丸的人,那位僧人以及樵夫。
首先是由僧人和樵夫出面叙述三天前在山上遇见武士和妻子赶路的场景接着是抓住多囊丸的人描述在河边发现痛苦的强盗多囊丸。
然后多囊丸出面叙述他的案发过程,他坚称虽然自己确实贪恋武士妻子的美貌而设计绑架了武士并且和武士妻子发生关系,但是并没有想要杀死武士。
但是武士妻子一再挑唆,说只能一个人活下去。
所以才展开了一场公平的对决。
而接着上公堂作叙述的武士妻子却说,多囊丸在同自己发生了关系之后就落跑了,而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而对自己产生了厌恶憎恨之情,自己悲痛交加昏迷过去后,醒来丈夫就切腹自杀了。
被请来替死去的武士叙述的巫师却又说出了另一个版本。
她说,武士被绑在树上后目睹了自己的妻子和多囊丸发生关系,一开始被迫的妻子却后来变得主动了。
不仅如此,本想带着妻子一走了之的多囊丸,却被自己的妻子拉住,说要杀死自己才能走。
这不仅让自己震惊,连多囊丸也决定不再要武士的妻子。
妻子趁机逃走,多囊丸也走了,武士自杀。
除了这几个在公堂上的叙述之外那位樵夫也在罗生门躲雨时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场景,说是因为妻子的挑唆唔适合多囊丸不得不展开决斗,最终多囊丸用长剑刺死了武士。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日本
中世纪的谋杀案。
这部电影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要说的是《罗生门》的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
整个电影围绕着一宗
谋杀案展开,通过不同人物的讲述和回忆,观众逐渐了解到了事件的真相。
这种叙事方式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让人屏息以待,直到最后真相大白。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立场,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其次,我被电影中所呈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深深触动。
在《罗生门》中,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解释和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
这让我不禁思考,真相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如此复杂的世界,我们又如何能够确定什么才是真相呢?这些问题让我在观影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最后,我要说的是《罗生门》中的表演非常出色。
每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
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主演们在表现角色的矛盾情感和复杂心理时,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深刻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
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它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引发了我对道德和真相的思考。
这部电影将一直留存在我心中,让我不断思考和探索。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罗生门》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
《罗生门》影片分析

全写镜头,下着大雨,淋过罗生门三个字,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与任何世俗礼法对抗,不理会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或规范。
只凭借自己的信念或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面几幅图一直下雨,使观众心情烦躁,也说明故事中的人物心情烦躁不安。
引出下面的说谎话的樵夫与僧人,二人心中不安。
远景,引出樵夫与和尚,二人坐着发呆,进入故事情节中景,樵夫书不明白,他的迷惑,是我们也迷惑“他不明白什么?”,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近景,和尚表情迷惑,和尚也是不明白,不明白人性的险恶。
远景,二人再次陷入沉默,也是观众好奇他们呢到底发生什么事。
下着大雨,表明樵夫、和尚心情的不安,心虚,烦躁,用雨来衬托人物的不安。
在雨中奔跑,更能说明雨下的很大,乞丐破旧的衣服能表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很不好。
中景,乞丐跑到破庙,又多了一个人物,故事又有新的发展,接着从乞丐这转向和尚和樵夫。
全景,包括三人,乞丐看向二人,引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
全景,乞丐看向樵夫,樵夫低头,乞丐就类似我们观众,好奇樵夫讲的故事。
中景,二人对视,一个人好奇,一个人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中景,樵夫说“我从来都没听说过如此奇怪的事情”,这句话更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全景,和尚说完,乞丐就说“我们这碰巧有个剥削的和尚”,和尚也是有故事的人。
和尚说死了一个人,死的什么人呢,更接近故事的发展,而乞丐的满不在乎,已经泯灭人们的善良。
说明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人们心里没有一点醒悟,没有一点反省。
感叹社会的残酷,同时也点出和尚有同情心,人们的软弱。
中景,樵夫听到和尚说的话看向和尚,引出樵夫要说话和尚看向樵夫,接下来来有话要说。
镜头只有二人,从他们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背景下人类的软弱无能,自私。
乞丐不想听他们反复说的这几句,也是观众不想听了,想要听故事。
樵夫想找个人倾诉,乞丐在剧中成了听众,而我们也成了听众,樵夫不仅是讲给乞丐的还是讲给我们的。
在一次出现罗生门,点出影片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与任何世俗礼法对抗,不理会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或规范。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是一部探讨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的重要作品。
本文将分析《罗生门》中一些关键情节和人物角色,揭示其所传达的生存哲学和道德观念。
通过描述一个糜烂腐败的罗生門,作者将整部小说的背景气氛渲染得极其阴暗,意象深刻。
这个罗生門充满了不幸与死亡,是社会底层人民的庇护所,他们的生活状态在这里得以展现。
罗生門是一个废墟,象征着社会的崩溃和人类的自相残杀。
在这个废墟之中,人们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地生存着,善恶失去了明确的定义。
在《罗生门》的故事中,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与主人公三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对善与恶有着不同的看法。
武士乃义本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人,但他在绝望中选择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犯罪者本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但他自己却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生存,是正当的。
而伪装成僧人的男子则声称自己的犯罪行为是为了报仇,为了杀掉那些他认为是恶人。
这三个人物的对话揭示了善恶之间的模糊边界,暗示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罗生门》还通过设定两个女性角色的形象来表达生存之道与善恶意象。
受害者的妻子绿是一个卖身救夫之女,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出卖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生活。
而武士的妻子有光则表现出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她选择了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解救自己。
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凸显了生存之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呼应了整个故事中对善恶意象的讨论。
《罗生门》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就是雨。
雨意味着悲伤和毁灭,也象征着生与死的边缘。
在小说的结尾,当武士的妻子有光发现自己被骗时,她站在雨中,感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已经没有了。
而在文章的当犯罪者被逼到绝境时,他选择自杀,让自己沉入深不见底的黑暗之中。
雨在这里象征着人类孤独和绝望,生存之道变得模糊不清。
《罗生门》通过描写罗生門、人物对话以及善恶意象的运用,探讨了生存之道与善恶之间的关联。
这部小说揭示了一个社会废墟中的人类自相残杀和糜烂腐败,同时提出了善恶边界的模糊性和人类复杂性。
罗生门赏析

《罗生门》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说】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具有哲理穿透力的电影导演导演:黑泽明主演:三船敏郎(“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三船敏郎是黑泽明的御用演员。
合作的好就一直合作,这是电影界的一种良好风气,就象吴宇森和周润发、王家卫和梁朝伟、马丁*斯克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等等。
他们的合作使世界电影领域诞生出一部部杰作。
另外晚期的黑泽明同三船敏郎的关系开始不佳,他在八十年代以后导演的《乱》、《八月狂想曲》等电影中不再能看到三船敏郎这位“东方约翰*威恩”的身影。
获奖情况:第2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黑泽明简介:黑泽明,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
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的尊称。
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1999年。
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
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身高1.81米的黑泽明,拥有当时日本人少有的高大体格,据说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着嗓子大吼的声音经常把工作人员吓得浑身打颤。
浅析《罗生门》中恶的成因

浅析《罗生门》中恶的成因《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描绘了人性的丑恶和道德的虚无。
本文将从文本中的角色塑造、情节展开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方面入手,探讨小说中恶的成因。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入手,剖析恶的成因。
在《罗生门》中,主要的角色包括了富豪、武士、与未婚夫妇等,而这些角色展现出的恶,无一不与其个人品质、生存环境相关。
富豪因为贪婪自私,对人性不信任,最终导致他发展出猜疑心理,将自己的妻子当作财产一样守护,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武士则是因为无法容忍社会的艰难,不愿意陷入绝望,因此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
未婚夫妇则因为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导致了心灵的扭曲。
这些角色塑造上的细节描绘,丰富了小说的层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恶的成因与人性个体之间的关联。
我们可以认为,恶的成因在于人性的薄弱与环境的影响。
小说中的情节展开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恶的成因的线索。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情节的设置,将人物的内心矛盾与恶的成因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恶的成因。
在富豪与武士的对话中,富豪一方面表现出对人性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自己对女人的欲望与猜忌,这种矛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反映了恶的成因与心理的矛盾之间的关联。
又在未婚夫妇的对话中,作者表现了他们心灵上的扭曲与对现实的不满,这种心理因素使得他们做出了不道德的选择。
这些情节展开的细节描写,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恶的成因的思考空间,也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也可以从作者的思想观点入手,阐述恶的成因。
在《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通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观点,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与深刻的洞察。
作者通过书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扭曲所产生的恶行,也为读者提供了对恶的成因的深刻思考空间。
作者通过小说的叙事手法,将恶的成因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恶的成因有更加清晰地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黑泽明电影和芥川龙之介小说《罗生门》的一点观后、读后感
首先讲讲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吧。
罗生门楼里发生的故事就好像是大千世界中截取的一个小片段,没有过多的雕琢痕迹,却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罗生门楼里发生的故事就好像是大千世界中截取的一个小片段,没有过多的雕琢痕迹,却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我认为日本作家多是比较喜欢而且善于描写人的内心的细微变化的,这在《罗生门》中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作为主人公的家将,本是被老主人辞退出来的。
他本身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人物,当他面临衣食不足的窘境时,他心中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倘若不择手段的话……”,这个念头催他出门,来到这罗生门之下。
此时,这个念头仅仅是一个“倘若”,他其实是没有这样的勇气与魄力的,他毕竟只是一个良民,连他自己也对自己是否真能够“走当强盗的路”产生了怀疑。
而当他来到门楼上,看到那个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的时候,他的正义感告诉他无论如何,在雨夜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已经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于是刚才那些“当强盗”的念头消失了,他上前抓住那个老太婆,就像每个正义英雄在遇到邪恶反派时会做的那样。
老太婆害怕,她要给自己开脱,于是她告诉了家将关于她拔头发是为了做假发,及被她拔头发的女人其实生前也是干过坏事的。
而她不知道,她的自我开脱,也给了正在踌躇的家将一个当强盗的正当理由。
作者最终以家将抢去了老太婆的衣服结尾,在这
个罗生门里的一进一出,就像经历了一次社会的洗脑。
但是在芥川龙之介心中,他是彻底的鞭挞他笔下的恶么?或者是通由恶的表象实际要揭露的是什么?
我想,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单纯的恶没有被赞叹或者是无情的鞭挞,而是被怜悯,怜悯之心充乎表里!他要强调的更可能是一些变态的道德观与人性的相互运动。
戈尔丁曾经说过,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敢于正视罪恶,而不是对罪恶熟视无睹。
小说传递的信息不应简单地归入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的类目。
问题不是人非善必恶,而是人能够并且必须有自知之明。
大概芥川龙之介自认的使命也在此吧,他想要医治对自我本性的惊人无知,让人正视人自身的残酷贪婪的可悲事实!
再说说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
云游和尚、樵夫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
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
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
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
樵夫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人的主观陈述是不可信的——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其名作《罗生门》中想表达的一个主题。
再看两部小说,《罗生门》的表里配《密林中》的里表其中的契合与沿拓,从两人的相互作用的罗生门,发展到三为多人但自我剖析的世界——即二到三到无
穷,阴暗角落至罗生门至大千世界,善恶的转换到恶的无处不在当真是精彩之极!在我所看过的电影中,《罗生门》无疑是一部杰作。
它揭示出人生的真相,象锋利的刀刃划过皮肤一样,既痛且快。
真相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事实,没有真实。
叙述者越多,我们离真实越远。
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的,都遵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武士、强盗、妻子、樵夫莫不如是。
所以说,真理是丑的,真实是不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关键是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问题,给明天一个答案和理由,而不是和过去纠缠不清。
关于影片结尾,樵夫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与其解读为樵夫会把婴孩卖了或是煮了吃(允许我口味略重),还不如解读为人性中还是有善良的一面、人与人之间还可以找到信任。
谎言的对立面不是真诚,大概是宽容吧。
宽容是能减少谎言的唯一道路。
最后还是以芥川的自述作结——“我们必须更加珍惜人所特有的感情的全部。
自然只是冷冷注视我们的痛苦,我们必须互相怜悯。
而欢喜杀戮——绞杀对手甚至比语惊四座还要来得更加容易。
”
第一临床医学院12级影像2班
1103090017 阙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