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课】寻—作文材料的一材多用
《寻》作文提纲

《寻》作文提纲篇一《寻温暖的角落》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我总想着去寻找一个特别的东西,那就是温暖的角落。
每天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蚂蚁,在这个大忙忙的世界里乱转。
我家附近有个小公园,那里有个老旧的亭子。
有一天,我心情特别不好,和朋友吵架了,就像心里塞了个大石头,憋闷得很。
我就跑到那个亭子里去了。
那亭子的柱子都有点掉漆了,地面的石板缝里还长着几棵小草。
我一屁股坐在亭子的长椅上,长椅嘎吱嘎吱地响,像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在叹气。
这时候呀,来了一只小花猫。
那猫可神奇了,浑身毛茸茸的,有黑的白的花的毛,眼睛圆溜溜的,就像两颗玻璃珠子。
它一点儿也不怕人,慢悠悠地走到我脚边,伸了个懒腰,然后就窝在那儿不动了。
我伸手摸了摸它的脑袋,它还舒服地喵喵叫了两声。
就在摸猫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心里没那么难受了。
这个小亭子,这个小花猫所在的这个小小角落,好像有一种魔力。
阳光透过亭子旁边大树的枝叶洒下来,斑斑驳驳的,照在小花猫身上,也照在我身上。
从那以后呀,我就总爱往那个小亭子跑。
有时候带着一点吃的给小花猫,有时候就自己静静地坐在那儿。
我想,我找到那个温暖的角落了,就是这个有点破旧,但是有小花猫陪伴的地方。
这就像在一堆干草里找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小钻石,简单却珍贵。
每次我来到这个小角落,就像回到了一个秘密基地,所有的烦恼都能丢到一边,只享受这淡淡的温暖。
篇二《寻自由的感觉》咱人活着,有时候就特别想寻找那种自由的感觉,就像鸟儿想在天空无拘无束地飞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考上了一个证书,本来是挺高兴的事儿,但是家里亲戚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有说我该去考更高一级的,有说我应该用这个证书去找个好工作然后就稳定下来,不要乱跑。
我就觉得特别压抑,感觉自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虽然看起来安全,但是没了自由。
于是我就决定一个人去乡下奶奶家待几天。
坐了老半天的车才到。
奶奶家四周都是田野,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麦苗,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波浪一样翻腾。
关于《寻》的作文

关于《寻》的作文
“哎呀,我的铅笔又找不到啦!”我一边在书包里胡乱翻找着,一边嘟囔着。
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教室里同学们的嬉闹声此起彼伏。
我着急地和同桌说:“你快帮我找找呀,我明明记得就放在书包里的呀!”同桌无奈地摇摇头:“你呀,总是这么丢三落四的。
”我皱着眉头,心里那个急呀,这可怎么办呢?没有铅笔怎么写字呀!
就在我万分焦急的时候,前桌的小伙伴转过头来,笑嘻嘻地说:“别找啦,先用我的吧!”说着就递过来一支铅笔。
我感激地看着他,连声道谢:“哎呀,太谢谢你啦!你真是我的救星呀!”我接过铅笔,赶紧开始写作业。
写着写着,我突然想到,我好像一直在寻找着各种东西,有时候是丢失的文具,有时候是忘记放哪儿的书本,甚至有时候是自己的某个想法。
我不禁问自己:我为什么总是在寻呢?
我想起有一次,我为了寻找一本我特别想看的漫画书,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才在床底下找到。
那时候的我,满心欢喜,就像寻到了宝贝一样。
还有一次,我在公园里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努力地寻找着他们的身影,那种期待和兴奋的感觉至今都还记得。
其实,人生不也是一场漫长的寻找吗?我们在寻找知识,寻找友情,寻找梦想,寻找那个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寻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呀!
就像我现在,虽然总是丢三落四,总是在寻找那些丢失的东西,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加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友情是多么珍贵。
我不再抱怨自己总是在寻,而是学会享受这个寻找的过程。
所以呀,不要害怕寻找,不要害怕失去,因为在寻找的道路上,我们总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让我们勇敢地去寻吧!。
《寻》(中考满分作文)阅读答案

《寻》(中考满分作文)阅读答案题目: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寻(中考满分作文)上天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照人间真情。
——题记往年的夏天闷热不堪,今年的夏天却像个调皮的孩子,这两天又下起了小雨,晚上总是凉凉的。
临近期末考试的我内心焦躁不安,总想用洗澡来缓解紧张的情绪。
可每次刚要进浴室,妈妈就找借口说她想先洗。
我一直都不理解妈妈为何这样做。
一次,我在妈妈的床头柜里发现了这个秘密。
原来,妈妈从网上下载了一份“宝典”,其中“洗完澡后浴室温度能升高1摄氏度”被妈妈标了记号。
我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我一直误解了妈妈,妈妈其实是不想让我在期末考试前感冒。
我找寻到了,一摄氏度的温暖,饱含着妈妈的情啊!夜,好静谧,皎洁的月光洒了满地银白。
窗外一盏盏柔和的灯,伴着皎洁的月光,织成一曲和谐的催眠曲。
我沉浸在题海中,想忙里偷闲,手中的笔迟迟不肯落下。
“咚咚咚”,是爸爸在敲门,“已经很晚了,早点睡吧,这里有杯热牛奶,睡觉前趁热喝了吧。
”粗犷的眉毛,挺阔的身姿,一个大男人,却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找寻倒了,一声叮嘱,一杯热牛奶,洋溢着爸爸的爱啊!亲人永远爱我,老师也一直给我予关怀。
学习上的低谷,曾使我灰心丧气。
但是,老师那肯定的目光,又怎能不让我重新增加动力?“有付出终有回报”,老师语重心长的嘱咐,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从未褪色。
我知道,千言万语都浓缩其中,这里,有老师对我们的信心与期待啊!一摄氏度的温暖,饱含着妈妈的情;一杯热牛奶,洋溢着爸爸的爱;一句赠言,透露着老师的信心与期待!一双慧眼,我寻找到了人间的真爱。
带着这些真爱,带着这些感动出发,我坚信,我定能抓住梦想的翅膀!1.请用横线画出全文的中心段。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这篇文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这篇文章是从不同方面或用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的。
()(3)这篇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了爸爸、妈妈、老师对“我”的爱,略写或一笔带过“我”的表现。
寻的提纲以及寻的作文

寻的提纲以及寻的作文一、提纲1. 开头引出“寻”这个主题,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小困惑或者一个有趣的场景,比如寻找丢失的钥匙或者寻找一个好吃的小吃摊。
2. 主体内容寻找的目标一:讲述一次寻找乐趣的经历。
描述寻找乐趣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太无聊了,想找点乐子。
去了一些地方,如公园看老人下棋、小孩嬉戏,或者去游戏厅玩游戏等,但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乐趣。
最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比如和朋友一起做手工,发现原来这种创造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乐趣。
寻找的目标二:寻找自我价值。
讲述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事情,像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者在工作中主动承担不同的任务。
在一次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于能够给别人带来帮助和温暖。
3. 结尾总结“寻”的过程,表达在寻找的道路上虽然会有迷茫和困惑,但只要不断探索,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以再升华一下,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而这些寻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二、作文生活就像一场大冒险,而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
有时候找得晕头转向,有时候却又在不经意间就找到了心中所求。
就说找乐子这事儿吧。
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日子过得像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于是决定出去寻找点乐趣。
我先跑到公园里,心想这里肯定有乐子。
我看到一群老头儿围在一起下棋,那场面可热闹了,这个喊“吃车”,那个叫“将军”,可我站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啥乐趣来,只觉得那些棋子在棋盘上挪来挪去,看得我眼花缭乱。
接着我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草坪上嬉笑打闹,那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我就想,这肯定很有趣,于是也凑过去想跟着玩。
结果那些小屁孩看我一个大人过去,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一哄而散,搞得我特别尴尬。
我又来到游戏厅,那里面灯光闪烁,各种游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我玩了几把赛车游戏,刚开始还觉得挺刺激,可玩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不过是在屏幕上开着虚拟的车跑来跑去,有啥意思呢?就在我快要放弃寻找乐趣的时候,朋友约我去他家做手工。
高中作文指导:“寻找”作文评讲 PPT课件

要求
鉴于高二作文训练和期末考试的 要求,本次作文的文体严格限定在 “议论文”范围内。记叙文,叙述、 描写、抒情等手法相结合的散文,半 叙半议的“四不像”都属不合要求文 体。除语言、立意确有独特之处,一 般不超过42分。
作文问题
一、严重的文体不清。
1.不清楚何谓“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返回
议论文结构形式
一、并列式:用句式相同的话,用序数加以排列。
二、递进式:先提总论点,后层层阐述,从大到 小,先浅后深。
三、对比式:在几个分论点之间形成正反对照。 要有相同的对比点,要具体化
返回
常用论证方法
例证法Biblioteka 引证法比喻论证法
对比论证法
因果论证法
类比论证法
返回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一材多用的优秀范文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一材多用的优秀范文教案有的同学也许在为作文没有材料而苦恼,看看下面几篇高考优秀作文,或许你能得到启示。
[材料]2003—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高考优秀作文]福建卷[话题“圆形与星形”]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圆”,裸露身躯,怒目圆睁,向世人宣布:我最大,我是万物的中心,是不可违背的原则,不可忤逆的绝对的真理……他的声音震慑了天宇,震慑了大地。
懦弱者匍匐在这位圣人者脚下,他们双目低垂,不敢正视前方,沿着这位圣人厘定“圈”亦步亦趋、循规蹈矩。
于是空气凝固了,世界停止了脚步。
勇者无畏,智者无疆。
清醒的智勇者,走出了“圆”的苑囿,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辨是非,于是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赵武灵王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传统的不可变更”的习俗的圆,用犀利的目光看到自身民族屡战屡败的缘由,大胆地突破了贵族们极力维护的传统,宣布“胡服骑射”,从此富国强兵,战胜了匈奴。
商鞅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祖宗之法不可变”这宗法的圆,大胆进行改革,强盛了一个秦国。
布鲁诺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教会的地心学说”这个宗教的圆,大胆地提出了日心学说。
使世人开始对宇宙有科学的认识。
对宗教产生了怀疑。
李四光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地质学的权威定论”这个学术的圈。
大胆去探索,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并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彻底地粉碎了西方而得中国无油贫油学说。
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
作文《寻》400字模板6篇

作文《寻》400字模板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作文《寻》400字模板6篇只有优秀的作文才会让读者感同身受,通过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作文《寻》400字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议论文写作指导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名师指导Famousworks3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议论文写作指导——作文素材一材多用文/吴东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一材多用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该种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评、讨论、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从而掌握作文素材一材多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架建“一材多用”的桥梁,让观点和例子巧妙地结合起来。
(2)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表述角度和侧重点,运用各种方法来叙述和分析素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1)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既有教师的指导,也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学法:课堂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中提升写作能力。
具体的学法如下:①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②勾画讨论法: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疑难之处进行标注并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1.1 用多媒体展示小故事古代有个穷书生娶了一个极聪明伶俐的妻子。
某日,朋友来家里做客,可家中只有一只正生蛋的老母鸡和两个鸡蛋,地里只有一畦韭菜,这可急坏了穷书生。
鸡是万不能宰的,而书生虽穷,酒是不能不喝的,一碟韭菜炒蛋如何将就得过去?“别慌,”妻说,“看我的!”书生忐忑不安地陪着朋友喝茶。
不多会儿,夫人吟唱着“两个黄鹂鸣翠柳”就把第一道菜端上来了:韭菜叶上赫然配着一对鸡蛋黄;就在书生们“好菜好菜”赞不绝口时,“一行白鹭上青天”——堆放有致的清炒韭菜头端上来了;接着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一小堆清炒蛋白;最绝的是在炒完菜的锅里放半瓢水,扔几粒盐巴清煮鸡蛋壳——第四道佳肴“门泊东吴万里船”亮相了!不但物尽其用,连锅都不用洗了,还赢得客人由衷的赞叹呢!1.2 在黑板上板书故事的核心,引出课题板书:巧在→物尽其用→一材多用2 一材多用技巧运用解析2.1 多角度切入(1)教师释义:一则好的材料多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评讲教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教学方法:训练讲授引导拓宽思维高考动向:写作第一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课堂写作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过程:1、布置作文:寻,就是“寻找”“探求”。
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
异乡寻梦,故园寻根。
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要求:时间为一小时,重点注意三个发面,一是书写,二是开头,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提高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评作文教学过程:1、学生分组:小组成员集体评价事先下发的作文,提出有点和缺点。
2、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本组最优秀的作文,并写出简评。
3、共同交流:将本组的优秀作文拿到班中进行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今天我们来讲评以下我们写得作文:寻。
二、存在问题:书写混乱,语言匮乏,思路狭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思路指引: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对题目的限制所以研读材料是必要的。
材料其实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的对象,即寻找什么;二是寻找的意义,即丰富完善这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应一次为写作的侧重点。
另外寻可以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这样写:1、寻的主体: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可以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寻找某物,某种精神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这是主体就是自己;也可以写某一历史人物寻找人生目标、理想的经历,以及对他们的意义,这是主体就是某一历史人物。
2、寻的对象: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寻找什么。
材料提供了一些对象例如:寻找自己,我们可以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己渐渐迷失了自我,一个偶然的契机,自己得到顿悟,去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他人,属于低层次上的寻找,注意写出寻找的结果即可;同样寻找物质需求也属于低层次上的寻找;寻找精神慰藉,这是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等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东西。
寻找不曾拥有的,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
寻可以是一个量词,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寻是距离,那么这个距离是什么呢?(心灵,境界等)为什么要弥补这个距离呢?怎么样才能弥补这样的距离呢?弥补了之后又怎样呢?四、提供给你的材料:屈原的“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李贺的“寻”: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李清照的“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辛弃疾的“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寻志同道合的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五、可借鉴的佳作: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六、下水作文:寻夜色很宁静,天空中有一层淡淡的云,像是给月和星星披上了一层薄纱,月色更美了,星星的眼睛更深邃了。
望着这夜色,我烦躁的心顿时澄清了,静下来了……引我陷入无尽的思考。
忙忙碌碌的一生,曲折,平坦;顺利,艰辛;欢笑,泪水;……不管怎样,人们都在坚持着,步履蹒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看到一个日渐消瘦但依然执着的身影,在被月光笼罩的“绿肥红瘦”的荷塘中寻觅,虽然冷冷清清,虽然凄凄惨惨戚戚,虽然疲惫的双腿已不能支持瘦弱的身体,步履漂浮,但我分明看到了诗人脚步的沉稳,内心的坚定。
饱经磨难,一生清苦的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他要寻找,在探求中生活,在生活中探求。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她”又是谁呢?为什么寻的这样艰辛?为什么寻的这般苦恼?又为什么寻的如此坚定?是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吗?是“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美人吗?一个文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多好,躲进小楼,多么清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多么惬意……然而,他并没有忘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一手拿如椽之笔,一手握斩棘之剑,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寻找。
蓦然回首之际,我分明看到了他凄苦的笑容。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一寻八尺,千寻又是多少,真的有这么长的河吗?闭上眼睛,我看到了一个果敢的身影,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一只扁舟执着的逆流而上。
屈膝,弓背,双手紧握一根长长的竹篙,面容坚定,动作有力而从容。
哪来的这股神力,哪来的这般淡定,哪来的如此从容,在他宽阔的胸膛中,有着一颗坚定有力的心,它有翅膀,它要飞翔。
一个寻字竟是这样的深邃,伟大。
我不得不叹服于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我也明白了它为什么会这样灿烂辉煌。
长城之所以雄伟,是因为那里有中国人不屈的魂魄;兵马俑之所以会成为奇迹,是因为那里有中国人崇高的精神;莫高窟之所以会名扬世界,是因为那里有中国人最美的姿态。
与其说中国的文字是写意的,倒不如说中国人是写意的。
云已慢慢退去,夜色更加清爽……第四、五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巧用作文作文材料一、前言:1、读下面全国近年各地的高考考场作文题。
(1)《良心》(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2)《面对选择》(02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3)《吊屈原赋》(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4)《论感情用事》(03年高考河北满分作文)(5)《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05年高考云南优秀作文)(6)《留给明天》(05年高考天津优秀作文)2、思考:这几道题话题相同吗?角度呢?假如只有一个材料,该如何来写?如屈原事例。
3、且看看别人怎么动笔:[例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
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
(20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良心》)[点拨]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表述上变换人称,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例二]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
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
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
(2002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面对选择》)[点拨]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三人称读来如临其境。
[例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
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魂留他乡。
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
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竟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也。
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
君说汨罗,去今两千余载矣。
夫两千余载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
写作此文,毕君可知,展君之盛德,示君之才华;以警世人,使其屈情从理。
如此,则为官不贪;如此,则为民不奸矣。
(20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点拨]上段文字采用旁述评说的办法使材料与道理融合为一体,含义丰富,说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