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班主任家访家长谈话内容记录范文(精选6篇)

班主任家访家长谈话内容记录范文(精选6篇)篇一:尊敬的家长:您好!我是XX中学XX班的班主任,我在此次家访中特来向您汇报并与您交流一下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首先,我要对您的孩子表示赞扬。
他在学校兢兢业业,课堂表现积极,并且在各项课外活动中也表现出色。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我相信他一定有较明显的优势。
然而,我也想和您沟通一些问题。
近期,我注意到您的孩子在一些课程中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心。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二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可能存在其他课外活动所带来的干扰因素。
对于这些问题,我建议您关注孩子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他的时间,帮助他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适度减少一些课外活动,以保证他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想和您分享一下关于孩子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在班级中,您孩子的沟通能力较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但是,他的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有时过于个人主义,并且不太愿意主动帮助他人。
我建议您引导他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最后,我还要感谢您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支持与合作。
我们将一起共同努力,为您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全面的发展机会。
我相信,在您的关心和引导下,孩子会不断进步,获得更好的成绩。
如果您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我非常愿意听取,并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
如果方便的话,欢迎您随时来学校找我沟通。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敬祝好!XX中学XX班班主任XX篇二:亲爱的家长:初次做家访,我们深感荣幸。
在此次家访中,我们目睹了这个温馨的家庭,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
在家访中,我们与您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了很多信息。
您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向您详细介绍了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通过观察和交流,我们发现您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非常努力,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我觉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沟通的方法上也有技巧,如果我们能加强这门学问的学习和掌握一些技巧,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班主任除了日常工作,有两件事一定要做:1.了解各位学生组成家庭成员的数量、权益、工作性质、经济状况。
比如双职工家庭、父母分居家庭、单亲家庭、三代同堂家庭、个体户家庭、农民家庭、官宦家庭,商人家庭,低保户家庭等等。
做到心中有数,什么该谈,什么不该谈,不同的对象又该怎样谈,这都是与家长沟通之前要考虑的问题。
2.经常主动拿起电话沟通家长,其目的最重要是两个:第一:让家长彻底消除只要把孩子放到学校读书以后,以为一切都万事大吉的错误思想,让家长明白班主任是在关心你的孩子的,学校教育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相辅助,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教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目前在校学生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棘手的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教子经验的积累,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滞后,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纵容,甚至有许多错误做法,况且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也与教师存在着分歧。
班主任和家长沟通,要说服、引导家长到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来,不能让家长牵着鼻子走。
二、如何与家长沟通?1、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让家长感受到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始终能反映或体现你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面带微笑,体现尊重。
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
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
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
2、公平对待不同的家长,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无论家长有没有请客吃饭过,都要公平对待,都要关心他的孩子。
不同的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都不一样。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内容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内容1、把家长当作朋友,不可盛气凌人。
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角色分工不同,人格上是平等的,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好学生。
孩子犯了错误,做家长的被老师急召到校,心里一定很难受,他们非常想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具体指导,何况,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都是成年人如果班主任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当面训斥或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甚至是对家长进行贬低,家长会觉得无地自容,从此,形成一种“惧怕”老师,不想上学校的心理。
甚至有的家长脾气爆燥,把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当老师面就对小孩一顿拳脚,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工作都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反之,如果老师把家长当作朋友,与家长共同讨论发生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与家长谈话时,要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心理关系上是相互依赖的心理,一般说来,家长教育子女依赖学校,依赖老师。
教师对家长同时也有依赖心理,如要求家庭作业家长要签字,要求家长对教师的教育不足给予补充,共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班主任在召见家长谈话时,要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要求,在谈话之前就要先了解学生在某一学科的情况,以提高交换意见的准确性和提出措施的切实性,这样和家长谈话时,就有内容可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的共鸣。
同时,也让家长知道了班主任在学校对自己小孩是很关心的,从而愿配合学校教育好小孩,达到“联手”教育的目标。
反之,如果一问三不知,满口“大概”“可能”“也许”这样家长就会觉得到班主任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找家长谈话,只是在推卸责任,家长会认为这样的班主任不可信赖,因此心理瞧不起你的,也达不到谈话的效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3、与家长谈话时,要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不要以点概面。
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第一,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交谈的适当时候。
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第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
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气。
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扬钦是我们班的一个学生。
从开学到现在,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话特别多,上课的时候经常成为老师点名的对象。
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
最后我请来家长,准备把这位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
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这个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
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
上课接下句、插嘴、讲话。
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反映,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
要准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又会怎样呢?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第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
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是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沟通

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沟通班主任与同学打交道最多、最频繁,而每一个同学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
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沟通,就要讲究艺术。
下面第一我整理了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沟通,供你阅读参考。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技巧011、要了解同学的家庭状况,这是沟通的必要预备。
一个有问题的同学,他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
因此,要了解同学家庭状况,要清晰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等同学性格成长的环境因素。
这很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实行针对性的措施。
2、要公平对待家长,树立公正形象。
由于每位同学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不能人为地把同学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
特殊是遇到处理同学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时,且不行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
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忱、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
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同学效仿的典范,是同学的一面镜子。
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同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应公正、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同学心灵造成极大的损害,进而转化为对社会的绝望,严峻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平相待,是沟通的桥梁。
对家长,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伴侣一样公平友好。
和家长谈话肯定要客气,要留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
要以平常心对待犯错误的同学,要知道订正同学的错误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也是家长的愿望。
班主任与同学家长距离近,语气随和,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就能被家长开心地接受。
3、敬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
敬重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和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
要敬重家长的人格,绝不能说羞辱家长的话。
同学做错了事,违背了纪律,损害了集体荣誉,这当然让班主任恼火,但是,千万不能把气撒在家长身上。
见到家长,或者是拿起电话,二话不说,就数落同学在校的种种不良行为,进而指责家长,让家长领走同学。
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家长谈话

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家长谈话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因此,如何与家长谈话,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称呼得体。
班主任每接替一个新班时,首先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就是学生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中主要的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及职务。
你在与家长谈话时,才有得体的称呼。
假如是某学生的父亲来找你谈话,你可以据他的职业或职务称之为某师傅、某经理、某主任;假如是他母亲来找你谈话,比你年岁大的(或相当)则可称之为某大姐、某大娘,比你年岁小的则在姓氏之前加一“小”字。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家长有得体的称呼,使对方一听称呼就有一种相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缩短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谈话就建立起了感情基础。
二、目的明确。
班主任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请家长某日来校谈话或班主任某时登家访;二是家长到校来见孩子时班主任与他不期而遇,借机与他谈话。
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充分考虑谈些什么话题,从什么角度入手,谈几个要点,什么是重点。
最后落实些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大约需要多长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在脑子里考虑成熟,最好打好“腹稿”,你与家长见面时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如果是后者,班主任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同时提出希望他的孩子在学习上要达到什么目标,在表现上有哪些优缺点,并且希望家长配合做些什么工作等。
其实,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绝大多数都是不期而遇的谈话。
鉴此,班主任心中就要时时刻刻装着全体学生,心中要有一本学生的“明细帐”,无论是哪位家长,也无论什么时候来访,班主任都能对该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地把他孩子的具体情况向家长作出汇报,同时也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来。
三、注意分寸。
班主任千万不可把家长与学生等同看待。
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明晓当家长的应做些什么,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班主任应该和家长谈谈,注意问题1. 将父母视为朋友,不要傲慢。
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的个性是平等的。
从工作关系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他们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好学生。
孩子犯了一个错误,老师紧紧地叫父母去了学校。
他们一定很不舒服。
他们真的想要老师的理解和具体的指导。
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都是成年人。
如果班主任居高临下,他就是傲慢,谴责或故意。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即使是父母的贬低,父母也会感到不舒服,从此,形成了“害怕”老师,不想上学。
甚至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并对学生发泄愤怒。
当老师面对时,他们会给孩子一个拳头,这样无论他们是学生还是父母,工作都不能更好地进行。
否则,如果老师将父母视为朋友,请与父母讨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与父母交谈时,要明确目标并做好准备。
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心理关系中是相互依存的。
一般来说,父母教育孩子依靠学校和依靠教师。
教师也依赖父母。
例如,需要做作业的家长应签署并要求家长补充教师缺乏教育,以实现教育目标。
因此,当班级老师召集父母谈话时,他们必须明确定义他们想要达到的要求。
在谈话之前,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某一学科的学生情况,以提高意见交流的准确性和措施的实用性,从而与家长交谈。
当时,有内容要谈,澄清要解决的问题,以便掌握谈话的主动性,以及父母语言的共鸣。
同时,家长也意识到班主任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并愿意与学校合作,教育孩子,实现“携手”教育的目标。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要求三,我不知道,嘴巴“可能”可能是“也许”,所以父母会觉得班主任缺乏工作责任,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并与之交谈父母,只是推卸责任,父母会认为班主任不值得信任,所以心理承受不起,并不能达到谈话的效果,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与父母交谈时,要切合实际并寻求分成两部分。
不要说明问题。
“黄金还不够,没有人是完美的。
”无论学生有多好,都有一些缺点。
更糟糕的学生也会有一个亮点。
家长和老师谈话的技巧

家长和老师谈话的技巧
一、不要指责老师。
家长与老师沟通时,应该先说一些好的事情,然后再说你孩子需要什么。
二、与老师沟通时,开门见山。
一般老师接到家长电话,就知道家长大概意思,所以不需要太拐弯抹角,家长更应多与老师分享一些孩子确实的信息。
三、不要试图去教老师怎么做,而且最好不要在老师面前为孩子的错误找借口。
四、不要拒绝配合。
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家长要协助老师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沟通会谈之后,还要继续追踪孩子的情况。
好家长就应该主动与老师接触,经常与老师联络。
每周至少在联络簿上沟通一次,每月至少一至两次与老师电话或面对面沟通一次。
好家长会主动向老师报告孩子在家的情况,也定期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各种状况。
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而且,家长如此关心子女,会令老师感动,也令子女知所警惕,不敢轻举妄动。
五、时间把握:
老师们在白天上课时间一般不方便接电话或者微信沟通,除非有紧要事情,一般不要在老师上班时间打扰,晚上太晚也会影响老师休息,所以最好是晚饭过后,老师不忙也不休息的时间找老师沟通。
当然也可以和老师预约沟通时间。
沟通时间也不宜过长,时间最好在半小时之内,一个学期沟通次数掌握在两三次为宜。
但如果有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也要灵活,比如,中学生情窦初开,家长发现孩子有恋爱的苗头,要和班主任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影响学习,到了何种程度,然后和孩子沟通谈话,正确引导,使孩子处理好早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1、把家长当作朋友,不可盛气凌人。
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角色分工不同,人格上是平等的,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好学生。
孩子犯了错误,做家长的被老师急召到校,心里一定很难受,他们非常想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具体指导,何况,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都是成年人如果班主任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当面训斥或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甚至是对家长进行贬低,家长会觉得无地自容,从此,形成一种“惧怕”老师,不想上学校的心理。
甚至有的
家长脾气爆燥,把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当老师面就对小孩一顿拳脚,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工作都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反之,如果老师把家长当作朋友,与家长共同讨论发生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与家长谈话时,要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心理关系上是相互依赖的心理,一般说来,家长教育子女依赖学校,依赖老师。
教师对家长同时也有依赖心理,如要求家庭作业家长要签字,要求家长对教师的教育不足给予补充,共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班主任在召见家长谈话时,要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要求,在谈话之前就要先了解学生在某一学科的情况,以提高交换意见的准确性和提出措施的切实性,这样和家长谈话时,就有内容可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的共鸣。
同时,也让家长知道了班主任在学校对自己小孩是很
关心的,从而愿配合学校教育好小孩,达到“联手”教育的目标。
反之,如果一问三不知,满口“大概”“可能”“也许”这样家长就会觉得到班主任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找家长谈话,只是在推卸责任,家长会认为这样的班主任不可信赖,因此心理瞧不起你的,也达不到谈话的效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3、与家长谈话时,要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不要以点概面。
班主任找家长谈话时,多半是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切不可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和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达到体罚的目的。
“人人都爱听表扬”,这句话对大人小孩都合适。
在与家长谈话时,首先应该让
家长愿意听你讲,降低家长的“恐惧”心态,因此,班主任要先谈论学生在近段时期来在哪些方面进步了,实际上也是在肯定家长的教育成绩,使家长感到自己的工作也是有效的,从而增强孩子的信心,再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过失和缺点,向家长提出合理的教育,家长也易于接受。
4、与家长谈话时,要提出合理建议,聆听家长意见,共同探讨。
使班主任最头痛的事情,是有些学生经常犯错误,不但自己不认真读书,不完成作业,上课扰乱次序,还带领班级其他同学加入他的这一行为行列,班主任对他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起不到效果,对待这样的学生。
家长也一定很头痛,一是头痛孩子老犯错误,另外头痛老师总是告状。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必须共同探讨,找出合适的方法,教师不防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先谈谈自己失败的教训及看法,再谈如何成功的经验,切不可以“教育专家”自居,
同时,由于家长是学生的最早老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比较了解,有的自身也精通教育,并且有的还有独到的见解。
因此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聆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共同讨究教育学生的方法。
有时,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时,家长的情绪可能很低落,这时,班主任可适时地谈谈,学生还小,可塑性较大,只要大家抓紧一点,他大了一定会变好的。
这样使家长不会过早失去信心,家长也会尽最大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5、与家长谈话时,忌说有辱学生及家长的人格的话,更不能把责任转嫁任课老师。
在家长谈话时,由于某一件事情使班主任生产偏见时,往往会说一些“伤人”的话,什么把“他开除算了”“简直太笨啦”“带他测测智商,看他脑子是否有问题”,“我是管不了他啦”,等等,这样的话不可能让家长和孩子“觉醒”只会损害家长和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利于
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同时,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同时肩负着沟通家长和全体科任老师关系的任务,要力求褒奖科任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
对教学能力强,知名度高的老师要着意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经验不足的老师,要着重介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使家长充满信心和希望。
不要说某门功课不好就是科任老师的责任,当任课老师和学生或家长发生矛盾时,要做好学生其家长的工作,转嫁责任只会更损害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反而使家长不愿配合老师的工作。
有人把学生比喻为一块大理石,那么家长和教师则是两个主要的雕塑家,只有这两个雕塑家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才能把学生这一块大理石雕塑成一件工艺品。
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