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教版语⽂中考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0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1课;◎语⽂⼋下第19课;◎苏教九下第18课。
知识梳理⼀、重点字词1.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2.古今异义(1)明⽇..徐公来古义:________ 今义:今天的下⼀天(2)⾂之妻私.⾂古义:________ 今义:属于个⼈的(3)今齐地⽅.千⾥古义:________ 今义:四个⾓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都是⽅形的六⾯体(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位名词或⽤在数量词后⾯,表⽰概数(5)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古义:________ 今义:尖的东西进⼊或穿过物体(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________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古义:________ 今义:讥笑,讽刺3.词类活⽤(1)名词作动词朝服.⾐冠原意为:⾐服,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作状语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3)动词的使动⽤法闻.寡⼈之⽿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4.⼀词多义(1)朝:①朝.服⾐冠②于是⼊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2)谓:①谓.其妻⽈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甚:①君美甚.②王之蔽甚.矣(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吾妻之美.我者(5)下:①乃下.令②受下.赏(6)上:①受上.赏②上.书谏寡⼈者③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5.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谏:(2)邹忌修.⼋尺有余.修:余:(3)窥.镜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5)徐公何能及.君也及:(6)忌不⾃信.,⽽复.问其妾⽈信:复:(7)⼜弗如远.甚远:(8)暮寝⽽思.之思:(9)畏.我也畏:(10)欲.有求.于我也欲:求:(11)于是⼊朝见.威王见:(12)⾂诚.知不如徐公美诚:(13)皆.以美于徐公皆:(14)朝廷之⾂莫.不畏王莫:(15)王之蔽.甚矣蔽:(16)王⽈:“善.。
【含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章内容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一则有关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态度。
下面是一些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的中考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
题目1:请你简述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则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
主人公邹忌是赵国的一位贵族,有着出众的智慧和才能。
当时,齐王为了扩张国土,不断发起战争,导致国势力竭。
邹忌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决定向齐王进言。
他用一种诙谐的方法给齐王上了一课,告诉他战争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提出了用和平的方式来统一天下。
齐王听后深有感触,下令停止了战争,国势开始逐渐恢复。
题目2:请你分析一下邹忌为何选择了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邹忌选择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正面直接地劝谏很难被齐王接受。
齐王一向以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面对批评和质疑的态度并不友好。
因此,邹忌使用讽刺的方式,既能传达自己的观点,又能避免引起齐王的反感。
其次,讽刺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能够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间接地点出问题所在。
邹忌通过讽刺,给齐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
题目3:请你就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邹忌和齐王,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邹忌和齐王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邹忌是一个智慧出众、富有见识的贵族,他有勇气向齐王纳谏,并且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齐王则是一个冷酷而霸道的君王,他一直采取战争的方式来扩张国土。
然而,当邹忌讽刺他时,齐王却能够冷静地思考,并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政策。
可以说,邹忌代表着智慧和勇气,而齐王则代表着意志的转变和开明。
题目4: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价值观念?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邹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于向君王纳谏,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6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

专题36邹忌讽齐王纳谏(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①,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②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③。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大盖:车上的伞盖。
②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③抑损:克制、谦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3)策.驷马()(4)然子之意.自以为足()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客之.美我者然子之.意自以为足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C.妾是以.求去也御以.实对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晏子怪而.问之3.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既而归,其妻请去5.【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1);【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下面一起来看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试题及答案吧!《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⑴臣之妻私臣私:( )⑵能谤讥于市朝谤:( )⑶委政卿大夫委:( )⑷三年不蜚又不鸣蜚:(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皆以美于徐公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C.国且危亡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专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解析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苏代:谋士。
②拑:同“钳”。
③禽:同“擒”。
④支:相持,对峙。
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B.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C.朝服衣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2.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A.“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写人叙事类第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 注释:①给事中:官名。②阿房:秦宫殿名。 下文的“章华”为楚宫殿名;“乾阳”为隋宫 殿名。③功力:功劳,功业。
• 张玄素担任给事中,贞观初年,(朝廷)修 建洛阳宫,为皇帝出巡做准备,(张玄素)上书 极力劝谏,大概是说:“我听说阿房宫建成时 ,秦国人心离散了;章华宫完成时,楚国人人 心背离;等到乾阳殿完工时,隋朝就解体了。 而且陛下现在的功业和往日有什么不同,(也 不过是)役使穷苦的百姓,沿袭隋朝亡国的弊 病。凭着这一点来说,恐怕您比隋炀帝有过之
劝谏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选
文中张玄素与链接材料中邹忌的劝谏艺术各有
哪些高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 (4分)
• 【链接材料】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1
2
34
• 答案:张玄素列举历史事例,并对比唐太宗 前后做法,切中要害,使唐太宗信服;邹忌
取譬类比,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入情 入理,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各2 分,意思对即可)
• ③予谓· 菊(《爱莲说》) • 认_为_______
• ④此之谓· 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叫_作_____
⑤太守自谓· 也(《醉翁亭记》) _命__名___
• ◀成语迁移▶
•
⑥勿谓言之不预也 ·
•说____
•答(案1):卿你谓说我我不不如如炀隋帝炀,帝 ,何那如么桀我纣比?桀(3、分纣)怎 么 样 ?
(“谓”“何如”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3分)
答案:事情虽然没有按您的建议进行,但天下百姓都称颂您有
极好的品德。(“虽”“称”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专题3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

专题3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2022·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
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
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
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
其用兵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
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
失此者危矣。
”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⑦之罪请辞而行。
”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
②施:施恩惠。
此指赏赐。
诛:指刑罚。
③暴:损害。
④进:进用,任用。
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
⑥屏(bǐng):排除,消除。
⑦锧(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
斧锧,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乃.下令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闻.寡人之耳者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C.故世不逆其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D.故民不疾.其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4.写出【甲】文中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
5.【甲】【乙】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______,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接受晏子______的思想。
【答案】1.A2.(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3、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4、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在早晨服:穿戴。
(3)私我也:偏爱(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三、阅读探究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总结迁移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五、中考真题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接劝说的方式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9、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第二问: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12、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3、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1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孰视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7、本文是臣民劝说君主纳谏成功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联系《出师表》一文,诸葛亮向君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条建议,表明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恩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分)18、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
(3分)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1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2分)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0、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答: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重实际,有自知之明,不能爱慕虚荣。
③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听取别人的意见。
21、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2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3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4、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巨大成效。
2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答: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2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3分)答: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30、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31、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C )A. 皆以美于徐公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能谤讥于市朝D. 皆朝于齐3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3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4分)答: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
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②群臣纷纷进谏。
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
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3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答: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3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3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3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4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
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答: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