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池

合集下载

消化池

消化池

消化池污泥的厌氧消化是为了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可以减少污泥体积,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微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品,如沼气。

本设计采用固定盖式,两极消化,一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5%,二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10%,消化温度33~35℃,一级消化池进行加温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利用一级消化池的余温。

已知条件:含水率为97%,污泥量391.11m 3/d ,挥发性固体含量为65%,采用中温消化,消化后VSS 去除50%。

1 容积计算⑴ 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QC 0S v式中 V ——消化池容积,m 3;C 0——污泥挥发性固体浓度,kgVSS/(m 3.d); S v ——容积负荷,kgVSS/(m 3.d)。

污泥含水率为97%,则污泥固体浓度为3%,其中挥发性固体VSS 占65%,则:C 0=0.04×0.65×1000=26kg/m 3 取S v =1.3 kgVSS/(m 3.d)。

V =QC 0S v=391.11×261.3=7822.2m 3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总容积为5220m 3,用两座池,单池容积为2610 m 3。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2610 m 3,用一座池。

⑵ 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消化池直径D :设计中D 取17m 集气罩直径d 1:采用2m 池底下锥底直径d 2:采用2m 集气罩高度h 1:采用2m 上锥体高度h 2121()2D d h tg α-= 式中 α1——上椎体倾角,一般采用15°~30°设计中取α1=200217220() 2.732h tg m -==,设计中取2.7m消化池柱体高度h 3=10m 下锥体高度h 4242()2D d h tg α-= 式中α2——下椎体倾角,一般采用5°~15°。

设计中取α2=10°417210() 1.33 1.4m 2h tg m -==,设计中取则消化池总高度为H= h 1+h 2+h 3+h 4=2+2.7+10+1.4=16.1m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16.10.9517H D ==,符合要求⑶ 容积校核集气罩的容积V 1为:21114d V h π⨯=⨯=6.28m 3上盖部分容积V 2为:22134V h π=2211Dd d D (++)44=231.14m 3 圆柱部分容积V 3为:2334D V h π=⨯=2269.80m 3下锥体部分容积V 4为:2222441()3444Dd d DV h π=++=119.85m 3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0为:V 0=V 2+V 3+V 4=231.14+2269.80+119.85=2620.79 m 3>2610m 3 符合要求2平面尺寸计算⑴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A 1为:211114A d d h ππ=⨯+⨯⨯221 3.142 3.142215.74A m =⨯+⨯⨯=上盖表面积A 2为: 2211()2sin h A D d πα=+⨯ 222.7(172)235.612s i n 20A m π=⨯+⨯=下锥体表面积A 3为: 243222()2sin 4h A D d d ππα=+⨯+222 1.4(172)2243.762sin104A m ππ=⨯+⨯+⨯=消化池柱体表面积A 4为:43A Dh π=241710534.07A m π=⨯⨯=故消化池总面积A= A 1 + A 2+ A 3+ A 4=1029.14m23消化池热工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包括把生污泥加热到消化温度、消化池体热损失、输泥管道与交换器的热损失三部分。

污水厂消化池工程施工方案

污水厂消化池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污水处理厂厂区内,主要建设内容为消化池的土建施工。

消化池分为厌氧池和好氧池,主要用于污泥的厌氧消化和好氧处理。

消化池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污泥处理效果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

本工程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项目经理部成立,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

(2)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的管理。

(3)各工种人员配备齐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材料准备(1)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质量。

(2)钢筋、模板、止水带等施工材料需提前准备,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充足。

3. 施工设备(1)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土方施工设备。

(2)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等混凝土施工设备。

(3)钢筋加工机械、模板支撑系统等辅助设备。

4. 施工技术(1)熟悉消化池设计图纸,掌握施工工艺要求。

(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

三、施工工艺1. 土方开挖(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线测量,确定开挖范围。

(2)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3)对开挖后的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地基承载力。

2. 模板工程(1)根据设计图纸,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

(2)模板安装应牢固、平整,防止变形。

(3)模板拆除前,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

3. 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钢筋质量。

(2)钢筋绑扎牢固,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焊接、绑扎完成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 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强度。

(2)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密实,防止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

5. 止水带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止水带材料。

(2)止水带安装牢固,确保防水效果。

消化池工作原理

消化池工作原理

消化池工作原理消化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物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和化学反应将有机废物分解、转化和降解,最终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物或无害的物质。

本文将从物料进入、分解过程、产物产生和运作维护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消化池的工作原理。

一、物料进入消化池的物料主要来自于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食品厂等产生的有机废物。

这些废物首先经过预处理,如粉碎、过滤等,然后通过输送设备进入消化池。

在进入消化池之前,物料通常会经过一道检测,以确保没有有害物质的存在。

二、分解过程物料进入消化池后,会与其中的微生物和酶发生作用。

消化池内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和好氧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

在消化池中,废物经过一系列生物和化学反应,包括水解、酸化、产气和产酸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微生物会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小的有机分子,同时产生气体和酸。

三、产物产生在消化池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或发电。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废气,可以通过处理后排放或回收利用。

此外,消化池还会产生一部分有机肥料,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四、运作维护为了保证消化池的正常运作,需要进行适当的运作和维护。

首先,消化池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pH值,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其次,消化池需要定期添加适量的水和微生物,以维持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此外,还需要对消化池进行定期清理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消化池通过微生物和化学反应将有机废物分解、转化和降解,最终产生甲烷、二氧化碳和有机肥料等产物。

它是一种有效处理有机废物的设备,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消化池还可以与其他能源设备相结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消化池损失估算

消化池损失估算

消化池损失估算摘要:一、引言二、消化池的概念与作用三、消化池损失的定义与分类四、消化池损失的估算方法五、消化池损失的实际应用案例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在环保领域,消化池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有机废水,提高水质。

然而,在消化池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消化池的损失,这给污水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消化池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消化池的概念与作用消化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装置,主要由池体、曝气装置和污泥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池的作用是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废水,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消化池损失的定义与分类消化池损失是指在消化池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泥的沉降、挥发、腐烂等因素导致的污泥量减少。

根据损失的原因,消化池损失可分为物理损失、化学损失和生物损失三类。

1.物理损失:主要指污泥在消化池中的沉降损失。

2.化学损失:主要指污泥中的化学物质挥发损失。

3.生物损失:主要指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损失。

四、消化池损失的估算方法消化池损失的估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污泥沉降法、污泥挥发法、污泥分解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1.污泥沉降法:通过测量污泥沉降速度来估算损失量。

2.污泥挥发法:通过测量污泥中的挥发性物质来估算损失量。

3.污泥分解法:通过测量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速率来估算损失量。

五、消化池损失的实际应用案例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污泥沉降法对消化池损失进行估算。

首先,对污泥沉降速度进行测量,得到污泥沉降率为0.5mm/s;然后,根据消化池的运行参数,计算出每天的污泥损失量为10t。

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控消化池的损失情况,为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总结消化池损失估算是污水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消化池的运行状况,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消化池

消化池

十一.污泥消化池本设计中选用4座一级消化池. 1. 设计参数污泥量由前面计算知d m Q /24.8103= 污泥投配率P 取5%,其取值范围5%-8%. 2. 尺寸计算 ⑴ 有效容积32.4051%5424.810m nP Q V =⨯==⑵ 消化池尺寸:柱体D 取20m,集气罩1d 取2m,池底下锥底直径2d 取2m,集气罩高度1h 取2m,上锥体高m tg tg d D h 3.320)2220()2(112=⨯-=-= α消化池柱体高度3h 取12m,下锥体高度 m tg tg d D h 6.110)2220()2(224=⨯-=-= α 则消化池总高为m h h h h H 9.186.1123.324321=+++=+++= 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H/D=18.9/20=0.945(符合0.8-1的要求)(3)各部分容积 集气罩的容积32121128.62214.34141m h d V =⨯⨯⨯==π弓形部分的容积322221222542)3.313103(3.314.361])2(3)2(3[61m h d D h V =+⨯+⨯⨯⨯⨯=++⨯=π圆柱部分容积323233768122014.34141m h D V =⨯⨯⨯==π下锥部分容积322222244186)111010(6.114.331])2(22)2[(31m d D d D h V =+⨯+⨯⨯⨯=+⨯+⨯=π则消化池有效容积334322.405144961863768542m m V V V V >=++=++= 满足要求.3. 二级消化池容积32.4051%10224.810m nP Q V =⨯==(设计两座二级消化池),由于二级消化池单池容积与一级消化池相同,因此二级消化池各部分尺寸同一级消化池. 计算草图如下:4.消化后的污泥量的计算:(1).一级消化后的污泥量:一级消化降解了部分可消化有机物,同时一级消化不排除上清液,消化前后污泥含水量不变,有下式成立V2P2=V1P1,V2(1-P2)=V1(1-P1)(1-P V R d m)式中:V1—一级消化前生污泥量(m3/d)V2—一级消化后的污泥量(m3/d)P1—生污泥含水率(%)P2—一级消化污泥含水率(%)P V—生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一般采用65%R d —污泥可消化程度(%),一般采用50%m —一级消化占可消化程度的比例(%),一般采用70%~80%. 设计中取V 1=810.24m 3/d,P 1=97%,m=80%,经计算 V 2=803.94m 3/d P 2=97.76%一级消化池单池排泥量为803.94/4=200.99m 3(2)二级消化后污泥量:消化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一级消化前的97%降至二级消化后的95%,每日二级消化池排除污泥)1(1001001213d V R P V P P V ⨯---=式中:V 1—生污泥量(m 3/d )V 3—二级消化后的污泥量(m 3/d ) P 1—生污泥含水率(%) P 3—二级消化后含水率(%). 设计中P 1=97%,P 3=95%,V 1=810.24m 3/d 则15.328)5.065.01(24.81095100971003=⨯-⨯⨯--=V m 3/d.二级消化池是两座,单池排泥量为328.15/2=164.10 m 3/d.(1) 二级消化池上清液排放量:整个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由二级消化池排除V ‘=V 1P 1-V 3P 3代入数据得 V ‘=810.24×0.97-328.15×0.95=474.19 m 3/d.二级消化池是两座,则单池上清液排放量为474.19/2=237.10 m 3/d 。

消化池pH下降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消化池pH下降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对甲烷含量的影响
甲烷产量减少
在酸性环境下,产甲烷菌的活性降低 ,导致甲烷产量减少。
有机物利用率降低
酸性环境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降低有机物的利用率。
对消化池稳定性的影响
酸化风险
PH下降可能导致消化池酸化,影响消化过程的稳定性。
腐蚀风险
酸性环境下,消化池的材质可能受到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
04 PH下降的监测与预防
保持适当的停留时间
确保有机物在消化池内的停留时间足够,使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分解有机物, 减少酸性物质产生,稳定PH值。
03 PH下降对消化过程的影 响
对消化速率的影响
消化速率减慢
在酸性环境下,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导致消化过程速率减慢 。
酶活性降低
在酸性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
增加碱液添加装置
在消化池附近设置碱液添加装置,当PH值下降时,可及时添加 碱液进行中和。
提高搅拌效率
优化搅拌设备的运行方式,提高搅拌效率,使消化池内的物质充 分混合,降低局部酸积累的可能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整进料成分
通过改变进料中的有机物比例, 降低易产生酸性的有机物含量, 从而减缓PH下降。
增加碱度
添加石灰
通过向消化池中添加石灰,提高池内 碱度,中和酸性物质,从而提升PH值。
提高消化液碱度
通过增加碱液的加入量,提高消化液 的碱度,减缓PH下降。
控制外部因素
控制温度
保持消化池内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从而影响有机 物的分解和PH值的变化。
01
02
03
温度变化
消化池温度突然升高或降 低,影响微生物代谢,导 致有机酸产生过多或减少。

消化池操作规程

消化池操作规程

消化池操作规程消化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废水或污泥的设备,其功能是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并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为了正确、安全、高效地操作消化池,以下是一份消化池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消化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确认消化池的进出口阀门、透气装置和搅拌设备的运行状况。

4.检查消化池周围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标志牌等是否完好。

5.准备好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测量工具、搅拌器等。

二、操作过程1.开启消化池进出口阀门并检查清洁,确保污水流入消化池,处理后的水流出消化池。

2.根据工艺要求调整消化池中的温度、pH值、COD 浓度等参数,可通过加热、添加药剂等方式进行调整。

3.根据工艺要求调整消化池中的搅拌设备,以保证污水充分与微生物接触。

4.定期检查和清理消化池的进出口阀门和透气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5.定期检测消化池内的温度、pH值、COD浓度等参数,记录并分析数据,及时调整操作参数。

6.定期清理消化池内的污泥,避免积累过多影响处理效果,清理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三、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更改操作参数和操作过程。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清醒、警觉的状态,禁止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

3.操作人员禁止单独进行操作,应有其他人员在场进行监督和配合。

4.不得将操作过程中的废水、污泥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需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置。

5.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并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以防传染疾病。

6.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运行故障应及时停机检修,确保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

四、操作后的清理工作1.关闭消化池进出口阀门,并进行清洗和消毒。

2.清理搅拌设备、透气装置等,确保设备干净、无积污。

3.清理和处理处理后的水,安全排放或回收利用。

4.整理记录和数据,做好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和评估。

消化池计算

消化池计算

3.3 消化池容积计算3.3.1 一级消化池1、一级消化池容积因日处理污泥量较小,采用一座一级消化池V=Qt (3—3)式中: V—一级消化池容积,m3Q—污泥量,m3/dt-一级消化池停留时间,d中温消化时两级消化停留时间一般采用25~30d设计中取27d,其中一级消化停留时间为18d,Q=85 m3/d,则一级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85×18=1530 m32、各部分尺寸的确定(1)消化池直径D设计中取16m(2).集气罩直径d1一般采用1~2m,设计中取2m(3)池底锥底直径d2一般采用0。

5~2m,设计中取2m(4)集气罩高度h1一般采用1~2m,设计中取2m(5)上锥体高度h2h2=tan1α(2d1-D) (3—4)式中1α—上锥体倾角,一般采用15 ~30 ,设计中取20h2=tan20(2216-)=2.3m,设计中取2。

5m(6)消化池高度h3=2D=8m(7)下锥体高度h4h4=tan2α (2d2-D) (3-5)式中2α—下锥体倾角,一般采用5 ~15 ,设计中取10h4=tan10(2216-)=1。

12m,设计中取1。

5m(8)消化池总高度H= h 1+ h 2+ h 3+ h 4=2+2.5+8+1.5=14m (3—6)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D H =1614=0。

88 符合(0.8~1)的要求 3、各部分容积 集气罩容积V 1=41πd 21 h 1=41×3。

14×22×2=6.28 m 3(3-7) 弓形部分容积 V 2=6π h 2⎥⎦⎤⎢⎣⎡++22122d 323h D )()(=263.3 m 3 (3—8) 圆柱部分容积 V 3=41πD 2h 3=41×3。

14×162×8=1607.7 m 3(3-9) 下锥部分容积V 4=3π h 4⎥⎦⎤⎢⎣⎡+⨯+2222)2(22)2(d d D D =1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4
tg2 ( D
d2 2
)
式中 α2——下椎体倾角,一般采用 5°~15°。
设计中取 α2=10°
h4
tg10(17 2
2)
1.33m,设计中取1.4m
则消化池总高度为
H= h1+h2+h3+h4
=2+2.7+10+1.4=16.1m
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2 / 28下载文档可编辑
H =16.1=0.95,符合要求 D 17
已知条件: 含水率为 97%,污泥量 391.11m3/d,挥发性固体含量为 65%,采 用中温消化,消化后 VSS 去除 50%。 1 容积计算 ⑴ 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式中
V——消化池容积,m3;
C0——污泥挥发性固体浓度,kgVSS/(m3.d); Sv——容积负荷,kgVSS/(m3.d)。
污泥含水率为 97%,则污泥固体浓度为 3%,其中挥发性固体 VSS
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V0 为:
V0=V2+V3+V4
=231.14+2269.80+119.85
=2620.79 m3>2610m3 符合要求
2 平面尺寸计算
⑴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 A1 为:
A1
4
d12
d1
h1
A1
3.14 4
22
3.14
2
2
15.7m2
上盖表面积 A2 为:
A2
F——池盖、池壁及池底的散热面积,m2;
TA——池外介质的温度,℃,池外介质为大气,计算 平均耗热量,采用年平均气温,计算最大耗热
量,采用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池外介质为土壤
时,采用全年平均温度;
K—— 池 盖 、 池 体 与 池 底 的 传 热 系 数 ,
kcal/(m2˙h˙℃)。
池盖 K≤0.7kcal/(m2˙h˙℃)
2
(D
d1)
h2 sin 1
A2
2
(17
2)
2.7 sin 20
235.61m2
下锥体表面积 A3 为:
3 / 28下载文档可编辑
A3
2
(D
d2 )
h4 sin 2
4
d
2 2
A2
2
(17
2)
1.4 sin10
22 243.76m2 4
消化池柱体表面积 A4 为:
A4 Dh3
V 24 (TD
Ts) 1000
4 / 28下载文档可编辑
式中
Q1MAX——提高污泥温度所需最大耗热量,kcal/h;
TS′——新鲜污泥日平均最低温度, 。 设计中取 TS′=14
Q1MAX
195.56 (35 14)1000 171115kcal/h 24
⑵ 消化池池体的耗热量
式中
Q2 FK TD TA 1.2
池盖 K≤0.6kcal/(m2˙h˙℃)(池外为大气)
池盖 K≤0.45kcal/(m2˙h˙℃)(池外为土壤)
① 池盖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
消化池总面积为 F2=A1+A2=15.7+235.61=251.31m2,池外介质为大 气,年平均气温 16.3℃,冬季室外计算气温为-2.3℃。
则池盖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为:
占 65%,则:
取 Sv=1.3 kgVSS/(m3.d)。
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总容
1 / 28下载文档可编辑
积为 5220m3,用两座池,单池容积为 2610 m3。二级消化池容积为 2610
m3,用一座池。
⑵ 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消化池直径 D:设计中 D 取 17m
A4 17 10 534.07m2
故消化池总面积 A= A1 + A2+ A3+ A4=1029.14m2
3 消化池热工计算
消化系统总耗热量包括把生污泥加热到消化温度、消化池体热损
失、输泥管道与交换器的热损失三部分。
⑴ 加热生污泥耗热量
式中
Q1
V 24(TDFra bibliotekTS) 1000
Q1——提高污泥温度所需平均耗热量,kcal/h;
⑶ 容积校核
集气罩的容积
V1
为:V1
d12 4
h1 =6.28m3
上盖部分容积
V2
为:V2
1 3
h(2
D2 4
+
Dd1 4
+
d12 4
)=231.14m3
圆柱部分容积
V3
为:V3
D2 4
h3
=2269.80m3
下锥体部分容积
V4 为:V4
1 3
h4
(
D 4
2
Dd2 4
d22 4
)
=119.85m3
Q2=F2·K2·(TD-TA)×1.2 池盖部分最大耗热量为:
5 / 28下载文档可编辑
Q2MAX=F2·K2·(TD- TA′)×1.2
式中
Q2 ——池盖平均耗热量,kcal/h; F2 ——池盖表面积,m2; K2 ——池盖传热系数,kcal/(m2·h·℃);
TA ——室外大气年平均温度,℃; TA′——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设计中取 K2=0.7kcal/(m2·h·℃)
消化池
污泥的厌氧消化是为了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变为稳定的腐殖 质,同时可以减少污泥体积,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脱水,破坏和 控制致病微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品,如沼气。
本设计采用固定盖式,两极消化,一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 5%, 二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 10%,消化温度 33~35℃,一级消化池进行 加温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利用一级消化池的余温。
集气罩直径 d1:采用 2m
池底下锥底直径 d2:采用 2m
集气罩高度 h1:采用 2m
上锥体高度 h2
h2
tg1( D
d1 ) 2
式中
α1——上椎体倾角,一般采用 15°~30°
设计中取 α1=200
h2
tg20(17 2
2)
2.73m
,设计中取
2.7m
消化池柱体高度 h3=10m
下锥体高度 h4
Q2=251.31×0.7×(35-16.3)×1.2=3947.58 kcal/h Q2MAX=251.31×0.7×(35+2.3)×1.2=7874.04 kcal/h
② 池壁在地面以上部分年平均耗热量
若 消 化 池 池 壁 的 1/3 在 地 面 以 下 , 2/3 在 地 面 以 上 , 则
F3=2/3A4=356.05m2 平均耗热量为:
最大耗热量为
Q3= F3·K3·(TD-TA)×1.2
Q = 3max F3·K3·(TD-TA′)×1.2
TD——中温消化温度, ;
Ts——新鲜污泥平均温度,为 。
已知每座一级消化池每日投配的生污泥量,
,中
温消化温度 TD=35℃,污泥年平均温度为 18℃,日平均最低温度为
14 。
全年的平均耗热量
195.56 Q1 24 (35 18)1000 138521.67kcal / h
最大耗热量为
Q1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