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规范管理与脑卒中(中风)发病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中风的回顾——聚焦钙通道阻滞剂

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中风的回顾——聚焦钙通道阻滞剂
2 高血 压 、 冠心 病和脑 卒 中的风 险
高血压是脑卒 中重要的危 险因素 , 1 第 次发作
脑卒 中 的 患 者 大 约 有 7 的 人 血 压 ≥ 1. /2 0 7 8 7 1.
审校者 : 牟建军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 心 t僻疾病临床 诊 N t 治与研究。
中, 其中一半 以上发生在前 2d 。心力衰竭及 C D A
患 者发 生脑卒 中则 更 为常见 。 脑卒 中 给社 会 和 经 济 带 来 长 期 的 影 响 。 20 06 年 , 国因脑卒 中造 成 的直 接 和 间 接 的经 济 损 失 达 美
人 , 个人 中有 1 6 人存在脑卒 中的风险。吸烟成倍 增加脑卒 中的风险。糖尿病也是 已知 的脑卒中危险 因素 。人 群 归因危 险度从 5 ~ 2 不等 。肯塔 基 2 州北部及辛辛那提脑卒 中研究估 计 3 ~ 4 的 7 2 缺血性脑卒 中是单独 由糖尿病引起的 , 或与高血压
维普资讯

14 ・ 1
国外 医学 医学地理分册
20 年 9 07 月第 2 8卷第 3期
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 中风的回顾
— —
聚焦钙通道 阻滞剂
杨 晓莉 赵斌 。介 评) 牟建 军。审校 ) , ( (
( 西安市华 山中心 医院 : 内科 , 急诊科 , 西 西安 70 4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 。 陕 1 0 3。 陕西 西安 70 6 ) 10 1
死亡 。
暂性脑缺血( I ) T A 发作预示着 以后 会得脑卒 中。曾
经患 有 TI 的患者 中 1. 在 9 A O5 0d内发展 为 脑卒
脑卒中与一些传统 的冠心病 ( A ) 险因素 C D危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患病率及其与脉压关系的临床观察(附147例分析)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患病率及其与脉压关系的临床观察(附147例分析)
其 它 不 良反 应 。 3 体 会
高 血 压 合 并 脑 卒 中 患 者 患 病 率 及 其 与 脉 压 关 系 的 临 床 观 察
近 年 来 不 断 有 报 道 应 用 化 疗 药 物 加 生 物 免 疫 制 剂 治 疗 恶
性 积 液 , 得 较 好 效 果 。 腔 内 灌 注 治 疗 药 物 可 以 使 腔 内 药 物 取 且 浓 度 高 于血 药 浓度 ,从而 达 到更 好抑 制 和杀 死癌 细 胞 的作 用 ,
计 学 意 义 ( < O 0 ) P .5 。
胸 水 ,从 穿 刺 针 管 中 把 D 4 mg I 0万 单 位 分 别 溶 于 DP 0 、 L 23 4 ml 理 盐 水 , 后 注 入 胸 腔 内 。 药 后 嘱 病 人 变 换 体 位 , 0 生 先 注 使 药 物 能 与 胸 壁 充 分 接 触 。 疗 后 一 周 复 查 B 超 , 发 现 液 体 积 治 如
聚 ,再 用 上 述 方 法 治 疗 ,一 般 治 疗 2 3次 。 ~ 1 3 评 价 标 准 :按 照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HO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分 . W 为显 效 ( CR) :积 液 消 失 ,持 续 4周 以 上 ;有 效
2 结 果
2 3 毒 副 作 用 :观 察 期 间 有 2例 出 现 腹 胀 、恶 心 的 不 良 反 应 , .
顺 铂 加 白细胞 介 素一 2治 疗 恶 性 胸 水 8例
建 瓯 市 立 医 院 ( 5 1 0 3 30 ) 张 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照 组 用 复 方 丹 参 注 射 液 3 ml 入 5 葡 萄 糖 2 0 静 滴 , 0 加 5 ml 每 日 1次 ,1 5天 为 一 疗 程 。两 组 病 人 治 疗 前 后 均 查 血 尿 常 规 、 心 电 图 、肝 肾 功 能 等 , 绞 痛 发 作 程 度 较 重 且 频 繁 时 可 临 时 给 心

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影响和防控

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影响和防控

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影响和防控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影响和防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它是指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心脏需要更大的努力来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血管病、脑卒中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因此,了解高血压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是一种沉默的“杀手”,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却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脏、血管和其他重要器官,给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持续高血压会使心脏负荷过重,影响心脏功能并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同时,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2)脑卒中:长期高血压使脑部的血管受到损害,容易引发脑出血或缺血性卒中,增加中风的风险。

脑卒中不仅会导致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危及生命。

(3)肾脏疾病:高血压会对肾脏血管产生损害,并加重肾小球滤过压。

这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2. 高血压的防控高血压是一种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

(1)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饮食应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理健康则可以减轻压力对心血管的负荷。

(2)规范用药:对于已经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降压药物是必要的。

药物治疗应坚持按时按量服用,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3)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是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接受定期的健康体检,及时监测血压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4)避免不良习惯:戒烟戒酒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规范管理效果评估报告

高血压规范管理效果评估报告

秀山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估报告一前言根据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经在辖区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以来,调查发现辖区内高血压患病率为28.0%,至2022年底高血压建档率达到11.09%,管理率为23.39%,其中规范管理率达到95.77%,经过对管理人群的健康知识宣教,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达到93.62%。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辖区2022年新发现的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内容:采用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

完成基线调查后,由医务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健康强化干预,共4次,干预内容包括药物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

4次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指标测定。

3 评估方法:对照分析基线调查及干预4次后各项身体测量指标、生活方式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变化情况,从而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4 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及干预人员经过统一集中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预该项评估工作。

体重、血压等身体测量指标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2年)进行操作。

干预先后调查工作由同一批调查员完成,并在调查过程中设置质控人员,保证调查质量。

5 统计方法:建立Epi3.1数据库,所有信息进行双盲录入,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干预效果分析用X2检验及配对t检验。

三结果(一)普通情况本次共采集389分调查表,有效调查表388分。

调查对象中男性199人,占51.3%,女性189人,占48.7%;其中年龄65.72±10.901,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本次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及职业情况见表1-1。

调查对象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有219人,占56.4%,其病程3.59±5.518;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惟独1人;其他既往病史详见表2;患病人群中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71人,占95.6%;其他医疗支付方式构成情况见表 2 ;对调查人群高血压分级发现2及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的比例很高,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2。

慢病竞赛题库

慢病竞赛题库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岗位练兵、强基工程”——慢性病防制复习题(仅供参考)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是什么?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

2、县/区级以上医院慢病防控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答:1. 承担35 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工作。

2. 对有关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和报告,包括死亡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新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等。

3. 开展慢性病有关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包括院内板报和宣传画张贴、宣传日活动、健康课堂、诊疗过程中的咨询教育等。

4. 承担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5. 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3、慢性病干预的三类人群是什么?答:慢性病干预工作要面向三类人群:一般人群、高风险人群和患病人群;4、慢性病干预的三个环节是什么?答:慢性病干预重点关注三个环节:危险因素控制、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管理;5、慢性病干预的三个手段各是什么?答:慢性病干预注重运用三个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

6、慢性病监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1)人口统计学信息。

(2)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状况(吸烟、膳食、身体活动和饮酒等)。

(3)主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自报患病状况、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等。

(4)身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

(5)有条件的地区可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7、死因监测的定义?答:死因监测市指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死因监测中的任务是什么?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辖街道的死因监测管理工作;收集所辖服务站、卫生室的死因登记信息,统一上报;对死因明确的个案进行网络直报;对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开展死因推断并进行网络直报;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有关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配合收集所辖街道、乡镇上一年度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等资料,并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

中风及后遗症111

中风及后遗症111

病因
• 一、动脉的损害:凡是引起脑动脉病变的 因素,都可成为中风的病因: • 1)高血压(血压食品),动脉硬化性血栓栓 塞。 • 2)颅内小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 3)全身动脉炎性病变影响脑动脉:多发性 大动脉炎;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结节性 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系统红斑狼疮。
• 4)感染性动脉炎:钩端螺旋体性;梅 毒螺旋体性;真菌、念珠菌或继发于化 脓性脑炎。 • 5)动脉夹层病变:外伤性夹层动脉瘤; 马凡综合症;假黄色瘤夹层组织病等。 • 6)先天性脑血管病变:烟雾病;先天 性动静脉畸形,先天性动脉瘤; • 7)外伤性脑血管病变
• (9)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 •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 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 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 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 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 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 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 时可死亡。

2)糖尿病(糖尿病食品) ,糖尿病属于中风疾 病的易患因素之一。据国内资料统计,约有20% 的脑血管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 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由于糖尿 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 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中以糖代谢紊 乱为主。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而使葡 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 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胆固醇增加更为显著,以致 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这是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常 伴有微血管病变和大动脉硬化两种病变。
• (3)急性消化道出血 急性消化道出血 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 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 (4)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 发病后1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 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 (5)中枢性呼吸困难 中枢性呼吸困难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 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 呼吸中枢受到影肥胖者与一般 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为什么胖 人容易发生中风呢?国医康护院专家称,这与肥 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 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关。 此外,胖人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 4)吸烟,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 可使人的体重下降、食欲减轻,但同时又有胰 岛素抵抗和皮质醇增加,这些都是导致血糖和 血压升高的因素,最终形成以上原因导致中风。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完整版)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完整版)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完整版)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1):24-56.][1]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30%,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慢病的社区化管理,在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血压控制不佳而引起的并发症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仍旧是严峻的挑战。

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第8期).629-643][2]。

大量试验证明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为心肌梗死5~8倍。

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也指出,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

积极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脑循环的特点脑组织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

两套动脉系统在颅内反复发出分支,形成侧支循环及大脑动脉环,后逐渐汇成静脉。

颈内动脉供应眼及前3/5大脑半球,椎动脉则供应剩余的大脑半球及小脑、脑干等[[3]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 陈主初,郭恒怡,王树人,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脑组织对葡萄糖和氧的需求十分巨大,但自身储备很少,在静息状态,成年人全脑的血流量可达800~1000ml/分钟,约为心输出量的20%,脑血流只需中断数秒,即可导致意识丧失,如果中断数分钟,则将引起永久性脑损害。

正常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约80~100mmHg,当平均动脉压在60~160mmHg范围波动时,脑血管可通过Bayliss效应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使脑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并发缺血性脑卒中30例临床分析

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并发缺血性脑卒中30例临床分析

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并发缺血性脑卒中3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07-07T09:52:17.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汤斌张声睿刘伦张红斌[导读] 另一方面,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有高颅压症状,血压升高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之,随颅压下降,血压也会随之下降。

汤斌张声睿刘伦张红斌(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文山 663000)【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215-02【摘要】目的老年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积极降压治疗有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但是,不恰当的降压同样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方法本文通过病例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方案及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降压措施。

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在明确有无脑血管病变前不可盲目、过度降压治疗。

并总结了一套处理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措施。

结论老年高血压病降压宜缓慢;老年高血压病宜在判定保障脑供血的主干血管病变之前,如果收缩压不高于180mmHg,一般不考虑降压处理。

【关键词】高血压病降压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病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2/3患有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TIA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恰当的降压治疗易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本文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恰当降压治疗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8-83岁,平均68岁,高血压病程为0-25年,平均为8年。

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前有高血压病史者22例,除6例较规范使用降压药外,其余均未正规治疗及定期复查,用药随意性较大。

入院时检查收缩压在140-220mmHg,舒张压在90-140mmHg,本组病例均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头颅CT或MRI证实。

1.2方法1.2.1所有病例均因服用降压药量偏大或多种降压药联合使用,致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规范管理与脑卒中(中风)发病率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9-22T08:53:03.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王海良
[导读] 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王海良(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00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6-0042-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导致高脂、高盐、高热量饮食比例增多,肥胖人群队伍极度膨大,加上遗传、社会老龄化等因素,使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而目前,大部分地区高血压病人的规范治疗率、血压控制率、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低。

导致高血压并发症的比例也很高,而脑卒中就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人从事高血压病人管理几年以来,感到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防止脑卒中最重要的措施。

而且并发脑卒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55岁-85岁之间的人群。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人从2008-2010三年中对高血压人群中55岁-85岁之间的34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调查,发现,接受规范管理与接受非规范管理脑卒中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1.1.1规范管理1128例,其中:男性518例(占45.9%),女性610例(占54.1%)。

55岁-64岁429例(占38%),65岁-74岁451例(占40%),75岁-84岁248例(占22%)。

凡接受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血压不少于一次,每月听课专题知识讲座不少于一次;规范服药率95.36%,血压控制率9
2.84%,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管理率90.95%。

1.1.2非规范管理2288例,其中:男性1126例(占49.2%),女性1162例(占50.1%)。

55岁-64岁951例(占41.6%),65岁-74岁826例(占36.1%),75岁-84岁511例(占2
2.3%)。

凡接受非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测量平均2.3次,部分数患者一年中听一或二次专题知识讲座课;规范服药率22.38%,血压控制率2
3.69%,健康知识知晓率21.5%,自我管理率10.75%。

1.2诊断方法本人为了获得完整的诊断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调查的所有患者,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项目作为诊断依据。

1.2.1CT扫描、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诊断依据。

1.2.2部分考虑是缺血性脑卒中亦进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的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三年中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6.20‰,三年中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10.05‰,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规范管理组的1.6倍。

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1128名,2008-2010年并发脑卒中21人,非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2288名,并发脑卒中69人。

3 讨论
从管理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生率在急剧升高,而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及高血脂、肥胖人群等不断增多有关。

因此,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3.1特点如下
3.1.1居民生活文明程度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往往不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知道了危险因素也不及时控制(如果血压逐渐升高,身体会逐渐适应),但血管壁变性、动脉粥样硬化却逐步加重。

结果造成高血压、脑动脉破裂或脑血栓。

3.1.2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低、血压控制率低、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的依从性不到位,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易并发脑卒中。

管理中发现,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规范管理则脑中风发生率要比不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要低的多。

3.1.3脑卒中多数是其原发病(高血压等)得不到合理治疗而缓慢发生的,而高血压的治疗需长期耐心而积极。

因此,要调动医务人员和病人两方面治疗的积极性,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3.2预防:预防脑卒中的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2.1血压的管理,脑卒中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最关键措施。

由于早期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因此,血压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的处理,尽量避免发生高血压。

3.2.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得到规范化管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达标率、血压自我管理率多比较高,血压控制好,脑卒中发生率低。

3.2.3平衡膳食:四大原则:科学合理,搭配得当,色香齐全,总量控制,特别是有高血压和肥胖家族史的要注意节简饮食。

同时戒烟限酒。

高血压发生率就低。

3.2.4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是防止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患者容易紧张、易怒、情绪不稳。

而乐观开朗,是维持稳定血压的关键因素。

3.2.5有氧运动:坚持适当有氧活动,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还能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锻炼要坚持四有,即:有序、有度、有恒、有伴。

3.2.6高血压病人用药要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血压一降,立即停药,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脑中风等。

3.2.7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号召广大居民倡导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了解和掌握慢病防治的健康知识,废除不良的生活作风和行为是防止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

总之,高血压的病因错综复杂,脑卒中多数进展缓慢,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脑卒中,首先要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用药,规范饮食,规范行为,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