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爱唤醒沉睡的心灵

用真爱唤醒沉睡的心灵

――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周桂娉同学融入班集体案例

广州市黄埔区石化小学饶韬

(一)初次接触承载责任

2004年的9月1日,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很快就注意到班里靠右边的角落里,有位衣着整洁的大眼睛小女孩,下课后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地坐在座位上。我觉得她很面熟,猛然记起她和我的孩子是幼儿园的同学,名叫“周桂娉”。于是就探着身子微笑着问她“周桂娉,你还认识我吗?你读幼儿园的时候和我儿子晨宇同班。有一次幼儿园开放日,你爸妈没来,我还陪你玩球呢!记起来没有啊?”我想她一定会感到很激动的。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她只是眼巴巴地望着我,面部仍然没任何表情、眼睛还是呆滞茫然。正当我想进一步问她话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说:“老师,她是傻的!”“她是留级的,考试不算成绩。”“她不会说话的!”“老师,他爸爸说不要她了!”……我再看看小A,发现她对同学们的话没什么反应,还是一脸的茫然和麻木。我的心很快沉了下去,鼻子一酸,说不出话来,扬手让同学们散开,并示意他们把话打住。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很注意观察她:第一天做早操,她没跟着队伍下去,我马上拉着她的手,叫她跟我下去。她很乖巧地跟我下到操场。但她排在哪儿,同学前后左右的同学都马上散开,好像她有传染病似的。在回来的时候,刚上楼梯,走在他前面的那位男同学很随意地转过身来拿拳头敲她的头,周围的同学不但不制止,反倒还跟着笑。第二天上午第四节综合实践课,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到大院调查环境污染现象,可是她们小组却丢下她一人在课室,其他的排着队走了。我赶紧牵着她,走出校门,找到她们组的组长,叮嘱她要把周桂娉带上,并且保证把她安全带回课室,我才给她们小组同学成绩。第三天,我看见周桂娉洁白的校服上有几滴新鲜的墨水印,问其原因,她只是眼睛看看我,然后无力地把头低下,似乎害怕什么。她后排的女生主动告诉我,是我们班某位调皮的男生弄的。我再回过头来问周桂娉是不是这样?发现她的脸依然没有任何表情,目光中似乎闪过一丝委屈,但是转瞬即逝。看到这情景,我不由得想起一句悲哀的话语:哀大莫过于心死!或许她的心已经死了!

一连好多天,幼儿园时那个大眼睛的、活泼可爱周桂娉的形象和现在这个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的形象不停地交替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强烈的反差了让我这个已经为人母的老师心里感到格外沉重!万般难受!我不由得将心比心:要是换了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能受得了啊?想到这,我心更受折磨!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作为周桂娉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去呵护这幼小的心灵!我得承载起让她重拾起自信,重新溶入班集体的责任,承载起对全体同学进行爱心教育,为她提供友爱的集体氛围的责任。

(二)多方沟通探究成因

为了唤醒周桂娉那幼小但却沉睡的心灵,我采用多方沟通的方法:逐个拜访教过她的老师们,了解她以往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前期所做的工作,做好笔记;课余找本班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以及她同村的孩子谈心,了解周桂娉在班集体和在家

中和同学们、伙伴的交往情况;打电话和她家长沟通,知晓她智障的原因以及在家中的表现;从侧面了解她父母对她的态度等等。最后把所有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终于探出了她变化的原因:

1、家长失望的放弃

周桂娉8岁那年,因为一场肾脏方面的大病,需要进行手术,手术花费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她却从此了变成了智障儿童。看到本来活泼可爱的女儿变成这样,父母心里十分难受,下决心要把女儿的病治好。之后他们不停地找医生给女儿看病,甚至借钱也希望把女儿治好。她的父母本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给她治病,父亲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整天疲于赚钱。母亲也在带她求医的途中逐渐也心力交瘁了。可是父母的努力并没有让周桂娉的智力有些许的提高。这让原本疼爱她的父亲逐渐对她不满、冷谈、直到有时忍不住打骂她了。就这样两年多过去了,当她的父母意识到花再多的钱也无法治愈孩子的病时,他们彻底地失望了!逐渐放弃了对她的所有期待。父母的放弃严重地挫伤了她的自尊心。周桂娉在父母失望的眼神和唉声叹气中慢慢沉默了,眼神也随之失去了光彩,变得黯淡、茫然,慢慢地变得不敢在外人面前说话了。随着弟弟的出生,父母更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小弟弟的身上,从此对她更是少管,甚至不理不问了,父亲甚至还多次当着她面对别人说:这个衰女,无法治了,让她自生自灭吧!这话在周桂娉周围的村子传开了,周围的人们从此都以异样的眼光看周桂娉了,有的怜悯,有的同情,但是更多的却是歧视。周桂娉更加感觉到自己被遗弃、孤立无助了。

2、同伴无情的歧视。

由于周桂娉同学患病休学了一年,所以当她重返校园时属于“新来的”留级生。这客观上不利于她溶入班集体中;加上她本来就性格内向,没有自信,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不敢主动和同学交往;再有同学间有人知道她的病情,所以“弱智”的称号很快在同学中传播,心理比较幼稚的同伴不能很好理解她的病情,误会和她交往会传染,所以不但不会关爱弱势的她,反倒无情地歧视和欺负她,这种种的因素和同学的歧视行动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从此日益走向孤立、无助的境地。

3、老师无意的淡漠。

尽管不少老师在生活上、学习上都表现出了对周桂娉的关心,可是因为随班就读学生是不计算考试成绩的,所以个别教师就在有意无意间放松了对她学习的关注。比如,她不交作业没人管,她交的作业因为错得多不批改或者她的考试卷因为空白多就干脆不看。我拜访过的个别老师告诉我,没有管过她的作业,也没有要她交过试卷。我们班一位女同学悄悄告诉我,因为老师担心周桂娉外出会不安全,所以学校的大型活动一般不让她参加,就连每学期同学们最期望的春游、秋游活动,她都从来没有参加过;还有老师担心她动作不规范,影响班集体,不让她下去早操,也不让她参加任何班集体的比赛活动。但是周桂娉从来没有表示过什么。教师这种无意的淡漠无疑在客观上严重地打击了她,而且还无意中助长同伴们对她的歧视,加剧了她在班级群体中的孤立无援的局面,甚至成为同伴取乐的对象。

(三)真爱呵护唤醒心灵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作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指责、嘲笑声中,在淡漠的眼神下长大的小女孩,自尊、自信早已被摧毁,剩下的只有沉默、自卑和无助了。我班的周桂娉同学不就是在指责、嘲笑和淡漠中变得沉默、自卑和无助的吗?想到这点,我心里就隐隐作痛!我又想,假如不是病魔的折磨,她不是也和其他的同学一样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互爱?不是一样也有属于她这年龄孩子该有的健康快乐的童年吗?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既然我做了她的班主任,那么不管今后怎么难做工作?也无论会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有责任去温暖她那受伤的心灵!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回到温暖的集体中来!于是,我开始用真爱去化解她深深的心结,唤醒她沉睡的心灵的教育过程……

1、细微关心,激发自信

尽管我没有接受过很正规的特殊教育培训,可是我深深地知道:特殊学生的教育也和普通教育一样,必须掌握一些教育规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我时常查找一些关于特教方面的资料和论文,与一些教过随班就读生的教师交流教育的经验,逐渐掌握了一些规律。根据周桂娉变化的几个原因,我断定必须真心从细微的关心开始,逐渐打开她的心扉,制造机会让她敢于主动和老师、同学和家长说话、交往。

我开始很关注周桂娉同学的心理发展,有意识地发掘她的闪光点,抓住她文明守纪、值日工作认真负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等闪光点,时常找机会和她谈话,及时肯定她的进步,鼓励她大胆和同学们交往,改变她以往不敢和同学们说话,不敢和老师说话的状况。放学了,因为我和她走一段路,所以我时常有意无意地借口我要洗手让她帮我把教具放回办公室;借口去洗手间让她帮我拿提包;借口累了把手搭在她的肩上;一路上和她边走边讲一些班里的事情。尽管我很少听到有回应,可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和她在一起,让她感觉我在她身边。上学路上,每每看见她,远远地热情地叫她等等,并夸夸她今天的衣服整洁,鞋子漂亮,看见她的头发乱了,就从包里拿出自己漂亮的小梳子为她梳理头发遇到周围有其他同学,总是一手揽住她,另一只一手揽住另一个同学,找话题引导她和同学说一些班里的事情……就这样,我时常让她感觉到我在注意她的存在,时常和她在一起。尽管这只是很细微的关心,但是却等于给她受伤的心灵浇上了甘露。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周桂娉同学见到我已经能够主动冲我微笑,主动和我打招呼,和同学们交谈了。就连原来喜欢欺负她的那个淘气的男生,有时也主动借学具和课外书给她看了。避开她的某些女同学还邀请她到自己家里去玩了。看见周桂娉脸上逐渐有了微笑,看见她的眼神开始焕发神采,我感觉非常欣慰。

2、感动家长,争取支持

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记得第一次打电话给她父亲,他父亲高兴地告诉我:周桂娉有了个弟弟,他们没有时间管周桂娉,让她自生自灭!当时,我很严正地批评了他的父亲不负责任的行为,并强忍着眼泪向他表示抗议:如果你们不管我的学生周桂娉,我要到法庭告你们不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也许是我的强烈抗议让父亲很意外,他把电话交给了妻子。后来我在和周桂娉母亲的交谈中感觉到母亲的善良、有爱心、勤劳等优点。就告诉她,你的女

儿一点我令人讨厌,我喜欢她,希望母亲能和我一起好好做做父亲的工作,重视起对女儿的关心和教育。两年多来,电话打过不知道多少次,有时是把自己收集的关于周桂娉的闪光点的资料有意识地汇报给其家长;有时是向他们反应周桂娉和同学们交往的情况;最令家长感动的是第一个学期期末,全班同学都举手选周桂娉同学为学校的“文明生”。当我晚上把消息告诉家长时,他们说正在帮周桂娉贴奖章,听到他们的喜悦之情,我感到莫大的安慰。从此,家长有了关注孩子学习的意识,并对她的作业给与一些监督和辅导。现在,她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都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3、爱心教育,唤醒心灵

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给周桂娉同学提供一个有爱心的班集体,我很注意对全班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上的弱视群体,关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们。我时常把《读者》上关于爱心教育方面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还给学生讲一些电视报纸上的典型故事,唤起同学们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特别有效的是我还为同学们做了榜样。记得有一天早上下大雨,我回到班级,我一下子发现周桂娉的头发湿漉漉的,我赶忙走过去看怎么回事,这时我发现她全身湿透了。我赶紧叫她到办公室来,把自己放在办公室的衣服暂时给她换上。(尽管不合适,可是干燥的。)然后,我又一边派学生帮我调查我们班还有那些同学的衣服或者裤子是湿透了的,一边赶紧找其他的老师把课调开,冒着大雨回家把自己、先生和孩子衣柜的衣服取了一大堆回来,分别给湿透衣服的学生们换上,避免了他们生病的事情发生。这事尽管对我来说,仅是一种来自母性本能的对孩子的关心,可是却感动了不少家长,也给学生们做了无声的榜样。不少家长事后打电话表示感激,并趁机教育孩子要向老师一样细心和有爱心。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周桂娉的爸爸竟然打来电话:感谢我对孩子的关心,并且一再表示以后会好好对待女儿。我听到后,不失时机表扬他以前为周桂娉治病所费的苦心,希望他能做得更好!这事情正好被校长知道了,她又不失时机地教育我班的学生要像我这个班主任学习,要有爱心。就这么样小小的一个榜样契机,效果却是出乎意料地好!送衣服事件之后,我索性把家中孩子、先生和我自己平时不穿的衣服都备上几套放在办公室里,每每学生衣服被打湿就让她们换上。学生在我无声的教育下逐渐学会了相互关爱,班里的关爱气氛浓了许多。不久,学校举行校运会和秋游等大型活动。借这些机会,我又提醒同学们要有爱心,不要歧视弱势的同学。所以校运会和秋游时,大多数同学都主动地帮助周桂娉同学。比如校运会前,鼓励她参加运动会的报名,为她提出建议,帮助她训练;秋游时,几位同学生怕她跟不上队伍或者走失,始终跟在她前后,甚至上厕所也在外面等候。参观可乐公司,女生看见她没有带伞,下雨了主动把伞借给她;同学们对她的关爱,让她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逐渐融入了我们的集体中,越来越喜欢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与同学的交往也日益融洽了。上学期,又一次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生”。给她颁奖的时候,我看到了她脸上灿烂的笑容。

4、目标适合促其进步

针对周桂娉智力较低的情况,我给她提出适合的目标,比如,语文书面作业,只要求她完成一些抄写类、查字典作业,但是要把字学端正;阅读课外书时,鼓励她大声朗读,逐步要求她能读得流利、有情感。现在她的字体写得十分端正,压根就看不出是出自特殊学生之手;她还能够独自站在讲台前给同学们朗读课文

了。字词的听写或者背诵课文,对她的要求就相对降低。但是,每次她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及时提出表扬。我班同学也学会了习惯性地在她每次她有进步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她。这样,周桂娉同学的作业和学习成绩反倒越来越好了。

看到周桂娉同学的又一次变化,看到她原本麻木的脸上有了表情,看见她以往那黯淡的眼睛中有了神采,看见她原本孤独的身影边多了同学们的身影,还有她用甜甜地我打招呼的微笑,听到她爸爸妈妈在电话中亲切地呼唤她的声音,我不由得想起有一句歌词“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我想世界上本没有沉睡的心灵,有的只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爱的滋润而枯死的心灵。作为教师,只有用爱的春风去滋润、唤醒,这样,沉睡的心灵就定散发出生机和光彩。这就是我在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周桂娉走出孤立无助境地,融入温暖的班集体中的最深感悟。

教育------心灵的唤醒

教育------心灵的唤醒 教育------心灵的唤醒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

有的信。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最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范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一): 冰心的小诗里说: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

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 ,感知课文, 明确文章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文章谈了爱 .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 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 8) (三)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9 10) 三、细节探究.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2.母爱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母爱父爱有何本质的区别?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完全将自己的满足快乐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我想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叔叔阿姨总会问你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新都区石板滩初级中学温明香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心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心的传递,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说,爱的教育也是双方的。这种爱心包括您的微笑、您的热情、您的鼓励,您的一举一动。 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学习的好坏,生活的是否有趣,成长的健康与否,都和老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使他们感到一种安慰和鼓励。 一、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个老师,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笑是可以传染的,它会感染您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学生犯错时,微笑着说:“知道错了,改正就好!”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温暖的色调。由此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老师一味板着脸说教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老师充满情感性的话语加上亲切自然的微笑,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走进课堂,常对学生说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我让学生按小组分组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鼓励他们说:“不管谁上台表演,代表的就是你们整个小组,看看哪位同学为集体争光。”学生都很踊跃,争着要

上台展示自己,第一轮下来,我微笑着赞许说:“××同学好样的!表演很精彩,为你们组争了光,我们大家用掌声感谢他。”这样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在上台表演时,非常投入,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肩负着一种“责任”,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我有意设计了一些表演难度不大的角色给怕羞、腼腆的同学来表演,微笑着鼓励他们去尝试:“××同学,老师相信你很棒,你一定行,你是一位勇敢的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表演后,我都会因势利导,赞扬他们说:“太棒了,××同学表演得真精彩。”然后带头鼓掌鼓励,或者说:“你的表演非常有新意,很有创造性,如果表演的时候更大胆、更投入一点,那就更精彩了。”这样,和谐的课堂气氛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又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从而让学生懂得笑对周围的人,笑对自己的美好人生,对自己更加充满希望。 二、让满腔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愉快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一种饱满的热情,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学们常说:“老师,看到您精神抖擞,我们越来越喜欢思想品德课了。”收集典型的同学们感兴趣的真实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我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带着问题步入知识的殿堂,产生一种饶有兴趣的感受。如演唱法,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亲情、友情、国情等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此法。师生齐唱《常回家看看》、《妈妈的吻》、《感恩的心》、《朋友》、《我的中国心》、《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进新时代》等等歌曲,这样既可达到触景生情的目的,又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唤醒沉睡的心灵

唤醒沉睡的心灵 能贴近自己,忠于自己的人比较快乐。 很多人会背起行囊踏上旅程的理由,不外乎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暂时脱离目前的生活,趁着有时间、有体力的时候出去走走,而有的人则是,想和别人夸耀自己曾旅行过的地点。 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即使走过同样的地方,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有的人会去旅行,并不是热衷于改变,而是希望透过旅行暂时脱离现状,有的人是想要逃家却没勇气,于是便想借着短暂的旅行,来让自己暂时脱离生活的困境,借着不断旅行让自己寻找新的动力和活力。 旅行,是一个喘息的空间,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要等回来以后再说,出去走走固然是一种心灵的出走,但也不是逃避,唯有了解自己的目的,才不会有过度的期待和想象。 旅行是一帖消烦解忧的良方,当你的生活始终在一成不变的状况下,不妨暂时脱离现有的困境出去走走,有时,并不是非得出国不可,到户外去走走,或者是到渡假中心去度个假,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想要改变,并不一定非得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改变,旅行,确实有比较多的机会改变,因为,远离了平日的限制与各方的阻力,反而有机会获得成长与蜕变。 旅行的作用之一,就是换点不同的东西来看看,有时我们被迫用旅行来提供自己一个﹁暂停﹂的机会,暂时把所有的责任和负担拋开。 暂停,是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让自己能够重新看见不同的自己。心,也要有翅膀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地面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个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人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幺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大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角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待。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个圈子,飞出这个圈子!」--徐志摩.《想飞》 找一个让心灵飞翔的角度,告诉自己,我也可以飞。 因为,我的心也有翅膀。 许多人都喜欢出走,习惯用旅行来当借口,有人说旅行其实就是一种逃亡,某一种型式的逃亡,逃亡并不是逃避,因为逃亡是伴随着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有一则寓言流传世界,至今不息:一位印度老人对小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嫉妒、愤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狼代表善良、温柔、希望、感恩、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那么哪一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因此,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我们编写这本《走进儿女的心——儿童成长心理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目的就是帮助广大家长、教师“唤醒”孩子的心灵,对付那只“负能量”的狼,“喂食”那只“正能量”的狼。 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也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则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我们算是“重视”教育的,只不过在重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欧美等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这既是儒家的教育成就,也是儒家得以发展的原因。毫无疑问,现代中国也是普遍重视教育的,但结果如何呢?文凭普遍升高,文化水准不见高;知识量不断增加,但能力未见长;证书一大堆,素养却未变。这样的教育显然既不是国家想要的,也不是教育者想要的,更不是家长想要的。 如果说做什么都应该讲究“依道”而为的话,那么,教育的“依道”更难,因为教育的宏观规律相对好找,而微观规律或者说具体个人的成长规律太难找。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科学性离我们还较远,教育的艺术性更需要加强。这一方面源于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还未能揭示出人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规律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即便这些知识可以随手拈来,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又不可能拿过来就用。历史上,孔子、苏格拉底等尚可以“因材施教”,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习惯于面对所有人的“同一教育”,试图让每个人“一边高”地发展;教师和家长似乎很容易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宁肯牺牲某个孩子某一方面的拔尖表现,也不愿接受“偏科”或某一方面低于他人。“硬灌”、“强压”就是“硬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反而成了多余的。 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而非简单经验积累之上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孩子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之后,便会做到:是龙,可上九天揽月,是鱼,便乐于小川遨游;能研究,便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摘取科学桂冠;会工作,便学会一种技术或从事一种活动,安安分分、平平静静。生活顺利了,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自食其力,然后善待弱者;生活不顺,仍可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仇富仇官,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让孩子在爱中成 长 实录: 画面一:早操时间到了,孩子们都排队拿体操棒准备早操。管文涛想走在第一,猛地向前冲去,却被施屹林抢先了,于是,他就用力把施屹林推倒在地,施屹林伤心地哭了。当我要他向施屹林道歉时,他却不屑一顾,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画面二:在美术活动《小闹钟》制作中,孩子们都在积极的想办法,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闹钟”。管文涛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小闹钟”就去玩了。我发现在一旁玩耍的管文涛,就悄悄地问他:“你怎么没有做了呀?”他说:“我已经做完了!你瞧!这是我的!”他拿来给我看。我耐心地对他说“你画得还真好,你是画出来的,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做出小闹钟来呢?”他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做了!”我没有再勉强他。 画面三: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都在玩各自的感兴趣的活动:有的在表演角中玩“扮扮家”的游

戏;有的在美工角中折纸……管文涛在建构角中用积木搭了一辆长长的“火车”。可才一会儿功夫,他就开始捣乱,把“火车”拆了,积木扔得到处都是。 分析: 管文涛是一个性格倔强,好动,具有攻击性,逆反心理较强的孩子。教过他的老师都反映他的情况是及为特殊的一例,为之头疼。长期以来,父母对他的漠不关心及周围小伙伴对他的久而生畏,使他没有朋友,得不到关爱,成了一个问题诸多的幼儿。他这种性格的形成,有遗传的因素,也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环境影响。 对策: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宽容对待,给孩子多一份爱。 《新纲要》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感受。”根据这一精神,我对上述管文涛的言行改变以往恼怒心情,理智的看待他的行为。我想孩子的多数过激行为,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过度的指责他,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尝试着先及时制止他,

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使我更明白自己的责任,教育最大的技巧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取得自信。有不少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收他到我班来,我认为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但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而能够快乐充实地学习;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讲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胆怯,没有自信,怕挨批评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诚、关爱。教师用一种支持的、理解的、温暖的目光,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充满温暖,欣慰具有安全感的交谈,都可以使学生获取心理上的支持。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要在给予支持和关心时注意科学性,不能无原则地夸奖。对于一些有较强依赖性的学生,要把握好支持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其独立自主性。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

用心理游戏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用“心理游戏”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2011-10-16 16:05:11) 课题论文 转载▼ 用“心理游戏”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浅谈“心理游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本文从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心理游戏”的缘起谈起,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心理游戏”在班集体团队建设起始阶段的运用;二、选定有班级特色的“心理游戏”作为主线的坚持运用;三、学生出现问题时,“心理游戏”的设计和运用。 【关键词】 心理游戏唤醒心灵 【正文】 我从来不挑剔班级或学生,我也从来不计较学校交给我带的是怎样的班级,因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和足够的自信。可是当我刚接手“微笑班”(后来和同学们一起取的班名)这个初一新班时,我的心情还是抑制不住地沮丧,这是怎样的一个班级啊:全班48人,三门功课两个A的只有两人,在小学担任过组长以上班委的只有5人。小学老师的评语中提到学习习惯差,喜欢打闹的为数不少,还有好几个男生的成长记录册上写着脾气暴躁,遇事易冲动。而入校后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数英三门总分在200分以上只有七人的成绩,使我对新班级所有的热情和信心都几乎没了踪影。 学生现状如此,我没有逃避的路径,我必须迎头而上。怎么办?混三年,随它而去那不是我的个性。“困难越大,挑战越有味!”我不断对自己说着激励的话语,同时我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班级情况,心中有了一个对班级的期待目标:要让孩子们学会“静”,能知“礼”,愿意“改”,努力“搏”。可是如此好动却又不好学的班级我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讲道理、定规则、处罚等传统做法,孩子们在小学早已习以为常,我得找到让他们感到新奇的东西,让他们因好奇而愿意紧跟着我的步伐去看、去听、去尝试,只有这样我才有引导他们的可能,才有达到我相期待的目标的可能。我想到了“心理游戏”在小团体辅导实践中的显著效果,那如果把“心理游戏”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是不是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心灵的唤醒

心灵的唤醒 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陶行知语) --------题记 友谊之初体验 2010年九月,我刚来到这个学校,我对当时刚接的三年级二班充满了新鲜感,对班上的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学生亦然。一个晚自习,孩子们在写字、看书,我在埋头写计划,这时,胡斌登上了我的人生舞台,他走上来杵在讲桌前,用一双黑仁少白仁多、不太有神的的眼睛看着我,目光里充满了淡定从容,仿佛要看穿我似的,我心里有些发毛。 我问他:“你有什么事吗?” “你晓得地震吗?”他单刀直入,稳重的偏了一下脑袋,有一点“二级干部”的模样。从语调上可以感觉到他还是有些不自信,有一种试探的口气。 我被他问得一愣一愣的。“嗯,知道。” “你知道死了多少人吧?” “不知道,我没统计过。”我饶有兴趣的说。 “那还是我跟吴定蓉的时候,妈呀,教室都只顾…啊……动,我在写字,王浩骅他们在睡午觉,吴定蓉也在讲台上睡觉……最后我们都没命的跑出去了……我从电视上看到那死的人都是山山子……造孽得很……” “吴定蓉是谁?”我忍不住打断了激动的他,插了一句。 “我原来的老师,你都认不得。” 我怕他瞧不起我,连忙说“认得认得。” 后来我们聊了很多,很愉快。我觉得这个学校的孩子水平就是高。这娃一定是个学习的好苗苗。我把它当成了我的朋友。 风雨兼程 然而,后来很长一段日子里,我的这位朋友令我痛苦万分。他一上课就睡觉,哪怕是坐在第一排也是如此。要是我忘了提醒,他能整

出鼾声来,桌子上,书上会有口水。这一点也不夸张。我想,凡是带过他的老师都可以给我作证。他走路不紧不慢,洗碗用一位同事开玩笑的话说,能用俩小时,能用一吨水。说法有些夸张,但足以反映他的动作缓慢。这还不说,甲流横行期间这小胡斌可给我讨了大麻烦,每一个星期天到校时还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发烧,一烧至少都在37°5以上,按规定应该回家流观,没办法,只好通知家长来接。连续三四个礼拜都是如此。我就觉得很奇怪。 又一个星期天,我早早在来到学校,堵住了送他到校的妈妈,让他妈妈等到下自习了再走,说也奇怪,他没事。妈妈刚走了半个小时,他从宿舍来找我,一脸的沮丧,衣领竖着,遮住了半拉脸,声音低低的说:“我又发烧了。”看着他忏悔的模样,我能说什么呢。我把他揽在怀说“别怕”,没想到这孩子流泪了,我也没有问是因为害怕回家呢,还是因为我的举动使他流泪。我用指尖帮他拭去泪水,柔声对他说“勇敢点,不哭,乖。”他听话的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活像一只委屈了很久的小斑鸠,然后使劲的点点头点点头。连泪珠儿都甩到了我怀中。 为了高清他发烧的原因,我只好又把刚走到半路的他妈妈召了回来。他那可怜的妈妈,一见孩子就泪流满面,说:“娃,你到底是咋回事嘛,引你到医院看,医生也说没事,你到底让我咋办嘛。”我也是有孩子的人,看到这一幕,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让他妈妈领着他到门卫室暖暖的火炉旁,我们谈了很长时间的心,了解到这孩子住在高家坝的大山里,从小吃羊奶长大,体温本来就高,记忆力不行,为此在他们那儿上过三个一年级,也就是说,当年和他上学的同学已经上六年级了,他十二岁了,看他矮矮的个子和那张娃娃脸我真不敢相信。那一晚,我违反了规定,没有让他回家。那次谈心对我触动很大,我得好好关注这个孩子,了解他,关心他。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孩子又开始反胃,经常这样,而且我刚去上语文课课,他就说反胃。课后我带他去看病,医生说没事。他一到家里也没有范围的现象。 可以到学里就又开始反胃。我实在是没辙了。 我问:“你到底怎么回事嘛?” 他沮丧的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一上数学课就反胃。” “那上语文呢。” “不。”

家长会主题_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给孩子成长的力量》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内容提纲 当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很高的希望,但是由于自己做家长定位的不准确,往往会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变成对学校、对老师的压力,孩子出了问题就是找学校、找老师,这样,不仅给学校和老师正常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对家庭教育方法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差,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因此讲座就从这个环节入手,希望通过讲座来解决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思想中的若干问题: 1、朱熹说过:百学须先立志。志就是理想就是抱负就是梦想,一个人只有有了 梦他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家长给孩子从小树立远大梦想,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在《读者》杂志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人问一个在山坡上放羊的年轻人:“你为什么放羊?”他回答:“为了卖羊赚钱。”那人又问:“你赚钱来做什么?”他回答:“为了娶婆娘。”那人问:“为什么娶婆娘?”他回答:“为了生孩子。”别人又问:“生孩子干嘛?”他回答说:“放羊。” 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永远不会产生美好的结果。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建立了理想,什么时候就开始了真正的人生。 因此,引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远大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志向,生命就会失去方向。在孩子们年轻的心灵中,是不乏理想的。他们总是美好地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可惜的是,许多父母缺乏教育的知识,在引导孩子树立理想上做法欠妥。 必须强调的是,孩子在谈自己未来的打算或理想时,为人父母者,不要因为说法的“幼稚”或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轻易去否认。不论是什么理想,父母都应该给于充分的肯定,并要恰当地告诉他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具备的知识。比如说,一个小男孩儿,说他长大了想当一个司机,许多母亲就会呵斥孩子说:“没出息,当什么司机?”或者一个女孩儿说,我长大了要当护士,有的父亲就怒目而视:“你怎么净想干伺候人的活儿?”其实,孩子的想法是单纯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熟度的提高会不断改变。这时候,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作司机需要许多许多机械原理知识,需要地理知识,好司机需要会讲外语等等,而做好护士相当不容易……。孩子是在鼓励声中长大的,如果他的理想总是无端地遭到家长的反对,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将度过平庸的一生,他从此再不肯奢望未来。 当然,不少孩子对理想、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是肤浅的、模糊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十分必要。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和桥梁。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孩子实现明天的理想要与今天的学习、锻炼结合起来。 再次,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新都区石板滩初级中学温明香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心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心的传递,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说,爱的教育也是双方的。这种爱心包括您的微笑、您的热情、您的鼓励,您的一举一动。 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学习的好坏,生活的是否有趣,成长的健康与否,都和老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使他们感到一种安慰和鼓励。 一、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个老师,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笑是可以传染的,它会感染您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学生犯错时,微笑着说:“知道错了,改正就好!”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温暖的色调。由此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老师一味板着脸说教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老师充满情感性的话语加上亲切自然的微笑,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走进课堂,常对学生说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我让学生按小组分组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鼓励他们说:“不管谁上台表演,代表的就是你们整个小组,看看哪位同学为集体争光。”学生都很踊跃,争着要

程寨小学张俏璞唤醒沉睡已久的感恩心

唤醒沉睡已久的感恩心 程寨小学李淑珍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残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残疾人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应该怎样用行动去关心他们。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 、手语歌《感恩的心》。 2.眼罩40个,拼图20张,残疾人的图片资料。 3.故事《感受爱心》及其朗读录音。 4.无线扩音器两个。 5.PowerPoint演示文稿。 【学生准备】: 1.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10人。 2.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做组长。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只用无靠背的凳子围成圆形 【活动方式】游戏、小组讨论、大组分享 【适应年级】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导人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比较特殊的活动课:“团体康乐活动”。那么,什么叫团体康乐活动呢? (请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小结:一个团体在健康快乐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2、下面我们就来一个静心训练 (教师用柔和、亲切的话语说下面的话) (1).我们把自己调整到坐得最舒服的状态,慢慢地闭上双眼,把左手放在左大腿上,再把右手放在右大腿上。我们想像:一丝丝清风飘来,凉凉的,好舒服,我们正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美丽的鲜花在向我们招手,可爱的小鸟在旁边歌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写话语) (2)大组分享:刚才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刚才的情况提问) 二、体验活动:“盲人走路” 1.活动规则:排四个小纵队,在每个小纵队前面摆上拼图(当作“斑马线”),每个学生戴上眼罩,在老师下命令时,学生一个接一个走过“斑马线”。 2.活动次数:第一次,学生独立走,慢慢体会盲人的艰难;第二次,每组选出一个学生做“爱心小天使”,扶他们过“斑马线”。 3.分享:学生回原座位,先在小组内谈感受(两次走路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大组分享。 4.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小结)我们蒙上眼睛

多一点爱心 多一点耐心 让智力特殊的孩子在爱中成长

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 让智力特殊孩子在爱中成长 嵩阳二小孟福肖孟福肖,女,1995年7月,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从教17年,10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智力低,学习知识有困难的学生我遇过;弱智生,根本学不会知识的我也遇过。但是,像李兰琦这样的特殊学生,我还没有遇到过。“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这是先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说的。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对待特殊学生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每当李兰琦淘气时,我就用校长的话“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来激励自己。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发现问题。 2012年9月1日,我给新招入学的一年级(3)班上第一节课。我第一个内容是和孩子们互相介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我从未遇到过的意外情况发生了:当我点完42个学生名册时,有一个叫李兰琦的女孩子没到。可是教室里明明坐着42个孩子呀!我一连点了三遍李兰琦,一直没有孩子答应。怀着困惑,我上完了第一节课。课后我经过了解,是有一个小女孩叫李兰琦,可她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了李兰琦更多不同之处: 1、她不知道自己是谁。老师叫她,她不知道,不理不睬。 2、她不知道学校里“老师、学生”的角色区别,不会听老师的话,经常会打老师。李兰琦会趁老师不注意,打老师两拳就跑。

3、她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上厕所分不清男厕,女厕。刚开学的几个星期,李兰琦基本上都是在上男厕所。(2)她随地小便,操场上,教室里,她想小便就随地解决了。 4、行为随意性强,学不会课堂常规。入学一个多月,还找不到教室;上课铃响也不会回教室。刚开学的几个月,任何人叫她回教室,她都不理。只有她的爸爸妈妈,才能把她叫回教室;上课不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做,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上课站起来在教室里跑,大声喊叫,打其他孩子……。老师制止,她也不听不理。 5、不说话,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6、不会学习课堂知识。李兰琦父母曾经带李兰琦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检查,医院告知李兰琦父母:李兰琦患有染色体变异综合症,智力发育不正常。据李兰琦父母说她的智力相当于2.5岁儿童。由于智力困难,无法学习课堂知识。 由于李兰琦那些意外问题经常出现,教师组织一(3)班教学活动非常困难。 二、采取的措施。面对李兰琦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和其他教师一道,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1、与家长取得联系。开学第一天晚上,我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家访。我到李兰琦家里,了解李兰琦的基本情况,同时把李兰琦当天在学校的表现告知了她爸爸妈妈,希望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开学至今,已记不清和李兰琦的家长联系过多少次。 2、加强与各个科任老师沟通。我和数学、英语等各科任教师交

唤醒沉睡的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唤醒沉睡的心 丛宇 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但寻常琐事却时时有。与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人生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在这亮丽的风景线中有过喜有过忧,有过笑有过泪,但它依然美丽。 似乎是永远那么冷漠,永远那么孤寂,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已将自己封闭,不允许别人踏近一步,怎样消除一个孩子的自我封闭,让他融入到集体中,活跃起来,快乐起来,一开始我试图走近他,但他用冷漠拒绝了,我的褒扬并没有唤起他的热情;慢慢的我了解到,他在8岁时父母都离开了世界,只和姐姐相依为命,周围人们的冷眼让这一个有着强烈自尊的孩子变成了一块不易融化的坚冰。不要妄图击碎他,也不要期盼短时间内改变他,要用心去融化他,用爱去呵护他,用言语去鼓励他,于是我找来他有可能接近的老师和同学,让他们和我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温情的世界,真诚的帮他,真诚的接纳他,慢慢的大家的自然,也使他变的自然,设防的心开始敞开,笑飞上了冷漠的脸,一些活动他也很自然的参加了,渐渐地他摆脱了冷漠,甩掉了自卑,走出了封闭,现在他在班级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和自信,看到他这样,我很欣慰。 也许是长期的懒散,他已经不愿再动手,什么对他都无所谓,他的冷冷的双眸透射的是麻木、呆痴。也许是教师对他多次督促无果、惩罚无效,对他已是深深的失望,同学漠然于他的无动于衷,他已经

失去了热情,丧失了进取的欲望。可这怎么行呢?他毕竟还是这个班中的三十六分之一哪!他和其他同学一样毕竟还要走向明天。于是我这个新带他的班主任,注意到了他,向他投去了关切的目光,真诚的希望他做起来,他的双眸闪动着感激的光芒,但他依然不愿做,于是我在班里讲了保尔·柯察金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重重困难的经历;讲了英国的戴维由顽皮而觉悟,经过苦学终于成为大化学家的过程;讲了欧阳修至老笃心于学,名满天下的事迹…… 最后,我说:只要愿做、想做、坚持做,就一定能做好,会做好,我们这个班是三十六,不,包括我三十七个人的集体,我们不愿任何一个人落伍、掉队,老师也不想抛弃任何一个人,相信你自己也绝对不愿意抛弃自己,毕竟我们还要走向明天。他一点点的开窍,一点点的成熟,有空余时间,我就去和他沟通,说说彼此的心里话,慢慢的了解他的内心,因材施教,我总挂在嘴边的就是要大度、团结、乐观积极,他也慢慢的融入其中,看到他的改变和进步,我感到很自豪。 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笨蛋”的辱骂,会毁灭一颗进取的心灵;你的一个冷冷的眼神,会让一个等待飞翔的鸟儿折断羽翼;你无意中的践踏,会使一棵等待成长的幼苗惨遭蹂躏;你的无心指责,会让一个懵懂的少年误入歧途。事情虽小,但却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去琢磨,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容纳学生的失误,要用自己真诚的呼唤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来不得半点的敷衍与随意,因为你手中掌握着学生的未来,托着祖国的明天。

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1-01-18T10:10:09.6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张桂强[导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永恒的爱张桂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桓公小学25542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永恒的爱。记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也说:“要像妈妈带孩子一样去爱学生, 蹲下和孩子讲话。”只要有爱,就是一块顽石也会被焐热的。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不轻易发怒,爱是包容,爱是相信,爱是盼望,爱是永不止息。” 一、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谈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但教师不应以此自居,应切记教学相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为人师表、堪为表率,都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 2、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他们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教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如课堂提问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设计练习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量的题,动作快的多做一些,动作慢的少做一些;评价时,尽量减少横向比较,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二、爱学生要学会赞美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他直接道出了整个人类在精神上的需要——赞美。赞美能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能更大地激发人对事物的感情。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受到老师的重视,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近心灵,吸引学生向你真心靠拢,倾听你的教诲。李坤鹏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刚接触他的时候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因为他成绩一般,而且上课时还喜欢和同桌讲话,为此我也批评过他几次,但效果并不明显,相反他还有抵触情绪。但有一次就是我的一句赞美他的话使他彻底转变了态度,他不仅逐渐改掉了上课爱讲话的坏毛病,而且学习越来越认真,还能主动管理小组内的同学,督促他们认真听讲。那是一句什么神奇的话呢?其实只是一句很平常却很真诚的赞美他的话。有一次,我讲完新课后便布置了几道作业叫学生当堂完成。有的同学又在借机说话,但是李鲲鹏却在认真写作业,我马上说了一句:“看李坤鹏写字多么认真,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向他学习!”李坤鹏写得更认真了,而且10个生字全写对了。想到他平时的表现,我决定在他身上试一试赞美的力量,于是我这样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难,但全写对的同学不多,说明大家写字时不够细心。今天李坤鹏表现得特别棒,他全写对了,假如他上课时再专心些,他的学习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想不到就是这么一句很平常的赞美他的话竟然在他身上发生了这么神奇的效果。 三.爱学生要学会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涤荡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宽容中自省到自身的缺憾。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之一。学生都是孩子,为啥要到学校学习?就是他们还不很成熟,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欠缺,还有自控力的不完善。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地理解体谅学生的这种客观的不完善,如果教师一味地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许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的将来如何,他们很少考虑。象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扼制了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因此,要求教师要学会宽容,并且要善于运用宽容。但是,我们却有不少教师,就是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良好的性格,每当遇到学生有错时,往往是动辄发怒,简单地训斥与指责。对犯错误的学生,有的教师一味责怪训斥谩骂,有的横眉怒目、变相体罚,有的则望之兴叹、撒手不管,一句话,很难宽容。其结果呢?看起来学生是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今后不再重犯,但实际上,有的口服心不服,有的则敷衍眼前、过后就忘,学生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教育。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深沉的爱、博大的爱、奉献的爱。无论是怎样的学生,一旦是你的学生,你就应该把师爱撒向他们,用师爱去塑造他们,用师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用师爱去帮助他们改掉“小毛病”,促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生活、对社会有用的人。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中卫市第一小学侯建玲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教师的爱是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奉献。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权威式的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恭听顺从,任何异议都是对教师的不恭、对权威的侵犯。我想认为,对于行为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若教师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去了解他、呵护他、温暖他,多下点功夫,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我班的张兆旭同学,学习不认真,成绩总是倒数,并且他常惹事生非。做作业时,自己不认真,还要去影响别人,一会儿碰碰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搞得其他同学也不能安心;看见别人做游戏,他也要挤上一脚,但又不遵守游戏规则,批评他,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让每个老师都感到十分头疼。 有一天,张兆旭作业没做完,又在玩了。看见我进教室,他马上回到座位上,装模作样地做起作业来。我走到他身边,正想好好地骂他一顿,他看见我,赶紧站起来说:“老师,我在做作业。”听了他的话,我心想:骂他也没用,不如换个方式。于是,我按住火气,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可能遇到难题了,所以去向同学请教吧?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同学。来,老师和你一起来解决难题。”我边说边在他身边坐下来,张兆旭用不相信的眼神盯着我,看了好久,随后埋头做起作业来。这次的作业虽然不是全对,但字迹端正,写得极认真,我破例给他的作业打了个优星,并鼓励他:“你今天的作业很努力,老师奖给你一颗星,相信你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