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三生活无疑是艰辛的,紧张的,甚至犹如地狱。可它必来到,它毕竟属于我们,只要挺一下,走过我们的会是风雨后的彩虹和成功的喜悦。纵然走向我们的是失败的眼泪,但我们依旧会收获无悔的信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六篇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

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2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

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3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

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

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

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23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

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5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6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文_大革命”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篇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篇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23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39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39篇) 1. 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教育界保守势力的爱国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 辛亥革命:起于1911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开辟了新中国的历史。 3. 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的思想体系,包括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国民党的纲领。 4.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文化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 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 6. 大革命时期:指1924年至1927年间的中国国共合作时期,实行“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和促进民国政府中的改革。 7.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占南京建立的政府,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一定合法性和行政能力的政治中心。 8.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创立的思想体系,包括群众路线、革命哲学等理论,对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9.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的一起侵略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10.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 行的全面抗战,是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独立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11. 重庆谈判:194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代表在重庆就 政治和军事问题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结束了国共内战。 12.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基本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3. 社会主义改造:1950年代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始。 14. 长征:1934年至1935年中国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带领红军 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 三大改造:指对工业、农业和军队进行的三大改造。 16. 四大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 17. 高饶事件:1958年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政治斗争事件,被视 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分水岭。 18. 人民公社:1958年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场农村合作化和社会 主义改造的运动,受到了农民的反对和批评。 19.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间毛泽东主导的一场政治 运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20. “四人帮”:指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身边的四个主要助手。 21. 大跃进:1958年至1960年毛泽东推行的社会主义大规模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计划,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灾难性饥荒。 22. 朝鲜战争:1950年至1953年间中国和苏联等国与美国和 联合国军队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都没有达成胜利。 23. 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改革派逐渐掌权,于1980年代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4. 四人帮被捕:1976年10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逮捕“四人帮”成员。 25. 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一场社 会经济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面貌。 26. “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中国提出的经济合作倡议,旨在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三生活无疑是艰辛的,紧张的,甚至犹如地狱。可它必来到,它毕竟属于我们,只要挺一下,走过我们的会是风雨后的彩虹和成功的喜悦。纵然走向我们的是失败的眼泪,但我们依旧会收获无悔的信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六篇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汇总【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汇总【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概述“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_对生产力的破坏等,总结其经验和教训。(11课) (1)“一五计划”(1953-1957)的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 (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5)1966——1976_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7)_经验教训: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2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秦朝政治制度 (1) 去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 设立三公、九卿等中央官职,废除国君等中央官职。 (3) 设立县官、封疆大吏等地方官职。 2.汉朝政治制度 (1) 开始实行封建分封制,设立国君等中央官职。 (2) 设立太常、太史等官职以掌管宗教、文化等事务。 (3) 首开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 1.秦朝经济制度 (1) 实行均田制和统一度量衡制。 (2) 统一货币制度,一方面方便交易,另一方面加强国家财务管理。 2.汉朝经济制度 (1) 采取州郡制管理地方经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调控。 (2) 创建铁制品店,推广农桑、畜牧、渔业等生产与销售。 (3) 实行农业生产“赋税”制度。 (4) 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加强与中亚、西域、东南亚等国家的贸易。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制度

1.秦朝文化制度 (1) 修建长城,扩大疆域。 (2) 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事务。 (3) 罚书坑儒,强行推广法家思想,限制言论自由。 2.汉朝文化制度 (1) 开始出现儒家思想的影响,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地位。 (2) 推广医术、钱币、音乐、书画等文化事业的发展。 (3) 学制改革,设立国子监、太学、郡学等学府,设立博士、门生等职位。 四、秦汉时期的军事制度 1.秦朝军事制度 (1) 烧书坑儒,鼓励军人成为文武皆能的“全才”。 (2) 蔡泽改革,配发兵器制度的改革,推行兵器工厂化生产。 (3) 推广骑兵,建立“武士”的制度。 2.汉朝军事制度 (1) 分为“北军”、“南军”两军制。 (2) 设立将军、校尉、中郎将等军官职位,推广用人才任官制度。 (3) 鼓励农民参军,并设立多个军衙门,管理士兵。 五、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 1.秦朝社会制度 (1)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儒家思想受到限制。 (2) 建造了大量公共建筑和工程,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2.汉朝社会制度 (1) 儒家思想开始流行,为后来的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2) 实行科举制度,让社会上层也有机会进入政治领导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近代史 1.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出路: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遭受了一系列来自西方列强的入 侵和侵占,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打击,如鸦片战争、人民战争等。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思考,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其中洋务运动从186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95年,期间进行了工业化之初的现代化建设,如铁路、矿山等。然而,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政治动荡。清政府在惨败后进行的戊戌变法是在继承上述运动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政治改革,并借鉴了西方的一些制度,如宪政制度。 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变革,始于 1911年10月10日。1911年的这一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时代结束。革命的结果是清政府被推翻,孙中山成为了民国的临时总统。革命的影响极大,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国民国家模式的建立,同时也启发了中国人民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主反封建和无产 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起始于1919年5月4日。此次运动反对

帝国主义的租借权、反对曾经签署以国际条约割让的一切地方、领土和利益;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念;呼吁学术独立和民主化。五四运动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开端,而且带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认识,推动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 英美式现代化: 英美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到苏 联模式和中国自身特殊背景影响,沿袭西方资本主义先进产业建立起的经济与社会体系,主要表现为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化等现象。在1950年代,中国曾经尝试 采取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但是摆脱了苏联领导的中国在1960年代初,开始实行“大跃进”和困恶,导致经济疲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英美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同时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逐渐采取了市场化、产业多元化等改革措施。 古代史 1. 周朝时期的奴隶制: 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一,这个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革。实行奴隶制是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奴隶主和农民共同缔结契约,农民为奴隶主耕种土地,工作时被要求服从奴隶主的指挥和调配。奴隶主对劳动力的私人控制使得他们可以在社会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财富。周朝时期的奴隶制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也为封建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古代史是高考中历史一个考查内容,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⑴造纸术:①西汉先 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 古代史是高考中历史一个考查内容,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南宋时指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 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学问点众多而且困难,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学问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1 1.当今世界经济开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缘由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缘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开展到必需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供应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靠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必需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并行开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缘由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逼,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需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其次,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开展,国际竞争越来越猛烈,而西欧地区国

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开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2 一、中心集权的开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公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心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紧要减弱中心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溢中心禁军行政:中心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视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局部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心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心干脆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遥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心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稳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人教版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会考高中历史知识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技: (1)数学: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祖冲之精确到圆周率后七位数,比外国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学: (1)、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②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与反佛的斗争——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安于现状;第二,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③反佛与灭佛: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

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3、文学: (1)诗歌——“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②田园诗:陶渊明《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③民歌:《采桑度》、《敕勒歌》、《木兰辞》。 4、艺术: (1)书法: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蔡邕(yong)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王羲之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 (2)绘画:①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雕刻:①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会考高中历史知识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册知识点梳理与总 结 第一章古代史纲要 1. 夏商周三代: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夏商周三代: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 2. 西周的兴起与灭亡:探讨西周的政治制度、文化繁荣以及灭亡原因。西周的兴起与灭亡:探讨西周的政治制度、文化繁荣以及灭亡原因。 3. 春秋战国时期:分析春秋时代的诸侯国纷争、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分析春秋时代的诸侯国纷争、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 4. 秦朝的统一:介绍秦国的崛起、秦始皇的改革、统一战争以及秦政权的弊端。秦朝的统一:介绍秦国的崛起、秦始皇的改革、统一战争以及秦政权的弊端。 5. 西汉的兴起与衰亡:回顾西汉的建立、争位之战、王莽新朝的兴起以及东汉的建立。西汉的兴起与衰亡:回顾西汉的建立、争位之战、王莽新朝的兴起以及东汉的建立。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 1.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讲述东汉末年三国分立的背景、蜀汉、东吴、曹魏三个国家的兴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讲述东汉末年三国分立的背景、蜀汉、东吴、曹魏三个国家的兴衰。 2. 南北朝时期:分析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北魏、南朝梁、陈、宋等朝代的特点。南北朝时期:分析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北魏、南朝梁、陈、宋等朝代的特点。 3. 隋朝与唐朝:梳理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度的推行以及唐朝的盛世与衰落。隋朝与唐朝:梳理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度的推行以及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4. 五代十国时期:回顾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辽、宋两个朝代的兴衰。五代十国时期:回顾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辽、宋两个朝代的兴衰。 5. 宋朝与元朝:介绍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元朝的建立与统治。宋朝与元朝:介绍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第三章世界古代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教版(一)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 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教版(二)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高中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家和军事家,如孔子、老子、孙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统一王朝,开创了汉文化。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其中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 5.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统一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唐文化的鼎盛时期。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耕文明主导的王朝,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明朝是由汉族重新建立的王朝,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 1. 埃及文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众多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2.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留下了许多法律和建筑遗产。

3. 印度文明: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宗教多样,有佛教、印度教等,同时也是数学和医学的发源地。 4. 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曾是古代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王朝统治范围横跨亚洲和非洲。 5.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其法律和政治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汉帝国:汉帝国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并实行了丝绸之路等重要政策。 三、近代史 1. 近代欧洲:近代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荡。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 5. 冷战时期:冷战时期是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期,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个阵营,东西方分立。 6. 当代世界:当代世界面临着全球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国际关系日益复杂。

高一人教版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西周:(1)王位世袭制度 2)分封制 3 )宗法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2 )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3、汉—元:(1)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郡国二制并行、推恩令 唐朝:设节度使 北宋:收兵权、派文臣作地方官并设通判监督、掌地方赋税 元朝:行省制度 (2)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汉朝:三公九卿制、任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尚书、中书、门下)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由宰相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元朝:中书省

(3)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朝政;设内阁 (2)清朝:初年设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设南书房,雍正时设军机处 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 (1)产生的背景 2)发展历程: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 (3)特点及影响 ,罗马法 (1)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化的标志—《十二铜表法》 (2)万民法—《民法大全》 (3)罗马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背景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

(3)1832年议会改革 4)责任内阁制度 2 、美国联邦共和制 (1 )建立的背景—独立之初的美国 2)建立的标志—1787年宪法 (3)特点—两党制 3、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法国共和制度:a建立的历程 确立的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a建立的背景 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1)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1)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2) 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 1859年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 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年—1895年)、起因、过程、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起因(义和团运动)、时间(1900—1901年)、过程、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 1、雅典民主政治 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是按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贵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克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克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意义: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主要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 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认识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②为罗马统治者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④顺应经济发展和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篇2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历史知识是我们都要学习和铭记的,其中也有人民版的历史知识,那同学们有总结人民版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由为你提供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1.分封制P6 (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 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的制度。 (2)受封者义务权利: 义务:①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②提贡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 权利:①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②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内政基本自主 2.西周宗法制P6-7 (1)含义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4课前提示二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8 (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①称号:始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皇帝独尊) ②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 ③皇位终身且世袭(皇位世袭) (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 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 ②诸卿:丞相之下,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特点: ③特点: 分工明确,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 (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郡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 ②郡的下级机构:县道③基层:设计乡、里(行政)、亭(治安、公文传递)等 (4)特点:①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5.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1)当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