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诗词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
(7)阑:同“栏”。
(8)拟把:打算。
9)疏狂:狂放不羁。
10 )强(QING )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I 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柳永《蝶恋花》鉴赏

柳永《蝶恋花》鉴赏柳永在《蝶恋花》中,叙景刻画,叙情侧写相思之苦,主题虽然是写“羁旅途中的相思”,但全词未现“相思”二字,这是写作此词的绝妙之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強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危楼:高楼,阑:通栏,拟把:打算,強:勉强,消得:值得,)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全词只有开句的“伫立危楼风细细”是叙事的,其余都是意象抒情。
但只这一句如同剪影一般,把词中主人公在高楼之上,远眺中的所思、所想,都跃然于纸上。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黯然伤神的“春愁”油然而生,以″芳草茵茵,划尽还升"的意象,来表达自己春愁无限之意。
“草色烟光残照里”,用景点明时间,写主人公孤单凄凉之感。
草色烟光本来就是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便带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
“有言谁会凭阑意。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只能默默无言,从而说明他此时没知心人,也说明他太痴情。
— 1 —词的下片中写主人公,为了丢掉“春愁”,不再“伤感”,以酒解脱。
主人公在追求“一醉”中,他“疏狂”,不拘形式,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洒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大有非要抑制住“春愁”与“伤感”的气势。
但结果如何呢?“強乐还无味”,他失败了。
那强乐“无味”,正说明“春愁”缠绵的执着,排遣不去。
究竟是什么使得主人公钟情如此呢?直到最后才一语点破:“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她!故而,也就很容易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含义了。
阅读这首词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所谓“春愁”,就是意味着“相思”二字,但他迟迟不肯道破,只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消息,让读者去猜。
这个悬念直到最后一句,才把精心捆结起来的“包袱”抖开,使真相大白,构思巧妙,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古词《蝶恋花-凤栖梧》(作者柳永)原文全文

蝶恋花·凤栖梧
柳永[宋代]
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标签
思乡、离愁、凄凉
关于作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拼音版

蝶di é恋li àn 花hu ā·伫zh ù倚y ǐ危w ēi 楼l óu 风f ēn ɡ细x ì细x ì【宋s òn ɡ】柳li ǔ永y ǒn ɡ伫zh ù倚y ǐ危w ēi 楼l óu 风f ēn ɡ细x ì细x ì,望w àn ɡ极j í春ch ūn 愁ch óu ,黯àn 黯àn 生sh ēn ɡ天ti ān 际j ì。
草c ǎo 色s è烟y ān 光ɡu ān ɡ残c án 照zh ào 里l ǐ,无w ú言y án 谁shu í会hu ì凭p ín ɡ阑l án 意y ì。
拟n ǐ把b ǎ疏sh ū狂ku án ɡ图t ú一y ì醉zu ì,对du ì酒ji ǔ当d ān ɡ歌ɡē,强qi án ɡ乐l è还h ái 无w ú味w èi 。
衣y ī带d ài 渐ji àn 宽ku ān 终zh ōn ɡ不b ù悔hu ǐ,为w éi 伊y ī消xi āo 得d é人r én 憔qi áo 悴cu ì。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蝶恋花柳永原文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思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全诗如下: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句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白话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蝶恋花》赏析一:《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
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到达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美十首《蝶恋花》,诉尽相思情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阙,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1.《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2.《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4.《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5.《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蝶恋花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蝶恋花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极目远望春愁无际内心惆怅。
夕阳斜照青草映着烟霞光彩,谁懂得我依靠栏杆时的思绪?
我想纵情狂饮直到一醉方休,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趣味。
纵然衣袋渐渐宽松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悴。
作者简介
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善为乐章,长于慢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
有《乐章集》。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蝶恋花这首诗歌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它的阅读答案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欢迎借鉴!蝶恋花①(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
①危楼:高楼。
②拟把:打算将。
③强(qiǎng):勉强。
④消得:值得。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危:凭:拟:伊:(2)作者在诗歌中力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请举例说说这种现象。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
他是借用这首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参考答案:(1)高倚靠着准备,思量它(她)(2)春愁是无形的,但是作者却说它黯黯生天际。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
阅读练习二: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答案:1.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
由此可见,上阕春愁是指对伊人的思念。
2.做学问,成就事业应具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意对即可)3.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愁字展开。
(2分)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李弥逊《蝶恋花·福州横山阁》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别范南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蝶恋花》诗词
蝶恋花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八 r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有憔悴。
【注释】:
①伫倚:长时间地倚栏站立。
②拟把:打算。
③疏狂:狂放不羁,不受约束。
④强(qi a ng)乐:勉强寻欢作乐。
⑤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译文】:
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
含着愁意,我向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际。
油然而生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
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
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
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赏析】:
此首词牌一作《凤栖梧》,内容写怀人春愁。
上片写伫倚危楼,凭阑无语,无人会得凭阑意,特别是这九个字:“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形象生动、真切。
换头写借酒浇愁,强乐无味。
上文一开一合:“拟把”是宕开,“无味”仍合到春愁上。
作者运用含蓄的手法,层层铺垫,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转,使感情像冲块堤防的洪水一样,猛烈倾泻出来,惊心动魂,感人至深。
他对爱情的态度这样执着,满怀激情,在北宋的封建社会里,是很大胆的。
结尾两句称赞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形象的概括性。
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传诵千古句句。
“衣带渐宽”,形容消瘦,即使“憔悴”委顿,瘦损而死,亦甘心不悔!这是明知无奈而甘愿无奈的爱之誓言,其热烈、执着,在唐宋作家中亦罕见,表现出柳永疏狂流通子对待爱侣的志诚须眉品格。
“人伊”,方始画龙点睛地道破
春愁难道,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王国维借用这句词来比喻成大事者或成大学问者所必历之三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流传更广,使其思想意义也得到很大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