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

合集下载

敦煌文书名词解释

敦煌文书名词解释

敦煌文书名词解释
敦煌文书是一种保存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古代文献,大多为汉文或唐文,涵盖了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敦煌文书名词解释:
1. 经:指佛经或道经,是汉传佛教和道教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

2. 音律:指汉代和唐代的音乐理论和音乐体系,音律包括了音名、音程、旋律、调式等方面的内容。

3. 梵文:也叫梵语,是印度最古老的一种文化语言,被广泛应用于佛教和印度教经典中。

敦煌文书中也有不少用梵文写成的文献。

4. 藏经洞:是指敦煌莫高窟中用于保存佛经的洞窟,目前已经有500多个洞窟被发现。

5. 珂罗版:也叫木板印刷,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敦煌文书中的很多文献都是用珂罗版印刷的。

敦煌经济文书导论

敦煌经济文书导论

敦煌经济文书导论一、引言敦煌经济文书是指保存在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系列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书,它们记录了唐代至元代时期西北地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状况,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敦煌经济文书进行导论,包括其历史背景、保存情况、内容特点以及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背景1. 敦煌地理位置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是一个交通要道和文化中心。

唐朝时期,敦煌作为“西域都护府”的治所,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域地区的重要通道。

2. 唐代至元代社会背景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动荡,宋朝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3. 敦煌经济文书产生背景敦煌经济文书的产生和保存与敦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唐代至元代时期,敦煌地区经济活动频繁,商贸交流发达,同时也面临着外族入侵、战乱频发等问题。

这些历史背景为敦煌经济文书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三、保存情况1.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它共有735个洞窟,蕴藏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和文化遗产。

其中,保存有大量的敦煌经济文书。

2. 文物保护情况由于时间的长河和自然因素等原因,敦煌莫高窟中许多洞窟和文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四、内容特点1. 经济活动广泛敦煌经济文书记录了唐代至元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书涉及到的经济活动范围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和交换方式。

2. 内容详细敦煌经济文书中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商品名称、数量、价格、交易时间、地点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3. 语言简洁生动敦煌经济文书所使用的语言简洁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敦煌文书S2630号《唐太宗入冥记》

敦煌文书S2630号《唐太宗入冥记》

敦煌文书S2630号《唐太宗入冥记》《唐太宗入冥记》,敦煌文书S2630号,推测为武则天时期作品。

对太宗多有讽刺,是了解唐前期民间对太宗风评不可多得史料,很长,大意如下:有活人崔子玉在地府阎王处判事,李世民魂魄被拉来审判,阎王责问玄武门事,太宗汗如雨下,崔子玉代为回答:“大圣灭族安国”(原文漫漶,据意推测),于是过关(前缺)阒,使人即曰:只为□名□□人到,为今受罪未了,□□语惊而言曰:“忆德(得)武德三年至伍年收六十四头□□日,朕自亲征,无阵不经,无阵不历,杀人数广。

昔日□□,今受罪由自未了,朕即如何归得生路?”忧心若醉。

□□即引行,帝乃随逐入得朝门萧墙立定。

通事舍□:□唐天子太宗皇帝李某乙生魂!”使人唱喏,引至殿□□设拜,皇帝不施拜礼。

殿上有高品一人喝云:“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何不拜舞?”皇帝未喝之时由校可,亦见被喝,便即高声而言:“索朕拜舞者,是何人也?朕在长安之日,只是受人拜舞,不惯拜人。

殿上索朕拜舞者,应莫不是人?朕是大唐天子,阎罗王是鬼团头,因何索朕拜舞?”来苦嘱,非不殷勤。

臣与李乾风更与陛下□五年,计十年再归长安城。

”皇帝再闻所奏,语崔子玉:“朕深愧卿与朕再三添注。

朕若到长安城,□□□有进贡钱物,悉总赐卿。

”崔子玉又心口思惟:“皇帝两度只与我钱物,尽不道与崔子玉官职,将知皇帝大惜官职。

”崔子玉见皇帝不道与官,心口思惟,良久不语。

皇帝遂问崔子玉:“卿来奏朕,□朕归阳道。

朕到长安取卿,卿须朝朕。

”崔子玉曰:“臣当朝陛下。

”帝曰:“卿早晚放朕归去?”崔子玉奏曰:“伏惟陛下通一纸文状,以为案底。

”帝曰:“朕□之日,不曾解通文状,如何通得?”崔子玉又心口思惟:“□不痛哧,然可觅得官职!”子玉遂乃奏曰:“陛下若不通文状,臣有一个问头,陛下若答得,即归长安;若答不得,应不及再归生路。

”皇帝闻已,忙怕极甚,若嘱崔子玉:“卿与我出一个异问头,朕必不负卿。

”崔子玉觅官心切,便索纸祗揖皇帝了,自出问头云:“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七年为甚杀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宫?仰答!”崔子玉书□□与皇帝。

0009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0009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敦煌籍帳文書釋詞1(首發)張小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敦煌文獻中保留了大量的籍帳文書,名目繁多。

統而言之,大致有宴設帳、食物帳、什物曆、施物疏、諸色入曆、破用曆以及各類入破曆的會計文書,2內容非常豐富,幾乎涉及了當時府衙官员、寺院僧尼、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爲可貴的是,文書所記多是一筆筆的流水帳,其中用語簡潔明了,直白如話,没有任何藻飾,反映了唐五代時期民間語詞使用的真實面貌。

然而,這些曾經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文書,在藏經洞塵封千年以後,讀來却頗感生疏和隔膜。

加之,抄寫這些籍帳的又都是當時寺院的僧眾,文化水平都不高,文字書寫上往往訛俗滿目。

時代的懸隔、文字的俗訛,使得原本通俗明白的籍帳文書,而今變得越來越難以釋讀了。

因此翻閲今人的校録整理本,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誤録或失校的地方。

有鑒於此,筆者不揣譾陋,選取籍帳文書中一些不易理解的詞語加以闡釋。

文中所釋語詞皆以音序排列。

不是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阿袋】①三月九日,於前寺主海住手上領得阿袋壹口,典麥壹碩肆斗。

(P.4021bis《庚子年某寺寺主善住領物曆》)按:“阿”爲名詞詞頭,“阿袋”即“口袋、袋子”,故例中以量詞“口”稱之。

敦煌文獻中以“阿”加詞根構成的名物詞頗多,如“阿朵”、“阿卓”。

S.2009《沙州官衙什物點檢曆》:“鈿鍮石阿朵一柄,竹柄大阿朵一柄,小阿朵三柄;……胡桃根阿卓一个,在流住。

”其中“阿”亦爲詞頭,“卓”、“朵”爲同一語詞的不同語音記録形式。

“卓”有特立、突出的意思,“朵”亦有鼓起、突出之義,民間語詞中帶有圓鼓、突露特點的事物大抵都以“朵”稱之,如“耳朵”、“花朵”、“雲朵”等。

故例中“阿朵”、“阿卓”都指一種兵器,即“骨朵”,其特點是有一大蒜或蒺藜形的頭綴於長棒的頂端,唐宋人以之爲刑杖或儀仗,俗稱金瓜。

3類似的構詞還有“阿果”,S.3553V《咨和尚啟》:“今月十三日於牧駝人手上赴(付)將(絳)丹貳斤半,馬牙珠兩阿果,金青壹阿果。

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河西边防组织

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河西边防组织

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河西边
防组织
敦煌吐鲁番文书是指唐代以敦煌、吐鲁番等地为中心所发现的相关文书。

这些文书被保存至今,为后人了解唐代河西边防组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可以看出,唐代河西边防组织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职责。

其中最重要的是驿传部门和边城部门。

驿传部门主要负责传递信息和管理驿站。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很多关于驿站的文书,如《敦煌悬瀑寺驿馆等处鸡卵石、泥土不足状》、《高昌县驿馆故人投荐王氏为主管,知州不核批,拟访上将军》等。

这些文书反映了驿传部门为了保证信息传达的通畅以及驿站的正常运转所进行的诸多管理工作。

边城部门则主要负责边境地区的安全防御。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也有很多关于边城的文书,如《敦煌嘉峪关长斋某事》、《定西州太守献长城图表请制赐银三百贯》等。

这些文书反映了唐代河西边防组织在边城建设、守备体系以及外交礼仪等方面所进行的工作。

此外,敦煌吐鲁番文书还反映了唐代河西边防组织在人员选拔、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如《敦煌鸡鸣城检校刘四次道状》等文书反映了唐代河西边防组织在领导干部选拔中的公正性和选拔标准。

总之,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唐代河西边防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也能够了解到唐代河西边防组织在各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文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河西边防组织的历史和文化,也为我们现代的军事防御和管理提供了启示。

敦煌契约文书通假字研究

敦煌契约文书通假字研究

敦煌契约文书通假字研究摘要:敦煌契约文书是敦煌社会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级语言史价值。

通过研究契约文书中的通假字,有助于建立唐五代时期中国西北方言的语音系统。

本文主要研究敦煌契约文书中的通假字类型,包括音同或音近通假及形近通假。

关键词:敦煌契约文书通假字类型敦煌文书与殷墟甲骨、简帛文献和明清故宫档案并称为二十世纪我国古代史新材料的四大发现。

契约文书是敦煌社会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级语言史价值。

本文拟就敦煌契约文书的通假字类型做一简单梳理,以期对后来学人有所助益。

敦煌契约文书中的通假字不仅包括传世文献中已有的音同或音近通假,还包括传世文献中少有的形近通假。

而音同或音近通假又分为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和音近通假。

一、音同或音近通假1、同音通假所谓同音通假,即借字与本字完全同音,但字形又无相似之处。

(1)牙、衙同音,衙误作牙例斯四五零四背《乙未年灵图寺僧善友贷绢契》:“乙未年正月一日,灵图寺僧善友往于西州充使,欠少绢帛,遂于押牙(衙)全子面上贷生绢一疋。

”此契中“牙”通“衙”,二者都属疑母麻韻假摄平声,完全同音,故可通假。

(2)急、给同音,给误作急例斯三八七七背《丙子年赤心乡百姓阿吴卖儿契》:“赤心乡百姓王再盈妻阿吴,为缘夫主早亡,男女碎小,无人求济,供急(给)依食,债负深广,……”。

此契中“急”通“给”,二者都属见母缉韵深摄入声,完全同音,故可通假。

2、双声通假所谓双声通假,即借字与本字只有声母完全相同,韵母不同,字形也不同。

举例如下:(1)直、掷双声,掷误作直例伯三四四一背《雇工契》:“若有抛直(掷),五日已外,便知算日尅勿。

”此契中“直”通“掷”,“直”是澄母职韵曾摄入声,“掷”是澄母昔韵梗摄入声,二者只有声母完全相同,韵母及字形都不同,此为双声通假。

(2)理、利双声,利误作理例伯二六五二背《丙午年洪润乡百姓宋虫□雇驼契》:“正月至七月便须填还,于限不还者,准鄉元礼生理(利)。

敦煌文书 祝福语

敦煌文书 祝福语

敦煌文书祝福语
敦煌文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献形式,主要涉及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祝福语是人们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的语言形式。

在敦煌文书中,祝福语通常出现在书信、诗歌、经卷等文献中,用于表达对家人、朋友、宗教信仰等的祝福和祈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敦煌文书祝福语:
1.愿佛光普照,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2.愿君平安康健,福禄寿喜,家庭和睦,事业顺利。

3.愿父母慈爱永驻,子女孝顺成才,夫妻恩爱相守。

4.愿信众心存正念,修行精进,早得佛果。

5.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永生极乐净土。

这些祝福语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敦煌文书的价值

敦煌文书的价值
1983年8月15日,注 定要写进中国敦煌学 史。这一天,中国敦 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 会在兰州举行。李并 成教授作为代表列席 此次会议。他还清楚 地记得,来自各地近 200名专家云集兰州, 兴奋地讨论着,交流 着。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25
敦煌文书的流失



4.敦煌文书知多少
法国:
法国敦煌文献全部收藏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图书 馆,约有7000多号。有汉文写本3600余号,回 鹘文写本300余号,粟特文写本78号,于阗文写 本66号,藏文写本2216号,另有梵文写本若干 卷和未编号藏文写本900余号。由于伯希和精通 古汉语和多种其他文字,又有时间在藏经洞中 直接挑选,所以法藏卷子内容最精、最广。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33
敦煌学的兴起


3.常书鸿的坚守
回眸百年,常书鸿的名字不得不提。 1943年5月为张大千一行送行时,张 大千对常书鸿说,“我们先走了,而 你却要在这里无穷无尽地研究保管下 去,这是一个长期的遥遥无期的徒刑 呀。” 在众人的努力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 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在常书鸿的 带领下,研究人员住破庙马厩,食苦 水和面,在满眼风沙的塞外,修筑围 墙,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 两年之后,妻子毅然离开。先是不辞 而别,然后登报离婚。而常书鸿选择 了坚守。


2.敦煌文书的流失
这时候,野心勃勃的斯 坦因来了。时任阿克苏 道尹的潘震对其礼遇有 加,大开方便之门。他 曾不解地问道: “为什 么所有这些古代资料要 搬到遥远的西方 ?”斯 坦因默默无语,当转而 被问及其他一些细节时, 斯坦因才大松了口气。
16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敦煌文书的流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文书《新集两亲家接客随月时景仪》初探
一、文书信息
该文书编号为p.2042(背),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全文(残)二十五行,行字不等,共574字,整幅书于同一纸上,字迹虽不甚工整,但对于较好释读全文尚无大碍。

该文书题为一卷,实际是写至一半而止,篇末同纸另写有佛经四行,内容与该文书无关。

该文书性质为书仪,内容是亲家双方的往来书信用语。

二、释文
1新集两亲家接客随月时景仪一卷并序
2若夫立身之道,以礼为先,敬爱其亲,谦恭是本。

故《礼记》云:“礼经三百,
3威仪三千,道德二仪,非礼不威;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若夫长幼婚姻,
4岂无褒誉?临时怆悴,目不知所措。

今撰编次汉明,节候寒温,对答
5往来,具陈于后。

正月,首春,犹寒。

主人先叙云:“三阳初发,同
6庆新年,暄景向林,寒风渐散,蒙赐婚眷,敢慕高门,不胜戴荷。

客答云:
7“节气共同,清阳之首,万物含春,暄景尚林,余寒渐散,幸蒙高眷,
8许接清颜,得诣门庭,不胜战悚。

”二月,仲春,渐暄。

主人先叙云:
9“春仲和景,百草争新,柳色含春,梅花艳变,蒙赐婚眷,喜接清颜,贵
10客来过,不胜戴贺。

”客答云:“节气共同,清阳叙中,应节和风,景
11色辉林,花开俪色,持奉高德,喜接清颜,不胜战悚。


12三月,季春,□寒。

主人先叙云:“清阳来景,瑞色含辉,渌柳
13垂條,花开艳□,蒙赐婚眷,贵客来过,不胜贺戴。

”客答云:“
14节气共同,时当春末,柳絮飃飗,蝶蜂游花,光鲜物丽,蒙赐婚
15眷,得诣高门,不胜战悚。

”四月,孟夏,渐热。

主人先叙云:“朱明首
16夏,渐向炎光,鸟转□林,□绿居树,蒙赐婚眷,贵客来过,不胜戴贺。


17客答云:“节气共同,时当首夏,渐向炎光,□转清拔,蝶气黄业,忽
18 □颜色,战悚难胜。

”五月,仲夏,盛热。

主人先叙云:“夏中之节,暑气
19炎毒,蒙赐婚眷,喜接清颜,贵客来过,不胜战悚。

”客答云:“节气共同,
20时当炎毒,太阳艳□,蒙赐婚眷,得诣高门,不胜战悚。

”六月,末夏,暑热。

21主人先叙:“朱明末景,炎气飃飗,三伏热□,蒙赐婚眷,贵客来过,不胜戴
22贺。

”客答云:“时候共同,时当炎□,暑气林交,向逼□□,朱明叙末,得诣
23高门,不胜战悚。

”七月,孟秋首,余热。

主人先叙:“□□□节,
24风散余炎鹊应天河蝉声□起蒙赐婚眷贵客
25不胜戴贺。

”客答云:“时候共同,时当秋首……。

”(下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