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学第九章 引种驯化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 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3)、生态历史分析理论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1)温度;(2)降水与湿度;(3)光照;(4)土壤;(5)生物因子*2、简述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步骤程序:(1)引种材料的收集(2)种苗检疫(3)登记编号(4)引种试验(5)推广试验步骤:3、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5)、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六、论述题2、在引种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有那些?(1)引种要结合选择(2)引种要结合有性杂交(3)选择多种地利条件实验(4)阶段训练与多代连续培育(5)试管苗培育(6)栽培技术研究第三章选种试题五、简答题3、简述芽变选择的程序和步骤.初选---目测预选。

A、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都要继续观察,如果芽变范围太小,不足以进行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嫁接等措施,使变异部分迅速增大,而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B、对于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的,可先将无性繁殖后代栽入移植鉴定圃再根据表现决定下一步骤。

C、对于有充分证据肯定为芽变的,且性状优良,但是还有些性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不经移植鉴定圃进入选种圃。

D、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且没有相关劣变,可不经鉴定圃与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

E、对于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取修剪、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变异性达到纯化和稳定。

2).复选---对初选芽变再次进行评选。

主要工作:a、对初选植株进行评选,繁殖成营养系;b、在选种圃中进行比较,也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复选出优良单株。

引种与驯化

引种与驯化

每年9月中旬左右 苏州河先出现水葫芦 11月黄浦江上 出现水葫芦高峰 12月黄浦江再度出现高峰
每年上海政府会 流失上亿元的治理费
2.摧毁原生态系统、危害植物多样性 紫茎泽兰:原产中美洲的被称为“绿色杀 手”,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其它 植物难以生长,侵入农业植被、占领草场和
采伐迹地,使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
35
(3)高低引种: 主要是温度的差别,还有光质的问题。
低海拔
高海拔 生育期短 低海拔 生育期长
长 短
高海拔
36
第三节 引种的原则与方法
一、 引种的原则
1.适地适树 2.改树适地 3.改地适树 4.加强生态意识,杜绝盲目引种。
1.适地适树 某地区一定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植物栽 培,或者说某种植物一定要选择生态条件与之适宜 的地区栽培。 2.改树适地 改变植物以适应当地环境。 3.改地适树 当生态条件、农业技术措施不适宜某种植物的 栽培时,可通过改变农业措施和改变栽培地点的生 态条件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 4.加强生态意识,杜绝盲目引种
同纬度的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相互引种, 不易成功; 而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 的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8
四. 作物引种规律
(一) 低温长日作物的引种规律 (二)高温短日作物的引种规律
29
(一)低温长日作物引种规律(小麦)
1.生育特性—低温长日
冬小麦:淮河以北(一月平均等温线0℃以北)。 春小麦:温州以南(1月平均等温线4℃以南)。
30
(1)北种南引:
若为冬性品种则不能通过春化阶段, 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了也会延迟拔节,甚 至不能抽穗。因此,不能长距离引种。

动物遗传育种学 第九章品种和品系的培育

动物遗传育种学 第九章品种和品系的培育

/jcyzx/index.htm
(一)本品种选育
5.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1)建立选育机构 • 建立协作组,对品种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性能、优缺点、 数量、分布、形成的历史条件、当地群众的喜好等), 确定选育方向,明确选育目标,制订选育计划。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3)健全性能测定制度和严格选种选配 种 • 不进行性能测定就不知道选育效果 4)科学饲养与合理培育 繁 5)开展品系繁育 6)适当导入外血
二、品系的类别
3.近交系(inbred line):
是通过连续近交形成的品系,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一 般在37.5%以上。 建立近交系时,根据不同要求,可以使用规则的近 交制度,如连续全同胞交配、连续半同胞交配和亲 子祖孙级进交配等,所形成的品系可分别称为全同 胞近交系、半同胞近交系和系祖系;也可以使用非 规则的近交制度来建立近交系。
/jcyzx/index.htm
三、品系培育的意义
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
在畜禽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当出现理想的杂交后代时,即它们 具有优良性状,并且这些优良性状不是由于个别基因控制,而 是由较多基因组合所控制的,采用品系繁育能更为有效地促进 新品种育成,同时又可避免因近交导致生活力的衰退。
三、品系培育的意义
1、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
品系的质量要求不如品种全面,可突出某些特点,提纯容易
2、加速现有品种的改良:
品系培育可在品种内部建立了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解决了 群体中优秀个体的质量高数量少的矛盾、选育过程选择性状 数目与选择反应成反比的矛盾、品种的一致性与品种结构, 即异质性的矛盾和种群基因纯合与近交衰退的矛盾。 就有可能使现有品种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jcyzx/index.htm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二、茎发育:高等植物茎的发育经历幼年期、成年期、生殖期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独立而又部分重叠的发育程序控制。茎的发育主要有以下2个特点:
①阶段性 茎的生长是在一个方向上,体节不断重复增加的结果,因此,最先发育的叶最老,属于幼年期;而最后发育的叶最嫩,却属于成年期。(这种在不同发育时间的变异,称为异时性变异;而在不同表达位置的变异,为同源异型变异。)
克服方法:①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杂交、②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③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④柱头移植、剪短法。⑤预先无性接近法⑥媒介法。⑦化学药剂的应用⑧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⑨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⑩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行杂交。
一、杂种优势育种的概念:杂种优势育种是指利用植物的杂交优势,选用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培育超亲的品种的育种方法。
一、花发育概述:植物花的发育,实质上就是由茎尖分生组织属性不断改变。从分生组织的属性来讲,则是分生组织从营养型向生殖型的转化。
成花诱导:正常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营养型分生组织进入“感受态”。如遇合适的外界因子,营养型分生组织即转化会花序醒分生组织,即成花诱导。(又称开花决定)
二、开花的ABC模型:该模型认为,器官特性基因分为A,B,C三类功能,每类基因分别控制相邻两轮花器官的发育。ABC三类基因已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其空间表达特异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三、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丰富植物原有的基因库,创造新的基因型; (2)提高突变频率; (3)改良单一性状; (4)缩短育种年限; (5)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改变自交亲和性; (6)变异方向和性质不易控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引种驯化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引种驯化
入侵; 4. 要坚持引种、试验、繁殖推广三步走。
(二)气候相似理论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引种成效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 客观规律。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教授在《自然历史 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年论述道:木本植物引种 成功的最大可能性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地有气 候条件相似的地方。
(三)主导生态因子的分析
1. 温度 2. 水分 3. 光照 4. 风 5. 土壤 6. 生物因素
4.土壤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值以及地下水 位的高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5.生物因素 植物在原产地和土壤系统形成共生关系,对一些土
壤微生物产生依赖。 有些难以控制的严重病虫害影响植物引种。
(四)植物生态型研究与引种的关系
所谓生态型是指同一种范围内在生物特征、形态 特征与解剖结构上,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 植物类型。
1.温度
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 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最高
最低温度、季节交替的必要条件。
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
3.光照
光照对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 期、日照强度和时间。
4.风
风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又一关键因子之一,如巴 西橡胶,原产于赤道附近高温、高湿、无风地区, 引种到海南无风地区和广西和广东沿海地区效果 不同。
从引种驯化这个角度,确定植物的生态主要应分 析两个方面:一是分布区的主要生态条件:二是植 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解剖特征。
(五) 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 同纬度地区,气候相似,引种易成功。 • 观果实、种子或花的植物,引种时横跨纬度要小。 • 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间相互引种易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引种驯化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引种驯化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1.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 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 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 反应的反应规范。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2.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异地 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五) 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同纬度地区,气候相似,引种易成功。 观果实、种子或花的植物,引种时横跨纬度要小。 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间相互引种易成功。 同纬度不同海拔间引种不易成功。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不同纬度南北相互引种的反应
短日照作物的引种: 南种北引-——生育延长,抽穗推迟,要引地早熟或对短日照反应迟钝的品种。 北种南引-——早熟,植株变矮,分蘖减少,粒小导致减产,要引种晚熟品种,增 加水肥。 长日照作物的引种: 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植株矮小,产量低,易受冻害,要引种晚熟品种。 北种南引-——往往不能抽穗开花,要提高产量,一般要引种早熟品种。
1. 适地适树; 2. 改树适地; 3. 改地适树。
三、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二)引种的程序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外来树种的选择;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引种材料的检疫; 引种试验;
三、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以蓝莓引种到南昌为例
1.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原产北美,现引种 到澳洲,新西兰,南非,智力,德国、法国等国 家。 2.蓝莓营养价值高。 3.蓝莓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喜酸性土壤, pH值要求在3.8-5.5之间,在冬季能耐-20°低温, 夏季能耐38度高温,生长季要求不少于160天。 4.品种:矮丛蓝莓品种美登,半高丛蓝莓北陆、北 蓝,高丛蓝莓品种达柔、蓝丰……

驯化引种.PPT

驯化引种.PPT
• 很多,在中国就有100多种。
• 如水杉、银杉、秃杉、红豆杉(又称紫 杉)、台湾杉、银杏(又称白果,在第三 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 绝)、珙桐(又称鸽子树)、双蕊兰、 鹅掌楸、苏铁、杜仲、木贼、泥盆纪、崖 柏、日本金松等。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 引种的可行性(续):
—气候相似性: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原产地与引种地 的温度、降水、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比较, 相似性越大,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4.1.3 引种驯化的意义
• 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 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
生活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 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
彩的种质资源
4.2 引种驯化的原理
• 4.2.1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4.2.2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4.2.1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潜在型驯化:指在改变了的生态环境中 发展其祖先长期积累下来的适应性潜力。
• 潜在型驯化要比渐进型驯化容易得多。
4.3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 4.3.1 引种驯化的原则 • 4.3.2 引种驯化的方法 • 4.3.3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4.3.1 引种驯化的原则
• 适地适树:这里的“树”泛指各种植物。所 谓适地适树,既指在适宜的地方栽培适宜的 植物,也指将适宜的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地方。 既要充分发挥植物潜在的适应性,又要广泛 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资源。
复习思考题
• 1. 引种和驯化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2. 植物被引到新的地区后,植物本身会产生哪
些遗传、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异? • 3. 如何处理综合环境的气候相似性与主导因子
的限制性作用? • 4. 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第8章引种和驯化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第8章引种和驯化

• 对于生命周期长的宜引入成体,以加快引 种进程。若水域凶猛敌害较多应引成体, 对生命周期短的宜用幼体和受精卵,因为 费用少,方法简单,易适应新环境,而且 受精卵可以免去捡疫。
• (五)、试点及推广 • 1、引进观察(一点试养):观察其生育期;遗传
特性(经济性状、生理特性)、食性、生生殖习性、 生活习性、抗逆性、适应性等,并与当家品种进 行比较 • 2、区域试验(多点试养):了解引人品种真正的 生产能力(生长速度、繁殖力、抗病力等)和适应 性。 • 3、繁育推广:在进行多点试养以后,对于试验肯 定的品种,应采取各种方法(自然或人工)加速繁 殖其后代,以便及早推广
查,包括形成史、分布以及: • (二)了解引种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引种
对象调查) • 水域生态条件、引进种的生物学及其适应
能力 • (三)引进生物对引进水体的生物学影响 • (四)引种材料的选择和放养量
• 1受精卵、苗种、
• 2成体(亲体)。根据不同水域(池塘、江河、 湖泊、水库和引种对象的特点,选用不同 的引种材料。
• (二)、引种的条件:
• (1)本地区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充分 利用
• (2)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 要改善或改变
• (3)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后需 要恢复。
• (4)外地或外国的适合于本地区水域增养 殖的优良品种时可以引种
• 所以,引种的目的有(自学): • 增加养殖品种 • 改善生物群落 • 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 • 提供饵料生物 • 重建鱼类区系 • 提高养殖效益
第8章引种和驯化
• 第一节引种 • 一、概述 • (一)、引种的概念和内容: • 1、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
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 繁衍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 • 引种和移植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 ( Localization ) 将引种到某地成活率高的物种划归到相 同区系从而便于引种工作,这项工作称为 归化。 • 自然条件相似; • 植物自身适应性范围.
1.2 引种驯化的历史
人类文明之始 国内引种 国际引种 • 中国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植物 • 西方从中国引走的植物
2. 引种驯化的意义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快速丰富本地植物材料的方法; 最为经济的手段;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1. 2. 3. 4. 5.
6.
7.
防寒 防风(临冬修剪) 遮阳网 加强管理 人工喷雾 补充酸性成分 土壤改良
北树南移的技术措施
1. 2. 3. 4. 5. 6. 高温 高湿 光照减弱 季节变化 水分水质 土壤特性
适当稀植 补光 季节变化 水分水质 土壤特性
1.
2.
3. 4. 5.
引种要结合选择来进行 引入的品种栽培在不同于原产的的自 然条件下,必须会发生变异。这种变异的 大小决定于原产地和引入地区自然条件差 异的程度和品种本身遗传性的保守程度。 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 混合选择; 营养繁殖的群体 —— 选择优良单株,或建 立优良单株的无性系,培育新品种。
4. 主导生态因子的分析
4.1 4.2 4.3 4.4 4.5 4.6 温度 水分 光照 土壤 风 生物因素
•引种地与原产地各自的生态条件 •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4.1 温度 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 发育,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 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特点 等等。
3. 引种驯化的原理
3.1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 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 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 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 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 应规范。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 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本地没有的新材料; 与引入地植物有系统发育关系; 以往有相关引种的技术记载; 对改良本地植物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5.4 选择引入材料
5.5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收集途径: 交换,购买、赠送、考察收集 登记: • 材料名称 编号 • 来源地 • 引种时间 • 引种人 • 材料状况
引种材料的检疫
5.7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在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 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 行正常的繁殖。
5.8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植物材料的适应性; 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 植物材料的利用目的; 引种结合育种的工作程度。
4.6 园林植物生态型研究与引种的关系 所谓生态型是指同一种范围内在生物 特征、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上,与当地主 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类型。 从引种驯化这个角度,确定主物的生 态主要应分析两个方面:一是分布区的主 要生态条件:二是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和形态解剖特征。
4.7 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 植物适应性的大小,不仅与目前分 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其系统发 育历史上经历的生态条件有关。凡植物 在系统发育中经历的生态条件较为复杂 时,其潜在的适应能力也会大些,引种 工作一般较易成功。
第九章 引种驯化 1. 概述
1.1 基本概念 引种 ( Introduction )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 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 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
驯化 ( Domestication ) 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 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 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 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这就叫做驯化。
4.2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 4.3 光照 光照对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 光周期、日照强度和时间。
4.4 土壤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值以及地 下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园艺植物的生长 发育。 4.5 生物因素 植物在原产地和土壤系统形成共生关系, 对一些土壤微生物产生依赖. 有些难以控制的严重病虫害影响植物引种。
危险病虫害; 疫区植物的消毒处理; 隔离种植。
引种试验
试种观察 种源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
引种试验的观测指标
观赏特性 物候期 抗逆性指标 适生环境
栽培性试验和推广
品种繁殖 栽培技术推广 品种评价和品种管理
引种驯化的基本程序
种质资源的调查 环境资料分析 材料收集
•加强检疫
种的分布范围 种内变异 栽培分布状况 自然生境、栽培地条件、 主导生态因子
5.9 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 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 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 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6. 各类观赏植物引种特点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多年生宿根草本; 多年生木本植物; 设施栽培类植物。
5.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5.1 引种驯化的原则 适地适树; 改树适地; 改地适树。
5.2 引种的程序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选择引入材料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引种材料的检疫 引种试验 栽培性试验和推广
5.3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 植物的生活型; • 植物的分布区; • 气候相似性; • 主导生态因子; • 引种地栽培技术条件。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 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 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可协调性和 发育的阶段性.
promoter
3.2 气候相似理论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引种成效 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 观规律。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教授在 《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年 论述道:木本植物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 性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地有气候条 件相似的地方。
交换、购买、赠 送、考察收集
(种源试验)
引种试验Biblioteka (品种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
繁殖推广
5.6 引种方法 种子引种; 逐渐迁移; 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引种结合选择; 引种结合育种。
南树北移的技术措施
1. 2. 3. 4. 5. 6. 7. 低温 春季旱风 光照强度变化 季节变化 空气湿度 水分、水质变化 土壤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