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射线安全操作规程5篇

射线安全操作规程5篇

射线安全操作规程5篇1【第1篇】钢瓶x射线实时成象探伤安全操作规程一. *射线实时成象是一项新技术, 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和安全操作方法。

二. *射线实时成象系统由探伤责任人管理,由rt i级人员(或i级以上)人员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对本套设备正常运转负责。

三. 每天开机前要检查设备安全状况。

四. *射线实时成象系统操作1.开机顺序:稳压电源开关→控制台电源开关→水冷开关→铅门开关。

2.将带有识别标记的钢瓶放在转盘上,人员设离,关闭铅门。

3.准备就绪后按“预调”开关,将电流、电压预调到工艺上规定的值。

4.按“高压”开关,“高压”红灯亮表示探伤开始。

5.钢瓶转一周后,关闭高压,探伤停止。

6.检测完毕后,让循环冷却水箱继续工作十分钟后关机,然后关闭电源。

7.探伤机停止工作超过24小时,重新工作前要对探伤机进行训机。

五.计算机图象系统操作开机操作: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顺序输入计算机。

六.钢瓶检测1.钢瓶环缝探伤分“普查”和“摄像”两种方式。

2.“普查”:按大于抽查比例对钢瓶焊缝进行普查。

3.“摄像”:严格按gb5842-1996标准规定的抽查比例进行摄像检测,图象应记录保存。

4.“摄像”应在钢瓶静止状态下进行,每次摄像完毕,钢瓶自动旋转24度,然后再次静止摄像。

5.摄像后,图象资料保存在计算机硬盘内。

七.图象评定1.图象的评定由rt ii级人员进行评定。

2.图象评定在图象评定专用计算机上进行。

3.严格按gb17925-1999标准进行评定。

4.打印探伤报告,评定人员在报告上签名桷认,探伤报告应妥善保存。

5.评定后的图象资料应备份到磁带或光盘上。

八.管理1.*射线实时成象系统的日常工作由探伤责任人负责管理,如有较大音量问题应请示有关人员。

2.应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并对设备保养负责。

3.故障应及时请有关人员修理并报告有关人员。

4.不得使用或拷贝与工作无关的其他软件和软盘,以防“病毒感染”。

5.未经同意专用计算机不作它用。

辐射仪、射线检测仪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辐射仪、射线检测仪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辐射仪、射线检测仪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前言为了保障辐射仪、射线检测仪设备的安全性,在操作这些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使用。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辐射仪、射线检测仪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供操作人员参考使用。

2、设备安全维护及检测2.1 设备安全维护1.在使用设备前,必须仔细查看设备内部,确认设备无任何异常情况。

2.设备每天都需要进行外部和内部的清洁工作,当设备内部发现灰尘堆积或异物时,应该及时清理或上报以进行清理。

3.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受到振动、撞击或摩擦的影响,避免设备受损。

4.设备存放时,应该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免强烈光照的地方,禁止堆放杂物。

2.2 设备安全检测1.设备在使用之前,需要将设备每个部分进行安全检测,以确保设备无异常。

2.定期检查设备的重要功能模块,如探头、接线等是否正常,如果有异常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3.对使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必须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操作规程3.1操作前准备1.操作人员需要进行辐射安全教育及培训,并接受必要的操作指导。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

3.在操作后台设备之前,操作人员要确认所需操作的设备型号、型号规格、操作时间、操作范围和安全规程,只有在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操作。

4.需要将监护装置的检测指标进行设置,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护,以确保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5.操作人员应该将设备的安全资料、操作手册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便查阅。

3.2 操作过程1.在操作设备时,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不能进行其他无关操作或交谈,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

2.操作前,应该先检查并确认探头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是否适当,以及探头与被测物之间的角度是否正确。

3.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执行,并根据设备提示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更改操作参数。

4.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比如传感器掉失、数据丢失或数据不准确等),操作人员应该立即停用设备,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伽玛射线检测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伽玛射线检测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伽玛射线检测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伽玛射线检测仪是一种安全检验设备,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保证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介绍伽玛射线检测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希望对使用人员有所帮助。

一、安全操作规程在操作伽玛射线检测仪时,需要遵守以下规程:1.在使用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检查项包括电源接线、射线源和检测探头连接、设备面板和按键功能等。

2.务必使用特定的伽玛射线探测器和射线源,不得使用其它型号或品牌的探测器和射线源。

3.操作前必须穿戴规范的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带上防护面具。

4.严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拆卸和改装设备,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5.操作过程中,禁止与设备近距离接触,尤其禁止将眼睛和身体靠近射线源。

6.设备使用后,必须切断电源,关闭射线源,并将探测器存放在规定的位置,不能放置在易碎或易损的物品上。

以上规程是保证使用人员在使用伽玛射线检测仪时的安全操作要求,大家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守。

二、保养规程伽玛射线检测仪不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操作,平时的常规保养也很重要。

以下为伽玛射线检测仪的保养规程:1.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包括探测仪、射线源和面板等。

2.设备应存放在防潮防尘的环境中,并避免暴露在高温、潮湿等环境中,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3.在设备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源,并关闭射线源,确保设备处于完全无电状态。

以上规程是保证设备能长时间正常工作的保养要求,大家在日常保养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

三、应急处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或遇到其他应急情况,应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

1.当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探测器和射线源相互分离或无法连接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确保探测器和射线源正确连接。

3.如果发现设备损坏或出现其它紧急情况,应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医院放射科操作规程

医院放射科操作规程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 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
二、质量保证内容 (一)技术员每次在病人治疗摆位前、摆位中和摆位后校对病人治疗单,核实相关照射参数。
(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科主任、技士长负责制,采取定期检查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层层把关,防止 差错。
(四)维修技术人员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放射源台帐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 的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台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放射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和状态。建立一一对应的放射源明细台账。
2、射源装置台账应做到一源一卡,技术参数准确无误,不能私自涂改,划改参数,做到物帐相符。
十、从事X射线检测的人员不得把个人生活品带入曝光室,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进食或存放食物,不得在曝光 室做与放射工作无关的事。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一、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记 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二、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三、急救设备,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而应 积极抢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
(二)每年请卫生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人员对放射场所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监测报告,对机器进行性能的测定 。

X射线机操作规程

X射线机操作规程

X射线机操作规程X射线机操作规程为了保证X射线机的正常运转,避免操作过程中对人员和设备带来危害,制定X射线机操作规程,详细规定X射线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保障操作人员和使用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X射线机的操作流程:1. 小区域放射线检查a. 准备检查前的工作:关闭所有后门和窗户,确保工作区域无人员存在b. 检查人员穿戴专业防护设备:铅衣,头盔,手套等c. 打开X射线机的电源开关和充电器开关,启动X射线机设备d. 确认X射线机工作状态正常e. 将需要检查的物品放入X射线机的检查区域f. 点击X射线机设备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放射线检查g. 等待放射线扫描结束,确认检测结果h. 关闭X射线机设备i. 检查人员摘除防护设备,完成工作2. 大区域放射线检查a. 准备检查前的工作:关闭所有后门和窗户,确保工作区域无人员存在b. 检查人员穿戴专业防护设备:头盔,铅衣,手套等c. 在大型物品的检测区域设置传感器并校准d. 打开X射线机的电源开关和充电器开关,启动X射线机设备e. 确认X射线机工作状态正常f. 将需要检查的物品放入X射线机的检查区域g. 点击X射线机设备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放射线检查h. 在放射线扫描期间,使用传感器扫描大型物品,确认其安全性i. 等待放射线扫描结束,确认检测结果j. 关闭X射线机设备k. 检查人员摘除防护设备,完成工作二、X射线机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X射线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检查所需的个人保护装备3. 在操作前必须确认X射线机设备正常工作状态4. 在使用X射线机设备的同时应确保操作人员远离扫描区域5.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安全标准和相关法规,并按照规定流程操作6. 使用X射线机设备前必须及时进行充电,保证设备运转7. 在操作X射线机设备期间,防止设备过度使用,对其进行良好的维护和保养8. 在操作结束后,清理设备、工作区域并关闭所有X射线机设备三、X射线机操作考核为保障工作安全和X射线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操作人员需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考核。

X射线探伤检测规程

X射线探伤检测规程

X射线探伤检测规程一、依据及适用范围依据ISO17636:2003、ISO10675-1:2008标准和本公司设备的特殊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探伤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射线探伤中全过程的管理。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1.人员要求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工件表面状态要求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3.工件划线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

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的线段尽可能对准。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划线。

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向焊缝采用顺时针方向划线编号。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4.像质计和标记摆放4.1像质计的摆放丝型像质计应放在射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位于被检焊缝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钢丝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

当射源一侧无法放置像质计时,可将其放在胶片侧,像质计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做一次对比试验,使实际像质指数达到规定要求。

外径大于等于200 mm的管子或容器环缝,采用射线中心法做周向曝光时,整圈环焊缝应等间隔放置至少三个像质计。

4.2.标记的摆放各种铅字标记应齐全,包括有:(↑)中心标记、(↑)搭接标记(↑)、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钢板厚度、焊工代号和透照日期。

返修透照时,应加返修标记R1、R2。

各种标记的摆放位置应距离焊缝边缘至少5mm,其中搭接标记的位置:在双壁单影或射源在内F>R的透照方式时,应放在胶片侧,其余透照方式应放在射源侧。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一、前言
X射线是一种高能辐射,具有穿透力强,可以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

在使用X射线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规程旨在规范X射线设备的使
用和管理,保障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操作规程
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X射线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的
操作证书。

2. 在使用X射线设备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如铅胸衣、铅
手套等。

3. 在设备运行之前,必须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4. 在操作X射线设备时,必须保持设备的正常通风,避免辐
射外泄。

5.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禁止随意更改设备的参数。

6. 在实验或检测中,必须遵循X射线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
控制辐射的时间和强度。

7. 操作完毕后,必须将X射线设备关机,并进行必要的安全
措施和消毒。

8. 在X射线设备故障时,必须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
直到设备正常工作为止。

9. X射线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三、结果分析
严格按照《X射线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减少X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也可以确保X射线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论
《X射线操作规程》是X射线设备操作和管理的指南和规范,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X射线设备的安
全使用,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X射线操作规程引言: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然而,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故需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X射线操作规程,以供操作人员参考。

一、操作人员培训与资格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知识,如解剖学、放射生物学等,并通过相关培训获得X射线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

3. 操作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设备与器材的选用与维护1. 所选用的X射线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2. 所使用的防护设施(如铅衣、铅玻璃等)应具备辐射防护功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三、患者辐射防护措施1. 在进行X射线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其临床情况和可能的风险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X射线检查方案。

2. 对于妊娠期妇女和儿童患者,应特别关注其辐射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额外辐射防护措施。

3. 对于放射性标记物的使用,应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标记物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

四、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历和检查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在进行X射线检查之前,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3. 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位置和姿势,并帮助其保持稳定以避免动作模糊。

4. 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5. 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X射线照射时间和剂量,以避免过度辐射。

6. 在进行放射性介入治疗时,应采取额外的辐射防护措施,如在操作区域设置合适的辐射屏障等。

五、事故与应急处理措施1. 在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如切断射线源、疏散人员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1.0目的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就是指导射线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规则中包括射线检测设备和器材及射线的技术参数选定、现场检验步骤、射线安全防护、暗室cv处理以及最终的底片评定等内容。

2.0 射线检验范围射线检验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如焊接件、铸、锻件)、非金属材料及组合件等内部质量的检验。

本规程规定2-1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对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

3.0 人员资格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应持有ABS、中国船检、DNV或其他机构颁发的射线检验二级资格有效证书。

4.0 管理职责4.1 设备管理责任为了正确使用和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顺利完成射线检验工作,设备应有专人管理负责,设备的进出有登记,领取设备,必须有管理人员签字,同时还要有安全员签字。

设备在运输及现场运作过程中,应有工作主管负责。

设备发生事故,应填写在运转记录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4.2 射线现场作业管理者职责现场从事射线作业的人员,由主管负责统一指挥,其对安全、工作质量负责。

4.3 暗室的管理职责暗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自动洗片机操作规程操作,随时注意自动洗片机的运转情况,严格调试控制显、定影温度和烘干温度,检查显、定影的补充情况,以及辊子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机检查处理。

手工冲片装置等应精心使用和保管显、定影的化学药品,按规定必须要有质量合格证明,应按规定的比例和顺序配制显、定影液。

胶片不应大量存放暗室,应随用随领,以防变质。

暗室红灯应调整适当的亮速,以防底片产生附加灰雾度。

4.4 评片职责具有I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验人员才能评片,评片人应在了解射线照相操作人员所提供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参考图纸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底片评定,然后签发射线报告,评片人员应对评定的底片和报告负有责任。

评片报告、档案资料应按年、月,按一定的编排顺序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一般底片和档案资料报告等技术文件存期为5年,压力容器方面的底片和技术文件资料为7年。

5.0 工艺规程5.1 射线检验设备和器材5.1.1 X射线机可选用X射线机表1所示表1注:按用途划分:①定向X射线机:其机头产生的X射线发射方向为40°左右的圆锥筒,一般用于定向单张摄片。

②周向X射线机:这种X射线机产生的X射线束是360°方向辐射,主要用于大口径管子和容器环形焊缝摄片。

5.1.2γ射线机根据我们单位生产情况,选用的是Ir192γ射线,如表2所示(包括常用的特性参数)。

表25.1.3阶梯标准黑度片及黑度计黑度计用于检测底片评定区的黑度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一种仪器。

黑度计必须经过鉴定,日常工作中也应用标准黑度片来进行校正。

阶梯标准黑度片应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5.1.4剂量仪用于测量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保证人身安全。

5.1.5胶片一般采用的胶片有以下几种。

表3所示表35.1.6增感屏增感屏分为三种:金属增感屏、荧光增感屏及荧光金属增感屏。

应根据采用的胶片类型、工件厚度、材料、射线源的能量及像质要求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增感屏。

一般标准中规定不允许使用荧光增感屏。

所以我们推荐使用铅箔增感屏,铅箔屏的厚度应随射线能量的升高而增加。

如表4所示表45.1.7金属丝型像质计像质计是用来检查和评价射线底片影像质量的工具。

又称为图像质量指示器、像质指示器、透度计。

金属丝型像质计按金属丝型直径变化规律,分成等差系列的像质计和等比系列像质计.国内常用等比系列的像质计,目前国内采用按16种不同金属丝直径分成三组编号:a.GB规定的系列像质计,如表5所示金属丝像质计的线号与线径mm 表5b.AWS D1.1和ASME标准中规定的金属丝像质计如表6所示:线型像质计尺寸表65.1.8标记物品检验中必备的标记:铅字、油性笔、标尺等。

5.2射线检验参数5.2.1主要参数射线检验的主要参数有焦距、射线能量和曝光量、照相灵敏度、底片黑度。

I.焦距从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对影像的不清晰度有很大的影响。

当射线源焦点的尺寸及工件厚度一定时,焦距越大,则几何不清晰度越小,影像的清晰度越好。

根据工件射线检验要求的质量等级,对几何不清晰度有具体规定。

如ASME标准中规定如表7所示意Ug的最大值表7而国内标准对几何不清晰度也有相应的要求,如GB3323标准中规定甲级Ug小于等于0.2mm,乙级Ug小于等于0.4mm(T≤50mm),因此在实际检验时,应按规定求出最小焦距。

其关系式如下:F=b(1+d/Ug) 如图1硬,在试件中的衰减系数越小时,穿透厚度就越大,X射线的管电压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因此用X射线对试件照相,射线能量有多种选择。

而对γ射线来说,穿透力取决于放射源种类,而对于γ射发出的能量不可改变,而且高能量射线,透照薄工件时会出现灵敏度下降的情况,X射线也存在过高能量对照相灵敏度有不利影响,所以除了穿透力还要考虑灵敏度。

在满足透照条件下尽量选择较低的能量,长一些时间以获取更佳的对比度和灵敏度。

而γ射线的能量对某一种γ源(Ir192)来说是一个固定能量,要想达到相对好一些的对比度和灵敏度,可以用别的选择方法进行补偿,如可通过选择较细颗粒度的胶片来加以改善等措施。

表8列出了X、γ射线透照厚度最佳数据表8III.曝光量射线在时间t内的照射量为曝光量。

为了使射线底片达到标准规定的黑度范围,必须选择合适的曝光量。

X射线检验中,曝光量E的计算如下:E=i•t i--X射线管电流(毫安)t--曝光时间(分)γ射线检验中,曝光量可定义为:Z=A•t A--射线源放射性活度(居里)由于放射性活度是随着放射源的衰变不断的减小,无法进行人工控制,只能通过改变曝光时间t来满足曝光量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X光照像是根据工件的材质与厚度来选取射线的能量、曝光量以及焦距等工艺参数,一般是通过查曝光曲线来确定的。

曝光曲线是表示工件(材质、厚度)与工艺规范(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距、暗室处理条件等)之间相关的关系曲线,但通常只选择工件厚度、管电压和曝光量作为可变参数,其他条件必须相对固定。

曝光曲线必须通过试验制作,且每台X射线机的曝光曲线各不相同,不能通用。

IV.曝光曲线的制作曝光曲线是在机型、胶片、增感屏、暗室处理、焦距等条件一定的前提下进行制作,如:固定KV值,改变毫安分固定毫安分,改变KV 值,透照由不同厚度组成的钢质阶梯试块,按照给定冲洗条件冲洗底片。

根据底片黑度画毫安分、KV和厚度三者之间关系曲线。

所使用的阶梯试块尺寸不能太小,其最小尺寸也应为阶梯厚度的5倍。

在实验中,阶梯试块的尺寸还应大于胶片尺寸,否则要四周适当遮盖好,以防散射线影响梯度片,在梯度片上测其黑度时应在一条线上,一样对称下测量。

阶梯试块如图2所示图2 阶梯试块a.制作D-T曲线(黑度--板厚曲线)采用较小曝光量,用不同管电压拍摄阶梯试块,获得第一组底片;再在用较大曝光量及不同管电压拍摄阶梯试块,获得第二组底片,用黑度计测定获得透照厚度与对应黑度的两组数据,填写在表9中。

曝光曲线制作数据表表9注:表9中按自动洗片机的条件进行的,如果是手洗的情况,表中还相应的添上显、定影温度和时间等。

例如:一、设备:250EGS2 X射线机二、选择两组曝光条件1.较小曝光量 E=2mA•min(5mAX0.4min)①150KV②170KV③190KV④210KV⑤230KV2.较大曝光量E=50mA•min(5mA X 10min)①150KV②170KV③190KV④210KV⑤230KV三、胶片 FJ100#四、焦距选择F=600mm五、灵敏度确定按阶梯试块厚度确定六、测定各组某厚度相对应的黑度值按以上条件试验出的数据填在表9中,并根据表9中的数据制作D-T曲线,如图3所示:(只列出了150KV、170KV曝光曲线,其他KV值步骤一样)b.制作E-T曲线(曝光量--板厚关系曲线)选定--基准黑度如D=2.0从图3的两张D-T曲线图中分别查出某一管电压下对应于该2.0黑度下的透照厚度值.在Z-T图上标出两点,并以直线连接即得该管电压的曝光曲线,以此类推,如图4所示:,可按照焦距平方反比的定律将曝光曲线上查得的曝光量进行折算,折算公式如下:E1 E2=F12 F22E1--曝光曲线上查得的曝光量F1--制作曝光曲线时的焦距E2--选用F2焦距时的曝光量F2--实际检验中的焦距Ⅴ.照相灵敏度评价射线照相最重要的指标是射线照相灵敏度.它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细透度丝直径).灵敏度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而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的表示法:dK= X 100%tK--相对灵敏度d--底片上所发现的最细金属丝直径mmt--工件被检部位的透照厚度mmⅥ.底片黑度D黑度D是照射光强与穿透底片的透照光强之比的常用对数值,即:L0D = LgLL0--照射光强L--透照光强黑度是射线照射影像质量的基础,即使底片显示的像质剂灵敏度很高,但黑度不够或过高也有难于检出的缺陷,所以黑度对底片影响很大,一般标准对黑度都有规定。

一般情况下黑度的接受范围如表10所示:表105.3射线的透照技术5.3.1单壁单影法一般应使射线束中心轴垂直于焊缝表面,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壁透照技术如图5所示:射线方向图5 对接焊缝透照示意图5.3.1.1平板对接焊缝5.3.1.2环形对接焊缝其透照方式可分为外透法、内透发(圆周曝光)如图6所示意:5.3.2双壁单影法管形对接焊缝在不能进行单壁透照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法。

外径D≤89mm的管,一般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

这种影像在底片上椭圆开口宽度通常取3-15mm,最好10mm,开口的大小由偏心距L0大小决定,偏心距太大,窄小的根部缺陷有可能漏检,另外影像畸变过大,缺陷影像变大。

偏心距太小又会使源侧焊缝与片侧焊缝重合,而不易分开。

所以偏心距要适当。

另外若T/D≤0.12,可相隔90º作两次透照,若T/D>0.12,宜相隔60º作三次透照。

但一定满足底片黑度,否则透照次数要更多。

T—管壁厚度mmD—管外径mm5.3.4双胶片技术对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可以采用在一个暗袋里放两张胶片,同时透照的双胶片技术。

暗袋里放置的两张胶片一般应选用感光度不同的两种胶片,其中感光较大的胶片使用于透照厚度较大部位的观察评定,而感光度较小的胶片适用于透照厚度较小部位观察评定,另外一种观片方法是对黑度较小部位,将双片重达观察评定,对黑度较大部位,用单片观察评定。

5.4像质计(透度计)的摆放每张射线照片应清晰显示出线型像质计的图象,(除圆周曝光外)象质计的最少数量及位置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