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后印象派绘画

合集下载

概念的含混与争论的错位——1920年代“二徐之争”的一种再考察

概念的含混与争论的错位——1920年代“二徐之争”的一种再考察
沿着李毅士的路径,我们不禁要追问,“讲不拢 来”的二徐 为 何 还 会 产 生 争 论,并 且 不 止 一 回 的 交 锋?其实这中间包含了对潜在性前提的反思:首先, 二徐是在何种立场上的争论?其次,这场争论的目 的究竟何在?而对前提的反思与探寻成为本文的理 论起点。
收稿日期:2018-04-14 作者简介:许永宁(1987- ),男,陕西旬邑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
·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回顾此次论争的文章,徐志摩从《美展弁言》开 始就畅谈艺 术 与 时 代 之 关 系,“由 此 我 们 可 以 得 到 关于时代的艺术努力的全部的一个相当准确的(至 少可供批评的)印象。如其我们记得这几十年来是 我们民族进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关节,在这时期内 人生种种的活动都受到由内与由外的:变化,我们正 可以从这次美展看出时代性在美术里反映或表现的 意趣”[2];在《我 也 “惑 ”》的 论 争 文 章 中 也 谈 到 “我 们虽则不敢说他的艺术论完全改变了近代艺术的面 目,但谁敢疑问他的博大的破坏的同时也建设的力 量?”[3]徐悲鸿的《惑》和《“惑”之不解》等文章重点 则是就“美 术 ”而 谈 美 术 问 题。 那 么 问 题 恰 恰 就 在 于一个是“美术”的问题讨论,一个是“艺术”的观念 的看法,由此导致了错位的论争,而论争的错位性不 仅来自于二徐自身的专业出身的问题,同时还有对 于“艺术”与“美术”概念认知与运用的含混问题,而 这正是看似“讲不拢来”又论争激烈的根本所在。
第 37卷 第 6期 2018年 6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MianyangTeachers'College
DOI:10.16276/j.cnki.cn51-1670/g.2018.06.004

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必背画家作品

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必背画家作品

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必背画家作品
张大千:《春归图》
《春归图》是中国现代艺术家张大千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描绘了一幅春天归来的乡村景象。

画面中,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鸟语花香弥漫在空气中。

张大千通过精妙的墨色运用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梵高:《星夜》
《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浓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表现了梵高内心的情感世界。

画面中的星星闪烁,月亮明亮,形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景。

梵高独特的绘画风格赋予了作品以强烈的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

莫奈:《睡莲》
《睡莲》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柔和的色彩和流动的笔触描绘了一片水面上漂浮的睡莲花。

莫奈通过细
腻的观察和捕捉光线的变化,表现了水面上的光影效果和花朵的柔
美与细腻。

毕加索:《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是毕
加索对于西班牙内战的抗议和呼吁。

画面中,描绘了一幅被战争毁
坏的城市景象,死亡与痛苦的气息弥漫其中。

毕加索通过碎片化的
构图和扭曲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悲愤和痛心。

总结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必背画家作品的简要介绍。

这些
作品代表了不同艺术家在不同艺术流派下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观念。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拓宽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印象派油画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印象派油画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印象派油画代表人物以及作品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印象派的基本特点印象画派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19世纪人们已懂得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色彩,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

物体全部吸收日光便呈黑色,全部反射日光则为白色,反射蓝色光波而吸收其他光波呈现蓝色等等.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和周围环境其他物体色彩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纯的固有颜色存在。

那种认为树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观念,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在科学发展的19世纪,它显然已过时了。

人们认识到哪怕是同一个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而且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受光的角度,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等条件均会影响其色彩的变化。

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微妙的。

这样,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了。

随着对固有色观念的抛弃,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深化。

人们发现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成黑色,这样,人们称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把这样的两种颜料称为补色,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在色彩写生中,这种补色关系有助于人们去分析和识别色彩。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内容通常分为:少儿素描培训班、少儿国画培训班、少儿油画培训班、少儿水粉培训班、少儿漫画培训班、少儿创意美术培训班.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介绍:按照教学总计划指定的课程内容包括:线描创作,水粉创作,油画基础,欣赏,及课外活动包含考级,户外写生,展览观摩等内容;通过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从而达到通过灵活生动有趣的绘画教学引导形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加深孩子对美术的热爱,扎实美术专业的功底,提升审美价值观,让孩子更加自信,在众孩子中脱颖而出。

诗与画的联姻——徐志摩与西方后印象派绘画

诗与画的联姻——徐志摩与西方后印象派绘画
并 由此 形 成 了独 特 的 创 作 风 格 。
关 键 词 :徐 志 摩 ;诗 文 ;后 印 象派 绘 画
中 图 分 类 号 :I 1 . 26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6 8 ( 0 2 0 ~0 1 一 l . 08 7121)2 00 2
Th a r a e of Po t y a i t n — Xu Zhi o a e t r P0 t i pr s i ni tPa nt n e M r i g e r nd Pa n i g m nd W s e n s ~ m e so s i i g
田 丰
( 北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河北 石 家庄 0 0 2 ) 河 5 0 4
摘 要 :徐 志摩 留 学 剑桥 时 在 画 家 罗杰 ・弗 莱的 影 响 下 开 始接 触 西 方后 印 象 派 绘 画 ,从 此 与 之 结 下 了 不 解 之 缘 ,产 生 了 “ 纯 的 信 仰 ” 单 。他 以极 大 的 热情 投 入 到 了对 后 印 象 派绘 画 的 引 入 和 传播 工 作 之 中 , 广 开 渠
视 了徐 志摩鲜 为人知 的另 一面— — 与西 方现 代绘 画艺术 结下 的不 解之 缘 。林 徽 因曾 回忆 说 , “ 外 他 此
的兴趣 对 于戏剧 绘 画都极 深浓 ,戏剧不 用说 ,与诗 文是那 么接 近 ,他领 略绘 画 的天才 也颇 可 观 ,后期 印象 派 的几 个 画家 ,他都 有极精 密的爱 恶 ,… … 自然 他也 常承认 文人 喜 画常是 间接地受 了别 人论 文 的 影 响 ,他 的 ,就 受 了法 兰 ( o e r )和 斐德 ( l rP tr 的不 少”1 R gr y F Wat ae) e _。 ] 12 9 0年 9月 2 4日,徐 志摩 和刘 叔 和 同船 离 美 赴 英 ,踏 上 了求 知 的新 旅 。徐 志 摩 原 是 慕 罗 素 之

初一上册美术必背画作12幅

初一上册美术必背画作12幅

初一上册美术必背画作12幅---导言美术是一门通过绘画和造型来表现艺术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学生需要研究一些重要的画作,这些画作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点。

本文档将介绍初一上册美术必背的12幅画作,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1. 《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 创作时间:1503年至1506年-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风格:文艺复兴风格- 特点:表情神秘、色调温暖、透视效果明显《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画中的女性形象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特点,透露出神秘而微笑的表情。

这幅画以其细腻的绘画技巧和充满情感的形象被广泛赞誉和模仿。

---2. 《星空》- 文森特·梵高- 创作时间:1889年- 作者:文森特·梵高- 风格:后印象派风格- 特点:明暗对比强烈、星空梦幻、笔触粗犷《星空》是梵高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

画中的星空呈现出浓烈的笔触和明亮的色调,给人以梦幻和想象的感觉。

这幅画作展示了梵高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3.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创作时间:1501年至1504年- 作者:米开朗基罗- 风格:文艺复兴风格- 特点:雕塑形象、线条流畅、肌肉线条突出《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之一。

这座巨大的雕塑形象展示了巴黎战士大卫的英勇和力量,雕塑尺寸高达4.34米。

《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体比例和肌肉结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继续编写更多幅画作,直至总数达到12幅)---结语初一上册美术必背画作的介绍仅仅是一个开始,通过研究和欣赏这些画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奥秘和美感。

每一幅画作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格,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欣赏。

希望这份文档对于初学者的美术研究和启发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的大师

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的大师

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的大师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是印象派后期的主将,也是现代艺术的先驱。

他有许多著名的头衔:“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者“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非常重视色彩的真实性,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也正是因为他的“客观性”观察自然色彩区别于“理智主观”观察色彩,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之间的重要画家。

通过参加第一届印象派的画展,致使后人把他的绘画风格归为后印象派。

起先,塞尚和其他的绘画者一样,都是先从物体的造型,结构,体积,光影以及对色彩本身客观的描述来进行写生创作的。

严谨的造型起稿和客观真实描述客观事物成为他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一幅代表作品是《自缢者的住宅》。

这张画是塞尚早期还处于在印象主义时期摸索的一幅作品,短小的笔触,明快的色彩,纯粹的自然景象,这些都是明显的印象主义特征。

但是与印象派不同的是,他降低了对光的感受,加强了构图和结构,使对象呈现出了一些特别的味道,换句话说,塞尚充分的揭示了空间和体积的关系,他把从毕沙罗那里学到的东西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这一物质世界的一种坚实性和综合性。

他的一生作品很多,主要集中在肖像画,风景和静物画。

《自缢者的住宅》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沉重压抑,但是充满了色彩的美与结构力量的宏伟大气。

虽然塞尚曾受到当时处于绘画主派--印象派的影响,对于光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有不同的效果,但是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从此塞尚开始了立体主义的生涯。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结构。

通过绘画,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发掘某种简单的形式,同时将眼见的散乱视像构成秩序化的图像。

为了以上一系列的想法,他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首先,他强调物象的坚实和清晰,假如画中的物象模糊不清,也便无法寻求画画的构成性。

印象流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印象流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风景
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 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 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 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 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 城市埃克斯—普罗旺斯。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 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而塞尚始 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 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 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 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 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 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现法 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 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 “现代绘画之父”。
莫奈 《睡莲》——
《干草垛》莫奈 ——《日出印象》莫奈
..
..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 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 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 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 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 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 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在印象派 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 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 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罗是始 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 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 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 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 是印象派的先驱,因此人们尊称他为 印象派的摩西

人文艺术: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

人文艺术: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

人文艺术: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引言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股重要的艺术运动,它在绘画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印象派着重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瞬间感觉和光线变化,展示主观印象而非客观真实。

本文将介绍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以及一些代表性作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艺术时期。

1. 风格特点•轻快自由的笔触:印象派注重捕捉瞬间,强调速写式的表现形式。

画家运用宽松、自由而轻快的笔触来描绘日常生活中瞬息万变的景物和情感,使画面更加富有活力。

•光线和色彩:印象派对光线和色彩非常敏感,并尝试以色彩明暗变化来再现不同光线条件下物体的想法。

他们运用明亮而纯净的颜料,在画布上直接涂抹出明亮的色块,以强调光线和氛围的变化。

•剪辑式构图:印象派画家通常将画面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区块或碎片,并在画布上随意摆放,形成剪辑式的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凸显了绘画表面上对被描绘对象的快速直接观察。

2. 代表作品2.1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印日出》:这是印象派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奈通过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沙滩、海浪和太阳,捕捉到了晨曦初现时刻瞬间变化的光线和色彩。

•《睡莲》系列:莫奈为了捕捉水面上睡莲花朵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而成立了一个庭院,并将其用作主题长达20多年,他通过多次创作呈现出了睡莲在不同时间和季节下绽放美丽的景象。

2.2 奧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舞会之后》:这幅画作展现了一场舞会结束后的场景,画面中充满了欢乐、活力和动感。

雷诺阿通过对人物面部轮廓和身体细节的模糊处理,以及鲜明的色彩呈现出了他对此时此刻的印象。

2.3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排球比赛》:这是德加绘画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他通过捕捉女子排球比赛中选手们运动姿势的瞬间,展现了运动员们身体力量和速度所带来的美感。

结论印象派绘画以其轻快自由的笔触、光线和色彩的特点以及剪辑式构图等突出特点而在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 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 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 这是他的‘单纯信仰’”[4]19 - 20 。徐志摩一生都在 追求着“单纯的信仰”,而他对后印象派绘画执著 的“单纯的信仰”无疑是“美”的追求最好的诠释。
1920 年 9 月 24 日,徐志摩和刘叔和同船离 美赴英,踏上了求知的新旅程。在英伦交往的众 多名人中,狄更生和弗莱对徐志摩的影响最为突 出。徐志摩在给弗莱的信中说: “英伦的日子永 不会使我有遗憾之情。将来有一天我会回念这一 段时光,并会忆想到自己有幸结交了像狄更生先 生和你这样伟大的人物,也接受了启迪性的影响; 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动情下泪”[5]421 。徐 志摩从弗莱 身 上 受 到 的“启 迪 性 影 响 ”主 要 是 在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特别是后印象派绘画方面。梁 锡华曾撰 文 指 出,“徐 志 摩 回 国 后 宣 扬 西 欧 当 时 的新派画家塞尚 ( Cézanne) 、马蒂斯 ( Matisse) 及 毕加索( Picasso) 等人,这完全是从傅来义接受过 来的衣钵”[4]114 。弗莱是 20 世纪 20 年代颇有名 气的新派画家,他举办过一系列欧洲大陆和英国 的现代绘画展览,其中引发无数争议和谩骂的是 他 1910 年在伦敦的格拉夫顿画廊举办的莫奈与 后印象主义艺术展。“‘后印象主义’这个术语就 出自弗赖的创造,用来指高更、凡·高、马蒂斯等
摘 要: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但他的散文创作却往往被忽视,其诗歌和散文创作受后印象 派绘画的影响更是鲜为人知。徐志摩留学剑桥时在画家罗杰·弗莱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后印象派绘画,并把它引入到了 中国,长期的熏染,使得后印象派绘画已经深深地溶入到了他的诗文创作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 徐志摩; 后印象派绘画; 影响; 接收 中图分类号: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7. 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4730( 2011) 10 - 0077 - 05
徐志摩以“诗哲”名世,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革 新和发展 作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献,其“浓 得 化 不 开”的诗歌经受了历史的淘洗至今依然浓烈。我 们早已习惯于把徐志摩和诗人连结在一起,却往 往忽视了徐志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与后印 象派绘画结下的不解 之 缘。林 徽 因 曾 回 忆 说, “此外他 的 兴 趣 对 于 戏 剧 绘 画 都 极 深 浓,戏 剧 不 用说,与诗文是那么接近,他领略绘画的天才也颇 可观,后期印象派的几个画家,他都有极精密的爱 恶,……自然他也常承认文人喜画常是间接地受 了别 人 论 文 的 影 响,他 的,就 受 了 法 兰 ( Roger Fry) 和斐德( Walter Pater) 的不少”[1]84 。沈从文 在《〈轮盘〉的序》中也指出,徐志摩“在散文与诗 方面,所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没有相似的另 一人”[2],而“华丽局面”的形成正是源于徐志摩 耳濡目染西方现代绘画尤其是后印象派绘画使 然。
一、“单纯的信仰”———徐志摩对后印象派绘 画的膜拜和接收
徐志摩在《海上种花记》中说过: “像我们在 海砂 里 种 花 的 孩 子 一 样,他 们 的 思 想 是 单 纯 的———宗教家为善的原则牺牲,科学家为真的原 则牺牲,艺术家为美的原则牺牲———这一切牺牲 的结果便是我们现有的有限的文化。”[3]262 胡适在 《追悼志摩》中对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解,他说徐志
1929 年 4 月 10 日,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在上海开 幕,《美 展 》也 于 同 日 正 式 创 刊。 “徐 志 摩是 展 览 的 筹 办 人 之 一,又 是 会 展 期 间 出 版 的 《美展》三日刊编辑之一”[6]115。《美展》每三日一 期,共出了十一期( 其中含增刊一期) ,内容主要 是对此次展览所作的评论,由徐志摩、陈小蝶、杨 清磐和李祖韩四人担任主编。徐志摩利用编辑之 便,积极向身居国外的刘海粟等人约稿,他在给刘 海粟的信 中 说,“国 内 风 光,依 然 寂 寞,非 海 外 生 力军来殊难振作也”[5]25。《美展》三日刊上第 5、 6 期发表了徐悲鸿的《惑》,在该文中他对塞尚等 后印象派画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徐志摩写了 《我也“惑 ”》一 文 予 以 回 应,为 后 印 象 派 绘 画 张 目,由此引发了美展上有名的“二徐”之争。美展 期间“二徐”的论争,引发了国人对后印象派的关 注,在徐志摩引入和传播后印象派绘画的一系列 举动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徐志摩的文章 中显示出了他对后印象派绘画的感悟之深、了解 之透,提起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等的作品、轶事如数 家珍,该篇文章不啻是他对后印象派绘画理解的 一次全面展现。他在反驳徐悲鸿的过程中,也勾 勒出了后印象派绘画的价值和特征,认为后印象 派绘画有“真纯的艺术的感觉”,是“纯艺术的作 品”,是“一 些 新 鲜 的 精 神 的 流 露,一 些 高 贵 的 生 命的晶华”[7]323 - 324 。
*收稿日期: 2011 - 05 - 30 作者简介: 田丰,男,河南省新乡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78·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
现代画家。”[6]114 1922 年 9 月,徐志摩自马赛启程回国,在写
于 1922 年 8 月 7 日的道别信中,徐志摩希望弗莱 能到中国访问。1922 年 12 月 15 日,徐志摩归国 两周后即给弗莱写信,稍事寒暄后徐志摩便迫不 及 待 地 直 奔 主 题,再 次 提 及 邀 请 弗 莱 访 华 之 事。 尤为重要的是,徐志摩专门提及在弗莱来时要开 一个联合 画 展,并 嘱 托 弗 莱 带 些 西 画 的“复 制 品 来作说明之 用”,“我 们 也 请 你 多 带 书 籍 来,因 为 惭愧得很,美学作为一门严肃的系统性学问,我们 是一无所知”[5]。他在写于 1923 年 6 月 3 日的另 一封信中又继续恳请弗莱来中国讲美术,并谆瞩 弗莱一经决定最好能立刻来电作复,心情极为迫 切。从徐志摩信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明显感受到 他对引入西方绘画的热诚,而这种热诚并未因弗 莱的未能到来而稍有减退。《新月》月刊创刊后, 徐志摩还特地把弗莱送给他的两张素描刊登在了 1929 年《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一号上。
*?
2011 年 10 月 第 30 卷第 10 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 2011 Vol. 30 No. 10
徐志摩与后印象派绘画
田丰
(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