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
显微镜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 业 技 术 篇
Mo d e m H o s p i t a l A u g 2 0 1 3 Vo l 1 3 N o 8
9 9
显微镜下三 又神经微血 管减 压术 的手术配合
胡 琳 周晓君 刘优凤 黄 琳 冯 丽珍
4 小 结
随着 显微 外科 技术 的 提高 和 白内 障超 声乳 化 手 术 的 开展 , 糖尿病 已不是眼科手术的禁忌证, 但糖尿病患者术 后 伤 口愈合能 力差 , 易发 生 出血 、 感染 和视 网膜 病 变 恶化 等并 发症 。因此 , 除 了医 生要 掌 握 完善 的治 疗手 段 外 , 护 理人 员也 要细 心 了解 患者 病情 , 做 到周 到细致 的护 理 。精
【 摘 要】 目的 总结显微镜 下三叉神 经微 血管减压术手 术配合的 经验 。方法 回顾性 总结 1 2 6 例 三
叉神 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准备及手术 中巡 回护 士与 器械 护士 的配合要 点。结果 1 2 6例 三叉神 经微血 管减 压 术手 术过程均顺利 , 术 中无严重并发症 的发 生, 术后均获得 较满 意的治疗效果 。结 论 娴 熟的配合和 术 中 密切观察是确保 三叉神 经微 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等; 手术 时 间在 1 3 0 ~ 2 2 0 m i n 。
1 . 2 手 术方 法
我院自2 0 1 1 年8 月~ 2 0 1 2年 1 2月 以来 , 共完成 此类 手术 1 2 6 例, 均 取得较 满 意的治疗 效果 。其 中男 3 9例 , 女 8 7 例; 年龄 1 8 ~ 6 6岁 , 平均 5 1 . O 岁; 其病 程在 3 ~ l 5年不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分析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 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状态欠佳。查体见双 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未诉右侧面部疼痛。 肢体感觉、活动无异常。复查头部CT术见术后颅内无异常出血。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术后病情平稳,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 给予止血、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遵嘱执行,继 观病情变化。 术后第二天,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稍差,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头部辅料 干燥固定,无渗出。引流管引流量约150ml,给予拨出引流管,见手术切口 愈合良好,常规消毒包扎。肢体活动无异常。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继续给以止血、营养 支持、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继观病情变化。
【术式解读】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的是微血管减 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移开压迫神经 的血管,在神经与血管之间置入减压材料,达到术后面部疼痛 消失。微血管减压术不切断神经,保留三叉神经的完整性和生 理功能,术后面部感觉保留。正是由于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 经痛并发症少,且有利于保护神经功能,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 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
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 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副作用过大,可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 治疗。以下是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实施显微血管 减压术的住院病程,供参考。
三叉神经痛患者入院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林某,56岁,女性,西安市人,主因“右侧面部疼痛3月 余”入院。 主要临床表现:右侧面部疼痛,呈针扎样,持续性,给予卡马 西平1片/次,1次/日,疼痛较前缓解,后逐渐加大药量至2片/ 次,4次/日,效果差。 初步诊断:1、右侧三叉神经痛;2、高血压病Ⅲ级。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外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安排在较大手术间施术。 术前准备充分 、 各仪器性能 良好 、 特殊物品准备 细 致到位 、 体位摆放安全准确及器械护士熟练有序的 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 的保证 。
参考文献 :
显微镜下操作 , 器械护士要耳听术者声音 , 眼观显 示器 , 医护 随时交 流而进 行准 确无误 的 主动传递 。 2. . 1开骨窗 4 传递气钻 、 乳突牵开器 、 小咬骨钳 。
钻 颅 时备 骨 蜡 用 于乳 突部 位 滋养 血 管 破 裂 出血 和 封闭乳 突小 房 。 硬脑 膜切 开后 递显微 器械 。 24 岩静脉处理 .2 .
张桂 英 , 坤 , 刘 刑建
( 保定市第一医院 , 河北 保定 0 10 ) 7 00
关键词 : 微血管减 压术 ; 显 三叉神经痛 ; 面肌痉挛 ; 手术配合
中 图分 类 号 : 6 62 R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4 0 ( 00)O — 0 3 0 17 — 9 X 2 1 一 10 7 — 2
显 微 血 管 减压 术 通 过 显 微 手术 解 除颅 内微 血
素、 蜡 、 骨 明胶 海 绵 、 血 纱 布 、 脑 胶 、e o 止 耳 T f n棉 、 l 温盐 水等 。
管对颅神经 的压迫 , 从而解除患者痛苦 , 即在全麻 气管插 管下侧 卧位 , 于耳后发 迹 内 0 m作一切 .c 5 口, 常规进入颅腔后使用显微镜 和显微器械操作 , 在 责 任 血 管 和 神 经 根 部 之 间插 人 绝 缘 材 料 Tf n eo l
术 前 后 常 规不 需 置 尿 管 , 性 无 需 剃光 头 发 , 女 只需
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术的手术配合

合理 利用 术 中 超声 技 术 可 提 高外 科 手 术 的精 确
性 和治疗 效果 L 。因此 且要 有 充 分 的思 想 准 备 , 刻 对 术 中 而 时
发 生 的意外 做 好评 估 。巡 回护 士 术 中应 密 切 观 察病
维普资讯
・
2 ・ 4
J ur a fNu sn ce c Fe .2 0 Vo. 2 No 4( r ey Edto ) o n lo rig S in e b 07 12 . Su g r iin
别置 于硬 脑 膜 和脑组 织表 面进 行 扫 描 , 持续 滴 注 无 并
理 ; 械护 士需 熟悉解 剖 知识 , 熟 练 的配合 技 巧 , 器 有 迅
的限制 , 操作 方便 , 图像 清 晰且 费用 较 低 , 次 检查 仅 每 需 2 n 整个 手 术过 程 中扫描 所 占时 间仅 1 ~2 ~3mi , O O
速 准确 传递 手 术 器械 , 格 执 行 无菌 操 作 , 严 防止 颅 内 感 染发 生 , 以保 障手 术 的顺利 进行 。
肌 ・ZONG a Qi n・LfXio i g a qn
摘 要 : 1 4 三 叉神 经 痛 患者 行 微 血 管 减 压 辅 助 神 经梳 理 术 。 结 果 1 4例 患 者 手 术 顺 利 , 术 时 间 (0 0 5 2 对 4例 4 手 4. ± . ) mi , 中 出 血 量 ( 5O 8 5 n术 6 . ± . )ml 术 后 临床 症 状 缓 解 1 1 , 分 缓 解 3 ; 中 2例 出 现 切 口脑 脊 液 漏 , 对 症 处 。 4例 部 例 其 经
参 考文献 :
m n 尤其对体 积 小 、 置较 深 和 脑表 面 无 明 确变 化 的 i, 位 脑胶质 瘤可 以指导 术 者 准确 人 路 , 尽量 缩 小 组织 切 开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全程

三叉神经痛咨询网–国内最大的三叉神经痛咨询门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全程脑神经进入或发出脑干处是中枢与无髓鞘外周神经的过渡区,最易受到损害。
当搏动性动脉横跨此处能引起髓鞘退行性变或增生,使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短路”,出现神经疼痛、肌肉抽搐等临床症状。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指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脑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脑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血管对颅神经根部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以及顽固性眩晕、耳鸣、神经原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等疾病。
我过于上世纪引进此技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副作用很大。
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在明显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但仍然有一定手术风险,特别是患者中中老年人占有较大比例,常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病变,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包括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排除继发病变,评价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积极治疗伴发疾病。
术前检查: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化验;血液生化、离子;血液病毒学检查;凝血情况检查;心电图;胸部X 光片;腹部B 超; 以及头颅CT 或MRI 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前准备:术前一天,患侧耳后枕部局部剃发(上界至耳廓上缘水平,沿发迹向后5cm),洗澡,3.0 克蕃泻叶泡水后饮用,便于术前排净大便。
术日清晨禁饮食。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前要经正规治疗,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过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毫无痛苦。
尿管在麻醉后留置。
手术切口在患侧耳后发际内,切口长5cm 左右,颅骨钻一直径2cm 小孔,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病变脑神经,将压迫神经的异常血管攀游离后推移离开神经,同时放置特制棉片固定血管,以防血管攀复位。
手术操作时间约1 小时。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治疗:手术结束后患者即可清醒,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和体会

出三 叉神 经 , 在微血 管与三又神经 间垫 入 Tfo 涤纶绵 , e ln 严密缝合硬脑膜及皮肤 。 13 结果 . 2 O例患者 术后疼痛 完全缓解 1例 , 仍有轻 9 1 例 微疼痛 。 例 出现术侧 面瘫 , l 随访 5 个月后缓解 ; 例 术侧听 1 力下降 , 出院 后逐渐缓解 ; 例术后脑脊液漏 并发气颅 , 1 后 行钻 颅排 气缓解 ; 其余 1例 无明显并 发症 及副作用 。 7 2 手术配合
可能; 术前均经长期卡马西平治疗, 但疼痛无法控制或因剂 量越来越 大而副 作用增 大 , 中1例 曾行酒 精注射封 闭周 其
收稿 日期 : 0 8 0 — 2 0 - 6 1 2
作者简介 : 曹茜 (9 6 ) 1 一 ,女, 温仆X, 币 7 浙江 I 护9。
一
2 1 术前访视 .
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病症 , 由于其剧 烈的颜面部疼痛而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随着显微外科
技术的发展 , 疗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 治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围神经 , 2例 曾行受累神经根切断 术 。 12 手术方法 .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 全身麻醉 , 侧卧位 , 患 侧 向上 , 采用枕下 乙状 窦后 直切 口 , 开骨 窗直 径约 2 5 .~ 3 0c , . m 上至横窦 , 外近 乙状窦 , ×” “ 形切开硬脑 膜并悬 吊, 显微镜下 , 打开桥小脑 角区蛛 网膜缓慢释放脑 脊液 锐性 后 , 自动拉钩轻 柔牵开小脑 , 以 显露桥小脑 角区 , 查三叉 探
据药物半衰期及药物的毒 、 副作用 , 结合儿童患者实际情
况, 合理 用药 , 别是发挥联合用药 的作用 , 强了药物治 特 增 疗效果 。 临床药 师在配 制过程 中的审核作用 , 可有效减 少医 疗错误 。 也便 于临床 药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 同时 监督和评 价医生的合理用 药 , 形式的监督容 易被临床所接受 。 这种 PV S I A N强 了配置 全过程的 多次核 对 ( 次 以上) 4 程序 ,
(图解)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过程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三叉神经痛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骤发,骤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烈疼痛。
通常存在扳机点,如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会导致阵发性疼痛。
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目前认为三叉神经感觉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压迫是主要病因。
此外,多发性硬化、REZ区域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塞、牙源性感染导致的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均相对少见。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核磁检查显示血管压迫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最多的方法。
疗效可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过程1. 麻醉满意患者取右侧侧卧位,于乳后方发际内画线,长约100px,常规消毒铺巾.2.沿画线切开头皮及枕肌,暴露出左侧乳突根部,乳头牵开器牵开软组织,电凝止血,3.颅钻钻孔,咬骨钳扩窗直径约50px,骨蜡封闭骨缘之血.尖刀切开硬脑膜,倒T形剪开硬脑膜,切口周围铺棉片。
4. 架显微镜,进行镜下操作.5. 轻牵小脑,缓慢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待小脑塌陷后逐渐显露三叉神经,术中见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 小心分离静脉并用垫棉垫离三叉神经,用垫棉将靠近三叉神经的小血管隔离神经。
使三叉神经压迫的血管都完全分离固定。
6.缝合硬脑膜,冲洗创面,放置人工硬脑膜,将骨渣放进骨孔处,耳脑胶固定,逐层缝合.术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你了解多少

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你了解多少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病因有多种,神经血管压迫是其中的主要病因。
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
近20年来,由于血管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承认,随着显微外科的技术广泛开展,该手术已引起临床神经外科医生的极大兴趣。
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是微血管减压手术。
国外MRI已常规用于三叉神经痛术前诊断。
国内以往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通常行头颅平片、CT和/或血管造影及MRI平扫检查,然而正常的三叉神经很难在CT上显示。
血管造影不能显示三叉神经,因此很难显示三叉神经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这样,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在假设的前提下设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术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小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还有可能没有找到神经血管接触。
术中未能对责任血管减压相反造成一些副损伤也有报道。
术前应用该磁共振特殊序列检查则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手术分为垫隔式MVD,围套式MVD,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具有保留三叉神经功能,较少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等优点。
显微操作精细、技术熟练是MVD术中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一) 适应症:适合于所有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尤其是年龄较轻的病人。
二) 禁忌症:高龄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不能耐受手术者。
三) 手术步骤1. 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2. 体位:侧卧位或侧俯卧位3. 切口:患侧枕下,乳突后2厘米作5—6厘米长的皮肤直切口4. 骨窗:作2.5--3厘米直径的骨窗,上达横窦,外侧达乙状窦5. “T”形切开硬膜,显露颅后窝的外上部。
6. 用自动牵开器将小脑半球牵向下内方,撕开桥小脑角蛛网膜,逐步放出脑脊液。
用显微剥离子小心分离岩静脉,显露其前方的三叉神经,剪开贴附在神经根入桥脑处之蛛网膜。
尽量不剪开内耳道、面、听神经处之蛛网膜。
7. 寻找压迫神经根的血管,最多见的是小脑上动脉,其次是小脑前下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解剖知识
三叉神经的走形:从桥脑基底与脑桥臂之间发出,斜向上方走行至岩 尖,为硬膜形成的Meckel腔所包绕,由此进入中颅窝,此处岩骨表面形成三 叉神经压迹。
三叉神经的支配
三叉神经支配: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 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 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 咀嚼肌收缩。
大保护膜、大敷料贴、显微镜套、
脑棉(小、中)、酒精纱球、
2根皮筋、灯把套,位老师特殊球头剥 离子。
• 术中配合
(1)开台前清点所有器械、纱布、脑棉及关节。 ( 10ml注射器针尖)
(2)常规消毒: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3)铺单:2个全打开的小敷布垫头 1/4小 敷布2个 1/3小敷布 1/2小敷布 一半保 护膜 头被。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 药物治疗: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应用抗癫痫药物,最常见卡马西平、苯妥英 钠等。
• 外科治疗:包括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封闭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 科治疗等方法。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理论基础: 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感觉根进入脑干段受到
左侧开颅时麻醉师与器械护士调换位置。
• 注意事项
(1)术前30分钟检查各设施是否完好,功能状况。 (2)头偏向一侧时,注意术前填塞在耳内的棉球,
消毒结束应及时取出。 (3)麻醉的各种管路要留有长度,不可过度牵拉,
对病人皮肤造成损害。 (4)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脑棉、纱布要仔细。 (5)术后搬动病人要注意引流管、导尿管、输液管
及麻醉管路的保护。 (6)注意止血纱1962与垫片不要同时打到台上。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
• 物品准备:
(1)器械:开颅探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微+脑科气动钻+蛇牌骨 咬子。
(2)敷料:头包+衣5+台套 (3)特殊物品:11# 23#刀片、1#7#慕丝线、脑科
台布、手套、皮条、普通电刀、双极、10ml注 射器、骨蜡、冲洗球、明胶海绵、
(13)清点脑棉,所有器械,纱布缝针,关闭 肌层和筋膜层。
(14)再次清点器械、纱布、头皮夹及缝针。 缝合皮肤。纱布及一次性敷料覆盖切口。
• 注意事项:
(1)注意左右侧核对。
(2)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查对制度。 (3)因术者完全专注于显微镜,传递器械要求准确、
到位,传递器械时,幅度不要过大,不要触碰手 术床及四脚架,以免损伤神经、血管等。
(4)使用气动钻要注意钻头、铣刀、完整性。 (5)使用垫片时,要注意与止血纱1962的区分,不
要同时使用。
(6)做小小脑棉的时候要及时将多余的扔掉。
谢谢!
图示:
粗大的小脑上 动脉压迫三叉 神经根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
• 物品准备 (1)体位准备:头圈;棉垫、软垫若干;
绑腿带、绑手带若干;侧托一个;侧 卧位体位垫子。 (2)设备准备:电刀、双极电凝、显微镜、 脑科气动钻。
术中配合
体位:四分之三俯卧位,又称公园长椅位
手术室布局
(11)准备垫片及小脑棉。
(11)探查松解与减压
显微镜下进入 桥小脑角区,对 三叉神经走行区 进行探查,将所 有可能产生压迫 的血管、蛛网膜 条索都“松懈” 开,并将这些血 管以垫片与神经 根隔离。
• 垫片的传递
(12)放入止血纱,清点脑棉,小圆针1#线关 闭硬脑膜,回植骨瓣,连接片及螺钉固定, 庆大水冲洗。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 手术配合
主讲人:王晓娇
• 定义 • 分类 • 相关的解剖知识 • 治疗及手术配合
定义
• “三叉神经痛” 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 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 见病之一。
• 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 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
手术目的: 解除压迫。
责任血管
• 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 •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 ①小脑上动脉(55%)。 • ②小脑前下动脉(30%)。 • ③基底动脉。 •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
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 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 • 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 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 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 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分类
•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三 叉神经痛较常见。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可 能是由于供应血管的硬化并压迫神经造成。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 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 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10)暴露
脑板牵开小脑上外侧,CPA池充 分放液。
沿小脑外侧向深方探查,锐
性分离蛛网膜,小心保护面听神 经,岩静脉尽量保留。
调整显微镜深度,锐性分
离蛛网膜,清晰暴露三叉神 经REZ及其周围血管,小心辨 认责任血管(offending vessels),多为动脉,最常 见SCA,其次为AICA,有时为 基底动脉,甚至PICA;偶为 静脉压迫,静脉最常见为岩 静脉分支。
(4)递脑科台布,线剪,粘贴保护膜,做兜, 连接电刀、吸引器皮条、双极,套好灯把 套。
(5)大刀切皮、上头皮夹,双极止血,纱布擦血。
(6)乳突牵开器,暴露颅骨。 (7)连接好气动钻。
(8)露骨钻孔,骨窗形成,3×3cm大小以内;硬 膜以乙状窦侧为基底,弧形切开。小圆针1# 线悬吊硬膜。
(9)协助医生套好显 微镜套,无菌手托, 更换小号吸引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