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2021年8月 第15期护理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牟栖霞1, 2,董莎2*1.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2.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
方法:随机选80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予以微血管减压术,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组)及预防性护理(预防组),每组40例,对比康复效果。
结果:与常规组相比,预防组的治疗总优良率97.50%高于常规组的9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有相对更低的6个月复发率,组间差异确切,P<0.05。
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预防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1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脑积液漏、听力减退、低颅压反应等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通过围术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95-02面肌痉挛是患者面部神经受到血管异常压迫时,导致面部肌肉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异常兴奋,症状外显为面部无意识地不自主抽动等。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好发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1]。
自上世纪70年代,Gardner首次在临床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并取得满意效果。
随着近年来显微外科医疗水平的进展和进步,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首选疗法。
但考虑到面肌痉挛的发病部位特殊性,如何通过有效护理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成为现阶段临床外科的关键问题之一。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24例手术分析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24例手术分析陈岩;孙旭;张华霖;牟广隆;滕代人;韩军;张安福【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09(8)5【摘要】@@ 我科自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22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总页数】2页(P462-463)【作者】陈岩;孙旭;张华霖;牟广隆;滕代人;韩军;张安福【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3【相关文献】1.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与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J], 田向阳;张岭;孙来广;郭武军;薛艺红2.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复发性面肌痉挛与再手术分析 [J], 付勇强;涂锦泉;韦名然;周利;樊晓军;刘如恩3.对比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与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应用价值 [J], 严周4.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00例手术体会 [J], 王志军;宋乐;张会娜;宋伟欣5.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左侧面肌痉挛 [J], 张永明;许少年;赵鹏程;姜国伟;张圣帮;丁俊;钱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80例报告)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80例报告)作者:李鹏强周艳宏王献清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的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病例80例,现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8年随访,抽搐完全消失67例,减轻7例,手术无效2例,无复发,总有效率为92.5%。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及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知识、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减压棉片的大小及放置的位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重要因素。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效果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11/100万。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经过半个世纪的治疗经验总结,现已成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可以治愈本病的方法[1]。
2001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MVD治疗HFS病例80例,本文就我们的临床治疗体会并复习近年文献资料,对影响MVD治疗HFS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38例,女42例。
年龄27~71岁,平均49.3岁。
左侧44例,右侧36例。
病史6个月~21年,平均5.6年。
按Shorr[2]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等。
2级7例,3级55例,4级18例。
术前诊断依据患者典型的一侧面部抽搐症状。
术前常规行头颅CT、MRI检查,排除表皮样囊肿等继发致病因素。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身体向后倾斜10度,头部下垂15度,并向健侧旋转10度,颈部稍前屈,使患侧乳突位于最高位置。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抽搐的疗效观察

小 , 最 终 存 活 。 另 1例 入 院 时 呼 吸 停 止 , 侧 瞳 孔 散 大 并 一
大 提 高 , 在 临 床 工 作 中常 规 的 术 前 准 备 、 前 检 查 、 醉 准 但 术 麻
严 重 脑 挫 裂 伤 的 情 况 下 , 能 达 到 满 意 的 疗 效 , 高 了 患 者 均 提 的存 活 率 及 生 存 质 量 。 总 之 , 创 穿 刺 碎 吸 术 结 合 开 颅 术 在 抢 救 治 疗 急 性 巨 大 微 硬 膜 外 ( ) 肿并 脑疝 患 者 中 , 较 好 地 提 高 急 性 巨 大 硬 膜 下 血 能 外 ( ) 肿并 脑疝 抢 救 的成 功率 , 救 患 者 生 命 , 善 预后 。 下 血 挽 改
・
7 ・ 4
中国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 1 0 0年 9 月第 1 3卷第 1 8期
C ieeJ un l f rci l ro sD sae e .0 0 V0. 3N( l hns o ra o at a v u iess 2 1 , I1 ) 8 P e Ne Sp _
( 收稿 2 1 — 52 ) 0 0 0 — 3
法 。YL I型 穿刺 针 式 是 近 年 推 出 的 新 的 手 术 技 术 , 是 目 — 也
前脑 内穿刺引 流最简单 、 速 的方法 , 需局 麻 、 床头 、 快 仅 在 简 单 处 理 后 即可 操 作 , 术 时 间短 , 骨 自锁 固 定 , 性 管 道 保 手 颅 硬 证 引流 的通 畅 及 给 药 通 道 , 作 简 单 快 捷 , 易 掌 握 。本 组 操 容 病 例 均 行 标 准 大 骨 瓣 开 颅 血 肿 清 除 并 去 骨 瓣 减 压 , 部 分 患 大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106例分析

2003 年 1 月 ~2007 年 8 月 , 我 科 采用 微 血管 减 压 术 ( MVD) 治 疗 面 肌 痉 挛 ( HFS) 106 例 , 现 分 析 如 下。
1 对 象与 方法
1.1 临床 资料 男 37 例, 女 69 例 ; 年 龄 29~72 岁 , 平 均 53.7 岁 。左 侧 51 例, 右侧 55 例 。病程 1~17 年, 平 均 4.3 年 。有 高血 压 病 史 47 例 。痉挛 程 度 : Ⅱ级 1 例 , Ⅲ 级 95 例, Ⅳ级 10 例。
[3] 赵继宗, 王忠诚, 刘藏, 等. 手术中的 脑动脉瘤破裂 [J]. 中 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 1(2): 85-87.
"""""""""""""""""""""""""""""""""""""""""""""""
·经验交流·
显 微 血 管 减 压 术 治 疗 面 肌 痉 挛 ( 附 106 例分析)
( REZ) , 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 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 Teflon 棉。结 果 术中均发 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 迫面神经 REZ 区, 其中
与小脑前下动脉 ( AICA) 相关占 66.0% ( 70 例) , 复合血管压迫者占 36.8% ( 39 例) 。MVD 术后总有效率为 100%。结论 术中面神经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agorp i adcncleut J . ersr, 00, 1 ( ) 7 3 nigahc n l iarsl ] JN uoug 2 1 12 4 : 0 i s[
— .
7 8 0
( 收稿 日期 :0 0— 8—2 ; 回日期 :0 1 2—1 21 0 8修 2 1 —1 5)
脑中动脉动脉瘤 , 平均 随访 6~1 7个月 , 满意栓塞率 4 %( 3 2 18
个动脉瘤 ) 并发症率 1 %( 8例 ) 复发率 1 .% (2例 ) 再 , 2 3 , 85 2 , 破裂率 2 1 6例 ) 术后独立生存率 9 % (5 . %( , 0 29例) 。 Rn e报道 5 1例( 9 in 6 60个 ) 脑 中动脉 动脉 瘤外科 手 术 大
本组 中 5个宽颈动 脉瘤 , 支架 或球 囊辅 助栓 塞。部分 行
动脉瘤能够达到满意栓塞的程度 。虽然 大脑 中动脉 动脉瘤解
1 Me e sPM ,S h ma h rHC,Hia h d y r c u c e g s i a RT,e 1 t .Re otn tn a d a p ri g sa d r s
( 05 、 P= . ) 再破 裂率 ( 0 3 ) 术后 独立生存率 ( 0 7 ) P= . 8 、 P= . 1
均无 统计 学差异。综合文献及本 组结果共 3 1例 (2 1 3 7个 ) 大
o cu in o 5 d l e e r la t r n u s :i iil a d mi t r c l so f 1 2 mi d e c r b a re a e r ms n t n d e m y y a
通讯 作者 : 建 强 , 屈 主任 医 师 , 电话 :(2 )773 , i 09 869 6 E 6 :
《2024年面肌痉挛患者MVD术中增用硬膜修补材料术后疗效分析》范文

《面肌痉挛患者MVD术中增用硬膜修补材料术后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手段。
然而,MVD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硬膜破损,为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临床上逐渐增用硬膜修补材料。
本文将对MVD术中增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术后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期内在我院接受MVD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增用了硬膜修补材料。
通过对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三、材料与手术过程在MVD手术中,增用的硬膜修补材料主要包括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手术过程中,医生在确保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对破损的硬膜进行修补,以防止脑脊液漏出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术后疗效分析1. 手术效果:增用硬膜修补材料的MVD手术在保证减压效果的同时,有效修复了破损的硬膜,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出和颅内感染的风险。
此外,术后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术后恢复:与未使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患者相比,增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疼痛程度更低。
此外,术后随访发现,使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
3. 并发症分析:增用硬膜修补材料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神经麻痹等。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者。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MVD术中增用硬膜修补材料可以有效提高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修复破损的硬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此外,使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说明该方法在长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硬膜修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在保证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良好修复效果和操作简便的材料和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分析与研究

干, 想要 喝水 , 舌红少苔 。因此应使用 益 胃汤 , 中有沙参 、 其 冰 并神 经功能 不全损 伤 的疗效观 察 【 .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 , J ]
糖 等药 材 , 他们都有着很好 的养 阴益 胃功效 。
32 医治疗 .西
2 1 ( 1. 0 00 )
[温 胃舒或养 胃 治疗幽 门螺杆 菌相 关性慢性 胃炎和消化性 2 ] 舒 西医认为 ,慢性 胃炎 主要 是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 染 以及 胃 溃疡的全 国多 中心临床研 究【. J中华医学杂志 , 1(2 . ] 2 00 ) 0
进行治疗。 结果 :5例患者 中有 8 例 面部抽搐 症状消失 , 9 9 经半年的观察及回访其余 6 症状减轻 , 例 目前 尚无 复发病例。 结论 : 显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 挛的有效方 法, 值得在 临床上推 广应 用。
关键 词 :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 断层显像 中图分类号 : 6 11 R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1 0 — 0 4 0 1 7 — 3 1 2 1 )6 0 6 — 2
我院 自 2 0 0 8年 1 至 2 1 月 0 0年 1 2月共 收治 面肌痉 挛患 横窦与 乙状窦交界 的部位 。如打开乳突蜂房用骨蜡严密封闭 , 者9 5例 , 中男性 2 其 6例 , 女性 6 9例 , 年龄 为 3 ~ 7岁之 间 , “ ” 36 T 型剪开硬脑膜 , 并悬 吊硬脑膜 , 将前端宽 2 m脑压板放置 m 平均 4 。所 有患者均为单侧发 病 , 中左侧痉挛 5 7岁 其 7例 , 右 在小脑绒球 表面轻牵 , 缓慢 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 液 , 使小脑塌 侧痉挛 3 例 。病程 2 1 , 8 2年 平均 51年。 . 陷, 显露 Ⅶ, Ⅷ颅神经 。对组 织进行锐性分离 , 剪开蛛网膜 , 暴 9 5例患者均表现为单侧面肌 的阵发性 、 自主、 不 快速频繁 露 责任血管 , 将责 任血管分离使其充分游 离 , 向颅底பைடு நூலகம் 向推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7T11:21:57.3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陶晓旸
[导读]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外科江苏南京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的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卡马西平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173-01
面部痉挛,又被称为面部抽搐或者版面痉挛,指的是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搐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一般为眼睑的轮匝肌出现轻微抽搐,逐渐向面部一侧发展,在情绪激动或者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减轻或者消失。
面部痉挛的治疗主要分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和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中公认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技术成熟、风险也较小,具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及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实验组效果显著,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10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为44~71岁,平均(55.50±3.21)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2岁,平均(100.15±6.32)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406)。
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保持侧卧位,在患者耳后乳突做横行切口标记,在患者发际内1cm处行斜型切口,切口3~4cm,使乙状窦边缘后完全暴露,弧形剪开硬脑膜,切开硬膜闭关悬吊,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轻压患者小脑,缓慢放出脑脊液,分离蛛网膜,镜下显露面神经进出脑干,找到引起面肌痉挛的血管,游离出该血管并推移离开,将硬膜缝合固定。
止血彻底,冲洗后关颅。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症状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10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对比[n(%)]
3.讨论
面部痉挛是指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搐的一种病症。
一般发生在中年,以女性患者居多,一般不会自发缓解,该病的初期症状一般是眼睑跳动,所以一般不被人重视,慢慢发展呈面部痉挛,晚期症状出现连动嘴角、侧面肌及颈部,甚至会有患者出现侧面肌萎缩。
临床上,对面部痉挛的治疗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两种。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相对较高而且患者的创伤小的同时安全性更高,又使血管、神经原有的功能得到了保留,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本次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分别进行口服卡马西平药物和显微血管减压术,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增良,于海明,王军.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2997-2999.
[2]王东海,尹绍雅.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J].临床研究,2016,24(7).
[3]曲圣涛,马英,关俊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68-69.
[4]樊文,余小祥,樊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