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过程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好方法

北京彭胜三叉神经医院
概述
三叉神经痛又称为脸痛,是一种通常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范 围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烈疼痛的脑神经疾病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病理学尚不明确,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有很多。 三叉神经痛经常高发于中老年患者身上,而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 者要多很多。疼痛一般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最常见的部位 就是一侧的第二支与第三支合并的疼痛症状,其概率占了三叉神经痛 患者的95%以上。大多为单侧,仅3-5%为双侧。另外,单独的第三支 也是经常发生疼痛的部位。
二、手术治疗
1、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原理是将压迫神经的血管用材料隔开,使之分离,解除压 迫来实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但手术需要开颅治疗,部分患者会有颅内 出血,颅内感染等,对身体的损伤较大,术后需要恢复防止感染,危险性大 。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中青年患者。
2、伽玛刀治疗 使用钴60产生的伽玛射线对颅内特定部位进行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 性坏死或功能改变。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主 要适用于因颅内肿瘤压迫或其它肿瘤原因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 于原发性、其它原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发作,治疗效果不确定,待观察。面 部严重麻木感是伽玛刀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出现感觉异常引起的咀嚼障 碍聚焦不准可损伤其它脑神经,造成严重后果。
彭胜-无痛介入疗法五大治疗优势
01
定位准确:美国进口设备,数字影像引导精确辨别 病变神经,技术先进,定位准确。 无痛无创治疗:不开刀、不手术、治疗过程无任何 疼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轻松治疗。 神经根部治疗彻底 不用住院,随治随走 立刻止痛,安全性高
03
04
05
温馨提示: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专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症治 疗,选择正规专业的医院就诊。咨询电话:400-650-8208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图“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是一种非神经性、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痛疾病。
发病率高,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并不明白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继发性三叉神经的抽搐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
三叉神经痛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后,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非常少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还未发现。
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
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存在于人群中的三叉神经痛实际要比这个数多。
现代医学对本病诊断是据其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次数、时间和诱因等,在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之后,其诊断并不困难。
就其发病学说而言,有诸如病毒感染学说、病灶学说、缺血学说、颈神经学说、遗传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等。
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巳明,属非神经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目前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三叉神经痛是软组织损伤后的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未见,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远伤,是远伤病在面部的三叉神经位置上的临床表现。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8例

面肌痉 挛及 三叉神 经痛 的病 因多为搏 动性 责任
血管 压迫 相 应 颅 神 经 根 出脑 干 区 (ote i zn , ro xt o e
此处 的 责任血 管 , 松解 蛛 网膜 小 梁 与 神 经及 血 管 的
粘连 , 抬起 责任 血管可 见神 经根 部血 管压 迹 , 确认 血
相应 颅 神经功 能 , 大 限 度 地避 免 永 久 性 神 经功 能 最
障碍 的发 生n】术 中牵 拉 过 度 可 导 致 脑 干 、 脑 及 . 小
颅 神经 功能 障碍 等 严重 并 发 症 , 此应 待 小 脑充 分 因
塌 陷 后探 查 颅神 经 R Z, E 并尽 可 能 在脑 棉 保护 下应
岁; 病程 为 l 0年 , 均 为 6年 . 中面肌痉 挛为 ~1 平 8例
减轻 者 为 1 , 例 经短 期 卡马西 平治 疗后 未 见复发 . 本 组术后 未 见脑 干及 颅 神 经 功 能 障碍 病 例 , 均 未 发 且
5 , 中左 侧 为 1例 , 例 其 右侧 为 4例 ; 叉神 经 痛 为 三 3例 , 中右侧 工, 其 Ⅱ支 为 2例 , 侧 Ⅱ支为 1例 . 左 本
用 显 微 吸引器 , 以代 替脑 压板 , 可短 暂使 用 窄脑 压板 间隙性 牵拉 , 注 意脑 压 板 的牵拉 方 向应 与颅 神经 并 长轴方 向垂直 , 以避 免对 颅 神 经 的纵 向牵 拉[, . 2 ]显 3 微镜 下探 查 到神经 根 出脑 干处 时应 仔 细寻 找压迫颅
【 收稿 日期 】 2 0 22 061 6
R Z所 致 , 守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 边 大 学 医 院 自 E) 保 延 20 0 2年 4月至 2 0 0 6年 l 0月 间采 用 经 后 颅 窝 乙状
临床三叉神经痛诊断分类及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准备、手术流程、手术并发、注

临床三叉神经痛诊断分类及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准备、手术流程、手术并发、注意事项、手术疗效和影响疗效相关因素三叉神经痛是常见重度疼痛性疾病,其患病率为03%,男性、女性的年发病率分别为3.4/10万5.9/10万。
对TN患者,建议先进行药物治疗,但由于疼痛的逐渐加重,部分患者会因为保守治疗失效或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寻求外科医生的帮助。
针对TN外科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经皮球囊压迫术(PBC)。
TN诊断与分类诊断应该建立在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即以反复、单侧、短暂性、电击样疼痛为特点,突发突止,局限于三叉神经1个或多个分支分布范围内。
疼痛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范围是瞬间至2min,程度为重度,性质可表现为电击样、撕裂样、刀割样或针刺样,可由良性刺激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由另外一种诊断明确的疾病引起。
此外,在受影响的神经分布区域可能伴有中等强度的持续性疼痛。
ICHD-3将符合诊断标准的TN依据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所见进一步分为典型TN、特发性TN和继发性TN3种类型。
其中典型TN是指经MRI或术中证实存在神经血管压迫(非单纯接触)并伴有三叉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继发性TN是指经证实存在可以导致TN症状的潜在疾病,而经MRI及电生理检查证实可排除典型和继发性TN诊断者被定义为特发性TN。
PBC作用机制球囊扩张可以缓解麦氏囊的硬膜张力,并据此推测PBC的作用机制也可能源于球囊扩张时对三叉神经节和神经根的减压作用,而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Taarnh0j等假设吻合,认为TN的病因可能与三叉神经根在跨越岩骨啃时的受压和成角有关。
PBC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PBC手术适应证PBC手术绝对适应证:(1)典型TN;(2)特发性TN;(3)多发硬化症所致TN。
PBC手术相对适应证:(1)部分继发性TN,主要是指颅内肿瘤引起的TN;(2)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TAC),如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的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SUNCT)和伴有颅自主神经症状的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SUNA)。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用于缓解疼痛引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用于改善患者情绪,增强疼痛阈值。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促进神经修复。
2.物理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针对疼痛区域进行电刺激,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等;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2.物理治疗
(1)经皮电刺激: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三叉神经痛部位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2)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本方案旨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euralgia,TN)是一种慢性疼痛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科学的治疗策略,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
2.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长期跟踪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五、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1.教育患者了解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

七尺男儿当众落泪,只因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彻底”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误以为牙痛,反复治疗未见效果张义民(化名)今年49岁,两年前出现左侧面部疼痛,尤其是进食后咀嚼时明显加重,一直认为是上火牙痛,没有特别处理,直到两个月后喝水都无法张口疼痛难忍,只好到西京医院口腔医院就诊,检查后并无异常,医生告诉他很可能是三叉神经痛,这样的病人比较多,最好到相关科室进行就诊。
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治疗该病比较强权威,在门诊医生告诉张义民,他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不用过分担心,根据目前的治疗情况可以考虑两种治疗方案,一是采取药物进行控制,药物只是控制疼痛,不能延缓或者治愈疾病;二是进行外科手术,但是目前还未接受药物治疗可以暂时不用考虑。
门诊给张义民进行口服卡马西平以及芬必得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但是咀嚼食物以及喝凉水还会有隐隐的刺痛感,经过两年的药物治疗,药量从之前的每次一片,每天两次增加到每天三次,每次三片,但是疼痛无法控制,而且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恶心而且每天无精打采,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
但是因为惧怕手术,张义民一直没有考虑手术,他带着希望做过各种治疗,针灸、封闭等等都未见效果,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剧痛,让他才彻底下定决心通过手术来改变这一切。
详细咨询,终获“新生”经过详细咨询,张义民了解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贾栋主任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比较擅长,于是带着之前的检查资料以及病例来到贾栋主任的门诊,贾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告诉张义民目前他的情况只能是选择手术,药物剂量已经达到最大剂量,而且已经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能再加量。
决定手术的张义民向主管医生江伟叙述病情因为疼痛几乎三四秒就抽痛一次,让他十分痛苦,几次落泪。
经过详细的检查,终于在入院后三天安排了手术,由贾栋主任亲自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术后麻醉清醒后,张义民觉得自己的右侧面部已经没有了疼痛的感觉,但是自己还是不相信,于是让家人端来一杯凉开水小心的抿着水没什么感觉,于是大口的喝了一口还是没什么感觉……尝试了好几次,疼痛都没有再次出现。
手术记录之左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

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全麻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左侧三叉神经痛Pre-operative Diagnosis: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术后诊断:左侧三叉神经痛Post-operative Diagnosis: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手术名称:开颅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Procedure Performed: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left trigeminal nerve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术中打开骨瓣后充分游离左三叉神经颅内段,探查发现左小脑上动脉的一分支从左三叉神经穿入硬膜处的腹头侧,穿过运动根和感觉根之间,形成一动脉袢折向腹头侧。
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动脉袢用长条状的涤纶絮牵拉,涤纶絮条两端用福爱乐胶水粘贴在左侧岩骨上。
感觉根四周再用松软的涤纶絮团和周围的血管隔开。
术毕感觉根无明显受压表现。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全麻成功后。
侧卧位,头架固定。
划左侧乳突后发际内S形切口,常规消毒铺巾。
2.右侧乳突后发际内S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直达骨膜。
气钻钻颅后铣一小骨瓣约2*3cm ,磨咬扩大骨窗,暴露左侧横窦和乙状窦起始部。
3.放射状剪开脑膜,脑压板向下向内牵拉左侧小脑半球上极,缓慢放脑脊液,进一步牵拉左侧小脑半球上极,见左侧岩静脉及左侧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
锐性分离左侧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使左侧三叉神经颅内段充分游离暴露。
探查发现左小脑上动脉的一分支从左三叉神经穿入硬膜处的腹头侧,穿过运动根和感觉根之间,形成一动脉袢折向腹头侧。
三叉神经痛

预防角膜溃疡!
其他影响手术效果因素
压迫血管为粗大硬化的椎动脉
责任血管遗漏 短小穿通动脉压迫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穿行于第Ⅶ、Ⅷ脑神经之间
REZ(root exit zone)被动脉夹持包绕
术中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
术后即刻效果
约15.9%~18 %的患者存在延迟治愈, 即MVD 术后症状未立即消失,而是经过一段 时间甚至半年才逐渐消失。
封闭疗法 :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神经分支
或半月神经节。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 :
方法:在x线监视下或经CT导向将射频电极针经
皮插入半月神经节,通电加热至65-75摄氏度, 持续1分钟。 疗效90%以上。 长期随访复发率为21—28%,但重复应用仍有效。 并发症:面部感觉异常,角膜炎,咀嚼无力,复 发和带状疱疹。
牙痛:
三叉神经痛易误诊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 后仍然疼痛不止才确诊。 • 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 • 局限于牙龈部, • 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 • 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舌咽神经痛(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
•是局限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痛,每
次持续数秒至1分钟。
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轻触
及可诱发,成为扳机点。 诱发第二支疼痛发作多因碰及触发点如 洗脸刷牙等。 诱发第三支发作多因咀嚼,呵欠和讲话 等。 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严重者 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 患侧。可伴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 膜充血和流泪等。
三叉神经
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就是第5对脑神经,也就是面部最粗大得神经,主要支
配脸部、口腔、鼻腔得感觉与咀嚼肌得运动,并将头部得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与口裂之间、口
裂以下得感觉与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痛得原因
三叉神经痛就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得阵发性剧烈痛为主
要表现,骤发,骤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烈疼痛。通常存在扳机点,
如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会导致阵发性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
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目前认为三叉神经感觉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
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压迫就是主要病因。此外,
多发性硬化、REZ区域得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
塞、牙源性感染导致得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均相对少见。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核磁检查显示血管压迫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就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最多得方法。疗效可
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得过程
1。 麻醉满意患者取右侧侧卧位,于乳后方发际内画线,长约100px,常
规消毒铺巾.
2。沿画线切开头皮及枕肌,暴露出左侧乳突根部,乳头牵开器牵开软
组织,电凝止血,
3。颅钻钻孔,咬骨钳扩窗直径约50px,骨蜡封闭骨缘之血。尖刀切
开硬脑膜,倒T形剪开硬脑膜,切口周围铺棉片。
4。 架显微镜,进行镜下操作.
5。 轻牵小脑,缓慢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待小脑塌陷后逐渐显露三
叉神经,术中见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 小心分离静脉并用垫棉垫离三叉
神经,用垫棉将靠近三叉神经得小血管隔离神经。
使三叉神经压迫得血管都完全分离固定。
6.缝合硬脑膜,冲洗创面,放置人工硬脑膜,将骨渣放进骨孔处,耳脑胶固定,
逐层缝合、
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