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知足长乐辩论稿

知足长乐辩论稿正方一辩姚远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
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
相同点在于乐。
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
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
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
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
《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
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
《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
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
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
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
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
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
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
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
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
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
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鲍天聪总结陈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辩辩词知足常乐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阐述我方观点:首先,让我们正本清源,明确知足常乐的概念,知足常乐一词最早出自《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运行合于道,连战马都可以还田耕种;国家的运行不合于道,战马只能在战场的恶劣环境生产。
祸害莫大于不懂得自我满足,罪过莫大于偏执性的贪求。
所以,懂得自我满足的富足,是长久的富足。
”统治者的贪婪、好战、不知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和灾祸,可见,知足常乐是对人的无限度、无休止的贪婪欲望的反对。
其次,知足常乐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洞察暂时的成功,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
乐观的心态才不至于扭曲前进的风帆。
知足常乐,真正意义上是个人永远追求的精神基站。
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第三,知足常乐是一种正确生活的态度。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足常乐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教导我们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懂得停下前进的脚步,思考自己的得失,珍惜自己的幸福,欣赏身边的风景,从而以一种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坎坷,脚踏实地地思谋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地走向前方。
正是因为人们不知足常乐,才会出现众多的贪得无厌的官员、才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造成一系列对自然社会的破坏。
不知足常乐辩论

1.不提倡“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3.提倡“知足”对绝大部分个人不利。
可以保持个人的进取之心,拼搏前进之心。
而且,个人对自身工作能力、学习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养的不“知足”,可以促进个人提高自身素质。
对方可能立论:1.缩小概念。
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偷换辩题。
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栽赃嫁祸。
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强加修饰。
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
辩驳:1.指出对方缩小概念。
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2.清晰定义。
“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而“知好”是认为现状很好。
但继续追求与“知好”并不矛盾。
3.明确逻辑。
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而追求应用正当手段促成良性竞争,对于上述情况应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而不应用“知足常乐”去扼杀竞争。
4.指出对方强加出自主观意愿的修饰,而不顾提倡后的实际效果。
盲目认为社会对“知足常乐”有符合他们主观意愿的理解。
知足者未必常乐常言道:知足不辱,知足者常乐。
于是乎,“知足”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宝贵品质,事事以知足为荣不瘟不火。
然而,难道处处都应该“知足”吗?恐怕并非如此吧,知足者也未必常乐呀!古时候,中国人总是以“圣人之邦”自居,惟我独尊,于是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只要一说起中国,诸多溢美之词纷至沓来,真可谓知足之至了。
大清乾隆年间,英国大使拜见乾隆皇帝,请求以西洋珍品换取天国神技。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赛不知足者常乐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赛不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乐“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过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可是这真的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足”对于我们来说是停滞不前的,是安于现状,甘于平庸的,这只是懦弱的人把它当作一种借口罢了。
而“不知足”的精神却在今天发挥着巨大作用。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必须不断进取,在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上做“永不知足”的人,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如果你满足登上东山,看到的将是有限的地方,但如果你“不知足”现状,奋发进取,看到的将是超然于景物的另一种美。
“不知足”是不满现状的心态,是努力拼搏的动力,是一种一种永不磨灭的热情。
无独有偶。
美国着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
其中电灯泡的发明更是让世界为之惊叹。
试验期间,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克服重重阻碍,做大量实验,工作到深夜。
正是因为这种“不知足”的精神,给世界带来了光明,让世界为之震撼。
不知足是一种挑战生活的执着,是人生坚定的信念。
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带着我们越过高山,跨过海洋,达到理想的彼岸。
初三:吴晓不知足者常乐相关内容:找回希望我向往雄鹰,直冲长空,任自遨游;我向往蜜蜂艰辛勤苦,酝酿幸福;我向往鱼儿,驰骋河水,放纵自由。
可是,究竟仅仅只是向往吗?我忘了,原来我所向往的,它们别无所求,它们义无反顾,因为他们都有目标,有追求,还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感悟人生作文感悟人生作文(1)人生就好像一场梦,梦开始时总觉得该做些什么,只是一头雾水的往前冲,这是你就好比一个青年,有着十足的干劲,说:就工作这点事,小意思。
辩论 知足常乐

知足不是安于现状,也不是过懒汉的生活,更不是停止不前,常乐也不是沉迷于享乐。知足是一种心态,快乐是一种角度。今天我们不是要讨论应该知足还是不知足,而是说只有知足的心态才能折射出常乐的光芒!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每一天对得起夕阳,我相信,知足常乐能让您的人生变得更美妙!在这里祝愿大家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谢谢!
第二对方辩友今天要论证“不知足常乐”,可我们听来听去您都是在讲人们因为要进去所以要不知足,可是不知足如何让您常乐的呢?您的“乐”来自哪里呢?您一字未说一字未提,殊不知您“乐在奋斗”的过程中体会到的真正的“乐”正是小小的知足串联而成的啊!
第三:无论今天对方一辩如何义正严辞二辩如何雄辩滔滔三辩如何舌灿莲花四辩如何温柔一刀,您方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知足和不知足其实是可以并存的,但真正带来“常乐”的是知足。
以上问题对方一直绕来绕去,避而不答,答而不直,究竟是您不会答不想答还是您根本就不敢回答呢?因为您自己都论证不了。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现代社会啊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时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来支持自己,知足常乐正是这样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
第一:珍惜所有,容易快乐。不知足把侧重点放在等待未来发生的事情上,很容易忽视此刻的快乐与阳光。叔本华也说过:我们整天想着我们还未拥有的,却往往忘了此刻拥有的,梦想着有一座天边的玫瑰园,不知道窗外已经有了一处美丽风景。“我因为穷得没有袜子穿而忧郁,直到遇见那个没有腿的人。”知足就是想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珍惜现在,正视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会拥有更多的希望、力量和勇气!正如海涅所说:“冬天从您这拿走的,新春一定会交还给您!”
第二:享受当下,带来快乐。我们从来没有否认不断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只是对方辩友认为只有不断努力创造出更大的成就才是快乐,我方并不认同。当您爬上一座高山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您就又鞭策自己踏上征服另一座高山的征程。您从来没有真正地生活,只是期望如何生活您总是在计划着快乐,注定不会真正快乐!
辩论赛之知足常乐还是知足不常乐正方

人生皆由缘起.所谓缘由心生,随遇而安,身无挂碍,一切随缘.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人如果不知足就会有太多的欲望,欲望越多,就会把人推向痛苦的深渊.从而使人迷失本性,失去自我.再者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梦醒便了,又何必执着于梦境之中.知足的人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足的人会懂得如何感恩.知足的人能够真正的做到修身养性,快乐无穷.当然并不是说知足的人就没有上进心,没有斗志,不能进步.只是懂得知足的人更能够体现人善良的本性.让自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做每一件事.这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和协社会必有的因素!1.不提倡“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3.提倡“知足”对绝大部分个人不利。
可以保持个人的进取之心,拼搏前进之心。
而且,个人对自身工作能力、学习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养的不“知足”,可以促进个人提高自身素质。
对方可能立论:1.缩小概念。
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偷换辩题。
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栽赃嫁祸。
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强加修饰。
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
辩驳:1.指出对方缩小概念。
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2.清晰定义。
“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而“知好”是认为现状很好。
但继续追求与“知好”并不矛盾。
3.明确逻辑。
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而追求应用正当手段促成良性竞争,对于上述情况应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而不应用“知足常乐”去扼杀竞争。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一辩立论

.;..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感谢对方一辩的慷慨陈词,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方同学从X个方面论证知足常乐,可惜一个前提错了!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快乐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还强调了明智的知足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那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对方辩友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愿望目标线,难道不是建立在我方观点不知足的前提之下么?那么,且让我开宗明义,理解一下辩题的几个重要意义吧。
不知足,正是在珍惜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并将这种“不满足”内化为强大的推动力,试图通过个体积极的努力,采用正确地态度和方法,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知识结构得以完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生活态度。
那么快乐是什么呢?快乐很多时候是得到了以前所没有得到的东西,或者得到你非常需要非常想得到的东西,而“常”是时间上的永恒和持久,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即时性的快乐片断所能定义的。
第二,在这个充满竞争、不断发展、永远进步的社会里,我们面对的是成几何倍增长、浩瀚无边、信息爆炸的知识海洋,我们目睹的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科技革命。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精神领域“不知足”,也要在物质上“不知足”,也只有在对待生活和求知的态度上“不知足”,才能够填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知足”。
对方辩友一再地强调不知足直接导致利欲熏心,其目的是在掩盖物质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要在精神领域、生活态度等方面保持不知足进取心态的基础上,抵制物质诱惑,得以知足常乐,这里我们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我方所强调的对物质的“不知足”,并非是对物质的欲望膨胀。
不过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而对方辩友所说的知足常乐是比较之下明显显得消极的,是满足于眼前景况,导致自己被不停发展的社会拖着向前的生活态度。
这一点,历史早有明证。
想当年,秦始皇雄踞一方,用那颗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横扫六国。
知足常乐_辩论赛材料

谢谢主席,大家好。
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
相同点在于乐。
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
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
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
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
《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
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
《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
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
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
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
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
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
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
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
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
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
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以前总会有人说做人要知足才会常乐,如今也有人觉得我们不应该安于现状,要不知足常乐。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文章,欢迎阅读。
不知足常乐辨词古人云:“知足常乐”。
老子也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谓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简单理解,就是不满现状。
满足会使事物停止不前;知不足,能使事物得到发展或进步。
尤其在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一个人各方面的进步或者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基于在学习之上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己刻苦自学,发表了有创见的数学论文,后来于研究数论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
试想如果当初他初中毕业后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不去刻苦自学,他能发表数学论文吗?对待工作,我们也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现在中国国企里工作的人们,也许是深受古代“知足常乐”思想的影响吧,几乎大部份的人对待工作如同肚子饿了就要吃饭----条件反射似的工作态度。
他们脑子里有着弄不清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不求变异,不求创新,只求完成任务即可谓又“工作”了一天。
如此“知足常乐”的工作态度,国企能不衰落吗?又如微软公司在DOS操作系统面世后,又相继推出了Windows、Unix/Xenix、OS/2、Linux。
如果微软知足于DOS带来的效益,而放弃研究,我们今天还停留在DOS时代。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古时有句俗语: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后来自行车便实现了人们的这个愿望。
交通运输的发展日新月异,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相继出现。
又如:在没有风扇之前,人们都用扇子解热,有了风扇之后又有了空调。
这些都是人们在不满足于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努力后的结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国民平均收入还很低。
不能因为目前改革开放取得了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止不前。
我们应该不满现状而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不知足常乐1.“知足常乐”这句古话在中国,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可谓流行了,甚至还被人们奉为人生信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知足常乐”这种思想还应该存在吗?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比拟的,而封建社会历史如此之长的原因主要就是统治阶级成功地利用“知足常乐”的思想禁锢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头脑,使他们放弃反抗、不图进取,让他们满足于现状,任由统治阶级剥削。
于是,当英国解除封建束缚,大力发展生产的时候,中国人却高唱孔孟之道:“我知足了,我知足了!”结果自然是落在别人的后头。
3.历史发展到今天,“知足常乐”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了。
但是由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这种思想还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
而正是这种思想阻碍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连根拔起,彻底废除这种思想。
4.中世纪以来,科学上的各大发明和发现,从牛顿的三大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孟德尔的基因学说,为什么都是属于他们欧美人?又是为什么诺贝尔奖在中国总是空白?这能说明中国人笨吗?不,而是中国人还背有“知足常乐”整个思想包袱,使我们不能轻装上阵,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
5.“知足常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小农主义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麻痹和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才子大显身手,发奋创新的千载良机。
因此,我们应该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大力提倡“不知足常乐”,来永不满足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社会不应该/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
我们知道,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不知足的本性,就一直以一股内力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一次次进步和改革。
从茹毛饮血到燧木取火,从刀耕火种到机械作业,从原始交换到商品贸易,人类的每一次不知足,都总会带来新的改进,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从而一步步地提高社会的生产力,给社会创造一笔又一笔的社会财富。
基于以上客观事实,不难发现,提倡知足常乐,必会导致:1,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降低;2,人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的关心程度的降低;3,人对推动生产力的创新的投入程度的降低。
也就是说,因为知足了,也即对现状满足了,人们在许多直接影响着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行为上都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态度,工作不努力了,问题不解决了,创造办不到了。
这样一来,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又如何得以发展呢?其次,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
我们知道,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更迫切需要与其想适应的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思想行为等风气的营造和形成。
然而,提倡知足常乐,却会带来以下这些不可忽视的精神层面的后果:1,人的精神营养摄取量的降低;2,人执行道德准则的严格程度的降低;3,人提高情操品行的投入程度的降低。
也就是说,因为知足了,也即对线装满足了,人们在许多直接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行为上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态度,书不读了,坏品行不约束了,好品行不追求了。
这样一来,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又如何得以发展呢?最后,我方要补充的是,我方并不反对对现代社会提倡常乐。
同时,我方认为,想要得到常乐这种乐观的态度,方法也有很多。
而其中,在不满足现状的推动下,不断追求更高更好,并从中获取过程之乐、奋斗之乐、充实之乐,我方认为,最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辩题: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分析:“知足”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对现状表示满足。
这样的心态,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而如果一个人对已得到的,对现状表示满意,同时还有进取之心,去争取更好的东西。
那么,他对现状只是满意,却不是满足。
他并不“知足”,他只是“知好”,(即认为现状很好,表示满意,但还可以希望更好)。
定义:知足常乐:即满足于已得的,满足于现状,因此保持了长久的愉快的心境。
现代社会:即民主、自由、法制充分发展的社会。
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人有充分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并且这种追求与发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相统一。
现代社会不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即认为提倡知足常乐,有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立论:1.不提倡“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3.提倡“知足”对绝大部分个人不利。
可以保持个人的进取之心,拼搏前进之心。
而且,个人对自身工作能力、学习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养的不“知足”,可以促进个人提高自身素质。
问题1.问:人真的能够知足常乐吗?补充:知足长乐不仅是我们借以安慰别人的理由,更是聊以自慰的借口。
生活中,我们真的就这样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吗?还是迫于无奈的选择?2.问:有人说“知足常乐”,不知足的人就不常乐了?补充:乐到最好、到最后还能乐才是真乐。
所以,很多知足的人,目前貌似很乐,但因为知足了而不求进取,越到后来,反而越不如那些总不知足、总在进取的人乐~~~又有什么意思呢?3.问:知足真的能常乐吗?补充:有人说知足常乐,但真的知足的人就能常乐吗?这是不是有些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感觉?4.问:不知足常乐就要你尽力而为,而不是想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招。
知足常乐正方一辩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
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
相同点在于乐。
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
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
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
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
《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
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
《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
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
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
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
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
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
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
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
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
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
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
奢侈的人即使富甲天下,仍不知足。
怎能比得上知足节俭的人。
尽管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
不知足的人要的东西太多,因为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去追求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知足的人们不会把心挂在追求上,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真正的快乐从心里开始。
一颗喜悦的心随遇而安不因为别人拥有而羡慕,因为自己早已经拥有。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知足者对于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能感到满足。
就像有仙境不知足的人怨天尤人,叹息自己命苦,就会失去太多机缘而多灾多难。
把握快乐的分寸,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纯度。
人世间的快乐,总是不经意的翩然而至。
快乐不是强求而来的,愈强求,愈不知足,就愈让自己陷于痛苦之中,既便你用尽了各种手段去得到,但你也会发现你因此而失去更多。
甚至从来没有得到过。
平生修得随缘,粗茶淡饭也知足。
简简单单,牧野春笛,院落秋箫。
便能将你的快乐吹得哪里都是。
如果我们不知足,硬要死拼活赚足够的钱,去听昂贵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