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辩论赛

知足常乐辩论赛辨词古人云:“知足常乐”。
老子也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谓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简单理解,就是不满现状。
满足会使事物停止不前;知不足,能使事物得到发展或进步。
尤其在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一个人各方面的进步或者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基于在学习之上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己刻苦自学,发表了有创见的数学论文,后来于研究数论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
试想如果当初他初中毕业后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不去刻苦自学,他能发表数学论文吗?对待工作,我们也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现在中国国企里工作的人们,也许是深受古代“知足常乐”思想的影响吧,几乎大部份的人对待工作如同肚子饿了就要吃饭 ----条件反射似的工作态度。
他们脑子里有着弄不清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不求变异,不求创新,只求完成任务即可谓又“工作”了一天。
如此“知足常乐”的工作态度,国企能不衰落吗?又如微软公司在DOS操作系统面世后,又相继推出了Windows、Unix/Xenix、OS/2、Linux。
如果微软知足于DOS带来的效益,而放弃研究,我们今天还停留在DOS时代。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古时有句俗语: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后来自行车便实现了人们的'这个愿望。
交通运输的发展日新月异,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相继出现。
又如:在没有风扇之前,人们都用扇子解热,有了风扇之后又有了空调。
这些都是人们在不满足于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努力后的结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国民平均收入还很低。
不能因为目前改革开放取得了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止不前。
我们应该不满现状而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辩辩词知足常乐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阐述我方观点:首先,让我们正本清源,明确知足常乐的概念,知足常乐一词最早出自《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运行合于道,连战马都可以还田耕种;国家的运行不合于道,战马只能在战场的恶劣环境生产。
祸害莫大于不懂得自我满足,罪过莫大于偏执性的贪求。
所以,懂得自我满足的富足,是长久的富足。
”统治者的贪婪、好战、不知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和灾祸,可见,知足常乐是对人的无限度、无休止的贪婪欲望的反对。
其次,知足常乐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洞察暂时的成功,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
乐观的心态才不至于扭曲前进的风帆。
知足常乐,真正意义上是个人永远追求的精神基站。
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第三,知足常乐是一种正确生活的态度。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足常乐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教导我们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懂得停下前进的脚步,思考自己的得失,珍惜自己的幸福,欣赏身边的风景,从而以一种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坎坷,脚踏实地地思谋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地走向前方。
正是因为人们不知足常乐,才会出现众多的贪得无厌的官员、才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造成一系列对自然社会的破坏。
不知足者常乐-一辩稿(辩论实战原创)

知足者常乐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者常乐。首先,正本清源,我方明确知足的定义为“满足于现状”,“知足者”说明知足的对象是人,以社会、国家为对象的“知足”最终只能在个人身上体现。知足的事件,是定义在时间线上的单件事情上,并不会使人生停滞不前。乐的定义是,乐是基于满足感与幸福感的一种感情。今天我方判断知足者常乐的标准是:在某一相同的时间段中,秉承何种态度造成的快乐时间更长。由于实际生活中,需要处理面对的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重叠进行。而常乐的比较建立在宏观视角上,即直接表现为时间长短。因此我方判断知足者常乐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二.知足带来的乐具有连续性。知足者秉持着知足的处世态度,懂得满足的精神被贯彻在几乎每一件事情上,在一定时间规模内长久地使人感到精神愉悦,从而快乐得以延续。而时间不会因为此人感到知足而停止。假设我对此时吸入的空气质量感到满足,我也不可能就此停止呼吸。在下一件到来的事件上继续以知足的角度评估或对待,才是知足的真正贯彻表现。或许一切事物的起因都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不知足”,但是这并不影响宏观角度上的所谓“贯彻知足精神”,否则世界上就没有知足的人了。
最后,我方承认不知足能带来社会积极影响力与发展推动力,也有带来乐的可能,是人类无法缺少的处世态度之一,但动力不等同于快乐,得到动力的人,并未得到常乐。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_辩论赛_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我们都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那么知足常乐还是乐而知足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双方辩手:大家好!首先谢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辩论。
作为反方的四辩,我要对我方在陈述阶段和自由辩论阶段做出总结,并进一步说明我方的观点。
陈述阶段,我方一号辩手开始便申明了我方辩论的目的,是论证“乐而知足”这一词语中存在的快乐和知足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们因为精神世界上的快乐而感到满足。
我方辩手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来说明,只要精神上快乐,人们便不会感觉到不满足。
之后二号辩手和三号辩手则针对对方辩友立论中的矛盾对对方的论点“知足而乐”进行反驳,并且引用了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来反驳了对方辩友单纯从本我的快乐原则这一片面角度对“知足而乐”做出的所谓正确解释。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辩手开始便承接了陈述阶段三辩的问题,继续针对对方立论方面的根本矛盾做出反驳,对方辩友在我方再三要求下对自己的立论方面的矛盾做出解释,并且把开始时单纯的用本我的快乐原则来论证“知足而乐”变成我方三辩已经陈述过的完整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
在讨论过程中我方一辩把“乐而知足”引申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即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引起对物质上欲望的降低,从而达到乐而知足。
但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进行争论,直到自由辩论结束。
从上面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来说,我方辩手一直围绕“乐而知足”这一观点,用各种事实及理论进行论证,下面是我对于我方论点的补充解释。
“乐而知足”,并不是说,快乐产生了满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
这里面的“知足”,指的是对自身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满足。
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满足。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现在在做小职员,他感到快乐,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
并不是说他满足于十年之后他还是小职员,而是他知道按照目前的生活步调来说,十年后他会做到什么位置,他对这个位置觉得很满足。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知足常乐和不知足常乐是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
知足常乐是指满足生活中的基本要求,不贪心不妄想,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不知足常乐则是指一种追求更高更大的欲望,不满足于目前现状,时刻希望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的抉择,成为一种价值取向的选择。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的辩论,无论是就个人价值,还是社会生活,都是可以展开的。
首先,知足常乐的思想强调的是人们应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不贪心不妄想,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
这样的人生态度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淡定的生活体验,让人们能够拥有内心的平静,在平淡的生活中,依然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思想更偏向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而不知足常乐的思想则强调人们应该追求更高更大的欲望,不满足于目前现状,时刻希望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
这样的人生态度能够让人拥有更强的进取心,更大的动力去达成自己的梦想,不屈服于平庸的生活。
然而,这样的思想也容易让人们变得贪婪和焦虑,失去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两种思维方式都有其合理性。
知足常乐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从而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快乐感。
而不知足常乐的思想则强调人们应该追求更高更大的东西,让自己在生活中更有价值感和意义感。
这两种思维方式相辅相成,能够让人们在相对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知足常乐和不知足常乐的辩论,是一种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辩论。
两种思维方式的存在,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确实需要满足在基本需求之上的更大欲望,但是同时,人们也需要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拥有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最终,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价值取向来选取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出充满意义的人生旅程。
辩论赛知足常乐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和同学: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
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常乐,是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乐观向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与创新。
而知足不常乐,却在用消极的方式去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你说不常乐者能说是知足的?以一种消极不可取的方式?显然这并不可取,因此我方一致认为:知足常乐!对方四辩的总结很是精彩,但对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方要指出以下几点:第一,我方并没有缩小知足者常乐的概念,我方也没有一味强调知足常乐是十全十美的,我方只是说知足常乐与它的反面都有利有弊,但是,相比之下知足常乐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竞争强,压力大,一样为了生活忙碌的人,一个常乐,一个不常乐,你说哪个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呢?无疑是知足常乐者,他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
第二,知足常乐并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安于现状,没有进取心,也不是说要消极的对待问题,裹足不前。
而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质追求上不计较太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
因为知足常乐,便不会患得患失,少了负担,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提供一个更好的心理状态,这也必将事半功倍!第三,我方并没有说知足不常乐的人就会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是说不常乐者往往会趋于这样的心境。
而我方一开始就已经说明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态度决定一切。
第四,对方辩友似乎偷换了乐的概念,把知足常乐换成明哲保身、软弱退缩之类的词。
不常乐者往往急功近利,而急功近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大家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是我所要告诫对方辩友的!下面我将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知足常乐!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看,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艺术,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辩论赛之知足常乐还是知足不常乐资料

辩论赛之知足常乐还是知足不常乐资料知足常乐,是一种深刻的哲学观念,倡导人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利益,要以对生命的感恩和对自身内心的平衡为基础,善待自己,安享人生。
反之,知足不常乐则主张人们应该不断追求升华自己,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要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两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引领。
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心理和生活上的烦恼和不满意。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将自己封闭于固定的框架内,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创新思维,几乎没有进步和提高,给自己在职场和生活上带来了限制和危机。
知足常乐与知足不常乐的每一种观点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但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我们?在这场辩论赛中,我们将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知足常乐的观点。
知足常乐的主张源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强调在心灵层面上的平和、稳定和清明。
知足常乐的人并非缺乏目标,而是将目标放置在某种更有意义的位置上,比如家庭、健康、自由、情感,抑或认为一桩宏伟的心灵可让人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他们相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久满足自己,只有靠内心的平衡和自我掌控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反,知足不常乐的观点则强调在目标上的不断追求和创新。
它可以让人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
知足不常乐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追求和挑战的,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能走向成功和改变。
他们相信,不断追求和创新才是人类自我超越的唯一途径。
将这两种观点融合起来,可以发现知足常乐和知足不常乐各有所长,互补互利。
知足的基础,是对自身的满足和幸福的体验,是对世界的感恩和对内心的平静的回报。
而知足不常乐的基础,是对自身能力和潜能的深刻认识,是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和勇气的展现。
这两种哲学思想,无论是在职场、生活、还是在个人成长方面,都相得益彰,都能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帮助。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第一篇:【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总结陈词谢谢,大家好!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论都起源于对方开展论题时所犯下的几个关键性错误。
首先对方一辩告诉我们,知足常乐这一俗语为大家所熟知,可是,这句话出自没有经济危机没有核战争没有恐怖分子的老子时代,试问,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我们能对它们置之不顾像老子一样安逸出世吗?恐怕老子的悠闲得到的是清风拂面我们却只有擦着头皮飞过的子弹吧?第二:对方一辩还告诉我们,知足是。
可是这样的知足确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既然任何事物的源头都是不知足,那么知足常乐的观点就是以我方观点为前提的,对方辩友却在苦苦劝诫大家要知足常乐,这难道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根据这两个前提,他们开展出X个论点。
@注意自由辩论对方回避的重大问题。
第一:对方辩友主张在一方面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另一方面却鼓励我们设定合理的目标,有目标有梦想就是对现在生活状态的不满意不知足,难道对方辩友是要一半论证对方观点一半论证我方观点吗?第二: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对于个人知足常乐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却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视而不见,对方辩友这种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的看法能够让大家信服吗?第三:对方辩友提倡有选择适度的知足,这是主观上否认知足常乐。
因为部分不能代表全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同学饿了就都放学吃饭去吧?对方辩友以偏概全,这样的借口我们大家能接受吗?第四:“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但只有不知足才能对现状不满进而努力改变,对方所说的知足仍要进取恰恰证明了我方观点:不知足才能常乐。
对方同学以上种种例证都不能证明,如何否认我方观点呢!如果大家都知足,棉袄不会出现,平淡的家常菜不会出现,交通工具不会出现,房子不会出现,医院不会出现,而当最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成为问题时,我们今天就不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讨论知不知足的问题,而是围在山洞里讨论如何吃饭的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和同学: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
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常乐,是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乐观向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与创新。
而知足不常乐,却在用消极的方式去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你说不常乐者能说是知足的?以一种消极不可取的方式?显然这并不可取,因此我方一致认为:知足常乐!
对方四辩的总结很是精彩,但对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方要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我方并没有缩小知足者常乐的概念,我方也没有一味强调知足常乐是十全十美的,我方只是说知足常乐与它的反面都有利有弊,但是,相比之下知足常乐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竞争强,压力大,一样为了生活忙碌的人,一个常乐,一个不常乐,你说哪个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呢?无疑是知足常乐者,他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
第二,知足常乐并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安于现状,没有进取心,也不是说要消极的对待问题,裹足不前。
而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质追求上不计较太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
因为知足常乐,便不会患得患失,少了负担,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提供一个更好的心理状态,这也必将事半功倍!
第三,我方并没有说知足不常乐的人就会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是说不常乐者往往会趋于这样的心境。
而我方一开始就已经说明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态度决定一切。
第四,对方辩友似乎偷换了乐的概念,把知足常乐换成明哲保身、软弱退缩之类的词。
不常乐者往往急功近利,而急功近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大家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是我所要告诫对方辩友的!
下面我将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看,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艺术,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有些人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
为什么呢?让我来看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欲望。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我想大家都知道答案!如果当初古人留下“知足不常乐”的成语,恐怕是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知足常乐让我们懂得立足现在,珍惜眼前。
这里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价值。
我们为何不快乐呢?知足常乐的人,吃菜汤比吃山珍海味还鲜美;知足不常乐的人,吃山珍海味却好比吃菜汤。
难道对方辩友认为我们人人都应该过这种不常乐的生活?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不常乐者没有好的心态。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一种好的心态。
四面楚歌,让西楚霸王溃不成军;空城楼上古琴一曲,令司马懿自动退兵,这些何尝不是利用了心理战术,可见心态对一个人行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知足不常乐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常乐的人满足于所得,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这才是聪明的选择,也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快乐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叹息和泪水中。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答案就是:知足常乐。
因此我方一致认为知足常乐!谢谢!
那如果按照反方的说法,为什么儒家思想会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呢?晚清灭亡是归功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的欲望会使一个人成功,也会使一个人失败···所以他们的思想不会流传下来。
知足常乐所说的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肯定目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