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常乐的一辩稿_不知足常乐 一辩稿

合集下载

不知足常乐辩题一辩参考

不知足常乐辩题一辩参考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不知足者常乐”还是“知足者常乐”。

当我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不禁赞叹于出题人和我们的不知足精神,我们在古人得出“知足者常乐”这一结论之后,仍然对这句话抱有质疑,才使我们今天能够感受到思维碰撞的快乐。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者常乐。

那就让我来明确辩题中的问题。

首先,知足者常乐的意思是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不知足常乐是指不满足于已拥有的东西,将这种“不满足”内化为强大的推动力,不断追寻新事物,并在探索的道路上心常快乐。

我方将从三点展开论述:(而“常”是时间上的永恒和持久,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即时性的快乐片断所能定义的。

)1.不知足者会在珍惜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将自己的目光放的更长远,不断尝试,大胆创新,快然自足于追寻新事物的道路上,并在探索的道路上感悟快乐。

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好:“stay hungry,stay foolish.”正是我们对于知识的求饥若渴,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使我们时常快乐。

乔布斯少年时梦想成立一家电脑公司,而当他终于实现,获得成功和快乐之后,他不满足市面上的传统电脑,决心与朋友一起共同研发自己的电脑,这种不知足促使他带领苹果公司走向了事业的巅峰。

即使被否决,被开除,但他的不知足仍旧使他最终改变了世界,这种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2.不知足者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不满足,希望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生活态度;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升华,这种精神使我们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

试想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不知足”,而勇于探索上进的话,我们所处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多么朝气蓬勃,充满正能量的社会。

身处其间的个体又会是多么“快乐”。

3.知足者满足于自己已达成的成就,沉迷于现有荣誉,但随时间推移,其快乐必然是短暂的。

当然不会“常乐”。

但不知足者,其合理的欲望、追求会推动他们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发现令自己快乐的事物。

自然不知足者常乐。

辩题:不知足常乐

辩题:不知足常乐

后一天,你会满足吗? 无法改变的是苦难本身,而能够享受的,却是苦难中站立起来双倍幸福. 2让球迷和对手拍手叫绝的球王贝利不醉心于自己‘一千个球’的纪录,每当谈到他最精彩的进球,他的回答总是‘下一个’这一次这个老球星意味深长的说‘第一千零一个’ 3 几年前,一个重要人士预定给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的全体学生发表演 说,我前往听讲。 那个学院规模不大,我到场时,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兴高采烈的学生,大 家都对有机会聆听到这种大人物的演说兴奋不已。在州长经过简单介绍之后 ,演讲者走到麦克风前,眼光对着听众,由左向右扫视一次,然后开口道: “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 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 台下的听众全都呆住了。 “如果情况不如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她继续说,“一个 人的未来会怎么样,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她轻轻地重复方才说过的, “如果情况不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 “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她以坚定的 语气往下说,“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 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接着她的脸上绽现出美丽的笑容:“我的名字叫阿济·泰勒·摩尔顿, 今天我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对现状不满意,想改变——希望变成什么样——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 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从棉花天里的女孩到美国财政部长就这样简单。
我方继续提出如下论点:
1.何为知足?人生悲喜,起落无常。当我春风得意马蹄疾,飞欲快马加鞭的时候,您难住我说:兄台,知足常乐,请您悬崖勒马!我只能说:人生不止,奋斗不惜,恕我不能领你这个情啊!而当人境遇平平,甚至身处逆境时,知足在您方看来更有奇效。诚然,这种自我疏导以求心理平衡的精神胜利法为自己获得了暂时的开脱,但是,鲁迅笔下的阿Q将精神胜利法演绎的炉火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以前总会有人说做人要知足才会常乐,如今也有人觉得我们不应该安于现状,要不知足常乐。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文章,欢迎阅读。

不知足常乐辨词古人云:“知足常乐”。

老子也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谓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简单理解,就是不满现状。

满足会使事物停止不前;知不足,能使事物得到发展或进步。

尤其在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一个人各方面的进步或者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基于在学习之上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己刻苦自学,发表了有创见的数学论文,后来于研究数论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

试想如果当初他初中毕业后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不去刻苦自学,他能发表数学论文吗?对待工作,我们也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现在中国国企里工作的人们,也许是深受古代“知足常乐”思想的影响吧,几乎大部份的人对待工作如同肚子饿了就要吃饭----条件反射似的工作态度。

他们脑子里有着弄不清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不求变异,不求创新,只求完成任务即可谓又“工作”了一天。

如此“知足常乐”的工作态度,国企能不衰落吗?又如微软公司在DOS操作系统面世后,又相继推出了Windows、Unix/Xenix、OS/2、Linux。

如果微软知足于DOS带来的效益,而放弃研究,我们今天还停留在DOS时代。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古时有句俗语: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后来自行车便实现了人们的这个愿望。

交通运输的发展日新月异,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相继出现。

又如:在没有风扇之前,人们都用扇子解热,有了风扇之后又有了空调。

这些都是人们在不满足于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努力后的结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国民平均收入还很低。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其四,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来看,同样说明了“不知足常乐”的必须、必然和常态。不断出台、不断推进的发展战略目标,恰好体现了“不知足常乐”的意义和真谛。在西方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前,中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之后中国逐步落伍了,甚至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饱受欺凌。中国为何在近代由强转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近代中国的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沾沾自喜于“知足常乐”。老祖宗吃过的苦头,深刻地教育我们:“知足常乐”不足取,只有永远的积极向上、奋勇拼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第二,不知足比知足的思想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潮流。
封建社会,清王朝一再唯我独尊,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做着知足常乐的美梦,结果被列强侵略,亡国殃民。反观现在,中国男足这个敏感话题,我们亦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正是他们满足于现有待遇,不思进取才导致国足成为了亚洲足坛内三流球队的水平,请问对方辩友,中国男足这种不思进取的乐能够“常乐”吗?
4、请问对方辩友,人一生中的追求应该是什么?
攻辩小结:
首先为对方辩友澄清两点概念:
1.满意和知足可否等同?
1949年三大战役全面胜利,革命果实遍地开花。毛泽东满意吗?满意!知足吗?不知足!所以号令三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不知足就是贪得无厌吗?
一个人想挣钱就会抢银行的话,那银行的取款机为什么到今天还是完好无损的呢?人类社会为什么没有被不知足害得自我残杀,天翻地覆,反而法制日益完善,文明日益进步呢?
2.何为常乐?所谓常乐,既是自我价值在实现过程中获得肯定的持久的精神愉悦感。我们是要道家的小我之乐,还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尔乐”呢?
3.何以“不知足求,因为我不知足。人类从茹毛饮血到信息时代,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嫦娥探月,不知足是个人到社会的价值体现。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一辩立论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一辩立论

.;..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感谢对方一辩的慷慨陈词,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方同学从X个方面论证知足常乐,可惜一个前提错了!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快乐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还强调了明智的知足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那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对方辩友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愿望目标线,难道不是建立在我方观点不知足的前提之下么?那么,且让我开宗明义,理解一下辩题的几个重要意义吧。

不知足,正是在珍惜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并将这种“不满足”内化为强大的推动力,试图通过个体积极的努力,采用正确地态度和方法,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知识结构得以完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生活态度。

那么快乐是什么呢?快乐很多时候是得到了以前所没有得到的东西,或者得到你非常需要非常想得到的东西,而“常”是时间上的永恒和持久,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即时性的快乐片断所能定义的。

第二,在这个充满竞争、不断发展、永远进步的社会里,我们面对的是成几何倍增长、浩瀚无边、信息爆炸的知识海洋,我们目睹的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科技革命。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精神领域“不知足”,也要在物质上“不知足”,也只有在对待生活和求知的态度上“不知足”,才能够填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知足”。

对方辩友一再地强调不知足直接导致利欲熏心,其目的是在掩盖物质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要在精神领域、生活态度等方面保持不知足进取心态的基础上,抵制物质诱惑,得以知足常乐,这里我们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我方所强调的对物质的“不知足”,并非是对物质的欲望膨胀。

不过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而对方辩友所说的知足常乐是比较之下明显显得消极的,是满足于眼前景况,导致自己被不停发展的社会拖着向前的生活态度。

这一点,历史早有明证。

想当年,秦始皇雄踞一方,用那颗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横扫六国。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知足”在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知足者常乐”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不知足比知足的思想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潮流。

封建社会,清王朝一再唯我独尊,夜郎自大,闭关锁国。

做着知足常乐的美梦,结果被列强侵略,亡国殃民。

反观现在,中国男足这个敏感话题,我们亦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正是他们满足于现有待遇,不思进取才导致国足成为了亚洲足坛内三流球队的水平,请问对方辩友,中国男足这种不思进取的乐能够“常乐”吗?第三,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

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然而,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第四,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

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不知足者常乐。

攻辩:1、反驳对方辩友认为,“知足常乐不是不进取”,换句话说,“不知足常乐”是一种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是催人奋发的,是实实在在的。

为了奔赴更好的生活,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满足于现状,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和人生。

当我们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的奋斗。

不知足者常乐-一辩稿(辩论实战原创)

不知足者常乐-一辩稿(辩论实战原创)
一.知足带来乐是必然的。首先,知足是一种感恩,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一位富人家缠万贯,却问流浪者何以如此快乐,流浪汉说:“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为什么不快乐呢?”这位流浪汉的知足使他领悟了快乐的真谛。其次,知足是一种对于自我能力的肯定,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清贫且总不被认可,却依然快乐无忧,究其原因于他充分肯定自己,这种满足使他快乐。最后,知足是对自我努力的肯定,我们努力,且产生以知足为基础的对努力的肯定,从而获得快乐。常怀知足之心,必然感到快乐。
知足者常乐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者常乐。首先,正本清源,我方明确知足的定义为“满足于现状”,“知足者”说明知足的对象是人,以社会、国家为对象的“知足”最终只能在个人身上体现。知足的事件,是定义在时间线上的单件事情上,并不会使人生停滞不前。乐的定义是,乐是基于满足感与幸福感的一种感情。今天我方判断知足者常乐的标准是:在某一相同的时间段中,秉承何种态度造成的快乐时间更长。由于实际生活中,需要处理面对的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重叠进行。而常乐的比较建立在宏观视角上,即直接表现为时间长短。因此我方判断知足者常乐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二.知足带来的乐具有连续性。知足者秉持着知足的处世态度,懂得满足的精神被贯彻在几乎每一件事情上,在一定时间规模内长久地使人感到精神愉悦,从而快乐得以延续。而时间不会因为此人感到知足而停止。假设我对此时吸入的空气质量感到满足,我也不可能就此停止呼吸。在下一件到来的事件上继续以知足的角度评估或对待,才是知足的真正贯彻表现。或许一切事物的起因都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不知足”,但是这并不影响宏观角度上的所谓“贯彻知足精神”,否则世界上就没有知足的人了。
最后,我方承认不知足能带来社会积极影响力与发展推动力,也有带来乐的可能,是人类无法缺少的处世态度之一,但动力不等同于快乐,得到动力的人,并未得到常乐。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第一篇: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攻辩杀手锏对方几位辩友洋洋洒洒地站起坐下来论证问题,其实不正是“不知足”的表现吗,不正是对我方“不知足常乐”观点的具体实践吗,如果对方辩友真的知足的话,还有必要站起来再和我们辩论吗?四辩稿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知足常乐,是对不平衡、不得法、而且还处在痛苦中的追求者的自我劝慰。

劝其自身放下进取。

是那些不愿努力的人们总愿意走的极端。

不愿付诸努力的人总是说不知足的人就是贪婪的、伤害心智的,而所谓的知足、放下才是人生幸福的法宝。

我方所说的不知足,不仅仅是对于物质世界追求的不知足,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发展的不知足,不放松,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人生追求中感受到自身不断进步的快乐。

一个人的贪婪及其一切罪恶品质的暴露,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精神的自我满足与放松,上进是以为自我能力的成长,知识的增加,经验的累积为目的的。

贪婪的目的很简单,获取物质利益,这正是知足与当下的体现,也正好说明,知足者无法常乐。

知足常乐的快乐实则是一种自私庸俗的快乐,因为知足而自欺欺人所获得快乐的代价小,不知足而努力进取所获得快乐的代价大。

人们不愿意多付出,便说人生苦短,何不求欢?殊不知,唯有不知足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不求上进,安之若命。

格鲁夫·克利夫兰曾两度出任美国总统,可他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名商店的售货员,如果他满足现状,以为当好一名站柜台的售货员能够养家糊口足矣,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他刚进入企业界时只不过是一名锅炉工,如果他仅仅满足于烧好锅炉,当好锅炉工,那他至多不过是一名称职的锅炉工,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大王;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却身无分文地跑到了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知足常乐
(基调在驳论中给出自己的观点。


尊敬的辅导员,评委,及在场的各位观众晚上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论述,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其中的几点错误和不足
第对方辩友所提出的项链中的玛蒂尔德. 路瓦栽夫人,她在借项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并不是我方所强调的不知足,而是人们常说的,是“虚荣心”在作祟。

这并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辩论的范围。

第众所周知,“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 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 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 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原文原意对方辩友已经明确给出,我想不需要我再重复了)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老子的知足,是与过分放纵欲望相对的,并不是不知足的进取的批判。

老子的知足,是建立在通过积极的手段,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进取,已达到的自我的在追求过程中的满足。

而这些追求与进取是什么?正是不知足的精神,老子才会不断的思索,才会有我们所认知的《老子》。

第叔本华的确说过“我们整天想着我们还未拥有的,却往往忘了此刻拥有的,
梦想着有一座天边的玫瑰园,不知道窗外已经有了一处美丽风景。

”这句话只告诉我们要珍惜手中现有一切。

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样就可以带给我们经常性,长久性的“乐”。

叔本华也说过“快乐最大的本质就在于乐于追求。

为什么乐于追求,因为我不知足”世上有千百种乐,既有追求之乐,奋斗之乐,当然也有安逸之乐,无为之乐。

但是,哪种乐更持久的反映了自身超越的源源动力,哪种乐更积极的推动了人类幸福的普世价值?我们是要小我之乐,还是要“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尔乐”呢?
第对方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对方只看到了知足所带给我们的微不足道的好处,却没能给我们阐述和解释由知足所引起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弊端。

知足的确能带给我们暂时性的快乐,知足者会安于现在所处的环境,满足于现状,而忘记了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忘记了思考,忘记了学习,最终将丧失可以使自己更好生活,更加长久性快乐的机会,进而也丧失了原有的短暂的乐。

第对方没能看到知足只是相对的,而不知足才是绝对的。

试想,如若亘古时期的森林古猿满足于当时的条件,那么还会有现在的人类吗?如果远古时代的人们只满足于“食能果腹”的状态,那么人类将停滞于“茹毛饮血”的生活中,对方辩友,这样的生活,您愿意吗?您知足吗?那么您能乐吗?正式由于远古人们不满足于茹毛饮血,不知足于结绳记事。

于是便出现了古代文明的“伏羲氏”“燧人氏”不知足的开拓者,他们在原始的地球上钻木取火的方法,点燃了火把,驱散了黑暗。

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于是人类社会从原始中走出来,摆脱了愚昧、野蛮,走进了人类高度文明时代。

这些开拓者不仅自己得到快乐,也
给他们的后代带来了快乐。

第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的不断进去,不断的追求,不断的不知足。

当一个国家知足于现状,在安逸于娇奢中沉沦时,这个国家离灭亡也不远了。

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壹
可以亡身”。

唐朝时贞观之治,高宗继位后,正是由于他的不知足常乐, 留心政治, 任用贤良, 使贞观之治得到继承和发展。

唐高宗虽然缔造了[开元之治]的富强盛世,但自开元末年以后,逐渐纵情于享乐,改革的精神逐日衰退。

开元末年,他宠幸杨贵妃开始纵情于声色享乐,并听任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专权、陷害忠良不仅政治日益腐化,最后竟酿成安史之乱,唐朝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这难道就是知足所带给我们的“乐”吗?由此可看出,只有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不知足的追求,我们才能常乐!
第对方所提到的环境问题,这是我们社会在发展中误入的歧途。

人类社会在不知足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的,始终是自然所赐予我们的资源。

如果我们知足于现状,那么资源始终都会有用尽的一天。

如果我们知足于现状,我们如何来应对和弥补臭氧空洞,以何去开发新能源?只有不知足的积极进取,才能解决我们所面里的环境危机,人类,才能常乐!!!
由此,我方观点认为,不知足常乐。

但我要明确的是,我方所强调的不知足,是精神上为美好事物,为理想,为既定目标所采用公众认可的方式和方法而奋斗
而努力的不知足。

而对方却一味的将其与“贪得无厌”混为一谈。

贪得无厌是人性的扭曲的一面。

这并不属于我方今天所讨论的范围。

不知足的乐,乐在拼搏进取;不知足的乐,乐在不断升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酒消愁,以醉为乐。

那酒醒之后呢?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中……知足者,乐一时矣。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知足者,常乐也。

“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如果你是满足于登上东山,看到的将是有限的鲁地,怎能像登上泰山之巅那样把天下尽收眼底,心胸无比宽阔呢?不知足,是一股挑战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始终如一的人生信念。

我们不否认在不知足的进取的过程中,是艰苦的,但是快乐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过程,寻找体验,享受过程,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快乐之源泉。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幸福不会从天降,只有经过艰苦拼搏获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快乐。

不知足是人们对生存的一种渴望,不知足才会有理想、有追求,不知足更赋予我们拼搏的勇气与动力。

心有所托,那是何等的充实啊!所以,不知足者才会体会快乐,不知足才能常乐!!
谢谢!
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