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池塘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技术鲤鱼养殖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农业技术,它在我国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品种选择、饲料管理、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鲤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环境鲤鱼养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环境。
养殖水域需保持清洁、透明度高,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水质的温度要适中,湖泊、池塘等水域的水温约在20-30摄氏度为宜。
同时,养殖池塘的底质要松软、无污染,以保证鲤鱼的生长和繁殖。
二、养殖设备在鲤鱼养殖过程中,适当的养殖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网箱、饲料机、水泵、过滤器等设备是常见的养殖设备。
养殖网箱可以有效地防止鱼类的逃逸和损伤,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
饲料机可以自动投喂,便于控制鱼类的饲养量和饲养频次。
水泵和过滤器是用来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的重要设备。
三、品种选择鲤鱼的品种有很多种类,包括草鱼、鲫鱼、鳙鱼等。
不同品种的鲤鱼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饲养要求。
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养殖水域的水质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选择质量好、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
四、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鲤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需求进行科学配比。
饲喂的频次和量也要根据鱼类的需求和水域的温度来合理调整。
定期检查鱼类的摄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饲喂策略。
五、水质控制水质是影响鲤鱼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水域的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等指标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清理废物和残留饲料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六、疾病防治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鱼塘的病死鱼,保持水质的清洁。
同时,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和隔离,或者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

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为了提高鲤鱼的产量和质量,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
一、选种选种是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选种过程中,应该选择生长快、耐病、强抗压力的鲤鱼。
一般而言,选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鱼的个体性状、繁殖性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
选种时还应注意家长鱼的品质、健康情况和饲养经验等。
二、池塘建设进行鲤鱼养殖时,池塘建设至关重要。
池塘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流通水面积、水深、堤坝等级和透水性等。
流通水面积应足够大,以保证水体对鲤鱼的供氧和提供养分。
水深虽然没有固定数值,但建议约为1.2-1.8米,以保持水温变化缓慢、水质稳定。
堤坝等级要优先选择三级防护以上的堤坝,以保证水体的安全。
透水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池塘地面透水性较强,则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可以迅速渗透土壤,并降低水质。
三、饲料饲料对于鱼类的生长、抗病、免疫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选择优质饲料,好的饲料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鱼的生长。
其次,要进行营养均衡饲喂,这样才能保证鱼体饱满,具有强健的体质、免疫能力和足够的能量储备。
四、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鲤鱼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化至关重要。
在水质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利用生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吸收、保护水体。
其次,要及时清理水面残留物,防止有害物质沉淀到水底,造成水质的污染和变差。
最后,要注意水体的消毒和保健,定期添加药物,促进鲤鱼免疫力的提高。
五、养殖管理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好池塘的日常清理和养护工作,保证水体的稳定和充氧。
其次,要定期监测鲤鱼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最后,要根据鲤鱼的生长情况、品质等情况,量化管理,调整饲料组成和饲养密度等参数,以最大化提高鲤鱼的产量和质量。
自家鱼池养鲤鱼管理制度

自家鱼池养鲤鱼管理制度一、前言鱼是一种常见的宠物,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娱乐和休闲活动。
鲤鱼是一种容易养殖的鱼类,适合家庭养殖。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家庭鱼池养鲤鱼是非常重要的。
本管理制度旨在帮助家庭鱼池鲤鱼养殖者,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保障鲤鱼的健康和安全,提高饲养效益。
二、鱼池设施1. 鱼池位置鱼池的位置应选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噪音和污染。
避免饲养环境受到外界干扰,影响鲤鱼的生长。
2. 鱼池大小鱼池的大小要根据养鱼数量确定,一般以每条鱼需要0.5至1平方米的空间为宜。
3. 鱼池水质鱼池水质是鲤鱼健康的重要保障,饲养者应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中有害物质对鲤鱼的伤害。
4. 鱼池温度鱼池水温宜保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适宜鲤鱼生长。
5. 鱼池过滤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饲养者应安装鱼池过滤装置,定期清洗过滤装置,保持水质清洁。
6. 鱼池氧气适当增加鱼池内的氧气,可以提高鲤鱼的呼吸功能,有助于鲤鱼生长。
7. 鱼池修养饲养者应定期修养鱼池,清除杂草和杂物,保持鱼池的整洁。
三、鲤鱼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鲤鱼主要以鱼饵和鱼粮为主食,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进行喂养。
2. 饲养次数饲养者应合理安排鲤鱼的饲养次数,保证鲤鱼的饥饿感,但不过度喂食。
3. 饲料量饲养者应根据鲤鱼的生长状况和饲养环境,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造成浪费和污染。
四、疾病预防管理1. 定期检查饲养者应定期检查鲤鱼的生长情况和鱼池的水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2. 疫苗接种饲养者应定期给鲤鱼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的鱼类疾病。
3. 疾病防治一旦发现鲤鱼出现异常症状,饲养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
五、鱼池养殖与环境保护1. 合理养殖密度鱼池养殖者在饲养鲤鱼时,应根据鱼池的大小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鲤鱼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饲养造成水质污染。
2. 水质保护饲养者应注意保护鱼池周围的环境,避免垃圾和化学污染物进入鱼池,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水质。
北方如何一年养殖两茬鲤鱼

北方如何一年养殖两茬鲤鱼一、第一茬鱼养殖(商品鱼养殖)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0.3至1.3公顷,池深2至3米。
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0.3至0.6公顷水面配备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放养前的准备。
鱼种放养前7至10天进行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2至3天后,每亩施粪肥100至200公斤,注水0.8至1米深。
3、鱼种放养。
按每亩400至500公斤商品鱼的标准放养鱼种,商品鱼出池规格750克。
春季放养鱼种,鱼种规格为200至300克。
每亩放养鲤鱼种400至500尾,鲢鱼种150至200尾。
4、饲料投喂。
采用硬颗粒饲料,要求原料粉碎细度要在40目以上,粗蛋白含量达到百分之30至35,饲料粒径4至5毫米。
5、水质调节。
鱼种入池后,逐渐加深池水,7至10天加1次水,每次加水10至20厘米,到6月份水深达到1.5至2米。
每15天泼洒1次生石灰,每亩水面用量20至25公斤。
但碱性池塘不宜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6月初安装增氧机,坚持每天开机,晴天中午开机1至2小时,阴雨天开机2至3小时。
6、鱼病防治。
鱼种入池前用百分之3至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10至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每隔20天全池泼洒1次消毒药物,定期检查鱼体,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二、第二茬鱼养殖(鱼种培育):1、放养前的准备。
夏季商品鱼全部出池上市后,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5至10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也可使用其他消毒药物。
然后池塘注水0.8至1米深。
如果注入池内的水较瘦,每亩再施尿素1.5公斤、二铵1公斤。
2、夏季鱼种放养。
按照夏花鱼种需要量,6月上旬购买规格1.6至2厘米的乌仔在小池塘内进行高密度饲养。
6月下旬至7月初,即可养成尾长3至5厘米的夏花品种。
鱼种培育按亩产400至500公斤、出池规格尾重100克的目标放养。
每亩放养3至5厘米的夏花鱼种4000至5000尾,其中鲤鱼3200至4000尾,鲢鳙鱼800至1000尾(鲢与鳙的比例是1至3比1)。
养殖鲤鱼的环境要求与管理技巧

养殖鲤鱼的环境要求与管理技巧鲤鱼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淡水养殖鱼种之一。
养殖鲤鱼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鱼类的需求,还能给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要想获得高产、高质的养殖鲤鱼,除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合适的环境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养殖鲤鱼的环境要求及管理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要求1. 水质要求鲤鱼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方面。
首先,鲤鱼适宜的水温为20~30℃,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体生长和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PH值介于7.0~8.0之间是最理想的,鲤鱼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在此范围内表现最好。
此外,鲤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一般要求水中溶解氧浓度在5mg/L 以上,以满足鱼类的正常呼吸需求。
最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对鲤鱼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及时清理底泥和做好水质处理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2. 水体装备鲤鱼养殖需要搭建适宜的水体装备,主要包括养殖池塘、水槽和过滤设备等。
养殖池塘是鲤鱼养殖的主要场所,其面积和深度需要根据鲤鱼的数量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规划。
确保池塘具备良好的水体循环和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漂浮物和底泥积累过多。
水槽通常用于鱼苗的孵化和提供统一的生长环境。
水槽要具备稳定的水温、水质和充足的氧气供应,确保鱼苗的正常生长。
过滤设备是为了保持水质的稳定,常见的过滤设备有生物滤池、机械过滤器等,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废料和有害物质。
二、管理技巧1. 种苗选择鲤鱼种苗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的好坏。
要选择活力强、体形健康的鱼苗,避免患有疾病或畸形的种苗。
2. 合理投喂鲤鱼的投喂要科学合理,根据其生长阶段和饵料的营养成分进行调配。
饵料的投喂量要适量,避免过量喂养造成水体污染和鱼类的消化吸收问题。
3.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养殖池塘或水槽是保持水质稳定的重要环节。
清理池塘中的底泥和漂浮物可以减少污染源,保证鱼类的生长环境。
塘鲤鱼家庭养殖方法

塘鲤鱼家庭养殖方法前言塘鲤鱼已经成为家庭养殖中备受欢迎的一种鱼类,因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病能力佳而受到广大养殖者的喜爱。
在家庭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养殖管理和合理的环境、饲料条件,可以促进塘鲤鱼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塘鲤鱼的选择和购买为了保证养殖效果,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塘鲤鱼种苗。
当购买塘鲤鱼种苗时,应该选购身体健康、活力充沛的个体。
苗鱼应该具有鳞片光亮、肌肉发达、鱼鳍完整等特点。
塘鲤鱼的饲养场所1. 塘池选址选择适宜的塘池是成功养殖的一项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塘池应选择于水流缓慢、水质清洁、雨水排放好的地方,远离工业污染,避开日晒和强风的地方。
2. 池塘准备为了确保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必须对塘池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清除杂草、沉积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然后填充适量的泥土和有机肥料,调整水质,增加适宜的养殖基质。
3. 水质管理塘鲤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要保持水质的良好。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使用活性炭、生物滤波器等方法来处理水质,以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塘鲤鱼的饲养管理1. 饵料选择在家庭养殖中,塘鲤鱼的主要饲料有鱼精料、混合饲料、野生小虾等。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鱼的尺寸和季节来定,合理搭配,保证鱼类的全面营养。
2. 饲料投喂对于幼鱼和成鱼,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饥饿程度,进行定量定时的饲料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应适度,鱼类能够在10-15分钟内吃完为宜,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3. 病虫害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如发现不适宜的行为或异常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疾病包括鱼癣、烂鳃病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水质调整和增加鱼类的免疫力等方法进行防治。
塘鲤鱼的收获与利益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当塘鲤鱼成长到一定体重时,就可以进行收获。
在收获之前,需要先排水和捕捞。
塘鲤鱼的收获量和投资回报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饲养管理的好坏、市场需求、成本控制等。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技术鲤鱼养殖技术鲤鱼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淡水鱼类,是我国经济鱼类和藻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鲤鱼养殖技术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需要涉及到饲料配方、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鲤鱼养殖的技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一、选址鲤鱼是一种喜爱清洁、流动、富含氧气的水体生活的鱼类。
因此,选址是鲤鱼养殖成败的关键。
选址应注意以下几点:1、水质优良:优质水源是水产养殖的前提条件。
水源的pH值、温度、质量及有无污染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鲤鱼的生长发育。
2、水位稳定:一般来说,鲤鱼需要有一定的水深,水位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3、环境安静:养殖池塘附近应避免建筑设施、交通或其他可能产生噪音的因素,以免影响到鲤鱼的正常生长。
4、地势平稳:选址的池塘地势应平稳,不易积水,不易产生滞留。
二、养殖准备1、池塘建造:应根据池塘大小和养殖量的大小建造不同大小的池塘。
池塘的长、宽、深度等尺寸应根据池塘的养殖量和水深来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使用防渗材料,以免水渗漏。
2、水质处理:水源处理是养殖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应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氯化钙、过氧化氢、尿素等进行均匀喷洒,并进行通风陈放,以排除氯气气味。
3、养殖设施:除了池塘以外,还应建造好防风、遮阳、雨棚和养殖设备等。
4、种苗选购:应选购质量比较好的品种鱼种苗,根据需要,从专业鱼苗 Hatchery 购买鱼苗。
三、养殖技术1、饲料管理:鱼食应适量,适度,易消化。
平时喂养应适量,不要过量,每天晨曦和傍晚各一次。
如果发现鱼在水底无精打采,就要减少鱼饵的摄入,并加强水流通畅。
在繁殖期,要适时添加诸如蚯蚓、小虫等的鱼饵。
2、水质管理:水是鱼的生命之源,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要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换水,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如果发现水质指标异常,则要采取相应措施。
3、疾病防治:进行通风,饲喂营养完全的饲料为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当然,如果必要,采取一些药物治疗也是必须的。
鲤鱼养殖知识小百科

鲤鱼养殖知识小百科鲤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和河流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鲤鱼养殖知识小百科,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鲤鱼养殖知识苗种培育鲤鱼的苗种培育分夏花和规格鱼种的培育。
1、夏花培育(1)池塘准备:选择1-2亩,水深0.8-1.2米,少淤泥,东西向鱼池,按常规方法清整、消毒.(2)施肥(又称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前7-10天,可将已发酵的粪肥施入,如猪牛粪便150-300kg/亩(5挑左右),也可施5-10kg/亩的无机肥料(化肥、磷肥等),同时进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亩),一周后鱼苗下池正好是轮虫高峰期,鱼苗适口饵料充足,生长健壮。
(3)放苗:放鱼苗前先用密眼网拉空网除野杂,还可放廉价的花白鲢苗种50-80尾进行试水,证明一切安全后即可放鱼,10-25万尾/亩。
(4)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将鱼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适口饵料轮虫较少,不够吃,因此鱼苗体弱,成活率也低。
(5)管理方法①适时补料:鱼苗入池后,在前几天生长特别快,往往会出现天然饵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补料。
常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打浆泼洒投喂。
每天每亩用2-4kg黄豆加3-5个熟蛋黄磨成浆立即泼洒投喂,重点喂池边附近几米的水面。
也可每三天泼一次过滤后的新鲜猪血。
豆浆既可直接被苗种吃掉一些,也可以培肥水质,丰富天然饵料。
目前,市场上也有鱼苗料流通,形似微囊或粉料,可从6-8分开始投喂,既可补食,又可诱使鱼苗抢食,从而促进消化道发育,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壮苗。
②追肥和管水: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让水中轮虫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也可每天从较肥的成鱼池中抽部分水加到鱼苗池既能为鱼苗增加天然饵料,又能防止加机井水过多而导致气泡病的发生。
每周应换水1/3-1/2。
③仔细观察: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观其活动、吃食、生长、水质变化,有无敌害、病害等情况。
同时应对鱼苗适时分池,防止过密导致规格参差不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鲤鱼池塘养殖
高产技术
一、池塘条件
鱼池面积一般要求不宜过大,以5~10亩最好,水深2米左右,水源方便,每亩水面配备
0."3~
0.5千瓦增氧机。
二、鱼种放养
1.放养时间:
头年秋后或当年春,水温8~10C时进行。
2.放养品种、数量:
鲤鱼种亩放800~1300尾,鲢鱼种300~600尾。
3.放种前池塘清整与施肥:
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量100~150公斤,亩施基肥(以发酵鸡、牛粪为好)150~400公斤,以后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再施肥。
三、饲料
1.原料及加工:
饲料过程中鲤鱼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以当地农村产品如饼粕类、糠麸等为主,加适量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等。
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0~35%左右,要求氨基酸基本平衡,饲料系数一般
1.7~2左右。
将原料粉碎再经配比混合,加工成3毫米粒径颗粒伺料,以备后用。
2.现介绍一种鲤鱼饲料配方供参考:
鱼粉5%,豆饼10%,棉仁饼20%,麸皮35%,花生饼10%,玉米面5%,酵母粉2%,矿物质及多维素
2."5%,食盐
0."5%。
此配方粗蛋白含量30%。
四、饲养管理
1、投饵技术:
每5~10亩设一投饵点:
鱼种下塘后结合音响,训练鱼类集中抢食,投喂坚持四定: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少量多次,利用人工手撒或自动投饵机机喂,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
2、"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高温季节坚持每半月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加水全池泼洒,每月用晶体敌百虫
0."25ppm或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一次。
3、注意巡塘:
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高温、阴雨天气防止泛塘。
适量开增氧机,必要时灌注新水。
4、每月抽测一次鱼生长情况,做好池塘日记。
夏秋水温高鲤鱼
夏秋季水温高,鲤鱼吃食旺盛,生长迅速,但同时也是疾病,浮头频发的季节,夏秋鲤鱼养殖管理上须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用原生态皇竹草养出来的鲤鱼安全、绿色、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1、"投足食料。
在不超出池塘承载力的前提下,尽量多放食料鱼。
食料鱼的放养量是鲤鱼量的4~5倍,每隔3~5天补充一次饲料鱼。
同时,注意观察鲤鱼的吃食情况,如果鱼池睡眠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鲤鱼追食时鱼时发出的水声小,间隔的时间长,说明食料鱼充足;如鲤鱼追食饲料鱼至水上面,水花大,发出的声音大的频率,说明饲料与已不足;如看到李宇成群在池塘边追饲料与。
说明饲料已基本吃完,应及时补放。
饲料鱼规格一般为鲤鱼体长的
1|3~1|2,如规格不均匀,应用筛将规格较大的与筛出。
2、水质管理。
养殖鲤鱼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高,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水质场期保持肥、互殴、嫩、爽。
一般个2~3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5~30厘米,并保持水体呈微流水状态。
发现鲤鱼有吐出饲料鱼的现象,说明水体已缺氧,防止浮头死亡。
高温季节每隔半个月每某用25公斤生石灰对水泼洒池塘一次,以改良水质,防御疾病。
如池水浑浊,每某可用明矾1公斤对水全池泼洒。
7~9月份根据鲤鱼吃食、活动及天气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每天开机2次,白天开机2小时,晚间开机4小时。
发现鲤鱼严重浮头,立即泼洒双氧水、过氧化钙等。
3、疾病防治。
鲤鱼疾病,以防为主,重点做好饲料鱼和水体的消毒工作。
饲料鱼投放前用百分之3的食盐水消毒,防治带虫、带菌入池,7~9月氏鲤鱼发病旺季,主要疾病有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等药物治疗,治疗时应先杀虫、后杀菌,内服外用相结合,并注意禁用敌百虫等有机磷杀虫剂。
4、捕打留小。
8月底,部分鲤鱼已达到上市规格密度,促进小规格礼遇出长,提高养殖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