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肾风的中医护理张悦

肾风的中医护理张悦

肾风的中医护理张悦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肾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由肾脏功能失调引起,导致体内湿气积聚,无法排出。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快节奏的时代,肾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因此,了解肾风的中医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肾风中医护理方法,并阐述其原理和实施步骤。

一、调整饮食肾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推荐食物:1、冬瓜:冬瓜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肾风患者食用。

2、鲫鱼:鲫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肾脏功能。

3、黑米:黑米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二、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肾风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同时,运动还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肾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推荐运动:1、散步:散步是一种轻松、舒缓的运动方式,适合肾风患者。

2、太极拳:太极拳有助于调节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脏有益。

3、瑜伽:瑜伽中的一些动作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功能。

三、药物治疗对于肾风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或西药来辅助治疗肾风。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遵医嘱,切勿随意使用。

四、心理护理肾风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参加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同时,患者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调节情绪。

五、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肾风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检查,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肾脏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还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从而进行及时处理。

总结:肾风的中医护理需要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定期检查等多个方面入手。

肾病科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肾病科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进行辅助检查
□血常规+粪常规
□尿常规+尿沉渣分析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及低密度脂蛋白
主 □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
要 □血肾功能三项
诊 疗
□电解质
工 □肾穿刺

□其他检查项目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肾功能迅速进展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症状、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尿沉渣分析、便常规; (2)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4)血肝功能(包括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 (5)血肾功能三项(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及电解质; (6)肾穿刺。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β2-MG,血尿酸,血甲状旁 腺素测定,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补体 C3、C4, T3、T4、FT3、FT4,心电图,肝肾 B 超、前列腺 B 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伏肾络证:祛风通络。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 (3)肾络瘀阻证:化瘀通络。 (4)肾虚湿瘀证:益肾活血。 (5)气阴两虚证:益气滋肾。 (6)脾肾阳虚证:温阳利水。 2.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水肿等主要症状消失或改善;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护理查房课件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护理查房课件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体内代谢, 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 过度劳累。
护理计划
药物治疗:FSGS需要长期用药 ,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按时、 按量服药,并密切观察药物的 不良反应。
护理技巧
护理技巧
监测生命体征:对FSGS病人的生命体征 应进行全面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 吸等。
管理水电解质平衡:每天监测患者的液 体摄入和排泄情况,营养含量高的饮食 应限量;
护理技巧
管理并发症:关注FSGS病人是 否存在尿路感染、贫血、肾性 骨病、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总结
总结
FSGS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护士、 医生、患者的共同努力。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
总结
病人应定期进行复查,积极配 合护理工作,参与康复训练。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护理查房课件
目录 简介 病因和病理生理 护理计划 护理技巧 总结
简介
简介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是指一种肾小球疾病, 可导致肾脏衰竭,因其病理形 态复杂,治疗难度大,常见于 青少年和成人。
简介
本次护理查房课件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 好地了解和处理FSGS病人的日常护理病因和病理生 理病 Nhomakorabea和病理生理
病因:FSGS的病因不明确,可 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 有关。
病理生理:以肾小球的局灶性 节段性硬化为主要特征,常伴 有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等症状。
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
饮食:FSGS病人应控制蛋白摄入,每日 蛋白摄入量不应超过0.8克/千克体重, 避免摄入高盐和高脂食物。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戴庆麟主编的《常见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急性肾风病史,及(或)有经常反复感冒病史。

(2)病程较长,一般为数年或数十年,颜面或全身浮肿,腰酸,眩晕,心悸,纳呆、恶心,气短,尿少等。

(3)颜面灰白虚浮,或灰黄,罩青色,面色有灰垢不净之感。

肉轮暗黑,耳轮发白或焦枯,口唇、爪甲色淡,舌淡白或隐青,苔多腻,脉多沉缓无力,或沉弦无力。

血压多有升高。

(4)实验室检查可见尿中蛋白、潜血或有红细胞、管型,尿素氮、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

同时具备1或2或3和4者,均可确诊为肾风。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陈香美主编《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黎磊石、刘志红主编《中国肾脏病学》(2007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确定诊断。

典型的FSGS的特征为局灶损害,影响少数肾小球(局灶)及肾小球的局部(节段)。

起始于近髓质的肾小球受累,轻者仅累及数个毛细血管襻区重者波及大部分肾小球,病变呈均匀一致的无细胞或细胞极少的透明变性物质(襻内泡沫细胞、透明滴);严重者见球囊粘连,脏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帽样”结构,甚至出现“脐部”病变。

电镜下显示大部分肾小球或全部肾小球足突融合上皮细胞及其足突与基底膜脱离,内皮细胞和系膜处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在硬化区见IgM及C3呈不规则、团状、结节状沉积。

无病变的肾小球呈阴性或弥漫IgMC3沉积,IgA、IgG 少见。

本病易误诊为微小病变肾病,故需结合临床表现肾组织学所见、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有无自发缓解或药物诱导缓解等全面考虑,有助于FSGS 的诊断。

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除了可见于FSGS之外还可见于多种肾脏疾病的慢性发展过程如梗阻性肾病、反流性肾病及二醋吗啡成瘾者;甚至可见于过度肥胖者。

因此,要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伏肾络证:面目或四肢浮肿,遇风发病或遇风复发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四肢关节不适,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

肾风中医护理方案共38页

肾风中医护理方案共38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பைடு நூலகம்、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肾风中医护理方案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肾风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肾风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5.遵医嘱艾灸,可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ppt课件 8
(二)水肿

1.及时评估水肿程度、部位,监测体重、腹围、
出入量等。重度水肿宜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 量,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 下肢高度浮肿患者,需注意观察双下肢浮肿程度 是否对称、有无疼痛感、皮温升高等情况,及时
发现血栓性事件发生。

2.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 尿次数等。

3.遵医嘱艾灸,取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
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

4.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ppt课件
17
(六)腰膝酸软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伴发症状,注意区别肾外因素导 致的腰痛。

2.行肾穿刺患者术后往往有腰酸胀痛情况,一般术后3日 内忌在腰部行各项物理治疗。
ppt课件
9
(二)水肿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柔软宽松,定时翻
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 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应抬高足部;阴囊 水肿用阴囊托托起。严重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 卧位。

3.适当控制饮水量,指导患者量出为入,保持出
入量平衡。
ppt课件 10
(二)水肿

4.使用攻下逐水剂或利尿剂时,应重视血压监测、
观察尿量,及大便的次数和量,防止有效血容量 减少导致的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5.遵医嘱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外敷。 7.遵医嘱中药熏蒸。
ppt课件 11
(三)血尿

1.辨尿色、性状。定期检查尿液,观察尿红细胞
量增减、反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活动、睡 眠、疲劳等,以及有无感染等因素影响。

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伏肾络证:面目或四肢浮肿,遇风发病或遇风复发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四肢关节不适,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

舌质淡,苔薄黄或白。

(二)湿热蕴结证:遍体浮肿,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

(三)肾络瘀阻证: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浮肿时发时止,面色黧黑或面色无华,骨痛。

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四)肾虚湿瘀证:四肢浮肿不甚,面、唇、肤色晦滞黧黑,腹部青筋暴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妇女经色暗红有紫块,或经少经闭,小便黄赤。

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

(五)气阴两虚证:浮肿日久,面目四肢浮肿不甚,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时见自汗或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舌淡而边有齿痕。

(六)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或腰部冷痛,小便短少。

舌质淡胖,苔白滑或白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泡沫尿(蛋白尿)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遵医嘱留取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大量泡沫尿(蛋白尿)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度床旁活动。

卧床时需定时翻身,做足背屈、背伸等动作,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4.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等护理,避免因感染致病情反复,蛋白尿增加。

5.遵医嘱艾灸,可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二)水肿1.及时评估水肿程度、部位,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

重度水肿宜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量,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

下肢高度浮肿患者,需注意观察双下肢浮肿程度是否对称、有无疼痛感、皮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发现血栓性事件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伏肾络证:面目或四肢浮肿,遇风发病或遇风复发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四肢关节不适,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

舌质淡,苔薄黄或白。

(二)湿热蕴结证:遍体浮肿,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

(三)肾络瘀阻证: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浮肿时发时止,面色黧黑或面色无华,骨痛。

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四)肾虚湿瘀证:四肢浮肿不甚,面、唇、肤色晦滞黧黑,腹部青筋暴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妇女经色暗红有紫块,或经少经闭,小便黄赤。

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

(五)气阴两虚证:浮肿日久,面目四肢浮肿不甚,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时见自汗或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舌淡而边有齿痕。

(六)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或腰部冷痛,小便短少。

舌质淡胖,苔白滑或白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泡沫尿(蛋白尿)(二)水肿(三)血尿(四)头晕、血压增高(五)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六)腰膝酸软
(一)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遵医嘱留取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大量泡沫尿(蛋白尿)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度床旁活动。

卧床时需定时翻身,做足背屈、背伸等动作,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4.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等护理,避免因感染致病情反复,蛋白尿增加。

5.遵医嘱艾灸,可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二)水肿
1.及时评估水肿程度、部位,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

重度水肿宜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量,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

下肢高度浮肿患者,需注意观察双下肢浮肿程度是否对称、有无疼痛感、皮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发现血栓性事件发生。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柔软宽松,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应抬高足部;阴囊水肿用阴囊托托起。

严重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3.适当控制饮水量,指导患者量出为入,保持出入量平衡。

4.使用攻下逐水剂或利尿剂时,应重视血压监测、观察尿量,及大便的次数和量,防止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的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5.遵医嘱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外敷。

7.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血尿
1.辨尿色、性状。

定期检查尿液,观察尿红细胞量增减、反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活动、睡眠、疲劳等,以及有无感染等因素影响。

2.血尿辨证多属于或兼有肾络瘀阻证,遵医嘱予活血化瘀类中药,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皮肤、口腔、牙龈等部位有无出血,女性患者月经期经量改变等。

(四)头晕、血压增高
1.加强巡视、监测血压。

眩晕发生时,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

若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血压明显升高、视物模糊、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应用降压药物时,注意监测血压动态变化,避免降压速度过快。

并注意观察降压药物可能对肾功能产生的影响。

一般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对于尿蛋白>1g/24小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降压沟、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五)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1.少尿、无尿是肾风重症,关注血压、心率、呼吸、神志、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尤其重视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严格控制水分摄入,保持出入量平衡。

2.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尿次数等。

3.遵医嘱艾灸,取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

4.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六)腰膝酸软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伴发症状,注意区别肾外因素导致的腰痛。

2.行肾穿刺患者术后往往有腰酸胀痛情况,一般术后3日内忌在腰部行各项物理治疗。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腰骶等穴。

4.遵医嘱艾灸,
取肾俞、气海、关元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取双侧肾俞、三焦俞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二)特色技术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服补益类中药,应注意观察有无外感、伤食、气滞、湿困等征象,以防补益药滋腻助邪。

应用活血消癥类中药,注意观察皮肤、粘膜、口腔等部位有无出血情况,肾穿刺前后应遵医嘱停用。

祛风除湿中药如雷公藤多苷片,遵医嘱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胃肠道不适反应,并观察月经周期的改变,若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等异常表现,及时向医生反映(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1)芒硝外敷:将芒硝捣碎成粉末或细颗粒状,入敷药专用袋内,均匀摊开,贴敷于治疗部位。

每次敷药时间8~10小时,每日1次。

(2)药熨(中药热奄包):将中药制作成热奄包,以40~50℃为宜,外敷于双侧肾俞、三焦俞等穴位,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感觉,如出现局部皮肤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治疗结束后用毛巾轻轻拭干皮肤。

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其他详见附录2)。

2.中药泡洗:双下肢水肿患者中药泡洗时,膝关节以下皮肤应全部浸没于药液中。

水温40~42℃,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4.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7.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二)饮食指导(三)情志调理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静谧清爽,起居有时;顺应四时,避免六淫邪气入侵。

2.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防止感染。

3.避免肾损害加重因素,如过度劳累等。

慎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和食物。

4.定期监测血压,控制血压于合理范围。

5.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如太极运动、八段锦等。

6.指导患者进行中医特色的自我保健方法,如穴位按摩等。

(二)饮食指导
1.风伏肾络证:宜食祛风通络的食品,如木瓜、丝瓜、樱桃等。

2.湿热蕴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冬瓜、苦瓜、鲫鱼等。

3.肾络瘀阻证:宜食活血散结、补气行气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香菇、海带、金橘等。

4.肾虚湿瘀证:宜食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的食品,如山药、桃仁、樱桃等。

5.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山药、黑米、枸杞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健脾益肾、温阳利水的食品,如山药、木瓜、薏苡仁、莲子、红枣、泥鳅等。

7.出现浮肿、高血压时应低盐饮食,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2~3g,忌食腌制品、含盐蔬菜(如茴香等)。

高度浮肿时遵医嘱短期内无盐饮食。

当肾功能不全(GFR ≤ 50ml/min)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0.6~0.8g/kg.d,且优质蛋白占50%以上。

极低蛋白饮食(0.3~0.4g/kg.d)患者,还应配合α-酮酸治疗。

必要时,可以麦淀粉替代部分主食,保证热量摄入充分。

(三)情志调理
1.本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抑郁善忧,情绪不宁,可采用顺情从欲方法,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

2.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担心副作用,心理压力大,可采用说理开导方法,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心理状况,做好针对性解释工作,给予心理支持。

当患者表现为郁怒、躁动等肝阳亢盛、血压增高现象时,应及时心理疏导,避免言语、行为、环境因素等不良刺激。

3.采用自我放松、分心移情的方法,如听音乐、放松操等;鼓励患者生活中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活动,如种植花草、烹饪、棋艺等。

五、护理难点
服药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客观认识药物治疗的利弊,积极配合治疗。

2.制定随访制度,定期随访,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