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风量测量方法

电风扇风量测量方法
电风扇风量测量方法

电风扇风量参数检测方法

电风扇风量检测方法及影响风量试验数据的因素分析

1 台扇、落地扇风量检测方法

考虑到电风扇的送风结构是不带内部风道的,工作时气流是大空间自由进气和大空间自由排气,因此风量测试不采用通过在测试风管中设置孔板或喷嘴等节流件产生压差的测量方法,而是直接用风速仪测量电风扇的排风风速来计算风量。根据GB13380-2007,风量测试系统的检测原理采用风速表法,利用风速仪测量出通过模拟圆形平面上各圆环的平均风速,再乘以相应的圆环面积得到通过该圆环的风量,电风扇的总输出风量为通过直到读数限度的所有圆环的风量总和。

式中:Q——通过圆环的风量,m3/mm;V——同一半径上圆环的平均风速,m/ min;r——圆环的平均半径,mm;d——圆环的宽度,等于40mm;S——圆环的面积,m2。

试验程序是:试验前,将被测电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至少运转1

小时;试验时,从距离扇叶轴线20mm左右两点处开始测量,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两边移动,直到所测得的平均风速下降到低于24m/min(0.4m/ s)为止。

2风量检测设备及影响风量试验数据的因素分析

目前实验室普遍采用自动智能风量测试仪,这种风量测试仪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全自动测试,以减少由于检测持续时间长而造成的人为读数误差。该装置的风速仪探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可由距离扇翼轴线20mm处开始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两边移动采样。数据由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平均风速、风量、能效值、评定能效等级等值,并自动生成、打印测试报告。

在电风扇风量检测中,由于存在着人员操作的熟练度不尽相同,测试条件、环境和电源性能无法完全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等因素,导致检测数据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性。

显然,除了采用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手段外,满足标准要求的测试条件、环境和电源是保证风量工况试验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比如按要求电压和频率波动应不超过其额定值的±1﹪,如果电压和频率波动过大将直接影响风扇电机的输出功率;还有标准要求试验时室内空气温度应为20±5℃,相对湿度小于90﹪(+25℃时),但实际检测中,由于每次试验工况的温度、湿度、大气压的不同,使得该试验条件下的空气密度也不相同,也会影响最终测试结果;另外试验屏的尺寸及密封性未严格按标准设计,不满足标准规定的长度4500mm、宽度4500mm、高度3000mm、允许偏差±15 mm,并且无法保证不受外界气流和热辐射作用,会造成不同的空间内对气流扰动的不同,因此也就不可避免造成很大系统误差。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引入不确定度分量,从而导致数据产生偏差。

对于测量设备,由于标准规定风量是利用测量风速来计算电风扇的风量参数,因此需借助风速仪通过读取数据而获得一个模拟圆形平面上不同直径圆环上各测量点的平均风速分布值再计算其风量参数。在整个测试过程不同直径圆环上各测量点的平均风速值变化较大,如扇叶直径400mm规格、电机输入功率60W

的电扇,可从最大风速200m/min左右一直测到平均风速小于24m/min为止。这就要求风速仪在整个量程范围内具有较高准确度和灵敏度。标准要求测量风速用的仪表采用标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叶轮风速仪,灵敏度不低于0.15m/s,风速量大量程为1200m/min。可见风速仪是整个风量测试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满足要求的风速仪是确保测试数据可靠性的关键。

色差仪的分类_原理及测量方法

色差仪的分类,原理及测量方法 1.分类 根据性能参数、精度范围和使用要求,色差仪可分为3种:第一种是手持 式色差仪,又称色彩色差计,其能直接读取数据,不用连接电脑,不配带软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精度较低,在颜色管理的一般领域使用广泛;第二种 是便携式色差仪,又称便携式分光测色仪,其除了能直接读取数据外,还能连 接电脑,配带软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精度较高,价格适中;第三种是台 式色差仪,又称台式分光测色配色仪,其具有读数窗口,连接电脑时需要使用 测色、配色软件,具有高精度的测色和配色功能,体积较大,性能稳定,价格 较高。目前,国内印刷企业使用较广的是便携式色差仪。 2.原理 色差仪是模拟人眼对红、绿、蓝光感应的光学测量仪器,可以对被测物体 进行五角度分析,其中习惯选择15°、45°、110°的角度进行分析。 所有的颜色都可以通过任何一种Lab颜色标尺被感知并测量,L轴为亮度轴,0为黑,100为白;a轴为红绿轴,正值为红,负值为绿,0为中性色;b 轴为黄蓝轴,正值为黄,负值为蓝,0为中性色。这些标尺可以用来表示试样 与标样的颜色差异,通常以Δa、Δb、ΔL为标识符,ΔE被定义为样品的总色差,但其不能表示出试样色差的偏移方向,ΔE数值越大,说明色差越大。色差仪可以根据CIE色度空间的Lab、Lch原理,测量显示出试样与标样的色差ΔE及Δa、Δb、ΔL值。

ΔE通常按如下公式计算: ΔE*=[(ΔL*)+(Δa*)+(Δb*)]1/2 有时一些公司会要求总色差小于2,有的还会要求达到Lab值。如果ΔE≤2.0,建议Δa、Δb、ΔL均≤1.5,一般ΔE为1.5时目视是可以分辨的。由于Δa、Δb、ΔL一般情况下均没有定值,在要求过于严格的情况下,往往对总色差ΔE 和色差Δc(不考虑亮度影响)都有要求,此时可按如下公式计算:ΔE*=[(ΔL*)+(Δa*)+(Δb*)]1/2 Δc*=[(Δa*)+(Δb*)]1/2 具体测量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测量出的数据在图1上标示为一个静态的坐标点(称为起始点)。在印刷过程中要想保证印刷品色相的稳定性,就需要调墨工 人随时调整油墨配比和黏度,这样在每次调整后再测量,就可以在坐标图上标 示出另外的一些坐标点(冲淡点、点黑加重点等),每次调整前后形成的两个 不同的坐标点之间都会有一定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沿坐标a轴、b轴距离不等,因产品而定)。如果我们将这个数值与色差仪上显示的Δa、Δb、ΔL、ΔE等数据结合在一起,在图1上就会显示成一系列动态的点,那么,这些动态点之间 的方向和距离在实际操作中就成了调墨工人调色时所应添加哪一种或哪几种色 墨及其添加量的定性和定量参考,相当于日常调墨工作中的指南针和测量尺。

色坐标的表示及测试方法

色坐标表示方法 色彩的坐标系即表色系,国际上色彩的定量表述有孟塞尔表色系统、CIE表色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1.孟塞尔表色系 孟塞尔表色系描述色彩的三个要素是,色相、彩度、明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指同色的深浅变化,也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彩度:又称纯度或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孟塞尔色彩体系中色相、明度、彩度间关系如图所示。 孟塞尔表色系认为,互补的色相对比可通过调整明度差别来取得谐调,即高明度基色可配其低明度的补色来做补偿。配色中较强的色要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扩大面积。TFT-LCD的像素大小、色层厚度等光学相关物理参数都是固定的,所以在TFT-LCD中使用孟塞尔色彩体系还原五颜六色的物体在光学和材料上很难操作。 2.RGB表色系 三原色可以合成包括单色光在内的所有的颜色。不同的待配色光达到匹配时三原色光亮度不同,用颜色方程C=R(R)+G(G)+B(B)表示,其中(R)、(G)、(B)代表代表产生混合色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R、G、B分别为匹配待配色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称为三刺激值。把等能量的单色光,用三刺激值分别求出各自在RGB三维空间的坐标,得到CIE1931xy色度图。 3.XYZ表色系 CIE在RGB表色系基础上,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YZ建立了一个新的色度系统,将它匹配等能光谱的三刺激值,定名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XYZ表色系。经过变换,色度坐标均为正值,XY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到x-y色度坐标,又称CIExyY色度图,其中Y轴用于表示亮度。 4.CIExyY色度图 CIExyY色度图的建立给定量分析颜色创造了条件, 对CIE XYZ空间进行非线性变换空间处理,消掉XYZ的具体绝对值,把x-y坐标系迎合视觉

风道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定

风道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定 一、实验的目的 了解和掌握通风系统风道内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点布置方法及测定方法,测定数据的处理和换算。从而对通风系统气流分布是否均匀作出理论判断。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U型压力计一台(测量范围在10000Pa) 2.倾斜式微压计一台(测量范围在250Pa) 3.热球式风速仪一台(测量范围在0.05-30.0m/s) 4.毕托管一支 5.外径φ10mm,壁后1mm的橡胶管或乳胶管数米。 6.蒸馏水500ml 7.纯酒精500ml 8.钢卷尺一把,长度值不小于2m 三、测试原理及方法 1.测试原理 风道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定,可以通过毕托管、U型压力计、倾斜式微压计、热球式风速仪等仪器来完成。毕托管、U型压力计可以测试风道内的全压、动压和静压,由测出的全压可以知道风机工作状况,通风系统的阻力等。由测出的风道动压可以换算出风道的风量。也可以用热球式风速仪直接测量风道内风速,由风速换算出风道内风量。 2.测量位置的确定 由于风管内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管中心风速最大,越靠近管壁风速越小。在工程实践中所指的管内气流速度大都是指平均风速。为了得到断面的平均风速,可采用等截面分环法进行测定。 对圆形风管 可将圆管断面划分若干个等面积的同心环,测点布置在等分各小环面积的中心线上,如图1所 示,把圆面积分成m个等面积的环形,则:,然后将每个等分环面积再二等分,则此圆周距中心为Y n,与直径交点分别为1、2、3,…n点,这些点就是测点位置。 各小环划分的原则是:环数取决于风管直径,划分的环数越多,测得的结果越接近实际,但不能太多,否则将给测量和计算工作带来极大麻烦,一般参照表5分环。 表5 测量时不同管径所分环数 风管直径≦130 130-200 200-400 400-600 600-800

大圆弧放线方法

圆弧形平面图形的施工测量 圆弧形平面图形的施工测量 圆弧形平面图形的施工测量方法较多,根据圆弧形的大小及现场施工条件,有直接拉线法、坐标计算法以及经纬仪测角法等。 (1)直接拉线法 直接拉线法施工放线大多在圆弧半径较小的情况下采用。在定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中心桩位置后,即可进行施工放线操作。这种放线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操作工人都能掌握。 如图10.23所示,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实地测设出该圆的中心位置,并设置较为稳定的中心桩(木桩或水泥桩),设置中心桩时应注意: 1)中心桩位置应根据总平面图要求,设置正确。 2)中心桩设置要牢固。 图10.23 3)整个施工过程中,中心桩须多次使用,所以应妥善保护。同时,为防止中心桩因发生碰撞位移或因挖土被挖出等原因,四周设置辅助桩,以便于对中心桩加以复核或重新设置,确保中心桩位置正确。 4)使用木桩时,木桩中心处钉一圆钉;使用水泥桩时,水泥桩中心处应埋设标心。 5)依据设计半径,用钢尺套住中心桩上的圆钉或钢筋头,画圆弧即可测设出圆曲线。钢尺应松紧一致,不允许有时松时紧现象,不宜用皮尺进行画圆操作。 如图10-24所示,某一工厂幼儿园建筑为半圆形,根据总平面图上位置及主要尺寸,用直线拉线法进行现场施工放线,其放线步骤如下: 1)根据厂区道路中心线确定圆弧形建筑物的圆心O,并按照图10-24要求,设置较为稳定的中心桩。 2)置经纬仪于O点,后视B点(或A点),然后转角45°,确定圆弧形建筑物的中轴线。

3)在中轴线上从O点量取R1(8400mm)、R2(11400mm)、和R3(18000mm),定出建筑物柱廊、前沿墙和后沿墙的轴线尺寸。 图10.24 4)用钢尺套住中心桩上的圆钉或钢筋头,分别以R1、R2、R3画圆,所画出之三圆弧即为建筑物柱廊、前沿墙和后沿墙的轴线位置。 5)置经纬仪于O点,根据半圆中柱廊六等分的设计要求,定出各开间的放射线形中心轴线。 6)在各放射中心轴线的内、外侧钉好龙门板,然后再定出挖土、基础、墙身等结构尺寸和局部尺寸。 (2)坐标计算法 坐标计算法适用于半径较大的圆弧形平面曲线图形的施工放线,由于半径较大,圆心越出建筑物平面以外甚远,无法用直接拉线法或几何作图法来进行施工放线,而采用坐标计算法,则能获得较高的施工精度且施工操作方法也较简便。坐标计算法,一般将计算结果最终列成表格,供放线人员使用,因此,实际现场施工放线工作比较简单。 1)坐标计算方程式。如图10.25(a)所示,设圆弧上任意一点M(x,y) 与圆心O'(a,b) 的距离O'M 等于R,则由坐标计算公式,可得: R=√[(x-α)2+(y-b)2] 将上式两边平方,便可得到圆的标准方程式: R2=x2+y2 图10.25 当圆心O' 与坐标原点O 重合时,如图10.25(b)所示,a=0 ,b=0此时圆的坐标方程式为: R2=x2+y2 由上可知,圆弧形平面曲线是一组二次曲线。当R 一定时,变量x 和y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数值,便可求得圆弧曲线上任何一个数值,即 y=√(R2-x2), x=√(R2-y2) 2)坐标计算与施工放线。设计图上的大半径圆弧形平面曲线,既有整根圆弧曲线,也有等分

数字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数字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物信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7 级电信班学生姓名卢晗辉学号070303003 指导教师袁放成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1年4月 教务处制

数字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物信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70303003 卢晗辉 指导老师袁放成教授 【摘要】该数字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为主控制核心控制风扇功能,通过单片机控制L298N 芯片驱动风扇实现三个档位的转速,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度的采集,并且具有定时功能,液晶LCD1602实现了显示风扇的工作状态、温度、动态倒计时显示剩余的定时时间。文章主要介绍了该数字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 【关键词】数字电风扇模拟系统;单片机STC89C52;风扇功能;LCD显示;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指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2.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直流电机风扇.........................................................4 2.2双全桥功率放大芯片L298N (5) 2.2.1双全桥功率放大芯片L298N介绍 (5) 2.2.2双全桥功率放大芯片L298N工作原理 (5) 2.2.3光电耦合器TLP521芯片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数字温度计DS18B20 (7) 2.4单片机STC89C52主控制模块......................................................10 2.5LCD显示模块....................................................................12 2.6键盘模块.......................................................................12 2.7直流稳压电源...................................................................12 3. 软件程序设计 (13) 3.1软件设计流程图..................................................................13 3.2占空比.........................................................................13 4. 硬件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15) 4.1 焊接注意的实现 (15) 4.2 硬件电路的调试 (15) 5. 软件的调试及问题分析 (15) 6设计总结与感受.......................................................................15 7致谢.................................................................................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PCB图...........................................................................19

MLSS和MLVSS的标准测定方法

MLSS和MLVSS的标准测定方法 仪器和实验用品 1.定量滤纸 2.马弗炉 3.烘箱 4.干燥器,备有以颜色指示的干燥剂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实验步骤(括号内为实际操作) 1.定量滤纸在103-105℃烘干,干燥期内冷却,称重,反复直至获得恒重或称重损失小于前次称重的4%;重量为m0;(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或Φ12.5的滤纸直接以1g计)2.将样品100ml用1中的滤纸过滤,放入103-105℃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反复干燥制恒重或失重小于前次称重的5%或0.5mg(取较小值),重量为m1; SS=(m1- m0)/0.1(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3.将干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其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重量为m2; 4.将2中的滤纸和泥放在3中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m3;(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 vss=[( m1+m2- m0)- m3]/0.1

MLSS:单位容积混合液内含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总量(mg/L),MLVSS 指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测MLSS 需要定性滤纸(不能用定量的)、电子分析天平、烘箱、干燥器等。取100ml混合液用滤纸过滤,待烘箱中温度升到103-105之间的设定值后,将滤干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半小操作时。称量后减去滤纸重量,并且测滤纸的重量也要采用上述同样的步骤。该实验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操作,否则会入偏差。 MLSS及MLVSS的常用测定方法 1. 定义: MLSS :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混合液体活性污泥的浓度,即在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占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VSS: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指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MLVSS。 2. 指标含义: MLSS、MLVSS是间接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3. 水样的采集、保存及注意事项 采样地点定于曝气池出口处;曝气池水深3.1米,故应在液面下0.78

电子测量仪器的各种分类方法和测量方式

电子测量仪器的各种分类方法和测量方式 1 按测量手段分类 1.1 直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能够直接将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或能够直接用事先刻度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直接获得数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 1. 2 间接测量:当被测 量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然后按函数关系计算被测量的数值,这种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称为间接测量。 1.3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要用多个未知参数表 达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从而得到未知量的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2 按测量方式分类 2.1 直读法:用直接指出被测量大小的指示仪表进行测量,能够直接从仪表刻度盘商或从显示器上读取被测量数值的测量方法,称为直读法。 2.2 比较法:将被测量与标准量在比较仪器中直接比较,从而获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称为比较法。 3 按测量性质分类 3.1 时域测量:时域测量也叫作瞬时测量,主要是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用示波器观察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平顶降落等脉冲参数以及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真空表| 硬度计| 探伤仪| 电子称| 热像仪 3.2 频域测量:频域测量也称为稳态测量,主要目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如用频谱分析仪分析信号的频谱,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3.3 数据域测量:数据域测量 也称逻辑量测量,主要是对数字信号或电路的逻辑状态进行测量,如用逻辑分析仪等设备测量计数器的状态。 3.4 随机测量:随机测量又叫做统计 测量,主要是对各类噪声信号进行动态测量和统计分析。这是一项新的测量技术,尤其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应用。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通风系统的风量风压测量

实验一 通风系统的风量风压测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通风系统的风量风压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 选择某一通风系统风管断面进行静压、动压、全压的测量。计算该断面的平均风速及风量。 三、通风系统全压、静压、动压的测定 (一) 毕托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把毕托管按规定放入通风管道内。测头对准气 流。A 、B 两端分别连接微压计时,A 端测出的压力值为全压,B 端测出的压力值为静压,把A 、B 两端连接在同一个微压计上时,测出的压差值就是动压。即: q j d P P P -= (二) 倾斜式微压计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微压计感受压力或压差时,玻璃管 内液面从零点上升。其垂直高度,容器内的液面则从零点下降,下降到高度为h 2 1 22 F h Z F = (1-1) 式中,F 1——玻璃管断面积; F 2——容器的断面积。 B A 图1 毕托管 图2 倾斜式微压计原理图

因此,两端的液面差 1122sin F h h h Z F α?? =+=+ ??? (1-2) 被测的压差值 12s i n F p h Z g F γγρρα?? ?==+ ??? 式中,γρ——液体的密度,kg/m 3 令 12sin a F K F γρα? ? + = ?? ? (1-3) 则 a p K Zg ?= Pa (1-4) 由(1-3)可以看出,a K 值是随α角及γρ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应不同的α值及γρ会有不同的a K 值。 在y-1型微压计中,以3 0.81/kg m γρ=的酒精作为工作介质。不同的α角所对应的a K 值直接在微压计上标出。 测定的压力值大于大气压力时,应接在M 上。测定的压力值小于大气压时,应接在N 上。在测定压差值时,压力大的一端接M 上,压力小的一端接N 上。 在通风机的吸入段或压出段进行测量时,测压管与微压计的连接方式见“工业通风”P184图3-4。 (三) 测定断面的选择 为了减少气流扰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测定断面应选择在气流平直扰动少的直管段 上。测定断面设在局部构件前,距离要大于3倍以上管道直径,设在局部构件后相隔 距离应大于6倍管道直径。详见“工业通风”图8-1。 四、用动压法测定管道内的风量 通风系统内某一点的动压 2 2 d v P ρ= Pa (1-5) 式中, v ——某一点的空气流速,m/s ρ——空气的密度,3/kg m 因此 v = (1-6) 由于气流速度在测定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为了测得该断面上的平均风速,必须多点测量,测点位置按“工业通风”第八章中图8-2、图8-3来确定。 测定断面的平均风速 p v = ? m/s (1-7)

大半径小圆弧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精)

200822大半径小圆弧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杜存飞王康为 (河南神火集团刘河煤矿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大半径小圆弧因可测量的圆弧段太小而影响测量结果,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通过数学分析找到了大半径小圆弧测量的误差来【 源,证明了直接测量的局限性。探讨了以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小圆弧的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大半径小圆弧;测量;误差分析【 MeasurementofLargeRadiusSmallArcandErrorAnalysis DuCunfei,WangKangwei (HenanShenhuoGroup,Yongcheng476600,China) 【Abstract】Becausethesectionoflargeradiussmallarccanbemeasuredistoosmall,itinfluencesthemeasurementresultandcausesgreater serrorsourceandprovethelimitationofdirectlymeasured.Researchedonsmallarcerror.Thepaperthroughmathematicsanalyzefindit’

measurementmethodwiththeCoordinateMeasurementMachines,finally,basedonthisproposedandcertifiedanewmeasurementmethod. 【Keywords】Largeradiussmallarc;Measurement;Error analysis 一、引言 所谓大半径小圆弧,是指30°以下圆心角所对的圆弧,在三坐标测 究其原因,在于被测量机上测量其圆弧半径时,不易测准,误差很大[1]。 圆弧只是整圆的一部分,圆弧越短,则被丢弃的信息越多,从而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圆弧测量的主要参数有圆心坐标、半径和圆度等。显为e2,通常情况下,e1>>e2,取e=e1+e2,e为圆弧符合条件时形状误差然,圆心坐标的测量是最关键的,有了准确的圆心位置,其他参数就迎测量最大值。那么,刃而解了。在实际测量中,圆心坐标的测量准确度较难保证,用圆弧所如图3A→A1B→B1C→C1圆心O→M1造成半径实测值R1偏大,对的圆心角的大小,可作为衡量的指标,但当这个圆心角不断缩小时,当AA1=BB1=CC1=e时,R1为最大。这个附加误差将会迅速增大,直至达到测量机误差的几十倍、几百倍。 如图4A→A2B→B2C→C2,圆心O→M2造成半径实测值R2偏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 GB5700-85 Measurementmethodsforinteriorlighting 1总则 1.1为统计照明的测量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特制订本方法。 1.2测量目的 1.2.1检验照明设施与所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1.2.2调查照明设施与设计条件的符合情况。 1.2.3进行各种照明设施的照明比较的调查。 1.2.4测定照明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确定维护和改善照明的措施,以保障视觉工作要求和节约能源。 1.3测量内容 1.3.1室内有关面上各点的照度。 1.3.2室内各表面上的反射系数。 1.3.3室内各表面和设备的亮度。 1.4适用范围 1.4.1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建筑室内照明的测量。 1.4.2本标准不适用道路和室外场地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火车、轮船、飞机等)的照明测量。 1.4.3采用本标准时,尚应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等条文的规定。 2测量仪器 2.1照度计 2.1.1用于照明测量的照度计宜为光电池式照度计。按接收器的材料,照度计可分为硒光电池式和硅光电池式的照度计。 2.1.2照明测量宜采用精确度为二级以上的照度计(指针式或数字式)。 2.1.3照度计的检定应按JJG245—81《光照度计》进行。 注:光照度计又称照度计。 2.2亮度计 2.2.1照明测量主要采用光电式亮度计,接收器可用光电池(硒、硅)、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做成。 2.2.2亮度计的检定应按JJG211一80《亮度计》进行。 3照度测量 3.1一般照明时测点的平面布置 3.1.1预先在测定场所打好网格,作测点记号,—般室内或工作区为2~4m正方形网格。对于小面积的房间可取1m的正方形网格。 3.1.2对走廊、通道、楼梯等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按l~2m的间隔布置测点。 3.1.3网格边线一般距房间各边0.5~lm 3.2局部照明时测点布置 局部照明时,在需照明的地方测量。当测量场所狭窄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点;当测量场所广阔时,可按3.1所述布点。 3.3测量平面和测点高度 3.3.1无特殊规定时,一般为距地0.8m的水平面。 3.3.2按需要规定的平面和高度。 3.3.3对走廊和楼梯,规定为地面或距地面为15cm以内的水平面。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1、系统误差 能够保持恒定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和测量条件的不稳定而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准确度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一种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的误差,即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结果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这种误差的处理依据概率统计方法。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温度、磁场、电源频率等的偶然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这种误差;另一方面观测者本身感官分辨能力的限制,也是偶然误差的一个来源。偶然误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偶然误差越小,精密度就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必然性;而偶然则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可能性。 3、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操作、读数、记录和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显然,凡是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都是应该摈弃的。 解决方法: 仪表测量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但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其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消除测量误差,应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指出,一个测量结果中既存在系统误差,又存在偶然误差,要截然区分两者是不容易的。所以应根据测量的要

求和两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择消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消除;而在科研、计量等对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中,必须同时考虑消除上述两种误差。 1、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1)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 (2)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到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2、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消除偶然误差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在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因此偶然误差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所以,在测量仪器仪表选定以后,测量次数是保证测量精密度的前提。 . 容:

漆膜颜色标准、表示方法及测量

漆膜颜色标准、表示方法及测量 1 颜色的基本概念 颜色是大脑经过眼和视觉神经所刺激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入射光照到观察物表面所反射出的光线产生电脉冲的结果,即颜色是物体性质和光源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物体的表面性质不同,一束入射光照射到表面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入射光可能部分或全部被反射、部分或全部透射、部分或全部被吸收。如白色表面能反射所有波长的入射光,黑色表面能吸收所有波长的入射光,绿色表面只能反射入射光的绿色射线部分,而吸收其他部分射线。 同一有色物体受到不同光源照射,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正常的人眼能分辨出100多万种不同的颜色,很容易区分相近的颜色,而色盲患者对某些颜色不太敏感。 影响正常个眼对物体颜色的判断的因素有:物体本身的性质、光源种类和明暗、物体大小及环境背景、眼睛对环境的适应性、观察角度等。 2 有关漆膜颜色的标准 GB/T3181-1995 漆膜颜色标准 GB/T6749-1997 漆膜颜色表示方法 GB/T9761-1988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GB/T11186.1-1989 漆膜颜色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GB/T11186.2-1989 漆膜颜色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11186.3-1989 漆膜颜色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色差计算 GSB A2603-1994 中国颜色体系样册 GSB G51001-1994 漆膜颜色标准样卡 3 漆膜颜色表示方法及测量 3.1 色调法 GB/T3181-1995规定了用色调表示漆膜颜色的方法,应结合GSB G51001-1994《漆膜颜色标准样卡》一起使用。漆膜颜色以编号加名称表示。编号由一个或两个英文字母和两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英文字母表示色调,阿拉伯数字表示同一色调的不同颜色。颜色名称采用习惯的名称,如大红、中绿、深黄、浅灰等。 色调由5种主色调红(R)、黄(Y)、蓝(B)、紫(P)、绿(G),以及这5种相邻色调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组成。每种色调范围又包括若干种颜色,如红色色调包括5种颜色:R01铁红、R02朱红、R03大红、R04紫红、R05桔红。 GB/T3181-1995包括了目前常用的主要色漆的83种颜色。GSB G51001-1994规定了该83种颜色的标准样卡。其分布情况见表1。 下,或在比色箱人造日光条件下进行比色。待测试样与标准样卡并排放置。相应的边互相接触或重叠,眼睛距试样500mm观察。为提高比色精度,试样与标准样卡位置应互换。光泽差别大的漆膜应先在自然日光下观察,再在比色箱中进行观察,使照射光0°角入射,人眼以45°角观察。有争议时,应在符合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光源D65(相关色温为6504K的平均昼光)的人造日光条件下进行比色仲裁。 3.2 CIE三色色标系统数据法 GB/T6749-1997规定的这种方法是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用仪器测得的三色色标系统数据来表示漆膜颜色。颜色坐标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矢量值明确表示出来。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表示清漆和荧光漆膜的颜色。 漆膜颜色可用下列三种CIE三色色标系统数据之一来表示:

风量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洁净室风量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洁净室风量和换气次数的检测。 3. 职责 洁净区风量检测人员执行本规程。 4. 工作程序 (1)风量检测必须首先进行,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下获得。 (2)检测前必须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 (3)万级和十万级洁净室检测风量和换气次数。 4.1 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 4.1.1洁净室风量的检测 每一洁净室装有过滤器的送风口进行风量测试。如果洁净室有多个送风口,每个送风口单独测试,将每个送风口的风量相加,计算出总风量。(洁净室风口数及面积见表1)。风口数为n,第1个送风口风量为A1,第2个送风口风量为A2,第n个送风口风量为An。 总风量(m3/h)= A1+A2+…+An 4.1.2换气次数计算 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通风量与容积的比值。 换气次数(次/h)= 总风量/房间容积 4.2检测仪器组成与安装 4.2.1风量罩组成 加野MODEL6705风量罩由风罩(标配610×610 mm)、玻璃纤维支杆、便携把手、底座(含16个测量点)及测量仪主机组成。 4.2.2支杆安装 将一根支杆的一端插入到支杆安装槽内如下图①,将另一端插入到框架角如下图②(框架角的位置参考下图③)。剩余3根支杆安装位置参考下图③,安装步骤同上。支杆要交叉安装,支杆拆卸顺序与之相反。

4.2.3便携把手安装 便携把手安装顺序参考下图,其拆卸顺序与之相反。 4.3检测仪器操作 4.3.1开机前准备: 确认风量罩已按要求安装好。测量仪主机确认有电,用4节AA型电池供电。 4.3.2开机: 按住“ POWER”键 2 秒钟,进入测试主界面。 4.3.3风量检测: 按键操作包括测量仪主机上的按键操作及底座按键操作。底座左键,此按键用于控制风量测试的开始、停止。底座右键,此按键用于控制风量测试值的保存。 在测试设置中确认测试模式为“ Single”,实际、标准风量设置为“Std”。按“START”键或底座左键,仪器开始测量,风量显示区显示“- - - - ”。风量值在8秒内稳定后,测试自动停止。风量显示区显示稳定后的风量值,风向图标显示稳定后的风向。测试停止后,按“SAVE”键或底座右键将本次测得风量值保存。 4.3.4关机: 在任何测量模式下,按住“ POWER”键2 秒钟,仪器将自动关机。

机械加工工艺-大半径小圆弧的测量

机械加工工艺-大半径小圆弧的测量 大半径小圆弧(以下简称小圆弧)中心坐标和直径的测量,一直视为三坐标测量机检测的一项技术难题。不少用户对此都曾作过研究,其结论基本上都归结到一点,这就是直接影响小圆弧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是采样范围受到了限定,造成采样信息量明显减少,而且弧长越短信息量损失越大,测量的数据当然也就难以让人接受了。然而,作者仍愿介绍两种测量方法,尽管该方法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圆弧坐标和直径的测量问题,但作为多年来实践探索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想必还是有借鉴和参考之处的。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进行小圆弧坐标和直径的测量过程中,无论圆心坐标还是圆的直径,当其中一个参数为已知条件时,则另一个参数就能够比较满意地通过测量而获得。也就是说,已知圆心坐标求直径,或者已知直径求圆心坐标。然而,现实工件的检测中并非如此,占多数情况的却是圆心坐标和圆的直径都是未知的,只不过我们根据图样要求和实际情况将其中一个加工精度较高的参数当作了已知条件,这就是下面方法之所以能够提出的必要前提条件。 方法1、预置理论圆心坐标测圆弧直径(该方法用于圆心坐标加工精度较高时):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在测量圆弧时,先将圆弧所在平面的参考原点平移到圆弧理论中心上,使之成为新建零件参考系的原点,然后在圆弧上进行若干2D极向量(带测头半径补偿)的采点,测量完毕后将各测得R值计算平均值后乘以2,其结果即视为圆弧实际直径,随后恢复原参考系。 若没有2D极向量测点功能,则可采用PICK(不带测头半径补偿)的测点方式,其R值为原点到测头中心的距离。计算方法与上面相同,只不过结果运算时根据内外圆弧测量还需加上或减去一个测头直径补偿。 方法2、预置理论圆弧直径测圆心坐标(该方法用于圆弧直径加工精度较高时):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在进行内外圆弧测量时,调用测圆功能后须先给定一个理论圆弧直径,然后进行若干采点,系统便自动计算出圆弧的中心坐标。 若没有该测量功能,则可采用下列方法做近似测量,为简化操作和计算,亦可自行编制一个小程序。其操作方法是,在进行该测量时须先以PICK(不带测头半径补偿)的方式在圆弧两端点处各采一点,程序用其连线建立新的零件参考系

电风扇设计报告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Proteus和Keil的使用 (5) 1.1 Proteus的使用 (5) 1.1.1软件打开 (5) 1.1.2工作界面 (5) 1.2 Keil C51 的使用 (6) 1.2.1软件的打开 (6) 1.2.2工作界面 (6) 1.2.3 电风扇实例程序设计 (7) 2.1设计方案特点 (11) 2.2关于AT89C51单片机的介绍 (11) 2.2.1主要特性: (12) 2.2.2管脚说明: (13) 2.2.3.振荡器特性: (14) 总结 (16) 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8) 附录 (18)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程浩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班级电力09-9(2)班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keilC软件和Proteus软件设计一个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基于AT89C51芯片实现了用四位数码管实时显示电风扇的工作状态,最高位显示风类:“自然风”显示“1”、“常风”显示“2”、“睡眠风”显示“3”。后3位显示定时时间:动态倒计时显示剩余的定时时间,无定时显示“000”。设计一个“定时”键,用于定时时间长短设置;设置一个“摇头”键用于控制电机摇头。设计过热检测与保护电路,若风扇电机过热,则电机停止转动,电机冷却后电机又恢复转动。最终完成了设计任务。 关键词:AT89C51 keilC软件 Proteus软件

绝缘电阻的正确测量方法及标准

绝缘电阻的正确测量方法 一、测试内容施工现场主要测试电气设备、设施和动力、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 二、测试仪器 测试设备或线路的绝缘电阻必须使用兆欧表(摇表),不能用万用表来测试。兆欧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而且使用方便的测试大电阻的指示仪表。它的刻度尺的单位是兆欧,用ΜΩ表示。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被测对象来选择不同电压等级和阻值测量范围的仪表。而兆欧表测量范围的选用原则是:测量范围不能过多超出被测绝缘电阻值,避免产生较大误差。施工现场上一般是测量500V以下的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电阻。因此大多选用500V,阻值测量范围0----250ΜΩ的兆欧表。兆欧表有三个接线柱:即L(线路)、E(接地)、G(屏蔽),这三个接线柱按测量对象不同来选用。 三、测试方法 1、照明、动力线路绝缘电阻测试方法线路绝缘电阻在测试中可以得到相对相、相对地六组数据。首先切断电源,分次接好线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兆欧表的发电机摇把,使发电机转子发出的电压供测量使用。摇把的转速应由慢至快,待调速器发生滑动时,要保证转速均匀稳定,不要时快时慢,以免测量不准确。一般兆欧表转速达每分钟120转左右时,发电机就达到额定输出电压。当发电机转速稳定后,表盘上的指针也稳定下来,这时指针读数即为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为了消除线芯绝缘层表面漏电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其接线方法除了使用“L”和“E”接线柱外,还需用屏蔽接线柱“G”。将“G”接线柱接至电缆绝

缘纸上。 2、电气设备、设施绝缘电阻测试方法首先断开电源,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测三相绕组对外壳(即相对地)及三相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摇测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测相对相。测相对地时“E”测试线接电动机外壳,“L”测试线接三相绕组。即三相绕组对外壳一次摇成;若不合格时则拆开单相分别摇测;测相对相时,应将相间联片取下。 四、绝缘电阻值测试标准 绝缘阻值判断 (1)、所测绝缘电阻应等于或大于一般容许的数值,各种电器的具体规定不一样,最低限值: 低压设备0.5MΩ, 3-10KV 300MΩ、 20-35KV为400MΩ、 63-220KV为800MΩ、 500KV为3000MΩ。 1、现场新装的低压线路和大修后的用电设备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ΜΩ。 2、运行中的线路,要求可降至不小于每伏1000Ω=0.001MΩ,每千伏1 MΩ。 3、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ΜΩ。 4、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绝缘电阻值热态应大于0.5ΜΩ、冷态应大于2ΜΩ,转子绝缘电阻值热态应大于0.15ΜΩ、冷态应大于0.8ΜΩ。

测试方法分类

一、基本概念 1、测试用例(案例)主要记录:测试步骤、方法、数据、预期结果的文档,由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之前编写的 2、编写用例的方法 (1)等价类划分 (2)边界值 (3)因果图 (4)判定表 (5)正交排列法 (6)场景法 (7)测试大纲法 (8)状态转换图 3、写用例参考什么? (1)文档:需求、开发文档、用户手册 (2)参考已经开发出来的软件 (3)讨论 二、等价类划分 1、应用场合 只要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等价类划分 把无限多的数据根据需求,划分成多个区域(有效、无效),

从每个区域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说明: 穷举测试是最全面的测试,但是是不能采用的方法,时间成本太高,编写用例的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最少的数据,达到最大的覆盖 2、核心概念 (1)有效等价类 对程序规格有效的、合理的输入数据的集合 程序接收到有效等价类,可以正确计算、执行 (2)无效等价类 对程序规格无效的、不合理的输入数据的集合 程序接收到无效等价类,应该给出错误提示,或者根本不允许输入 3、如何使用? 首先明确测试对象—第一个数文本框 说明:在测试第一个数的时候,保证第二个数正确 (1)根据需求,划分等价类 ①有效等价类 -99—99之间的整数 ②无效等价类

A、非整数 B、<-99的整数 C、>99的整数 (2)细化等价类 往往依据的不是字面的需求,而是基于对数据存储方式的深入理解以及数据格式的理解 ①正负数补码计算不一样,有必要把正数、负数单独测试-99—0整数 0—99整数 ②非整数可以进一步细分 小数 字母 汉字 符号 (3)建立等价类表(熟练后直接做该步)

颜色检验方法

一铂钴、赛波特。加德纳、1500、酸洗、熔融色 测量各类有机溶液或油品的铂钴指数、赛波特指数、1500指数、加德纳指数、酸洗色 度等等指标。涉及标准主要有两类,人眼观察法(目视法)和仪器法,前者存在误差较大,后者稳定,但仪器碱有很大差异,需要了解差异并筛选自己的仪器。 1.常用标准: 1)铂钴:目视法ASTM D1209,GB3143,仪器法ASTM D5386,GB3143 2)赛波特:目视法:SH/T0168、GB/T6540、GBT3555,仪器法ASTM D156、1500、6045等 3)加德纳:GBT22295、ASTM D1544/6166 4)酸洗:ASTM D848、GB2012 5)ASTM颜色 铂钴,0-500色号 赛波特,-16-30 常用黄色指数表征方法 在视觉上,样品的黄度是同灼烧、沾染,光照降解、化学品的暴露和加工相关联,因此黄色指数(yellowness index , YI))主要用来测定这类现象的黄化程度。 常用的黄色程度表征指数有YI E313、YI D1925、Platinum-Cobalt、APHA、Hazen、Saybolt、Gardner、ASTM色度。适用对象即可为清澈、近无色的液体或固体(透射模式),又可为近白色、不透明固体(反射模式). 黄度指数简介 YI E313 是由ASTM E313推荐的黄度指数,适用于D65和C标准光源(也称标准照 明体)。2006年采用的计算式为: 100(CxX-CzZ)/Y 其中X、Y、Z分别为CIE三刺激值,Cx、Cz为系数(其值随标准光源,标准观察者角度而变,参见table 1). YI E313 适用于主波长在570-580nm的样品,或Munsell色调约在2.5GY-2.5Y范围内。YI E313可用于比较相同材质和外观的样品,比如样品的光泽、纹理、厚度(半透明或透明 样品)、透光性应较接近。 YI D1925是由ASTM D1925(TestMethod for Yellowness Index of Plastics)推荐的黄度指数,1962年采纳的计算公式为: 100(1.28X-1.06Z)/Y 该计算式只用于C/20,并于1995年退出。 Platinum-Cobalt(Pt-Co,铂-钴)色度、APHA色度、Hazen色度是相同颜色标尺的三 个名称,三者均以铂钴标准溶液为参比,但三者的使用范围稍有不同。一般来说,APHA色度用于废水行业进行水质分级;Hazen用于描述说明液态产品的色度(单位:HU)Pt-Co适用于捎带黄色,接近无色、清澈无雾度、光吸收特性近似铂钴标准溶液的液态样品,它表征的是液体样品的黄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