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是指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明显、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复杂,药性多样,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意义、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及其病因病机,遵循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地选用、配伍和应用中成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在诊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性、疗效性和优势性。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意义1.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类型进行综合施治,能够使中成药的疗效得到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降低药物滥用率。

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可以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保护中药资源。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浪费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

2.经验原则。

遵循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用和应用。

3.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

4.综合原则。

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施治,治病的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

5.疗效原则。

临床应用中成药要追求治疗疾病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

中成药管理制度

中成药管理制度

中成药管理制度一、处方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据药品说明书,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通过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合理选择和使用中成药。

二、开具处方要求中成药和西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注射液应单独开具处方。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三、处方期限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d用量。

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注明理由并双签字确认。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并双签字确认,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d)。

四、中成药给药途径要求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速率排序如下: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给药>口服给药>直肠内给药>黏膜表面给药>皮肤给药。

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选择给药途径给药,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内不静注”的原则。

五、中成药使用禁忌要求处方用药应避免配伍禁忌和使用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同时应注意是否存在证候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特殊使用方法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及运动员使用禁忌等。

根据病情确需使用的应由开具处方的医师再次签字确认。

六、含有毒饮片中成药的使用临床常用的含有毒饮片中成药(有毒饮片包括28种医疗毒性中药和有毒中药饮片),应按照药品中所含有毒饮片中成药的种类和毒性,严格控制药品剂量和疗程掌握“中病即止”的用药原则;原则上避免含有毒饮片中成药重复用药及剂量叠加,如确需重复使用含有毒饮片中成药需由开具处方的医师双签字确认。

七、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使用临床常用含西药成分中成药中所含西药成分的种类,应避免出现与西药成分的重复用药、剂量叠加、配伍禁忌。

八、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①对育龄妇女应详细询问是否怀孕或预期怀孕,严格遵守妊娠禁忌用药。

妊娠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妊娠禁忌中成药品种(即使双签字也不得调剂);如确需使用含妊娠慎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医师应双签字确认。

医务人员中成药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中成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务人员中成药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药剂科、医疗设备科等相关科室。

三、职责分工1. 医务科:负责制定中成药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药剂科:负责中成药的采购、储存、调配、发放等工作。

3. 医疗设备科:负责中成药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4. 医务人员:负责中成药的临床使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嘱开具处方。

四、中成药采购1. 药剂科应根据临床需求,制定中成药采购计划,经医务科审核后,报院领导批准。

2. 中成药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3. 采购的中成药应具有合法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五、中成药储存与保管1. 药剂科应设立专用库房,按照药品性质分类储存中成药。

2. 中成药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温度控制在2℃~25℃。

3. 中成药储存期间,药剂科应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4. 中成药应按照批号、品种、规格等进行分类存放,确保药品安全。

六、中成药调配与发放1. 药剂科应根据医嘱,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指南进行调配。

2. 调配过程中,药剂科应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确保药品准确无误。

3. 中成药发放时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七、中成药临床使用1.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中成药处方。

2. 中成药处方应规范书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等。

3.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监督检查1. 医务科定期对中成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中成药具体管理制度

中成药具体管理制度

中成药具体管理制度一、总则中成药是指以天然药品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制成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成品药品。

中成药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管理制度必须严格,以确保中成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中成药的生产管理1. 生产许可证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中的规定进行生产。

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中成药的生产。

2. 质量管理体系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并实施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原料药品的采购、仓储、生产、包装、检验等环节。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GMP 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中成药的质量。

3. 质量控制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料药品、辅料、中间品和成品药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分析。

企业必须保证每批生产的中成药都要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并保留相应的检验证明。

4. 生产过程记录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检验结果等。

企业必须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日后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5. 安全生产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场所的卫生与消毒、用电、用水、用气、用蒸汽等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以及生产人员的安全防护等。

6. 质量追溯体系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能够追溯产品的原料药品的来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装和运输等信息。

三、中成药的销售管理1. 医药销售许可证经营中成药的企业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并按照许可证中的规定进行销售。

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中成药的销售。

2.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中成药的企业必须建立并实施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库房管理、销售管理、退货处理等环节。

中药饮片、中成药管理办法

中药饮片、中成药管理办法

安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中成药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中药饮片、中成药管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药饮片、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后的成品。

第三条在本县从事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中药饮片、中成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经营中药饮片、中成药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中药饮片经营单位从事毒性中药饮片经营,应当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授予的定点经营资格。

第六条医疗机构经营中药饮片的设施与设备、储存与养护,应当符合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医疗机构采购、经营中药饮片,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购进。

医疗机构需要采购毒性中药饮片的,应当到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授予的定点生产、经营企业购进。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中药饮片、中成药采购验收记录。

采购验收记录应当记载供货单位、品名、数量、到货日期、规格、批准文号、生产厂商、质量状况、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签名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九条医疗机构经营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中成药,被认定为劣药的,没收该批中药饮片、中成药及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加倍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根据省物价局制定的中药饮片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由市物价局对中药饮片的主要品种发布参考指导价格。

第十一对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零售价格实行批零差率管理,零售价格为含税价,批零差率原则上控制在25%以内,属资源稀少,保管条件高、周期长、损耗大的,确需突破批零差率上限的,报省物价局审批。

第十二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零售价格以十克为单位,尾数保持到分。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引言:中成药是指综合运用中药理论和中药制剂技术制成的药物,具有中药成分的药品。

中成药具有品种繁多、功效明显、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中成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保护患者的权益,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一、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范围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前提是明确其适应症范围。

中成药的适应症是指该药在临床应用中确切、合理、有效的范围,应当根据各种中成药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加以区分和明确。

只有在明确适应症的前提下,才能确保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二、强调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1.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用药选择和剂量调整。

2.疗程用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托,遵循规定的疗程和用药时间,不得随意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3.限制用药:对于有潜在风险或有严格禁忌的人群,应明确禁止使用中成药。

4.合理用药:对于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应分别选择适用的中成药,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

三、加强中成药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成药质量关乎患者的健康安全,必须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

要求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质量标准,确保中成药的质量稳定和有效性。

1.加强中成药的质量监控:各级药品监管机构要对中成药进行定期的抽检和质量监控,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加强中成药的临床评价:对于已上市的中成药,要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估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四、加强中成药的信息宣传与使用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需要患者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因此加强中成药的信息宣传与使用指导十分必要。

1.加强中成药的产品说明书编制:要求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产品说明书进行科学编写,明确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2.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应当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详细解释中成药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医嘱。

中成药管理制度

中成药管理制度

中成药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中成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物为原材料,经炮制、配伍而制成的药物。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企业对中成药的管理,确保中成药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保障员工健康和企业利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涉及中成药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

三、定义1.中成药: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物为原材料,经炮制、配伍而制成的药物。

2.质量标准:中成药应符合国家相关药品质量标准规定。

3.安全标准:中成药应无毒副作用,符合国家相关药品安全标准规定。

4.有效性:中成药应具有明确的药理活性和疗效。

5.批发企业:合法经营中成药的批发企业,应取得相关资质和许可。

四、中成药管理要求1.中成药采购:中成药采购应严格依照企业相关采购管理程序进行,确保采购来源合法、质量可控。

–中成药的采购应向有资质的批发企业采购。

–采购人员应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并按规定取得并保存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采购人员应依照质量标准和采购需求单要求,进行严格的验收和入库操作。

2.中成药储存:中成药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受损害。

–中成药应储存在乾净、通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专用库房或库区内。

–储存环境应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虫鼠的侵害。

–中成药应依照存放要求进行分类、标记和堆放整齐,避开混淆和交叉污染。

–中成药的储存期限应依据药品的性质和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掌控,过期药品应适时淘汰销毁。

3.中成药销售:中成药销售应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销售管理要求,确保销售安全和有效性。

–销售人员应具备相关中成药学问和销售技巧,能够向顾客供给正确的用药引导。

–销售人员应通过合法渠道向顾客销售中成药,并做好销售记录。

–销售人员应适时向上级报告销售情况,并搭配相关部门的市场监督与管理工作。

4.中成药质量掌控:中成药质量掌控是保证中成药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依照国家药典和企业相关质量标准进行。

–中成药生产企业应对原材料药物、辅料和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掌控和评估。

中成药使用管理规范

中成药使用管理规范

中成药使用管理规范中成药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中成药的使用安全和疗效,中成药使用管理规范应该得到重视和遵守。

以下是中成药使用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中成药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1.中成药的使用应该基于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临床上已明确禁用或不推荐使用的病症,不得滥用中成药。

2.医生在开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信息,避免因使用禁忌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

二、中成药的配方、用量和服用方法1.中成药的配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遵循中医药学理论,医生不宜随意调配,药师在制剂时应按照配方进行操作。

2.中成药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严禁滥用和超量使用。

3.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应遵循规范,包括用药时间、用药频次、服药顺序等,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

三、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督1.中成药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生产规范,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2.药品药效评价应该依据药物监测和临床试验结果,对中成药的质量和疗效进行评估。

3.药品监督部门应严格把关,对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进行质量监控和抽样检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四、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警示1.针对中成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严禁对患者隐瞒或掩饰,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2.中成药的患者应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向医生报告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调整。

3.医生和药师应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中成药的合理用药知识,加强用药教育,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用药过程。

五、中成药的信息共享和科学研究1.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成药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共享,促进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2.医生和药师应关注中成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对中成药的临床选择和用药指导能力。

3.学术界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成药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证据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报恩乡卫生院中成药管理制度
一、根据本院医疗需要,编制药品购置计划,经医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二、采购时应严格执行采购计划。

对质量有疑、虫蛀、霉烂、变质、失效、假药等,严禁采购、入库。

三、购入、调进或退库的药品,由采购人或经手人根据原始单据填写入库单,会同保管人员,共同对药品数量、质量进行验收,合格无误,方可入库存。

验收人员须在单据上签字盖章,以示负责。

采购人员凭验收签字后的发票,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四、应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注意药库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光线等。

药品应按其性质分类定位存放,标签醒目。

库房应保持整洁。

每季进行一次清库查点,合理报损,做到帐物相符。

五、所有药品均在“四川药械采购与监管”网络平台上采购保证100%网上采购、并建立药品进销台帐,进药有票据,开药有处方。

六、明码标价,分类放置,摆放整齐。

七、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有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不得使用。

八、药品统计报表应做到正确及时,药品实行数量统计、金额管理。

认真执行药价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