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效磷学习内容土壤有效氮
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

一、土壤磷的含量、形态分级 及其植物有效性
1.1 土壤中磷的含量
➢地壳中磷的平均含量约为0.122% (按P计, 下同)。 ➢一般岩石含磷量变动在1.0-1.2 g/kg。 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通常较高,而 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较低。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022-0.109%, 最低可小于0.004%,高的可达0.175%。 ➢在自然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决定于母质类 型、成土作用和土壤磷的淋失情况,而在 耕作土壤中主要受耕作施肥的影响。
2021/1/20
21
施用氮肥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
➢ 对于氮肥来说,最易引起土壤变化的性质就是pH。连续施 用氮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在酸性土壤上问题尤为明显。
➢ 酸 性 土 壤 交 换 性 钙 含 量 低 , 每 加 入 100kg 硫 酸 铵 就 需 要 110kg的碳酸钙去中和由于氮肥所产生的酸度。如果不施加 石灰校正土壤酸度,锰和铝的过量释放将会产生对植物的 毒害作用
• 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氮水解;氨化) • 硝化(亚硝化;硝化)
土壤氮素的损失
• 反硝化——生物脱氮 • 化学脱氮(亚硝酸分解;氨挥发) • 粘粒对铵的固定 • 生物固定 • 氮素淋洗
2021/1/20
12
土壤氮素有效化 ——有机氮矿化:
定义:含氮的有机合化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
降解为简单的氨态氮的过程。它包括:
2021/1/20
17
土壤氮素损失 ——化学脱氮过程
主要是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
a. 氨态氮挥发
NH4+ + OH- NH3 + H2O 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一. 土壤速效N的测定(碱解扩散法)1、原理:用1.0N氢氧化钠水解土壤样品,使土壤潜在有效氮,转化为氨气状态,不断逸出,由硼酸吸收,用标准酸滴定,然后计算出水解性氮的含量。
2、仪器及试剂配制主要仪器:扩散皿、半微量滴定管、恒温箱试剂配制:(1)1.0N氢氧化钠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40克,用水解溶解后冷却定容1升。
(2)硼酸指示剂液称取硼酸(H3BO3)20克加水900毫升稍稍加热溶解,冷却,加混合指示剂(0.099克溴甲酚绿和0.066克甲基红溶于100毫升乙醇中)20毫升,然后以0.1N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红紫色(PH约5.0)最后加入水稀疏至1000毫升,使溶液混合均匀,贮存于塑料瓶中。
(3)0.005mol/L(1/2H2SO4)标准溶液量取H2SO4(化学纯)2.83mL,力口蒸馏水稀释至5000mL,然后用标准碱或硼酸标定之,此为0.020mol/L(1/2H2SO4)标准溶液,再将此标准液准确地稀释4倍,即得0.005mol/L(1/2H2SO4)标准液。
(4)碱性胶液取阿拉伯胶40.0g和水50mL在烧杯中热温至70〜80°C。
搅拌促溶,约1h后放冷。
加入甘油20mL和饱和K2CO3水溶液20mL,搅拌、放冷。
离心除去泡沫和不溶物,清液贮于具塞玻瓶中备用。
3、操作步骤:取通过60号筛的风干样品2.00克于扩散皿外室,水平的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
在扩散皿内室加入2%硼酸指示剂液2毫升,然后在扩散皿外室边缘涂上碱性甘油,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以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粘住,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漏出一条缝,迅速加入1.0N氢氧化钠5毫升于扩散皿外室,立即用毛玻璃盖好。
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匀,用橡皮筋固定,随后小心的放入40度的恒温箱中24小时取出,以0.01N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扩散皿内室硼酸溶液吸收的氨量,终点是由蓝绿色转变红紫色,记下所用的标准酸量(V)4、计算结果:C"VV0)xl"・°乂103碱解氮(N)含量(mg・kg-1)=m式中;c—0.005mol/L(1/2H2SO4)标准溶液的浓度;V—样品滴定时用去0.005mol/L(1/2H2SO4)标准溶液体积(mL);V0一空白试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体积(mL)14.0—M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W—样品质量(g);103—换算系数二. 土壤速效P的测定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5M碳酸氢钠法)1、原理:石灰性土壤由于大量游离碳酸钙存在,不能用酸溶液提取有效磷.一般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
土壤速效氮磷钾常规分析方法(讲义)

在浸提土样的当天,吸取滤出液 10.00mL(含1-25ug P)放入干燥的25mL比 色杯(或用50ml烧杯或100ml三角瓶,便于 赶尽气泡)中,加入显色剂5.00mL,充分摇 匀,逐尽二氧化碳,加水定容。
在室温高于20℃处放置30min后,以空 白溶液[10.00mL浸提剂代替土壤滤出液, 同上处理]为参比液,用1cm光径比色在 700nm波长处比色,测读吸光度。
3、碱性胶液碱性很强,涂胶和恒温扩散时, 必须特别细心,慎防污染内室。 4、滴定时应用 细玻璃棒搅动内室溶液,不宜摇动扩散皿,以免 溢出。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 (一)方法原理:
用0.5mol/L碳酸氢钠( pH 8.5)溶液 浸提土壤有效磷。在石灰性土壤中HCO3-可 以抑制溶液中Ca2+的活度,使某些活性较 大的Ca-P被浸提出来;在酸性土壤中因pH 值的提高而使Fe-P、Al-P水解被提取,而 使浸出液中的磷不致次生沉淀,可用钼锑 抗比色法定量。测定值与作物对磷肥反应 的相关性高。
14----氮的毫摩尔质量mg;1000---换算成每公斤 含量。
(四)精密度:平行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 保留整数。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相对相差10%
(五)注意事项: 1、扩散皿必须清洗彻底,用毛刷清洗后,浸
泡于稀盐酸中,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再 用去离子水淋之。
2、加碱时应熟练技巧小心操作,以防止内室 硼酸-指示剂液被碱污染。
(二)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试 样 2g(精确至0.01g)和1g锌-硫酸亚 铁还 原剂 ,混匀后,均匀平铺于扩 散皿外室内(若为水稻土,不需加还 原剂) 。在扩散皿内室加入2ml 2% 硼酸溶液,并滴加1滴定氮混示剂。
土壤有效磷的培训总结

土壤有效磷的培训总结
土壤有效磷是指土壤中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磷含量。
以下是有关土壤有效磷
的培训总结:
1. 磷的重要性: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的根系生长、花芽分化、果实发育等过程至关重要。
2. 磷的形态:土壤中的磷存在于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形态。
有机磷是通过有机
物分解产生的,需要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磷。
3. 磷的吸附和固定:土壤中的磷容易与土壤颗粒表面的铁、铝、钙等离子结合
形成难溶的磷酸盐,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酸性土壤中的磷吸附能力较强,碱
性土壤中的磷吸附能力较弱。
4. 磷的施用原则:根据土壤磷素含量和植物对磷的需求,合理施用磷肥。
通常,磷肥应在播种前或移栽前施用,以满足植物在生长初期对磷的需求。
5. 磷的施用方式:磷肥可以通过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施用。
基肥是在整地或栽
植前将磷肥施入土壤中,追肥是在植物生长期间根据需要补充磷肥。
6. 磷的施用量:磷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磷素含量、植物对磷的需求以及磷肥的
种类来确定。
过量施用磷肥会导致磷的积累,对环境造成污染。
7. 磷的管理:合理管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可以提高土壤
中磷的有效性。
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活
性有助于磷的释放和转化。
总结起来,合理施用磷肥、控制磷的固定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是有效管理土
壤中磷素的关键。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
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养分来源之一,而全氮、有效磷、有效钾三者是农田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
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1.全氮的标准全氮是农田土壤中最重要的养分之一,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氮的含量通常以重量比来衡量,单位为克/千克(g/kg)。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全氮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1.5~2.5 g/kg-小麦:1.0~2.0 g/kg-玉米:1.2~2.0 g/kg-大豆:2.0~3.0 g/kg-蔬菜:2.0~3.0 g/kg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类型来确定实际的全氮含量标准。
2.有效磷的标准有效磷是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磷的一部分,对植物的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磷的含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计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15~30 mg/kg-小麦:20~40 mg/kg-玉米:20~40 mg/kg-大豆:15~30 mg/kg-蔬菜:20~40 mg/kg同样,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类型,可以对有效磷含量进行适当调整。
3.有效钾的标准有效钾对植物的形成与发育也有着重要作用,需要适当的含量来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有效钾的含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计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有效钾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100~200 mg/kg-小麦:150~300 mg/kg-玉米:200~400 mg/kg-大豆:250~400 mg/kg-蔬菜:200~400 mg/kg同样,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类型,可以对有效钾的标准范围进行调整。
4.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标准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通常以电导率(EC)来表示,单位为dS/m。
高盐分的土壤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土壤的盐分含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小于2.0 dS/m-小麦:小于4.0 dS/m-玉米:小于4.0 dS/m-大豆:小于4.0 dS/m-蔬菜:小于4.0 dS/m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也可以对上述标准范围进行调整,以确保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在适宜范围内。
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一、目的意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它还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
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面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
它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
因此,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方法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三、主要仪器分析天平(0.0001g)、长条腊光纸、加热板、温度计(0—360℃)、滴定管(25ml)、吸管(10ml)、三角瓶(150ml)、小漏斗、量筒(100ml)、角匙、滴定台、吸水纸、滴瓶(50ml)、试管夹、吸耳球、试剂瓶(500ml)。
四、试剂配置1. 0.8mol/L1/6K2Cr2O7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分析纯重铬酸钾(K2Cr2O7)39.2245g(130度烘干3-4小时)溶于1L蒸馏水,存于试剂瓶中备用。
2. H2SO4:浓硫酸(H2SO4, GB625-77,分析纯)。
3. 0.2mol/LFeSO4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分析纯硫酸亚铁(FeSO4·7H2O)56g溶解于蒸馏水中,加浓硫酸5ml,然后加水稀释至1L,此溶液的标准浓度,可以用0.0167mol/L重铬酸钾(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肥料管理和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1. 全氮含量:全氮是土壤中氮素的总含量,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它是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
根据土壤全氮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含量:全氮含量大于2.0%。
这种土壤肥力较高,适宜种植各类作物。
- 中等含量:全氮含量在1.0%~2.0%之间。
这种土壤肥力适中,适宜种植大部分作物。
- 低含量:全氮含量小于1.0%。
这种土壤肥力较低,适宜种植耐贫瘠作物或者需要额外施肥的作物。
2. 有效磷含量:有效磷是指土壤中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含量。
磷是作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之一。
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含量:有效磷含量大于50 mg/kg。
这种土壤肥力较高,适宜种植各类作物。
- 中等含量:有效磷含量在20 mg/kg~50 mg/kg之间。
这种土壤肥力适中,适宜种植大部分作物。
- 低含量:有效磷含量小于20 mg/kg。
这种土壤肥力较低,适宜种植耐贫瘠作物或者需要额外施肥的作物。
3. 有效钾含量:有效钾是指土壤中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钾含量。
钾是作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之一。
根据土壤有效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含量:有效钾含量大于150 mg/kg。
这种土壤肥力较高,适宜种植各类作物。
- 中等含量:有效钾含量在50 mg/kg~150 mg/kg之间。
这种土壤肥力适中,适宜种植大部分作物。
- 低含量:有效钾含量小于50 mg/kg。
这种土壤肥力较低,适宜种植耐贫瘠作物或者需要额外施肥的作物。
4. 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是指土壤表层(一般为0~20 cm)中盐类的总含量。
高盐分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讲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2

Ⅲ土壤有效磷测定
四、分析步骤
1、称样: 称取通过2mm孔径的风干土样2.50g于200ml塑料瓶中。
2、制备待测液: 加入0.5mol/L 碳酸氢钠浸提剂50.00ml,盖好瓶盖,
摇匀,在25 ℃ ±1 ℃的条件下,振荡30 ±1 min后立即 用无磷滤纸过滤于三角瓶中(保证土水比)。
Ⅲ土壤有效磷测定
级别
1 2 3 4 5 6
第二次土壤普查肥力分级标准
有机质 g/kg > 40
30~40 20~30 10~20 6~10
<6
全氮 g/kg >2 1.5~2 1~1.5 0.7~1 0.5~0.7 < 0.5
有效氮 mg/kg >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 30
碳酸氢钠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
Ⅲ 土壤有效磷测定
(2)比色原理 正磷酸盐+钼酸铵
磷钼杂多酸
MMoo66++转转化化为为MMoo55++
酸度
抗坏血酸 锑离子
磷钼蓝
还原剂 催化剂
Ⅲ 土壤有效磷测定
磷钼蓝法测定磷的干扰离子
① H4SiO4:硅钼蓝,控制酸度抑制(>0.24mol/L H+) ② H3AsO4:砷钼蓝,无法消除,幸运是As含量很低 ③ Fe3+ :影响氧化还原电位,抑制蓝色生成。Vc作
Ⅲ 土壤有效磷测定
2、原理:
(1)浸提原理 ① 不能用酸溶液浸提,可用碳酸盐的碱溶液因含游离碳酸钙 ② 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和溶液中钙的
浓度,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 ③ 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了Al和Fe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目前磷肥的利用率在 10%~25。% 二.简答题 1.目前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磷的化学固定作用;二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利于作物吸收。
2.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措施有哪些?
•答:(1)把磷肥优先施用在缺磷的土壤和喜磷的作物上 • (2)早施、深施、集中施 •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 (4)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浙江海域出现的大面积赤潮
浙江玉环海域发生条带状的赤潮
浙江玉环坎门后沙原先黄绿色的海水变为灰褐色
赤潮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二)造成土壤中有害元素的可能积累
1. 来源:主要是原矿中镉、氟、铅等在磷肥的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
2. 危害的例子
镉(Cd ):瑞典,土壤中Cd的年增加量为0.15% 丹麦,土壤中Cd的年增加量为0.08% 因Cd易被作物吸收积累,若长期在耕层
土壤有效磷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施肥 (有机、无机)
矿物 矿化
难容性蓄态固定 淋失 吸附固定
我国磷肥的利用率平均为10~25%
施用原则是减少水溶性磷肥的固定,增加非水溶性磷的释放。
磷肥品种 难溶性磷肥
枸溶性磷肥 水溶性磷肥
磷肥品种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水溶性磷肥 与有机肥料混合后施用,可以减少磷肥与 土壤接触,以减少水溶性磷肥的化学固定 作用,充分发挥肥效。非水溶性磷肥与有 机肥料混合堆沤后施用,有助于非水溶性 磷肥的溶解转化,从而提高肥效。
4.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作物按一定 比例吸收氮、磷、钾等各种养分,只有平 衡施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效。实践表明, 只有在氮肥施用充足的土壤上,磷肥才能 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果。在严重缺氮或缺 钾的土壤上,磷肥的增产效果甚微。因此, 为了提高磷肥的肥效,必须氮、磷、钾肥 配合施用。
作物种类不同,对磷肥反应的敏感性和吸收能 力也不一样。在同一土壤上,凡对磷反应敏感的喜 磷作物,如豆科作物(包括豆科绿肥)、糖料作物、 油菜、玉米、番茄、甘薯、马铃薯以及瓜类、果树 等,应优先分配磷肥。尤其是要优先施于绿肥作物 上,叮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2.早施、深施、集中施 早施,是把 磷肥做基肥和种肥早施,可促进根系下扎, 提高作物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 深施,就是将磷肥施到土壤中根系密集层, 可增加肥料与根系的接触面积,利于根系 对磷的吸收。将磷肥集中施用,可减少肥 料和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磷的固定,提 高磷肥利用率。
土壤富集,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日本曾有因食 用“镉米”造成骨痛病的报道。
氟:过多(水>2mg/L),破坏人牙齿的珐琅质,使 骨质硬化,骨骼发脆
2、其他有害元素污染
• 主要是原矿中镉、氟、铅等在磷肥的 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
磷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作 物高产及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研究 如何提高磷 的利用率也是近年来学术领域的热点。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
学习目标
1.掌握目前磷肥的利用率。 2.了解目前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3.掌握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
学习内容
一、土壤磷状况与磷肥的分配 土壤全磷量在0.08-0.10%以下,磷肥都
可以表现出增产效果,
土壤有效磷
(一般是指近期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一部分磷) 有效磷与磷肥的肥效呈显著的负相关。
在中低肥力土壤上,N、P的配施比在高肥力 土壤上显著。
酸性土壤中适当增施石灰或微量元素肥料。
总结:
1.把磷肥优先施用在缺磷的土壤和喜磷的作物上
在供磷水平低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显 著;在氮、磷供应水平均高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 产效果不稳定;在氮、磷供应水平均低的土壤上, 只有提高供氮水平,才有利于发挥施用磷肥的增产 效果。
作物品种
生长期 土壤类型
吸磷能力强 作基肥 酸性土壤
如荞麦、萝卜菜、
油菜及豆科植物
吸磷能力较强 多作基肥 酸性土壤
有效磷低的非酸性土壤
吸磷能力较差 苗期 适于各种土壤
对磷反应敏感 生长前期 中性或
如甘薯、马铃薯 根外追肥 碱性土更好
(二)氮磷配合施用
从我国的农田养分状况来看,缺磷的土壤往 往缺氮,根据最小养分律,任何一种限制因子 不改善都会影响作物产量。一般来说谷类作物 需氮较多,氮磷配合比例大致1:0.5左右,豆 科作物在氮磷配合中应以磷为主,另还要注意 和钾肥、有机肥及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